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38000000002

第2章 吃饭是一种大是大非(1)

活着的人都要吃饭,不吃的话,就会饿死。但是,不同的人吃饭的方式也就不同,方式不同,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显现出了一种格调,一种为人的品性。所以,吃饭的问题不再普通,这是一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吃之前,一定要想好了为什么吃,为什么不吃。历史的声音通过吃饭的格调传递到了今天,对此,你又有怎样的观感呢?

两位绝食的贤人

伯夷、叔齐是商朝小诸侯国孤竹国(今河北省滦县一带)国君的长子和三子,父亲喜爱叔齐,遗命叔齐继位。按照当时的规矩,应该由长子继位,但伯夷说:“应该尊重父亲的遗愿,由叔齐来当国君。”于是他逃走了。叔齐说:“我如果当了国君,于兄弟不义,于礼制不合。”他也逃走了,和伯夷一块儿过起了流亡生活。国人就立了二子当君主。

他们这种让位的举动,受到当时人的赞扬。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更是大为赞赏,评价说:“能以国让,仁孰大焉,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今译:能够辞让一国至尊的地位,没有比这更大的仁了。伯夷服从父亲,叔齐顺从哥哥。)

伯夷、叔齐听说西伯侯姬昌善养老,办了敬老院,准备投奔他。但刚刚走到半路,遇见了周武王的大军。原来,西伯侯姬昌刚刚死去,周武王把父亲的木制灵位载在战车上,会合了各路诸侯,率领着大军讨伐商纣王。

伯夷、叔齐不顾个人安危,拉住武王的马缰劝谏:“父死不埋葬,却来发动战争,这能算孝吗?以臣子身份反叛讨伐君主,这能算仁吗?”卫士要杀伯夷、叔齐,军师姜尚(即姜太公)过来劝解:“这是讲义气的人呀,不要杀害他们!”于是叫人把他俩架走了。

伯夷、叔齐指责武王伐纣是不孝不仁。然而,以凤鸣岐山、天命所归的征兆,高举吊民伐罪的旗帜,牧野之战被公认为正义战争,周武王灭掉了商朝,登天子位,尊西伯侯姬昌为周文王,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正统的谱系建立了,周朝开始了新的轮回。

伯夷、叔齐以为周朝太可耻,发誓再也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首阳山(河南省偃师境内),吃薇菜为生。这两人在采薇时,唱道: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安适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译文:

爬那个西山哪,采那里的薇菜。

用强暴的手段来改变强暴的局面呀,我不知道这种做法对不对。

神农、虞、夏啊!你们那样的盛世,一下子就过去了。我们能上哪儿去呢?

唉唉死矣!我们的命运太可悲了。

忽一日,一农妇上山,多了一句嘴:“你们两人倒是讲大道理呀,不吃周朝的粮食,但这山上的野菜,也是周朝的呀!”

伯夷、叔齐一想这话有理,于是连野菜也不吃了,开始绝食,双双饿死在首阳山上。

伯夷、叔齐两人,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绩,但被认为是以身殉道的典范,得到了儒家的大力推崇。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伯夷、叔齐何人也?”孔子立即回答:“古之贤人也。”张口就说是贤人,可见孔子对伯夷、叔齐的所作所为是非常肯定的。

伯夷、叔齐以生命为代价来维护仁、孝大义,符合儒家以生命践行仁义的价值观。儒家认为人生价值并不在于获得什么功名利禄,而在于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对后世有什么影响。所以孔子评价他们“求仁得仁,又何怨”,意思就是说伯夷、叔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即使牺牲生命也不可惜,死得称心如意,没有怨恨。

但是伯夷、叔齐真无怨恨吗?“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实在是怨天下不知“以暴易暴”之非,哀天下人之心死。换句话说,他们有怨,只是他们的怨不为一己之私。“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安适归矣?”明明是在哀叹自己生在一个道德败坏的时代。

司马迁注意到了伯夷、叔齐的怨恨。发出“好人早夭,坏人长寿”的感叹,并质疑天道。因天道的不确定性,进而寻求人道的准则,即不依靠全善的天,人的行为依循什么准则?

