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3600000006

第6章 《剑北篇》的足迹(2)

在由伊盟和榆林返回延安时,9月21日晚延安各界又一次举行盛大晚会招待慰劳团。在《剑北篇》里,老舍先生对这次晚会有如下记述:

到延安,又在山沟窑洞里备受欢迎:

男女青年,谐音歌咏,

中西乐器,合奏联声,

自制的歌,自制的谱,由民族的心灵,

唱出坚决抗战的热情;

为了抗战宣传,话剧旧剧兼重,

利用民歌与秦腔,把战斗的知识教给大众。

9月22日下午4时,慰劳团和延安文化界、青年团体和报界召开座谈会,由艾思奇主持,毛主席到会讲话,老舍先生做了文艺形势的报告。晚9点,共进晚餐,至夜12点结束。

对比起来看,《剑北篇》里对延安的记述是在所到之处中写得最为明快的,既客观,又公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感受到的朝气和鼓舞,留下了难能可贵的精彩记载,宛如史诗的一个华章。

四、《剑北篇》的五个特点

《剑北篇》的第一个特点是并不直接写慰劳的对象和过程。这个特点非常神奇,而且反常,不合逻辑,因为似乎完全背离了慰劳团的初衷使命和目的。仔细想想,这个特点却是老舍先生的真正高明之处。当时各个主要战区的司令或是蒋介石的黄埔嫡系,或是地方军阀出身的霸主,或是以“剿共”闻名的闹摩擦专家,虽然当时是抗战时期,其中有的人是爱国的,在对日战斗中立有战功,但毕竟都是政界的上层人士,从长远观点看,绝大多数都是过眼烟云,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英名,更不会永垂青史,所以,不提他们的名字也罢,不去描述向他们献旗的过程也好。历史证明,老舍先生这种思考是非常有远见的,在后来的历史巨变中,当时的这些军人后来多数都成了历史的罪人,不出十年他们就的确被历史永远地遗弃了,而且被人遗忘了,非常“短命”。相比之下,士兵和普通百姓却是永恒的,文化和政治相比,文化永远是第一位的,是长寿的,是延绵不断的。所以,在《剑北篇》里,主角是人民大众,重点是文化,这两条构成了《剑北篇》的灵魂。

《剑北篇》的第二个特点是丝毫不涉及党派。如前所述,慰劳团的官方色彩很浓,总团长和分团长都是政界的大佬和高官,团员和随团记者中也有许多官方的代表和御用媒体的代表,只有张西洛、刘尊棋等少数人是真正的民主人士和左翼新闻人士,像老舍先生这种无党派知名爱国人士更是凤毛麟角。当时的全国政治局势正值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高潮,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提出的统一战线方针在“西安事变”之后被蒋介石无奈接受,国内局势处于相对平和的阶段,虽然也有小摩擦,但八路军和陕甘宁边区都是合法的存在,而且由于高举抗战的大旗,在民众中日益享有较高的声誉。总之,当时的国共两党关系极为微妙,极为敏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在这种形势下,文学作品要公开发表,要站得住,要真正起作用,最高的原则就是不公开触及两党关系,不涉及党派。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得以摆脱官方的利用,永远和官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争取自己的主动和发言权,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实践证明,只有这种立场才能使得作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剑北篇》的第三个特点是只写抗战,只为救国。既然不写慰问对象和过程,又不涉及党派,那《剑北篇》写什么呢?一句话,只写抗战,只写救国。正像老舍先生自己所说,他在抗战期间,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个作品,每个行动,都离不开抗战,时时刻刻都在想着抗战,为抗战而生,为抗战而写。历史证明,他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在那八年里,老舍先生的每一部作品,小到一篇大鼓词,一小段相声,大到一部话剧剧本,一部长篇小说,都只有一个内容,那就是抗战,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百万字长篇巨著《四世同堂》,它不仅成了老舍先生自己的代表作之一,也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长诗《剑北篇》正是老舍先生抗战初期的一个有典型意义的作品,3661行中的每一个字都围绕着抗战,由头到尾都浸润着这位作家的爱国之情。诗歌这种文体正好可以抒情,可以呐喊,可以传达心声,可以把一腔热血都泼洒在读者面前,真正成为呕心沥血之作。诗歌和小说不一样,小说的情是隐式的,是讲故事,用故事用人物把读者感动了,让读者自己去下结论;诗歌则不同,诗歌是烈火,诗歌用最凝练的语言,最有神采的词组,最出人意料的编排,去直捣人心,像闪电,像雷鸣,激发你,鼓动你,燃烧你,直达主题,教你为国为民甘愿去做任何事情。《剑北篇》就是一团火!

