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84500000002

第2章 校园阅读活动指导(1)

图书的起源与发展

图书的起源

图书是记录语言的,语言是用文字表达的。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文字是怎样起源的呢?那是在远古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人们只能依靠语言来表达思想和传达消息。

但是,声音不能传得很远,也不能保存和记录下来,人们需要交流思想,需要积累和传播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只有靠口传记忆了。

可是,时间长了,事情多了,就会忘记,就会记错,那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为了补救这个缺陷,曾经创造了许多帮助记忆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实物来唤起记忆,这就流行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和“堆石记事”等各种方法。

“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结,用结子的大小、多少和位置来表示不同意义。后来,这种记事方法在汉族中绝迹了,可是在我国兄弟民族中,如云南的傈族、哈尼族,台湾的高山族等,都还有这种结绳记事习惯。除了结绳,刻木记事也非常流行,就是在木头上刻上许多不同符号来表示不同事物。

这种结绳和刻木是帮助回忆记事的符号,是书的前身,但还不算文字,如果要说“文字”,就是以后发展起来的“图画文字”。

我们的祖先把从事生产劳动,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画在他们所居住的洞穴壁上。在我国周口店山顶洞以及法国、西班牙的深山古洞中,都发现和留存着旧石器时代人们所绘的画,这些画画得很逼真,使人一见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后来,人们就慢慢地只用几根线条来组成一个大概形似的轮廓,把原来复杂细致精确的图画,简化为一定形式的图案符号,使人看到这个符号,就能知道代表的是什么事物,这么一来,这些简化的原始文字符号就和语言有了意象关系了,以后就逐渐地用它来代替语言表达思想,进而交流经验、传播知识等,这样便出现了原始的图画文字了。

这种图画文字,起初是很不统一的,有繁有简,后来就有人进行整理、统一和简化,也使书写方便了。在当时,整理创造文字的人很多,这里要说的就是传说中的仓颉造字。

在我国古代,曾有这样记载,说仓颉长有四只眼睛,非常聪明,生下来就会写字。他上观日月星辰,下看山川鸟兽,仓颉就根据它们的形象,创造出了文字来。

历史上是否真有仓颉这个人呢,这就很难说了,这都是根据传说和古书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不过,传说仓颉长有四只眼睛,文字是他一人创造,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文字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社会生活共同创造的,仓颉只不过对文字进行搜集和整理罢了。

关于我国图书的产生,还有一个近似于神话的传说,就是《河图洛书》的来历问题,我国最早的古籍《尚书》中具有记载。有人进一步解释说:

伏羲统治天下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和“书”画成了八卦,就是后来《周易》的来源。我们后来所见到的《河图》、《洛书》,是由一系列的神秘符号所组成的数字方阵。它们是经过周、秦、汉几代儒生方士们之手加工后的形态,其原始面貌已无法知晓了。

有人认为,它是古代游牧民族所画的立体的天象图;还有人认为,它是由自然界的天然痕迹龟甲发展而成的抽象符号,是我国第一部图书,并认为《河图》与《洛书》在中华文明史上曾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华夏文化的源泉也可以说就是“河洛文化”,而《河图》《洛书》)则是河洛文化的最初的基础,它所建立的辩证思维的模式,对后世的思想、哲学、文学和科学都有重要的影响。

传说和神话并不是历史,但它是历史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为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在文字发明以前,就先有了图画和一些简单的符号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我国文明的最早发生之地是在黄河、洛水一带的中原地区。

有了文字,就有了创造书籍的基本条件。当然,并非从有文字开始就有了书籍。人们最初利用文字,不过是用来弥补生活劳动中语言的不足,促进思想感情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借以唤起共同的行动。

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各式各样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经验,阐述思想,并使之传播久远的时候,书籍便开始出现了。

我国书籍最早出现于何时,很难作出较准确的结论。我们还未发现夏朝的文字和文献实物,根据其它文献判断分析,很可能就是在夏这一历史时期,即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完成了由文字到文献典籍这一历史性的转变。

