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3000000069

第69章 :人欲杀你,你将如何?(1)

王植回衙,立即密召胡班,悄声叮嘱。

“关羽背丞相私逃,且一路杀伐,合当千刀万剐!无奈此人神勇,只可智取。”

胡班听了,忙问。

“大人欲我何为?”

王植见胡班问,当即说。

“你率精兵一千,包围馆驿!”

胡班一听,立即暗想。

“关公最为我景仰,我岂能害他!既然太守欲加害关公,我不妨先探清底细再说。”

胡班想着,当即担忧道。

“太守,关羽勇猛,一千人马,如何敌得?若谋他不得,反将其激怒,其患恐难想象呀!”

王植听胡班如此说,笑了笑,反问道。

“若依你,你将如何?”

胡班听了,心中暗想。

“彼在试探我,不可轻言。”

胡班想着,回道。

“在下亦不知如何,只是觉得一千兵太少。”

王植听了,才开始透露底细。

“若要对付关羽,休说一千兵,纵是百万兵,亦无济于事。然我已对其施毒,此时,恐已毒入其身,再过不久,毒性便可发作。你先率一千人马,包围馆驿,一来防其跑了,二来令人厚置柴薪,多设火引,然后一齐放火,将关羽等人一举烧死!”

王植说到‘一举烧死’时,咬牙切齿。

胡班听王植说关羽恐已毒入其身,心中暗想。

“关公已毒入其身,我当速救!”

胡班想着,立即领令。

“是!末将领令!”

胡班领令而出,率兵急奔馆驿。

居室内,关羽仍在守着哮天,暗自垂泪。

这时,窗外传来小声呼叫,叫声甚急。

“关将军!关将军!”

关羽闻声抬头,警惕地问。

“何人在叫?”

窗外又传来急急的声音。

“关将军,是我,我乃胡班,关将军尚安否?”

关羽听胡班问他尚安否,便知他声音为何着急了。这时,他突然想起了怀中的信,伸手摸出,心想。

“一路烦心,险些将胡庄主之托忘了。”

关羽想着,悄声问。

“胡班?可是****庄主令郎?”

窗外声音仍很急切。

“正是。关将军可有不适?”

关羽听了,疑容顿释。他赶紧抹净了泪,起身开了窗。

胡班从窗口一跃进了屋。

关羽立即将信递给胡班。

“胡将军,令尊正好有一信,托关某转呈。”

胡班接信在手,并未拆读,虽然见关羽并无异样,还是情急地开了口。

“关将军,王植阴图将军,已对将军施毒,又令我率军焚烧馆驿!望将军速速决断!”

关羽闻言,顿生怒容,却并未忘记向胡班道谢。

“多谢胡将军相救!”

胡班仍神色焦急,急忙说。

“将军休如此说。胡班素来景仰将军,恨不能鞍前马后效命。今日得遇将军,岂能坐视王植阴谋加害?”

胡班说到此,又赶紧关切地问。

“王植称,已对将军施毒,此时已毒入全身,不久即将发作!此时,将军可有不适?”

关羽顿现悲愤之情,让胡班看他身后床上。

床上,哮天手脸乌黑,早已气绝。

胡班见了,大惊。

“呀!王贼果然歹毒!”

此时,关羽含泪开了口。

“若非书僮舍命相护,王植阴谋恐已得逞了。”

胡班一听,大怒。

“将军,待我去杀了这狗官!”

胡班话音一落,转身便走。

关羽急忙叫住了他。

“如此一来,胡将军日后如何安身?”

胡班慨然而答。

“胡班愿随将军,万死不辞!”

关羽听了,心下感动,上前拍了拍胡班的肩,点了点头,又说。

“毒死我书僮,我本欲杀王植。然念及王植是个好官;乱世之中,好官难得,我方罢了。”

关羽说到此,又慨叹道。

“唉!乱离之世,百姓最苦。且为百姓留个好官吧,也好少受些乱世之苦。”

胡班听了关羽之言,更露敬佩之情

关羽得知王植欲焚馆驿,立刻叫起众人,率着胡班等,护着车仗急行。

关羽一行尚未走远,王植即率领大军,打着火把追来了,一路大叫着。

“休教走了关羽!休教走了关羽!”

