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20400000001

第1章 南丰开基

中国人本无姓,但随着社会发展,一些贵族开始有姓,后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平民也开始由无姓到有姓。后世之姓,大约有几种来源,如以氏为姓,如姬、姜、姒等;以国为姓,如程、郑、吴等;以邑为姓,如苏等;以居住地为姓,如东郭等;以先人的名或字为姓,如林等;以官职为姓,如司马等;以谥号为姓,如康等;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还有因赐姓或因避讳改姓,等等。

姓曾的人都会自豪地说,天下一曾无二曾,天下曾姓出山东。是的,姓曾的中国人,都是一脉传自鄫国太子巫,系出自姒姓,在后来的演进中成了“曾”姓。《曾氏家谱》中的《曾氏世系歌》中记载:

曾氏源流之出处,传自夏王姒姓禹。传至五世孙少康,分封世子烈于鄫。鄫君曲烈是其名,累世居鄫遂为氏。历及春秋继霸时,列国强弱相吞噬。至鲁僖公十九年,诸侯会好在城南,是时鄫君不及与,后被外孙莒灭祀。世子名巫逸之鲁,鲁复立以为桑梓。鄫巫因叹国既亡,遂自去邑为曾氏。①

在这里,对于曾氏之源作了一个大致的介绍。曾氏是黄帝的后代,黄帝二十五子昌意为曾姓之祖,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禹姓姒氏)。尧命禹父亲鲧治理水患,无效。舜继承尧位后仍命鲧治水,仍无效,便杀鲧于羽山,舜并命鲧子禹继续治水。禹受命后,治水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了水患。因其功高,舜让禹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世尊称为大禹。禹生启,启生仲康,仲康生相,相生少康,少康封世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境内)建立鄫国,为鄫国之始。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一直到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姓,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姓氏“曾”,这就是“曾”姓的开始。曾姓后人尊曲烈世子巫为曾氏一世祖。

又经历数十代的传递,到了春秋末期,在曾氏之中出了一位著名的人物,他就是曾参。人们尊称他为曾子。曾参,字子舆,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得孔子之传。曾参的父亲曾点也曾从学于孔子。曾点,字晳,在《论语》有一篇文章《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即记叙其事。他们几人在一起谈论着各自的理想,曾点的理想则是“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他的理想得到了孔子的赞同,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参小时候也参加过劳动生产,在《说苑·立本》里就记载有“曾子衣敝衣以耕”。同样《孔子家语》里也说:“曾子耘瓜,误斩其根。”可见曾子小时候家里并不宽裕,去地里劳动也是穿着破旧的衣服,也不是生来的天才,劳动时也会出现斩断了菜根的小错误。即便是在他成家立业之后,也不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过着贫困甚至寒碜的生活。在《庄子》一书对曾参的寒碜生活有一个描述,“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意思是说,曾子住在卫国的时候,衣服破烂,面部浮肿,手和脚都磨出了很厚的老茧。曾经三天不能生火做饭,连续十年不曾添制新衣,戴上帽子便拉断了帽带,拉过衣襟就露出了手臂,穿起鞋子就露出了脚跟。由此可见,曾参的生活极为困苦,以至于身体有病态。尽管曾子的生活困顿,但他的精神生活丰富,成一代圣人。他提出了“人为贵”的思想,《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身方法,强调为人当“孝”,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其意是说,如果对于去世者的丧礼能郑重地举行,又能定期举行祭礼不断追思先人,那社会风俗道德也一定能忠实厚道起来。主张“犯而不校”,即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相传《四经》之首的《大学》为他所著。他的思想在中国古代产生了重要影响,至今仍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后世尊他为“宗圣”。将他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一起称为中国古代五大圣人。

各地曾姓均以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把他作为本姓的著名人物,并以此为荣。

曾氏先在山东繁衍发展,随后向全国各地迁徙。欧阳修在《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中对于曾氏特别是曾巩这一支的迁徙及其兴衰 变化情况有一个概述。这是为曾巩之祖父曾致尧所撰写的一个神道碑。他说:

