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97200000002

第2章 游天台山日记

【解题】

天台山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属仙霞岭脉的东支,有赤城、桐柏、琼台、华顶诸峰。山中寺庙甚多,隋建的国清寺为佛教天台宗发源地。本篇为徐霞客第一次游天台山时所记,时间为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四月初一至初八(1613年5月20日至27日)。

篇中首先略叙沿途风光,然后依次重点记叙了华顶峰、断桥、珠帘瀑布的美景;对阔大的明岩石洞、高耸的洞外石壁也有重笔描绘;对寒岩、鸣玉涧和琼台等景点也分别倾注了不少笔墨。

【原文】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闻堂左下有黄经洞,乃从小径。二里,俯见一突石,颇觉秀蔚。至则一发僧结庵于前,恐风自洞来、以石甃塞其门,大为叹惋。复上至太白,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僧言饭后行犹及往返,遂由仙筏桥向山后。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初四日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聩,百丈不止。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过昙花,入上方广寺。循寺前溪,复至隔山大石上,坐观石梁。为下寺僧促饭,乃去。饭后,十五里,抵万年寺,登藏经阁。阁两重,有南北经两藏。寺前后多古杉,悉三人围,鹤巢于上,传声嘹呖,亦山中一清响也。是日,余欲向桐柏宫,觅琼台、双阙,路多迷津,遂谋向国清。国清去万年四十里,中过龙王堂。每下一岭,余谓已在平地,及下数重,势犹未止,始悟华顶之高,去天非远!日暮,入国清,与云峰相见,如遇故知,与商探奇次第。云峰言:“名胜无如两岩,虽远,可以骑行。先两岩而后步至桃源,抵桐柏,则翠壁、赤城,可一览收矣。”

初五日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骑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二里,入山,峰萦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一溪从东阳来,势甚急,大若曹娥。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时。三里,至明岩。明岩为寒山、拾得隐身地,两山回曲,《志》所谓八寸关也。入关,则四围峭壁如城。最后,洞深数丈,广容数百人。洞外,左有两岩,皆在半壁;右有石笋突耸,上齐石壁,相去一线,青松紫蕊,翁苁于上,恰与左岩相对,可称奇绝。出八寸关,复上一岩,亦左向。来时仰望如一隙,及登其上,明敞容数百人。岩中一井。曰仙人井,浅而不可竭。岩外一特石,高数丈,上岐立如两人,僧指为寒山、拾得云。入寺。饭后云阴溃散,新月在天,人在回岩顶上,对之清光溢壁。

初六日凌晨出寺,六七里至寒岩。石壁直上如劈,仰视空中,洞穴甚多。岩半有一洞,阔八十步,深百余步,平展明朗。循岩右行,从石隘仰登。岩坳有两石对耸,下分上连,为鹊桥,亦可与方广石梁争奇,但少飞瀑直下耳。还饭僧舍,觅筏渡一溪。循溪行山下,一带峭壁巉崖,草木盘垂其上,内多海棠紫荆,映荫溪色,香风来处,玉兰芳草,处处不绝。已至一山嘴,石壁直竖涧底,涧深流驶,旁无余地。壁上凿孔以行,孔中仅容半趾,逼身而过,神魄为动。自寒岩十五里至步头,从小路向桃源。桃源在护国寺旁,寺已废,土人茫无知者。随云峰莽行曲路中,日已堕,竟无宿处,乃复问至坪头潭。潭去步头仅二十里,今从小路,反迂回三十余里。宿。信桃源误人也。

初七日自坪头潭行曲路中三十余里,渡溪入山。又四五里山口渐夹,有馆曰桃花坞。循深潭而行,潭水澄碧,飞泉自上来注,为鸣玉涧。涧随山转,人随涧行。两旁山皆石骨,攒峦夹翠,涉目成赏,大抵胜在寒、明两岩间。涧穷路绝,一瀑从山坳泻下,势甚纵横。出饭馆中,循坞东南行,越两岭,寻所谓“琼台”、“双阙”,竟无知者。去数里,访知在山顶。与云峰循路攀援,始达其巅。下视峭削环转,一如桃源,而翠壁万丈过之。峰头中断,即为双阙;双阙所夹而环者,即为琼台。台三面绝壁,后转即连双阙。余在对阙,日暮不及复登,然胜已一日尽矣。遂下山,从赤城后还国清,凡三十里。

