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27200000001

第1章 头头是道:看头明态度(1)

1.喜欢拉扯头发的人个性比较鲜明

眉目传情可不只是爱情的表达方式,事实上,通过眉眼暗送秋波仅仅是微表情中的一种情况。眉毛、眼睛、眼角以及眼神的不同组合与变化可以传递出成百上千种富有不同含义的信息。同是眨眼,结合了不同的眉毛、眼角、鼻子动作,就有不同的含意,同是挑眉,配合了耳朵、配饰等的不同行为与装饰就有了各式各样的心情。即使没有测谎仪,你一样可以发现对方的蛛丝马迹,按图索骥看出对方的真实心意。眉来眼去的表情语言可比那些容易伪装的口头语言诚实多了。

谁能想到一个看起来温柔秀气的女子做起事来却大刀阔斧、雷厉风行?

微表情是一个人内心情绪的流露,拉扯头发看似是“手头小事”一桩,实际上却是对方无意识传递自己感受、习惯的一些暗示。在人们做出的不同微表情之间或是微表情里,微表情的一闪而过恰恰暴露了对方自觉隐藏起来的性格。

小王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经理客户,两人通电话三次,见面两次,小王就发现了一个特点:每次和女经理见面,对方总是会不自觉地用手拉一拉头发。这让小王想起古时候待字闺中的姑娘,她们见人的时候,常常一脸羞涩地拉着辫子。还是单身的小王不禁浮想联翩:看来这女经理还挺随和,面对自己还有点儿害羞,莫非是看上了自己?若真如此,谈不成这单生意,那倒也算收获。再次因商见面的小王因怀着这样的猜测,反倒在合作谈判中不知不觉降低了心理防线。但在最后一次的合同细节讨论中,女经理对着合同大刀阔斧、寸步不让的态度,却让小王大吃一惊。

是否大多数人都如小王一样觉得拉头发这样的小动作可能是对方害羞或者尴尬的表示?当然不是。

事实上,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不时拉扯或摸拽自己头发的人,大都性格鲜明、个性突出。如果对方是男性,爱憎分明的态度则更为明显。这类人往往有猎奇心理,偏爱冒险,同时还拥有善于思考、做事严谨的特点。

杨兰长得清清秀秀的,是典型的南方女孩。每个与她第一次见面的人,无一例外都觉得杨兰是个说话和气、办事优柔寡断的人。但真正接触之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大吃一惊:因为无论是生活中的杨兰,还是工作的杨兰,都是有口皆碑待人豪爽的“贤妻”和“一姐”:不仅不拘小节,爱憎分明,而且还爱打抱不平,虽然常常“爆炸”,但是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看似粗糙,一旦认真起来却又十足地认真、细致。纤弱的外表和豪放的性格这一绝妙搭配令不少人都好奇她的丈夫兼同事徐明当初是怎么发现了这块反差这么大的“瑰宝”的。而对于徐明来说,发现妻子这一反差却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早在两个人因为工作常常接触的过程中,徐明就发现妻子有一个特别的习惯——每次作决定时都习惯伸出左手不经意地拉扯一下耳畔的长发,咬咬嘴唇。而这个“拉头发”的动作每每都能帮助徐明快速了解妻子的真正想法,最终俘获芳心。

从上面的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被人们置于装饰地位的简简单单的头发其实也有自己的“表情”。倘若你有心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头发的“表情”也很丰富。细心的观察者常常能从中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端倪。比如,喜欢拉扯自己头发的人,一般做事干脆利索、有条理、有逻辑,富有智慧,善于扬长避短,这类人常常是企业中的核心人才。不过也有人说,很多上司都属于中年谢顶、发量偏少,拉扯不了头发,岂不是与此不符?其实,这类上司常常富于心计,能够顾全大局,做事情喜欢一丝不苟,善于创业、守业,尤其对待工作非常认真,对自己分内的事情具有很强的责任感。以上所述微有区别,不可一概而论。

