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40300000004

第4章 汉赋与赋诗制度

汉赋发生之源流,一直是汉赋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才开始注重在文化学背景下的探讨。这样的探讨,往往能避免狭义的文学角度在《诗》、《骚》体格结构之沉淀上推导出它们之间平面的源流关系,因为实际上那只能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却很难说就是一种发生的渊源,毕竟一种文学样式是在活的文化语境中创生、传播并起作用的。本文即试图从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制度之沿革与汉赋的关系来追溯辞赋的成因,期望得到专家的批评指正。

大凡论者于赋之源起,皆举班固《两都赋序》之所言:“或曰:

赋者,古诗之流也。”于是,大多从《诗》之六义的赋主敷陈为起点,承《毛诗序》之所释,将赋理解为一种发展了“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创作手法,“古诗之流”便被解成是由《诗经》的“赋法”

演变而成赋这一体裁。其实,班固的看法恐怕并非如此简单直捷。其所论如下:

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于郊庙;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

故言语侍从之臣… … 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 … 时时间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且夫道有夷隆,学有粗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于孔氏,列于《诗》《书》,其义一也。稽之上古则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

之所以如此不嫌冗赘,大段摘引班固序文,是考虑这样能够比较完整地看到,所谓“古诗之流”,在经学昌盛时代的汉朝人眼中,实际上是附着于对先秦儒家所阐述的一整套礼乐文化制度理想的全面政治实践之上的。

大汉初定之日,随着统一帝国和专制君主统治秩序的逐步完成,统治思想的选择也发生了演变。自贾谊第一个提出改制并拟出草案后,反映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要求、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主干的儒学新体系逐渐形成。汉武帝藉前几代所积累的政治、经济基础,开始全面实践先秦儒家所鼓吹的上古社会以礼乐为中心的政治文化制度,包括确立一套读书出身和经由举荐、考核构成的文官制度,这就是班固所谓“兴废继绝,润色鸿业”的全部内涵。被视作是这一礼乐文化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之事,若汉赋、乐府,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蔚成大国”的。

在班固看来,“大汉之文章”之所以“炳焉与三代同风”,是在于其“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的政治功能,恰如《诗》三百篇的“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斯之谓礼教德治,这同时也是孔子说《诗》要求“思无邪”的准则。那么,“稽之上古”,像汉之言语侍从之臣和公卿大臣那样“日月献纳”、“时时间作”,承负起那种政治功能,并给汉赋艺术以周期性的场所的具体机制究竟是怎么样的呢?班固的“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似乎有点语焉未详。

我们知道,中国的史官文化认为,中国的文明是脱胎于夏、商而化成于两周,尤其自周公奠立的典章制度及“成康之治”,都被奉作不可企及的典范。在这些被记载下来的典章制度中,就有一个“公卿献诗”、“瞍赋矇诵”的赋诗制度。《国语· 周语》

上载:

邵公曰:“……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此外,在《国语·晋语》六、《左传·襄公十四年》师旷对晋平公等于西周赋诗制度也都有详备的记载。这里,“赋”与“诵”对举,“赋”当是一种接近于“诵”的语言行为。“瞍赋”之下韦注:“赋公卿列士所献诗也。”则知先秦史官认为,周天子靠听取专职艺人(他们往往是特异的瞽者)唱诵公卿至列士所献之诗这样的制度来治政。与之相关的还有一个振铎采诗的制度,天子将它作为一条“观风俗、知得失”、“以行其教”的途径,与赋诗制度一起承负“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治功能。这采诗制度后来就成了汉立乐府的依据。显然,所谓“赋者,古诗之流”,是指汉赋对上古赋诗制度的沿袭,这种赋诗制度的政治功能决定了汉赋的根本性质。至于“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则当是指西周中衰后“礼义废,政教失”,赋诗制度亦随之而丧。