初八日离国清,从山后五里登赤城。赤城山顶圆壁特起,望之如城,而石色微赤。岩穴为僧舍凌杂,尽掩天趣。所谓玉京洞、金钱池、洗肠井,俱无甚奇。

【今译】

癸丑年(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的最后一天。我自宁海出西门。这天云开日出,人的心情和山的颜色,都喜气洋洋的。行三十里抵梁隍山。听说这一带路边常窜出老虎,每个月要咬伤几十人,所以我只好找旅店住下。

四月初一日。清早下雨。行进十五里,来到岔路口,我骑马走上西边往台山的那条路,这时天逐渐转晴。又走了十里,到达松门岭,山势陡峭、道路滑溜,只好下马步行。自奉化以来,虽经过了多重山岭,但多数是顺着山脚走;到这里却是迂回曲折地登高,都是在山脊上行走。由于雨后刚刚转晴,山泉流动的声音和山色交替变化,青翠的树丛与杜鹃花互相辉映,令人忘记了攀登山路的辛劳。又行走十五里,在筋竹庵吃午饭。所在山顶到处都是麦苗。从筋竹岭往南,就是通往国清寺的大路。恰好和国清寺的云峰和尚一同吃午饭,他说由这里到石梁,山势险、路又远,带着行李不方便,不如轻装前往,行李则由挑夫集中挑到国清寺等候。我同意了,于是让挑夫随云峰和尚前往国清寺,我则同莲舟和尚走上往石梁的路。走五里,过筋竹岭。岭上矮松很多,屈曲虬枝,盘根枝叶苍老秀美,就像阊门家里的盆景。又走三十余里,到达弥陀庵。山岭高高低低,深山里荒凉寂寞,为防止树丛中藏卧老虎,草木都被焚烧殆尽。山泉鸣响,山风吹过,艰险的山路阻住了旅行者前进的脚步。弥陀庵建在群山的低洼处,小路长满杂草而且曲曲折折,伸延到很远,庵正好在小路的中点,可供食宿。

初二日。饭后,雨渐渐停止。于是起身越积水攀山岭,山溪石路渐渐幽深。走二十里,于暮色中抵达天封寺。睡在床上想着次日早晨攀爬山岭,天气晴朗才好动身,这几天雨停得迟,并不是一早就天晴。五更时分自睡梦中醒来,获知明星满天,高兴得再也睡不着了。

初三日。早晨起床的时候,果然看到阳光像火苗子一般,于是决定向山顶走去。攀爬了好几里,到达华顶庵;再攀爬三里多,到了太白堂,已经快到达顶峰了,然而在前往这座山峰的道路两旁没有看到一点值得玩味观赏的景致。听人说太白堂的左下方有一个黄经洞,于是顺着小路向前走。走了二里之后,低头发现一块大石头凸出来,给人一种极秀美华丽的感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带发修行的僧人在黄经洞口修造居所,他担心风从洞里面吹出来,于是用大石头封住洞口,我不禁为此大为叹惋。我只好再次返回太白堂,之后顺着山道攀上天台山的最高峰。顶峰上强劲的山风吹得那些荒草纷纷倒伏,又因为山峰太高,山风寒冷而且凛冽,草上的寒霜大约有一寸厚,我回头环顾四周的山峦,到处都是玉一样的冰花,还有被冰花包裹而显得洁白如玉的树木,远望去一片透明光亮。山脚下山花盛开,但是山顶上的花却没有开放,这大概是地势高,天气寒冷的缘故吧。

我顺着原路下山到达华顶庵,途中经过水池边的小桥,又翻过三座山岭。这里的溪流弯弯曲曲而且山峦重重叠叠的好像要合拢在一起,树木繁茂丛生、岩石光彩美丽,每转过一个地方都会发现一处奇丽的景致,使我观赏玩味的兴趣得到很大的满足。走了二十里,途经上方广寺,到达石梁,在昙花亭敬佛,没时间去观赏那石梁飞瀑的奇丽景色。往下走到下方广寺时,抬头仰望石梁飞瀑,忽然觉得它简直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又听说断桥、珠帘水是闻名的胜景,僧人说用过饭后再去看还来得及往返。于是便从仙筏桥走向山后。翻过一座山岭,沿着溪涧行了八九里路,就可看见溪水形成的瀑布从石门直泻而下,回旋流经三个溪水湾:最上面的一层是断桥,由两块巨大的倾斜的石块结合在一起,溪水进流于两石间,浪花飞溅,汇合之后流入潭中;中间的那层有两块巨石相对峙,像窄门一样,溪水因为被窄门约束,流势非常汹涌;最下面的一层潭口非常宽阔,然而溪水倾泻的地方像是受到门槛的阻隔一样,仅能由低洼的地方斜着奔涌而下。三级瀑布都高达数丈,各个景致奇丽非常,但是溪流沿着台级倾泻而下,弯转的地方被溪湾所遮掩,不能够一览而尽。又行了一里多路,就是珠帘水了,溪水倾泻之处很是平坦宽阔,水的流势也因此低缓散漫,汩汩的流水溢漫潭中。我赤着脚跳进草丛中,攀着树枝爬上山崖,莲舟和尚没有跟我一同爬上山崖。夜幕降临,我们返回。站在仙筏桥上,欣赏着彩虹似的天然石桥,以及水珠像雪花般喷飞的瀑布美景,这绝妙景致叫人无心入睡。