关羽闻声,回马提刀,挡住王植,说道。

“王植,你先送毒书,后烧驿馆,屡屡加害,本当立死。我念你政声不错,尚能恤民,今饶你不死。你且退去吧!”

师爷见关羽安然无恙,大惊,悄悄对王植说。

“太守,不好!那关羽识破了书中有毒,并未看书。今关羽并未中毒,我已奈何他不得了!”

王植听了,并不搭话,将手一挥,一阵乱箭便“嗖嗖”射向关羽。

关羽用刀挡开来箭,提高了声音。

“王植!我与你无仇无怨,你何苦相逼?”

王植听了,不仅未理关羽之问,反而大骂起来。

“你背丞相,投敌人,杀守将,罪该万死!”

王植虽不知好歹,关羽仍无心杀他,开口道。

“王植!你若是狗官,毒我书僮之时,我便杀了你!今念你清正廉明,杀你有负百姓,你且退去吧!”

师爷一听,悄悄对王植说。

“糟了!定是关羽送我等时,他的书僮看了书。待关羽送我等返回,发现书僮已中毒,故关羽安然无恙。”

王植听了,正为未能毒杀关羽而恼怒,见师爷唠叨,便恼怒地吼了一句。

“休管他!”

王植吼了师爷一句。师爷一听,顿时急了,叫道。

“太守,关羽勇猛,我等远非对手啊!”

王植一听,更恼了。他转身盯着师爷,冷冷地问。

“你待要怎样?难道放他过境?”

师爷明知王植恼了,仍然谏阻。

“我天衣无缝之计,他却安然渡过,此乃天意也!太守思之!”

王植不再理师爷,转身面向关羽高喊。

“与我杀!”

王植喊着,一马当先,领军杀向关羽。

关羽见王植领军杀来,“唰唰”两刀,劈向街道两边的房柱。

房柱顿时断了。

房子随即轰然倒下,挡住了王植人马前进之路。

王植大惊,急忙勒马。

关羽隔着倒下的房子大喊。

“王植!你且看清了!非我怕你,实不忍杀你!我留你性命,且为百姓多做好事吧!”

关羽说完,掉转马头去了。?

关羽追上车仗,护着车仗来到街口。

王植又率领人马,打着火把从一侧的街道抄了过来,一路大叫着。

“休教走了关羽!休教走了关羽!”

王植一马当先,大声喊着,率人马杀来。

关羽见了,立即吩咐胡班护好车仗。

“胡班,你护车仗先行,我来挡王植。”

“是!”

胡班慨然领令,护着车仗走了。

关羽待胡班护着车仗去了,又勒转马头,待王植追近,笑问起来

“王植,你为何定来送死啊?”

王植并不搭话,举枪便剌。

关羽用刀一挑,王植的枪便脱手飞向空中。

王植大惊,顿时呆了。

枪落下来,王植伸手欲接。

关羽又凌空一刀,“当”的一声,将枪劈为两断。

王植再次惊呆了。

关羽不再说话,舍下王植,拍马去了。

王植呆呆地看着关羽离去。

这时,师爷来到王植身边,小声说。

“大人,那关羽实在厉害!您何必一再寻战呢?”

师爷没说王植“一再寻死”,而说“一再寻战”,已给足了面子。

王植听了,却不管不顾,怒道。

“职之所在,岂可纵之?”

师爷一听,也急了,叫了起来。

“可是,您是杀不了他的!您想想,他一再饶您,您却一再追杀,若将他惹恼,岂不是……”

余下的话,师爷没往下说。

王植一听,已知下文,怒道。

“岂不是送死?是吗?”

师爷听了,也一脸恼色,有力地点了点头。

王植见了,反而笑了,然后郑重其事地说。

“我身为朝廷命官,职在保境安民。今敌入境,只要一息尚存,我必力战,岂可偷生?”

师爷听了,连连摇头叹息。

在一座木桥处,关羽追上了车仗,便护着车仗过了木桥。

关羽一行刚过木桥,王植又大喊着,率人马打着火把追来了。

“休教走了关羽!休教走了关羽!”