曾氏始出于鄫,鄫为姒姓之国,微不知其始封。春秋之际,莒灭鄫,而子孙散亡,其在鲁者,自别为曾氏。盖自鄫远出禹,历商、周千有余岁,常微不显。及为曾氏,而蒧、参、元、西始有闻于后世,而其后又晦,复千有余岁而至于公。{1}

在欧阳修看来,曾氏从姓曾之后的千年间并没有出现什么重要的人物,直至春秋后期,才有了蒧、参、元、西等闻人。而这些人物之后,曾氏又走向了低潮,又历时千年,没有出现重要人物,直到宋代,曾致尧算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了。杨时在为曾巩弟弟曾肇所作的《曾文昭公行状》中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说:“曾氏系出于鄫,少康之子曲烈之始封也。更夏、商,周千有余岁,微不见于经传。春秋之际为莒所灭,其世子巫仕鲁,乃去邑为曾氏。巫生夭,夭生阜,阜生晳,晳生参,参生元、西,父子皆为孔门高弟,曾氏遂有闻于世,自是复晦而不显。”王安石在为曾致尧所写的墓志铭中也有类似的表述,《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中说:“先封鄫,鄫亡,去‘邑’为氏。王莽乱,都乡侯据弃侯之豫章家之,盖豫章之南昌,后分为南丰,故今为南丰人。”{2}

对于南丰曾氏的繁衍情况,在《续修曾文定公族谱》(民国辛巳版,现为查溪曾氏所藏,下同)载有一个简要的源流图《附载东南两宗推原先代源流世次》,由此可以看出曾氏迁居南丰的大致脉络。自曲烈而下至曾参,由曾参而下至曾丞,曾丞生曾略。据有关资料载,曾略是曾丞的第三子,在唐朝官至光禄大夫、节度使。他由庐陵吉阳迁居抚州南城甘山,而后成抚州、南丰、临川等地开基祖。曾略娶范氏,又继娶危氏,生子曾炀,而炀又生咏,咏又生筠,筠又生洪立。洪立始迁于南丰。清代曾巩的二十六世孙曾琟玢撰《本支单吊并略祖迁徙考》对南丰曾氏的迁徙进行了考辨,他说:“余曾氏按《氏族笺释》,其源流彰彰可考。……蒧生参,为圣门高弟,其后居武城,武城在今嘉祥县南四十五里。至十九代孙曰据,为汉关内侯,一载袭都乡侯,见新莽得政,已有篡机,乃弃侯爵携家渡江,避地豫章,居庐陵之吉阳乡,乃永丰县属。至三十七代名丞,生三子,曰硅、旧、略。……幼略迁抚州之南城,盖南城时为抚州属邑。略后三祖长可徙居南城甘山,幼宏立生子延寿,其后居南丰五十四都京源。次洪立为南丰令,后居南丰县治,丰之曾氏所由来也。是以今南丰曾氏之作谱者,咸以洪立祖为一代祖。”{1}

由此可知,曾氏的源头在山东,经过漫长的迁徙,从中原迁到江南,晚唐居庐陵(今江西吉安)。其后又从今天的江西吉安迁到今天的江西南城县,再迁到邻县南丰,从此在南丰县定居繁衍。

南丰县地处江西的东部,盱江的上游。盱江发源于广昌县的血木岭,流经南丰县,再入南城,自南城县境而北流,称抚河,再入赣江。清代《南丰县志》里说:“南丰,盱水之上游。初隶抚。宋割抚之南城县置建昌军,遂隶建昌。壮哉,县也。称为江右最。人物有曾子固,文章名天下,而南丰以重。”南丰县春秋、战国时期为吴、越、楚之属地,汉为南城县属地,隶属豫章郡。三国吴太平二年(257年)划出南城南部设置丰县,当时因徐州有丰县,于是改称南丰县,又称嘉禾,属临川郡。隋朝时将南丰县并入南城县,到了唐代景云二年(711年),又从南城县析出南丰县,可是两年之后(开元元年)又将南丰县并入南城县,次年又从南城县析出南丰县。南唐时,升南城县为建武军,军治设在南城县,南丰隶属之。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改建武军为建昌军,治所不变,南丰隶属于建昌军。

