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52500000002

第2章 书林佳话(1)

书林佳话

唐弢

考场外面设立临时书铺,这个风气由来已久,另外如灯市庙会,向例也有书摊。王士祯《古夫于亭杂录》记云:“昔在京师,士人有数谒予而不获一见者,以告昆山徐尚书健庵(乾学),徐笑谓之曰:此易耳,但值每月三五,于慈仁寺书摊候之,必相见矣。如其言,果然。庙市赁僧廊地鬻故书,小肆皆曰摊也……”孔尚任作《燕台杂兴》诗,有一首即咏此事:

弹铗归来抱膝吟,侯门今似海门深;御车扫径皆多事,只向慈仁寺里寻。①清初北京书铺,大都在广安门内慈仁寺一带,每逢初一月半,往游的人很多,临时增设小摊,比平日更为热闹。慈仁寺又称报国寺,顾炎武曾在寺里借住,朱彝尊、何焯也常出入于此,如今遗址尚在。后来岁朝集市,改在厂甸举行,书摊也随着迁移,逐渐在海王村设肆。到了乾隆年间,李文藻作《琉璃厂书肆记》,提到的书铺有三十几家,已经俨然是一条文化街了。这时正值“四库”开馆,江浙两地贩书的人,每次运载入京,也都在琉璃厂附近驻足。

淤即今广安门内报国寺遥要要要编者

心中之火渊蒋建国作冤

据翁方纲说,参加《四库全书》编纂工作的大臣,午后自翰林院回寓,往往带着待查待校的书单,过海王村,在书店里来回徜徉。有些掌柜乘间找寻门道,结纳权贵,慢慢的气焰熏天起来。光绪初年,翰林院侍讲张佩纶奏劾宝名斋主人李钟铭,说他招摇撞骗,卖官鬻爵,带五品冠服,出入宫禁,大概并非虚语。比这稍早,还有宝文斋一件公案。相传同治年间,五城都堂某甲路过琉璃厂,车盖擦着宝文斋书铺的挂牌,将牌招碰了下来,店伙一哄而出,拦住不放,非要这位都堂大人亲自下车挂好不可,都堂也只得从命。不过这是极个别的例子。大部分掌柜都如《旧京琐记》所说,宁愿保持一点“书卷气”,学学斯文样子,决不肯当面得罪顾客。

继李文藻之后,缪荃孙又作《琉璃厂书肆后记》,追述自同治丁卯(1867年)至辛亥革命一段时间内的情形。从书店本身来说,此起彼落,沧海桑田,变化的确很大;但厂桥东西,仍然是图籍集中之地,嫏嬛风光,不减往昔,两记在这点上没有什么区别。二十年后又有人作《琉璃厂书肆三记》,1963年5月号的《文物》上,还发表了《四记》,说明自1912年至解放初期,大致状况还是如此。

前年10月,中国书店自国子监迁至厂甸,这本是合营后一件大事,我因事没有去参观。去春过海王村,才知公园旧址,重经修葺,中间坐北主楼,放着善本珍籍,左右两厢廊屋,迤逦而南,狭长如双臂平举,室内纵横列架,满眼都是图书,近肘处有圆阁,看书的人可以在这儿休憩。腕以下折而相向,两肆并列,铺面临街,一个叫做翰文斋,一个叫做文奎堂。街上除了原有的来薰阁、邃雅斋、松筠阁等之外,又多了这两家创设于光绪年间的老店,而园内面积,几乎抵得上二十家书铺。一时车马盈门,看上去的确热闹得很。

但我觉得真能给琉璃厂带来新气象的,却不是这些刚刚开辟起来的铺面,而是正在铺子里边活动着的人。他们已经由书贾一变而为书业工作者,重要的不是写文章的人大笔一挥,换了称呼,而是他们自己由衷地感觉到了这个改变的意义。书店的经营方针不同了。本来是为少数藏书家服务的,现在却是为学术服务,为研究工作者服务,为大众的文化需要服务;本来是秉承掌柜的旨意,一切为了赚钱,现在却知道了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解放前经常为我送书的书店学徒,合营后重又遇到,不知怎的,对我就像一家人一样,仿佛格外亲热起来。