班固在《汉书·礼乐志》中有同样的解释:“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王官失业,《雅》《颂》相错,孔子论而定之……是时,周室大坏,诸侯恣行…… 自此礼乐丧矣。”正因如此,才会有大汉“兴废继绝,润色鸿业”之说。

平心而论,像献诗、赋诗这样在上古社会自然形成的政治活动内容,是颇染上春秋战国时代史官文化的理想化色彩的,这与他们处身于一个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的危世而仍怀抱以一种感化的道德精神来维系人伦秩序的政治理想有关,他们必须著述一套有说服力的学说去获得政治实践权。以恢复周礼为己任的孔子曾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来概述他的政教纲领,这种以诗立教、以礼乐立教之方法,被标榜成是先王美政之传统。可惜他有点生不逢时。历史的大任降落到了五六百年以后孔子的信徒身上,两汉的经学家在孔子这种“礼乐”学说的指导下,完成了建构传统的赋诗制度的政治实践:献赋与乐府,就被认为是献诗赋诗制和采诗制的新的形态。不仅如此,由于帝王贵族的喜好,献赋还成为通向仕途的捷径,至张衡的《论贡举疏》更有了试赋取士的记载:

夫书画辞赋,才之小者,匡国理政,未能有焉…… 而诸生竞利,作者鼎沸。其高者颇引古训风喻之言,下则连偈俗语,有类俳优。或窃成文,虚冒名氏。臣每受诏于盛化门差次录第,其未及者,亦复随辈皆见拜擢。既加之恩,难复收改,但守俸禄,于义已加,不可复使理人及任州郡。这样,原本供封建帝王贵族玩赏的汉赋艺术,反带着古诗之遗意、讽谕之美名,在政治文化制度这庄严的帷幕下大大发展起来。在上古社会丰富具体的政治行为被越来越抽象成一种讽谏模式的同时,又极尽铺张夸饰之能事,从而实质上成为君主专制政治清明的饰物,甚至外化成士人入仕的工具,直接导致了“作者鼎沸”这样的局面。尽管在当时严肃的学者看来这或许意味着赋的堕落,因而有“辞人之赋”与“诗人之赋”之区分,然而,它毕竟具有一种促进艺术发展的自律性社会机能,“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可谓骤然而盛。自武帝至东汉和帝间,共约250 年,正是经学昌盛的时代,《汉志》就著录了700多篇赋,60余名作者。

先秦至汉初,正值中国的文化表现形式由口头向书面演进(或曰由语言型转向文字型)的重要历史关口,因而使得修辞的自觉成为可能。上古文化至这一时期逐渐进入书面记载、整理阶段,早期人类的思维内容和方式及其语言行为因其典章制度上的沿续,不仅受到摹仿和尊崇,而且被逐渐改造、定型,作为可传授的各种项目,形成种种较固定的样式并被形诸文字,其中有一些最后积淀成更加复杂和固定的文字形式———通常就成为文学上所说的体裁。几乎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无论雅俗的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可溯源至这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

赋所出现的正是这样一个语言与文字走向分离,并由语言型向文字型演进的时代,上古社会“赋诗”这样一种陈诗讽诵的语言行为因而有可能转化为以文字同样有效地再现这种语言行为的书面体裁,关键在于:是什么使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机制和环节?

说来奇怪,赋体的正式成立似乎反倒是在其母体赋诗制度崩坏之后。其实,在春秋时期,西周的所谓献诗赋诗采诗等制度,包括诗歌作品本身,均被史官用文字存续下来,并被奉作经典,作为贵族的法定教育专项,知识的传授成为制度沿续的一个重要环节。《周礼·春官》有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之说,一方面诗被当作历史经验与精神典范的载体,像《国语·楚语》记庄王使士亹傅太子箴,士亹问于申叔时,叔时曰:“……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韦昭解云:“导,开也。显德,谓若成、汤、文、武、周邵僖公之属,诸诗所美者也。”另一方面,诗则被当作一种语言修辞的修养和技巧,孔子所谓“不学《诗》,无以言”。这两个方面,对春秋时期的“行人之学”都有直接的影响。

