登陆注册
11960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一

几个月前,玉珊同志在电话里同我说,他想把过去和近些年写的一些东西整理一下,出一本书,等底稿印出后送给我看,并为书写个序。我说还是让沧州的朋友写序为好,一则相距较远,传递不便;二则对你的情况总不如沧州的同志了解得多,等书印妥后送我拜读就可以了。2007年新年刚过,玉珊同志就托朋友王秀峰同志把《足迹》的打印稿送家来了,并说作者急切请你给写个序,我说既然如此诚求,就不再推辞了。

看完《足迹》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玉珊同志真是一个善于动脑、勤于动手,而且严谨细致、持之以恒的人。作为一个农村基层干部,在村里、在厂子里经历了那样漫长的岁月,竟然把资料保存的那样齐全、那样条理,确是一件太不容易做到的事。拿我来说,在领导机关搞了几十年的文字工作,起草、撰写的调查报告、指示、通知、工作总结、领导讲话和通讯报道不知有多少,可是像“狗熊掰棒子”至今尚存资料廖廖无几,这同玉珊同志简直无法相比,作者才是个真正的有心计之人。

我同玉珊同志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组织协调有关农机制造、推广方面的问题时相识的。那时给我的印象是这位同志事业心比较强,比较干练,对发展农机事业有较强的责任感,是一个好的基层干部。看完《足迹》,对作者其人、其事、其才、其性,才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这里只是把想到的几点信手写来,供玉珊同志的家人、亲朋和同志们一阅。

《足迹》反映了作者几十年来的心灵路程,从中明显的看出,玉珊同志是个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人。他幼年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青年时期一直追求进步。以“工作要有目的,生活要有意义,不能虚度年华,人生要有作为”为自勉。他勤奋好学,认识到“革命理论就是革命者的方向盘。用革命理论武装了头脑,思想境界高,革命方向明,工作干劲大,反之,醉生梦死糊涂虫”。玉珊同志早于三年困难时期的1962年就在煤油灯下学毛著、读报刊,写下了入党申请书。而在以后的年月里,由于政治风云的变幻,走过了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不平路,但跟党走,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定不移。他经受了逆境的严峻考验,把追求化为奋进的豪情,可以说是一位组织上未能入党,思想上先行入党的人,是农村中的先进分子。仅举《足迹》中的几例就足以说明:他在县农机厂工作时,刻苦学习,潜心钻研,努力工作,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了省农机系统的红旗手表彰大会;他在村里创办纸绳厂、五金加工厂,积累了资金,为集体办了许多实事;他创办的“扶贫副业摊”,使贫困农民走上了致富路,被乡亲们称赞为“俺们村里的牛百岁”;他倡导成立的村敬老委员会,温暖了全村的老人心等等。玉珊同志全心全意为乡亲们做好事,谋利益,受到村民的拥戴,得到大多数党员和干部的赞许,1985年终于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立志带领乡亲们在致富的道路上迅跑。请看他写下的入党宣誓有感:“一生入党三次请,今日宣誓为党忠,心潮澎湃情似火,要像蜡烛为党燃,为党为国为民干,鞠躬尽瘁献忠诚”。入党后,玉珊同志又担任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农机厂厂长等职务,取得了许多优异成绩,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这使我想到,精心选拔、培养高素质的“村官”,使他们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力量和带头人是多么重要!

