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96900000008

第8章 尘缘(1)

一、麻辣烫的时光

练完瑜伽坐车回来,已经八点多,街灯灿然,一溜的私家车乖乖呆在窄窄的街道两旁,把本来就窄的街道挤得更窄了,街上的服装店、超市和美容美发店,还在营业,偶尔有细细弱弱的秋虫的鸣叫声从绿化带里传出来,路灯冷白的光,若女人疲倦的眼,有气无力地干瞪着。

肚子唱着空城计,本来准备不吃了,奈何还是很自怜地怕饿着自己,瞥见商业街的转角处,一家新开的麻辣烫店,很干净,推开玻璃门进去,门内是一排冷柜,各种素的荤的烫菜都摆得整整齐齐的,码得很高的各色长方形塑料篮子,不锈钢的菜钳子,自助取菜。里面很冷清,只有三两个顾客。我取了几样素菜和粉丝,交给老板去烫。然后坐下来等。

忽然就想起十几年前,那个时候,还住在老街,转过圩堤,往下走上一小段,也有两个麻辣烫的小摊。老板为了招揽生意用帆布搭起的临时摊棚和一长排桌椅。用竹竿高高挑起一盏白炽灯,街上一片静寂,远远地看这两个摊子,热气腾腾,白雾弥漫,人影晃动,像黑暗里两幕放映着的露天电影。

那个时候,我大学还没毕业,他也刚上班,每到暑假,他每天准时来约我散步,九点多,我们便会坐在那个小摊,吃一碗麻辣烫。几片海带、一些粉丝,串起来的茶干,冻豆腐、青菜之类,不是饿,只为那麻麻辣辣的味道,自舌尖传达咽喉,便有辣劲十足的味道直冲回来,眼泪也被辣出来,清鼻涕辣得直流,却说不出的畅快。站在地上的铁叶子的电风扇呼呼地吹着,刚辣出来的汗又生生被憋回去。每次吃完总觉得没够,还惦记着明晚再来。

有时候,约上几个朋友,往小摊上一坐,大家边等边笑闹成一团,你说我几句,我敲你几句,先逗嘴再贪嘴,即便是被辣得嗓子冒烟,也吃得津津有味,不舍得浪费一点点。吃完AA,各掏腰包。

那个时候,快乐是多么简单,没有什么钱,未来还是那么不确定,一碗麻辣烫吃下去,回家睡个好觉,一天就可以这么美妙地结束,下一天似乎还值得期待。青春的时光可以那么轻易地拿来挥霍。心里简单到只要有钱每晚吃一顿麻辣烫就也很幸福。

可是,后来呢,曾在一起吃过那个路边摊上的麻辣烫的人,除了他还在身边,大多音信杳杳,我们再也没有心情坐下来,笑着闹着吃上一顿麻辣烫。其实,很多人就是这样,从你生命的餐桌旁,流入人群,不再出现,即使偶尔遇到,也没有了重新坐下来吃吃小吃的欲望和热情了。

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很多快乐,不知不觉不见了,便如我今日饿了等着的这一碗麻辣烫,我对它没有太大的期待,不过是饿了、遇到了,然后,慰藉一下肚肠。明日,可吃,也可不吃,但绝不会以吃此为乐事。

有太多可吃的,咖啡馆里的西餐、简餐、网上订到的泰国菜、日式寿司、韩式烤肉、海底捞,自助餐、披萨、肯德基、还有酒会上的点心,也可以去吃吃阿香婆、傣妹……麻辣烫能排哪里?有好几年,我再也没有想起过它。若非今日路遇,我想,我似乎忘了它。

老板将冒着热气的麻辣烫递到我手里,我闻了闻,辣味很足,赶紧下筷子捞着吃,很鲜很辣,还不错,但一抵舌尖便知道,这和十几年前的那个味道是多么的不同,记得当初,那个小摊的老板是个熟人,她一再炫耀那辣油和辣酱都是自己亲手熬制的,看着眼前这个时尚年轻的老板,怕没这份闲心吧。

