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78800000002

第2章 中国古民居研究概况(2)

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其评定标准中要求有保存较好的代表城市古风貌的历史街区。这些街区里的古民居虽然并不是个个都具有文物价值,但却是构成古城风貌的传统元素,因此不能加以拆除改建,但它们仍在承担着现实的居住任务,且数量较多,我们也不能忽视那么多人的生活需要和城市发展需要而一概加以保护,因此改造便是惟一途径。改造的原则是:不改变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拆除非历史性的搭建房屋;对院落内的房屋按“室内现代,外观复旧”的原则进行改造,对群落按“设施改变,氛围复旧”的原则进行功能的提升和环境的改观。

2.建筑创作价值的应用

院落是古民居建筑创作的精髓,但由于人口、土地、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在现代单元式住宅楼中几乎无法再用。即使能够直接应用的一些建筑创作手法,也应总结其精华内涵,灵活应用。如北京菊儿胡同古民居的改建,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充分利用原有环境,为城市旧宅改造探索了一条新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与广西融水县合作改建的苗寨新居,是农村民居改造的尝试。古民居的建筑创作手法还可以发展应用于其他建筑,如武夷山庄、香山饭店、阙里宾舍等优秀的宾馆建筑创作以及韶山毛主席纪念堂等展览建筑中,均是对古民居建筑创作手法的继承与应用。至于古民居的“以人为主”、“因时因地制宜”、“兼收并蓄”等优秀的建筑创作思想则在任何时代、任何建筑中都有永恒的应用价值。

3.文化价值的应用与继承

民居的文化价值分显文化价值和潜文化价值。显文化价值可以直接应用,如某些建筑装饰和某些民俗文化等。天水等“北方官系”民居的门楼、小天井、照壁等所反映的建筑文化,不仅在现代住宅中在应用,在其他文化类建筑中也在直接应用。潜文化(即深层文化)也有直接应用的一面,如古民居合院建筑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是现代建筑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古民居合院建筑以不变应万变的治本方法和阴阳二元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它们可以为现代建筑创作直接借鉴。

民居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体现着中华民族宝贵的整体思维和综合功利的价值观(生态、形态和情态的有机统一;人、建筑、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机统一;材料与技术、功能、审美情趣的有机统一),是一笔精神财富。其中少部分封建糟粕如风水说中的迷信部分、门阀等级观念、不科学不卫生部分应予剔除,大量的主导部分尤其是深层次的思想,还要加以发掘、整理和研究,作为古民居的改造和创造现代新民居的参考,乃至作为国家技术政策和管理机制的借鉴。

五、民居的分类与民居研究方法分类

明确民居的分类和民居研究方法的分类,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建立正确的研究方法,也可用来判断我们目前的研究程度。

1.民居分类

民居分类是民居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和基础。目前形成的分类方法有平面分类法,结构分类法,外形分类法,气候、地理分类法,人文、语言、自然条件分类法,民族分类法等。而清华大学单启德教授等则按生活在民居中的人的空间活动模式和生活特征来进行分类,将中国民居分为院落式、楼居式、穴居式三类,这种分类方法把当今现存在中国大地分布最广的民居进行了综合概括。

《中国民居研究》对民居的分类进行了总结,并从空间组合的角度将民居分为六大类型:庭院类、单幢类、集聚类、移居类、密集类和特殊类。

2.民居研究方法分类

这里先按《中国民居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的观点和分类,将当前中国民居研究方法分为六种类型。

(1)民居研究与社会、文化、哲理、思想相结合。民居与社会、习俗、生活、生产、文化息息相关。中国古民居又与儒学、礼制、宗法紧密联系。古代盛行的天命观、家族观、等级观和阴阳五行思想,对民居的选址、择位、定向、布局以及建筑的正面、大门、山墙、墙尖、屋脊、装饰装修等都有明显的影响。民居发展史将帝王、贵族、官僚、富商和一般的住宅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同时把住宅和园林结合在一起论述等,都属于这个范围。

(2)民居研究与形态、环境结合。以聚落作为研究单位的研究法属于此类。民居形态包括社会形态和居住形态。社会形态指民居的历史、文化、信仰、习俗和观念等社会因素所形成的特征。居住形态指民居的平面布局、结构方式和内外空间、建筑形象所形成的特征。

民居环境指民居的自然环境、村落环境和内外空间环境。自然环境(气候、地理、地貌)和物质(材料)不同,造成民居的平面布局、结构方式、外观和内外空间处理也不相同,形成民居的地方特色。村落、村镇属于大环境,内部的院落(南方称为天井)、庭园则属于小环境。民居处于村落村镇大环境中,才能反映出自己的特征和面貌。民居建筑中的空间布局,如厅堂与院落(天井)的结合、院落与庭园的结合、室内与室外空间的结合,这些结合使得民居的生活气息更浓厚。另外,民居研究中有关村落村镇和聚落的研究涉及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地理学、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范围,则是另一个层面的大环境,是跳出建筑学本身的各学科的综合研究。

