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6300000014

第14章 一九九三(2)

我的这张旧书桌虽然裂了缝掉了漆,而且右边几个抽屉只能打开一半(被钢琴挡住,因为房间太小),但铺上一张光亮的印花地板胶,也还差强人意。坐在桌前远望西山,姿势当然远比在那黑糊糊的卫生间里出恭为美,至少不臭。然而每当我端坐桌前,若是翻译,尤其是译宗教哲学或神学书籍,我颇不乏自信,且能怡然自得;倘是写作,特别是写不离生活实际的东西,就得殚精竭虑,以至痛苦不堪了。这当然同既恐辞不达意、又恐动辄得咎,既怕委屈自己、又怕委屈读者、还怕委屈编者的写作心态和写作生态有关。但似乎还有一层原因,那就是长期以来背负的“文债”过于沉重,已经把我压得麻木,天生予我的“才思”的生命泉,已经被人加诸我的“忙碌”的泥石流填塞了。

想到这一层,我才能对自己作点心理分析,来解释前述的美之出于丑与香之出于臭:也许进了卫生间,自己就可以在下意识中理直气壮地挥去那些催债鬼,搬掉那些大石头——俗话不是说“催食不催恭”吗?这样的“解脱”,恢复了我的生命力,使我的思绪萌动,于是在不知不觉之间,“踏破铁鞋无觅处”的立意、谋篇、布局、词语等等,就“得来全不费工夫”,不邀而至,甚至不期而至了。呜呼,神来之笔,来处竟如此不雅!有此体验的作者,世间又岂独一人?

写到此忽然觉得,罗丹的“思想者”的姿势,也有几分像坐马桶。难道这位大师先我发现,现代人此时才能思想?

记得一位朋友说起在美国的紧张生活时叹道:“几年之中,我唯一感到轻松、获得自我的时刻,只是每天坐抽水马桶的几分钟!”换言之,离开马桶,人就成了一个异化的人,一台停不下来的机器,一个不由自主的木偶。牵着木偶使之跳舞的,有金钱、职业、债务、住房,有会议、晤谈、电话、书信,有子女、亲友、接送、应酬,有考核、家务、教育、交通,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自我。

自我究竟为何物?至少不是他人而是自己。我常常痛感自己的生命不由自己控制,自己的时间总被他人占据。但是举目四顾,世上又有几人不是如此?现代人标榜的“实现自我”,本意是实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人性潜能,可人们的实际行为往往与之相反——我要往上爬,是因为见别人占了高位;我要去“下海”,是因为见别人赚了大钱……呼天抢地、累死累活,为的全是向“别人”看齐!乍看之下,好像是为“自我”,好像是“实现”了,可是,再读读《红楼梦》中“好了歌”,又觉得大成问题。

所以海格德尔说:现代人陷进了芸芸众生之团块,卷入了日常程式之涡流,也就丧失了“本真的生存!”

自我特性何在?当然不在物类而在人性。自我之独特,主要不在肉而在灵,不在动而在思,不在形而在心。动物与人类,他人与自己,同为血肉之躯,同有眼睛鼻子,活着同样吃喝拉撒,死了同样一堆废物。人与禽兽相异者几希?人与我相异者几希?除了那一点精神,那一点心性,还有什么呢?

所以陶渊明问:“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这几年,郑板桥的手书条幅“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似很走红,在旅游胜地,在工艺商店,各种各样的复制品随处可见。我想,如此走红的原因,当是现代人或多或少已意识到“时时清醒”之弊和“唯利是图”之害。但我又想,现代人其实是忙得糊涂——“难得清醒”,本已把“吃亏”当福——何须你劝?

此话怎讲?前面说了,自我不是他人而是自己,不在物类而在人性,现代人竟连这一点都给忘了——我们一味模仿他人,把己混同于人,嘤嘤嗡嗡,乐此不疲,难道还不是糊涂至极?我们一味顺从物欲,把自己降格为动物,且视为幸福,趋之若鹜,难道这不是把自损当作了福气?

不止如此,人生天地间,我们却忘了天极,忘了地基。这正如住在高楼中的人,眼光即令偶尔逸出四壁之围,也不过瞥一眼窗外的灯火,仰观星空者少,顾念基石者更少。我们不但见人不见己,见物不见人,而且只念人间不念天地,只求俗世不求神国。人之所出与人之所往,乃人生之本源。这个来源,按海德格尔之说即存在,按蒂里希之说即上帝,按老子之说即道,按孔子之说即天。我们如此忘本,岂非最大的“糊涂”?如此断源,岂非最大的“吃亏”?但我们仍忙于求“福”,忙得糊里糊涂,忙得不暇自悲!

“现代生活方式”的异化和物化作用,使我们不复为己、不复为人,使我们与自身、与他人、与人生之本源疏远隔绝、颠倒紊乱。既然遭此大祸而不自知,我们所需的劝喻,哪里还是“吃亏是福”、“难得糊涂”?难道不正是“夕惕若厉”、敬天爱人?我们所需的先知,哪里还是扬州八怪的狂放不羁?难道不正是施洗约翰的旷野呼喊?