有时拉扯头发的动作也会变成揉搓头发,这类人中有一部分心机较重,精于算计,缺乏气概和宽容心。

手指爱缠绕头发的人一般个性也较强,喜欢表现自我,尤以年轻女性为多,常能给他人带来惊喜。

头发的形状有时也可作辅助判断,如头发较粗的人常表现为个性倔犟、求生欲望浓厚,性情偶有暴躁;相比较之下,头发较细的人一般比较忍让,做事较偏向于妥协,发生争执时,易以一定程度的妥协换来最后的合作,但是,这类人体质也常偏弱。头发较多,乃至于身体其他各处毛发也较浓密的人,则比较富于执行力,性格温厚,较有人缘。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小动作常常会引起别人的注意。这个拉扯头发的动作,以及随之凸显的各种头发细节与关联,虽然听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在危难的时候,让你迅速找到你想求助的人。

2.爱把双手放于脑后者有决断力

双手常常习惯放在脑后的人往往都很有决断力。

华隆公司的黄总身高170公分,体重170斤,横看、侧看都不是一个容易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嘴上没把门的年轻人总是暗地里叫他“方块”,但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方块”,却拥有众多的崇拜者,而这些崇拜者无一例外地都是被他干练的做事能力所折服的。再难以做决策的事情,再难于作判断的情势,只要交到这位老总手里,不出5分钟,总能迅速得到一个干净、利落又非常正确的决定。与这种快速作出决定的能力一起出名的还有他那著名的招牌动作:双手放在脑后,闭眼思考3~5分钟,睁眼,下决策,签字。

为什么双手放在脑后的人更容易作决断呢?从人的大脑皮层所显示的信息来看,人的双手在大脑皮层上所占的面积是最大的,几乎达到1/4到1/3。可以说手是人的第二大脑,手的高度灵活性是和大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动手后的大脑循环会发生我们想不到的改变。尤其是当双手交叉置于脑后时,双臂此时最大角度地向后张开,使身体得到一种稳定的支撑,同时身体上半部分呈开放状态,身体与脑的相互平衡令人感觉压力快速缓解乃至消失,此时人的精神面貌也会为之一振,大脑也会比往常更加灵敏。

研究还表明:当手做简单活动时,脑部的血流量大约比手不动时增加10%。

当双手从事复杂、精巧的动作时,脑部的血流量则会增加35%以上。大脑的血流量增加了,也就有利于思维的敏捷。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在休息或决策时做出这一动作的原因。

手和脑向来是不可分割的一对最佳拍档,可以说人的双手就是大脑最强大的“首席执行官”。当人处于思考状态时,大脑属于高速运转状态,为了让这种消耗与身体自身的运转维持相对平衡状态,其他身体器官常常会行“助理之职”,尤其以双手使用较多。多份研究统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双手支撑于脑后这一动作常多发于决策者身上,与此同时还有统计表明,当一个人苦思冥想、最终下定决心要做什么事情时,也常做出将双手置于脑后的动作。如果你想要释放压力,让自己从一种困境中一跃而出,不妨也试试这个动作,帮自己的大脑找到决策的时机。

大脑是一个人的生命与精神的核心所在,它好比是一颗你能看得到的“心脏”,双手就是向心脏不断灌输动力的水泵,多多练习手脑互动,可以让你的“心脏”更强大!

3.频繁摇头晃脑者显自信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在与人交谈的时候,经常摇头晃脑,头部动作非常频繁。喜欢做这些小动作的人一般都比较聪明,做事情总是很有自信。

小王从小就有点儿大舌头,说话常咬舌,一着急还有点儿结巴,尽管如此,小王却是一个特别喜欢说话的人。他不仅话多,还有个小习惯,就是一说到高兴处就爱摇头晃脑,或夸张地点头,或重重地摇头,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捶打别人的肩膀手臂,总之全身都在为说话“伴舞”。

同部门的小刘是个又高又白的小伙子,说话倒不结巴,可是偏偏在小王面前,总显得气势弱了几分。小王个矮点儿,说话又爱停顿,常见他仰着头对着小刘指手画脚地比画,喋喋不休,即使碰到自己不熟悉的话题,也一样声高嗓门大地敢说敢论,活像个记者,小刘反倒是常常低头默不作声,即使是很在行的事情也一样竖起耳朵仔细聆听。