由于研究项目的变动,近几年来,我买的主要是“五四”以来的旧书,尤其是期刊。我有一种想法,要研究某一问题,光看收在单行本里的文章是不够的,还得翻期刊。期刊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时期内的社会风尚和历史面貌,从而懂得问题提出的前因后果,以及它在当时的反应和影响。这样,我和古书店的关系比较疏远了,每到厂甸,常去的两家是曾经刻过《清代燕都梨园史料》的邃雅斋和补刻了续编的松筠阁,这倒不是因为我对鞠部怀有好感,因此连及书店。邃雅斋如今经营的是“五四”以后的旧书,不过好的很少,浏览一转之后,如果时间许可,自不妨在附近几家出售古书、碑帖或者笺纸的铺子里走走,否则的话,那就往东直奔松筠阁。松筠阁专营期刊,曾有“杂志大王”之称的刘殿文老人,年逾七十,现在是中国书店期刊门市部主任。据说他年轻时常跑西单市,为人配补期刊,随见随录,辑有《中国杂志知见目录》稿本十二册,目前每周一次,在店内讲解这方面的目录学。后起的有王中和、刘广振等,王中和新旧版本,都有素养;刘广振是刘殿文老人的儿子,记忆力强,对期刊知道的较多。过去头本不另售,书店准备逐渐配全的刊物不另售,现在如果确知为研究需要,或者顾客手头已有的期数远远地超过于书店所有,也肯破例成全。有些一时不易访求的期刊,书店还能根据多年来售货的线索,代为借用,譬如我要了解外来文艺思潮对“五四”初期文学社团的影响,需要翻检一下绿波社、艺林社、弥洒社、骆驼社、浅草社、白露社、飞鸟社、觱篥社等主办的刊物,就从松筠阁那儿得到了不少的帮助。

至于单行本书,我所需要的大部分得自东安市场。除了厂甸之外,隆福寺、西单商场、东安市场都有中国书店的分号,兼营着线装古书和“五四”以来的旧书。星期假日,谁如果愿意把时光消磨在里边,慢慢翻检,也常有好书可得。东安市场还经常按照机构和个人的需要,代留一些书籍,先送书至家,由买主挑定后再开发票,这样既有选择余地,又可从容核对,避免与已有的重复,完全是一种为顾客着想的好办法。给我送书的王玉川,大家叫他小王,解放前在春明书店当学徒,为人勤勉诚实,知道顾客要买什么新书,本来不是他分内的事,也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千方百计地代为买到。近年以来,我得了心脏病,养成早起习惯,燕都入夏,晨凉如水,趁着朝暾未上,时而策杖街头。有好几次,看到小王骑着自行车,车座上驮满书籍,在清晨的几乎是洗过一样的长安街上,疾驰而去,很快地消失在远处的绿树阴里。我心里不免充满赞叹:这么早,这个年轻的传播文化的使者,又在执行他的任务了。

写着写着,想不到竟从书房写到街头去了,这在文章来说实是一种破格-也就是不成章的意思。关于北京书市,前人已经写过不少诗文,记得最受赞扬和常被引用的,好像是潘际云的一绝:

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私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

典衣买书,原是会有的事,但一定要让奚童与舆夫私语,未免带点大老爷口气。

书的故事

黄裳

从小就喜欢书,也从很小起就开始买书。对于书的兴趣多少年来一直不曾衰退过。可是六年前的一天,身边的书突然一下子失了踪,终于弄到荡然无存的地步了。当时的心情今天回想起来也是很有趣的,好像一个极大极沉重的包袱,突然从身上卸了下来。空虚是感到有些空虚的,不过像从前某藏书家卖掉宋版书后那种有如李后主“挥泪对宫娥”似的感情倒也并未发生过。我想,自己远远不及古人的淳朴,那自然不必说,就连自己是否真的喜欢书,似乎也大可怀疑了。

