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37000000010

第10章 道德终极标准:增减每个人的利益总量(1)

本讲提要

道德终极标准是由若干标准构成的道德标准体系:一个总标准和两个分标准。总标准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遵循的道德终极标准:增减每个人的利益总量。分标准1,是在人们利益不发生冲突而可以两全情况下的道德终极标准,亦即所谓的帕累托标准:无害一人地增加利益总量。分标准2则是在人们利益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的情况下的道德终极标准:“最大利益净余额”标准——它在他人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时,表现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标准;而在自我利益与他人或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表现为“无私利他、自我牺牲”

标准。

一、尾生之信与康德之诚

在我们这个堪称相对主义的时代,人们动不动就说:没有什么绝对的东西,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什么终极的东西,一切都存在于过程之中。因此,他们一瞧见“道德终极标准”这几个字,就会嗤之以鼻:哪里会有什么道德终极标准呢?那么,我们为什么说存在道德终极标准?道德终极标准究竟是什么?

道德终极标准的提出,源于各种道德规范之间时常发生的冲突。“尾生之信”和“康德之诚”堪称这种冲突的典范。尾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青年男子,他和一个女子谈恋爱,约会在大桥底下,因为大桥底下比较偏僻,好说话。但是大桥底下并不安全啊!当尾生赴约来到桥下时,河流涨水,洪水上来了。尾生面临一个道德难题:是守信而留在大桥底下还是离开大桥而逃生失信呢?离开大桥可以自救,但是那样一来就要失信;要是守信而留在大桥底下就不能自救:“贵生”道德规范和“守信”道德规范发生冲突而不能两全。他的选择是守信留在大桥底下!他抱住桥柱子,水往上涨,他就往上爬。结果,尾生被淹死了。这就是尾生之信!

就这一点来说,伟大的康德与尾生同样可笑。因为康德曾举例说,一个凶手正在追杀一个无辜者,这时候有一个人正好目睹了无辜者藏在什么地方。

凶手就问这个人:你看见一个人往哪里跑了?这时候这个人就面临着两种道德规范的冲突:是要“诚实”还是要“救人”?如果他要诚实,就得告诉凶手那无辜者藏在哪儿,那他就不是在救人而是在害人了;他要救人,就得违背诚实这一道德规范而欺骗凶手。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康德的答复是:要诚实,即使害人,也要诚实,因为诚实是一条“绝对的律令”。我们不妨将此称之为“康德之诚”。

康德之诚与尾生之信何其相似!确实,康德犯了和尾生同样的错误。究竟是要诚实还是要救人,要守信还是要自救?既然这些原则本身发生了冲突,那么,就无法从这些原则出发解决应该服从哪一个原则的问题,而只应该诉诸一个更高的原则,比如说,诉诸“最大利益净余额”原则。按照这个原则,应该救人而撒谎,应该自救而失信。因为有什么东西能够比人的生命更宝贵呢?

所以,救人和自救的正价值大于撒谎和失信的负价值,救人和自救的利大于撒谎和失信的害,净余额是正价值而不是负价值,是利而不是害。反之,诚实而害人,守信而轻生,净余额是负价值而不是正价值,是害而不是利。所以,应该撒谎救人,而不应该诚实害人;应该失信自救,而不应该守信而轻生。

不过,这里又有一个问题,“最大利益净余额”这一原则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遵循?当“最大利益净余额”与其他原则,如“增进每个人利益”这一原则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办?比如,我们这儿大约有400人,如果杀死其中的一个无辜者,你们每个人都能够活到100岁,都能够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亿万富人,那么,利益净余额就会远远大于不杀死该无辜者的利益总量。这样一来,如果遵循最大利益净余额原则,就应该杀死该无辜者,而这就违背了“增进每个人利益”的原则;如果遵循“增进每个人利益”的原则,就不应该杀死该无辜者,但又违背了“最大利益净余额”这一原则。那么,应该怎么办?应该服从哪一个原则?如此推导下去,最终应该服从的那个道德原则就是所谓道德终极标准。

道德终极标准就是最根本的道德标准,是产生、决定、推导出其他一切道德标准的标准,是在一切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都应该服从而不应该违背的道德标准,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应该遵守而不应该违背的道德标准,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没有例外而绝对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因而也就是绝对道德标准。对于这个绝对道德标准,穆勒曾这样写道:“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或法则,作为全部道德的基础……这一个原则是在各种原则之间发生冲突时进行判决的尺度。”道德终极标准无疑只能是一个,而不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因为如果有两个,这两个道德原则还可能发生冲突,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就只能遵循其中的一个,而必定违背另一个。那个应该违背的显然不是道德终极标准;而只有那应该遵循的才是道德终极标准。所以,道德终极标准只能是一个。那么,这一个道德终极标准是什么呢?

