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54600000007

第7章 福州二中与台湾之渊源

唐岱蒙、唐嘉历

福州二中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光禄坊100号(旧门牌38号),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台湾有着不可分割的脉络。

一、百年福州二中是闽台两岸亲缘、地缘、情缘关系的见证地

清宣统元年(1909),从日本留学毕业回国的林长民、刘崇佑、何琇先、梁继栋、陈遵统、陈与年等人有感于社会上普遍缺乏政法学识,推行新政诸多隔阂,在福州倡议成立了“政学会”,开设法政讲习班,一时参加听讲的人数众多。有识之士慨然于国民教育程度的低劣,觉得有必要在官立福建法政学堂之外再创办一个学校,才能于人才培植上起积极的作用。

清宣统三年(1911)三月十九日,在刘崇佑、林长民等人的倡导下,私立福建法政学堂正式创办,成为福建省最早的私立高等学校。这是当时福建省唯一的私立高等法政学堂,也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私立高等法政学堂之一。随主校成立的附属中学学校“维持员会”(相当于以后私立学校的校董会)共有成员60多人,大多是咨议局的议员,遍及全省各地。大家公推刘崇佑为“代表人”(相当于校董会的董事长)。

最早的校址在福州乌石山麓的道山路白水井,以刘崇佑所捐献的先世家业刘氏颐园及愿学堂为主体,同时租借毗连的文昌宫、周子祠、李氏家庙、王氏宗祠、林氏宗祠及元明境等建筑加以修葺而成。开学当年建成教学楼一座,可容纳学生500人。“第一次招生报考人数达一千数百人之多,籍贯遍及本省各府州县,情况气氛之热烈,为各校前此所未有。”

辛亥革命后,福建私立法政学堂改名为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随主校成立的附属中学定名为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附属中学。

1929年7月3日,在白水井原校址的基础上,花费1.31万元大洋购置光禄坊的旧米仓废址及仓王庙扩建校舍。该校后演变为私立福建学院,为八闽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附属中学于“1929年改名为私立福建学院附属中学。抗战后三年(1939年)迁闽清白云渡,1941年再迁浦城大同乡,翌年又折回白云渡,1945年复员,仍在福州旧址设校”。

1916年,教育部举办全国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福建私立法政专门学校的学生成绩在全国公私立38所法政学校中列第五名,在全国私立16所法政学校中名列第四,学校成绩在全国公私立法政学校中名列第四,在全国私立法政学校中名列第一,得到了教育部的嘉奖。1931年2月,私立福建学院的立案手续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准。学生成绩在全国28所公私立法政学校中名列第六,12所私立法政学校中名列第二。北京中央政府和福建地方政府举行文官、法官和县知事考试,私立福建法政学校毕业的考生都取得了出色成绩,学校一时驰誉全国。

抗战胜利后光复的台湾,一片疮痍,亟待重建恢复。福州人积极参与接管与复建工作,全力支援复兴台湾,福建学院以及附中不少师生应募赴台。

历经40年的发展沿革,福建学院为国家、社会培养输送了7000余名大学毕业生。1951年福建学院奉命停办并入他校。经过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其中法科的法律、政治、经济三系归并厦门大学,商科并入福州大学,文科大部并入今福建师范大学。私立福建学院附中与省立师专附中合并,1952年定名为福州第二中学。办学百年,福州二中已经毕业了初中、高中毕业生数万人,为各类高校输送了上万名合格的大学预备生,其中还有一些校友至今仍然在台湾生活、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加快海西建设,福州二中与台湾的校友往来、闽台交流活动得到恢复、发展。根据省、市等有关部门的安排,学校与台湾的学校教育来往逐渐增多。2010年,在学校新落成的体艺馆内曾举办包括马祖学生在内的福州市中学生科技作品展览。2012年暑期,台湾的台东中学学生篮球队与我校学生篮球队举行了友谊赛等。

二、福州二中校友的台湾情缘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福州二中(含前身)的师生与台湾有着万千因缘、亲缘、地缘、情缘等渊源关系。

(一)蒲风

蒲风(1911~1942),是现代诗人、革命烈士。他在1936年夏天以黄飘霞之名应聘来到福建学院附属中学担任高中国文教员。他是“左联”领导下的中国诗歌会的发起人之一,已经出版过诗集《茫茫夜》、《生活》和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文坛颇多好评,福州文化界都知道他常用笔名蒲风发表作品。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的台湾屡遭帝国主义侵略。1895年,日本帝国主义通过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占领了我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此后,台湾人民一直过着受压迫、受奴役的生活。蒲风来到与台湾一水相隔的福州任教之后,感受更深。他在课余继续诗歌创作,曾经3次创作怀念台湾的诗篇。先后写出了《我的思念在大海东》、《飞鹰,飞到台湾去吧》、长篇叙事诗《可怜虫》等诗篇。