《剑北篇》的第四个特点是着重写百姓大众,写祖国河山和中华悠久文化。《剑北篇》的主题是抗战,但内容却因游历广阔而丰富,并不显得单调和枯燥,主要内容含括了四个部分:一、历史,包括各地的名胜古迹。二、大好河山,自然景色,山山水水。应该指出,不论是写名胜古迹,还是写大好河山,《剑北篇》在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中都是首屈一指的,是创记录的,是没有人能超过的,首先是在数量上、范围上无人能匹敌,内容极为丰富多彩,3661行诗中容纳了非常详尽而殷实的描述,因为那都是作者亲自走过的土地,一里一里地走,有时乘车,有时骑骡,有时坐舟,有时步行,长达一万九千里,耗165天,遍及八省七十四城,对所到之处的描写都是亲见、亲闻、亲身体验,所有的感受都极为实在,极为原真;其次是非常详细,所有的描述都很细致,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具体是什么样子,那土,那坡,那沟,那窑,那草,那石,那路,那涧……事无巨细,一一记录在案,令人绝对有身临其境之感,读下去最终会由衷地产生对作者的敬佩之情;再次是诗人对景物充满了感情,所有描述都是抒情的,都有联想,挥洒自如,上至五千年,下至此时今日,大至宇宙,小至寒窑辟壤,绝不平摆浮搁,也绝不就事论事,仿佛都被他都拉到了眼前,装在了心里,而和眼前的一切都发生了关系。三、揭露日寇的残暴罪行,尤其是日寇的狂轰滥炸给后方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四、人民生活的艰苦,国力的衰败和落后,以及由此带来的现状的处处凋零和败落,另一方面是百姓的善良、勤劳、坚韧和可爱。诗中出现的人物很少,而这些少数的人物居然都是普通的农村老汉,是扛枪杀敌的普通士兵,是几岁的乡村孩子,他们的出现为《剑北篇》找到了“魂”。活的人和死的物两者形成强烈的反差,在《剑北篇》里有明显的展现,由此产生的感慨和随想比比皆是,既有反思,又有激励,组成作家头脑中苦苦思索的诸多问题。所以,诗人常常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情涛涌动,而这正是写诗的好境域。

《剑北篇》的第五个特点是讲述文化的作用和当下的缺失。老舍先生一路走下来,让他感受最大的也是最痛心的是文化的缺乏,和人民大众对文化的渴望与需求。老舍先生在《剑北篇》里用了很大篇幅来描述这种普遍存在的精神疾苦。他说有的地方好不容易有了一场戏看,但全是陈词滥调,词老,故事也老,有的甚至全是封建糟粕,包括给战士们看的也不外乎这些东西;而文艺工作者也很可怜,费了好大的劲,搞出的东西竟毫无新意,不仅内容空洞,而且语言也公式化,赶不上时代,落后于群众的需求,完全辜负了时代精神,完全和抗战脱节。他在《剑北篇》里大声疾呼,无论如何要改变这种状况,要向西北输送精神食粮,要进行精神扶贫,要继续大力提倡“文章入伍,文章下乡”。要给前线送新书,送新诗,送新戏。在《剑北篇》里作者甚至对秦腔等地方戏提出了改造的真知灼见。他中肯地说“悲郁是秦腔的基调”,但是他对所见到秦腔剧目又提出了批评:“可是举动太毛,锣鼓乱吵;歌腔雄浑,动作轻佻,不中节的锣鼓又使动作无效!再加上白口的急促,脸谱的粗糙,使浑厚苍茫的气息变作村野繁闹!”他进而对秦腔的新班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建议,针对“剧词太白,道白急躁,剧情的新鲜,不是感动,成了唯一的号召,假若,更加强一些民间的情调,由最俗的语言见出文艺的技巧;假若,更大胆一些,从改造而创造……利用民间的故事,插入歌谣,也许能更亲切,更多实效,从抗战中给秦腔找出新的道路”。老舍先生的这些见解,即便在今日也是具有极普遍的现实意义的高见,可以当作戏改的方针和具体办法。

老舍先生回到重庆之后,立刻向重庆的文化界做了报告,讲述自己西北之行的旅途观感,他大声疾呼,要用文化支援大西北的开发。《新中华报》接着发表了社论,题目叫《积极加强战地文化工作》,热情地评价了老舍先生的建议,号召一切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到战区去,后方文化工作者应设法解决西北文化恐慌问题,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剑北篇》是一个高度的统一,将理想、将追求变成现实、变成实践。

《剑北篇》是一个心血的结晶。

《剑北篇》是一个伟大的试验。

《剑北篇》创下了好几个新诗的第一:一韵到底的新诗、借用历史和典故最多的新诗、涉及城镇地名数量最多的新诗、描写祖国大地景色最细最美的新诗、句句都紧扣现实因而主题最鲜明的新诗。

《剑北篇》里阐述的文艺的最高境界是大写的真理:

我们要写,墨是血,笔是刀,

把英雄的事迹,胜利的信条,

铭刻在历史的心上,使千秋百代永远崇高!