南丰曾氏的开基之祖当是曾洪立。曾洪立,字子展,南城县人。洪立为略公之后,由前述可知南丰与南城相邻,并同属建昌军所辖。洪立在唐朝为官,被任命为南丰县令。他得到了唐昭宗的封赐,加授检校司空、金紫光禄大夫及南门兵马节度使。《南丰县志》对曾洪立有一个简要的介绍,《志》中说:“曾洪(弘)立,抚州南城人,仕唐为南丰令。间有盗起,邑人危全讽团结少年保闾,洪立赞全讽举义兵讨诸贼,平之。由是见信任,典牙兵。其后,全讽以抚州听命天子为刺史,谋多出洪立。昭宗嘉之,授洪立检校司空、金紫光禄大夫,典南门兵,号南门司空。洪立复使人间道上书,言淮南荆湖可复状,不报。由是罢归,卒于南丰。是为南丰曾氏祖。”由是可以看出,洪立是一位颇有正义感与能力强的人。危全讽与洪立是同乡,他支持全讽的义举,后全讽为抚州刺史,筑抚州城,建设抚州、发展抚州,应该说洪立是有大功劳的。

在钱塘(今江西金溪县东源南两公里处,已圮)曾立“司空洪立曾先生祠”,镇南安抚使王大信撰《司空洪立曾先生祠记》,其文曰:

余奉命南抚,过盱江山谷中,适十老遮道……从其请,至则恢恢乎一祠,上祀唐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曾公洪立神位。询所以,十老顿首曰:“经境内罹锋镝,赖公擘划,境内幸免涂炭。今日尚请大人表树勋庸,以光祠宇。”余闻肃然敛容,怅然动色。抚景四顾,左拥云雾,右拱九紫,巨灵渚绿,团圆光秀,山节玲珑,丹青炳蔚,司空祀焉,神人协吉。……时杨行密僭乱江淮,祸连境上,而司空饬家兵协民壮,扎寨上钱塘之南,直探寇穴,斩渠魁三十级,草党遁灭。司空发资赈贷,明保甲之法,守望百里之内,山无豺狼,道通舟济,工商贸市,六种以时,岁累大熟,皆司空之赐也。士民永思,构祠崇祀,不亦宜乎!于是呼吏买石,录乡人口碑,以竖司空祠旁。{1}

文中记录了曾洪立驻兵钱塘(时属临川县)与杨行密(字化源,唐末受封吴王)的战斗,英勇善战,保护了一方平安,乡人感其恩而立祠以祀。这也正是史料里所言“临川人感洪立保障功,立庙祀之”。

但官并不是那么好做,后洪立因勇于直言而被免职。他回到南丰养老,并逝于南丰,安葬在南丰的三十二都的二圣山。

据《曾氏家谱》所载,洪立娶妻黄氏,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延福,次子延构,三子延铎。而这三个儿子也并不都居住于南丰,而是散居于周边地区,长子延福定居南城水口(今属南城县沙洲镇),次子延构定居崇仁县藤山,只有小儿子定居在南丰,于是南丰县的曾氏是延铎之后。从某种意义上说,延铎才真正是南丰人,才真正是南丰曾氏的始祖。因为洪立是南城县人,始迁于南丰县,这一点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曾肇在《子固先生行状》中就写道:“今家南丰者,自高祖讳延铎始也。”同样林希在《曾巩墓志》里也说:“公之四世祖延铎,始为建昌军南丰人。”

延铎,字振之,曾在唐代担任检校右散骑常侍之职,这一官职为五品下,职责主要为规谏过失,侍从顾问,并无实权,主要是为尊贵之官称。据《续修曾文定公族谱》(道光己亥版)载,延铎“文章之誉擅江南”,陈师道在《光禄曾公(易占)神道碑》中也说:“公祖延铎,散骑常侍。”娶妻罗氏,生育五个孩子:仁敷、仁昭、仁暠、仁旺和仁光。