从《足迹》中可看出,玉珊同志是个钻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能人,是不尚空谈的实干家,是热心于农机化事业的志愿者。他会一手打纸绳、制弹簧的技术,还担任厂长兼村办企业的采购员。他兴办的五金厂寻觅到“四大法宝”——支持职工读书读报、坚持管理干部培训、职工入厂交志愿书、购销人员人手一份《业务员公约》。尤其在业务员携带的小红本上写的话让人动心:“爹娘生你身,工厂育你心,怀才不遇恨无门,有梯不上恨何人?三十而立你不立,庸禄无为度光阴,是才非才终身恨,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以此鼓励业务员建功立业,积极向上。由于他坚持以人为本,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一个村办企业的五金小厂,产品销往8个省市,产值利润每年提高30%,十年时间,为本村投入20多万元,用于发展农业生产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国家贡献税金16万元。在科技兴农热潮中,玉珊同志看到,地膜覆盖和点播种子均需人工,既费时又费力,影响着这两项农业技术的推广,他立志攻克这一难题,组织有关人员终于研制成功玉米、棉花覆膜点播机,比人工点播提高工效80倍。这应该说是对农业机械化事业的一大贡献。在生产、销售、推广使用点播机的各个环节、各种场合,玉珊同志都做了大量地、深入细致的文字、口头宣传、请示汇报和具体的组织工作,进而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省农业厅、省科委和地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全省得以推广,收到了相当大的社会效益。在全国第七届发明展览会上,他所领导的农机厂生产的2BF-2型玉米、棉花覆膜点播机一支独秀,一举囊括了展览会的金奖、最佳奖和省政府设立的“燕赵杯”3项大奖。这使我想到,玉珊同志作为农村基层干部,又办厂子,又闯市场,还搞发明,真称得起是人才。我省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需要培养造就上百万懂经营、会管理的厂长、经理、企业家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头人,需要培养造就上千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开发农村人才,应该列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从《足迹》的大量资料中不难看出,作者才思敏税,善于思考问题,提笔能写,开口能讲,写起来难以停笔,讲起来滔滔不绝,而且敢于上书直言,在某些方面也可以说玉珊同志是一个具有独特性格的人。他身处第一线,了解的是实情,讲的是实事。在村民大会上一讲就是八大问题,讲的又实际又解决问题,又鼓舞民心。在县里召开大会上的发言又生动具体又很有见地。他搞建设、办企业有方略、有计划、有措施。《足迹》中的往来公函信件,多数是向上级、向各级领导同志的工作汇报,这对于领导决策很有帮助。玉珊同志还是一个很爱动情的人。他看了电视剧《新星》后就给作者柯云路写信,呼吁“愿中国多出几部有民族风度和气节的书剧”。看了电视片《郭秀明》后立即提笔写信直寄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及陕西省西安电影制片厂作家莫伸,信中说,中央台推出这样一个雷锋、焦裕禄式的人物—郭秀明,太难能可贵了,我边看、边思、边泪,郭秀明可敬、可学、可歌、可泣。他呼吁多出郭秀明那样题材的作品,弘扬党心、民心和良心。他把平时看到、听取、想到的问题归纳撰写了《浅谈当前党和国家实践“三个代表”和社会发展全面奔小康过程中面临和应立即着重解决的一些主要问题》一文,涉及思想、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共提出了十七个问题,长达3万字,并写信直寄********、***。正如他在《后记》中所说的,他想的不仅是自己所在的村、厂、乡,而更多的是党和国家人民。可见作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还是相当坚定而强烈的。

看完《足迹》使我还想到,作者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好家长。玉珊同志之所以有个和谐幸福的家庭,与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直接关系。同时与他注重对子孙的教育密不可分。他在修身、齐家上付出了极大努力。他教育儿女“一要敬老、二要爱小、三要敬业、四要对社会、对家庭多包容、多忍让、多理解,做一个和谐、和睦、相敬、相爱、相帮,积极向上、进步的家庭”。他鼓励处于学生时代的孙子辈,“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强调“德比才重要,有德有才有用、重用,有才无德无用、慎用,无德无才没用、不用”。他还用很深情的话语,说起孝道的问题。他说,顺者为孝,对老人多一份牵挂、多一份思念、多一份回忆、多一份珍惜、多一份敬重,活着不在意,世故了,永远失去了,放声大哭是无用的。讲到家庭和睦问题,他说要做到尊老爱幼,夫妻间相敬如宾,相互宽容,兄弟姐妹间要姐爱弟爱妹,哥尊姐爱弟爱妹,弟尊姐尊哥爱妹,妹尊姐尊哥爱弟。家庭和睦是咱们的传家宝,家和万事兴。玉珊同志这些话说到了,也做到了,很使人羡慕。这在农村、在城市的每个国家都是可以借鉴、效仿的。

