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38000000006

第6章 布衣、菜根:不可或缺的人生体验(2)

刘禹锡的这首怀古诗《乌衣巷》,人们在孩提时代就已经耳熟能详了。诗中“王”指“琅琊王氏家族”,是中国帝国阶段最显要的世家大族。这首诗妙就妙在它集中描写了“今日”乌衣巷的破败,同时又巧妙地暗示了昔日乌衣巷的繁华,并通过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哀愁。世家大族的兴衰就和他们居住的地方一样,令人感叹。

“琅琊王氏家族”中第一个走上历史舞台的是东汉末年的王祥。王祥的名字也许大家很陌生,但是提到“二十四孝”之卧冰求鲤,人们便没有不知道的了。他的弟弟对兄长非常恭敬,是二十四悌之一。兄弟俩的孝悌给他们带来了好名声,也为他们搭起了步入仕途的阶梯。王祥应徐州刺史吕虔之邀,做了已经篡汉的魏朝的别驾。从此,琅琊王氏家族开始步入中国政治舞台,王祥一直做到三公。

王氏家族的第二代没有太有名的。王祥有五子,王览有六子。他们多为循吏,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批人一方面因为父荫而为官,体现了世家大族的传承特征;另一方面,他们的家风保持得很好,在政治风波中善于趋吉避凶,同时重视文学和思想教育,为下一代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王家到第三代,长期积累的能量开始爆发,叱咤九州,成为最为显赫荣耀的世家大族。王家第三代中群星灿烂,领导人物有四个:王戎、王衍、王敦、王导。王戎是竹林七贤之一,天下大名士。王衍为权臣东海王司马越的亲信,西晋末年,基于中原动荡的情况,为防不测,王衍力主建立江南基地,他建议司马越派司马睿出镇江左(江左就是江南)。王导早年是司马越手下官员,而未来的晋元帝、当时的琅琊王司马睿则是司马越的心腹,天下已乱,王导转而辅佐司马睿从事移居江左的战略计划。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王导跟着司马睿来到秣陵(南京),组织起一股新势力。因为迁居江南是王家事先论证好的战略部署,所以很多王氏子弟都陆续来到江南,包括王■、王含、王舒、王彬等等。他们的下一代,如王羲之、王胡之、王彪之等等也都纷纷过江。此后,王家便在江南扎下了根,并且日渐繁盛。当时他们大多住在乌衣巷中,与他们做邻居的,便是后来与王家齐名的陈郡谢家。

据说永嘉元年王导初次来到秣陵的时候,曾经请郭璞为王家占卜吉凶,得出的结果是:“吉,无不利。淮水绝,王氏灭。”果然,此后数百年,琅琊王氏在江左生息繁衍,尤其是王导的后代,更成为了南朝第一大族。直到陈末隋军南下前夕,金陵城中秦淮河水突然壅塞不通,陈遂灭,王家也从此黯淡了下来。

司马睿不算是皇室嫡支,势孤力弱,没有什么名气。刚刚渡江来到秣陵的时候,江左大族根本没什么人理睬他。为了树立琅琊王司马睿的权威,王导就和王敦导演了一出大戏。

永嘉二年(公元308年)三月上巳节那天,秣陵本地的官属人民都到江边修禊祈福。就在这时,司马睿乘肩舆,具威仪,大张旗鼓地列队出来观禊,而王敦、王导等等南渡的中原衣冠名士都骑马恭敬地护卫。这架势立刻吸引了万千江南士民,清楚地传达了一个信息:琅琊王是中原大族新近拥立的君主。许多当地名族,如纪家、顾家看到了之后都惊讶,继而是非常畏惧,都纷纷拜伏在道左。司马睿的威仪就这么确立起来了。

当然,光有威仪还不够,在王导的主持下,中原士族纷纷与江南大族搞起了联谊活动,投刺拜谒,消除隔阂,大家开始互相接近。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洛阳城破,晋室凋零,大批北方士族南渡而来。在王导的主持下,司马睿从其中征辟了大批贤士为掾属,包括后来在东晋政坛非常活跃的刁协、庾亮、卞壶、周■等人。在王导的辅佐下,荆州、扬州等地社会安定,户口殷实,一派繁荣景象。江左士民都很感激王导,尊称他为“仲父”。而司马睿更是感激这位良臣,当众称赞王导说:“你真是我的萧何啊!”