仁旺,字伯兴。赠尚书水部员外郎,累赠太师沂国公。《续修曾文定公族谱》(道光己亥版)收录有何元龄所撰写的《赠中丞鲁国公墓志铭》。何元龄是致尧的好朋友,依致尧的《春日至云庄记》所载,何元龄曾随他一起到过麻姑山的云庄别墅游玩。据何元龄的介绍,仁旺从小天资聪颖,胸怀大志,有异于一般孩儿,稍大以后就开始读《左传》《春秋》等古代经典著作,记忆力惊人,能过目成诵,写文章,下笔如有神,一挥即就。他为人孝顺,孝敬父母如父母呵护婴儿般,却又十分恭敬,不违背礼制。当他母亲不幸去世时,仁旺伤心至极,以致哀毁骨立。仁旺对待兄弟情深意笃,十分友爱。由于他的孝顺、仁让、友爱,他一家近两百口人共灶吃饭,共居一屋檐下,和和睦睦,家业兴旺。这样,十里八乡的人们十分羡慕他们,也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人人尽说“吾人修身齐家须若曾氏”,一时成为美谈。当时在南丰县没有多少人读书习儒,而仁旺家不仅读孝义书籍,还习文学,他儿子致尧后来则成为文学家,有诗文传世。曾家在南丰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家族,“在南丰称名家必曰曾氏也”。仁旺虽胸怀宏才,可是因生不逢时,时值唐末社会动荡不安,南唐偷安一隅,仁旺胸中之才不得一展,不幸英年早逝,享年仅四十有二。

曾仁旺的妻子周氏。她是临川人,曾祖父周裕,祖父周羽,父周确,她为周确的四女儿。她从小就孝顺父母,母亲经常犯病,她就每天亲自为母亲煮药,服侍于左右,不离不弃。时常担心母亲的病情,以至于不思茶饭而伤形,母亲见她如此这般,劝导她,她才稍稍心安,直至母亲病情好转。嫁入曾家后,尽心侍奉公公婆婆,不敢稍有怠慢。许许多多的家务事,她都亲力亲为,虽是一个有着两百口人的家庭也还是和和美美的。家中有谁生病了,她都早晚去看望,问病情,调药治病。其“母仪妇道为乡里师法”。仁旺不幸早逝,她含辛茹苦地把四个儿子三个女儿拉扯大,四个孩子即致尧、从尧、咨尧和佐尧。长子致尧考中进士,累官户部员外郎,次子佐尧也考中了进士,三子、四子也都聪颖好学,虽不曾中得进士,但人人都学而有得,成为有用之材。女儿三人,同样得周氏调教,在婆家皆能孝敬公婆,知书识理,得到人们的赞许。大女儿嫁给了汝阳的毛学诗,二女儿嫁给了济阳的江朝宗,小女儿嫁江夏黄伯度。吴绛曾作《赠沂国公曾仁旺夫人周氏墓志》,从中可以知道她的基本情况。吴绛说:

赠沂国公仁旺夫人周氏,幼事父母以孝闻。母有疾,不食者累日。及嫁仁旺。同居二百余口,仁爱之如一。有富戚欲分财异居,使其妻阴间夫人以人多为言。夫人曰:“人多则有福者多,所庇必广且义,固利之归也。”戚闻言而止。闾里皆尊师以为法。夫人有子四人,长曰致尧,乡中无可师者,遂躬自授《经》。致尧卒以文名天下。致尧官梁州假归,置酒东廊为夫人寿。致尧衣朴素,仆马羸劣。或诮之。夫人曰:“儿官而贫,是吾荣也。若抱货而归,鲜衣怒马,岂吾所以为教哉!”里人因名之曰荣亲园。初封襄城郡太君,迭封博兴、宜兴,以曾孙布相,追赠鲁国夫人。{1}