赵景才

写于2007年1月28日

同类推荐
  • 年少本有的羁绊

    年少本有的羁绊

    也许你曾被人笃定这辈子没啥大出息,也许你没有按照所谓的标准长成一个好少年,也许你依然迷茫不知何去何从,也许你到现在仍然一事无成。不过,就算全世界都否定你,也没关系,路很长,只要你不放弃你自己,坚持,努力。zengyan520
  • 不一定要在一起

    不一定要在一起

    他,有钱人家翩翩公子;她,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打工族;两人因车祸而认识,一次意外事故中,翩翩公子失去了一切,女孩收留了他,一起合租一起创业。他事业如日中天,她却消失了,仿佛世界上不存在的人一样。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他决定放弃一切去寻找她,就在重逢那一瞬间,她已经不记得他了。
  • 农村那些事

    农村那些事

    一个母亲收养了三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这些孩子长大后,焦元为负仇而下嫁,最终却转变为了副市长;丁家玉其貌不扬,因母亲逼迫没有退路才离开家,最终却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梅云、夏雨历经坎坷,才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日渐没落的乡村,却不能让他们的理想生根,等到了繁荣昌盛的大都市,物欲横流的现状又再度让他们迷失……
  • 爱我一生

    爱我一生

    家庭的纷争,亲人的离去,爱的道路上欣怡和振鹏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在丁浩、秀芳众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刻苦下,他们一步步的不断成长,不断进步。炳福的女友皮静在一次回家的途中,遭到了几个歹徒的袭击,炳福知道此事后,一路追查,终于查到真凶,但是他还是对皮静不离不弃。欣怡、振鹏;炳福、皮静;丁浩、秀芳。虽然他们都有不同的经历,经过历练后,使他们的爱情堡垒更加的坚不可摧,最终他们的爱情终于修成正果。欢迎走进爱我一生的世界,感受平凡,但伟大的爱情经过。
  • 农耕时代

    农耕时代

    这是一本记录当代农民生活,以及反映农耕文化的书。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源于农耕时代,是以农耕生产生活方式为基础的农耕文化。农民靠天吃饭,如果遇上洪水,冲倒了房屋,毁了庄稼,对他们来说就是末顶之灾。但是在大祸当头之时,朴实的农民并没有被打倒,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和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这是一种富含中国特色的农耕文化,展现了柔韧坚毅的民族品格和艰苦奋斗的自强精神。
热门推荐
  • 十寒

    十寒

    一代学子的悲哀,一代教育的腐朽。一个学生代表着一个时代。
  • 找人办事有方法

    找人办事有方法

    人的谋求生存与发展,所要依靠的有两种能力,一种是专业技术能力,一种是在社会上的办事能力。提高办事能力就能提高生存质量,办事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本书讲述了该如何去编织自己广阔的人脉,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何与人交往,从而使自己可以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办好每一件事。
  • 恭亲王妃

    恭亲王妃

    她,荣云。是一国太子,却是女儿身,她隐藏锋芒胆小懦弱,面容狰狞恐怖,最后被人羞辱以至于命丧黄泉,一朝醒来洗尽铅华,风华绝代。他,荣峥。是老恭亲王的嫡孙,从小无父无母,后被封为现任恭亲王,赐五千亲兵,无上荣宠,得天独厚。一次在吟翠居的斗文会上,他一个无意之举却要了软弱太子荣云的性命。一缕孤魂附在了她的身体里,从此两人势同水火,相看两相厌。荣峥因她的改变而好奇,以探究之名慢慢地对其产生了爱意。祭天大典之日,海王造反,意图刺杀皇帝和太子,荣峥以异己之力力战叛军,用自己的身躯护荣云安好。他躺在荣云的怀中虚弱的说:“我不求你会原谅我往日对你做的种种,我只愿你能够平安无事。”他们能否苦尽甘来?且看正文!
  • 召唤之神—创世战争