他怀着渴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心情,写下了《我的思念在大海东——献给台湾》:“我的思念在大海东,大海茫茫,水天交界处太阳火般红。我日日夜夜牵挂她,忧愁、伤悲、苦难……我都咽下在心中。”

1936年11月,日寇不断加紧侵华,同时,加强对台湾同胞的压制和奴役。蒲风在福建学院附中执教之余又写了《飞鹰,飞向台湾去吧》。全诗分3章:“飞鹰,你来自台湾么”、“母亲的歌”、“去吧,飞向台湾去”,共130多行。他把日本帝国主义从中国掠夺去台湾,形象地比喻为“强盗由母亲的怀里抢去孩子,母亲在凄惨的境遇中过日”;他挥笔控诉了日寇的种种罪行:“他们用武装镇压了你四十二年”,并且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你可晓得别人载去了金、铜、煤矿,别人掘尽你的宝藏?谁禁止你学习中国文?”“谁企图逼你进入深渊?”……诗人要“飞鹰,飞向台湾去”,把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带去。他用亲切的语调写道:“呵呵!我亲爱的孩子哟……台湾岛是你的!你觉悟起来赶走那强盗!孩子,你赶快起来吧。”蒲风满腔热情地呼唤台湾同胞行动起来,反抗日寇,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长篇叙事诗《可怜虫》是蒲风到福州后创作的以台湾为背景的作品。它不仅有强烈的思想性,而且有较高的艺术性,结构也颇具匠心。全诗有2600多行,共分4章,前有序诗,后有尾声,在每章之前均有一小段故事提要,把全诗的情节串联起来。全诗故事情节颇为曲折动人。通过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反映台湾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者占领下的痛苦、挣扎和觉醒。蒲风在诗中对台灵(台湾之灵)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作者通过台灵的信,这样写道:“沉睡着的台湾岛哟,你为什么还不苏醒?”“西望福建故乡,哦,你的老娘殷殷在望!”“哦,怒吼吧,台湾!怒吼吧,台湾!”这部长诗通过爱情悲剧告诉人们:被压迫的民族必须复兴,“用坚毅与勇敢来擎起反帝之旗”。今天重读蒲风的台湾题材诗篇,还能感受到诗人殷切期望祖国早日统一富强的伟大胸怀,并从中得到启迪。

蒲风在福建学院附中执教期间,生活很有规律。清晨早起,锻炼身体,在光禄坊一带散步,然后回校授课。晚上批改学生的作业、创作、记日记。那时,蒲风才26岁,但很注意培养文学新人。他在校任教时,课余经常邀请同学谈心,阐述自己的文学主张,宣传国防诗歌的意义,并将自己的诗集赠送给同学们,广泛征求意见;他发动大家要“打起热情来”,在学好功课的前提下,坚持业余写作,以诗歌为武器,投入抗日救国的斗争。他也热情帮助学生修改稿件,并负责向一些报刊推荐。不久,他培养的一批来自福建学院附中的中学生新诗歌作者开始活跃在诗坛上。其中有谢培贞、康雄飞、梁碧瑜、叶可根等人的作品经常发表在福州的《艺术座》、《民族战线》、厦门的《鹭风》和广州的《中国诗坛》上,受到读者和编者的好评。当时任《艺术座》主编的雷石榆曾撰文指出“几位新进作者的成绩是相当可惊的”。

有人认为“左翼诗人蒲风、进步文学工作者秀子……都是达夫先生家里的座上客”。那时,郁达夫住在光禄坊(旧门牌11号)与蒲风所在的福建学院附中光禄坊(旧门牌38号)很近,他俩之间交往情况成为文学史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雷石榆

雷石榆(1911~1996),生前执教于河北大学中文系,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左翼进步诗人、东方文学研究权威。

