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20400000003

第3章 曾巩的父母

在南丰县查溪所存的《曾氏宗谱》里载:“易占,致尧公五子,字不疑,行廿六。登天圣二年(1024年)宋祁榜进士,官至太常博士赠光禄大夫,以子布贵,加赠太师,封鲁国公。端拱己丑年(989年)生,庆历丁亥年(1047年)九月廿四日终。葬源头大塘水部(水部,官署名称,掌航政与水利——注)仁旺公坟之东北。娶周氏,赠京兆郡太君,累赠周国夫人,葬源头。继娶吴氏,淳化壬辰年(992年)生,天圣丙寅年(1026年)十月十五日终。赠文城郡太君,累赠吴国夫人,葬通草坑。三娶朱氏,大中祥符辛亥年(1011年)生,元丰壬戌年(1082年)九月廿八日终。封仁寿郡,赠鲁国夫人,葬龙池乡的龙池洞。生子晔、巩、牟、宰、布、肇。”这是家谱一般的记录,只有生卒、葬所和妻子的基本信息,不足以见其人概况。

曾易占少时勤奋好学,以文章名于天下。以荫补太庙斋郎,先后担任了宜黄和临川两县的县尉。两县同为抚州郡所辖,宜黄为南丰之邻县,临川也与南丰相距不远,南丰经南城县可达临川。三十五岁时中得进士,改任镇东节度推官,又改任武胜军节度掌书记、崇州军事判官,但是他都没有赴任。后来出任了真州装卸米仓,选太子中允、太常丞、博士,又先后出任了泰州如皋县和信州玉山县的知县。他治理地方事务自有一套办法,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在临川,他“不威而令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在越州,其守之合者倚公以治,其不合者有所不可,公辄正之。”他在如皋任上,时值大饥荒,他坚定地向知州请求“越海以籴”,向邻近地区购进粮食以救灾民,这样让如皋数万人得救了。第二年,当稻子刚开始成熟的时候,知州本想像正常年份一样收取租赋,如果这样做,很多百姓在新的一年又将缺食少粮。于是曾易占不听从知州的安排,拒绝执行知州命令。如是如皋的百姓得以安全度过饥荒,而泰州辖下另一些县的百姓不得不再次因饥饿而逃亡,只有如皋县没有出现百姓逃亡的现象。在玉山任上,他既铲除当地的恶霸坏人,加强社会治理;也对于当地的桥梁、道路、驿站、马廨等都进行修葺整理,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他还重视教化百姓,在一些地方一方面建起了孔庙,祭祀孔子;一方面劝导百姓要重视学习文化,从而开重文之风尚。

曾易占在仕途上并不是很顺意,他终其一生也只是做到了七品一级的官职。据王安石的《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所言,“知信州钱仙芝者,有所丐于玉山,公不与,即诬公,吏治之,得所以诬公者,仙芝则请出御史。当是时,仙芝盖有所挟,故虽坐诬公抵罪,而公亦卒失博士,归不仕者十二年。”由此可知他的顶头上司信州郡守钱仙芝向他索要财物,他不给,于是钱仙芝对他进行诬陷,钱仙芝因所举非实而被治罪,但易占因之也丢了官。这里记录的是曾易占在景祐三年(1036年)因遭遇诬陷而失官之事,王明清在《挥麈录·后录》(卷六)里也对此事有记录,较之于王安石的记录详细一点。他说:“(曾易占)既以豪侠自任信州玉山令,有过客杨南仲,文采可喜,气概颇相投,公厚赆其行,会与郡将钱仙芝不叶,捃摭公以客所受为贿。公引伏受垢,不复自辩,竟除名徒英州。”从这两则记录看,曾易占受诬而弃官,只好归隐乡里,这样一待就是十二年,但是在此期间,他还是心怀百姓,情系天下。他曾说:“吾身弗用,吾岂戚戚于是哉!唯志之所存,不可偕吾身以殁也。”于是寄情著述,托文言志。他写有十余万字的文章,汇成《时议》十卷刊行于天下,他的《时议》是“惩己事,忧来者,不以一身之穷而遗天下之忧。以为其志不见于事,则欲发之于文,其文不施于世,则欲以传于后,后世有行吾言者,而吾岂穷也哉?”{1}《时议》概括起来,主要内容有几点,一是“治天下先名教”,二是“省事”,三是“择人”,四是“立制度,信赏罚,重号令,敦本以帅之,节用以持之,夷狄可以理服也,盗贼可以术消也。”{2}