    召唤之神—创世战争

    传说大陆有这样一个传说,召唤之神是凌驾于天地之间的存在!可以召唤世间万物生灵作战,也可以召唤出强大的太古神明、远古神明、上古神明等等。召唤之神从来不缺少军队,因为召唤之神可以召唤无数强大的生灵去摧毁一个帝国。以绝对庞大恐怖的数量凌驾于天地万物之间,与生居来就拥有创世之神的气质,天道的威严霸道。冷血无情是召唤师的象征,召唤之神唯一的目的就是争霸整个世界,让自已召唤的生灵统治宇宙世界万物之灵。仙又如何!神又如何!佛魔也不过如此!也不过是被召唤师奴隶的众生和万物!!!!!!!!!!!
  • 绽放: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B卷)

    绽放: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B卷)

    《绽放: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B卷)》所选作品均是本届比赛第一、二等奖获奖者作品,题材广泛,包括小说、散文、影评等。这些作品空灵隽秀、质朴绵长,表达着新概念获奖者们卓越的思维、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全面展现新一代青少年个性独立、自由张扬的文风。 本书作品是青少年写作能力的最高体现,名副其实的作文“圣经”,同时也是时尚的青春文学读物。
  • 原野童话:草家族的绿袖子

    原野童话:草家族的绿袖子

    本书收录了作者创作的《闻香》、《柳美人》、《种子》、《鸽子在天空流浪》、《发现》、《月光手帕》、《小女趣事》等八十余篇随笔。
  • 毕业后的故事

    毕业后的故事

    每个人都有故事,周浩,平凡家庭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他一步一步走过来,故事中激情和落寞并存,奋斗和畏缩具有,感情和伤害同在,都是凡人不一样的人生.
  • 爱的回眸

    爱的回眸

    蓝汐冥的一次失恋凝成一辈子的上,在痛哭后变得冷漠对爱情不再留恋,再一次车祸后偶然穿越到古代,变身古代的大小姐蓝汐冥。再一次与王爷凌辰飞的擦肩而过后嫁人王府。。。。。。
  • 救我三次的那个男人

    救我三次的那个男人

    其实安好没有想过在有生之年还会见到这个男人。……转头的瞬间带过风,一股熟悉又陌生的清淡檀香气味将她包裹起来……她没想到那人站的位置已经离自己那么近……于是她看到了那人的眼睛,带着似笑非笑的神情,直直地望进她的眼底,说:“你想找哪个男人?”……她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迟疑地伸出一只手,微微颤抖着触碰上他的脸颊。他没有说话也没有动,可安好冰凉的指尖分明感受到了他的体温……安好迟疑了一下,还是伸出手,悄悄按到常轩的腕间,熟悉的脉搏无声却有力地跳动在她指尖。……可是她知道三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比如三年前,她不爱他,也不想爱他;比如三年后,她爱上了他,却已经没有胆量承认。……
  • 我是一条只有七秒记忆的鱼

    我是一条只有七秒记忆的鱼

    对于我们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一套豪宅还是一段爱,一张永远刷不爆的银行卡还是一个肩膀,一个令人羡慕的工作头衔还是自己想要的自由……作者用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书、电影、音乐中的片段,用探讨的姿态,娓娓道来,如此亲切、自然。在那些故事的影子里,我们看到了曾经的、现在的,或未来的自己。那些细节与片段是如此熟悉,但却很少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今,它们被收藏在此,但愿能与你的世界在某一个瞬间存在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