吴绛除了对她日常一些细致行为的描述外,更加赞扬了她的高尚人品。周氏在宋真宗咸平六年(1003年)七月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王安石为致尧所作的墓志铭《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中有“会南郊恩,复官知泰州,丁母夫人陈氏忧,服除,授吏部员外郎知泉州”句,杨时在为曾肇所作的《曾文昭公行述》一文中亦有“曾祖讳仁旺,累赠太师、沂国公,曾祖妣陈氏,楚国太夫人”句,由此可知致尧之母姓陈,但从一些史料来看,这是一个误载。王安石在为致尧妻黄氏所作的《曾公夫人万年太君黄氏墓志铭》里有“以事永安之孝事姑陈留(今河南开封县南)县君”,欧阳修所作的《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并序》中则没有明说,只是说“祖妣某氏,某县君”,而在明代正德《建昌府志·丘墓》引用欧阳修这篇文章时成“考讳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妣周氏,陈留县太君。”在南丰县的《曾氏宗谱》里亦将王安石的《户部郎中赠谏议大夫曾公墓志铭》“会南郊恩,复官知泰州,丁母夫人陈氏忧,服除,授吏部员外郎知泉州”句中的“陈氏”改成了“周氏”,在宗谱中仁旺名下只有周氏一人,并注明生卒之年,而无其他妻妾之名。如在仁旺名下有:“娶周氏封夫人,赠陈留县太君,梁隆德壬午年生,宋咸平癸卯年七月廿六终。”在致尧《春日至云庄记》中说“宜兴县太君周氏夫人,致尧母,士尧世母也,亦年将八十,士尧事之如母焉。”李清臣在《曾博士易占神道碑》里也说:“祖讳仁旺,赠尚书水部员外郎,今累赠太保。祖妣周氏,初封陈留县太君,今封国太夫人。”由上观之,可以初步断定仁旺夫人只有周氏一人,不过因被封为陈留县太君,不慎被人误为陈氏,于是仁旺“多”了一位夫人。

根据南丰现存的家谱资料如《曾氏宗谱》和《续修曾文定公族谱》,可知,仁敷居吉安,《南丰曾氏宗谱序》载:“仁敷唯一子,曰建,徙吉郡泰和之梅溪,今散居同县之清沧、院背及庐陵之富田、马塘。吉水之泥田、泷江者,皆分自梅溪。”仁昭居南丰瑶浦,仁暠居金溪上富钱塘,仁光居抚州,其后裔也有迁吉州(今吉安)。

而又据金溪县东源(今属琉璃乡)的《曾氏家谱》所载,仁暠支迁居金溪的情况就更具体了。仁暠生士尧,士尧生易朋,易朋生卓,卓迁居钱塘。士尧与致尧即为从兄弟,这一点与致尧笔下所记是一致的。

尽管对于延铎之子嗣情况、仁旺妻情况,文献记录略有出入,但主体情况还是清晰明白。可知,自洪立南丰开基以来,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后代人口繁衍,政治经济地位上升,随后也有自南丰迁居它处。如:崇宁五年,曾布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购置田宅与坟山,曾布、曾肇两人携家迁居润州。曾布去世后葬于丹徒,而曾肇回葬于南丰。其后“诸子避乱徙居”,大都散居在润州附近,曾肇后人有徙居常州,也有人居金坛。曾巩后人有居临川(今江西抚州)的,也有迁居饶州(今江西波阳)等处。曾宰之后多散居临川、金溪。但他们无论走得多远,他们都没有忘记其根在南丰,他们铭记:“东鲁家声远;南丰世泽长。”

经过数代曾氏子孙的不懈努力,南丰曾氏成为望族,与赣州之曾氏一并闻名于世。南宋著名学者曾敏行在《独醒杂志》里说:“南丰之曾,曰巩、曰牟、曰宰、曰布、曰肇,章贡之曾,曰弼、曰懋、曰班、曰开、曰幾,皆以伯仲取科第,致位通显。南丰之最著子固、子开,而子宣遂登相位。章贡之最著者叔夏、天猷,若吉甫虽晚遇,亦终次对。此二族盖甲于江西也。”

同类推荐
  • 黑白古天乐

    黑白古天乐

    他演活了很多角色,但最成功的一出大戏叫“浪子回头金不换”。强大的内心、机遇、聪明、努力、坚持……他有的是什么?背水一战选择了主动面对公众承认自己的过失,赢得了机遇,带给他“知错能改”勇气的力量来自何方?
  • 开创盛世:康熙

    开创盛世: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创盛世:康熙》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康熙的生平事迹。
  • 因为有爱,才会期待:张爱玲

    因为有爱,才会期待:张爱玲

    有人说她是小资的创始人,有人说她是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还有人说她是文坛的一朵奇葩,人性的洞察者。是的,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就像她笔下的文字,精彩、孤寂和低郁。她,就是花开花落、芳香隽永的张爱玲。《因为有爱,才会期待:重遇谜一样的张爱玲》笔触清丽,以张爱玲的人生轨迹为线索,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为读者展现了张爱玲极富传奇的一生。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中国历史名人之三