图书的发展

1.甲骨文的书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也就是甲骨的书。

甲骨文的内容,即卜辞它涉及很广:有天象,如日蚀、月蚀、晴、雨、风、雪等;有定期的预测,如卜旬、卜夕等;有预测即将发生的事件,如旅行外出、渔猎和战争;有生、死、病、梦等人事的休咎及对祖先、神灵的祭祀等。

2.青铜器上的饰纹

青铜器上常有平雕的各种不同的花纹、浮雕、半浮雕的各种装饰等,它具备特有的历史面貌和时代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工艺美术特征。

青铜器的艺术装饰大多采用动物的形象,自然界中的动物,其中有许多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如鱼、蛙、龟、蚕、羊、牛、象、鸟等。

在各种动物纹样中,最具特色的是兽面纹,流行于商代及西周早期。这种动物饰纹的重要特点是:眼睛巨大,凝视,大嘴咧开,口中有獠牙或锯齿形牙,额上有一对立耳或大犄角,并有一对锋利爪子。

这种形象以表现动物的头部特征为主,这类饰纹旧称饕餮纹。

据古代神话传说,饕餮是神人缙云氏的一个凶恶儿子,它非常贪吃人类,直到把人塞在口中,但无法咽下去,终于害了自己,变成了有头无躯的怪物。古代儒生说,周朝鼎中有这种饰纹,其目的是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的道理。宋代学者把这种表现动物头部的纹物称之为饕餮纹,一直沿用着。

3.石头的书

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为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着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出现了拓印枝术。在石面上所刻的字,都是正面凹入,是先将一张薄纸用矾及白芨水浸泡,贴在刻石的表面。再以软刷将纸刷匀,再轻轻捶打,将纸嵌入铭文的笔划之内。

待纸干后,以细布包裹棉花做成的拓包,蘸以墨汁,将它在纸上均匀捶拓。然后再将纸剥下来,便得到了相同的复本。这一操作过程叫“拓”,用墨汁者称墨拓,用红颜料者谓朱拓,单张的叫拓片,装连起来的叫拓本。

从许多记载中可以得知,唐代宫廷中还有专司拓印的“搨书手”。拓印技术源远流长,千余年来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了。书法爱好者可从拓本中掌握古代着名书法家的技法和艺术。

4.简牍的书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后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等,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有关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

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也不一样: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作“检”;在检上写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叫作“署”,这就是信封的起源;将两版合好捆扎,在打结的地方涂上粘土,盖上阴文印章,在粘土上出现凸起的字,这就是“封”,使用的粘土叫“封泥”;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

用于简牍的书写工具有笔、墨、刀、削等。简牍上的文字用笔墨书写,刀的主要用途是修改错误的文字,并非用于刻字。先秦简牍,多用古文、篆文,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通行隶书,字体变圆为方,于是公文、信函多用隶书。

简是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相当于后来的一页。一枚简牍称为简,常写一行直书文字。字数较多的,写在数简上,编连在一起,称之“册”。长篇文字内容成为一个单位的,叫作“篇”,一“篇”可能含有数“册”。

5.缣帛的书

竹简虽然廉价,制作十分方便,但这种笨重的书籍携带不便,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着作一旦散乱,则会发生“错简”,再说简牍的编连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容易被磨断,使阅读带来困难。

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收藏容易,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图书的历史与演变

图书的历史

人类许多伟大的创造,大都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过程,并聚合无数人的心力,时刻成长、壮大,图书也不例外。以我国为例,它至少已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发展历史,其间人们所投入的智慧与劳力,更无与伦比。图书经过不断的创造改进,才有今天的面貌。大体上来说,历史上除了某些为特殊目的所制作的图书之外,书籍的发展略有脉络可寻。

最早人们的交往,在彼此示意之时,可能只借手势或音量作为媒介。后来,从经验的累积,进而确定一些固定的音节,来代表某种特定的意义,于是人类跨出了有声无言的时代,迈入到有言无文的社会。

有了语言,人类往往借助于记忆力,把听到的话牢牢记住,再对别人复述出来,或将心中的理想、个人的经验,借语言加以传播。这种目的及办法,与日后图书的功能相近,因此,可以称之为口传的活书。