根据体态学我们可以知道,常常“摇头晃脑”说话不利索的小王其实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因为体态学中有一个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头部动作频繁的人大多都很自信,以至于经常唯我独尊。而那些常常瞪大眼睛,以用力的点头或摇头来表达赞成或反对意见的人,更是爱憎分明,比较固执。这类人不大容易接受不同观点,内心追求万事无瑕疵,有比较强烈的完美意识。工作中,这类人通常会对别人的工作多有挑剔,有点儿小独断,凡事愿意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偶见随和态度,恐怕也是怀了点儿小心思,比如想从别人做事的过程中获取点儿灵感、启发之类。

不过并不能一概而论,有一些特定的摇头晃脑的动作也有其各自独特的含义,比如通常认为摇头时紧抿嘴唇的人,比较爱表现自己,做事有一股子冲劲,但让人觉得有活力的同时,也常会遭到他人的厌恶。古时教书先生吟诵诗歌到兴起,常入无人之境,摇头晃脑,这种情况下的摇头晃脑则是为了帮助大脑对文字进行理解记忆。现代社会中有非常明显的摇头晃脑动作读书的人已经比较少见了。一般人都以摇头或点头表示赞成、反对或喜欢、厌恶,似乎看不出什么特别含义。但只要稍加注意,你就会发现,有很多人在与别人谈话或者发表讲话时,头部动作较多,比如左顾右盼,频繁交换做着各种动作,尤其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内心的强烈情绪时,常常自创些加强版的动作,如用力地甩头、幅度更大地抬头等,这种情形也可以归为“摇头晃脑”一类。

头部语言就是通过头部活动表示特殊意思的一种体态语,如点头、摇头、侧头、低头等。头部是一个人身体器官中的重点所在,因此,它的表现力也是较强的。很多成语就明显体现了这一点,如俯首帖耳、昂首挺胸、交头接耳、点头哈腰等等,非常形象地反映了头部语言的特性。

我们最常见的点头和摇头是摇头晃脑动作中最为基本的身体语言,同时也是含义较多、也较为复杂的身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与风俗习惯中,点头和摇头有不同的含义。

在大部分地区,点头都表示赞成、肯定、接纳、满意、理解、顺从、问好等意,摇头则表达相反的意思,如批评、否认、反对、疑惑、反抗、告别等意思。不过随着人们接触和交流的增多,人们渐渐发现在一些文化习惯不同的地区,这两种动作的意思则完全相反,如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地,人们通常用点头来表示否定、反对,用摇头表示肯定、支持。

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身体语言,个人在和他人交际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自己无意识的头部动作,适度表现,只要能得体地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即可,不可因为兴奋、激动等因素表现得过于强烈,以免让他人产生不适感,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4.抬头向上表示对你很感兴趣

当人们集中精神听对方讲话时,头常会不自觉抬起。有时,这种抬起并无特别的含义,如果对方只是将注意力放在倾听上,并无态度表示,通常头部会与谈话者基本处于一个水平线上。随着谈话的继续,抬头的姿势会一直保持,人们只是偶尔轻轻点头,以示他们正在注意听。

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刘刚不知不觉迎来了单身生涯里的第33个年头。为了早日帮助他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亲戚好友,包括同事都全力出动为刘刚制造各种各样的相亲机会。但奇怪的是事情总是功亏一篑,每次刘刚表示对对方很有好感的时候,女方都表示双方不对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在一次的相亲见面中,一直陪在刘刚身边的好友发现了一个问题:无论女方说什么话题,刘刚总是在左顾右盼,时而低头,时而左右摆动头部,显得坐立不安。让人感觉他急于结束不感兴趣的谈话早早离去。刘刚知道自己这个无意识的动作之后,又委屈又头疼,其实自己不是对对方没兴趣,而是因为紧张不敢长时间注视对方而已。他单纯地担心自己情不自禁地注视会引起对方的不悦,让姑娘对自己反感,却从未想过竟然会被误读为没有意思,这可怎么办呢?