喊声震荡夜空。

关羽挥手,示意胡班护车仗先走。

见胡班护着车仗已去,关羽才下了马,提刀挡在桥上。

不一会儿,王植便率人马追到了桥头。

关羽提刀指着王植,开口道。

“王植,我已一再相饶,你为何必欲杀我?”

王植听了,毫无惧色,仍理直气壮吼道。

“于职,于公,于私,我都必须杀你!”

关羽一听,笑了,开口问道。

“此话怎讲?”

王植听了,正色道。

“我乃朝廷命官,职在保境安民。今敌入境……”

关羽一听,笑了起来,笑过才说。

“我敬你勤政爱民,公而忘私,你却视我为敌,世间有如此之敌么?此言岂不荒唐?”

王植听了,并不答话,继续怒斥关羽。

“你背丞相,投敌人,杀守将,罪在不赦!”

关羽听了,大笑不止,笑罢,提刀指着王植。

“我与丞相有约,丞相亦亲自送我出京,我如何背丞相了?”

王植听了,并不去辩,又责道。

“河北袁绍,乃丞相死敌。你今赴河北投敌……”

关羽听到此,打断了王植的话。

“慢!我投河北,乃寻兄,怎是投敌了?若寻兄便是投敌,丞相允我寻兄,难道丞相亦允我投敌?”

王植听了,自知所言不当,又转了话题。

“你杀我亲家韩福,我必杀你报仇!”

韩福险些害了自己性命,王植反要杀自己报仇,关羽一听,顿时恼了,吼道。

“韩福暗施毒箭,险些要我性命。他杀我在先,你反要杀我报仇。你错断冤案,枉为清官!”

关羽说完,“唰”地一挥刀,将木桥砍断。在桥塌的瞬间,关羽转身一跃,飞身落在桥头的赤兔马背上。

木桥“扎扎”乱响着,“卟嗵”一声塌入河中。

王植与众人见了,无不大惊。

这时,关羽隔河大叫。

“王植!回去吧!做个好官!”

关羽说完,拍马走了。

天色已明,淡淡的晨曦,已抹红了东方的天空。

关羽护着车驾,行进在满眼墨绿的山沟中。

山沟中还笼着薄薄的晨雾,但已可见郁郁葱葱的林木,可闻婉啭悠扬的鸟声。

胡班指着前方山口,正在告诉关羽。

“将军,过了前方山口,便出荥阳地界了。”

关羽听了,面带喜色地望着前方山口,说道。

“好啊,出了荥阳地界,那王植便不再纠缠了。”

关羽话音刚落,身后又响起了王植的大喊。

“休教走了关羽!休教走了关羽!”

关羽一听,苦笑了一下,挥手让胡班护车驾先行,自己却勒转了马头,无奈地笑着,停在一棵大树旁。

等王植率人马奔近,关羽才无奈地开了口。

“王植,你如此相逼,要如何才不杀我?”

王植听了,回道。

“你为我杀,或为他杀,我便不再杀你。”

关羽一听,笑了,指着前方山口对王植说。

“过了前方山口,便出了荥阳地界。我若出荥阳,非你所辖,你还杀我吗?”

王植听了,始料未及,一时愣了。

关羽不再多说,“唰”的一挥刀,砍断了身边的大树,想阻断王植追赶之路。

同类推荐
  • 忠义汉唐

    忠义汉唐

    无穿越、无魔法、无斗气,有的只是热血男儿驰骋沙场、保家卫国、金戈铁马的冲天豪情,有的只是尔虞我诈、笑里藏刀、心狠手辣的利益熏心,有的只是饶人心扉、醉卧红颜、侠骨柔肠的倾世爱恋。男儿一生顶天立地,何为忠,何为义。借汉唐之名,诠忠义之事。只为与君共勉,博君一叹。
  • 明末光辉

    明末光辉

    一个半疯半明的杀人犯,除了能吃外,亦有情有义。一个曾经的军统局特务,酷爱沉思,曾经冷血无情。当杀人犯与特务搅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本人猜不透,但:或许有浴火重生;或许有死了都要爱;或许有人间正道是沧桑;或许有!或许有!或许有!
  • 烨华