这么偶尔又偶尔地吃一回,已经吃不到当初那份简单的快乐,简单的满足,简单的惦记。时光永远向前,也许,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重回。

二、不敢说想念

今天早晨和其他任何儿子在家的早晨没有两样,我们俩起床、洗漱,厨房的锅里烧着水,我们洗漱完,热水就会开了,把面下到锅里烧开,把火拧小,在每个碗里放好调料,然后捞面、装碗、端上餐桌。他会将两杯蜂蜜和好,每人面前放一杯。整个时长不会超过十分钟。

以前儿子在家,我会将牛奶端到他面前,嘱他喝完,问他书包收拾好没,眼镜、文具、手表带了没,如果考试,还会嘱咐他细心点,记得检查,不许提前交卷等。儿子总会边吃边不耐烦地答我:哦,知道了。现在,儿子在别的城市读书,我想跟他唠叨也没机会了,我们俩吃面,一句话也没说,似乎,没什么可说的。这些年,我们共同的话题大多是围绕儿子的,现在,我们不知道如何再回到我们的两人世界。

上完三节课回家,打开门,家里很冷清,不需要像从前一样拎着大包小包的菜和零食,儿子不在家,我们基本吃素,中午简单用微波炉热点饭菜对付一下,晚上,炒两个素菜就够了,买一次菜要吃好两天,家里两天不打扫也十分整洁干净。

以前,每天下班回家,立马打仗一样投入战斗,拖地、整理房间、抹灰,尤其是儿子的房间里,书扔得到处都是,被子堆成一团,桌上一片狼藉,前一晚吃的果壳散落在那里,笔永远没有套上笔套,牛奶杯子、咖啡杯子、喝水杯子也挤在那里,所有的书横七竖八地躺着。每次要收拾好一会儿,等到儿子晚上回来,总会埋怨我:老妈,你一收拾,我又找不到我的东西了,你别管好不好?我每次都哭笑不得。

热了饭菜,坐在那里吃,家里特别安静,静到可以听到我自己吞咽的声音,勺子碰到碗的声音,儿子在初中读书时中午也不回来吃,我只知道赶着打扫完,赶紧择菜、洗菜、做菜,让儿子晚上吃好,根本没时间这样一口一口只管把自己喂饱。突然,电话音乐铃声响了,把我自己吓了一跳,赶紧接,原来是儿子打来的,问我家里的邮编,告诉我学校奖励的钱还没上卡,我问他吃得好不好,他说好,问他晚上冷不冷,他说不冷,问他适应不适应,他说还好。

我忽然感觉一个母亲的无能为力,隔着几十公里的距离,不能给儿子任何实质的照顾,甚至我很想问,儿子,你想我吗,想家吗?但我不敢,我怕一问,我自己就会忍不住哭出来,怕我的想念和伤心会让他不能安心。可是,自他走后的几天,我没有认真做过一顿饭,也不曾开心地吃过一顿饭。我是那么想他。十五年来,他几乎没离开过我一天。

放下电话,忽然忍不住放声大哭,没有人听到,只哭给自己一个人听,人世间,父母与子女能够朝夕相处的日子竟那么少,十几年的时间竟倏忽而过,在我人到中年,渐渐地更懂得疼爱孩子,享受天伦之时,孩子却已经长大,需要有他自己驰骋的天地,为人父母者所能够做的,只是割舍、思念、隐忍和期待每一个团聚的日子。

又是电话响,是他打来的,我接了,还忍不住呜咽,他问我怎么了,我说我想儿子了,就挂了电话,一张一张拿纸巾给自己擦泪,我不知道在那么多孩子离家读书的背后,有多少父母在流泪思念,却不能说出口,只是一遍一遍告诉孩子:在外要吃好、照顾好自己、专心学习、别想家。

