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83200000013

第13章 明朝前期(13)

碰上朱元璋这样的猜忌之主,刘基确实是“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归乡隐居,弈棋饮酒,安享晚年,对刘基来说也成了奢望。不久,刘基由于建议在青田设立谈洋巡检司(谈洋是浙、闽地界的小地方,走私盐贩往往聚集在此,多出乱民。),遭到胡惟庸的诬陷。胡惟庸对朱元璋说:“谈洋这个地方有王气,刘基想占来作自己的墓地,百姓不同意,他便请求设立巡检司来驱赶百姓。”这一番诬陷可真是击中朱元璋的要害,也吓得老迈的刘基从家乡星夜兼程来到南京,再也不敢回家。生了病,胡惟庸送来医生诊治。服过药后,却觉腹中郁结,估计也是遭了胡惟庸的毒手。一直到病得实在不行,太祖朱元璋才一纸赐文,送刘基回乡。洪武八年(1575年)四月十六日,刘基卒于家中。据说,死前遗命锉骨扬灰,恐是无稽之谈,实际上他是被葬于其乡夏山上。

在明初开国诸臣中,刘基文比不过李善长,武抵不上徐达,这是从政治上讲。即使拿文采来说,除了早年跟石抹宜孙唱和诸作外,入明作品也很难胜过宋濂的典雅醇厚。刘基只是朱元璋集团中那些杰出人才中的一人而已,很普通。翻开历史,可以看到朱元璋集团中那些名字:孙炎,陶安,汪广洋,杨宪,徐达,常遇春,章溢,胡琛……哪一个都不是平庸之辈,都跟刘基不分仲伯,所以有人说,朱元璋的敌人如果是政治上的明白人,肯定对朱元璋拥有如此壮大的人才库嫉妒得要死。只不过,这些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因各种原因,或早死,或出了政治问题,才使得刘基突出起来。拿汪广洋来说,在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他是排在刘基之前的,直到十二年八月,朱元璋在给他的敕文中还关心备至,只不过不久汪广洋就因事贬死,一切声誉随之消失。而刘基在其身后,他的乡人为了现实的利益,一直在营造刘基的各种神话,甚至不惜歪曲事实,使得刘基的身后之誉远远超出了历史的实际情形。元明史专家杨讷先生对此曾做出了详细可信的论述。

后人有谒刘基墓诗,云“卧龙名大终黄土”。再英武的谋略之士,终究逃不脱黄土一抔的命运,空留下旷世奇功、诗文美名和数不尽的神话传说,供后人品味。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字希立,宁海(金属浙江)人,明初大臣,宋濂弟子。惠帝时任侍讲学士,《太祖实录》总裁。燕王兵入京师(金江苏南京)后,拒不肯为其起草登记诏书,慷慨而死,被诛灭十族。死者870余人。

少年时代

方孝孺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年),时值元末乱世,但浙江宁海地处偏僻,方孝孺在宁海的乡间度过了还算安定的童年时光。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是当地名儒,因此,他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儒家思想教育。方孝孺幼年时就很聪明,读书勤奋,五岁时就已能作诗。在现存的方孝孺文集《逊志斋集》中,就有一首方孝孺在六岁时作的名为《题山水隐者》的诗:“栋宇参差逼翠微,路通犹恐世人知。等闲识得东风面,卧看白云初起时。”此诗还有稚嫩之处,但对于一个六岁的孩童来讲,其才情可见一斑。及至十几岁,他就已很擅长做文章,下笔千言立就,乡人都称他为“小韩子”,将他比作唐代的韩愈。

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对他一生的为人立世都有深远的影响。洪武四年(1371年),方克勤出任济宁知府。方孝孺当时15岁,随父赴任。方克勤是明初最有名的好官,清廉简朴,体恤百姓。经过三年多的治理,济宁的户口增加了好几倍,“一郡饶足”。百姓们作歌谣传唱方克勤的事迹,把他比作自己的父母。洪武七年(1374年),行省奉旨考核地方官,方克勤为山东行省六府中政绩考核之最。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方孝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同时,齐鲁大地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为方孝孺的成长也提供了一片沃土。在这里,他加紧了对理学诸子著作的研读。在学习过程中,他也逐渐在思考、在探索。就在方孝孺一心向学的时候,突然天降大祸。洪武八年(1375年),方克勤被人陷害,获罪流放。第二年,“空印案”发生,方克勤又被诬陷,受到牵连,在京师含冤被诛。“空印案”在当时影响甚大。按照规定,每年布政使司都要派计吏到户部报告地方的财政收支情况,如果地方上报表册所列的财政收支数额与户部掌握的不符,表册就要被驳回重做。很多布政司离京师路途遥远,来回要数月,因此,有的计吏就预先持空印文书前来,遇到驳回的就重新填写。这种做法由来已久,本是沿袭了元朝的习惯做法,多年来都相安无事。可是到洪武九年,朱元璋听说此事却勃然大怒,认为这种做法肯定有舞弊行为,从上到下,朱元璋杀了一批官员。方克勤就是这其中不幸的一个。方孝孺与其兄方孝闻扶丧归葬,悲痛欲绝。在这场劫难过去之后,方孝孺遵照父亲生前的安排,师从宋濂继续学习。