雷石榆是蒲风的挚友。1936年11月,他接到蒲风的邀请前来福州。榕城令其惊喜不已,“溯闽江回望,如身在水墨画中”。雷石榆被蒲风安排在福建学院附中教员宿舍楼上的一个房间里。从此,他每天腾出一定的时间批改两个班的学生作文,同时仔细地校正蒲风与福建学院附中学生叶可根当时正在合译的日文版《普希金诗抄》。1937年1月,蒲风将福建学院附中的教职让给雷石榆。因此,雷石榆也曾是福建学院附中的国文教员。

雷石榆一生对台湾有着不同寻常的文艺贡献。早在20世纪30年代,雷石榆就参加了“台湾文艺联盟”活动,是参加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唯一的大陆人。抗日战争结束,他又于1946年赴台编报、写诗、教书、参与文艺论争,投身台湾文艺事业。他是第一个将马克思主义的新写实主义论引入台湾的人。

(三)林子白

林子白(1906~1980),1929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大学大学部,受业于潘天寿、刘海粟、俞剑华、王个簪等名师。擅长花卉、山水,亦善书法、篆刻。编写有《中国画山水花鸟技法》、《中国画简史》、《篆字汇编》等手稿传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新中国成立后林子白在福州二中任美术教员,后调福建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

林子白的艺术成名很早,20世纪30年代他曾任厦门美专副教授,除有佳作参加“全国国画展览会”、“全国美术展览会”、“中日现代画展”外,亦曾东渡台湾考察艺术,并在台北、台中等地举办书画展览,弘扬民族艺术,深得当地人士赞誉。他毕生从事美术教育、创作和研究工作,硕果累累,影响较大,是闽台现代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三、福州二中历届校友与闽台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福州二中历届校友在闽台交流方面继续发挥作用。王大琛、王大培兄弟是个典型的例子。

哥哥王大琛是原福建师专体育老师兼任附中体育老师。弟弟王大培是福建师专附中(福州二中前身)1945届校友。王大琛、王大培兄弟的父母早逝。在福州时,王大培与守寡的姐姐相依为命,1946年随胞兄王大琛赴台求学后,心中牵挂着家乡,更牵挂姐姐。当他到台湾之后,一道海峡藩篱把家乡与台湾阻隔成了咫尺天涯。王大培到美国攻读硕士学位时,才得以写信回家。然而重新回到台湾任教后,与姐姐的联系又断了,他为此而烦恼,经常做梦见到故乡的小溪、村中的小路和熟悉的乡亲,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新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1987年,已是台湾成功大学教授的王大培,在退休后终于回到了阔别了半个世纪的故乡,见到了日夜思念的姐姐。当他双脚踏上故乡的土地时,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当他见到满头银丝的老姐姐时,酸楚满怀。王大培是一个爱国老人。他的一些学生是“台独”分子,他为此感到遗憾。他总是教导学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要记住海峡两岸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为增进台湾青年人对祖国大陆的了解,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弟兄俩就策划并率先分别带领台湾成功大学篮球队和武术队到福州、南京等地与有关大学举行友谊赛。

从1987年首次回乡至今,王大培和胞兄王大琛已投入资金数千万元人民币,用于家乡的公益事业,同时他俩还相继捐资在村中设立“子女孝行奖”、“大学生奖学金”、“夫妇和睦奖”等奖项,受到乡亲们的尊敬。他们还热心支持母校福州二中的校友会活动。

陈震环是福建师专附中(福州二中前身)1949届初中毕业生。1995年退休后受聘于福建中华职业教育社、福建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聘任为成人教育顾问、终身教育兼职教授等职。他在20世纪90年代3次应台湾同行邀请赴台进行老年教育、成人教育交流,有两篇论文在台湾成教学会、台北师范大学、高雄师范大学、中正大学合办的论文集上发表。2001年他应邀到澳门参加由中国香港和澳门、新加坡三地合办的终身教育国际研讨会,也发表了论文。2004年他撰写的《福建老年教育蓬勃发展》又在台湾主办的研讨会上发表。2010年他被福建省人民政府终身教育促进会授予“优秀志愿者”光荣称号。

陈萍是福州二中1967届高中毕业生。现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从事台湾经济社会与两岸经贸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她说:投身台湾问题研究并不轻松,甚至还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事业,虽然学术研究生涯艰辛,但对事业的执着让自己忘却老之将至。回报母校培育,报答师长们的教导之恩,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是自己应尽的责任。

四、在台校友不忘母校与祖国情

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的福建学院及附中校友上书有关部门要求恢复重办学校,并多次向国家教委要求恢复福建学院,由他们出资继续办私立学院,曾得到福州市教委及福建省教委的批准。1988年他们提出以福建省司法学校或福州二中作为筹备校址的计划,后因故停止。