道德价值推导公式表明,主体的需要、欲望和目的,是衡量一切事物善恶对错价值如何之唯一标准,因而也就是衡量他们自己行为的善恶对错价值如何之唯一标准。一个人如果是个小偷,他的目的是偷得多多的钱,那么,他偷富人和偷穷人这两种行为,对他来说,前者便是应该的、对的、具有正价值的,而后者则是不应该的、不对的、具有负价值的。因为富人有钱,偷富人符合他多多偷钱的目的;穷人没钱,偷穷人不符合他多多偷钱的目的:他偷钱的目的,是衡量他自己行为价值的标准。反之,如果他的目的是做一个好人,那么,他就应该做好事而不该偷盗。因为做好事符合他做好人的目的;而偷盗则不符合他做好人的目的:他做好人的目的,是衡量他自己行为应该与否的标准。

但是,个人目的只是衡量行为价值之标准,只是衡量行为善恶之标准,却不是衡量行为道德价值之标准,不是衡量行为道德善恶之标准。衡量行为道德善恶或道德价值之标准,不是个人目的而是道德目的:道德目的是衡量一切行为的道德善恶或道德价值之标准。你偷东西,偷盗成功,符合你的个人目的,是一种善,具有正价值;偷盗失败,不符合你的个人目的,是一种恶,具有负价值。但是,不管你偷成功还是没有偷成功同样都是一种道德恶,都同样具有负道德价值,都同样是不道德不应该的。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成功与否都不符合道德目的。道德的目的是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增进每个人的利益。你偷盗成功与否都同样有害社会和他人,违背道德目的,因而同样都是一种道德恶,同样具有负道德价值,同样是不应该、不道德的。

诺齐克不懂得道德目的是衡量一切行为的道德善恶或道德价值之标准,因而问道:“生物是不是按某种上升的等级安排的,以便可以使事物都为了那些等级高的生物的较大总体利益而做出牺牲或忍受痛苦?”照此说来,杀猪之所以是应该的,而杀人是不应该的,就是因为猪比人蠢,比人低级。如果按照他这个逻辑推论就不好办了。因为就可以推到人类身上了:愚蠢的人就应该为聪明的人服务,聪明的人就应该杀愚蠢的人或者奴役愚蠢的人。因为按照达尔文主义者海克尔的说法,最愚蠢的人和最聪明的人的智力差距,要比最聪明的动物和最愚蠢的人的差距还要大。这样一来,聪明的人就应该杀愚蠢的人了?诺齐克的错误说到底,就在于他不懂得道德目的乃是评价行为是否道德的标准。为什么说杀人是不应该的而杀猪是应该的?这个问题,仔细想想,岂不就是因为你的社会是人类社会,你这里所说的“应该”和“不应该”乃是人类社会道德意义上的“应该”和“不应该”?假如猪建立了一个社会,那么,在这个社会中,恰恰相反,杀人就是应该的,杀猪就是不应该的。因为杀猪不符合猪类社会的道德目的,杀人符合猪类社会的道德目的。

任何社会,只要是具有大脑的动物所组成的社会,就一定是有道德的。有的人,对于这一点大不以为然,以为只有人才有道德才有美德,其实这是错误的。猪,你仔细观察,它也是有羞耻心的。不要说狗了,就说猪,它要是偷吃了你桌上的饭,它是很羞愧的,它不好意思。我是观察过的。猪要是吃它槽子里面的食,或者是你掉在地上的,它就理直气壮,大摇大摆的,它知道这是应该的。相反,它要是趁你看不见,到你的饭盆来一口,这时候它再见到你,它是不敢看你的,它不好意思。它有道德感。有大脑的社会动物,就有道德感。有道德感,说到底,就是因为有道德目的。所以,你杀猪是应该的,仅仅是在人类社会中。因为你所说的“应该”和“不应该”,是用人类社会的道德目的来衡量的。

