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3600000009

第9章 “伦敦经验”与老舍国家形象传播意识之建构(1)

伦敦经验与山东体验

“伦敦经验”与老舍国家形象传播意识之建构

——兼及《四世同堂》英译问题

吴小美,魏韶华

吴小美,兰州大学文学院教授;魏韶华,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

一、“伦敦经验”中的“泛媒体”

1924年9月10日老舍乘坐德万哈号轮船抵达伦敦,至1929年夏结束在伦敦的教书生活,是老舍生命史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伦敦五年是老舍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作家的“精神原点”。对这一精神原点的意义,老舍是有充分自觉的,他认为自己设若始终在国内,就不会成为一个小说家。

伦敦作为当时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之一,为老舍带来了空前的视觉和精神刺激,这让他有机会和能力质疑中国的旧文明和旧生活,跳出中国文化的窠臼,从而完成现代文化人格的塑造。置身伦敦的老舍,以教书为主业,可是,他无时无刻不置身于这座大都市的环境氛围的包围之中,由这些全部体验所构成的观察、观感、思绪和思索等构成了老舍独特的“伦敦经验”。这一经验包括可视的器物文明比如街道、楼宇、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教堂、火车、汽车、电车、地铁(地道火车)、公共汽车(公众汽车)、自行车、摩托车(摩托自行车)、电话(电话机)等对老舍的视觉和精神刺激,而更深层的碰撞则来自精神软环境比如媒体环境等。

作为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英国在过去几个世纪中一直领导着世界的潮流,其中,新闻传播业在20世纪上半叶以前,更是代表着世界传播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老舍客居伦敦时期,英国传播业发展正步入大众化商业报刊阶段,迎合大众趣味的一批新的大众报刊纷纷涌现,其代表是所谓的“三每报”,即哈姆斯沃斯的《每日邮报》、皮尔逊的《每日快报》和哈姆斯沃斯的《每日镜报》。这些大众报刊的出现所形成的冲击波及到高级报纸原有的严肃风格。由工业化和民主化进程所带来的变化,彰显了现代报刊的信息传递和舆论宣传功能,读者群迅猛扩大。报刊想要获得办报独立性,就必须实现经济自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告成为报刊的重要资金来源,其运作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报刊的生存空间。在报纸购阅者急剧增加、报纸定价降低的情况下,发行人都会出售报纸上的广告版面。这一英国新闻传播新动态,被敏锐的老舍纳入自己的视野:“工人们多是叼着小泥烟袋,拿着张小报,在家门口儿念。”老舍:《二马》,《老舍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604页。在《我的几个房东》中,老舍仍能清晰地记起多年前伦敦的房东达尔曼,说:“假若他还有什么说的,便是重述《晨报》上的消息与意见。凡是《晨报》所说的都对!这个老头是地道的英国市民。”他太太的“意见不但取自《晨报》,而且是由达尔曼先生口中念出的那几段《晨报》”。他女儿“只看《晨报》上的广告”。还“在分类广告上登了一小段广告——教授跳舞”。老舍:《我的几个房东》,《老舍全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60页。小说《二马》中的李子荣有时候靠翻译广告增加收入;他还建议古玩店在“《亚细亚杂志》和东方学院的《季刊》全登上三个月的广告”。老舍:《二马》,《老舍全集》第1卷,第529页。在一个媒体时代,人们知道,“做买卖顶要紧的是广告”。同上,第427页。李子荣懂得利用广告效应做买卖,华工砸铺子,李子荣“故意的在事后躲开,好叫马威的像片登在报上,(一种广告,)。”同上,第622页。伦敦一到夏天,“车站上,大街上,汽车上,全花红柳绿的贴着避暑的广告”。老舍:《二马》,《老舍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第451页。老舍在这里揭示了现代传媒对城市普通市民的精神影响。“外国人最怕报纸,可是也最喜欢把自己的姓名,像片,全登出来。这是一种广告。谁知道小玛力?没人!她一在报纸上闹腾,行了,她一天能接几百封求婚书。”同上,第607页。东伦敦的华人砸马家铺子,报纸纷纷做夸大报道:“各晚报的午饭号全用大字登起来:‘东伦敦华人大闹古玩铺。’‘东伦敦华人之无法无天!’‘惊人的抢案!’‘政府应设法取缔华人!’……马家古玩铺和马威的像片全在报纸的前页登着,《晚星报》还给马威像片下印上‘只手打退匪人的英雄’。新闻记者一群一群的拿着像匣子来和马威问询。”同上,第618页。通过一个事件的媒体反应,老舍表现了当时英国媒体的商业化运营模式——传媒与资本的结合。《二马》中写温都姑娘“手里拿着张报纸,正看最新式帽子的图样”。小饭铺里,“人人手里拿着张晚报,(伦敦的晚报是早晨九点多钟就下街的。)专看赛马赛狗的新闻”。“英国人自要有报看,是什么也不想说的。”同上,第445页。“晚报上一大半是赛马和足球队比赛的结果,人们在早晨九点钟便买一张,看看自己赢了没有。看见自己是输了,才撅着嘴念点骂外国的新闻,出出恶气。”同上,第531页。伦敦市民已深知负面新闻禁不住报纸的宣扬。同上,第599页。不合世俗伦理的事,“报纸上一宣扬”,“一家子也全跟着毁了!”同上,第603页。老舍认为普通英国人的观念是由报纸上看来的,杂志也开始与普通市民息息相关,他在小说《二马》中写到:“凯萨林坐在椅子上,掏出一本杂志来。”同上,第504页。写到李子荣参加《亚细亚杂志》的征文同上,第518页。,还提到“无线电广播”同上,第531页。。进入老舍视野的媒体环境,除了报纸、杂志、广告、广播等狭义媒体以外,还包括与现代传媒有关的电影、戏剧以及市民通俗小说等。为了表述的方便,我们将其统称为“泛媒体”,而把由“泛媒体”所构成的环境称为“泛媒体环境”。