话说回来,如果把郑板桥的“糊涂”理解为成年人已脱尽的孩童式的“天真”,把他的“吃亏”理解为逐利者所嘲笑的正直人的“愚蠢”,那么,这两幅条幅倒会使人想起耶稣基督关于“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以及孩童一样的人方可进上帝的天国等等训导。

说起上帝,不少人会鹦鹉学舌般重复“上帝死了”一语。殊不知尼采说“上帝死了”,意思是指人们不信上帝了;而“上帝之死”派神学家所说的“已死”的上帝,只是俗人以为可对之行贿的那个上帝,只是弗洛伊德所说的作为父亲形象的那个上帝。若论作为人生和世界本源的上帝,那么他的“死”所指的,不过是人类自绝于他所造成的上帝之“缄默”或“退隐”。这正如闭目者不能见色,塞听者不能闻声,对于自杀者而言,整个世界也都“死了”。假使真正的本枯而源绝,人类之树安在?生命之泉安在?所以,这一派神学的鼻祖、被纳粹处死的神学家朋霍费尔说:现代人往往把上帝当成堵漏的塞子,只是在软弱和困惑之时才求助于上帝,但是,我们应该“不在生活的边缘,而在生活的中心,不在软弱中,而在力量中,因而也就不在人的苦难和死亡里,而在人的生命和成功里来谈论上帝”。

“自我”作为人的那一点精神,那一点心性,不就是这么一种谈论,或者不如说,这么一种默念、这么一种沉默、这么一种聆听、这么一种俯视、这么一种内省、这么一种仰望吗?康德说,头上有星空,胸中有良知;海德格尔说,面临虚无之深渊,人才会想起存在,才会聆听存在;维特根斯坦说,对不可言说者,我们只有沉默。

少年时代,我爱在傍晚时分,默默地坐在山间小道旁,为黑黝黝的大地之上那湛蓝的天空中火红云彩的明丽辉煌而心灵震颤。只一瞥天光半抹,便胜却人间无数。

谈恋爱时,我曾自我表白:我最喜欢的事情,便是坐在清澈的湖边发呆。

我至今仍记得罗曼·罗兰描写卢梭的一句话:“他总是迎着四面的风打呵欠。”我曾以之为自画像,我的自画像。

想起这些,不免为如今的“忙得糊涂”而自悲自怜!

不过转念一想,卢梭不光是呵欠如长风,而且还着作如惊雷。否则,我怎么能听见他的呵欠,怎么能跟着他打呵欠?否则,他的呵欠怎么能催出罗伯斯庇尔的雄辩,怎么能激起1789年的狂飙?

于是我不再悲怜。我想起佛家虽要人静坐默念,但又说“担水打柴无非妙道”。我想起儒家不仅仅要人毋忘天地之生生大德,而且还要人去“赞天地之化育”。我又想起一位当代基督教神学家说,谈论上帝是谈论自我的必然延伸。

我还要说,走向上帝是超越自我的必然延伸。

我相信,当“思想者”站起来之后,他一定是个充满爱心的劳动者。那样,他也将成为从“地狱之门”走向“天堂之门”的朝圣者。

是“美文”编辑的热诚和执着,迫使我回到我的书桌之前,回到我的“生活的中心”来谈论上帝。这篇文章既非来自那不雅之处,也许就不那么美。但我希望读者看出,此文不乏那么一点善,也不乏那么一点真……

原载《美文》1993年5期

同类推荐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

    《我的人生哲学》是梁实秋最为世人珍视的散文作品集,囊括了人生的诸多方面,他谈生活常态、谈超凡情愫、谈心灵性情、谈脱俗雅趣等,博古通今,真知灼见。《我的人生哲学》分为“做人从早起起”“学识生滋味”“人生贵适意”“生活有真知”四个部分,大多是日常琐事,是我们了解生活、感悟生活的一个“显微镜”。作者从生活小事入手,从中阐述了自己对人生道德和思想修养以及日常生活常态的解读,见解独到,深入人心。读者可从中体会到他的儒雅人文情怀、以及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同时也能够为读者指点迷津,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 莎斋笔记

    莎斋笔记

    本书主要为吴小如先生读诗词札记、书法和碑帖题跋之作、谈京剧的短篇随笔、治学手记、燕京谈片等杂文。
  •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

    《青春无悔》是“文苑精品”系列之一,荟萃中外美文,辑录了一篇篇经典、精彩、有趣、有益的文字,纯粹、清新、智慧,发人深省,感人至深,充满生活情趣,宣扬理性哲思,解读平凡中的意趣与智慧。《青春无悔》坚持与读者同行,力求成为读者最需要、最具阅读价值、最令人感动的文章集粹。做到真正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做到真正的深刻感动,恒久铭记!
热门推荐
  • 上古世纪:荣耀与使命

