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61200000001

第1章 第一辑(1)

奶奶和草

儿时便清晰地记得,奶奶爱草,凡赶海、下田,哪怕去集市,回返中只要看见枯草木棒儿,老人家总要拾了拿回家,烧火做饭用。

故乡面临大海,背后千顷良田,短缺的就是灶下物,有吃的没烧的,以烧麦秆儿草皮为主,甚至地瓜干也偶尔抓来应急。故乡人家家有个草垛,据说,闺女找婆家要相看婿家有草垛没有,若是草垛极大,说明这家主儿勤快有好日子过,亲事便成了八九。

于是捡柴便称为拾草,烧柴也称为烧草。

我随奶奶去拾过草。奶奶挎一大篓,携二齿小刨镐,找到有草的地方,坐于地上,小刨镐便飞舞起来,将一巴掌高的小草连根刨起,抖落掉泥土,摊开来,待到日中或日落,先刨的便晒去不少水分,奶奶把草塞满大篓,塞得只见草而不见篓,死命将胳膊挤进去,挎上,一歪一趔地往家奔,我便跟在她身后撒欢儿。

直到被1960年饿到满山是大树的长白山下,奶奶见了草还止不住欢呼:“有烧的啦!”

耳濡目染的缘故,我和草也就有了感情,偶尔在海滩上,捡到大浪冲在沙滩上的柴棍棍,拢成堆,拿不动,找块小石子儿压上。那时民风淳朴,压一块石头,绝不会丢失,哪像今朝,想拿你的,保险柜也锁不住!

奶奶和草有解不开的缘份。不是吗,衣裳破了,奶奶要给我缝,不必脱下,她先找点席蔑子或笤帚草让我叼在嘴里,并念念有词:“穿着缝,穿着连,惹得人家不屑见。”念完了,也缝完了。邻家小孩们聚了一炕,听奶奶讲故事,不知哪个偷放了个屁,气味泄出,奶奶便佯装板了脸,说:“查!看谁放的?”找一段草儿,唾沫沾在右食指尖上“当啷”着,就逆时针划着圈儿转,口里也念“当啷草,哪里放屁哪里找。”转到谁面前掉下就认定是谁。之后奶奶便张开五指,装作气势汹汹地去挠那孩儿的腋窝,吓得人家大呼大叫。这时候,是我们最欢乐的时刻。

奶奶爱草,啥事儿都离不开草;抓个蚂蚱,找根莠草串着;拾个蜇头,弄些软草垫着往家抱(海蜇触须痒人皮肤);筐破了用草堵;鞋带没了用草拧起来代替,就是眼皮跳了,她也在眼皮上贴一根草。

人说吃土还土。奶奶说:“吃草还草呢。想想看,人啥时离了草?咱老百姓不就是草民?”

遥记得故乡的院子是扫得十分光洁的,连同门前一段街道。奶奶使大扫帚扫哇扫,连灰土带草屑,待饭似熟未熟时,推到灶下,小风箱呱嗒呱嗒一阵急拽,饭熟了,炕热啦,我家的烟囱上比旁人家多一阵炊烟,我家的房屋里比旁人家添一分温暖。

奶奶以80高龄善终,已13个年头,她如今静卧于蒿草丛中。我不忍心把坟外通道和四周的荒草割掉。别伤它们,它们是奶奶身上长出来的,伤着它便伤着了奶奶。

奶奶去世后,她的孙子才真正知道爱草。

我的母亲

小时候多病,亏母亲历尽艰辛把我从死神手中夺回来,因此,她老人家在所生6个儿子里,几乎是待我最好。自打记事起,妈就是我心中的偶象:她慈爱而渊博,豁达而勤俭。当我呀呀学语时,她便教我识字,二周岁多一点在汽车上念标语感动乘客奖励一块大冰糖这典故让母亲一直骄傲到我十几岁,这说明老人家对我寄予厚望过。

母亲是大家闺秀出身,佛教信徒,她提倡仁爱,讲究遇事多忍让,多替别人想,自家吃点亏算不了什么的。她说,人切不可贪财,钱这东西没有不成,多了就是包袱;她说,善恶有报有其道理。这种处世思想一直指导着我怎样去为人,使我受到朋友们的尊敬,其实是得了大便宜。我如何不感激我的母亲!