再说王敦,年轻时候就娶了晋武帝的公主,加上王衍的提携,西晋末年,成了一方封疆大吏。当时南方颇有些“乱匪”,势力很大。王敦以及他手下的陶侃(陶渊明的曾祖父)同叛匪苦战数载,后来因功被封为镇东大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六州军事,成为了东晋初年最强大的将领。这时候王敦和王导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刚一柔,权倾东南,被当时人称做“王与马,共天下”。(琅琊王氏和司马皇族共同拥有东晋天下)。王家和司马家的关系是一种双边互惠的关系,或者说,是一种共生关系。没有王家,也没有司马睿的今天;但是没有司马睿的倚重,王家也不会如此权倾江南。

可惜,王敦争战四方,叱咤风云的光彩很快黯淡了,王家清虚玄谈的一派逐渐占了上风。王徽之,是书圣王羲之之子,出任重臣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相当于骑兵参谋官。可他倒好,蓬头散发,天天胡混。实在是太出格了,桓冲有一天故意问他:“你是管什么的?”王徽之思考了一下,回答说:“不知道,可能我是管马的吧?”桓冲脾气很好,进一步追问:“你管多少匹马?”王徽之说:“我从来不打听这个,怎么知道有多少马呢?”桓冲又问:“那最近死了多少匹马你知道吗?”王徽之说:“我连活马都不知道有多少,怎么知道死马有多少呢?”王徽之文采风流,但做官很混账,因为他是琅邪王家的人,长官不敢来找碴,居然还能升官,做到了黄门侍郎。

士族握有最高权力、垄断高级官职的时候,就把竞争机制从士族阶层里取消了。这些士族不需要任何努力就能得到官职,他们的政治能力也就必然逐渐弱化。到最后就无法在政坛上生存了,这里还有一个王复。

南朝的颜之推对江南的士族如此评价:“他们对人情世故完全不懂,做官不管事,也确实管不了。只会穿博衣大带,用香料熏染衣服,涂脂抹粉,出门坐车轿,走路还要人扶着,官员骑马甚至会被人弹劾。建康县官王复未曾骑过马,见马嘶鸣跳跃,大惊失色,对人道:‘这分明是老虎,你们怎么能亏心说它是马呢?’碰上了动乱,这些雅致至极的士人肉柔骨脆,体瘦气弱,路也走不得,凉也受不得,唯一能干的就是穿着绫罗绸缎,怀揣金银珠宝,等着饿死。”

从马上征战的王敦到不知道马数的王徽之,再到指马为虎的王复,展现了士族衰落的轨迹。正是由于士族自己不争气,才给“寒族”以机会,中国社会往平民社会的迈进,到最后,士族本身也变为编户齐民。

读书人的贫寒与自强

北宋仁宗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范仲淹母亲谢氏病故。范仲淹含泪服丧,回南京居住。当时南京留守官晏殊听说他通晓经学,邀请他协助主持应天府学。范仲淹慨然领命。为了便于工作,范仲淹搬到学校去住。他制定了一套作息时刻表,按时训导诸生读书。夜晚,还经常到宿舍查夜,责罚那些偷闲不睡的人。每当给诸生命题作赋,他必定先作一篇,以掌握试题难度和重点,诸生可以对照学习,写作水平迅速提高。

应天府书院的学风,很快就焕然一新。四方前来就读问业的人,络绎而至。范仲淹热诚接待,不倦地捧书为他们讲授。有时,还用自己的微薄俸禄招待他们吃饭,以至自己家中窘迫不堪。

一次,有位游学乞讨的孙秀才拜谒范公,范仲淹即刻送了他一千文钱。过了一年,孙秀才又来拜谒范公,范仲淹一边给钱,一边问他为何匆匆奔讨,不坐下来静心读书。孙秀才悲戚地说:“家有老母,难以赡养,若每天有一百文的固定收入,便足够使用。”

范仲淹对他说:“听语气,你不像乞客。待我帮你在本校找个职事,让你一月可得三千文,去供养老人,这样你能不能安心治学?”孙秀才大喜领命,从此,一边任职一边跟着范仲淹攻读《春秋》。第二年,范仲淹离开南京,孙秀才也辞去职事。十年之后,朝野上下传诵着有位德高望重的学者,在泰山广聚生徒,教授《春秋》,姓孙名复。这位学者,便是当年那位孙秀才。宋代的学术,经过唐末五代的衰落,正是靠泰山孙复重新复兴。范仲淹感慨地说:“贫困实在是一种可怕的灾难。倘若孙复一直乞讨到老,这杰出的人才岂不湮没沉沦。”

感叹孙复,也是感叹自己。贫困压垮人,极少数自强不息的人努力奋斗,摆脱贫穷卑贱的地位后,他们回顾贫困,心情复杂,既感谢贫穷造就了他们坚韧务实的性格,同时,对贫困带来的心理扭曲也是讳莫如深。他们能够正视贫困,视人如己,希望自己做些事情减轻穷困给人带来的苦难。这些人是人类的精华,范仲淹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教育是一个改善自身和地位的途径,同时对社会有益,这恰是他自己的写照。

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八月初二,范仲淹在苏州降生。小范是个苦孩子,两岁死了父亲,为了生活,母亲带他改嫁到了朱家。朱家也很穷,无钱供他读书。他就一个人来到长白山上的醴泉寺,一边干杂活,一边苦读寺里的书籍,常常读书到深夜。困了,他就用冷水洗洗脸。