为了彻底改掉刘刚这一紧张动作,好友教给刘刚一个小动作:在听别人讲话时,练习将自己的头部微微抬起,眼睛逡巡在对方眼眉与鼻子之间,间或搭配一些点头和称赞的词语。

这一招果然很管用,不久后,刘刚就顺利和一位自己中意的女孩展开了愉快的约会。

如果人们对话题失去兴趣,常会将头转向其他地方,不过大部分人会出于礼貌或其他因素,刻意控制头部不动,而转用眼神与嘴角代替头部进行“转移动作”。

当你明显注意到与自己谈话的人的头部随着谈话进程有微微抬起,高于基本水平线的情况时,你可以大为放心,因为这一小动作表示对方正对你所说的话或所表现的行为很感兴趣。

如果对方有很大幅度抬头向上的动作,且伴有轻微的点头或眼睛的注视,那毫无疑问,他正对你表现出自己的赞赏与进一步交谈的希望。

抬头常表现出一个人充满信心,踌躇满志,如果头部抬得很高,且有后仰趋势,就表示有陶醉、开心之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的那位老先生,就常常一边念着“铁如意,指挥倜傥”句,一边“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注意:抬头时,如果还配合下巴、眼神的动作,也可能是表示傲慢、自满。据说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就习惯用抬起的头配合高昂的下巴展现自己桀骜不驯的个性。根据这一微表情判断他人的心理百试不爽。如果下次你发现与自己面对面讲话的人不自觉地昂起头,同时下巴向外突出,那很可能表示他正盘算着想在你面前树立起自己的威风,想用自己的强势压倒你。因为昂头突下巴这个动作很容易地暴露出了一个人脆弱的喉部,并且昂头可以让自己的视线处于更高的水平,这样就能在心理上和视觉上以强势的态度俯视他人,造成一种压迫感。这个时候,你不妨尝试放慢一下讲话速度,起身去倒杯水,让对方情不自禁地跟着自己放松。这种强势情绪,就势破解。

同类推荐
  • 经营人生的心理策略

    经营人生的心理策略

    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无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进行理性规划和管理,并用心去经营。如果你不懂得经营职场,你将为“怀才不遇”而苦恼;如果你不懂得经营亲情,你会为“代沟”而烦闷;如果你不懂得掌控自己的情绪,你的生活会为其所累……可见,幸福、美满的人生需要管理,需要经营。其实,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林林总总,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策略,许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而且你还会发现,曾经一度困扰着你的问题,此刻已是豁然开朗。
  • 学生要懂心理学

    学生要懂心理学

    优秀的同学为什么总是知而不言?为什么学习越努力成绩越差?怎样避免学习中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怎样解决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怎样才能跳出书中的框框?怎样才能克服“马虎”的毛病?如何克服考试怯场心理?如何在考试中超水平发挥?如果落榜应该如何对待?女孩子真的就比男孩子笨吗?……在学生的心里,可能存在着很多这样的问题,因为没有得到合理的解答,他们备感迷茫。不是孩子不努力,而是心灵被上了锁。本书列举了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典型问题,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刻分析,相信可以拉直莘莘学子心中的诸多问号。
  • 中国人行为特征与中国式管理

    中国人行为特征与中国式管理

    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严苛政策的高压让国人“修炼” 出了活络的脑筋,使之很难管理,也很难对付。他们顺而不从,奉行中庸之道,攀比从众心态重,宁当鸡头不当凤尾等等...真正高境界的管理,恰恰在于对人对己内心世界的洞察与感知……
  • 应该读点心理学

    应该读点心理学

    本书主要从情绪心理学、自我管理心理学、家庭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求职心理学、办公室心理学、推销心理学、经营与管理心理学方面入手,以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形式,论证了如下方面的问题:怎样了解人的心理,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收获幸福和快乐,以及怎样利用人们的心理来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
  • 释梦