李继迁的孙子元昊反对宋朝廷,辽国也率军队向宋朝边境进发。宋皇帝对此事忧心忡忡,向天下诏告,号召天下人都可以进言,不用忌讳,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于是一时天下人都认为应动用军队向元昊和辽国征战。而曾易占的建议与众不同,他认为天下安危与自己国家安定不安定息息相关,如果自己国家治理得好,安定了,敌国的威胁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如果自己国家没有治理好且不安定,忧患就在当下,敌国的威胁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他多次上书陈事,他所写的十余万字文章说的都是国家大事,阐述的都是古今国家存亡治乱的道理,对于自己所受的冤屈和贫困却不曾发表一言半语,“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对于自己的冤屈、贫困,他却不以为然。后来朝廷正要重新启用他时,他前往京城汴京,可是病逝于途中的南京(今河南商丘南),享年仅五十有九。对于他的去世也曾有一则小故事。故事是这么说的,朝廷传来命令要易占前往京师,当他路过洪州(今南昌)的樵舍,见有一僧寺,于是入内休息,并题诗于寺庙墙壁上,诗云:“今朝才是雪泥干,日薄云移又作寒。家山千里何时到,溪上梅花正好看。”那一天正是庆历七年(1047年)六月二十日,何来雪?何来梅花?读过题诗的人都觉得这怪怪的,写景状物与当下时令不相称。题诗之后,他又继续前行,当他走到了南京时,就不幸发病,逝于此。他的儿子曾巩护送着他的灵柩还乡。再次经过樵舍时,正值腊日,雪中梅花争艳正如易占题诗中所言。其实这首诗不为易占所作,这是蔡君谟的一首诗。蔡君谟即蔡襄(1012—1067年),福建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礼部侍郎,谥“忠惠”。蔡襄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学识渊博,是一位大书法家,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四大书家的说法,同时又是一位诗人,他年晚于易占二十三年,曾易占偶然将蔡君谟的诗书之于壁,可见曾易占对蔡襄的推崇,亦可见他对该诗的喜爱。没想到的是该诗竟然成了他自己的谶语。

对于易占的生卒年有不同记载,在王安石所作《太常博士曾公墓志铭》里明确地写道:“公以端拱己丑生,卒时庆历丁亥也。”而比王安石小十一岁的李清臣(1032—1102年)在《曾博士易占神道碑》里也写道:“公生端拱己丑,终庆历丁亥。”李的说法与王的说法是一致,李在文中有“公已葬后三十六年,临川王丞相论公平生出处学行之所至,书之于碑阴”句。可见李很有可能是从王而说。他们的说法与南丰县现存的曾氏家谱、族谱记载也是一致的。易占为曾致尧第五子,致尧生他时已有四十三岁。而陈师道(1053—1102年)在《光禄曾公神道碑》里说:“庆历七年,公年六十九,道病,卒于南京(今河南商丘)。”依陈师道所说推之,则可知,曾易占生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此说比王、李的记录寿长十岁。陈师道比王安石小三十二岁,比李清臣小二十一岁。陈师道十六岁从曾巩学,是曾巩的学生,也比曾巩小三十四岁。王安石是曾巩的挚友,在为曾易占作文的几位作者中,对曾易占应最为了解,知道的情况应是最多、最真实,因而王安石的记载较可信,陈师道的记载有误或是后世在其文章出版刊刻过程出现的错误,将“五”刻写成了“六”。

曾易占敢于言事。庄太后听信道士的话而建造乾明观,数百名匠人建了几年仍没有把乾明观建起来。此时,曾易占对道士说:我来替你完成吧。他给他们减去了一半多费用,而工程却没有过多久就完成了。据王安石所撰墓志铭载,就在易占去世后,家人还发现他没来得及向皇帝上呈的奏疏。他在一份奏疏里说:“刘向有言:谗邪之所以并进者,由上多疑心,用贤人而行善政,如或谮之,则贤人舍而善政还。此可谓明白之论切于今者。夫夷狄动于外,百姓穷于下,臣以谓尚未足忧也,臣之所谓可忧者,特在分诸臣之忠邪而已。”他所进言直且忠矣,非一般臣子所能为。

