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90700000001

第1章 序

生命与生活:中国生命学的课题

钮则诚(铭传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在台湾有多种著作问世的江西哲学学者郑晓江教授,最近将新书《中国生死智慧》付梓,我有幸对其中序文《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与当代之生死哲学》先读为快。作者开宗明义便将人生之生命与生活二端清楚分判,令我深有所感,乃不揣浅陋,借题发挥。郑教授和我于1997年秋天在南华管理学院结识。当时南华由文学学者龚鹏程教授主持,曾有意邀请旅美哲学学者傅伟勋教授返台创办生死学研究所。无奈傅教授前一年不幸因病去世,生死所遂在我的奔走筹划下成立招生,而郑教授正是所上接待第一位远道来访的客人。龚校长、郑教授以及我皆为江西人氏,同乡情谊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而知识对话更加深了人文的关怀。次年金秋郑教授又应邀来南华参加研讨会并发表论文,同时也播下往后七、八年共同合作耕耘生死学园地的种子。生死学为傅伟勋教授所创,他自述其原委:我从美国现有的“死亡学”研究成果,再进一步配合中国心性体认本位的生死智慧,演发一种我所说的“现代生死学”,且根据“生死是一体两面”的基本看法,把死亡问题扩充为“生死问题”,即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息息相关的双重问题,如此探讨现代人的死亡问题的精神超克,以及生死的终极意义(傅伟勋,1993:序20—21)。他所指的“死亡学”,是一门于二十世纪初在法国所创始的学问,不久被引进美国,却因为令人产生宗教联想而长期遭到学术界忽视。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受到欧陆存在主义哲学传播流行的影响,再加上全球性的自杀防治运动兴起,死亡学在美国才逐渐从对悲伤与哀恸的经验性研究中,树立为一门科学学科。死亡学立足于科学领域,包括自然科学、健康科学及社会科学。

这些在傅教授看来乃是狭义的生死学,而广义的生死学则从西方死亡学走向中国生命学,他的构想为:以“爱”的表现贯穿“生”与“死”的生死学探索,即从“死亡学”(亦即狭义的生死学)转到“生命学”,面对死的挑战,重新肯定每一单独实存的生命尊严与价值意义,而以“爱”的教育帮助每一单独实存建立健全有益的生死观与生死智慧……督导此一探索理路的我国本土意味的探索理念(即督导原理),则是以我最近所强调的“心性体认本位”生死观与生死智慧为中心内容……“心性体认本位”的生死学探索理念,乃是基于生命最高层面,亦即实存主体、终极关怀、终极真实三大相关层面上儒道佛三家所共通而分享的哲理……(傅伟勋,1996:126—127)。顺着上述途径,他曾认真考虑过以下的问题:心性体认本位的儒道二家生死观,与生死问题的超越性宗教探索之间,有否交流沟通或衔接互补的可能,又如何交流沟通或衔接互补……(傅伟勋,1993:173)古典儒道二家思想正是“心性体认本位”的人生信念之典型,傅伟勋教授对儒道思想的精神深有了解:儒家与道家对于传统中国人的思想模式与生死态度,各别所留下的影响都一样深远。儒家倡导世俗世间的人伦道德,道家强调世界一切的自然无为,两者对于有关(创世、天启、彼岸、鬼神,死后生命或灵魂之类)超自然或超越性的宗教问题无甚兴趣,顶多存而不论而已……