    释梦

    本书共分十九章,内容包括:释梦的方法论、释梦活动的意义、梦的心理学研究、释梦的预备、释梦的基本操作等。
热门推荐
  • 十三号灵异手稿

    十三号灵异手稿

    我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但是机缘巧合之下得到的一本小册子却让我的生活变的不再普通,上面记载的故事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这一切的一切又将把我引向怎样的道路?命中注定的枷锁是会让我获得新生,还是把我拽进永无光明的地狱深处?我不得而知……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只相信一件事,我命由我不由天!
  • 生化战争:代号1

    生化战争:代号1

    2016年,全面战争打响,各国的战争一直在持续。2017年,生化武器诞生。2018年,日本采用核武器和最新研发的巨炮还击。2019年,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覆灭。战争大幅度降低。2020年,战争停止,所有国家的政府几乎瞬间瓦解,丧尸横行......
  • 软饭小子要逆天

    软饭小子要逆天

    一个普通的特种兵,在一次莫名其妙的任务中,认识了一个动不动就我要我要我还要的小萝莉,还相爱了,怎知这小萝莉来历不凡,是什么修炼界的圣体。晕了,不但不能相守,还被逐出家门,各种追杀接踵而来,且看咱这好色小子是如何在刀光剑影中泡妞,又是如何再将那可爱的小萝莉拥入怀中。什么狗屁异能者,你能把爷怎么着?
  • 养仙成妃:哥哥是我的

    养仙成妃:哥哥是我的

    什么叫去凡间历练,你分明就是嫌弃我了···还亲自把人家交给那个凡间人人畏惧,生性冰冷,杀人如麻的太子收养。君羽灵看向走来的人,顿时两眼一亮,开口就叫了起来“美人哥哥”闻言,初紫尘的脸刷的一下黑了下来,有些咬牙切齿的吼道“不许这么叫”徐文狄还未说话,男子的注意力又转到君羽灵的身上,一下子严肃起来,“你是谁?”君羽灵捂脸,“过路人。”完蛋了,这回哥哥一定不会给我机会一个人出来玩了。“噢…那我就勉强的收下吧”唉!我果然还是心软啊…瞄了瞄呆愣中的众人,君羽灵恶搞的高唱了起来:“我总是心太软,心太软。”额……众人只感觉自己的脑袋上有一群乌鸦就此飞过。
  • 罗刹天门

    罗刹天门

    一曲灵音承天恨,弦动九天剑门开。自罗刹天城以及天门四宗世代守护的天域之门无故消失于三界五洲之后,堕天之战正式爆发,两位魔神率四大鬼王及十二天魔攻杀天界,人间也无法幸免.........
  • 大叔,别拿我当小孩

    大叔,别拿我当小孩

    大叔当“老大”不是这么当的,看看萝莉是怎么指导大叔混黑社会!
  • 霸道校草别吻我

    霸道校草别吻我

    “敢无视我!很好!这个吻是对你的惩罚!不认识我吗?没关系,以后我一定会让你认识我,并且,爱上我!”
  • 90后的奇幻冒险之旅

    90后的奇幻冒险之旅

    你可曾在晴空万里烈日炎炎的天气里见过红色的雷电?见到它时,你又是什么想法??然而在一座大学校园的操场上,一群刚刚入学的九零后大一新生,正顶着烈日,整齐的站着等待着教官来为他们进行军训。突然间一道道交织的红色闪电诡异的向他们落了下来,一闪而没。那群学生也没有了踪影,他们究竟去了那里???书中来带你慢慢的发现答案…………
  • 封魔魂

    封魔魂

    伤也好,痛也罢,唯一能支撑我活下去的竟是他。管她什么爱恨情仇,去她的生离死别,这一切不过只是一场梦。我欲封魔人,誓做封魔魂,不死不休。
  • 暝王娶妻盛宠九系王妃

    暝王娶妻盛宠九系王妃

    当杀手之王的她,穿越异世能闹出怎样的事迹,当冷酷的他看到无情的她,又会又一番怎样的动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