又虑及如果不像伯夷、叔齐那样得到孔子的赞扬,一般人的德行志节,常常湮没不彰,如此一来,不只这些人的事迹被埋没,一般人也失去取法的机会。所以司马迁立列传彰显清士之德,伯夷、叔齐正是《史记》列传的第一篇。

主要是因为对儒家的尊崇,伯夷、叔齐才得到后人如此之多的怀念。据了解,全国起码有6座首阳山,山西、甘肃等省都有,其中一座位于甘肃省渭源县东南34公里的莲峰乡享堂沟,海拔在2000米以上,主峰如同一盘腿端坐的巨佛。伯夷、叔齐的墓冢在山湾里,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题有“百世之师”和“有商逸民伯夷叔齐之墓”的碑文,两边还有联语,上联是“满山白薇,味压珍馐鱼肉”,下联是“两堆黄土,光高日月星辰”,横额是四个字“高山仰止”。

实际上,伯夷、叔齐决不是为了流芳千古才那样做的,他们只是敢于坚持自己的立场罢了。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以生命为代价的执著,这恰恰是许多人一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

有人不喜欢伯夷、叔齐,说他俩太固执、太死板、太迂腐,理由是他俩不继承王位,不吃周朝的粮食,跑到首阳山上吃野菜,最后连野菜也不吃,结果饿死了。

毛泽东就反对伯夷、叔齐的行为:“唐代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见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无论怎样,历史上有这样两位人物,就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参照,比压根儿就没有这两个人要好得多。他们对后世的影响和启发,是多层面的。他们的采薇和绝食,虽说不上富有激情,但却像花木掩映的深井,充满哲学意味和诗意,深刻而执著,能够让人慢慢品味。

软硬不吃的清官

中国古代的清官,很少有人能做到既重原则也讲灵活。相反,他们的处世原则或方式往往是“软硬不吃”。自然,他们这样做往往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轻则丢乌纱帽,重则赔上性命。不过,要做一个清官,似乎“软硬不吃”是无法避免的。或许,这便是清官的格调吧!

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国(今河南省杞县南)人。他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赢得了汉光武帝刘秀的信任,大胆任用他。他的事迹被写进了《后汉书·酷吏列传》,流传至今。

董宣学识渊博,精明能干,做官以后,政绩显著,升迁为北海(汉代诸侯国,今山东昌乐县西)相,相当于一个郡的太守。郡中武官公孙丹仗着是当地的大姓豪族,为所欲为,横行不法。公孙丹准备建造一座新的住宅院,请来阴阳先生占卜。阴阳先生说房子建成后会招来家人横死。公孙丹按照指点,指使儿子在光天化日之下拦截杀死一个过路人,将尸体埋在房基底下做替死鬼。人们纷纷向董宣告发。董宣查明犯罪事实后,把公孙丹父子斩首示众。公孙丹的宗族朋党,聚集了30多号人,手持兵器,到衙门前找董宣算账。董宣怕他们勾结海盗闹事,于是把这30多人全部抓捕,关进监狱。北海郡的老百姓又向董宣告发了公孙丹一伙的种种罪行。董宣命令把这30多个犯人全部斩首。青州(今山东省临淄县)太守得知董宣处死了公孙丹等30多人,大为恼火,向光武帝刘秀上奏章弹劾他。董宣后来被押解到京城,听候廷尉发落。在狱中他泰然自若,丝毫没有愁眉苦脸的悲怨之气。董宣被判处了死刑。临刑那天,天空乌云密布,京城的人们也充满哀怨,董宣却如往常一样,没有惧色。很多官员钦佩董宣的气节,预备了酒菜佳肴,准备为他送行告别。董宣严厉地说:“我一辈子不曾吃过别人的酒席,何况是死已在即的时候!”说完,登上刑车就走了。快到处斩的时辰,一匹快马飞奔而来,马背上的使者高喊:“刀下留人!”并当众宣读了圣旨,命令把董宣送回监狱。汉光武帝派特使询问他,董宣便将公孙丹等人的罪恶作了详细陈述。光武帝下诏书赦免了董宣。

当时,京都洛阳是全国最难治理的地方。聚居在城内的皇亲国戚、功臣显贵常常纵容自家的子弟和奴仆横行街市,无恶不作。朝廷接连换了几任洛阳令,还是控制不住局面。光武帝刘秀百般无奈,决定任命年已六十九岁的董宣做洛阳令。

董宣到任后,遇到的第一个棘手的问题,是处理湖阳公主家奴的杀人案。湖阳公主是光武帝刘秀的姐姐。这位公主仗着自己是皇帝的姐姐,豢养着一帮如狼似虎的家奴,作威作福,为非作歹。一天,公主的家奴在街上杀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他。可是,这个恶奴躲进湖阳公主的府第,地方官不能进入这个禁地。没有别的办法,董宣暗中派“便衣”监视湖阳公主的住宅,只等那个杀人犯出来就抓他。过了一段时间,大家以为风头过去了,湖阳公主带着杀人恶奴出行,在大街上被“便衣”发现。“便衣”立即回来报告,那个杀人犯跟着公主的车马队伍走,无法下手。董宣一听,立即带人赶去拦住了公主的车马。

湖阳公主坐在车上,看到这个拦路的老头如此无礼,便傲慢地问道:“你是什么人?敢带人拦住我的车马?”