老舍关注“泛媒体环境”,关注“泛媒体环境”对普通人的影响,作为中国人,他更关注“泛媒体环境”对中国的书写及其后果。即西方人的“讨厌中国人也全是由报纸上,电影上看来的”。《二马》中的保罗就喜欢看“骂中国人的电影”老舍:《二马》,《老舍全集》第1卷,第532页。。普通市民的逻辑是:“设若中国不是一团乱糟,外国报纸又何从得到这些坏新闻呢!”“篇篇电影是那样,出出戏是那样,本本小说是那样,就算有五成谎吧,不是还有五成真的吗?”同上,第454页。报纸在那个时候已经成为城市市民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晚报”、“晨报”等各种报纸对中国的歪曲报道也深深地影响着城市市民,而“泛媒体”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报道、虚构和想象最能刺激老舍那颗来自弱国之邦的脆弱的心灵。玛力看的“报纸上说:中国人屠宰了英国人”。同上,第419页。她跟母亲辩论道:“我今天在报纸又看见三张像片,都是在上海照来的。他们把人头杀下来,挂在电线杆子上。不但是挂着,底下还有一群人,男女老少都有,在那块看电影似的看着!”同上,第459页。在小说《二马》中留有老舍“伦敦经验”的直接印痕,其中多次提及白种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夸大报道和妖魔化书写:“东伦敦”是“最给中国人丢脸的中国城”。“没钱到东方旅行的法国人美国人到伦敦的时候,总要到中国城去看一眼,为的是找些小说、日记、新闻的材料……就是因为中国是弱国,所以他们随便给那群勤劳耐苦,在异域找饭吃的华人加上一切的罪名。中国城要是住着二十个中国人,他们的记载上一定是五千;而且这五千黄脸鬼是个个抽大烟,私运军火,害死人把尸首往床底下藏,强奸妇女不问老少,和作一切至少该千刀万剐的事情的。作小说的,写戏剧的,作电影的,描写中国人全根据这种传说和报告。然后看戏,看电影,念小说的姑娘,老太太,小孩子,和英国皇帝,把这种出乎情理的事牢牢的记在脑子里,于是中国人就变成世界上最阴险,最污浊,最讨厌,最卑鄙的一种两条腿儿的动物!”老舍:《二马》,《老舍全集》第1卷,第394—395页。这里,老舍深刻揭示了英国“泛媒体”对中国的负面书写及其恶劣影响,受其影响,“中国人都好赌”、“凡事守秘密”等都成为是英国人对中国人的固定认识。同上,第613—614页。出现于这部虚构小说中的这些文字是带着作者的深深隐痛的,其中有老舍全部“伦敦经验”的泪痕悲色。