所以我们得到一个结论:道德目的是衡量一切行为的道德善恶或道德价值之标准。

道德目的是衡量一切行为的道德善恶或道德价值之标准,却未必是衡量一切行为的道德善恶或道德价值之终极标准。因为道德目的分为道德特殊目的与道德普遍目的。道德特殊目的仅仅能够产生和推导出某些道德规范,而不可能产生和推导出一切道德规范;只可能衡量某些行为之善恶和某些道德之优劣,而不可能衡量一切行为之善恶和一切道德之优劣。这样,道德特殊目的便不可能是道德终极标准。举例说,许多社会都曾处于这样的阶段:所提供的食品不足以养活不断增加的人口。为了避免所有的人都被饿死,人们所制定和奉行的道德规则不尽相同。爱斯基摩人的规则是将一部分女婴和年老体衰的父母置于雪地活活冻死。巴西的雅纳马莫人的规则是杀死或饿死女婴,并在男人之间不断进行流血的战斗。新几内亚的克拉基人的规则是男人在进入青春期以后的数年内只可建立同性恋关系。这些人制定这些特殊道德规范的目的,都是为了避免所有的人都被饿死。显然,“避免所有的人都被饿死”这个道德的特殊目的,只能够产生和推导出诸如此类、极其有限的道德规范,而不可能产生和推导出一切道德规范;只能够衡量诸如此类极其有限的行为之善恶和诸如此类极其有限的道德规范之优劣,而不可能衡量一切行为之善恶和一切道德之优劣。因此,“避免所有的人都被饿死”之道德特殊目的不可能是道德终极标准。

道德特殊目的不可能是道德终极标准,显然意味着:道德终极标准只能是道德普遍目的。那么,道德普遍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在上一讲里讲过,道德普遍目的分为直接的普遍目的与最终的普遍目的,亦即道德终极目的:道德最终的普遍目的或道德终极目的,是增进每个人的利益;而道德直接的普遍目的,则是“一总六分”一个总目的,亦即保障人类社会和利益共同体之存在发展;六个分目的,亦即“经济”之发展、“文化产业”之繁荣、“人际交往”之自由安全、“法”和“政治”之优良以及增进动植物等非人类存在物的利益。

道德终极标准无疑是道德最终的普遍目的,亦即道德终极目的,说到底,是道德终极目的之量化: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不过,话说回来,“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也就是“增减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总量”。因为每个人的利益与个人利益不同。个人利益属于自我范畴,因而与社会利益既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有利社会却可能有害自我;有利自我却可能有害社会。反之,每个人利益则属于社会范畴,因而与社会利益必定完全一致:凡是有利(或有害)社会的,显然必定有利(或有害)每个自我;凡是有利(或有害)每个自我的,必定有利(或有害)社会。这样,“增减全社会利益总量”与“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

是完全吻合一致的:“增减全社会利益总量”就是“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反之亦然。因此,道德终极标准也可以归结为:“增减全社会——亦即保障经济之发展、文化产业之繁荣、人际交往之自由安全、法之优良、政治之优良——和每个人利益总量”。

当然,道德终极标准的最确切的表述是: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但是,这一表述,特别适合于衡量的,是每个人的行为之善恶,而不是一个社会所奉行的道德之优劣。因为与一个社会所奉行的道德不同,每个人的一时一事之行为,一般说来,不可能一一涉及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法和政治各个方面。

比如说,衡量“一个人帮助盲人过街的行为”之善恶,显然不宜运用“增减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法和政治诸种利益总量”的道德终极标准;而只宜运用“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的道德终极标准。反之,一个社会所奉行的道德,却必然同时作用于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法和政治等一切方面。所以,具体衡量一个社会所奉行的道德之优劣的道德终极标准,则应该是:增减社会——亦即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法、政治——和每个人利益总量。这就是说,评价某种道德优劣,只应看它对全社会——亦即经济、文化产业、人际交往、法、政治——和每个人利益总量的效用如何:哪种道德促进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最快、保障人际交往的自由和安全的系数最大、使法和政治最优良、最终增进全社会和每个人利益最多,哪种道德便最优良;反之,则最恶劣。

同类推荐
  • 庄子选读

    庄子选读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凡是能够以文字的形式留存到当代,都是经过几千年无数先贤圣哲们精挑细选并通过实践证明的,是对人的生存、行为规范、社会构造、民族发展、国家兴旺具有重大影响和积极意义的经典。这些经典,在今天看来,就是浸透在我们的遗传基因中的文化因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枝繁叶茂的文化之根。传承民族文化,播扬人文精神,最好的方式和途径,莫过于阅读经典、学习经典。诵读这些经典,就是在和古圣先贤对话,就是在获取文化的精髓,就是在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就是在擦拭我们的心灵之尘,就是在接近我们的自然之性,就是在回归我们的宁静 致远的祥和之境。
  •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下册)

