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33500000001

第1章 谨和五味——饮食养生(1)

中国传统食疗养生原理来源于古老的中医理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智慧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发现,许多食物不仅可以充饥、补养身体,并且能够医治一些简单的疾病。

中华养生经

食补篇药食同源,中药与食物在本质上并无严格的界限。世间万物都有相通的地方。调和五味以养生,运用食物的特性滋补身心,能达到调治疾病,抗衰延龄的目的。

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

语意:用方药来治疗已得的疾病,还不如调理饮食起居以防病。

语见清代养生家曹庭栋的《老老恒言·防疾》。善于养生的人,对未病先防比已病后治要重视得多。如果已经生病了才想到吃药,已经成乱了才想到去预防,这就等于是口渴了才想到挖井,要打仗了才去制兵器。

养生,是人类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和延长寿命的有效方法。早在战国时,《黄帝内经》中即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也就是说,治病应先讲究预防,正如平乱应注重在未乱之前加以控制一样。晋人葛洪在《抱朴子·用刑》中指出:“明治病之术者,杜未生之疾。”这也就是说,诊治病患的人,应有预防疾病的保健养生技能。虽然葛洪的话是针对医生来说的,但实际上对每一个人都有启示意义。宋代大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曾认为:“遇事始知闻道晚,抱疴方悔养生疏。”也就是说遇到了麻烦事不好处理时,才知道自己所学所闻的真本领太少;当自己生病时,才后悔以往对养生之道的荒疏。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养生、防病的意识,比掌握某种具体的养生方法更重要。《医心方》援引《千金方》上的话说,养生就是修身养性,也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逐渐形成性格。人的本性得到了完善,自然就会做善事,不学习也会知道好多道理。有善心和善行的人,必然长寿。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语意:天以风、寒、暑、湿、燥五种自然气养人,地以辛、甘、酸、苦、咸五味食物养人。

语见《黄帝内经》。人靠五味食物来滋养身体,因此调理五味就成为古代养生学的重要内容。明代《逍遥子·道引诀》中认为,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若食之不节,必致亏损。意思是说,食物的五味对于人体的五脏,各有其相宜与不宜之处,因此若饮食不加节制不注意宜忌,则必致身体亏损,而食养最合宜的莫过于淡食和有所节制。当然,所谓淡食也并非将辛甘酸苦咸五味都舍弃戒绝,只不过是强调对五味须冲淡且有所宜忌而已。五味太过会伤害脏腑,这一点古人早就认识到了,战国时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的说法。

调和五味应注意两点:一是季节性。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卫生歌》中指出:“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月增辛聊减苦,秋辛可省但欲酸。”也就是说,春季三个月因肝木(酸)当令,故饮食宜减酸增甜以养脾;冬季三个月肾水(咸)当令,故饮食宜增苦而忌加咸;夏季三个月心火(苦)当令,故饮食应减苦味而增辛辣以养肺;秋季三个月肺金(辛)当令,故饮食宜减辛而欲食酸以养肝。二是个体差异性。《黄帝内经》认为:“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也就是说,筋有病应少食酸味,气有病宜少食辛辣,骨有病应少食咸盐,血有病宜少食苦味,肌肉有病应少食甘甜。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语意:食五谷,即粳米、小豆、大豆、麦、黄黍,以养五脏的正气;食五果,即桃、李、杏、枣、栗,以助五谷养正气;食五畜,即牛、羊、鸡、犬、猪,能补益五脏;食五菜,即葵、藿、韭、薤、葱,能充实脏腑。

语见《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认为:“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也就是说,谷肉果菜,皆有五气五味,宜适当配合而食之,以补益精气,无使偏食,否则偏胜偏衰,易引发病变。此外《黄帝内经》中还说:“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也就是说,辛、酸、甘、苦、咸五味,各有其一定的作用,如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等。在调理饮食的时候,应或随四时之异而宜散宜收,或因五脏之别而所苦所欲,总之要各随其所利而适当应用。

