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72300000001

第1章 自序

我一辈子对杜诗有兴趣、有感情,只可惜用功不够。在这篇序言里,想简要回顾一下我这一生和老杜的“缘分”,同时谈谈本书出版的一些情况。

我最早接触唐诗,是在上小学的时候。记得我十岁左右,每天早晨起来,父亲准备上班,我则要上学,同在盥洗室里,父亲于洗脸漱口时,口授一首唐诗给我,有时也略解释一下。开始都是绝句,有五言的,也有七言的,我就背下来。晚上放学回来,再用毛笔抄在本子上。这里当然包括杜诗,像《八阵图》、《江南逢李龟年》、《赠花卿》等绝句,我很早就能成诵。父亲也教过几首老杜的七律,比如《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那时对于杜诗,还只是零散地念。

真正系统地读杜诗,是1937-1938年间。由于时局的缘故,这一年里我没上学,自己在家自学,主要学古文和杜诗。读杜诗我用的是仇兆鳌《杜诗详注》本,从第一首开始念,慢慢地集腋成裘,从《游龙门奉先寺》一直读到《秦州杂诗》。这时,我看到某位诗评家的议论,说是老杜夔州以后的诗风光独好,别有一番境界。于是我跳过中间一段,专看老杜出川以后的诗。一直到1944年,我读古典诗歌都是以老杜为中心的。

1941年,我中学毕业,之后念了两年的商科。1943年,我开始教中学语文。我在教学中发现,如果自己不会写古文、作古体诗,教课往往搔不到痒处,讲不透彻。如同看戏,看多了,就想知道台上是怎么回事,于是就自己去学戏。光看不学,永远不知道里面的甘苦。有鉴于此,我在1944年开始学作古体诗和桐城派古文。我并不想成为一个诗人、古文家,但我认为学会了以后,肯定对我的教学和研究能起良好的促进作用。我学作古体诗,就是以杜诗为范本的。1945年抗战胜利,我重新报考燕京大学,记得有一道填空题,“映阶碧草()春色”,因我读杜诗中间缺了一段,只好老实地填“未读过”。后来才把从《秦州杂诗》之后到夔州之前的一段给补上了。这是我早年读杜诗的过程。

1946-1948年,我念了清华、北大两所名校,其间听俞平伯先生、废名先生讲诗,受益匪浅,特别让我加深了对杜诗的理解。我前后听俞平伯先生讲了两年的杜诗,现在关于杜诗的一些讲法,比如《望岳》“岱宗夫如何”的“夫”字、《月夜》“香雾云鬟湿”一联究竟何指等等,都是秉承俞先生的观点。我还听过废名先生讲陶诗,他偶尔也会谈到杜诗,像《咏怀古迹》里“五溪衣服共云山”一句,废名先生认为,少数民族的服装五颜六色,恰与周围云山之形色相配合。我觉得很有道理,后来也这么讲。

1949年以后,我开始教大学。当年在津沽大学,我开了《论语》的专题课,颇博好评。因我对杜诗既有兴趣,又下过工夫,于是很想开杜诗的专题课。第二年,我开了《诗经》和《杜诗》两门专题课,遗憾的是,碰到“课改”,砍掉了《杜诗》。院系调整后,我到了北大,研治古典文学。因对唐诗的爱好,本想搞魏晋至唐一段,可是却被分配到宋元明清一段。这样一来,我便失去了讲杜诗的机会。我羡慕我的同事能开杜诗专题课,而我再无机缘碰心仪的老杜了。一直到退休,我对杜诗只写过几篇简短的札记而已。

我之于杜诗,确有浓厚的兴趣。我看过不少关于杜诗的专书,王嗣奭的《杜臆》、钱谦益的《钱注杜诗》、朱鹤龄的《杜工部诗集辑注》、浦起龙的《读杜心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吴见思的《杜诗论文》、杨伦的《杜诗镜铨》等,我都一一寓目。此外,读到诗话、笔记里论杜的内容,认为有见地的,我都抄录下来。但我有自知之明,我自忖不是研治杜诗的专家,却对杜诗有感情,下过一定的功夫。

2009年,因我的学生谷曙光要开杜诗的专题课,向我求教,于是我给他讲了一个学期的杜诗。这一次是从头至尾比较系统地讲,主要根据我这一辈子读杜、研杜的理解和体会。毕竟我的年纪大了,体力不济,容有不足之处,但总算过了一把讲杜诗的瘾!现在,刘宁(她是旁听者之一)、谷曙光不辞辛劳地把这次听讲的录音整理出来,而天津古籍出版社又慨然予以出版,让我得到向读者求教的机会,真是非常感谢。