短信铃响,打开收件箱,是他发来的短信:不知怎地,我今天也特别想儿子。我的泪再次流下来。

我知道,过段时间,我们会慢慢适应,不会再流泪,也不会那么地想念,不知道这是时光的有情,亦或是无情。

三、相见亦无事

要请几个朋友小聚,午觉便睡不实,想着还要不要再打电话确认一下,还有没有人遗漏了没有告知地点,会不会有人突然有事不来?我们这几个朋友,从高中起,一路走来,几乎每年总要聚一回,这一次,也没有别的事,只是,用了儿子考了个理想高中这样的借口一聚。

最先电话在外地的L,他是我们当中最远的朋友,每年回家的时间都不确定,也不常见,最先对他有好印象,是高考之后,几个朋友相约去他那里玩,却事先并没告诉他,我们去的时候,他正一个人在家砌墙,家里面并不富裕华丽,很朴素,很干净,他正试图把那面墙弄得更光洁平整些,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进窗户,落在他的头发上,黑亮耀眼,他回头看见我们,一双女孩般美丽的灰褐色眼眸立刻溢满窘迫和笑意。我那时想,这是个有生活品质的男孩,他会把自己的生活力所能及地安排到最好。接到我的电话,他立刻说近期抽时间回来。

接下来,便给最忙的C打电话,他热情、开朗,最有事业心,一步一步,不懈地奋斗,成了某重点中学的著名教师,每次见到他,他都在说着他的班级,他的学生,他的伟大的English,他学生的高考成绩。有时候,有一种错觉,他长得颇似大兵,也天生具有幽默的气质,如果,他也有大兵的际遇,或许,就是另一个大兵。

只是,他经常以各种理由放我们的鸽子,最过分的一次,说十点钟到,我们等到下午一点还没吃饭,他又说来不了了,我们于饥肠辘辘中边笑边骂,忿忿不平地风卷残云似地扫荡桌上的美食。到后来,他放鸽子的次数多了,我们就习以为常了,每次到最后的最后,他打电话说不来,我们常常对望一眼,然后,相互大笑。

这一回,我电话过去,依旧是他爽朗而洪亮的声音,他跟我保证:即使奥巴马来约他,他也不去了!不知为什么,这一次,我笃信不疑。

然后,就电话给同学中很难得的一对夫妻,男的曾是我后座,女的曾是我的同桌,高中时,我们前后四个人经常在课堂上相互捉弄、传纸条、笑闹。

P很仗义,我结婚那会,父亲正生病,母亲也反对,除了两个伴娘,我谁也没告诉,他不知从哪里听到的消息,居然赶来了,那日黄昏,青石板的街道上,半个巷子的夕阳,他笑着走来,在我心里留下了一片温暖。X很话痨,我们同桌时,大部分时间我都在听她絮叨所有的事,大到前途命运,小到家长里短,有时候,遇到严厉的老师,我们课上说不成,就拿本子聊天,一堂课下来,竟能有大半本。

后来X嫁给P,我还在上大学,我们各家的条件都不太好,不过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嫁妆,能省的基本都省了,那是个冬天,夜里特别冷,我们先是在她家吃过饭,再骑车七八里路到另一个同学家睡觉,早晨,天还没亮,我们又骑车赶到她家,买了简单的化妆品,再使劲呵着被冻僵的手,给她化妆。然后,颠簸了好几十里路,送她到P家。

P一如既往的仗义,推掉跟公司最高领导的约请,要带X来赴我们的约会。接下来的三个女同胞住得很近,一打电话,都说正等着呢!