素食为主、荤素结合是古人的遗训,这个智慧可以说是千百年来中国古人养生经验的总结,当然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环境、生产条件有关。素食并不专指主食,它也包括副食在内,诸如蔬菜、水果及由此加工制成的豆类制品。元代大医学家朱丹溪专门写有一篇《茹淡论》,指出:“天之所赋者,若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可见,他是把谷菽菜果都包括进素食的范围中了。不过,人们发现,纯素食的生活方式对养生也是不利的,所以,提倡以素食为主,并无贬抑动物性食物营养价值的意思。各式各样的谷物、水果、肉类、蔬菜,气味各不相同,混合食用,对人体的精气才有更好的补益作用,因此都应适量摄食。

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语意:五脏对五味本来是各有所欲的,如心喜欢苦味,肺喜欢辛味,肝喜欢酸味,脾喜欢甘味,肾喜欢咸味,这就是所谓的五味各有所合。五味用之适量对人体是有益的,但用之过量却足以伤人。因此,饮食中五味必须调和恰当,勿使之太过或者不及。

语见《黄帝内经》。本篇是说五脏在人体内的作用,并指出其作用是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形成的。《黄帝内经》认为:“咸为肾味,肾能制心,故多食咸则脉凝涩而血色变;多食苦,苦能益心而胜肺,肺伤则皮枯槁而毛脱落;多食辛,辛能益肺而胜肝,肝伤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酸能益肝而胜脾,脾伤则肉皱缩而唇皮掀揭;多食甘,甘能益脾而胜肾,肾伤则骨痛而发落。”这就是五味之用过胜所造成的危害。

基于这些认识,古代的养生家主张谨和五味,也就是要营养均衡,且应以清淡为主。《黄帝内经》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五味调和是很重要的,若不多加注意,常会给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晚清时,统治中国达四十七年之久的慈禧,平时喜吃厚味油腻,特别爱吃肥鸭,恣意口腹。晚年更是暴饮暴食,常常酒食过饱。她七十三岁生日时,大摆寿宴多日,结果第五天就患上痢疾,得病十几天就一命呜呼了。慈禧的暴亡,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显而易见与她的饮食不节有一定的关系。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语意:应当仔细考察阴阳的变化,随其所在而调治之,以达到平和为度。

语见《黄帝内经》。此为古代养生阴平阳密的原则。中国古人认为,若人体阴阳平衡,则健康长寿;若阴阳失衡,则可能会患病,甚至夭亡。季节不同,人的体质不同,宜忌也不同。饮食调养方面要体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从而导致阴阳失调。

古代养生家把食物的性能归纳为三大类,即寒凉类、平性类、温热类。寒凉性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这类食物包括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苹果、梨、柿子、荸荠、菱角、桑葚、西红柿、黄瓜、苦瓜、冬瓜、白萝卜、丝瓜、莲藕、茭白、竹笋、慈菇、蕨菜、马齿苋、芹菜、淡豆豉、海藻、海带、螃蟹等等。温热性食物多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其中辣椒、花椒、芥子、鳟鱼等为热性食物;樱桃、荔枝、龙眼、杏、石榴、栗子、大枣、胡桃仁、大蒜、番瓜、生葱、姜、韭菜、小茴香、鳝鱼、鲢鱼、淡菜、虾、海参、鸡肉、羊肉、鹿肉、火腿、鹅蛋等为温性食物。平性食物有李子、无花果、葡萄、白果、百合、莲子、花生、糠子、黑芝麻、黑白木耳、黄花菜、洋葱、土豆、黑豆、赤豆、黄豆、扁豆、豇豆、圆白菜、芋头、胡萝卜、白菜、香椿、茼蒿、大头菜、海蜇、黄鱼、鲤鱼、猪肉、猪蹄、牛肉、甲鱼、鹅肉、鹌鹑、鸡蛋、鹌鹑蛋、鸽蛋、蜂蜜、牛奶等等。饮食搭配应因时、因地、因人之不同而合理安排。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语意:粮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细越好。意为食物要精制细做。