居住在青岛市中心,我们家的生活实际很累。孩子多了,母亲只好丢下她当年的小姐身份,用双手操持家务。“到哪山,砍哪柴;过哪河,脱哪鞋。”母亲总这么讲,也是这么做。她顶瞧不起言而无信的人,为有这样的母亲,我今生不敢犯此类错误。

母亲心灵手巧。我从小记得,整座楼上的女人求针线的,讨花样的终日不绝。其实妈也未必什么都懂,她是一看就会。我上小学,她用雪白的毛巾给我缝了一套“兔子服”,在入学典礼上,所有的老师都来捏看我的衣服,问是在哪儿买的,我答:我妈缝的。就立刻换来一片赞叹,那年代,妇女们很羡慕手巧的同性。我少小的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仿佛那针线活是我和妈妈俩做的!回到家,衣服让老师们捏得尽是脏点子,妈问明原因,只是宽容地笑了笑,老师怎么也不洗手?

上学后,我从未穿过一件买的衣服,缝纫机当时为奢侈品,我们哪里买得起?都是妈一针一线地缝。衬衫,制服……凡经济允许,妈一定满足我的要求:有一次,我评上三好学生,要在什么电影院受奖,妈竟一夜不眠,替我赶缝出一件新制服。如今想想,该是多么不易!就这样,一个穷孩子,在班级里竟领导服装新潮流。儿子获得的是心灵上的满足,而母亲付出的是早逝的青春!

有一回,在马路边和同学玩耍。路旁有一堆稀溜溜的白灰浆,这个同学乘我不备,猛一下把我推进了灰浆里。事后,他领我去他家好一阵擦洗,然后又送我到家并当面向我母亲道歉。同学走后,妈把我狠狠地训斥了一通,说我不知爱惜她的劳动,因为我脚上穿的鞋也是一针针缝的呀。挨了训,我心中十分不服气:瞧人家别的同学,全穿买的胶鞋,那多美气。从那天起,我对妈缝的布鞋横竖看不上眼了,作梦都想能穿上一双从商店买回的鞋。

机会终于来了。学校组织郊游,去汇泉公园。回返时,一个同学喊累,要跟我换鞋穿。哈,差点没把我喜死,这么便宜的事,反要对方求我!我到底实现了穿胶鞋的梦想。谁知穿上那胶底鞋踩在柏油马路上,倾刻就烫透了,我的脚下开始出汗,怎么走怎么不得劲儿,那同学的脚奇臭,隔着鞋随热气蒸腾上来,弄得我直要呕吐。反悔?讲好了换到家的,怎能说话不算?这一天,我受的罪只有自己知道。问那同学,你妈为什么不做鞋你穿?同学沮丧地答,我妈哪会呀。好歹挨到家,虽然没让妈知道这事,但我以后穿鞋却分外小心,再不舍得边走路边踢小石子儿玩啦。妈夸我,文显从前一月一双鞋,现在咋干穿不坏了呢?我偷着脸红,妈不会知道儿子心里有鬼呀。

家里日子紧,妈不得不到处找活干,一月挣回15元钱来补贴生活。她当过鞋厂、成衣店、绣花厂的临时工,也去大港码头扛过货物,还拉过人力车,图的是每月有十几斤重体力劳动补助粮,好解二弟没户口没粮食之急呀。妈又瘦又小,她能受得了吗?可恨我那时不懂事,这问题连一次也未曾想过。夜里,老人家在15瓦的小灯下,一小针一小针地缝啊缝,她不许自己做的活存在一处“败笔”;她有一双油闪闪的过膝长辫子,满楼的女人们都眼馋死了,可就在那最忙累的时候狠狠心剪了。我为此生过妈的气:怎么变那么丑,凭什么不梳啦?直到自己扛起生活的重担,我才真正地理解了母亲。