初四日。天台山青绿得像黛玉一般。我顾不上吃早饭,就顺着仙筏桥上到昙花亭,石梁就在亭外。梁宽一尺多,长三丈,架在两山的山坳里。两道瀑布从亭的左边飞流而下,到了桥下合流下泻,像雷电轰鸣,又似河堤崩决,长百丈以上。我在石梁上走着,低头看下面的深潭,顿觉毛骨悚然。石梁的尽头,被一块大石头隔住,不能通往前山,只好转身回来。过了昙花亭,进入上方广寺。我又沿着寺前的溪水,来到那块隔山的大石头上,坐在上面观看石梁,直到下方广寺的和尚催着吃饭,才回到寺中。吃罢饭,走了十五里,来到万年寺,登上藏经阁。藏经阁有两层,收藏着南经和北经。寺的前后有很多古杉,统统要三个人才合抱得住,有鹤在树上筑窝,叫声嘹亮而清远,也可算是深山里一种高雅的音乐。当天,我想到桐柏宫,寻找琼台、双阙,但不知路怎么走,于是决定去国清寺。国清寺距离万年寺四十里路,中间经过龙王堂。每下一道岭,我都以为该到平地了,谁知下了几道岭,前面还是山岭,这才领悟到华顶峰之高,简直离天不远了。傍晚,进入国清寺,和云峰和尚相见,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和他商量游山探奇的行程。云峰说:“名胜再没有比得上两岩的了,虽然远一点,但可以骑马去。如果先到两岩然后步行至桃源,再到桐柏,那么翠壁、赤城的景色,就可以一览尽收了。”

初五日。虽然有下雨的迹象,但也顾不得了,选择了通往寒岩、明岩的道路,自国清寺到西门去寻找乘骑。找到马匹时,雨也下起来了。在雨中走完五十里,到达步头。雨停了,舍马步行。二里路后,进入山中,四面盘绕的山峰倒映在萦绕流动的溪水中,树木秀丽、岩石奇异,我的心情很愉快。一条溪流自东阳流来,水势湍急,很像曹娥江。环顾四处没发现有竹筏可以渡人,只好让仆人背着涉水过溪。溪水深没膝盖,渡过一条溪涧,大约花去了一个时辰,又走了三里路,到达明岩。明岩是寒山、拾得两位高僧隐居的地方,见两山迂回曲折,即《大明一统志》所记载的“八寸关”。进入八寸关,四周的石壁陡峭得像城墙一样。最后面有一个山洞,有好几丈深,可以容纳数百人。山洞外面,左边有两座石岩,都悬于半壁之间;右边有石笋高高耸立,石笋顶与石壁相齐,两者只有一线之隔,石笋顶上有青松和紫色的花蕊,蓊蓊郁郁、十分茂盛,石笋正好和左边的两座石岩对峙,真可谓奇绝的景致了。走出八寸关,又攀上一处石岩,也是朝左伸出。来的时候仰望它就像隔着一线缝隙,等攀登至石顶,才看清它非常宽阔,可以容纳数百人。石岩中间有一口井,叫作“仙人井”,水虽浅却从不枯竭。石岩外矗立着一块奇特的石头,高达数丈,上部分成两部分,就像两个站立的人,此地的和尚称之为寒山、拾得的化身。回到寺中。晚饭之后阴云散去,一弯新月悬在碧空之中,我站在回岩顶上,对着月夜,只见岩壁上洒满了明亮皎洁的月光。