四点钟的时候,Y打来电话,说已到了,我忙不迭地起身赶去,落地的玻璃橱窗的后面,她正端坐在红木的椅子上,穿一件青花瓷的旗袍,又黑又密的短发,我笑说自己的失礼,她也笑,说:知道大家不会这么早到,但想,总有那么一两个人会早到吧,好久不见,聊聊也好。

直到六点,大家才聚齐,但,一个都没少,岁月逝去,我们渐渐老去,越来越懂得朋友对我们的意义,越来越知道,时间之后,很多值得我们珍惜和郑重的情意,生命里,能有多少个二十年烘培出来的情分。

其实,只是个普通的日子,只是个普通的聚会,“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在一起说东说西,吵吵闹闹,什么事也没有,什么也不问,见了便知你很好,我也很好,不用说更多的挂念。

四、谁让你的心柔软如初

早晨的阳光洒满了整个街道,很难得没有早课,便在街角的小吃店点了一碗馄饨,选了靠角落里的一张桌子,我喜欢角落,喜欢它的隐藏、安静。阳光淡淡地洒在浅蓝色的桌面上,在桌子上划下了半斜的阴影。

其时,店里的客人不多,店主也是熟人,我正吃着,就见对面马路上是婆婆的身影,很少这样迎面去看我的婆婆,她穿着灰色兰花的方领春秋衫,满头灰白的头发,很憔悴的样子,但眼神很坚定,嘴角紧紧抿着,左顾右盼之后,终于走了过来,店里一个认识婆婆的人立马笑起来,对我说,你婆婆一辈子可从不会花钱吃早餐的哦,她可会省钱了。

我当然能够听出他的话里更多的是不屑,我什么也没说,什么也不想说,不是所有人都如我这般和婆婆朝夕相对,尊重婆婆的这种活法,她这一辈子,从一贫如洗到培养两个儿子上完大学,吃尽了苦头,节俭已经成了她的一种习惯。

我们的上一辈,有很多这样的女人,她们把一辈子奉献给了家庭、孩子,只知道勤俭克己,不懂得奢华和享受,衣服洗到发白,头发永远是耳朵毛,拉她去旅游,她坚决不去,拉她去酒店,她说是浪费,给她买件衣裳,总是放在箱底。年轻时,也曾对她的行事百般不解,甚至不屑。

但现在,我特别理解她们,那是她们那辈人的活法,就如门前那颗经年波澜不惊的无花果,你似乎看不到花开,却总是能够吃到甜果,但谁说无花果真的不曾开花?只是它不起眼的花开花落里,就为积蓄所有的甘甜留给果实,然后,安然地在季节里老去。生得朴素,活得简单。

每一种生命的活法都值得尊重,尤其是许多老人一路走来历经了诸多的不易和艰辛,在属于她的季节里,她努力地让她自己的生命变得丰盈,节衣缩食,供养孩子,帮他们成家立业,然后,他们自己也慢慢老去,却不愿过多地拖累儿女,事实上,我的孩子是婆婆带大的,每当工作忙的时候,总是婆婆默默做好了饭菜,无论什么事,打个电话,婆婆就会义不容辞地帮我去做。

同类推荐
  • 要什么完美

    要什么完美

    这是一本让年轻女孩找准人生定位的优雅书。追求完美是人之共性,但只有抛弃对完美的执念,才能在这残酷世界撒欢玩一场。人生有起有伏,走到何种境地都没关系,何种姿态才最要紧。与其妄想得到每个人的夸奖,不如挺起胸膛自己鼓掌。如此,人生便足够了!从此后,不苛求做一个完美的人,不企图寻找一个完美伴侣,更不假设一段完美人生。信任瑕疵与遗憾,它们是命运的真相,也是人生的必需。以你想要的方式,过你独特的一生。愿我们都变成优雅而有态度的女人,大气又从容,成熟并天真,不偏执、不依赖,任谁都无法取代。
  • 听雨南窗

    听雨南窗

    本书是宗孝祖的第一部诗词集,收录了他创作的格律诗词300首,90%是他近几年写的新作。这些诗词或气象宏阔、境界深远;或自然清新,流丽洒脱;或婉转缠绵,细腻深挚,有清水芙蓉的明净利落;大量作品以理性的关照,烛照细致入微的情感世界,凝聚了灵动多姿的生活瞬间。
  • 孤旅