董宣上前施礼,说:“我是洛阳令董宣,请公主交出杀人犯!”

恶奴在马队里看到形势不妙,赶紧爬进公主的车子里,躲在公主身后。湖阳公主仰起脸,满不在乎地说:“你有几个脑袋,敢拦住我的车马抓人?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董宣义正词严地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是你的一个家奴呢?”董宣一声喝令,洛阳府的吏卒一拥而上,把那个凶犯从公主车上拖了下来,就地砍头。

湖阳公主气得脸色发紫,浑身打战。丢个奴仆,她倒并不十分痛心,可是在大街上丢尽了面子,怎么能咽下这口气!她不和董宣争执,掉转车头,直奔皇宫而去。湖阳公主见到刘秀,又哭又闹,非让刘秀杀了董宣替她出这口恶气不可。

光武帝听了姐姐的一番哭诉,不禁大怒。董宣如此蔑视公主,不也没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想到这里,便喝道:“快把那个董宣捉来,我要当着公主的面把他乱棍打死!”

董宣被带上殿来,声泪俱下地说:“陛下口口声声说要用文教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现在陛下的亲族在京城纵奴杀人,陛下不加管教,反而将按律执法的臣下置于死地,这国家的法律还有何用?陛下的江山还有什么办法治理?要我死容易,用不着棍棒捶打,我自寻一死就是了。”说着,便一头向旁边的殿柱上撞去,碰得满头满脸都是血。

光武帝又惊又悔,赶紧令卫士把董宣扶住,给他包扎好伤口,然后说:“念你为国家着想,朕就不再治你的罪了。不过,你总得给公主一点面子,给她磕个头,赔个不是呀!”

董宣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错,也无礼可赔!”

光武帝向两个太监使了个眼色,他们把董宣拖到公主面前。但年近七十的董宣两只胳膊支撑着地,硬着脖子,怎么也不肯磕头。两个太监使劲地按他的脖子,却怎么也按不动。

湖阳公主不出这口气心里憋得慌,冷笑着说:“嘿嘿!文叔(光武帝的字)当老百姓的时候,常常在家里窝藏逃亡的罪犯,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里。现在当了皇帝,怎么反而连个小小的洛阳令也奈何不了呢?我真替你脸红!”

光武帝笑着说:“正因为我现在当了一国之君,才应该律己从严,而不能像过去做平民时那样办事了。你说对不对呀!”光武帝转过脸又对董宣说:“你这个强项令,脖子可真够硬的,还不快点退下去!”董宣总算捡回一条命。

从此,“强项令”的威名传遍了全国,洛阳城的豪强皇亲,没有不怕他的。洛阳的社会秩序得到好转。据史书记载,当时洛阳有一句民谣说:“桴鼓不鸣董少平。”意思是说,董宣做洛阳令,没有人敢违法胡来,就没有人去官府门前击鼓鸣冤了。

董宣做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那年死在任上。光武帝派人前去吊唁治丧,董宣的遗体上仅仅盖着一块破布被头,妻子儿女相对恸哭,家中除了一辆破车和几石大麦,什么都没有。使者回来禀告了光武帝,光武帝甚为叹息地说:“董宣这样廉洁奉公,直到他死后我才知道,惭愧啊,惭愧!”特赐按照大夫礼安葬。

做清官需要冒着杀头的危险,付出家人跟着受苦的代价,这个清官还怎么当得下去?这个问题在历朝历代仿佛普遍存在。

躲起来吃饭的诗人

辛弃疾有词说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生动地说明了年少之愁和中年之忧的差别。在21世纪,社会变化快,人们挣扎求存,童年结束得早,年纪轻轻的大学生也是满腹郁闷,但对青年来说,外面的世界还没有见识过,在想象中非常精彩,刚刚经历感觉也不坏。只有经历过红尘劫浪,遍尝酸甜苦辣,才发现愁绪满腹,但又无从说起,悲喜全化为一片平淡,心也不再浮躁,不再患得患失,可以比较淡泊地对待生活。直到这时,我们才可能接近陶渊明。

