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49100000014

第14章 秋 马拉美

作者简介

斯特芳·马拉美(1842—1898 ),十九世纪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和散文家,对推动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著有《诗与散文》、诗集《徜徉集》等。马拉美生于巴黎一个官员家庭。少时沉湎于诗歌,1866年,马拉美的诗歌开始受到诗坛的关注。1876年,《牧神的午后》在法国诗坛引起轰动。1896年,马拉美被选为“诗人之王”,成为法国诗坛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诗歌的领袖人物。

自从玛丽亚离开我到另外一个星宿中去———哪一个星宿,猎户星,牵牛星,或者是你吗,绿色的太白星?我时常有寂寞之感。我孤独地和我的猫度过了多少漫长的岁月啊!我说“孤独地”,意思是没有物质的存在物,我的猫是一个神秘的伴侣,一个精灵。因此,我可以说,我孤独地和我的猫,和一个拉丁衰亡时代的最后作家,度过了许多漫长的岁月。

自从这个白色的生物没有了以后,很奇怪而特别地,我所喜爱的一切都可以概括在“衰落”这个字里。所以,就一年来说,我喜爱的季节是夏天最后几个憔悴的日子,正当秋季开始以前。就一日来说,我挑选了出门散步的时间是太阳落山之前,当黄铜色的光照在灰色的墙上,紫铜色的光照在玻璃窗上的时候。同样,在文学上,我的精神所从而寻求悲哀的娱乐的,也将是罗马末期的那些苦闷的诗歌,只要是那些还没有透露出野蛮民族已走近来使它返老还童的征兆,也还没有牙牙学语,在开始第一篇基督教散文的幼稚的拉丁文作品。

我一边读着这样的诗歌(它的色泽,对于我是比青年的肌肉更有魅力),一边把一只手抚摸着这个纯洁的动物的皮毛。这时,在我窗下,低沉而哀怨地响起了一架手风琴。手风琴在白杨树下漫长的人行道上响起,这些白杨树的叶子,自从丧烛伴着玛丽亚最后一次经过之后,即使在夏天,我也觉得它们萎黄了。有些乐器是很悲哀的,不错,钢琴闪烁发光,小提琴给残破的灵魂照明,但是手风琴,却使我在朦胧的回忆中,耽于绝望的梦想。现在,它正在悠扬地奏起一支愉快的俗曲,一支能使乡下人心里快乐起来的陈旧细腻的调子,它的繁音促节却引得我悠然入梦,并且使我下泪,像一曲浪漫的民谣———样,你这是从哪里来的魔力啊?我慢慢地领受着它,我不敢丢一个铜子到窗外去,惟恐一动之后,就会发现这个乐器不是在为自己歌唱。

品味

《秋》是一篇表现复杂的情感生活的作品。

作者创造了一种具有梦幻特征的情况:有形象,有情景,还有意象;但是没有理念,而且逻辑模糊。这如同人们在梦中受潜意识支配一样,虽然头脑中出现一系列情形,却不能于此时此刻表明什么道理。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完全沉湎于情感生活的人,头脑唯一地受感情支配,已经放弃了理喻表达的需要。

阅读这样的散文,读者已不再是狭义的“读者”,而是又读又想又辨的“赏析者”。尽管从作品中得到什么会因人而异,但读者会因为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发挥而感到别有一番悦意。窥斑见豹,读马拉美的作品,对于了解象征主义文学是十分有益的。

同类推荐
  • 热读与时评

    热读与时评

    本书分“现象观察”、“新作短评”、“女性写作”、“历史小说”、“西部小说”、“荐语与序言”六个栏目,从宏观扫描和微观考察两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的90多部长篇小说进行了追踪与论评;获过奖的、得好评的和有争议的各类作品,都在认真的观照之中给予了自己的评说;开放的视野怀精到的品评,既有益于读者理解具体作家作品的精妙与独到,也有助于读者了解长篇小说创作长足演进的情形与态势。对于想在浩如烟海的长篇小说之林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还可能起到“长篇小说导读”的作用。
  • 呼啸而过

    呼啸而过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在学校干得很出色,想不到却被学校无情地解聘了,我想去找校长理论,校长却连我的电话都不接,我异常怨愤,发誓活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几年后,我真的成功了,当我再次来到学校,我才知道这是校长的故意安排,我从未体会到这种最特殊的关爱……给别人家的孩子担任高考保姆的中年妇女,忍受误解和屈辱,耐心地开导别人孩子的心灵,使她近乎扭曲的心灵变得健康而阳光,但是女孩自己的母亲却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当这位中年妇女,做完自己的工作回家之后发现孩子早已上学去了,原来她的孩子也上高三,她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出去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
  • 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

    年轻时:张颐武解读人生警语

    本书是北大教授张颐武最新散文集,本书为作者的华丽转身之作。作者在这本书中一改大学教授以往在大家心目中的刻板印象,不谈学术,只谈为人处世之道,是作者少有的一本适合不同读者的老少咸宜的正能量读物。正如本书序言中所说:古人洞穿人情世故的通达,生命思考的透彻,待人接物的谦和,学习追求的执着都让我们有茅塞顿开之感。看这些人生的警语,常常觉得自己处事的缺点毛病都被说中了,自己的局限和短板以及努力的方向被讲清了,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从这样的一句渗透着古人对人生感悟的话语中得到启发。
  • 小人物史记Ⅱ