母亲笃信佛教,迷信。说人的一切都是命,该认就得认。我很小时她就教我识字,入学时,什么《三字经》、《百家姓》都熟诵如流了,所以我对课堂上那点东西不屑一顾,课本到手,几天便全部自行解决,二、三年级公然在课堂上看大书。我记忆又好,一目数行,共读了五年书,古今中外好多名著让我浏览了。1962年秋,父亲把全家迁到吉林一个水、电、学校全缺的穷山沟里,那年我12周岁,永远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就是凭着母亲给我打的好底子才坚持自学,成为拥有800万铅字,80多次大奖的作家,我感谢谁呢?母亲早看出这一步了么?1983年冬,母亲从黑龙江来我处看奶奶,那时父亲只留我和奶奶在这儿,他率全家到了那边。妈来时,我首次以显露的诗才得以出席地区文联举办的笔会,心里得意非凡;可妈听了,也不过是报以微笑。老人家宠辱不惊,实在大器得很,那次无声的教育我终生难忘。妈看了我的鞋,里面很湿,就皱了眉道,脚下受冻,人如何走好这一生!到底一针一针给我缝了两双鞋垫才走。

一晃又是26个春秋。母亲已经86岁高龄。我天南地北干自己的事业,到处沽名钓誉,却极少去看望她老人家,即使去了,只顾与兄弟们赌棋饮酒,哪里曾好生陪她说说话儿?母亲退出了家庭的政治舞台,成为儿孙们的陪衬!有一天,我不会老吗?静夜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将咸泪流到了嘴里……

母亲真的是老了。那机敏和渊博都远离她而去,她除了忙活她饲养的一群大鹅,就是默默无语地瞅她那台黑白电视,直瞅到满莹屏跳雪花……我问她一些想知道的事,她只会摇头:忘了,全忘了。母亲已为她的6个儿子耗尽了智慧之光,她的儿子会让她满意么?老人家如同当年她的针线,当纳完最后一个针脚儿之后,就不可避免地该咬断其生命的线头了……

奋斗到老,终于折腾到省城,并且拥有了百多米的房屋。今年春节,我冒着风雪去了那边农村,不停地劝说,母亲总算答应到这边来重温一番她久违了半生的城市生活。我决定彻底留住好老人家。媳妇孝顺,挖空心思满足她的要求……忽然有一天,她与农村的兄弟通电话,居然说在这边住不下,“麻烦你大嫂我心里不好受……”

我的母亲,您对儿子的奉献那是几年孝敬能还清的吗?您当真不肯给儿子这点机会了?我与妻一定做最大的努力留您在省城,我还要告诉所有的人:我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我每一点成功,都是她的赐予……

母亲的病因

去年春天,老母亲来长春,刚住了月余,就给我带来了好运气:我的两部剧本处女作同时被长影拍摄为数字电影。听说一个编剧同时拍摄两部本子此为首例,本人幸运地改写了共和国的电影史,那种欣喜可想而知!由于对拍电影充满好奇,且知道亲临一次现场,会为今后的创作扫清不少障碍,所以导演和制片主任一怂恿,我便痛快地答应了,随剧组过去看看。

这个好消息我立即向母亲汇报,心里不免有一丝自豪,瞧您儿子,可以吧。

然而母亲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说,你就去看看吧,我这里不用惦记,你媳妇待我比你好得多。我不为母亲淡漠的态度失落。母亲就是个宠辱不惊的人。

第一部刚刚拍完,二弟就从我家打电话给我,说他和几个弟弟都来了我家,给母亲做寿,之后,母亲要跟他们回去。二弟还宽慰我,老太太就这样,回去想这边,到了这边又惦记那边,由她吧。拍摄未结束,我也只好顺水推舟,说了句:“按照老人的意愿行事,是最大的孝顺”,就由弟弟们把母亲接回了那边。

我着实有些内疚。从山沟坐车到尚志市再改火车,还要七八个小时呢,老母亲只住了俩月。要是电影早一些拍摄就好了,我可以事业、孝心两不误。

而后,想起来就打个电话。五个弟弟在那边四个,他们时常问我,大哥,电影咋样了,等着看呢。我答,省内正审着呢,通过后,还要送北京去审,急什么,好饭不怕晚。

唯独母亲通话时对电影的事只字不提,弄得我心里怅落落的,您老人家当真跳出三界外了?拍电影,在儿子身上也算是大事了呀。

我当然焦急,当然盼望影片早点上映,至少弄个碟片,接受老人家检阅呀,我是她最得意的作品呢。可北京的审查程序依然慢条斯理,弄得我心急如焚。

初春,六弟突然来电话:“大哥,咱妈身体……有点毛病。”

我大吃一惊。87岁高龄,这电话可不是好兆头!忙追问。六弟声音极其平稳,说春天打什么雷呀,把咱妈给折腾病了。

“哎呀,你想急死我,妈的病跟雷到底怎么个关系嘛……”