    曾国藩出身耕读之家,资质平凡,但他凭借自己出众的品格修为和独特的处世哲学力挽狂澜,平定大乱,广揽天下英才,成就一番伟业。他的思想谋略精华、他的为人处事之道对后世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堪为成功楷模。本书结合曾国藩的思想精华,介绍了曾国藩在面对现实环境、处理具体事务时的超人智慧和谋略,对当代人成功为人处事、迈向成功有着非同寻常的启示。新书着重阐述了曾国藩家训思想中行动力与执行力的培养,曾国藩把其中的精髓归结为两个字:“柔”与“刚”。曾国藩的许多经典思想如知行合一、明强挺经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这也是他处世智慧的关键所在。
  • 实现人生的价值

    实现人生的价值

    有这样一种人,能够充分开拓和利用自己的天赋、才能、潜力等因素,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尽力去完成,使自己不断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是艰苦的工作,它不仅仅只来自内心的渴望,而且还包括来自外部的、日常生活当中对奉献的使命感。
  • 中华家训(第三卷)

    中华家训(第三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大师的哲理笔记

    大师的哲理笔记

    《大师的哲理笔记》一书通过大师们写的随笔为我们解读他们对人生的思考,读后让我们获益颇多。大师们在人生、生活、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各个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大师们洞察世事的睿智和丰富的阅历,能给予我们无尽的启示。
热门推荐
  • 倾城袭泪

    倾城袭泪

    爱的越深恨得也就越深前世多少次回眸换得今世的相遇。为他放弃一切,只想与他相守到老最后却只是自己自欺欺人
  • 猫咪爱恋千回记

    猫咪爱恋千回记

    现在版的童话,讲的是一个刻苦学习的女高中生——程皑雪,被邻居家的猫——咪咪,用一个无聊的理由便将其变成了一只猫。而给咪咪神秘药水的巫猫又出了国,明年就是高考了,皑雪是否能等到巫猫的回国,又是否能赶的上高考呢?还有就是那个被皑雪它们捡来的波斯猫,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什么它的智商会凌驾与一般的人类呢?又为什么会被从美国来的职业杀手给追杀呢?一切的谜题尽在文中为你解答!
  • tfboys之玫瑰恋

    tfboys之玫瑰恋

    从小被称为才女的何梦纯意外和王俊凯成为了同桌,闺蜜方若冰也因为车祸晚一年上大学遇上了易烊千玺,逗比少女许露馨偶然和王源打上了交道。正当三位女主和tfboys互相接受对方的时候,王俊凯高中暗恋的对象.许露馨初中的闺蜜冉夏雪却出现了......
  • 开着外挂去英雄联盟

    开着外挂去英雄联盟

    【2017年最火爆超强技术流新书】人生不开挂?那和做人不装x,搁了几百年的风干咸鱼,有什么区别?方逊:不是我太强,是你连做渣渣的资格都没有。不……我指的不是你,而是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反派的名字都是亮点,作者表示很纯洁完全看不懂。)友情提醒: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逗比老司机盟1群:569085130
  • 智证传

    智证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卖狗饭”的她

    “卖狗饭”的她

    坐在徐小明傍边的李晓穆突然转过头向他问到:“我是你的什么?”小明顿了顿充满疑惑而又不解的回答“奶茶?”“切,老不老土,记住以后我就是你mygirlfriend”晓穆轻轻的看着他回答道。“……卖狗饭的?”小明更是不解的问到.....哎呀(惨叫中。。。)
  • 御龙九天

    御龙九天

    金夕被废金气根,如何傲视九界?打怪夺丹,智斗兽王,一路升级;抱着王元姬长大,护着武媚娘称皇,揽着奇女子闯关,一切只为御龙九天!定刘邦,拥刘秀,立大唐,闯大清,一界一藏龙,逐层帝王更,扬言而出:我若杀你,必因藏龙!
  • 星辰炼体诀

    星辰炼体诀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金为太白,木为岁,水为辰,火为荧惑,土为镇。五星亦为五行,交相辉映。古有大能者观五星而定天命,然天命难测,瞬息风云,变化无常。今有叶浩引无尽星辰之力,炼万古不朽之躯!
  • 路行人

    路行人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 通天书圣

    通天书圣

    先天残缺的少年书生,命途无望的名门少爷。一本残破的疯魔古卷,一套神异的玄奇秘术。一个她。万水千山总无畏,一吻相随到天荒。且看他如何逆天夺命,走出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通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