最近,这些失了踪的书开始一本本又陆续回到我的手中,同时还发给我一本厚厚的材料,是当年抄去的书的部分草目。要我写出几份清单来,然后才能一本本地找出、发还。这可是个艰巨的任务。面对厚厚一本残乱、错讹的草目,灯下独坐,慢慢翻阅,真是感慨万千。每一本书的名目,都会引起我一些回忆,述说一个故事。它们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经历了怎样的周折才到了我的手中。自己曾经从中得到过怎样的知识,据以写过什么文字,获得过怎样的悦乐……这样的故事,如果一一回忆,写下,那将是另外一本厚厚的有趣的书。当然,有趣也只是我自己觉得有趣,在旁人看来到底怎样,那可一点都没有把握。

如果说多年来从买书中间曾经有过一些经验的话,自然也可以这么说。这种“经验”,是否对今天的读者,还有什么用处,倒是值得考虑的。如果只是搬出一些“掌故”、“趣闻”,虽然也多少会有些资料价值,但到底过于无聊了。今天书店里已经很难看到线装书,如果按照这些“经验”企图加以实践,那也不免是笑话。因此,我不打算写什么“书林清话”之类的东西。此外,我开始买书时,本来是以搜求五四以来新文学书为目标的,不过后来不知怎样一来,兴趣转向线装旧书方面去了。旧有的一些新文学书的“善本”也陆续送给了与我有同好的朋友。因此这里所谈的大抵以买线装书的“经验”为主。

说起“经验”,其实也是平凡无奇的,甚至有些可笑……也说不定。我首先想说的第一条“经验”是,如果希望买到好书,在过去,只有肯出善价才是唯一的办法,其他种种门径,说来说去都是无效的。

如果说这也算是“经验”,在有的朋友看来,是不免过于可笑而且沾染了浓厚的铜臭气味了。这样的话,就连过去以附庸风雅为要旨的达官大贾也不肯说出来的。然而它却是实在的,没有法子想。

我过去曾经一直不肯相信这一条,而且事实上也无法照办,因为我毕竟不是达官、大贾。我倒是一直跑小铺、逛冷摊,总希望能有好运气,会遇见什么宝贝。不过实践的结果是,巡阅书摊二十年,好像只买到过一册较中意的书。那是王国维的诗集《壬癸集》,薄薄一本,开本却很大,用的是日本皮纸。这是王国维住在日本时用古江州木活字所印。书中有墨笔小楷校字,是王观堂的亲笔。估计这书是他送给况蕙风的,因为卷中有蕙风的儿子又韩的印记。不知怎样流落在地摊上了。除了这本书以外,好像就不曾从摊上买到另外什么好书过。

事实上所有比较好的书,毫无例外,都只能从书店里得来。有一次我在一家书店里看到一部张宗子(岱)的手稿《史阙》以及康熙原刻的《西湖梦寻》,不禁为之激动了。书店主人告诉我这些书是从浙东山中收来的,是张氏家传之物。说得也真历历如绘。没有办法,只好预支稿费,多方设法,终于买到手中。等我捧着书又路过书店前街的书摊时,才知道这些书原来就睡在这里的地上,是被书店发现了买去的。什么浙东山中云云原来不过是书店老板创作的美丽的故事。这件事给我颇深的印象与教育,从此逛地摊时就再也没有了过去的那种好兴致。

我还有一次难忘的经验,是买到了崇祯刻的《吴骚合编》。这书按照今天的标准,是要列入“善本”书目的,但实在也算不得什么孤本秘籍。少具规模的图书馆大抵都是有的,不过我所遇到的一部却不是平常的东西。这是最初印的本子,项南洲、洪国良这些徽派名手的木刻插图,真是锋棱毕现,飘举的衣袂的线条、人物眉眼的细部刻画都清晰生动,和画本几乎没有区别。那张绵纸蓝印的封面,附有朱印牌记,起着三百年前出版广告以及版权页作用的扉页也完好地保存着。这种印本,是连“四部丛刊”续编的底本也是望尘莫及的,看书上的藏印,知道是九峰旧庐王氏的旧藏。当年此书从杭州出现,郑振铎曾与王授珊争购。最后结果不问可知,教授当然不是盐商的对手。为了此书,我除了付出一笔现款,还贴上装了两部三轮车的线装书,这中间不少是明刻和清初刻本。这件事很快就为书店中人哄传,认为我是干了一件“蠢事”,也算是一桩“豪举”。这以后他们有了好书就总希望让我看到,虽然那结果是看得很多而买得甚少,但为我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却是不容抹杀的。