福建学院毕业的邹有常老校友认为学校创立百年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60来年为国家培养不少人才,尽管朝代不同、政体变化,这些校友还是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城市建设将原福建学院校址内的大小旧屋尽拆并重建,曾作为知名学府的福建学院遗址从此湮没。知名的高等学府只剩下“厝壳”,恢复是不可能了,应该称为古迹。他希望能够保留古迹名称,在街道地名或社区名称上能得到反映。

他曾建议用石刻作纪念,或者用一两首律诗来赞颂并介绍学院及其遗址以给后人留作纪念,同时他还亲自撰写了一副对联:“法政财经培育人才皆后秀,乌山白水志德铭学院永清仓。”

位于光禄坊的福州二中已有百年历史,2011年是建校100周年。它是闽台两岸亲缘、地缘、情缘等渊源关系的地标,也是福州历史文脉及文化教育传统的见证,将在海峡两岸交流、凝聚两岸亲情、主动呼应海西建设、践行先行先试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

参考书目

[1]《福州第二中学校志》1992年7月讨论稿。

[2]引自《私立福建学院附属中学概况调查表之一》“学校简历”,1949年11月28日。

[3]郑宗乾:《福州人与台湾开发、建设及发展》,《福州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4]郭大路:《先教育才有革命》,《海峡都市报》2011年6月10日文化周刊。

[5]洪枫:《蒲风三次写诗怀台湾》,《福州晚报》2007年7月23日第27版。

[6]陈松溪:《蒲风客居光禄坊执教》,《福州晚报》2008年5月10日 A18。

[7]吴大风:《郁达夫在福州的补白》,《福州晚报》1983年4月14日。

[8]黄安榕:《蒲风传》第1版,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1,第192页。

[9]张丽敏:《雷石榆人生之路》,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10]张金鉴:《闽台历代国画鉴赏》第1版,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第211~213页。

[11]陈国明:《王大培:为国为乡为亲情》,新华网2003年11月12日。

[12][13]唐岱蒙等编著:《百年二中建德育人》,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1,第64~67页、第226~228页。

[14][15]福建学院校友会编:《福建学院校友通讯》第9期,1999年10月1日,第145页,第48~49页。

同类推荐
  • 重生之南宋传奇

    重生之南宋传奇

    富家子弟凌寒为了躲避女友前男友的追杀,不慎开车坠下了悬崖,醒来后却发现自己没有死,而是重生到了南宋!此时耳边传来了一个声音,告诉凌寒自己的女友也穿越了!而且是南宋皇帝的女儿,想要和她重逢必须要出名,而此时南宋正在走下坡路,无奈之下,凌寒只能选择习武当兵!组建军队,抗击蒙古南下,保卫皇室,当起了南宋的“保镖”,然而当他为了和自己女友重逢而拼搏的同时,也发生了种种奇遇..............
  • 风苍云紫

    风苍云紫

    本书主要讲述民国期间一户普通商人的人生,一个普通人在经历了极端的艰难之后的复仇之旅。书中有友情、亲情、爱情,你一个人只有从高峰跌入低谷时,才知道什么才是最真挚的······本书剧情跌宕起伏,既有抒情也有悬念,民国期间各式人等如政客、军人、商人、东家、伙计、僧人、道士、王爷、土匪各色人等陆续出场,展现了一幅民国期间的人生百态图。
  • 乱炎

    乱炎

    这是一个歌舞升平的繁华与乱世割裂的交织点。在命运的十字路口多位主角演绎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英雄之路与故事!乱世英雄不只是男人的专利。她们以不同的身份、魅力与才华影响着所发生的一切!乱世因英雄而起,又因英雄而落幕。他是一个出生十分离奇的人,他是故事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位博学的僧侣,他是故事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前朝王族的后裔,他是故事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位出身高贵的士族子弟,他是事故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个一心想要完成先祖梦想的人,他为他的族群带来了荣耀与辉煌!他点燃了乱世的熊熊烈火!他!还有他!还有许许多多的他和属于他们的故事!
  • 回到华夏当城主

    回到华夏当城主

    在那遥远的时空星河,有着神秘的古老传说;经过漫长的岁月蹉跎,依然美丽的东方之歌。炎黄时代末期,华夏大地遭受到异族凶手的袭击,女娲神和伏羲神联手为人族制造了三大结界,以保人族百年时间。谁知人族内部出了奸细,女娲和伏羲遭到邪神的袭击,身手重伤。一个经脉不通的挂名城主,如何能在乱世之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尽在华夏之章!
  • 紫欣花的尽头