    小人物史记Ⅱ

    本书时《杭州日报》西湖副刊创办“倾听·人生”版的集结,它的宗旨是“以小人物的命运来反映时代的变化”,以第一人称讲述自己的经历。十年时间,每周一期,每期六七千字,500多个小人物敞开了心扉,他们的故事打动了更多的小人物。
  • 化蝶

    化蝶

    邵焕芬,天津海韵诗社会员,天津滨海新区汉沽作协会员,曾作为新生代作者被推荐给《天津日报》,擅长诗歌和散文。曾先后有诗歌发表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也曾有散文发表在《天津日报》满庭芳栏目。诗歌散见于《中国文学》《蓟运河》《诗文杂志》《直沽文化》等刊物。
热门推荐
  • 不周山

    不周山

    全新演绎神话故事,传说人物悉数登场,埋没英雄即将重现,有果必然有因,告诉一个未知的史前文明,视点人物手法,带你层层揭示人类的起源。。。
  • 御天神剑录

    御天神剑录

    一次冒险的入山采药,使林浩失去了自己的亲生弟弟。面对着亲人和朋友的失望,林浩陷入了深深的抑郁和自责之中……然而,就在他决心离开之时,一次无情地屠杀却意外降临到了自己所生长的村落。是救,还是不救?林浩看了看手臂上的黑色蛇印,脑中犹豫了片刻,毅然选择了激活魔能,化身成魔……
  • 灿白牛桃鹿勋等三十题系列

    灿白牛桃鹿勋等三十题系列

    生活,慢慢地走,慢慢地过,在不经意间就串起了流年。
  • 腹黑男当道:俏皇后掀翻地府

    腹黑男当道:俏皇后掀翻地府

    【本故事纯属虚构】“腹黑炎帝,我要休夫~!”为救心爱之人,箐儿不惜穿越千年,没想竟被抬到了地府做了皇后。囧啊~!最恨的是这杀千刀的男人不让我走,还拉我出去喂鸟。好你个王八月夜,看我不把你地府掀个底朝天。哼!姑奶奶我终极目标就是:让黑白无常开路,命十殿阎王提鞋,叫这臭屁的炎帝给我捏腿捶背,哇哈哈哈哈~~!啥?你们问我喜欢哪一个?哎~!两个都要行不行啊?新欢旧爱,爱恨情仇,嗜血剑横天出世,三界大乱,天地大劫啊~~~!偏偏不知哪个幕后黑手,硬生生切断我的红线,还敢拿我当炮灰。哼~~!小心姑奶奶我元神出窍,杀你个片甲不留……
  • 重生之舰御天下

    重生之舰御天下

    一场车祸让心御回到了三年前,《舰御天下》刚开服的日子。新的开始,新的征途。看这个前世第一公会的会长,如何踏舰道,唤弟兄,力抗深海,契约舰娘,纵横天下。
  • 殿下倾城:盛世狂妃

    殿下倾城:盛世狂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暗夜帝国王的继承人之一,她强大腹黑,花心风流,冷心冷情,十八岁便男宠无数。她是苍月国的五殿下,温润如玉;因先天不足而一生都注定在轮椅中度过,出生时,便被太医断定活不过十二三岁。一朝穿越,她成了她;瘸子是吗?她冷笑。她堂堂暗夜帝国的继承人之一,又怎会甘于被称为废物,瘸子。入朝堂,暗出江湖,从此朝堂上,江湖之中她与各美男斗智斗勇,她只想笑看云卷云舒,偷得浮生半日闲,却不想在朝堂,江湖之中留下了一笔丢不掉的桃花债。原名【殿下倾城:盛世男妃】因作者一不小心打错了字,莫怪
  • 曾国藩大智慧全集

    曾国藩大智慧全集

    如果将中国历史用人物来断代,那么可以这么说: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史上的第一人。毛泽东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更是崇拜曾国藩,说他“足为吾人之资”。而大才子梁启超历来眼中无人,但他却对曾国藩推崇备至,面对民国军阀混战的局面,他认为如果曾国藩在世,当时的混乱局面,一定得靠他来拯救。可以说,中国近代史上的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都认为曾国藩是一个“大人物”。
  • 摄政王麻烦手拿开

    摄政王麻烦手拿开

    是夜,良白一身黑衣,脸上戴着夜市上一两银子砍价买来的面具。良白才大树的掩护下摸索着进了安陌轩的房间。她等着安陌轩处理完政事,就了寝后溜进他的房间。还好,门没有锁。书桌上有成堆的奏章,但都整齐地放在一起。所以她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宝贝官印。“良大人,深夜到访本王的王府有何贵干?”深沉浑厚的声音在她背后响起。良白绝望地回过头,心想这下肯定完了,嘴上还是不服输:“王爷有所不知,城中女子皆道王爷有龙阳之好,微臣想来……探寻一二。”下一刻,良白果然听见安陌轩的咆哮。这一局,良白完胜!
  • 地下秩序

    地下秩序

    跃马横刀,快意恩仇。看不惯世间的不平事。金钱如土,不过是过眼如云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错子劫

    错子劫

    “这满天星斗,在天成象,落地为形,而你,却不在天象里,不在地形中。这样说,可以吗?”“你以为学了这个就能避祸消灾?很多时候,命运是注定的,躲不开,避不了。星斗卜筮之术,窥了天机,十算九伤,逆天改命者,少之又少。”“又是空卦,祸兮?福兮?”“无天命,既可乱天命。天不能主宰你,何不试一试与天争职?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