六弟笑了:“大哥别急,我一直没敢告诉您。你知道咱妈急着从那边回来干什么?看电视。在那边你的大背投电视,考虑太费电,老人家心疼。这一回到家里来,就盯住了中央六频道,咱不知道她老人家咋就知道您的电影得上中央六。谁料到开春打了一个雷,把转播器给震坏了,近期不能修。妈担心漏掉你的电影……”

我的眼泪一下子夺眶眶而出!那俩片子直到12月北京才发布了通过令,天知道哪天公映……87岁的老母亲啊,哪里是宠辱不惊,您一直把儿子这点成果举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我对着电话,声音颤抖:“赶快把咱妈护送过来。今年就是拍三个、五个片,我也哪都不去,就一直在家陪她。”

好几个泪瓣砸在电话上。活到61岁,始终没悟清楚,儿女无论如何回报,也抵消不了父母的那份情呀……

儿子

眨眼,儿子窜得比我高了,但仍是伸一只手到眼前:“爸,给咱点钱呗。”我故意板起面孔:“见天要钱,我哪那么多?”他不恼,可怜兮兮地说:“嘛话儿?养儿养儿,您老人家不管,谁管呀?”每逢此时,心里便觉得挺熨贴,父亲嘛。

儿子小时候聪明、好动并且善良。听故事常常缠我到深夜。他不让关灯,两只眼睛不转地盯住我的脸,有人故意挡他的视线,他便歪着头,或挪挪屁股,眼睛依然瞪得溜圆,有趣极了!这孩子忒有同情心,捉只青蛙放进缸里,整天跟它们玩,说些没头没脑的话。这时候,我特别喜欢他,总有说不完的故事奖励,伴他的童年……

一段时间,我调离工作,离开他老远老远,十天半月难得一见。他也跟小伙伴们到十里外的村办小学读书。由于生性怯懦,常有淘气的孩子欺侮他,使他渐渐变得冷漠起来。念过几年书,他独自看课外读物,再不用听我讲故事,我们之间原有的那种关系日渐疏淡,以致再度与他聚在一块时竟难以接受,这孩子怎么变了?

同类推荐
  • 我们的梦想在飞翔

    我们的梦想在飞翔

    本书是习近平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实现“中国梦”的号召后,首批民间自发组织编写的关于青年人追寻梦想的书籍。本书作者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著名律师曹星老师的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成长故事,展示了新世纪年轻人追梦、圆梦的历程。
  • 爱那么真,爱那么美

    爱那么真,爱那么美

    紫陌红尘,为何偏偏与你一生幸福相约?难道是那冥冥的注定?抑或是千年的修行?柔肠寸寸的爱,侠骨铮铮的爱,明明白白的爱,说不清楚的爱……都在沿着今生的美丽,走向来世的美丽。
  •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不求回报的85个片段

    感悟友情,真挚的友情从来是不求回报的,只记得一句,他是我的朋友。
  • 散文之道

    散文之道

    散文是国粹,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不管是老子、庄子、孔子,还是《尚书》《春秋》《史记》,现在推崇的许多国学经典著作,大多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唐宋八大家使散文灿烂起来,明清小品使散文多情起来。“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写作的出现,散文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五四”到现在,快百年时间了,我们的散文基本上变化不大。散文作家似乎都穿着老北京布鞋在走路,很少有皮鞋、凉鞋、运动鞋等敲击路面。
  •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落在胸口的玫瑰:20世界中国女性写作

    “女性”一词不是一个空洞的能指,它有着丰富深邃的内涵。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是女人自己,也是社会的一份子。任何一个女性都不可能只成为其中的一项而置其他为虚无。作为一个独立的自信自足的生命个体,女性应视责任为生命的必需,视苦难为生命的营养,视爱和成功为生命的追求。她应圆融、明净、厚重,与周围的世界和谐相处,共谋发展。只有当她在事业追求和日常生活中都能敞开心胸去面对时,生命的魔力、智慧的光芒、梦想的花苞才会灿烂地绽放,自由地舒展在蓝天白云之下,风来舞蹈,雨来欣悦。
热门推荐
  • 涅法雷姆