“泛媒体”的中国观对英国人形成了一种类似精神控制的东西。仅以电影论之,在人类这些最早的活动影像里,匪夷所思的习俗、麻木狡猾的神态、病弱的身体,构成了其中的“中国形象”。保留在早期纪录片中的中国是一个贫弱不堪的形象:抬轿的苦力与轿子里的权贵,进出租界的外国军队,饥馑的孩童和无家可归的难民。肖同庆:《早年纪录片里的“中国形象”》,《人民日报》,2004年11月30日。这里有真实,更有西方人对他者窥探的目光。除纪录片外,西方人当时拍摄的关于中国的电影多是有明显辱华倾向的。《二马》中的亚历山大就以金钱诱惑老马参演辱华电影:“我现在帮着电影公司写布景……现在他们正作一个上海的故事,他们在东伦敦找了一群中国人,全是扁鼻子,狭眼睛的玩艺儿……这群人专为成群打伙的起哄,叫电影看着真像中国……导演的人看这群人和一群羊完全没分别;演乡景他们要一群羊,照上海就要一群中国人。”老舍:《二马》,《老舍全集》第1卷,第561页。媒体影响人心形成普泛的社会偏见,又反过去影响媒体制作者。这个电影“是英国最有名一位文人写的。这位先生明知中国人是文明人,可是为迎合人们心理起见,为文学的技艺起见,他还是把中国人写得残忍险诈,彼此拿刀乱杀;不这样,他不能得到人们的赞许。”同上,第620页。电影对英国市民心理起着决定性影响。老舍在伦敦时,“繁华热闹的伦敦”“七百万人”,足“有四百个电影院”。老舍:《二马》,《老舍全集》第1卷,第612页。《二马》中的马威喜欢并且经常去看电影,“他常看电影里的英雄”。同上,第417页。还常请玛力去看电影。当温都太太第一次见到前去求租房屋的马家父子时,就拿他们与电影中的中国人做比:“看着:这俩中国人倒不像电影上的那么难看,心中未免有点疑惑。”同上,第412页。普通英国人对中国人用毒药害人的“信仰”就来自电影。在玛力的意识中,“中国人的用毒药害人是千真万确,一点含糊没有的”。因为,“自要戏里有个中国人,他一定是用毒药害人的。电影,小说,也都是如此。温都姑娘这个警告是有历史的,是含着点近于宗教信仰的:回回不吃猪肉,谁都知道;中国人用毒药害人——一种信仰!”同上,第418页。老舍清醒地看到,英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与“泛媒体”的中国形象书写脱不开干系。他们的逻辑是:中国人“要是不讨人嫌为什么电影上,戏里,小说上的中国人老是些杀人放火抢女人的呢?”同上,第454页。在英国的中国人深知英国人“本来就看不起我们中国人”。同上,第446页。“温都姑娘警告她母亲留心毒药以后,想起前几天看的那个电影。”除了电影还有小说,马威就“看过英国小说——中国人用毒药害人的小说”。同上,第419页。马威对玛力说:“你们看不起中国人;你们想中国人的时候永远和暗杀,毒药,强奸联在一块儿。”“我知道你们关于中国人的知识是由造谣言的报纸,和下贱的小说里得来的。”同上,第580页。“外国人在电影里,戏剧里,小说里,骂中国人,已经成了一种历史的习惯。”“中国戏台上不会有黑脸曹操,外国戏台上不会有好中国人。这种事不是感情上的,是历史的;不是故意骂人的,是有意做好文章的。中国旧戏家要是作出一出黑脸曹操的戏,人家一定笑他不懂事;外国人写出一出不带杀人放火的中国戏,人们还不是一样笑他。”老舍:《二马》,《老舍全集》第1卷,第580页。老舍指出这一偏见是“有历史的”。

二、作为“他者”的中国形象及其历史反思

同类推荐
  • 大地美容师

    大地美容师

    《大地美容师》主要内容包括:上山下乡、农家书屋督察笔记、陕南农民减负检查日记、三赴大荔“三下乡”、三赴关山“三下乡”、三上二龙山、商州三日游记、四顾龙泉造山林、万紫干红总是春、故乡大荔三日游、三顾故乡选书记等。
  • 欲望的语言实践

    欲望的语言实践

    本书系文学评论集。全书共分为三辑18篇,对当前活跃在中国文坛上的十几位知名作家的小说、诗词进行了文学批评与评价。
  • 中华千年文萃:赋赏

    中华千年文萃:赋赏

    本书选取屈原、宋玉、贾谊、张衡、曹植、苏轼等人的作品,尽量采取古籍版本,古代人名、地名和专用词等仍使用原字,未改为简化字,并按作者简介、正文、注释、点评形式来编排,旨在引导读者自己去感受思索,从我国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中获益。
  • 豪放词·婉约词