师从宋濂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后迁居浙江浦江。宋濂是元末明初极为出色的理学家。他提出“君权民授”的观点,宣传“设官为民”的主张,坚持朴素的平等观,这使他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具有民本精神的杰出思想家之一。同时,宋濂也是明初文坛的魁首。刘基曾读宋濂的文章,推许宋濂的文章为当今天下第一。宋濂加入朱元璋集团后,深受朱元璋的赏识,朝廷的各种典章制作都交给宋濂去办,“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洪武十年(1377年)正月,宋濂上书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这年六月,方孝孺前往浦江,承学宋师门下。

方孝孺对自己能够师从宋濂的学习机会,非常珍惜。他抛开一切杂念,尽情问学,在学术上获得了很大的进步,他的学术思想日趋成熟。当时,在宋濂门下学习的人很多,有一些还是很有名望的人,但是,他们在学术上没有一个能比得上方孝孺。宋濂也很喜欢这个学生,称赞方孝孺是百鸟中的一只凤凰,认为他才思敏捷、端庄凝重,以后所取得的成就必然会超过自己。像胡翰、苏伯衡这样的前辈学者也都自认为比不上方孝孺。方孝孺在宋濂门下度过的三年时光,使他终生受益匪浅。

一介书生

洪武十三年(1380年)秋天,方孝孺告别恩师,回到宁海故里,探望祖母。没想到,这却成了方孝孺与恩师宋濂的永别。当年,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牵连甚广。宋濂次子宋璲和孙子宋慎牵连被杀。虽然宋濂此时已是白发老翁,而且已经退休回乡三年了,但朱元璋还是迁怒于他,要定宋濂死罪。后在马皇后和皇太子朱标的保护下,宋濂得以生全,全家被发配到偏远的茂州(今四川茂县)。人生暮年受此浩劫,宋濂万念俱灰。第二年五月,宋濂在发配途中自缢身亡。宋濂学识渊博,为人严谨,辅佐朱元璋开国创业,并尽心竭力地为明王朝效力多年,他曾说过:“事君如事天”。即使如此,宋濂还是未得善终,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恩师的遭遇让方孝孺痛哭流涕,他未能追随老师赴蜀,只得写成《吁天文》,呼吁苍天,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寿命延长老师的生命,以期打动朱元璋。但是,书生的一腔悲情能有什么作用?宋濂的去世是方孝孺一生中所遭遇的第二次重大打击,在这些打击中,方孝孺也渐渐成长起来。他知道自己一定要承担起来,才不辜负父亲与老师的嘱托。

两朝际遇

方孝孺在洪武和建文两朝都有效忠朝廷的愿望,但是,他在这两朝的际遇截然不同。这既与当时特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有关,又与两位统治者自身的原因有关。

洪武朝两次碰壁。洪武十五年(1382年)十二月,由于大臣吴沉、揭枢的推荐,朱元璋下令让方孝孺进京陛见。次年正月,朱元璋在奉天门召见了方孝孺,方孝孺的才学和言谈举止都令朱元璋感到满意。朱元璋当廷要方孝孺作《灵芝甘露论》一文,方孝孺才思敏捷,下笔千言,一会儿就写好了。朱元璋阅后惊叹到:“异才也!”朱元璋回头问揭枢:“方孝孺和你相比,如何?”揭枢说:“他的才学是臣的十倍。”朱元璋点头表示赞同。朱元璋还让方孝孺去见了太子朱标,对朱标说:“此庄士也,当老其才,以辅汝。”也就是说方孝孺是个有才华的君子,但还是等他的才干再历练历练,将来可以辅佐太子执政。朱元璋没有授予方孝孺任何官职,就让他回乡了。但是,方孝孺还是给皇帝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后来,方孝孺被仇家所牵连,卷进了一场官司当中,被逮捕至京。朱元璋看见名单中有方孝孺的名字,就将他释放了。