语见《论语·乡党》。孔子是儒家的先师,也是著名的养生家。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很有名的“十不食”,即:“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也就是说,饭食发霉变臭、鱼肉腐败,不能吃;食物颜色不好看,不能吃;食物气味难闻,不能吃;烹调不当,不能吃;不是该吃的时候,不能吃;不按规定割的肉,不能吃;没有一定酱醋调味,不能吃;席上的肉即使多,但吃肉的量不能超过主食;只有饮酒不定量,但也不至于吃醉;买来的酒和肉干,若卫生状况不清楚,不能吃;姜不撤除,不多吃。

合理的饮食可使人体获得足够的营养,既能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又可使体内正气旺盛,从而帮助人体适应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避免邪气侵袭。古人认为,人体最重要的是所谓的三宝,即精、气、神。精、气主要是由饮食中的精微物质所化生,而神要靠精、气滋养,三者的关系是精化气、气化神。若饮食正常,则精气充足而神养,如此自然体健神旺、健康长寿;反之,若饮食失宜,则精气不足而神衰,如此则会伤身损寿,导致早衰的到来。不仅如此,古人还认为药食同源,若有了疾病,应首先采用饮食疗法,通过饮食补气益血、平衡阴阳,最终达到祛病强身之目的。

万物皆有味,调和盛刚,真味衰矣。

语意:各种食物都有其特定的味道,如果烹饪太过,则食物的本味就会丧失。强调烹饪要适当,不宜太过。

语见明代养生家袁黄的《摄生三要》。袁黄认为:“煮得法,自有一股冲和恬淡之气益人肠胃,能淡食谷味,最能养精。”此即是说,食物烹饪得当,会保持其自然的气味,此时其营养价值最高,食用之后,会益人脾胃、补养精气。

饮食烹调太过了不好,火候不到亦不佳。清人曹庭栋的《老老恒言·火候》中就曾指出:“煮粥以成糜为度。火候未到,气味不足;火候太过,气味遂减。”此即是说,煮粥时以糜烂味香为度,火候不到,则滋味不足;火候太过,则风味顿减。煮粥如此,烹饪其他食物也是同理。烹饪适当,可以增进食欲,促进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有益于健康。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这一点就更加重要了。《华佗食论》中指出,食物有三化,即“一火化,烂煮也;二口化,细嚼也;三腹化,入胃自化也”。对于牙齿尚未完整或已脱落的特殊人群,比如孩子和老人,口化自然不及;肠胃功能或不完善或已衰退者,腹化亦将无力。因此这些人的饮食全赖火化烂煮,否则将使其难于消化和吸收。近现代的研究表明,食物经过高温烹调,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不仅食物被大大软化了,而且相当一部分营养物质溶在汤里,这样可大大减轻人体内消化器官的负担,从而提高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效率。

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

语意:所进饮食的性味,会熏染人的性情和身体,并使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意为不同的食物,给人以不同的影响,故养生者不能不重视食物的特性。

语见三国时期魏人嵇康的《养生论》。嵇康指出:“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熏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也就是说,连续长时间食大豆可以使人体重增加,食榆树皮可以使人安眠,食合欢可以使人解除愤怒,食萱草可以使人忘掉忧愁,这些是愚人与智者全都知道的;食荤辣的东西损害眼睛,食河豚鱼对人有害,这是世间最基本的常识。嵇康的这些养生经验,是三国时人们的认识,可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具体的结论不一定很准确,但不同食物对人体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却是真实存在的。

熟知食性是养生之道的重要内容。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实际上这并非是一人一时之事,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失败教训与成功经验的启示之下,人们不仅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并且学会繁育那些有用的或可食用的动植物,摒弃无用和有毒的动植物。在早期的饮食中,食物与药物常常不易分清,比如生姜是一种绝好的食物,各种菜肴常用它来调味,同时由于其具有辛辣味、能发汗,所以当人们感冒受风寒时,常以热姜汤来驱寒。姜是食物还是药物呢?很难说清。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才有药食同源的说法。