    综观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的历史,历时虽较两汉为短,但剧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朝代更替,则非两汉可比。此期间不管是从政治、军事以至科学技术、文学等领域,都出现了值得称道的人物,相信读者从本卷中就可以认识这些在历史上光耀一时的名人。
  • 读懂胡适

    读懂胡适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热门推荐
  • 一看就懂逻辑思维

    一看就懂逻辑思维

    如果你了然于心却不能了然于口,思维的速度总是超过语速,写篇工作总结都会抓破头皮,玩“杀人”游戏总是误判和被误判……或者你面对客户总觉得一言难尽,工作上的委曲不知如何对老板说起,得到最多的评价总是“颠三倒四”,崇拜福尔摩斯和东野圭吾也想自己写推理小说,那么,你真的需要一点逻辑思维了!一个强悍的你的产生,未必需要一身肌肉,或许只需要一种强悍的逻辑。
  • 荒古轮回

    荒古轮回

    修仙为主,玄幻为辅的仙侠世界,带给你不一样的新奇体验!在这个世界中,有人类,有妖族,还有传说中的巫族。盘古开天辟地,创造盘古大陆,鸿钧身化万千大道,以身补天,维持三界运转。遗留下一个神魔争霸、战乱不断的荒古世界。百万年后,战乱中被传送到盘古大陆的君宇,不知是何种种族,能够长出银白色鳞片,有着变身的能力。在这奇幻的仙侠世界中与人斗、与神斗、与天斗,从一个单纯的翩翩少年,在一路杀戮中成长,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大道之路,最终成为仙道巨擎!!!神魔血染荒古,三界轮回不灭!!!
  • 捉妖那种事

    捉妖那种事

    妖,有恶有善,只是因为怨念而生。一次偶然的遇见,却改变了一个普通高中生普通的一生
  • 我的手机会穿越

    我的手机会穿越

    手机送去修理后,余子墨发现自己的手机居然能沟通诸天万界。“殷殷啊,上次你给的一滴增加五年道行桃花酒还有没有,再给本天尊来十斤。”;“天罗天尊,再给我来十把天尊飞剑,老价格,一个汉字换一把剑,童受无欺。”“天帝,最近很无聊吧。”“哈哈墨子天尊大驾光临,你上次发给本帝的《火影》再给10部,一枚玉罗果换一部怎样?”“天帝,你这样不好吧,你一枚玉罗果才增加十万年道行。”“行行行,两枚换一部总行了吧。”余子墨看着手中的玉罗果哈哈大笑,“发财了,发财了。”。
  • 我在联盟捡垃圾

    我在联盟捡垃圾

    这是一个青年的故事,捡到装备是极品,捡到狗是极品,捡捡到美女是极品......我发誓,我没装逼
  • 暗黑沉沦

    暗黑沉沦

    遍尝无尽悲痛,何时放声大喝:我欲雪耻!纵坠阿鼻地狱,亦要问那苍天:何故凉薄?无数次呐喊,最终将换来一生醉梦,还是无尽轮回?建了一个群,喜欢本书的可以加一下280786553
  • 那些年,曾经的感动

    那些年,曾经的感动

    我们的青春就是如此的纠结,也许某一天回过头来,会嘲笑自己的年少迷惘,而我们只是戏子,在别人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
  • 美芹十论

    美芹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涯觅踪

    天涯觅踪

    上古之前,宇宙混沌,天地之始,天道自演,诞青莲,化六界,孕育百族万物。时过境迁,六界战乱纷飞,劫难横行,始有大能之士,集聚而来,欲救百族于水火,创不争之世,造不战之地。乃以巨人盘古氏、卡尔氏,泰坦伊米尔,天使耶和华为主。从之者,人族华胥、燧人氏,天使路西法,兽人伊邪那岐、伊邪那美,率部众600万人于圣域(人界)实行开天辟地,那一战天昏地暗,真神陨落无数。
  • 灵域至尊

    灵域至尊

    灵武大陆,实力为尊!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一代杀神,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