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在彭泽通往浔阳的路上,走着一位身体健硕、面带笑容的中年人,他就是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陶渊明。在回家后不久,他写出了《归去来兮辞》。这一年他四十一岁。

陶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因为屋子的前面有五棵柳树),晚年更名潜,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里,祖父、父亲都做过太守。年幼时,家道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

按照他这个阶层一般的人生规划,应该好好读书,增加知识和才干,长大靠亲戚朋友的推荐提携做官。一开始他也确实走的这条路。

陶渊明少年时候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见陶渊明《杂诗》)的大志,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他二十八岁,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由于他出身庶族(不算正式士族),几起几落,始终升不上去。官场中的精彩和无奈都经历了,一直到义熙元年(公元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陶渊明到任八十一天后,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至,属吏说:“老爷应当束好腰带,前去欢迎他。”陶渊明叹息说:“我怎么能够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时县令的工资就是每月五斗米,陶渊明不愿如此贱卖自己,就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

他淡淡地写诗谈到自己的入仕和向往中的生活: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如此的生活当然是自然宁静的,它确实让陶渊明找到了脱离樊笼的自由生活。但是,他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那就是贫穷。

有的人一生从没有问过自己,应该怎么活;有的人问过,但是活不出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所以很多人都有“长恨此身非我有”(遗憾自己并不拥有自身,没有自由)的叹息。一些人在别人眼中还算风光,在自己心里却会时时冒出一种无聊的感觉。而陶渊明恰恰相反,在别人眼中他很失败,赶不上他的父亲祖父,过着贫穷的农民生活,然而,他从内心里感到愉悦,新的生活难说尽善尽美,但比较前面的那种“公务员”生活,陶渊明不止一次表示庆幸自己的选择。

同类推荐
  • 戏说三国

    戏说三国

    一个浪漫的相遇,一个古玉的赠送,让一个聪明小子穿越三国,带着生存的欲望与返回现代的寄托,勇闯三国,给刘关张公正结拜,为曹操上课,告诉周瑜小子别嚣张,小心提前气死你,可歌可泣的各种奇葩,我们的主角要翻天嘛,就因为一句“我想保护你”。
  • 子夜惊魂

    子夜惊魂

    每日一集鬼故事一个含冤而死的厉鬼,误闯仙洞,盗取了一仙者修炼多年的还魂丹,自己尸首虽早已不复存在,无法还阳,但自从偷吃此仙丹后,功力倍增,鬼魂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阎罗、法师都奈何不了他。她将用自己的生存之道,掌控鬼界幽灵······
  • 一代杀帝

    一代杀帝

    五胡十六国时期,没有秦汉的霸气,隋唐的辉煌,对于汉人来说,有的只是无尽的耻辱,野蛮的胡人,用野蛮的屠刀,摧毁了华夏千百年遗留下来的仁义道德。仗义每多屠狗辈,且看一个屠狗出身的小子,陈帝,在面对国家危难,家破人亡的时候,是逆来顺受,还是揭竿而起......
  •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

    人类的历史,犹如一串华美的项链,是由无数大大小小的事件连接而成的。那一个个辉煌的瞬间,便是历史链条中璀灿的宝石与珍珠,它熠熠生辉,警示着后人。
  • 挺

    最佳导演异界挺起,唱征服!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对我说不的人,都已经憋屈而死。※※※※最佳导演李挺穿越到五岳大陆的乱世,两手空空,却有一颗至强者的心。他一手将弱小的城邦国打造成为人族第一强国,敢与战力非凡的兽族隔河叫板;他夹缝之中求得生存,笑傲天下高手。他告诉他的兄弟,只要有心去征服,所有强大的敌人都是纸老虎!历史可以改写,同样可以导演!※※※※萧某新书。《神仙都在兜里揣》290余万字完本,品质保证。群:146894356萧某的书不得瑟是不可能的,不暧昧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带着现代气息来到陌生的五岳大陆的李挺自然是会演绎一些有趣、得瑟、暧昧的小故事,呼唤会员点击、推荐票、收藏等等等……多谢各位o(∩_∩)o
热门推荐
  • 猎教团