    孤旅

    这部诗集着意内在情思的直白坦露,并蕴含着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高扬的生命意识,长于用平实的生活语言暗喻哲理,又以意象符号创造艺术意境,因之这些诗超越了繁复的意象而实现了更高层面上的语义简约,使之成为淡泊诗人独抒性灵的精神自传。
  • 花吹雪

    花吹雪

    回想起来,我可能是一个受古书旧书浸太深太重的文人,我更喜欢中国传统文人那种疏朗和纤婉的情调,那种芭蕉绿竹的情调,那种古琴古萧的情调,那种唐风宋雨的情调。
  •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

    《塞上江南踏歌行》文章不算多,由五大块组成:一、五泉新月初照人。二、塞上江南踏歌行。三、屐齿苍苔喜留痕。四、碧水蓝天鲜荔红。五、花枝招展岭南春。这些文章的特点之一是大部分文章都在报刊上发表过,具有可读性,时间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末。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具有我国工业化强国打基础时期和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鲜明特点,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历程的反映。坦言之,它也是由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豪迈的事业,豪迈的人”的风风雨雨的建设里程中心灵历程的一个真实的记录。特点之二是这些文章的作者就是祖国建设者的一员,这些文章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是作者内心“潮汐”的真实流露和表述。
热门推荐
  •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束晢集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束晢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读《红楼梦》学生活

    读《红楼梦》学生活

    有大本事的人和只会奉承拍马的小人的不同之处是,开玩笑管开玩笑,开玩笑是让大家笑得畅快过瘾,但遇到正经事,遇到大事、繁难事,做事要和讲话一样利索干脆。王熙凤就是这样。凤姐在迎接黛玉到来这件事上,她已圆满地表演了全套的唱功和做工,她从大处着手,却懂得小处圆满,处处细小的地方都浸透了做人的智慧。她对黛玉之事如此用心,就因为黛玉是贾母最心疼的女孩。王熙凤的做人处世之道堪为现代领导者的模范。
  • 皇冠恋人星光馆

    皇冠恋人星光馆

    男女主角的性格以及成长环境、地位都截然不同,通过描绘个性及社会地位迥异的男女主角之间的冲突展开故事,让作品更有看头。全书行文流畅,情节曲折,农场动物们的出境让作品更是让人觉得新奇可爱,相信本书会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们的喜爱和关注。
  • 韩愈文集1

    韩愈文集1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穿越星际之论金手指的可用性

    穿越星际之论金手指的可用性

    路遥心想,他上辈子肯定是得罪穿越大神。穿越大神给的金手指一般都很强大,可是为什么到了他的金手指却变成了这个?难道是因为他是理科男么?既没有可以种植、畜牧和灵泉水的空间,也没有连接别的位面的位面交易戒指,更没有可以震撼天地的召唤兽……穿越大神,求解释!
  •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思想精华之所在,其意思为整个自然界,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只有学习和掌握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智慧,才能了解人生之真谛、处世之哲理,才能知天道、明人道、开商道,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处事、正确的方法做事,拥有快乐而成功的人生。
  • 英雄联盟之最强人生

    英雄联盟之最强人生

    一个传奇,一段人生,一次偶然,一世无悔。
  • 鬼纪录

    鬼纪录

    家破人亡,流浪街头,他想要报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每个鬼怪都会向他靠拢!
  • 古剑弑神

    古剑弑神

    日月无情,转千世屠枭雄!身世凄凉的少年,波澜起伏的人生!琉璃箫,白玉琴!痴心万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御剑江湖,爱恨如烟!执君手,与君同舟,笑看世间浮云!画卿眉,纨卿青丝,闲看庭前花落!
  • 梦祖

    梦祖

    杜成失恋,醉酒湖心亭,却被浩瀚星空神秘漩涡卷入,来到了异世界。在这里,他是预言之子,是恶魔之子,还是天命之子!炽凰戒赋予少年新的使命,青凰相随,天兽相伴……悟真意,明奥义,修源规则,创无上大道,灭魔诛邪,冲破大陆桎梏。九天之上,迎战异族,复活炽凰;剑出如梦,浩瀚九天,一剑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