(3)民居研究与营造、设计法相结合。民居营造法很少有史籍记载,匠人的传艺,有的靠技艺操作来传授,有的靠口诀方式来传授。匠人年迈、多病或去世,其技艺传授即中断。目前,各地老匠人稀少,技艺濒于失传,对民居营造与设计法的研究困难很大。

(4)民居研究与保护、改造、发展、利用相结合。优秀的古民居,不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而且还有技术、艺术价值,它对今天的建设和旅游还有参考、使用价值。抢救即对民居遗产的测绘、调查、实录,保存资料。保护主要指“就地维修”,而“易地迁建”则是不得已的一种方法。发展是指继承、发扬古民居的特色,把它运用到今天的新建设当中去,丰富新建筑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

(5)深入进行民居理论的研究。现象(史料、实物调查、经验、做法)要上升到理论,找到规律性,才能够指导实践。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今天所用。地域文化的延续,地方建筑风格“责无旁贷”,对古村镇、村落、民居中的调研考察,对其经验、地方特性、设计规律、做法等研究的综合、提炼和取其精华,升为理论泛式,才能为今天的地方建设服务。

(6)“民系”研究法。“民系”——中国汉族民居研究的重要概念。一个民系范围即一个地区、一个地域。民系反映出不同的方言、生活方式和心理素质所形成的特征。我国现存有七大民系,北方两个,按方言来分,即北方官话区和晋语地区。南方五个,即江浙吴语民系、福建闽语民系、广东粤语民系、湘赣语民系和客家民系。因此,从民系中去寻找建筑的地方特征也是一条有效途径。民居研究与民系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在宏观上认识民居的历史演变,同时可以了解不同区域(民系)建筑的特征及其异同,为我国创造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新建筑提供有利的资源。另外,从“文化圈”的角度,对古民居还可以进行另一种分类,即北方建筑(中原、齐鲁和北方文化圈合并)、西北建筑、华中建筑、西南山地建筑、江南建筑、岭南建筑,同样可以了解不同区域建筑的特征及其异同。

在“民系”研究法和文化圈分类法的基础上,天水古民居可分属于“北方官话”区民系和“西北建筑”系列。

清华大学单启德教授等从人与居住环境的命题来研究中国古民居聚落,把民居还原到综合的事物之中,从古到现代化,从作为生物的人到社会的人,从生态自然环境到文化环境,站在一种新的效率和效益的高度来挖掘古民居,强调综合功利和整体思维。

总的来说,传统的民居研究较多地关注各种类型的建筑本身以及历史传统,这种学术取向突出地表现了民居作为传统、作为建筑历史的一面,但忽略了其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因此,需要以社会生活取向的研究来弥补它的不足,多学科交叉进行研究。也就是说,一方面民居研究必须探讨实质空间形态与社会组织的空间关系,另一方面也必须研究整体聚落、研究聚落内的住区与个体(民宅、祖祠、商铺等)的空间关系,从而了解它们在社会历史中所担任的角色。因此,对个体和群体应分别予以系统考察,对实质空间与社会空间全面地完整地思考。民居研究要实现以建筑文化为取向的民居研究——居住模式的研究和以社会为取向的民居研究——聚居模式的研究的一体性。

当前,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之中,针对古民居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研究方兴未艾。古民居的传统研究方法是建筑学的方法,即着重于研究建筑的形体、构件、布局和材料、技术、制度等,而建筑文化着重于研究建筑思想、建筑意识、建筑观念、建筑情感、建筑意念、建筑思潮包括建筑哲学等这类心理层面的要素,偏重于人文科学的范畴,是有别于传统建筑学的一门独立学科。这种研究方法体系,有助于从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华先民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遗产,给现代人与后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留下现实的文化载体。

“民居研究需要从国情出发而不仅仅是从‘构图’出发,强调和重视社会责任,提倡‘整体思维’的思想方法。”

同类推荐
  •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论纲

    本书以中西文化为理论基础,以中西建筑为比较对象,以问题意识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中西建筑的审美特征、时空意识、审美尺度、物质载体、装饰意匠以及发展道路六个方面的美学比较与研究,揭示出中西传统建筑不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品格,并对当代建筑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 细说中国园林

    细说中国园林

    编者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园林历史、结构布局、文化意境、特色景点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园林,立体地展现中国园林的外在秀丽景观和内在精神特质,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 我是涂装工能手