    豪放词·婉约词

    诗词曲文是绽放于世界文学巅峰之上的艺术奇葩,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咀嚼传统,领略诗词中的意境。
  • 旧时光的味道

    旧时光的味道

    美食与时间一样,弥足珍贵,常留念想。我们吃过的东西,有些已吃不到、见不到,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借着对那些美食的回忆,怀念昔日美好时光。有时候,吃几碟菜,喝一杯酒,看一篇文,怀念几个人、几件事,人生如此,夫复何求?本书是《旧时光的味道》全新姊妹篇,堪称升级版、豪华版,内容更加丰富,感悟更为深刻,文字愈加老练,而又不失活泼,读来时而令人怅惘,时而令人捧腹,口齿生香,久久回味。
热门推荐
  • 神镜千寻之女孩与白龙

    神镜千寻之女孩与白龙

    小寻,前世是西海龙王之女龙寻公主,与东海龙太子小白龙龙桦自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十三岁那年,公主突然得了怪病,竟是百药无效,连神仙也回天乏术,最后,公主含泪而死,小白龙则是泪流满面,痛心疾首。百年后,小白龙受命于天帝,去保护一个身负万年神秘使命的小女孩小寻,却没想到,这小女孩长得......竟是龙寻公主的后世......这可以说是部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的《千与千寻》与《死神》结合体动漫小说。主要借鉴《千与千寻》《西游记》《死神》《火影忍者》《犬夜叉》等作品,但只是借鉴,并非同人,角色剧情原创。
  • 龙武逆鳞

    龙武逆鳞

    前世,为正。今世,入魔又有何妨。以兄弟的命,换来的重生。我孤下一诺定将前世恩怨算清,为兄弟报仇雪恨。
  • 逍遥龙生

    逍遥龙生

    深海也可自成一界,称龙界,一繁华帝国。傲无双身为一龙,展开了在深海中的奇幻故事,深海,远远不同地面·····绝世冥龙魂现,附于体内,天地纵横。
  • 发小结婚记

    发小结婚记

    命运就像无形的手,往往把毫不相关的命运关联在一起。三个情同手足的发小,一个妒火中烧的前男友,两个不知所谓的蟊贼,这场筹备已久的婚礼是被搅黄了呢?搅黄了呢?还是搅黄了呢?
  • 琰琰传

    琰琰传

    她,本是天帝之女,从小生活月牙泉边吸收着日月星空精华,聪慧绝世无双,唯有对情感懵懵懂懂,他,由另一个星空负伤而来,她与她在月牙泉边不期而遇。为报救命之恩,也为再叙前缘,他说,我愿和你相守一生一世,她说:什么是一生一世?
  • 天龙记

    天龙记

    武道至极,一片竹叶可以杀人于无形,亦可以劈开时空。大陆浩渺,群雄并起,万族林立,且看边陲少年如何傲视群雄......天降锋牙冷,何故叶轻灵;为得如烟柔,哪理人化冰。
  • 纯念

    纯念

    花季雨季,她年华正茂,他青涩胆怯,朦朦胧胧中,那看似不真实的爱情,谁来书写结局……
  • 浴火银河

    浴火银河

    3114年1月,历史将记载这个时间,人类飞船飞出太阳系,并寻找到可以继续生存繁衍的生命星球,而站在飞船里最顶端的那个人,眺望身后一望无际的太阳系,似乎想寻找地球的身影,然后转身俯视眼前那颗蓝紫色的毫无生命迹象的星球。那个人,便是叶天南!!!
  • 猎人成仙传

    猎人成仙传

    本书不仅仅是单一的修仙问道,他在探险寻宝方面有着集中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刻画,对话,打斗的场景描述的极其精彩。他作为一名平凡的猎人,无意中放生了一只转生的九尾天狐,在家逢巨变,修仙无果的情况下,这只九尾天狐—阿狸带着他寻访金之蓐收木之句芒水之共工火之祝融土之后土的洞天福地,找寻神功妙法。
  • 都市至高神

    都市至高神

    平凡少年林布,由于见义勇为,和歹徒搏斗,被伤到双眼,双目失明,要换眼角膜。几个月之后,终于等一对神秘眼角膜,换上之后,他惊喜地发现自己不但重新看到了美好的世界,更逐渐接触到斗元界这个神秘而恐怖的存在……这是一个因祸得福的励志故事。这是一个纯情少年,成长为至高存在的奋斗故事。这是一个让人荡气回肠的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爱情故事。这是一大群勇士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