方孝孺满腹经纶,多想一展才华,为国家做点事,但第一次召见就无功而返,心里感到失落。不过,方孝孺毕竟饱读诗书,很快就坦然接受了没被起用的事实。返回故里后,方孝孺又回到了自己平静的闲居生活中。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方孝孺都过着一种清贫宁静的读书生活。表面上看,方孝孺忙于著书授徒,并时常在他讲学的石镜精舍与众多好友名士谈古论今,诗歌唱和,生活得悠然自得。这段时间他在学术上也取得了很显著的成果,先后撰有《周易考次》、《宋史要言》、《文统》等多部作品,还写了大量的诗歌。但是,在方孝孺的内心深处,他还是很渴望能够有一番作为。在他这段时期所写的诗歌中,方孝孺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比如洪武十九年(1386年)除夕夜,他已经三十岁,想到孔子说的“三十而立”,方孝孺对自己一事无成颇感不安,有诗云:“三十知未老,已难同少年。功名谢时辈,心事愧前贤。”

早就到了建功立业的时候,自己还在蹉跎岁月,方孝孺的内心既惭愧又苦闷。这时,他正在生病,诗中写道:“良医难治病,学道不能行。疟疾何须患,吾心病未轻。”

方孝孺觉得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心病。心病是什么呢?就是他平生刻苦学习的“道”没有实行的机会。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方孝孺再次因朝中大臣的推荐,受到朱元璋的召见。这次朱元璋还是说:“现在不是用方孝孺的时候。”最后,朱元璋碍于朝中大臣的多次举荐,就授方孝孺一个汉中府学教授的职位。这只是个刚入流的从九品学官。以方孝孺的才学和人品,授予他这样的职位,可见在朱元璋的心里,此时还真没到方孝孺施展才华的时候,但方孝孺已经36岁了。次年正月刚过,方孝孺就携带家眷踏上旅程,前往汉中赴任。当时汉中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史载“水土暴恶”,但方孝孺毫不为意,坚持跟学生每天讲课讨论。方孝孺的讲学在当地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年后,在蜀王朱椿的再三恳请下,方孝孺兼任蜀王世子的老师。蜀王朱椿是朱元璋的第十一子,他与他的父皇、兄弟多有不同,为人随和,重视教育,对名士和学者也很尊重。在蜀王府的数年,蜀王一直很敬重方孝孺的道德和学问,命名方孝孺读书之庐为“正学”,方孝孺因而被后人称为“正学先生”。期间,方孝孺曾特地前往茂州参拜宋濂墓和居丧守孝的宋濂子孙。后来,在方孝孺的影响下,蜀王帮助宋濂长孙宋怿将他的一家和宋濂墓都迁到了成都。

方孝孺任职汉中五年中,生活安定;与蜀王的交往也给他带来了难得的友情。但此时数千里之外的朝廷却如同深海中即将爆发的火山,暗流涌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此后数年,朱元璋的第二个儿子秦王、第三个儿子晋王相继死去,第四子燕王朱棣位列诸王之首。明太祖朱元璋已经英雄迟暮,他对自己给皇太孙朱允炆留下的这种一王独尊、群王拱翼的局面深感不安。为了让皇太孙顺利登基,临终之际,朱元璋曾做过一番考虑周详的安排。但是,皇位顺利交接并不代表一切太平,果然不久燕王就发动了靖难之役。方孝孺卷进了这场政治斗争。

辉煌时刻

建文朝一展才华。朱元璋死后,年仅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按照朱元璋生前的安排顺利登上皇位,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很早就听说方孝孺的贤名,便一纸诏书将方孝孺召入京来。方孝孺多年的等待终成正果,终于等来了他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此时的方孝孺豪情万丈,踌躇满志。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此次进京,自己昼夜水陆兼程所赶的竟是一条不归路。四年后,方孝孺结局的惨烈超乎常人的想像。要是早知如此,方孝孺就一直安安静静地在汉中府学讲学,传道授业解惑是不是更好呢?更退一步讲,方孝孺不踏入仕途,在宁海故里继续他悠然自得的闲居生活,著书立说,是否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呢?人生没有回头路,即使有,相信方孝孺也还会原路走来。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他的信念都让他无法选择,只是最后杀身成仁的表现形式过于让人触目惊心罢了。

同类推荐
  •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秦汉帝王文治武功全纪录

    本书汇集了从秦到汉23位帝王的小传,涵盖了他们的人生轨迹、朝廷政务、后宫生活及得位根由、身死原因,截取他们生平中最得意之事、最失意之事、最痛心之事,历数品评他们的千秋功过,层层揭开他们的身后留下的谜团,以史实为依据,兼涉轶闻、生活。因而,具有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读-陛。秦汉帝王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今天我们品读历史,钩沉帝王的史迹,传述他们的轶闻,小而言之,于今之借鉴、增知、休闲,不无裨益;大而言之,个人的修养成长,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也都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 黄继光

    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家里,幼年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49年四川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曾两次被评为模范。 1951年,黄继光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纵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 嗲女林志玲