    涅法雷姆

    灵魂其实就是存在于大脑、骨髓和神经系统中的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具备六元性即第一元灵魂本元性,能量;第二元感知性,感应无形能量的存在;第三元感,感触性,将感应的能量加以吸收;第四元感压性,将吸收的能量转化;第五元感距性,将转化的能量加以利用;第六元造型,以各种形式释放出完全吸收的能量。
  • 重生之扶摇直上

    重生之扶摇直上

    上辈子贺爽挖空心思和觊觎家产的小姨勾心斗角,憋屈了好些年不说,最后还棋差一招被活活弄死,白窝囊了那些年重活一回,她要换个法子斗,待她扶摇直上,还不是怎么爽怎么来。至于夫郎,只要那拈酸吃醋的皇子一个就够了,可助她青云直上,保家宅安宁。
  • 王者凌云

    王者凌云

    被义父从河边抱起的那一刻,石川的命运已经注定,光明大陆从此成为他的舞台,狼烟烽火何时休,成王败寇尽东流。义父的失踪,家族的排挤,不但没有让他沉沦,反而激发出无穷的战意,抛开一切,远赴西北,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势力。石川:“我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兄弟。”且看三兄弟如何在权力的漩涡里挣扎求生,如何开辟出崭新的光明盛世。
  • 手腕:进退自如的领导兵法

    手腕:进退自如的领导兵法

    领导者“进”与“退”的艺术,在于它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为。它的产生和运用,既不是领导者的主观冲动也不是领导者的无能失控,恰恰相反,它是领导者全盘把握,合理控制的高超策略及审时势的能力,管理行为上的集中反应.“进”与“退”的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大到宏观决策,小至一次谈话长到几年,短至几分钟,甚至某一瞬间的几十秒钟都有可能成为“进”与“退”充分应用时空。
  • 剑侠梦

    剑侠梦

    还记得第一次杀小白猪吗?还记得第一次学会技能吗?还记得第一次与人PK吗?还记得第一次打到一个幸运装吗?还记得卖掉了一个内毒100多的武器吗?还记得第一次流泪吗?还记得剑侠情缘网络版吗?本书QQ群:77808291
  • 鸿光劫

    鸿光劫

    梦泽大陆的金陵边镇宁城苏家的小少爷苏晨,因青年文武比斗大会上取得不错成绩被烟雨楼选中去参加金陵学院应学,而他从小认识的白家兄妹决定三人要一起出人头地,哥哥白羽尘一身枯木逢春,肉白骨的本领加上看着漂漂亮亮的晴沙妹妹实则是个实打实的剑术高手,和他苏晨文武双全的本事三人最终能闯出怎样的世界呢!
  • 我的老爹是魔王

    我的老爹是魔王

    “笨蛋儿子,从现在开始你就是魔王的继承者了!愉悦吧!”老爹拍着我要散架的胳膊说道。“老爹,魔王城呢!”“蠢货,我们怎么会有那种东西!魔王是不会有城堡的”“那魔王军团呢!”“魔王军团当然没有,我们还要什么军团啊!”“那老爹你给我的是什么?”“你老爹以前的敌人现在都瞄准你这个新的继承者呢!乖乖受死吧!”老爹微笑的对我说道。“卧槽!”
  • Y头,你逃不掉了

    Y头,你逃不掉了

    “你怎么可以……可以自私到为了爱我,而让我离开你身边呢?”“抱歉,婚戒的约定我不能如期履行……希望你能找到一个不会牵连你的好男人!”——不能与你白头偕老,也要让你健康长老!Eye.爱
  • 进化,我要进化

    进化,我要进化

    你还在为工作繁忙而发愁吗?跟作者一起来杀丧尸吧!作者qq799595292。感谢支持,最近作者很忙哦!所以暂停一个月!!!望各位原谅!!!谢谢!
  • 读《金瓶梅》品明朝社会

    读《金瓶梅》品明朝社会

    《金瓶梅》问世以来,围绕着它是不是“黄”书的争论,一直是个无法避免的论题。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这种现象虽有些改观,但仍然没有停止过。值得欣慰的是,这已经不是研究《金瓶梅》的主要问题了。大多数人越来越接受《金瓶梅》,关键是书中涉及,借古讽今、针砭时弊、世俗风情、人文地理以及人性、思想、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等众生百态的明朝社会风貌。研究《金瓶梅》不仅仅是研究它的文学性,关键是能够从书中找到明朝社会的缩影,这就赋予了它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