粥能益人,老年尤宜。

语意:粥对人体有补益作用,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

语见清代养生家曹庭栋的《老老恒言》。粥是我国的传统食品,烹调简单,易得易行,而食粥是养生家非常重视的一种养生方法。粥由谷类煮烂而成,气味轻清,容易消化,具有益气生津、补益脾胃之功效。谷类与某些药物同煮,则为药粥。药粥兼有养生与治病的双重作用,虽有药,却以米为主,米药结合,可以舒养胃气,令药性急者缓其力,平者倍其功。药粥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如山药粥健脾和胃,能治疗脾虚食少之症;枸杞粥养肝明目,能治疗因肝虚而视物昏花之症等等。曹庭栋在《老老恒言》中说,有的老人整日吃粥,饥即食,不计餐,结果身体强健而享高寿。宋代张耒的《粥记》中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肠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著名诗人陆游有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足见食粥确有抗衰延寿的作用。

古代养生家对于煮粥的过程非常重视,用柴、用火、用料及用锅等都很讲究。柴以桑柴为妙,能助药力;锅须用陶罐,不能用铜锡;煮粥时宜先煮水,以勺扬数十遍,待煮沸数十次后下米;粥以煮成糜为度,火候未到则气味不足,火候太过则气味遂减。对于食粥的过程也有讲究:粥宜空腹食用,或作为晚餐亦可;吃粥后不宜再吃其他食物,而且粥也不能吃得太饱;食粥宜偏热一些,以食后身体微微出汗为佳,这样可以通利血脉,使全身气血通畅。

米用粳,以香稻为最。

语意:煮粥应首选粳米,以香稻米为最佳。

语见清代养生家曹庭栋的《老老恒言》。曹庭栋认为,若要煮粥,香稻米是最好的;晚稻绵软,也可以;早稻稍稍差一些;而陈米失去了滑腻之感。秋谷新舂,香气十足;谷物脱壳之后,大米存放过久,则容易变质。所以,须将谷物悬挂于通风之处,随舂随用。也可以用炒过的白米,或是焦锅巴来煮粥,虽然不够滑腻,但是有香燥之气,能够祛湿开胃。

同类推荐
  • 健康成功心理指南

    健康成功心理指南

    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追求成功,研究成功,以求寻找出成功的规律或秘诀那么,成功者的力量有多大?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只能说:微不足道无论我们上学、加薪、升职,还是恋爱、结婚、都与芸芸众生一样,化入鸿泥,不见痕迹但是,另外一些人的力量却大得惊人,他们与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呢?他们能做到影响一个国家、一个行业乃至一个时代。
  • 产前营养与产后减肥

    产前营养与产后减肥

    本书专为年轻夫妇而设计,希望成为婚嫁孕育的“葵花宝典”,“怎样生一个健康、聪明、漂亮的孩子,在养育孩子中遇到疾病、服药、饮食、起居等的问题时,人们如何去面对,书中都做了详细的阐述。
  • 全家都能用的老偏方:一个老中医的坐诊实录

    全家都能用的老偏方:一个老中医的坐诊实录

    本书是一位知名老中医的坐诊实录,收集了老中医40余年来的诊断中医偏方,这些偏方经过无数患者验证,行之有效,可以说面面俱到,非常适合家用。也许伴随你多年的皮肤问题,经过几样简单的食材,即可轻松化解;也许伴随你父母多年的老顽疾经过几副中药的调理,即可治愈;也许,你的孩子感冒、发烧,书中几个简单的小偏方,你随意选一个即可巧妙地化解……一本超实用,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偏方书籍。一本书,一个中医院到自家门口。
  • 睡眠障碍一本通

    睡眠障碍一本通

    本书对睡眠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内容包括:谁偷走了你的睡眠健康、完美性爱带来安稳睡眠、打造舒适睡眠环境、破解睡眠障碍的密码等。
  • 心脑血管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

    心脑血管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常见病防治专家指导方案)