顺便谈一下附录的内容。其实在2003年,我曾给檀作文、谷曙光讲过一段时间的杜诗,从《游龙门奉先寺》开始,一首一首地讲,可惜第一卷未完便中止了。幸而存有部分录音,现也整理出来,此为附录一。再有,我把以前所写的涉及杜诗的零碎文章,也一并收入,作为附录二。这样,我一生关于杜诗的所讲、所作,基本汇集于此矣。虽不系统,但总有点滴的心得和体会。最后,刘宁、谷曙光在事后,各写了一篇“听后感”,姑且作为附录三,以纪念这次讲杜诗的师生缘分,但他们的褒奖则愧不敢当。

老杜《槐叶冷淘》有句云:“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大约我这本小书,也如同常见而易得的“芹”、“藻”之类,卑之无甚高论,权当抛砖引玉吧。因为自己的研究不够深入、全面,所以在讲授过程中,难免有遗漏、讹误、欠妥的地方,衷心希望得到读者的匡正、专家的批评。

同类推荐
  • 谈文说画

    谈文说画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谈文,收录了胡适、林语堂、余平伯等著名文学家的文章;下编为说画,包括张大千、潘天寿等著名艺术家的文章。
  • 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林语堂

    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林语堂

    本书是作者对林语堂作品的最新研究成果,从现代性的审美视野下,对其作品做了全新的解释,并对其特点作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 生活在真实中

    生活在真实中

    崔卫平所著的《生活在真实中》是一本难得的饱含哲思和灵性的书。崔卫平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正义感的思想者,她的《生活在真实中》对我们广泛关注的十多位国内外诗人、作家、哲学家进行了生动的评论,她的文字间充满了反复的思辨和诘问,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她的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学创作有很多指导意义。
  • 给阅读留一份纪念:一位学人的读与思

    给阅读留一份纪念:一位学人的读与思

    本书是一位学人的阅读之旅,也是一个读者的心路历程,书中收录文章有:《像人一样活着——读张中行想到胡风》、《萧乾是如何沦为右派的?》、《胡乔木的另一面——给杨绛先生补白》等。
  •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囚女倾城

    囚女倾城

    她是一枚棋子,受训多年只为进宫为妃。奈何事事难料,成为王府一介婢女,饶是这般,却依旧步步惊心。她,不愿去争,不愿去抢,但却有人想要了她的命,她不会任人宰割。到最后,她发现,亲情,友情,爱情……原来不过是水月镜花,靠的住的终究只是自己!
  • 坑神记之妖孽重生

    坑神记之妖孽重生

    唐隐,被一位从原界监狱逃出的妖孽和尚,剥夺了肉身,命魂被一脚踢到原界替和尚受罪···浩瀚的道法,瑰丽的仙术,还有装傻卖萌的徒儿,泡了无数美女跑回来气他老人家!一本与众不同的仙侠传奇,偶然拾起,换换口味也是不错的。好吧,放句狠话,神佛仙魔,揍扁再说!幕后那黑手,勿要以我为棋,围棋,哥哥确实不擅长,不过论起五子棋,你是我的对手吗?!
  • 逼婚倒计时:诱拐呆萌妻

    逼婚倒计时:诱拐呆萌妻

    “辰哥哥,我要流氓兔”“买”“辰哥哥,我要汽车”“买”“辰哥哥,我要飞机”“买”某女人看着依然认真工作的男人,怒气的大吼:“辰哥哥,我要结婚”某男挑眉,露出一抹奸笑,然后直接将小女人压倒,“好,我们马上结婚,乖,叫声老公听听……”
  • 此世锦繁华

    此世锦繁华

    高中三年生活,梦想遥不可及,痛苦中作乐此生无憾,你是无忧无虑的白天使,还是内心孤独表情怪异的黑天使,其实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最终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悲剧、、、、、还是、、、
  • 三嫁冷情君王

    三嫁冷情君王

    今生再遇,他们互不相识。当真相揭晓,她才知道他的深情,是对他金屋深藏的女子,于她,不过是利用而已,当她终于逃离,花三年时间才淡忘心中的伤痛,他却出现:“宫筱婼,你以为,你能逃得掉?”
  • 盗墓语录

    盗墓语录

    在遗忘与难忘之间,一段相隔三十年的生死阴缘.游走在阴阳两界,灭鬼王、斗妖巫、一个出身诡异,天赋异能的少年前世今生无尽因果...........
  • 一颗耳钉的约定

    一颗耳钉的约定

    五年前她因为一些不得已的理由不得不离开。五年后他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说他不喜欢女人逼她回来!只是她的记忆不在,有的只是对他的爱一场由耳钉引发的恋爱,一个又一个的计谋不断展开!最后是她被他找回,还是她又离开?本文是一篇一分悬念二分小白三分虐心四分情深的文。讲述的是一个腹黑和一个扮猪吃老虎的小腹黑发生的故事!
  • 交通工具全知道

    交通工具全知道

    本书主要从陆上交通工具、水上交通工具、空中交通工具和交通设施四个方面详尽地介绍了有史以来的种种交通工具。
  • 中华历史全书(上)

    中华历史全书(上)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每个中国人无不以此为自豪。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