春秋之际,诸侯纷争,无论征伐、会盟、和战,往往决于片言:

古者诸侯卿大夫交接邻国,以微言相感。当揖让之时,必称《诗》以谕其志,盖以别贤不肖而观盛衰焉。因此,一个具有优秀政治才能和外交辞令素养的“学《诗》之士”

会受到极端的重视。他们代表着公室或私门各自的利益和政见,习诗所注重培养的是如何“专对”、“达政”,正如孔子所言:

“诵《诗》三百…… 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 子路》)有学者对《国语》所记载的三十二次赋诗作了调查,发现其中大多是用于政治外交生活的(详参蔡尚思《孔子的思想体系》)。

这样,我们看到,由教育所承传的所谓赋诗制度的基质,在春秋时期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赋诗讽诵这具体的语言行为,内化为如何体现运用既定词语及形式来表现不定的情境内容之机智的一种修辞能力,人们叫做“以意逆志”、“断章取义”。无论赋诗言志者还是听诗观志者,都要经历“歌《诗》必类”(见《左传· 襄公十六年》)的心理状态来传递现实的政治活动信息,完成“微言相感”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刘勰将郑庄之赋《大隧》、士蔿之赋《狐裘》这类“结言短韵”的赋诗看作是赋体之滥觞是很有见地的。徐师曾《文体明辨· 赋》论述赋诗与赋之渊源关系曰:

如《春秋传》所载晋公子重耳之秦,秦穆公享之,赋《六月》;晋文公如晋,晋襄公飨公,赋《青青者莪》;郑穆公与鲁文公宴于棐,子家赋《鸿雁》;鲁穆叔如晋,见中行献子,赋《圻父》之类,皆以吟咏性情,各从义类。故情形于辞,则丽而可观,辞合于理,则则而可法。使读之者有兴起之妙趣,有咏歌之遗音,扬雄所谓“诗人之赋丽以则”者是已。———此赋之本义也。

同样揭示了春秋间诸侯卿大夫赋诗言志,在本质上对上古社会赋诗讽诵的继承和对汉赋艺术品质的开启作用。

以赋诗作辞,意味着“诗”向“辞”的转化,也便意味着作为语言艺术的修辞自觉之开始。这场语言行为上的重大变革,伴随着战国时期激烈的社会变革而愈演愈烈。诸子百家都在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而游说争鸣,更有那出自“行人之学”的纵横家摇唇鼓舌,以张其说,原本贵族所受那种赋诗教育的“微言相感”,根本不能适应现实政治生活的需要,故《汉志》所谓“春秋之后,周道寝坏,聘问歌咏,不行于列国”是自然而然之事。现实政治生活所要求的,是将赋诗制度所内化的那种诗语游戏般的修辞能力,大大发展成无所依傍、滔滔不绝的雄辩术,以便充分展现其政治、哲学思想,并以一种特殊的语言魅力吸引并征服君主。叔向在他那个时代已经认识到“辞”的重要性,故而说:“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

(《左传·襄公三十年》)到了孟子则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即拿屈原来讲,也是一个出入以对、娴于辞令的出色辩士。

于是,这种辩辞在结构上的曲折层澜、徐徐入胜,辞藻上的肆意纵横、华美动听,理致上的机巧缜密、令人信服,一切可能出现的修辞手段在那个激荡的时代都得到了迅速发展,语言艺术产生了质的飞跃。后来汉大赋的劝讽模式、主客问对、韵散结合、纵横铺叙等体制形式上的特色,都可以在战国的辩辞艺术中找到原型。关于这一点,我们颇可以将《战国策》或帛书《战国纵横家书》所录辩士之言论与汉赋有关作品作一造型上的对照。