仕途不顺对曾易占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使他壮志难酬。对其家庭来说也是一种不幸,他家也从此衰落,让人感到惋惜。王安石在《祭曾博士文》中直呼:“呜呼!公以罪废,实以不幸。卒困以天,亦惟其命。命与才违,人实知之。名之不幸,知者为谁?公之闾里,宗亲党友,知公之名,于实无有。”

曾易占一生先后娶过三任妻子。李清臣在《曾博士易占神道碑》里说:“公初娶周氏,今追封国夫人;再娶吴氏,封国夫人;后娶朱氏,封国夫人。”对于第一夫人周氏的资料很稀少,他与易占结婚后生有一子,名晔。周氏封为仙源县太君,又追封为周国夫人。曾巩后来写有《皇妣仙源县太君周氏焚黄文》,在文中巩说:“赖先君、先夫人余泽,有列位于朝。……先君、先夫人咸被命书,赠官封邑。”

易占第二任妻子是吴氏,她是临川人,二十四岁时嫁给了易占,易占长她三岁。她在曾家也有孝行,如她在侍候婆婆时就能顺其意,根据天气的冷暖及时地给婆婆增减衣服,做出可口的饭菜,孝敬老人家,得其欢心,让婆婆视之如己出。对于其他家庭成员也是慈善爱怜有加,得到了众人的称赞。“于大人得辅佐之宜,于族人上下适其分。”可惜的是她三十五岁时,离开了人世,她为易占生下三男一女,三男即巩、牟和宰。她去世后,其子曾巩亦作《皇妣昌福县太君吴氏焚告文》,其文曰:“维先君、先夫人积德累善,巩获蒙余泽,备位于朝。今天子始郊,加恩群臣,皆许追荣其先。故先君、先夫人咸被赞书,命官封邑。而巩方羁于职事,不得躬至墓下,谨遣弟布、肇奉告第以告。”《告文》深情地表达对母亲的思念,也表达了不能亲身到母亲墓前祭祀而深感遗憾。

易占在吴氏去世之后又娶了朱氏,易占长她二十二岁。朱氏出身于名门,她家本在彭城,但五代之乱后迁居于淮南,后又移居于扬州,仍是官宦大族。她的父亲官至秘书省校书郎,名叫斋卿,母亲耿氏,被封为德安郡太君夫人。朱氏从小文静好学,小时候跟着母亲学习《孝经》《列女传》等,长大后,能谈古论今及治乱兴衰之事,深得父母的喜爱。天圣五年(1027年),母亲做主将她嫁给了易占。到了曾家,她孝敬婆婆热情周到,颇得婆婆的欢心。婆婆常说,希望以后曾家的孙媳妇也能像她孝敬长辈一样孝敬这位未来的婆婆。其他媳妇也争相效仿她去孝敬婆婆。她不仅能孝敬婆婆,也能相夫,易占此人性格刚直,与他相合的人不多,于是朱氏劝戒其“高明柔克”。从此之后,易占也就能注意与人相处,引朱氏为贤内助,尽量地少因耿直伤人。当易占被罢官归家后,曾家更显贫寒,为了支撑这个家,她亲自操持家务,纺纱织布,让易占没有贫寒之忧。庆历四年(1044年)的十月,她的婆婆去世,丧事都是由她按照礼仪亲自操办。三年后,也即庆历七年,丈夫易占去世,此时她只有三十七岁,算是中年丧夫,十分的悲痛。她与易占生有二子,即布与肇。易占去世后,家庭的重负就落在她的身上了。易占先前两任夫人生有四子,加上自己两个儿子就六人了。她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还不忘教育子女,有时亲自教授课业,也常常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积极上进。她希望儿子中能有一二人考中,就可高兴得不得了,即使家庭贫穷也无所谓了。然而令人高兴的是,儿子勤勉好学,先后都中得进士。巩、牟、布同登嘉祐二年(1057年)第,宰中嘉祐六年(1061年)进士,肇生也晚,中治平四年(1067年)进士。他们或从政声绩显著,或文章名于天下,或兼而有之。这些都与朱氏的教导与支持是分不开的。如果易占泉下有知,也是颇感欣慰的。曾家又迎来了兴旺之时,女儿也都出嫁于名门,择得俊才为佳婿。朱氏虽然只是曾巩的继母,且年龄只比曾巩大八岁,但对曾巩也是有教益的。曾巩也十分尊敬这位继母。嘉祐二年(1057年),曾巩几兄弟中进士后,朱氏随曾巩在京师居住时间较多,其他兄弟则在外地任职。后曾巩外任于地方,也屡屡向朝廷写报告要求改任离母亲朱氏住地近的地方。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朱氏在京城的曾巩官邸去世,享年七十二。去世之后,时任尚书右丞的王安礼为她撰写了《太常博士曾公夫人朱氏墓志铭》,大颂其德。并铭曰:“猗欤夫人,音徽德媺,采采足徵,女中君子,吉士之妻,多贤之母,福寿允臧,伊谁与比……”{1}