这两个小故事都发生在解放前后那段日子里。当时,书坊的景况很不好,几乎连维持都困难。旧书又大量从乡下、城镇流出,最大的出路是进入还魂纸厂。一个常到浙东收书的老店员一次向我叹气,说他在某地看到一大批旧书被当做爆竹的原料。其中有不少明版的白绵纸书,还有一部初印的朱竹诧的《曝书亭集》。他想买了新的纸张向爆竹作坊换下这些旧书,结果被拒绝了。理由是新的“洋纸”在质量上远远赶不上旧的绵纸、竹纸,做起爆竹来卷不紧也没有韧性,放起来也不响。

我又听到一家书店的店主说起,从上海城里一个旧人家称出了一大批旧书,都已捆好堆在旧纸店里了,第二天就要送到造纸厂去。我就要求他去选一下,答应他以“善价”收买。他很不情愿地终于去了。第二天我去找他时,他递给我两本旧书,同时叹气说,旧纸店不情愿打开已经扎好的一捆捆旧书,因为每捆能选出几本是毫无把握的。他费尽唇舌,也只打开了一捆。他选出的两本书是万历新安诸黄所刻的《罗汉十八相》,大方册,是最精的徽派版画,和另一册黑格旧抄的《续复古编》,是顾氏秀野草堂的藏书。扎成一捆捆的旧书一直塞到纸店的天花板,难怪他们不肯一一打开、重扎……据藏印知道这家人家姓奚,藏书室名“铸古庵”。关于这个藏书家,我也一直没有能查出更多的底细来。

同类推荐
  •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内容围绕黄河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合理。
  • 妞妞

    妞妞

    《妞妞》这本书的主角是一个仅仅活了562天便夭折了的小女孩——妞妞。由于妈妈孕期的一次意外生病,妞妞出生便患有眼部恶性肿瘤,父母给与了最细心的照料,但仍旧无法挽回妞妞的生命。在陪伴妞妞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有欢喜有无助,有下相互扶持有激烈争吵,父亲周国平用感人的文字记录下来,带给读者很多启示。
  • 人间海市:长岛

    人间海市:长岛

    长岛县诸岛,古为莱夷之地。秦、汉、晋、隋时期属黄县(现龙口市)。自唐朝神龙三年(公元707年)属蓬莱县。1929年,山东省政府设置长山岛行政区,始自蓬莱县划出,直隶山东省。1935年撒区归属蓬莱。1945年第一次解放,成立长山岛特区’隶属北海专区“1947年国民党占领。1949年第二次解放,恢复长山岛特区。1956年建立长岛县。
  • 中国治水史诗(下)

    中国治水史诗(下)

    近代考古发现:太行山东麓,曾是远古时期渤海西岸的海岸线。由于冰川期的影响,地面曾发生过大规模的海进和海退,在距今五六千年时发生的海退之后,天津一带地面上升,渐渐成陆。
  • 疯话五书

    疯话五书

    中国人向来有读古书的爱好,因为古书中深藏着社会的冷暖、人性的明暗,尤其是在历史变革时期,它仿佛是一面镜子,帮助人们廓清现实,对新生事物作出价值判断。所谓借古喻今、借古讽今、借古论今,读古书的目的正在于此。申维先生的这部著作是一部笔记体文化随笔集,最大特色是文与史相映成趣。他从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典出发,以漫话《聊斋志异》、品《水浒传》、戏说《西游记》、夜读《春秋》、解读《道德经》人笔,展开了对人生百态的精辟解读。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推出一系列解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节目后,重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已然成为当今年轻人的一种阅读时尚。
热门推荐
  • 龙九幽一世人生路