初六日。凌晨自寺中出发,走了六七里路到达寒岩,石壁笔直向上,如刀劈一般,抬头仰望空中,发现有许多洞穴。岩壁的中部有一个洞穴,宽约八十步,深约一百余步,洞中平坦且明亮。沿着石岩朝右走,自岩石的狭窄小径朝上攀行。山岩的低洼处有两块岩石相对耸立,下面的部分是分开的,而上面的部分紧紧相连,这就是“鹊桥”,其景致可以和方广寺的石梁争奇,只是少了飞泻的瀑布而已。返回僧人的处所用完饭,我找到竹筏渡过一条溪流,顺着溪流行至山下,这一带峭壁陡崖,荒草曲结、树枝盘垂在上面,其中大多是海棠和紫荆藤,浓荫倒映溪中更添美景,香风吹来,是玉兰花和芬芳的香草,处处不绝。行到一山嘴处,岩壁笔直地插入涧底,涧水深而湍急,四旁没有道路可以行走。岩壁上凿有石孔可以通行,而石孔也仅仅可以容下半只脚,我紧贴着岩壁而行,真是惊心动魄啊!从寒岩走出十五里,到达步头,再从小路朝桃源洞行进。桃源洞在护国寺旁边,护国寺已是一片废墟,询问当地居民,都茫然不知。跟着云峰和尚在杂草丛生的曲折山路上行走,太阳已经落山,仍然找不到可以住宿的地方,于是再向人问路,终于到达坪头潭。自坪头潭到步头只有二十里路,如今从小路走,反而迂回了三十多里。住宿。真是桃源洞耽误了我们呀。

初七日。从坪头潭开始,我们在弯曲的山路中走了三十多里,渡过一条溪水进入五台山。又向前走了四五里,山口渐渐变得狭窄,有一处房舍唤作“桃花坞”。顺着深潭边缘向前走,潭水碧绿清澈,飞溅的山泉自上而下注入潭中,唤作“鸣玉涧”。涧水沿着山势流转,人则顺着涧水行走。涧水两边的山全是裸露的石头,簇拥着山峦,夹杂着翠绿的树木,目光所及都是值得欣赏的景观,优美的景致大致都在寒岩、明岩两岩之间。涧水的尽头无路可走,但是却发现一条瀑布从山坳中间倾泻而下,其水势和形态非常奔放。饭后我便从桃花坞出来,沿着山洼向东南方向走去,翻过两座山岭,去寻访传言中的“琼台”、“双阙”,竟然没有人知道。又走了数里,才打听到在山顶。于是便和云峰和尚顺着山路向上攀登,到达山巅。俯身看那陡峭环转的山岩,和桃源洞十分相似,其岩壁的苍翠险峻却又胜过桃源洞。山峰的顶端中部被断隔开,为“双阙”;双阙的正中间夹着环形的石头台子,即“琼台”。琼台的三面全是绝壁,向后转去则和双阙相连结。我站立在双阙的上面,天色渐黑,来不及再攀上琼台,但是这里的优美景致已经被我赏尽。于是下山,从赤城后面返回国清寺,这段旅程总计有三十里。

初八日。我离开国清寺,从山后走了五里的路程,登上赤城。赤城的山顶上有圆形的岩壁高耸而起,非常特别,从远处望去就像是一堵城墙,但其颜色有些微微发红。岩洞全部成了僧舍,显得混杂凌乱,其天然的景趣被这人为的因素掩盖殆尽。人们所说的诸如“玉京洞”、“金钱池”、“洗肠井”,都没有什么特别、奇异的地方。

同类推荐
  • 和这个世界,正面相遇

    和这个世界,正面相遇

    一个漂亮的成都女孩,花了几年时间穷游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意 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近200多座城市。她深入每一 座城市和小镇,探知当地的文化,倾听他们的故事, 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一路上,她记录了上百个关于 爱和心灵探险的故事。不为美景,只为遇见这世界上 一颗颗独特又美丽的心灵。《和这个世界正面相遇》作者凯伦Q,世界知名 美女旅行达人,当前文笔最好的旅行作家。几年下来 ,她深入旅行了中国台湾、印度、俄罗斯、西班牙、 法国、意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亚、新西兰、斯里兰 卡、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缅甸、韩国等20多个 国家和地区,200多座城市。目前,仍在路上。
  • 最经典的探险故事

    最经典的探险故事

    阅读古今中外人类历史上的经典探险故事,能够扩大我们的眼界,鼓舞我们的斗志,激励我们的精神,启迪我们的人生。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集故事性和纪实性于一体的《最经典的探险故事》。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探险家和探险故事数不尽数,我们尽量选取在人类探险史有重大影响的探险家或探险故事来向大家介绍。
  • 遇见,在青春的途中