人类的记忆到底有限,有时更会走样,口传的活书,必然有许多缺陷。于是,聪明的人类发明了许多帮助记忆的方法,其中最富代表性的便是结绳。以结绳的大小、松紧、多寡及涂上不同颜色等方式,来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称之为绳书。

绳书能传到远方,也能长期保存,比起语言,自有某些长处。

然而终因其式样变化有限,无法满足快速进步中人类社会的需要。于是,人类再着手改进,从模仿天性里描绘外界形像加以简化,使之蜕变成为简单的图像,再用它来做为意象的符号。这种图画,已有文字的雏形,一般人称之为文字画。之后,经过多次改良演进,渐渐成为定型的象形文字。又经过长时期的发展,终于成就了无数的字体,供人们应用。

文字的出现,既为人类文明开拓了崭新境界,也为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前发展的。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两周时期的金文也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说出的和写下的都可以叫作“辞”。卜辞我们称为“辞”,《尚书》的大部分其实也是“辞”。这些辞都是当时的“雅言”,就是当时的官话或普通话。但传到后世,这种官话或普通话却变成了诘屈聱牙的古语了。

有了文字,首先需要寻找写刻的材料。最早的书写材料都取自于自然界,如石块、树皮、树叶、兽皮、兽骨及动物的甲壳等,但这些材料各有缺陷,都无法充分发挥文字的记录功能。春秋战国时代,知识日渐普及,着书立说大行其道,为适应这一需要,简书和帛书相继产生。

“简”是用竹或木制成狭长的条片,书写时,由上而下,一片一片接续下来,然后再依顺序由右而左的排列,并以绳索加以编连,这样一部着作,便能连贯而完整。帛书是丝织品写成的图书,由于帛柔软又轻便,携带及阅读都非常的便利。只是简书笨重,帛书昂贵,都不利于知识的普及及图书的长期发展,因而人们又发明了纸张来取代它们。

纸的出现,约在西汉时期,史书正式的记录是公元105年。由于纸张具有轻柔及低廉的长处,因而很快的成为生产图书最主要的材料。

纸出现以后,虽然解决了图书生产方面的许多问题,但是生产图书,还是停留在逐字逐本的抄写阶段,既费时又费力,还是欠缺方便。人们遂从长期使用印章和捶拓碑碣文字的经验中,启发了雕版与印刷技术的结合使用,终于发明了便捷快速的生产图书方法。

雕版印刷术约在初、盛唐时代出现,由于它是手工业时代生产图书的好方法,因此很快被推广使用,成为五代、两宋时期生产图书的主力。为了使印刷技术更便捷与美观,宋仁宗庆历年间又有人发明了活字排版印刷。而元朝末年,更进步到彩色套印的印刷领域。从此之后,印刷技术不但成熟周全,印刷成品更是鲜丽动人。

图书除了文字、纸张、印刷之外,如何装潢?这也是要件之一。

自竹木简策之后,我国图书的装潢技巧就不断的改良提升,其演进的方向,大都遵循简便实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历代以来,图书装潢的形制约有卷轴、册叶、经摺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多种演进过程。

近代的图书,虽然采用机械操作装订成平装、精装等形式,但有些影印出版的古书,还常用线条来增加古意,颇能引发思古之幽情。

同类推荐
  • 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

    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

    《中医诊断学学习指导》是以朱文锋主编的21世纪教材《中医诊断学》为蓝本,按最新教学大纲确定学习目标与任务,明确重点、解释难点,并按知识点设计题型的辅助教材,力求使整门课程繁多的知识体系系统化,以便学生熟练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做题方法,起到明确思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 知识经济时代与数字图书馆

    知识经济时代与数字图书馆

    本书包括:数字时代与图书馆理论,数字图书馆发展进程,数字图书馆的基本内容、信息服务平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等等。
  •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继续教育作为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其课程的设计乃至课程体系构建是其教育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要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共分5章,系统论述了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教师成长阶段理论;课程框架的设计思想;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总体构想;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新课程培训,系统介绍了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模式和方法;介绍了天津市第三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施方案。
  • 创新概论