最使他感到困苦的就是每天的饭食,不要说可口的饭菜,连吃饱也不容易。每天他都煮好一盆粥,待粥冷凝后就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咸菜下肚。但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却毫不介意,而用全部精力在书中寻找着自己的乐趣。

这样过了差不多三年,醴泉寺的书籍已不能满足他的需要。范仲淹偶然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世。他惊愕地发现,自己原是苏州范家之子。这件事使范仲淹深受刺激,愧愤交集之下,他决心脱离朱家,自立门户,待将来卓然立业,再接母归养。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毅然辞别了母亲,离开长白山,徒步求学去了。

同类推荐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二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二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
  •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历史上著名的50个诈术与骗局

    本书精选了人类历史上最精彩的50场人性游戏,本着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的原则,尝试从人性的视角来解读人类历史,希望您在享受妙趣横生的故事的同时,能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
  •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世界历史大事

    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世界历史大事

    本书选择世界历史上里程碑式的100件大事,以生动准确的语言讲述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从而理清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把握世界历史的重点。
  • 梦兮三国

    梦兮三国

    茫茫然,一梦千年;飘飘然,三国征战。
  • 江山如歌之芳华如梦

    江山如歌之芳华如梦

    一场上古的误会一场灭族的恩怨一颗复仇的心使她步入后庭十年宫斗十年战争她爱上了仇人的儿子却不得以杀了他又一个人给了她爱却又血染战场悲痛欲绝的她最终身着龙袍在万岁声中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位开创锦和盛世
热门推荐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高冷前夫:约我请排队

    高冷前夫:约我请排队

    一晌贪欢,谢容容从酒店大床上醒来,她以为身边躺着的必是男神。结果再次压倒她的,却是前夫唐靳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为清代小说家钱彩所著,叙述了南宋年间抗金英雄岳飞从幼时学艺至出山抗敌,官拜元帅直到最后被十二道金牌招回,冤死风波亭的故事。全书热情讴歌岳飞及其岳家军尽忠抗敌,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痛斥秦桧等权奸投降卖国、残害忠良的无耻行径,更集中突出了岳飞勇武过人,智谋卓越,忠孝节义,精忠报国的光辉形象。
  • 和女鬼有个约会

    和女鬼有个约会

    我叫李斌,一个普通的大一学生。快放暑假时一个长相妖娆,身材火辣醉妞非要拉我去开房,我干了天下间所有男人都会干的事情,我去了!可万万没有想到,她的肚子里孕育着可怕的东西。更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东西寄生在了我的左手心,成了一个纹身。让我彻底不能再过正常人的生活,每天只能跟鬼怪打交道,谁来拯救我啊!
  • 大地伏魔

    大地伏魔

    不一样的修炼法门,不一样的镇魔之法,看惯了请仙扶鸾,烧铅炼汞的小术,岂知炼气修身之的正法之威?
  • 欲魔为王

    欲魔为王

    “废物。”一袭黑衣的魔君卷起地上单膝跪地的五六岁孩童,狠狠地打在洞壁上。男孩强撑弱小的身子,抹掉嘴角的血渍,眼神冰冷的看着满是怒气的魔君。“是。”“还说什么斩尽杀绝,一个小小的桃花村你都奈何不了一份。”魔君眼角闪过一道冰冷的蓝光,语气惊煞孩童弱小…
  • 豪门巨星:陆少宠妻如命

    豪门巨星:陆少宠妻如命

    上一世的她什么也不缺,活的顺风顺水,一次算计,却打破了这平静湖面。重来一世,她定要为自己而活!踹渣男,夺影后,踏上这这人生最高峰!然而一场风暴,却将她卷入了一场劫难,明面上,她是娱乐圈风光无限的超级影后,全民偶像。背地里,她却是在军部叱咤风云的野豹,商场上呼风唤雨的执行总裁。当一个意外中的男人闯入她的世界,在她背后做最大的靠山。在拉拢了她的亲友团后,还想拉她去扯证?走开!他轻笑道:“老,婆,天色已晚,该干正事了……”【推荐阿稚文《枭妃独宠:邪狂大小姐》】
  • 红颜几许:将军应离

    红颜几许:将军应离

    初见她,一身丧服,紧紧抱着瓶酒,眼睛空洞,旁人同他讲,那位小姐,便是封将军的妹妹封瞳。他怜惜她,失了亲人的悲伤。再见她,素颜倾城,见他福身行礼:“原是右相。”眸子里难掩悲伤,他怜惜她,不过四年,便已懂得世态炎凉。于是他娶她宠她爱她,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给她。可是谁知世事无常。她坐在地上,满脸是泪:“莫子琪,原来你给过我的,从来只是假象,我诅咒你,诅咒你长命百岁,且无人问访。
  • 无矩

    无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有规矩,打破就是。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你敢高高在上,打死你可好?
  •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批注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批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