    紫欣花的尽头

    在莫名其妙的事故中,来到了莫名其妙的世界,开始了莫名其妙的路途,就这样感觉非常莫名其妙.....
热门推荐
  • 我想,我是一名作家

    我想,我是一名作家

    刚步入社会,总有一大批年轻人认为自己可以是一名作家,以为自己与众不同可以打动万千读者,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也许只是逃避现实的失败者。记述一个懦弱者的疯言疯语。
  • 遇见是一种缘分

    遇见是一种缘分

    遇见,是逃不开的宿命,是天注定的缘分,也是解不开的因果。
  • 现在发现你一生的优势

    现在发现你一生的优势

    本书共5篇,包括:自我优势自测、改变劣势就是优势、解开你的优势密码、伸张扩展你的优势,以便早日登上成功的巅峰等。
  •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总结了电视节目编辑中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强调后期编辑意识前置处理的方式方法,以电视编辑敏锐准确的眼光剖析电视节目。电视媒体无疑已经成为现阶段最有影响的传播媒介,能够加入电视媒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无数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电视又是一个发迅速的媒体,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电视媒体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在电视语汇的迅速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电视观念的迅速更新。
  • TFBOYS之樱花雨诺

    TFBOYS之樱花雨诺

    她,原本是高高在上的顾家千金,但因为某些人的判变,她……她说,就是因为她太笨,才害得自己家破人亡……
  • 重生之烨烨星辉

    重生之烨烨星辉

    一场意外睁眼再看,竟是自己七年前的产房?这一世,她要把她应得的都夺回来,想害我?好,我奉陪到底只是……这个阴魂不散的男人是个什么鬼d(?д??)“喂,你有妻有孩子的干嘛一直纠缠我?!”“妻?我承认了吗?孩子?你确定是她的?”唔?那难不成还是她的?开什么玩笑!“妈咪,宝宝今天看到爹地了呢?”“爹地?”“呐,那不就是吗?”她顺着看去,怎么是那个阴魂不散的他?!又低头看宝宝,好像确实有些像哈,只是......为什么宝宝都知道的事她都不知道,还是说是他们故意瞒她的?!
  • 虹

    天使与魔鬼的相遇,牵连出前世的爱恨情仇。
  • 有病不要乱求医: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

    有病不要乱求医: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

    中医认为,病是病根,症是症状,有着明确的区分。很多症状是人体自愈现象。抑制症状,可能是多余的关照。发烧和食欲不振是世间的两大名医;疼痛是上帝送给人的礼物。中医讲究以毒攻毒,以病治病。“治风用风,治热用热”,健康需要“大局观”。小病不断,大病不犯。有“病”不一定是坏事。从来不生病,一病就要命。没“病”不一定就健康,也可能是免疫系统不够敏锐。“药不暝眩,其疾不愈”。要区分药物的副作用与瞑眩反应。中医讲究“虚不受补”,小心被补品害惨。免疫力是把“双刃剑”,开非越高越好。 本书以真心的关照,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真真切切地照料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修仙成帝之浅缘

    修仙成帝之浅缘

    第一次助人为乐的张钧被人一闷棍放翻,灵魂穿越异界。机缘巧合之下,张钧成了这个仙侠世界“光棍”仙门万象宗的第二十代传人。下山寻仇,却遇上了厉害的修道人士;回山苦修,却卡在了金丹大道的关口。山重水复疑无第一次助人为乐的张钧被人一闷棍放翻,灵魂穿越异界。机缘巧合之下,张钧成了这个仙侠世界“光棍”仙门万象宗的第二十代传人。下山寻仇,却遇上了厉害的修道人士;回山苦修,却卡在了金丹大道的关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万象宗收藏的道经里,张钧偶然发现了一篇《九转丹经》,却是创自前世华夏神话中的一个顶级人物。从此,张钧时来运转…和一段感情之路。穿越六界。鬼神妖魔等一切。。最后张钧还是
  • 先婚后爱:顾先生请出局!

    先婚后爱:顾先生请出局!

    他的一句“我们试试”试着试着,她把自己的心给试进去了,一次意外有了孩子,却没想到有一天女人会带着球跑了,好不容易追到手了,女人拿着一张人流手术的单子递给他,“慕小沫,你到底有没有心,”他嘶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