年轻时,曾易占就以文章名天下,落职归南丰之后,著《时议》十余万字,但流传下来的著作甚少。今能见到的有保存于《建昌府志》中的《南丰县兴学记》一文。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四年(1044年)的三月。文章开篇阐述了兴学的重要性,学校“本之导民成化”,“故其士之入朝,在乡居家,皆就法度而莫为非”。正缘于此,而南丰无学校,新任南丰县令的周行钧(燮)则兴办学校。接下来,文章介绍了学校兴建的过程,在乡绅们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很快就建成了,南丰名士刘德纯等人请他为学校作记,以铭之后世。“申古之意告之,使学者知有归也”。于是,他写下了这篇文章。

易占兄弟多人,有兄易从、易知、易直、易简,有弟易丰、易持。易从、易直为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易从曾任舒州推官,易直曾任麻城主簿。易简,诗人,才智出众,十三岁就被国子监举荐到礼部。礼部以《清明日赐新火诗》为题对他进行测试。他提起笔来,一气呵成。易简的诗云:“令节传龙蜡,君恩赐近臣。乍燃烟尚短,初出焰犹新。照耀王侯第,欢呼里巷民。谁知蓬荜下,还有聚萤人。”这在当时传为美谈。后来,他又进献自己所写的《唐臣事绩》二十卷、《两汉谏论》五十卷,被召进舍人院考试。逝世于京师。

曾易持官至秘书著作郎,娶妻章氏,生子名覃。覃字子泽,娶妻吴氏,生子二:绍和绩。绩字公懋,中博学宏词科,官至著作郎,生于熙宁元年(1068年),娶妻邓氏,生子三:宪、愻、应。宪字式古,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官至通直郎。

同类推荐
  •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思想人:当代文化二十家

    本书是文化记者李怀宇对多位著名学者的采访记录。访谈的内容大多涉及学术文化、历史人生,今集成此书,或可视作一位后学向前贤问道解惑的对话,从中探求一些知人论世的史料和真知灼见。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 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

    汽车大亨:福特成长日记

    本书讲述了福特的成长以及创业故事。福特白手起家,用内燃机尝试制造了内燃机车,并且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百姓用的T型车。福特从一个打工崽到把汽车工业推到顶峰,在成长过程中,福特也像一个平常人一样经历过失败、沮丧等种种不可避免的挫折,福特的成功不是运气,与他做人的思路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作者研究日久,采访了福特家族的后人,并且掌握了第一手很多外界并不知道的秘密,在本书中都是首次披露。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伎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伎

    伎女,是歌舞卖笑侑酒酬对的风尘女子。伎女,是幸与不幸的混血儿。其才艺丽质,使多少荡子骚客叹服倾倒;其青楼生涯,遭多少正人君子唾骂嘲笑。可以说,她们是人间沃土绽开的一束艳丽的罂粟花。伎女,是历史的畸型儿,在她们身上交织着封建政治和文化的痕迹。研究历史,不能不涉及她们;撰写历史人物评传不能不给她们以入资格。 本书描写评述了从南朝至民国初年1500多年历代的十名伎女,她们是:苏小小,赛金花,小凤仙。她们是女子中的精灵,或才情高卓,名震文坛,如薛涛,董小宛,柳如是:或艺技超群,声满梨园,如李老师,李香君,董小宛,或有胆有谋,参与政治,如陈圆圆,赛金花,小凤仙。
  • 千古枭雄朱元璋