    遇见,在青春的途中

    本书是作者的一本游记散文类文学作品,记录了她在赤坎、南澳、周庄、汕头、西湖、香港等地旅行中最美的遇见。
  • 天界地界

    天界地界

    讲述作者(常年华)三次西部行,看尽八万里路云和雪,历尽艰难险阻,阅尽醉人景色。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帕米尔高原无人居住区域、藏地至今尚未通车的墨脱县,以及那些遥远、路险、常人很难去的那些地方的所见、所听、所感。《天界地界(两疆穿行八万里)》是一本文化旅游读本,对于向往西藏、新疆旅游的读者起着向导作用。
  • 远古水洞沟

    远古水洞沟

    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价值。水洞沟遗址是我国三大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截至目前,水洞沟遗址先后已经出土文物超过4万件,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石制品。这些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发掘不仅证实了我国拥有着丰厚悠久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同时为研究我国旧石器时代文化提供了大量翔实的实物资料,也为探讨和解决东亚地区古人类起源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热门推荐
  • 星相传奇

    星相传奇

    上古传说,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其图若何?名曰《星河》。其书若何?名曰《观相》。世人云,得《星河图》《观相书》其一,可夺偷天换日、逆转阴阳之造化。许多年以后,一个神秘少年从河洛大山之中走了出来,从此开启了一段亦幻亦真的旅程……婷儿姐姐书友1群火爆招人:429498685
  • 假装那只是前世

    假装那只是前世

    子欲,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善良,懂事,腼腆又执着,16岁感情开始萌芽,不知不觉遇上一个跟她类似的姑娘,莫名的吸引着他,和那个时期的所有人一样,内心的柔软跟理智在做着挣扎,那个时候的我,总喜欢有个人能引导我走出彷徨,此文献给青春期的你们,希望能与你们交心,给你们安慰,温润的对待那段时光。
  • 游戏人生

    游戏人生

    这是什么系统,怎么这么坑人,那也奈何不了我,什么都是浮云!历经辛苦找到生母,等等,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我怎么穿越了?
  • 风流道仙降妖记

    风流道仙降妖记

    豪门小厮任逍遥,为救对自己有大恩的庶出三小姐跳出火坑,从此踏上修仙之路。拜仙师、修法术、学天道……身具绝无仅有的九魂九幽灵体灵脉,合体双修的异禀天赋,艺成出山,降妖除魔,脚踏三界,战一代妖皇,终成俊美无匹、功法无敌、艳福无边的“三无”绝世道仙!
  • 万柳溪边旧话

    万柳溪边旧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玉剑侠缘

    玉剑侠缘

    两宋时期,围绕玉玺、玉霄剑而起的爱恨情仇故事
  • 第三天子

    第三天子

    藩镇割据,攻伐不断,重生为大唐嫡长孙的李纯,怎能甘心命运被他人所握,权柄被他人所窃,李唐王朝最后的挣扎,是沉沦毁灭还是中兴再创盛唐?
  • 鬼帝魔妃:毒尊七小姐

    鬼帝魔妃:毒尊七小姐

    她,南宫浅玥,前世是组织中四绝魔之一,却在被抓时离奇死亡。这一世,再睁开眼的她,将谱写一段全新的传奇。超神兽很稀有是吗?不好意思,她空间里面有一大堆,还有不少争着抢着要与她契约。神器很少见是吗?不好意思,她穿越时在错乱的时空中捡到了十把上古神器,后来还成了神级炼器师。丹药很珍贵吗?不好意思,她家神阶丹药多的都去给灵兽当零嘴了。三系灵师很逆天吗?不好意思,她八系灵师往那一站,七系以下全奔溃了。但谁能告诉她一句,这个趁她洗澡时跑进来的家伙是什么鬼?“娘子,我把你看光了,我会负责的。”“你他妈给我滚出去!!!”
  • 重生之黑婴传说

    重生之黑婴传说

    出来混,始终要还!死亡有时候也是一种解脱,可是为什么老天让我重生却没夺走前世的记忆……不一样的开端就有不一样的人生……记住我的名号,我是“暮夜黑婴”!前世已逝,今生…我将开启我的完美人生……
  • 老婆养成记

    老婆养成记

    这是一个呆萌女与腹黑男的故事。腹黑男很可恶,要她一个小萌女情何以堪啊,难道她就得坐以待毙,她偏不……有一颗善良的心,怎能让好人被冤,恶人横行?就连逃亡她也逃出了别样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