佛教除外的中国思想文化传统,并不具有强烈的宗教超越性这个事实,在儒道二家的生死观有其格外明显的反映。(傅伟勋,1993:156)以上所引是有关中国生命学的基本论述,如今在郑晓江教授的大作中得到了呼应与发挥,他根据对生命与生活的分判,把中国生命学分成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与当代生死哲学两方面来看:一般而言,所谓人生包括生命与生活两大方面。生命是人生的存在方面,指生命体的存活过程;生活是人生的感受方面,是人们当下此在的活动与感觉……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内核是生命哲学,它既是儒学的核心,更是道家、道教及佛学的主要论题,形成了中国人生哲学鲜明的特色。在人生中的生活与生命的两个向度中,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主要是偏重于生命而忽略生活,而现代人的问题则在于只见生活而不顾生命的层面。所以,有必要在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一门不仅重视人之生活,也重视人类之生命;不仅仅重视人之“生”,而且重视人之“死”的学科,这就是所谓──“生死哲学”──来较好地解决现代人之人生问题。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主要包括生、爱、死三项内容。“生”指人们生活的过程和性质;“爱”指性爱,直接关系到人类情感的生活及生命的延续;“死”包括人的生活与生命的终止及死后生命的问题。人生的这三大方面及三大主题涵蕴了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郑晓江教授所提倡的“生死哲学”,与傅伟勋教授所开发的“生命学”,几乎完全同调,亦即新儒家哲学家牟宗三先生所说的“生命的学问”。傅教授对此有进一步的引申:在西方思想文化传统……世俗人间的知性探索(到了近现代)似乎逐渐压倒超世俗、超自然的宗教超越性意味的生命探索,“生命的学问”有逐渐淹没在“学问的生命”之险。中国思想文化则不然,自先秦的儒道二家开始,即以“生命的学问”为价值取向的本源与归宿……(傅伟勋,1994:51)而我也尝试在前述观点的基础上,倡议一种“后现代儒道家”的生命与生活态度。“后现代儒道家”乃是在精神上向古典儒道二家的人生哲学精华效法学习,目的则为了培养“知识分子生活家”的典型人格;其中“知识分子”属于人文主义,“生活家”则归自然主义。“知识分子生活家”的人格特质为“知所进退,收放自如”,亦即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高妙境界。这种境界可以适当安顿人生,也能够坦然面对死亡,相信生死哲学与生命学的关注亦不外如此。知识分子向生活家转型之道,即使不投入道家的怀抱,也可以在儒家内部找到归宿,龚鹏程教授提出:现今应将“生命的儒学”,转向“生活的儒学”。扩大儒家的实践性,由道德实践及于生活实践、社会实践。

除了讲德行美外,还要讲生活美、社会人文风俗美。(龚鹏程,2003:180)龚教授独树一帜的行事风格,的确称得上是“知识分子生活家”。不久前偶然在网络流传的《鹏程随笔》中,读到他最近所写一篇《得儒学之正》,自述其融儒道佛于一身的境界:归来与刘梦溪先生联络,晚上去拜访,取回先生为我随笔所撰序一篇……他说我“于儒学得其正,于道得其逸,于佛得其无相无住”,是真知我也。我有玩世嬉弄的伎俩,有时显得邪气;也有应世谐俗的作为,不免时见流气。因此社会上或学界之批评,褒贬未一。然论议者多见化身,未睹真身。在我自己,是很以“得儒学之正”自喜的。但我并不屑以此示人,故人亦未知,如今却被刘先生看破了。至于于道得其逸,于佛得其无相无住,亦甚确。我在老庄或道教里头获得了一种自由的、超脱的精神。在佛教佛学那儿,则深入义海,通读三藏,却最讨厌和尚尼姑居士们那种佛教相。什么打禅、结夏、茹素、诵经、焚香、口弥陀而心福报等种种造作,皆避之若浼,稍与周旋,辄便逃去,此非得其无相无住乎?龚教授曾先后担任两所佛教大学校长,却对出家人有此反应,着实发人深省。而这也透显出他的“知识分子生活家”真性情,多少值得肯定。其实不论是生死哲学或生命学,生命反思与生活实践都不可偏废,且应通过死亡与临终对照来看。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生死学讲“未知死,焉知生”;美国甚至有一部生死学教科书就名为《死亡与临终,生命与生活》。郑晓江教授的新书《中国生死智慧》,希望引领读者进入历史文化殿堂,了解古今贤哲如何处理他们所面对的生死问题,又如何进行人生实践活动,以此让大家领悟这些贤哲的卓越智慧,从而更好地处理我们自己所面对的生死问题。我相当认同郑教授及龚教授对生命与生活的分析,并视为中国生命学的重要课题,谨以此小文章表达我的浅见。参考文献:傅伟勋(1993).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从临终精神医学到现代生死学.台北:正中书局。傅伟勋(1994).学问的生命与生命的学问.台北:正中书局。傅伟勋(1996).论人文社会科学的科际整合探索理念暨理路.佛光学刊,1,117—129.嘉义:南华学院。郑晓江(1999).穿透人生.上海:上海三联书店。郑晓江(2002).寻求人生的真谛──生死问题的探索.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郑晓江(2004).神游千古──寻访历史文化名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龚鹏程(1996).龚鹏程四十自述.台北:金枫出版社。龚鹏程(2003).迈向生活儒家的重建──儒家饮馔政治学新探.载于吴光主编,当代新儒学探索(页180—20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龚鹏程(2005).得儒学之正.鹏程随笔,3月2日。宜兰:佛光学院文学所龚鹏程网站。