    我是涂装工能手

    介绍了涂料分类及质量、涂料分类及命名、涂料质量及检验、涂料调配、涂装工艺、涂装方法及其特点、打磨与抛光、涂装工艺设计要点、金属表面涂装、木制品表面涂装、涂料工艺、涂装缺陷及防治、涂装工程概算及安全卫生等知识。
  •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中国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代建筑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后逐渐展开的。从中国营造学社名称看,其“营造”两字即取自于宋代的《营造法式》,因此也可以说,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首先是从关注《营造法式》开始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创立的以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和所取得的大量实证性成果,为中国建筑史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虽然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的中国营造学社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但它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余波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多学科的关注和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把中国建筑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
  • 林徽因全集(3):建筑

    林徽因全集(3):建筑

    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热门推荐
  • 萌丫头的专属校草

    萌丫头的专属校草

    萌甜甜樱花贵族高中录取了,可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她站在樱花高中的大门前,哇!这....这....这也太奢侈了吧!没想到我萌甜甜也可以在这里读书!真是太棒了!滴滴.....滴..后面传来了喇叭声,可萌甜甜正在做她的白日梦,丝毫没有让开的意思!滴...滴滴,貌似车主不耐烦了。连续按了好多次喇叭。萌甜甜猛的惊醒了,谁啊,老娘又没耳聋,按这么多喇叭干嘛。这时从车上走下来一个一米八的男生,走到甜甜面前.....噩梦开始了。。。
  • 剑惊云端

    剑惊云端

    一群乳臭未干的小子,却在强者如云的云端策划了一桩桩惊天大案……(如果你已经厌了套路,如果你自觉智商还不错,就来一起烧脑,看看谁主成浮。“
  • “吾极天下”试玩日志

    “吾极天下”试玩日志

    一只游戏老鸟,无意间踏入一款秘密测试的网络游戏之中,开始了自己游戏中的修真之路。
  • 那年我们曾西游

    那年我们曾西游

    万年以降,世人纷纭皆说西游。荒山古洞,石猴萧索黯然魂销。多年以后,穿越少年懵懂而来。于是听一段亡魂梦话。于是在夜色中亮起灯。于是拜师学艺一如从前。于是有一天,他承接师命再次西游。周天神佛,三界妖魔,浩浩人间,画卷展开……(大家可以攒到20万字再看,前五章其实算氛围渲染。另外求支持求收藏,谢谢。)
  • 《潜伏》中的职场智慧

    《潜伏》中的职场智慧

    一部《潜伏》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办公室教程,重温《潜伏》经典,用“余则成式”的间谍思维打造无坚不摧的职场战斗力。本书带你识破职场中潜伏者,察言观色里冷静辨明敌我之势,看穿办公室潜规则,谋篇布局中从容应对重重危机。开辟出一条从容不迫的职场之路。
  • 让习惯完善你的一生

    让习惯完善你的一生

    本书以说话的学问、说话的艺术、说话的力量三部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详尽地介绍了演讲与口才的知识经验和典型案例。
  • 三国之我是赵云

    三国之我是赵云

    赵云:吾可弹琴,能吟诗,冲锋陷阵,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上马提枪,弯弓射大雕,哪里找我这么好的夫婿?蔡琰,貂蝉,大小乔:将军所命,不敢不从。刘备,关羽,张飞:云哥,带我飞!PS:新人新作,望各位书友多多支持。
  • 花倾落红尘

    花倾落红尘

    桃花翻飞,一片的粉红,却也挡不住那诛仙台上的苍白。红白相对,如今早已是物是人非,可唯独只有他还是那样的清冷,无情。她冷笑着,她当年是有多傻,明明知道他的无情,却依然不悔的为他付出一切,只为换来他的关切,可悲的是,直到现在,她所做的一切,还是为了他,为了让他后悔,愧疚……恋他,痴他,爱他,许他,谅他……到头来得到是他那替天行道的白刃,无止尽的痛……再也不用留恋,毅然跳入这承载多少红尘的诛仙台。花香枝落枝,绯色舞飞思;诛仙遗尘泪,万念轻弄风;无花颤苦果,千叶勾异魂;瑶影不知谁,清梦醉中醉。
  • 凯源玺之馨涵雅的美丽邂逅

    凯源玺之馨涵雅的美丽邂逅

    三位女孩和三小只在机场上的遇见又会发生什么呢?而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希望大家能细心的去看每部关于tfboys的作品,请不要骂三小只,请祝福他们过的幸福。我是陌涵,如果写写的不好,请尽管提出意见
  • 华夏护卫者

    华夏护卫者

    他向来游荡在黑夜之中,行着自己眼中的正义,却让无数人闻名而惧,他自诩为华夏守护者,却被华夏的政府所通缉,被各国组织追杀。贪官污吏,内奸反贼,间谍特工,死在他手上的数不胜数。每逢夜晚,高楼大厦之巅,他总会说着一句话:“我是华夏人,便有着华夏的魂。“看他如何从一山林中的小道士,逐渐成为一个华夏守护者,守护着泱泱华夏的国器矗立不倒。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