    千古枭雄朱元璋

    少年贫寒,徘徊在死亡边缘;中年称王,终创建千秋霸业;千古枭雄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做过和尚,做过乞丐,终君临天下,成为九王至尊;后人评说,他是明君,惩治贪官毫不留情;后人评说,他是暴君,兔死狗烹杀人如麻,他,被人称为千古枭雄——朱元璋。
热门推荐
  • .真夜谭

    .真夜谭

    有一段迟来的告白像蒲公英般地散开伴着微风降落到你的窗台原谅我曾在你身边却还做着无所谓的等待明明生怕着你会离开却又忌惮自己的失败而现在……只追随在你的身后怎么能看到你的泪流明知你在梦中颤抖却不敢安抚你的额头我不想再自作伟大也不会说凄美的情话直到拥抱你的刹那才了解什么叫放不下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特瑞斯米亚传奇

    特瑞斯米亚传奇

    2561年地球环境已经达到人类极限,人类在宇宙中发现了距离地球262万光年的“特瑞斯米亚”并且开始了漫长的星际旅行,不料在登陆的时候发生了意外导致宇宙飞船毁灭,只有两位王子幸存下来。在这完全陌生的星球两位王子会走向什么样的人生呢?星球上的精灵人和兽人,哪个种族会统治星球?
  • 兰谱

    兰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初的梦想还在吗

    最初的梦想还在吗

    因现实改变着梦想,也因梦想而想改变现实。
  • 异界之召唤宝典

    异界之召唤宝典

    易云,一个地球21世纪的有为青年。(自封的)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异大陆,而随他一起来的是一本召唤宝典。于是,他开始了一场奇异的异界旅程。什么,什么,你是天才还是法神,战神。还是超神级,不好意思,我一个召唤兽就能把你打的满地找牙,你是锻造大师,炼丹大师。哦,那是很厉害,锻造,炼丹这些我统统不行,但是,你别得意,我随便就能召唤出一堆丹药和神兵,你还能怎样。哈哈,我有召唤宝典,天下无敌!
  • 弑神魔宗

    弑神魔宗

    一场半人类与纯种魔化人类的战争,为了挽救那些远古的魔化种不被彻底的利用,半人类半魔种开始踏上保护人类的征程。可是迷途中的人类却毫不知情,并且一些为了利益,名利的人类为了一己之念把人类推向了深渊......
  • 圣尊的复仇

    圣尊的复仇

    他,无情无义;她,冷酷无情;他,温柔专心;她,腹黑可爱。他们之间会擦出什么火花?当他们在一起时,快乐的日子才过了几个月,一件重大的事情发生了。到底是什么事情?当他们反目成仇,会发生什么?他们该何去何从?
  • 花美男很值钱

    花美男很值钱

    南清学院最悲剧的女主角是谁?没错,非倒霉鬼羽臻艾莫属!她不但被男友劈`腿,写个《美少年观察日记》还被人抓住了小辫孑!而这个人不是别人,偏偏是文学社的宇宙超级腹黑鬼—华染音!天知道在他绝美的皮囊下,安了一颗怎样的心?不小心成为他的“奴隶”,每天提着砖头追车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可是当他宣布她是自己的“专属物”时,为什么她的内心忍不住悸动?看可爱腹黑美少年如何征服假面元气少女,超甜蜜的恋爱简直让人欲罢不能哦!
  • 宇皇记

    宇皇记

    九纪元前,洪荒时代极致辉煌之后走向没落,万千皇者陨落,纪元大运衰败。九纪元后,地球末法时代的亘古虚空处,一条葬皇路静静横陈万年,直通一处神秘的洪荒禁区,一根石柱,镇压其中,名唤“宇皇杵”。一代偷天者两世为人,既属于过去,又属于未来,古今未来两个时空,皆有他的传说,这是偶然?还是冥冥注定?且看一位少年,如何崛起于洪荒,逆乱古今未来,成就皇道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