同类推荐
  • 解放思想论: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解放思想论: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述了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思想原点;第二章论述了批判思维是解放思想的根本方法;第三章从非执政党建设角度提供了一个思想僵化、亡党失政的反面例证;第四章仅以必然性的三个环节为线索,对包含从解放思想到科学发展历史必然性的科学体系作了一个纲要式说明。
  • 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公务圈人脉阳光锻造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情是相互交往的交换媒介。人和人初识之后,通过深入交往,彼此之间的情义会在“输出”和“输入”中得以延续和强化,从而形成一种稳定的社会关系,在重视人情的社会环境下,人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人脉”这个概念多少有些江湖气,不免让人觉得有点俗。很多人对它的理解就是“不择手段拉关系,呼朋唤友为利益”,这的确落入了俗套。其实,细究下来,“人脉”非但不俗,反而是一种有品质、需要智慧和方法、充满阳光的深层次交往。
  • 中国周边

    中国周边

    大国之间的博弈,正如邱吉尔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中国目前的处境,内有经济衰落、金融危机的困局,外有领土争端、军事战备的烦恼,如何在内忧外患中成功博弈并突围,事关中国未来的兴衰与荣辱。本书以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博弈为核心,从地缘政治、金融经济、军事战略三个方面,深度剖析了中国与俄罗斯、日本,以及与欧洲各国的历史矛盾、领土争端、政治博弈等多角度的国际关系,如中日钓鱼岛之争、朝鲜半岛核危机、美国发起的“货币战争”等。作者用事实与数字说话,通过详尽的资料、鲜明的观点,展现了大国博弈的阴谋和真相,便于我们在深入浅出的说理中发现影响世界格局变迁的历史规律。
  •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五十年

    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五十年

    本书包括《中国适应跨世纪发展的行政管理研究》、《中国公共行政迈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在实践中的丰富与发展》、《政府部门职能关联与责任行为》等33篇论文。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用三国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用三国

    古今中外,还没有人像毛泽东那样善于运用三国故事,赋以《三国演义》、《三国志》以时代的涵义,传播他那深邃的哲理思想。毛泽东曾说过,读《三国演义》这类书,让让人对社会了解多一些,也会对事物增强分析能力。三国故事汇集了农耕社会几千年的智慧,写了各种善恶观,也写了各路人马的众生相,和以他们为载体的文化道德观。《毛泽东用三国》(作者孙宝义、刘春增)系统梳理了毛泽东以史为鉴,《毛泽东用三国》运用“三国”的智谋,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些实践问题。
热门推荐
  • 情牵一生(心灵独白)

    情牵一生(心灵独白)

    “缘起一日,情牵一世”,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却正因为这短短的几个字,让相爱的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为了情,为了缘,这些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真正让我们相聚在一起的还是那些美好的岁月,暖暖的春风,柔情的歌声。因为情我们都喜欢上了对方,因为缘我们相聚在一起,用一天的缘分换我们一生的情。
  • 冥媒正娶,腹黑鬼王废材妃

    冥媒正娶,腹黑鬼王废材妃

    一场“意外”,让备受圣宠的三皇子东方鹤突然夭折,一场冥婚,让易家的嫡出大小姐易珂珂活生生嫁给一个死人陪葬,但是头七当天,两个原本已经死透的人居然一起复活了!
  • 等不到的初恋