章太炎说:“纵横家的话,本来几分像赋,到天下一统的时候,纵横家用不着,就变作词赋家。”此说甚确。汉初的赋家本来就是习长短纵横之术的“游士”,如《汉志》所载三大赋派之一的陆贾赋,大概就是专以骋辞为特色的。汉人因此往往将“辞”、“赋”

共举。虽说赋是在“歌咏不行”的背景下“与诗画境”而脱胎于“辞”,但是,赋诗制度作为一种政治理想的一部分,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诗学理论的一部分,依然对汉赋的产生和发展发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除了前一节所说的决定了汉赋的根本性质,还体现在“命赋之厥初”这一现象上。

真正以赋名篇的,现在学术界一般都承认起于大儒荀子的《赋篇》,而此名恰恰是与“天下不治,请陈佹诗”这一对赋诗制度传统之继承有密切的关系。作为先秦两汉儒学的承先启后者,也算是“学《诗》之士逸在布衣”,荀子建立了原道、征圣、宗经的文学原则,强调“百王之道”乃“诗书礼乐之归”(见《荀子· 儒效》),故所作《赋篇》、《成相篇》等,《汉志》以为和屈原之作一样,“皆作赋以风,咸有恻隐古诗之义”。值得注意的是,荀子之“赋诗”,不同于春秋时诸侯卿大夫的断章讽诵,杜预、孔颖达释作“自作诗”,仿佛古制之献诗陈志,正是在这一点上,在赋的发生史上有特殊意义。朱自清说:“战国以来,个人自作而称为诗的,最早就是《荀子· 赋篇》的《佹诗》。”既然“赋诗”是一种实际创作的具体语言行为之指称,那么,一旦当这种具体语言行为的内容或结果转化成书面形式时,这种行为动作之指称很自然变成某种特定的称名,荀子《赋篇》之“赋”,恰恰显示出动词性向名词性转化的痕迹。至于楚辞作者,亦往往是在这个意义上将其所作与“诗”互称,如“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志憾恨而不逞兮,杼中情而属诗”。

综上所论,史官文化记载的赋诗制度对汉赋的发生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与儒学在先秦两汉的发展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赋诗制度的传统成为一种制度上的中介,使上古社会具有政治生活内容的赋诗讽诵之语言行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演化成种种不同但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文字形式,其中意味着修辞自觉的“辞”,对赋的形制之产生具有直接作用。然而,正因为如此,赋诗制度本身所属的政治性质与语言修辞独立发展后所产生的艺术性质,从根本上规定了汉赋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孕育着“讽”与“劝”的矛盾,这似乎成了中国文学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

(原载《殷都学刊》1993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机智故事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机智故事

    本书精心选取了古今中外流传最广,最有创意,最给人启迪的机智故事。
  • 中国异体诗新编

    中国异体诗新编

    本书共选辑上起汉代,下迄现当代一百八十四家的异体诗六十一类,三百五十多首,依类分编。入选作品与《趣味诗三百首》无一雷同。原入编《趣》诗的车船名诗、针灸名诗、龟兆名诗、相名诗、围棋名诗、节气名诗、五行诗、六甲诗、翻韵诗、拆字诗、回文曲等,因未见续作,不再重列。但据此可知中国异体诗门类至少在七十类以上。 每首诗后有作者介绍、注释和说明。作者介绍列于首次出现的作品之后,同一作者在诸多门类中有诗作的,不再重出。注释着重疑难词语和本事、典故,力求简明。双关词语,词义易明的仅注与诗题有关的词义;词义难明的兼注双重意义;难句略作串讲。诗作全部注明出处。各篇说明着重阐明该篇的特异之处和主要内容、题旨。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希腊神话故事(三)

    希腊神话故事(三)