    嗲女林志玲

    她并不拥有最迷人的声线,但却是最懂得如何使用它的人。“嗲”是林志玲的代名词,也是她的成名武器。谁都可以嗲,但能嗲得大红大紫的,恐怕只有林志玲一人而已。某时尚杂志曾以“无坚不摧的柔软”来褒奖她,这大概算是对一个女人最高规格的赞誉。
  • 战神粟裕

    战神粟裕

    大将粟裕对战场有种天才般的敏锐感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堪称一代战神。他运兵奇巧、用势奇险、胃口奇大、胆识奇绝,达到兵家""上兵若水""的最高境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 清朝那些人

    清朝那些人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热门推荐
  • 修真霸业

    修真霸业

    一个平凡的少年,数年无法筑基成功,被家族放弃后便遭受族人的各种谩骂毒打,他不甘决定离家出走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 身份心理学

    身份心理学

    以心理学、营销学的观点解析身份和影响力的内在逻辑。吸引高层次人群的人际关系法则。越是好的越多人抢,越多人抢就越是好的,你明白这种不成逻辑的逻辑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场面大了,会吓跑人群中的绝大部分;场面小了,有实力的人又看不上。你明白这个“面子”问题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形象代表人的本质,影响力就是一种生产力,你了解这种名与实之间互相转化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外表漂亮者比不漂亮者更为成功,你知道这种视觉效应背后的心理秘密吗?
  • 有狐临门

    有狐临门

    狐妖小六是个比较命苦的,为什么命苦呢,爹娘一声不响出去浪漫去了,留下嗷嗷待哺还不会变化成人形的她。出去觅个食吧,还负个伤......从此流落民间,身边还有个腹黑小王爷天天恐吓自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里的脸

    梦里的脸

    一个长相清纯,家境富裕的女孩,去遭到仇家的诅咒,十八岁之后,必定每天做噩梦,没有解决的方法,直到女孩梦到那张脸,后来疼爱女孩的爷爷去离开了她,女孩一度想过轻生,却因为那一张脸,给了她坚定的信念,久而久之女孩决定去寻找那个给她坚定信念的男孩
  • 闪闪殿下别靠近

    闪闪殿下别靠近

    她艾雪晴是炎华大学的美女,他郑言枫是炎华大学的校草。他是名副其实的暖男,她是名副其实的犯二小姐。缘分让她们慢慢靠拢,可是出国留学这四个字却让他不得不离开。最后他是否离开?是千代沧桑的遗憾还是刻骨铭心的爱恋?艾雪晴与郑言枫之间令人痛心的爱情,最后是否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 英雄饶命

    英雄饶命

    百里小鱼本是孤儿,被毒舌师傅百里云鹤收留后,无忧无虑的生活着,可是杯具的一天来了,这神一样的师傅百里云鹤却被杀了,小鱼以为永远都不会死的师傅竟然死了!而小鱼也遵从师命吃下了传说中的神物碧灵珠,却被闻声而来的各路江湖人马挟持下山了!为了逃离富二代金轻浮,百变美男左宴安不怀好意的抢夺和追查杀害百里云鹤的凶手,小鱼遇到了护花使者季玄,可是这季玄竟然是路痴!兜兜转转都逃不开敌人设的圈套!小鱼大哭:亲,你还能更不靠谱点吗?!然而就是这样一段人在囧途的路程,竟然让这个面瘫路痴季玄情窦初开了!小鱼羞涩道:可是我心里只有师傅啊~可是。。。为什么真相查到最后,季玄和小鱼竟然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
  • 0~3岁宝宝喂养全程指导

    0~3岁宝宝喂养全程指导

    《0-3岁宝宝喂养全程指导》发育特征养育要点=全程养育辅导、喂养常识+营养分析=饮食营养大全、喂养安排+疑难速查=喂养实用手册。
  • 都市传说之书记官

    都市传说之书记官

    听说了吗?我朋友的朋友......当你无意间说出这话时,请注意你的周围是否会出现身着样式不一的黑衣,手持笔记本的可疑人物。不用担心那笔记本不是什么死亡笔记,他们既不是黑衣人,又不是恐怖分子。他们只是一群苦逼的“人口普查员。“他们的名字叫做“书记官”。所谓黑户,仅仅是指人类?那你就想错了。潜伏于都市各个角落的都市传说也需要“有关部门”的关爱。所以他们普查的可不是人类,而是隐匿于都市之间的都市传说。诸葛三平,一个被亲爹的亲爹坑了,卖身灵异组织一辈子的倒霉孙子,此刻正为都市传说的登记东奔西走。日更十万的作家,一日一死的赎罪者,游离于厕所不肯消散的偷窥视线……
  • 虚空文明

    虚空文明

    来自地球的主角穿越到了无尽虚空中,化作了奇异的虚空生物已灵魂为食,掠夺在一个个虚空连接的生命世界,最终创造了一个响彻无尽恒沙世界中的恐怖文明!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