美的崇高,

是爱的开导,

……

去看,去看,看水阔山高,

看自然给中华的奇珍异宝,

受了美的熏陶,

燃起爱的火苗,

使热血与行云,诗声与虎啸,

结成爱与美的心潮,

用崇高的热情使江山完好!

同类推荐
  •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本书是一部散文作品集,可供文学爱好者参考阅读,值得细细品味。
  •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经典散文中的万物生灵

    银杏、白杨礼赞、秃的梧桐、两株树、爱竹、梧桐树、杨柳、那树、说树、仙人掌、榕树的美髯……郭沫若、矛盾、周作人、丰子恺、汪曾祺、巴金、瓦·沙拉莫夫、约翰·缪尔……《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古今中外的众多文学大师为你呈现大千世界中的万物生灵。《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收录了萤、爱竹、天鹅、巨人树、冬之兽等精彩散文篇章。
  • 生命在纸上行走

    生命在纸上行走

    瘫痪病榻,才感悟到散步阳光下的幸福;饥困荒漠,才渴望得到一滴水的幸福;身陷囹圄,才领会到获取自由的幸福。缺陷像一把钥匙,打开幸福之门,幸福在缺陷中找到答案。
  • 钱玄同文选

    钱玄同文选

    钱玄同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学家、国学大师,也是五四运动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新文化运动、国语运动。在音韵学方面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书由编者精心选编了钱玄同新文化运动及学术方面的代表性文章,使读者能够大致了解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和文字改革方面的主张,具有一定的文化学术意义。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金性尧先生凭其深厚学养,秉持严谨之态,对这些诗作进行了言筒而意深的注释,对诗人和诗作的评价则比较注重“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同时也尽量反映宋人“驱使文字的本领”。
热门推荐
  • 虐恋甜恋辨真假

    虐恋甜恋辨真假

    夏长安,学校的学生会主席,爱慕凌枫多年;凌枫,驰骋球场的学校明星,得到许多女生的青睐,却对方雨希情有独钟;方雨希及其特别,她对凌枫没有任何好感方旭晨对他唯一的妹妹也照顾有加,一次偶然的相遇,方旭晨对夏长安一见钟情。经历过一些事后,方雨希对凌枫的看法也有所改变,四人的校园生活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 红发异瞳:魔女太惑人

    红发异瞳:魔女太惑人

    她来自现代,灵魂却来到异世。父母素未谋面,身世更是迷离。一无所有,如何在乱世中扎根?直到,重新遇见,忍不了,放不下,没有办法,她太爱他。往日重现,异能回归。乃后,一个废物的崛起,使人们热议。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她消失五年,华丽回归,再次与他相恋,见证者们皆无法忘记。谁会想到,一个废物,其实是一个女龙王呢?那夺目的异瞳,象征了她的身份。她不做令自己后悔的事,她只做,令别人后悔的事。她的名字,叫钟月灵。
  • 谁主沉浮乱世群侠

    谁主沉浮乱世群侠

    权谋,情谋,天下之谋。谋权,谋情,谋天下。纷繁乱世,且看谁主沉浮。————————————------------------本文慢热,伏笔众多,各位看官要留心喽!
  • 大乘起信论义疏

    大乘起信论义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傲世妖圣

    傲世妖圣

    不能修炼真气?照样打的你抱头鼠窜!不能呆在家族?照样混的风生水起!不能娶到圣女?照样身旁佳丽不绝!当身为先天生灵,却不能修炼真气的世家弃子罗修意外融合了一颗上古妖心,从此踏上了一条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妖圣之路。“在老子的地盘下馆子,就是真正的神仙来了,也得给钱!”
  • 月之魅

    月之魅

    一段情、一段事、一个人、热血、柔情,对与错的界线在哪里………………
  • 天孽洪荒

    天孽洪荒

    历经磨难的少年,再世为人,却发现身下的大地与那颗水蓝色星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商周一榜封神,洪荒众神去向何处?仙界?神界?天界?一朵妖艳之花,演化一方世界。一柱黑色乌水,贯穿天地山川。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奇不无。这是一个我欲逆天,天不可逆我的传说,这是一个盘中棋,棋中子,子欲盗天的故事。
  • 紫禁城

    紫禁城

    龚学敏以他诗歌追求的纯粹与华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紫禁城重新进行了整体解读,他独自置身其中,演变万般模样,穿龙袍、起龙驾、执令牌、伺贵妃、开启深锁重门,穿行千里烟云,让人别开生面。
  • 风起云涌山海经

    风起云涌山海经

    从来没人关注的古书山海经,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响马家族陈怀东,手握山海印,掌山控海,为你讲述山海经的那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