    烨华

    烨——虚构的国家,考证派请止步。当盛世的帷幕落下,面对昏庸的君主无能的朝廷,你如何选择。继续身为武将的职责保卫江山效忠于昏君,还是投奔叛军与昔日故有反目成仇。圣朝末世的硝烟,遥远时空中相依的少年,那一年,谁将拜金殿,负了离人的泪眼。
  • 当代中国简明教程

    当代中国简明教程

    本书内容包括:当代中国历史定位、当代中国经济状况、当代中国政治生活、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当代中国社会进步。
  • 三巨头聚会

    三巨头聚会

    本书介绍了二战时欧洲战场、大西洋战场、亚洲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等。内容包括东南欧沦陷、列宁格勒战役、保卫莫斯科等。
热门推荐
  • 跳舞的标的

    跳舞的标的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此乃千古名言。本书主人公曾经文质彬彬、风度翩翩、潇洒儒雅,是一位有着高尚灵魂的人。却一不小心误入了建筑行业,经历了各种起起伏伏、花开花落和情感纠葛,目睹了各种肮脏的交易、运作、欺诈、内斗、残酷和血腥,经历了一场缠缠绵绵的揪心的三角形的恋情,而最终选择了灵魂的出走和自由的飞翔……那么,他的结局怎样呢?
  •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听到撒切尔夫人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伤。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首相,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更拯救了英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 唐吉诃德很不高兴

    唐吉诃德很不高兴

    描述的是家里蹲阿丘和自称是外星人的唐吉诃德眼中的社会
  • 朝天关风云

    朝天关风云

    本书是把张献忠当成一个犯有严重错误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来定位的。书中只对他进行了侧面描写,虽如此,也是肯定与批评并重。这并非用今日之标准苛求古人,只是想从他的失败中得到一些教训。
  • 野议

    野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宋清官

    大宋清官

    鄙人年近古稀,忆年轻之时,为官多载,平冤无数,无一错假冤案,怎奈官场之道与鄙人性格不合,遂辞官以研究医学,但仍希望掌管刑狱之人平冤昭大义与天下,遂记录往年之事于此,望诸位阅之-宋。宋清
  • 花心公主之无敌小公主

    花心公主之无敌小公主

    冷希辰为了自己喜欢的人把自己的未婚妻(冷忆思)亲手推下悬崖。看冷忆思如何复仇和他们的事情怎样发展。。。。。。
  • 敦煌闲话

    敦煌闲话

    记述了日本老一辈书画收藏家中村不折、日本敦煌学者橘瑞超等人到敦煌石窟搜取文物的经过。
  • 究极神变

    究极神变

    平凡青年叶坤因一幅神秘笔墨画穿越到一个叫五行大陆的世界,摇身一变成了名符其实的“高富帅”叶家二少爷。这是一个属于修者的世界,强者为尊!我拳头砂锅大,管你什么宗派弟子,管你什么皇城世家,惹到我?一拳砸你个稀巴烂,世间一切条条框框的束缚,通通一拳粉碎之。成神已是传说?待我脚踏巅峰神路,再续传说!神路有缺?以我之躯续之!天道有损?以我之躯补之!纵使苍穹破碎,大地沉沦,便以我之脊梁,顶——这天,立——这地!身不陨、魂不灭,斗天战地,热血洒九天,一往无前!(新书求收藏推荐票各种板砖蹂躏,菊花需要蹂躏才能开得绚烂,嘿嘿…你们懂)的!)
  • 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新编中华文化知识全知道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 财富,需要我们一代—代去传承。然而,社会日新月异,现代人忙得不可开交,不知不觉中已经离传统文化甚远了。许多人都有过因传统文化知识的匮 乏而尴尬的经历,多少人想狂补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品位,然而,面对 那些汗牛充栋、枯燥乏味的古代典籍时,却又不知如何下手。 把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精华收入一本书中,可以使读者兴致勃勃且 最大限度地获取历经时空变换却仍可鉴古知今的中国古代文化,尽可能地提 高读者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此乃本书的编辑宗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