    猎教团

    来自神秘教会学院的学生在被袭击和暗算后,为了复仇和重建教会而在外拼搏,发生一系列冒险,发现令人惊讶的计谋。搏上性命实现梦想。能否成功,一步也不能差…背弃的背后是回击的欲望堕落的背后是绽放的火热
  • 云火传奇

    云火传奇

    华夏大学生李天阳,意外穿越异世,还没体验生活,却被迫卷入了一桩桩凶险的事件之中不能自拔,他能否逢凶化吉,拨开重重迷雾,找出事件元凶?五大圣兽,五大凶兽同时现身大陆,引领纷争的高潮,各国为利益你争我夺,国内亦是暗流涌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上古时代未完的棘手事件接踵而来,他能否带领大陆逢凶化吉,让天道回归正途?两个世界,两种文明,却被数股腐化之气纠缠在了一起,不能善存,这背后到底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重生异世,步步为营,且看天阳翻云覆雨,对抗各路猛人,踏足巅峰,成为神之所在!
  • 尸虫的世界

    尸虫的世界

    讲述一个苟活于末日的人经历许多事件,发现末日发生的关键,最终惨死的故事
  • 穿越千年时空

    穿越千年时空

    26岁的萧萧,聪明美丽,刚刚以优异的成绩拿到化学医学双博士学位,可是她最大的愿望是寻找到到失踪五年之久的哥哥,五年前哥哥还是一名优秀的特种军人,一次去执行特别的任务后离奇失踪,,不论是军队还是家人寻找了很久,却没有半点音讯,最后只有放弃,父母痛失爱子十分难过,已经绝望了,可是从小和哥哥感情深厚的萧萧从未放弃希望,一直在寻找,她始终相信哥哥没有死,就在世上某个角落,为了寻找哥哥,她几乎走遍世界各地,执着的萧萧能找到失踪的哥哥吗?她穿越无尽时空又会有什么奇特的遭遇呢?敬请期待吧
  • 异界之弑神魔帝

    异界之弑神魔帝

    江鸿是一个小混混,梦中遇一女子呼唤,穿越到地玄大陆。开始了他的异界生涯。“看我不顺眼?杀?你不服我?杀,敢打我女人的注意?神也杀给你看!”神器算个吊?神通是什么破烂?法则之力?不错不错,这种人留你不得,所以,去死吧。看江鸿暴走异界,大杀四方。
  • 纵横天下之兑换神话

    纵横天下之兑换神话

    (本书已经签约,保证完本,大家可以放心收藏,推荐,评价。)剑,只有不断磨炼,才能突破极限。心,只有经历抉择,才能忘却迷茫。生命的意义永运没有尽头,命运的安排,在不知不觉已经到来。带着神秘古鼎重生的青年,面对前方的重重迷雾,他该何去何从。神秘的造化空间,可以兑换各种各样的神奇的道具和人物,又将他指引向何方。左拥魔女,右抱女神,纵横天地间,以卑微之力,逆天伐道,铸就传奇。追随远古的步伐,他将慢慢的解开,失落的帝国,至尊的神剑,死亡的阴谋,域外的魔族本书qq书友群:272168989(有兴趣的人可以进去看看,在里面谈论谈论剧情。)推荐一本新书,下面有链接,希望大家都过去点点
  • 梦里乾坤客

    梦里乾坤客

    这就是一个传承道家的胖子,得到一件上古宝贝之后,在各个世界慢慢成熟的过程。胖子自带小BUG。
  • 把你写成一首歌

    把你写成一首歌

    每首歌都尘封了一段往事。那些青涩回忆里的歌曲你还记得几首。校园里的一段段温情小故事竟然与这歌词那般相似。我以歌为名,诉说你我的青春。短篇集,不喜欢等待的亲来瞅瞅吧!
  • 我想,好好的

    我想,好好的

    如今社会发展飞速,网恋已经是很寻常的事情了,下面我说的事情,很平淡,很无聊,但是那是我的故事,但是也有人说是编的,不过真假由你辩。
  • 幸福的前奏

    幸福的前奏

    两个为钱奋斗的小姑娘在大一便踏上了现实的社会,超强的责任心和追求美好的心让两个人压力三大。迫于无奈的樊琳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与哥哥谷阳强住在一起。安静依然留在学校......看着听着身边发生的是,两人依旧不愿意屈服在这残酷的现实中,在爱情在友情在亲情中徘徊她们最终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