    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明,造成心脑血管疾病上升和年轻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所导致的一些不健康生活方式。因此,根据四时气候特点、社会生活环境、个人的体质、病情的不同阶段,选用一些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食物,或在食物中配以适当的中药,通过烹调,制成各种具有药物和食物双重作用的膳食,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热门推荐
  • 定命录

    定命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只是剑仙

    不只是剑仙

    华夏神话传说中,成仙后,方能挥手搬山填海,弹指救死扶伤,华夏人林烨穿越到星辰大陆,一个真正能够修炼的大陆,而在这里,武道的巅峰会有怎样的精彩?
  • 良田喜事:坑个相公当地主

    良田喜事:坑个相公当地主

    穿越到怀了娃的死人身上、被抬去浸猪笼是什么体验?胡兰儿用实际行动告诉你,男人,不是用来吃素的!了个现成的夫君,她的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背水靠山,坐着数钱数到手抽筋,当地主的日子不要太逍遥。原立盯着他家的软萌小娘子,徐徐诱之:“兰儿,父母适当的运动,对腹中的胎儿才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娃驾到:鬼少的麻辣鲜妻

    萌娃驾到:鬼少的麻辣鲜妻

    他是冷漠只顾修炼的鬼少,修炼路上碰到瓶颈,什么?只能跟一个至阴之年、至阴之月、至阴之日、至阴之时出生的女子结合?为毛她刚好就是那个至阴人?不要,她不要被当成道具;然而,一笔交易让她心甘情愿献身,等等,鬼少,你留下东西了…………五年后、“妈,门口有只鬼找你。”“……”
  • 幻裔

    幻裔

    因果轮回,斗转星移,再一次遇见她后命运究竟会是定数还是变数...
  • 都市魔帝归来

    都市魔帝归来

    前言:据说在上古洪荒时代就成就了一代仙帝的景皇和柳随风在仙界安逸了太久,柳随风走错一步遭奸人算计,中了毒,而公孙昊则是直接自爆,两个人在仙界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屠杀,最后两人筋疲力尽之时鸿钧道人出手将两个打破仙界平衡的家伙打入六道轮回,等待的却是两个人强势的回归,从一个菜鸟一步一步回归仙界报了仇,又血闯神界,杀到圣界,最后大战外族魔神,然后隐居人间过着潇洒的神仙生活。
  • 诡医残梦

    诡医残梦

    1848年的昆仑山下,第三只眼的诡异觉醒以及那消失的多年
  • 我喜欢你很久了

    我喜欢你很久了

    青春文学人气作者夜蔓暖心书写美好结局的暗恋范本。八年,2920天,那些喜欢与想念,每天都在,微不足道却又无比重要。“宋轻扬——”褚唯一叫着他的名字。“嗯。”“你什么时候喜欢我的?”褚唯一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时候。他轻轻笑了一下,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无奈,“唯一,你知道吗?我喜欢你,很久了。”久到那天重逢,他紧张地取消了校庆演讲。不过来日方长,鱼在锅里,跑不了的。你从来不知道我的存在,而我却一直喜欢着你。只是遇见你,我已觉得自己无比幸运。
  • 燃烧的红烛

    燃烧的红烛

    张家界这地方,出奇山,出秀水,出异物。单以花言,便有鸽子花、龙虾花、五色花等珍稀品种。鸽子花即“中国珙桐”,系冰川运动的孓遗物,全世界仅我们中国极少数地方幸存之;龙虾花多长于金鞭溪一带,模样酷似龙虾。遥想远古时候这里曾是一片海洋,便自然会生出纷纷的想像;绝无仅有的五色花,长于景区内的神仙湾一处。
  • 重生之贴身小保镖

    重生之贴身小保镖

    哗啦啦,土层出现了动静,一道身影从地底爬了起来。此人,那就是郑浩天了。他曾经是大将军,现在,那对于这个世界而言,只是一个陌生人。陌生的小轿车,陌生的房屋,陌生的人文,陌生的一切。郑浩天蒙圈了,他闹出了不少啼笑皆非的故事。一切精彩,全部都在书中。大家还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