    龙九幽一世人生路

    九幽一世人生路讲述了一个少年家族出身自幼丧母因为一些事情被交托与奇人抚养十年。十年后的九幽回到家族开始了一段传奇人生。有情有爱有人生或痛或伤走人生怒闯阎罗就有地只为一人十年梦中情。起点首发。还未签约
  • EXO天堂恋人

    EXO天堂恋人

    本小说很虐,非常虐,所以说不喜欢的话可以不看。剧情内容:顾安然(女主角)和边伯贤相恋两年,但边伯贤却以父母给予的压力被迫和安然分手,经过惨烈的安慰,安然向伯贤提出当四个月恋人的事,可是旅游途中忽然发现自己患有病(好吧名字我还没想)如果手术的话就会忘掉最重要的人,不然只有一年的寿命,在安然准备离开的时候,边伯贤的父母同意了伯贤与安然相恋,可是为时已晚,安然离开,可是安然的死讯却传进了伯贤的耳朵里。四年过后在美国发展的朴灿烈忽然要结婚,而妻子就是死去四年的顾安然,婚礼那天,伯贤出来抢婚,可安然最终嫁给了朴灿烈,一次次错过,伯贤终于受不了而跳海自杀,故事就会这样结束吗……
  • 王妃太嚣张:王爷我要休夫

    王妃太嚣张:王爷我要休夫

    当古灵精怪的她遇上他,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一个是洒脱不羁的江湖女子,一个是身居高位的王爷,初次交锋,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惊鸿之天才驭兽师

    惊鸿之天才驭兽师

    没落家族,她惨遭杀害。现在她凤凌霜来了,别人休想再动凤家人一分一毫,否则他凤凌霜必将十倍还之!若敢伤凤家人者,她必当百倍奉还,至死方休!当然拿了我的还得给我送回来,吃下去的也得给我吐出来。废材?不好意思我只是体质特殊!势单力薄?不好意思我只是懒得放兽!扮猪吃虎,直搅得你们昏天黑地!且看她如何披荆斩棘,君临三界!
  • 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

    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念修魔

    一念修魔

    身具特殊血脉,掌握魔塔的珠子,一段问鼎长生的路!
  • 驱魔师重生竟成高中生

    驱魔师重生竟成高中生

    她初中毕业以后就被家里的老辈们扔到山野里修行驱魔,为了救下一群迷路的学生,不幸命丧猛鬼之手。重生醒来,她是千金小姐,成绩位居全年第一的高中生,优雅让人作恶的高岚雅早已变成驱魔师关媛。试问一个野人一般的驱魔师在面对只能静坐的课堂和让人昏昏欲睡的书本,日子还怎么过下去?!
  • 异界之元素风暴

    异界之元素风暴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楚逸在一次化学实验中不幸罹难,却阴差阳错的穿越到元素大陆重生。在这里,氢元素和氧元素融合会发生爆炸这种浅显的化学反应竟然会被当做元素技,被元素召唤师视若珍宝,这让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楚逸情何以堪。楚逸以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强势的崛起,在这个世界强者之路上迈进!全新的世界观,全新的架构,全新的等级系统,全新的种族,本书定能给您耳目一新的感受,敬请关注。
  • 天涯明月之风尘眼

    天涯明月之风尘眼

    试问天下著史者,何以决定和改变历史?军事?政治?科技?若然不知,何以写史?改变历史的不是军事,不是政治,也不是科技,而是智慧!本书开篇也有穿越,为示本书对穿越的藐视,穿到四千万年前的灵魂,反而被炎某囚禁于体内,成了受折磨的灵魂······本书的情怀和行文效仿已经仙逝的古龙本书江湖格局和情节布局模仿金庸大侠书中国与国的大战场面,将会海陆空并行描写小规模的精英团队决战,则模仿英雄联盟的5V5、3v3模式各路英雄的一招一式则取材于游戏《天涯明月刀》和《剑灵》,
  • 崛起蛮荒

    崛起蛮荒

    蛮荒世界,诸族林立,强敌环伺,以微末之躯带领人族,斩妖除圣,自强不息。且看石猴如何创功法以强自身,建法制以规整天下,立教化以泽万代。最终成万民之共祖,万法之源头。前面没有路,就用血肉趟出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