    天和地诞生的时刻,大海在咆哮,汹涌的波涛拍击着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玩耍,鸟儿在空中展翅歌唱,大地上奔跑着成群的动物,但是却缺少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一切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这位先觉者是神祇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儿子伊阿佩托斯。普罗米修斯异常聪慧,他知道天神将种子藏在了泥土中,便手捧泥土,和着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将泥土捏成人形。待泥人捏好之后,他又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出善与恶,将它们封进泥人的胸膛里。这一切完成之后,普罗米修斯请来了天神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对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泥人深感惊奇,她朝这些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们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册)(选题报告1)

    最受读者喜爱的散文(2册)(选题报告1)

    散文能带给读者美的图画、美的情景、美的享受、美的追求、美的憧憬;散文能陶冶情操,能启人哲思,发人深省;散文能抚慰受伤的心灵,给人欢乐、温暖和爱。本书所选作品有的精练优美,有的朴素自然,有的音节铿锵,有的情感浓郁,有的长于抒情,也有的侧重于叙事。读者在品位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思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道应训

    道应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心有灵犀:百变娇妻往哪跑

    心有灵犀:百变娇妻往哪跑

    他爱她入骨。她念他铭心。她贪恋他的温柔,留恋他的温度,却还是选择了离开。再相见时,青梅是否竹马,竹马又是否青梅?一场戏剧性的相遇,一场悲剧性的爱情,一场伤感的分别,豪门的恩怨里,谁的真情,谁的假意,该如何分辨?所谓的真爱,所谓的誓言,所谓的背叛,所谓的不离不弃,所谓的不辞而别,将在这一个故事里,上演所谓完美的落幕。
  • 吞天剑魔

    吞天剑魔

    宅男林锋,意外穿越,融魔帝之魂,炼吞天帝兽,从此逆天改命,炼就无上魔体,铸就万古剑魂,称霸寰宇。林锋始终相信一句话: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别人践踏。吞天剑魔粉丝群:481704384有兴趣的可以加一下
  • 原来这是爱情啊

    原来这是爱情啊

    叶诗这么多年来,一直的理想就是当个文艺编辑。却在阴差阳错之下被招成一个少女漫画编辑。更不曾想到,那个严厉又腹黑的主编,竟然是十年前伤她最深的初恋男友。拜托,老天,职场失意已经够难受了。她现在只想好好工作,不想想其他的。况且和主编一起,这一定不是爱情啊!!!
  • 冰域之主

    冰域之主

    看一个出生在兽族的人类奴隶,在兽族领地怎样艰难生存,踏上巅峰......
  • 清净观世音菩萨普贤陀罗尼经

    清净观世音菩萨普贤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聆听末世

    聆听末世

    地球遭到平行宇宙异种生物入侵。本宇宙神河文明的一位慈善家,因一念之善捐赠给地球一套救世主系统。人类如同打怪升级学技能般获得了超能力。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悲哀。我们的末日,也许只是别人的一场游戏。话说,简介什么的,最讨厌了.—
  • 洛天纪

    洛天纪

    你以为他是真心,不过错付真情而已。男人对你的绝不可能是爱,他难道会为你而放弃天下吗?痴儿,没执念。
  • 兰亭玉

    兰亭玉

    “公主,你……没事吧?”“什么!公主?小姑娘,你脑子有病吧?姑奶奶我什么时候成公主了?有病得治啊,你先别在我面前晃悠,快嗑药去!”沈傲筠终于穿越了,最讨厌那群人跟在后面叽叽喳喳吵得要死,自己竟然幻想穿越!可穿越这种事,想想也就得了,为毛我真的穿!越!了!成了公主似乎也不过哦,不过谁能告诉我那个已经死了的娘亲为什么会出现在我面前?遇!见!鬼!了!仪容?仪表?坐姿?举止?闪边去,麻烦得要死,我能不能退货?不是说七天包退换吗?我要到工商局举报你!
  • 我是superhero

    我是superhero

    我来到了漫威的世界,拥有着超级科技芯片。我在这里渐渐成为黑暗骑士。当蝙蝠探照灯照在黑夜中时,我要告诉世人,正义在黎明来到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