    上古世纪:荣耀与使命

    上古世纪,那是一个光辉而又繁荣的时代,那是人们向往着无限美好的时代。然而,破坏之神基里奥斯的出现,让这片原大陆的人们遭受着毁灭性的残酷浩劫。冥界女神诺伊,为了让人们脱离于苦海,用尽全部的神力开启了通往新大陆的冥界之门,世人得以幸存,而女神诺伊却牺牲了自己。千百年后,无数以破坏神为首的破坏势力逐渐延伸到各方新大陆。这场毁灭与拯救,满载着荣耀与使命的史诗征途,又将拉开序幕……
  • 透明遇到小正太

    透明遇到小正太

    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的青春美少女小喜驾到(请自行想象TJ总管的高亢声)——呸!你丫的人前装文静人后母老虎还青葱美少女?老大妈一枚还差不多!没错,这就是一个闷骚大妈与一个闷骚小破孩的JQ故事。好吧,其实大妈并不老,小破孩也不是很小。
  • 吞天换日

    吞天换日

    道生一,一生二,是为阴阳二气。阴气聚合生太阴古图,古图蕴含大道,独成一界,养天地万物。落魄的孤儿少年,偶得至宝太阴图。无论是药草,灵兽,法宝,抑或是丹药,阴魂,元神,都可以在其中提升品质。于是,养灵兽,种草药,炼法宝,聚阴魂,成为修行界独一无二的全能修士。白日修行武道,夜晚修炼术法,道武双修,夺天地造化。吞噬万物灵气,傲立强者之巅!纵使烈阳遮天,吾也要,吞天换日!
  • 超级店铺

    超级店铺

    还记得主人第一次带我去玄水大世界的时候,看见了好多好多好吃的灵气水珠-------好好吃呀,虽然在以后的生活里面算不了什么,,,,喵喵喵的日记
  • 官商大鳄:桑弘羊

    官商大鳄:桑弘羊

    桑弘羊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著名的理财家。他出身于洛阳一个商人家庭,13岁时就受汉武帝赏识,提拔为侍中,后做到大司农。池先后协助汉武帝处理政务几十年,从财政经济等具体措施和理论上支持并捍卫了汉武帝的政治主张。汉武帝时桑弘羊是参与改革政策制定、执行和实施的重要人物之一。汉昭帝时他做了八年的御史大夫。是一位杰出的理财专家。《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官商大鳄:桑弘羊》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官商大鳄桑弘羊传奇的一生。
  • 云起九兮

    云起九兮

    一把扇子能干嘛?扇风?秦川摇摇头,那你就落后几个朝代了,扇子不是这么用滴。看到那个人没?-—菰九呆呆的看了一眼秦川—--那个人就是实验对象,想知道本少怎么用的扇子么?云溪扶额,秦少,你这样子真的好吗?秦川一挑眉,不是你在写么?云溪,呃呃呃。
  • 兽王·宇宙战场

    兽王·宇宙战场

    一年后,三人和其他星球的强者们都被送到了绝望战场。这是一片广阔的星域,守护者联盟在这里设立了抵御邪恶智慧种族的防线,每一年、每一天这里都在发生战争,想要在这里活下去并不容易,想在获得足够的资源炼制属于自己的守护碑更是难上加难。只有成功炼制守护碑的强者才有资格进入守护者联盟。兰虎、柳远藤、苏尔他们三人究竟能不能成为守卫者?他们将面临怎样强大狡猾的敌人?他们将会有什么样的际遇?而失去了力量的独孤奇,他的道路又在何方?……请拭目以待《兽王》第十八集——宇宙战场!
  • 纵横四海

    纵横四海

    故事的主人公-尚五,这个在市井街边长大的小流氓。因为一次意外的受伤后得到了祖宗传下来前所未有的异能,本来平凡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原本平淡的都市生活开始事业腾飞,开始黑道称雄,在大学里狂妄,却再次改变自己的命运,踏上了神魔征程。一系列恩怨情仇的精彩人生尽在本书之中。
  • 血玉凤舞之公主倾天下

    血玉凤舞之公主倾天下

    她是现代的黑道女王,因为被人背叛,穿越到了云川大陆,从此,废材逆天!啥?神兽?在老娘这里,神兽就是大白菜。丹药?在老娘眼里,丹药就是一文不值。神器?你姑奶奶我都不知道用坏多少神器了。想要?别说门了,窗都不可能有!她就是这么霸气,就是这么任性。正因为她的任性,他爱上了她,爱的无法自拔,正因为她的任性,他愿为她舍弃一切,正因为她的任性,他愿与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盛开花的夏天

    盛开花的夏天

    年少时,林筱筱在繁华盛开之季遇见了顾迹痕,仅一面之缘却让林筱筱动了情。两人之后再也没见过,但顾迹痕的模样却一直留在了林筱筱心中会散不去。过了好久,林筱筱为了忘记他,骗过众人,交了一个男朋友,催眠自己:不可能与顾迹痕再次相见。又过了几年,顾迹痕成为了一个耀眼的大明星,此时,她送男朋友的飞机离开,在飞机场看见下飞机的顾迹痕,两人再次相遇,林筱筱陷入了艰难的选择:选择男朋友,还是自己本身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