    等不到的初恋

    小年夜的晚上他抱了我,虽是无意,却让我的心差点跳出了嗓子眼儿;寂静的大街上,他忽然拉着我,问我愿不愿意给他个机会;高中的课堂上,我任性的跑出教室,他却不管大家异样的眼神,追着我一起出走;青青的草坪上,我枕着他的胳膊,他说从今后你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我慢慢的习惯他,依赖他,最后他却说,对不起,我想你误会了。是谁让青春如此多彩,是谁让爱情如此多灾,我摊开手掌,不知昔日时光何在,傻傻的等待迷醉了谁的眼,却不知那懵懂的初恋何时能够到来。【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书友群:107062790,验证信息:书中人名。欢迎大家来玩。】
  • 如是

    如是

    如是,如是。她叫墨如是,一纸一笔游历天下,意在记录这天下的奇闻异事,以完成师父遗愿。神,魔,妖,仙,她一字一句,书写着所知的一切。好吧,可是为什么最近找她帮忙的牛鬼蛇神越来越多,什么,狐妖?魔君?上仙?好吧,她忍了,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突然冒出来要以身相许的是谁?就算她不知道你是谁,好歹也让她知道你的物种可以吗?物种不同怎么相爱啊喂!!!!以己所能,书其所闻,这人生如是,茫茫红尘亦如是。
  • 快乐心灵的动人故事

    快乐心灵的动人故事

    故事是青少年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是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钥匙。当青少年朋友们面对失败、遭受挫折和感到失望时,本书会给他们力量;当青少年朋友们迷茫和失落之际,本书会给他们慰藉。一个个短小平凡的故事,简单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一个智慧的人必然是一个善于从平凡的事情中、从简单的语言中领悟大道理、发现大智慧的人。
  • 时间悬崖

    时间悬崖

    每次走在路上,相同的道路出现不同的回忆,不同的地方出现相同的想象。在绝对黑夜下我总能看到每个断点之间的涟漪,当我内心鸣响起一段嘹亮的歌曲,身旁的众人就脱口唱起,闪身闯过碎片,莽荒中真理彼岸的曙光绽放,跃身而至却是时间的悬崖。“滴答...滴答...”
  • 圣战之神魔乱舞

    圣战之神魔乱舞

    在科技发达的时代,在人类登上历史舞台最高峰时,吸血鬼,人鱼,法师,狼人四大部落联合恶魔之子集齐五色之光,共同对抗来自地狱的魔界,在爆发战争时,人类还浑然不知。。
  • 高校风云之青春无限

    高校风云之青春无限

    一个懦弱、怂包的少年,即将就读一所最恐怖的高中,那里有着无数的战争与混架,却也有着他爱的视若信仰的女神。第一天上学就给人揍哭了,女神也不搭理他;他该如何改变这一切?看怂包如何逆袭女神的辛酸虐恋、虐恋、纯爱之路,看他如何与众兄弟一起雄霸天下;看他如何找回失去的青春!热血高校风起云涌即将开战!
  • 幸福的12堂课

    幸福的12堂课

    这是一位幸福的成功人士用近50年的人生悟出的简单道理。作为人子、人夫、人父、人师,他说:人生不过是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生老病死。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幸福从心开始。把心打开,需要信心、用心和耐心。信心造就梦想,用心汇聚力量,耐心带来坚持。成功贵在坚持,专业源于敬业。不放大,不放松,不放弃,不自满,不傲慢,不张扬;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不急躁冒进;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不为浮名所累。知行,知足,知止。这是生活的觉醒,也是幸福的觉醒。
  • 上辈子的回忆

    上辈子的回忆

    紫色的火焰引来开端,一场大雾穿越他界,世界的战争由此揭幕……风、火、水、电、冰五种元素的修者争锋,游历世界的各种武者霸气筑体、魔兵组织再起风云,无数年的不平静下的平静被打破,不属这个世界的人随波逐流,生死情缘间谁能力挽狂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