    创新概论

    创新的提法由来已久,但是,对创新理论的研究自20世纪才开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成为一个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名词。知识经济依赖于创新,只有创新能力的不断发掘、新方法的层出不穷、新产品的推陈出新,才能实现知识经济的良性循环。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 声律启蒙(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声律启蒙(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邪王宠妃倾世逆天大小姐

    邪王宠妃倾世逆天大小姐

    她是家里受尽宠爱,外面虐打至死的“傻女”,她对未婚夫百般示好,他却视而不见,为他比武而死。一朝身死,一朝魂穿,在睁眼时身体里已是冷漠残忍的凶魂。一袭白衣倾世天下,身后上古神兽跪求契约;一张紫蝶面具,各种神品丹药当做糖豆吃;一身黑衣,欺负我的人全部杀无赦,就是护短你奈我何!可是这邪魅男子是哪里来的,骂不走,打不过,不过有个免费保镖还不错。邪魅男子却表示娘子身后桃花太多,各种无奈:传令下去,只要是靠近夫人十米之内的雄性,包括动物全部杀无赦。侍卫弱弱来一句:夫人的三位哥哥和弟弟咋办?!
  • 独行孤天

    独行孤天

    天地谁人判我?风云为我起舞?笑谈世间情仇!生死于我何干?吾问心无愧!不怕世人猖狂!我自凌云轻狂!吟我命随天,由己不由天!吾名独孤潇,潇洒一生一世,谁人可欺我?为我吟歌者,独行九天!欺我无能者,诛杀灭族!
  • 得体的行为举止

    得体的行为举止

    个人的行为举止好似一面镜子,能反映出你的文化蕴涵。正因如此,恰到好处的言行,合适的衣着打扮与得体的行为举止可以使你风度倍增。《得体的行为举止》由谢薇编著。《得体的行为举止》是一本让您的举止更加优雅得体的礼仪指南。全书从精美的仪表、精良的举止、精彩的碰撞、精致的细节四个角度系统讲解了正确、得体应用礼仪的方法、要领和细节,是都市绅士、淑女成长的必修读本。只要您善加体味和把握,就会对您的人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让您在自己的每一次举手投足中赢得别人的肯定,造就自己的优雅人生。
  •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半个瓜皮爬上来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半个瓜皮爬上来

    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 凌凡录

    凌凡录

    ”你的梦想是什么?““走过是凌凡路,修成帝王!”“不可能,自从凌天大帝失踪之后,凌凡大陆再无人皇!如今凌凡大陆再出人皇,也只可能是魂使,或者元素使,不可能是神徒。”“可凌天是神徒的王,我身体留着凌天大帝的血脉!”
  • 九叶权杖

    九叶权杖

    一次爆炸,把主角炸到一个魔法世界重生,变成大叔心得正太。呵呵,当你是正太周围都是小萝莉的时候,却有了大叔心,这时多么美好的时代。学了数理化,纵横魔法世界都不怕,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穿越了。呵呵以上都是骗你的,什么大叔,小萝莉,没节操,本书是热血,奋进而且带点小暧昧的故事
  • 三界危机

    三界危机

    三个人,三界未来的神,一场针对三界的危机悄然来袭。三界能否活过来。三人的纠纷能够解决吗?
  • 游戏帝王

    游戏帝王

    重生2000年,意外发现这个世界竟然没有游戏!人类的生活还只局限于现实!这是一个模拟世界的大帝国!将要开创一个无以伦比的游戏帝国!在这个帝国,我为王!没有红白机?我来让你们开开眼界!小小简单的设备能够带给你无限乐趣。没有电脑游戏?我来教你们什么叫做大型史诗游戏!我要把电子竞技推上无以伦比的境界!我要把游戏变成另一个世界!而我,叫舒宁!
  • 混世法则

    混世法则

    我是废物?我被退亲?我被赶出家门?这些其实......我都不在乎,你应该明白我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混混,就得有黑帮老大的样子,绝不苟且偷生,绝不低声下气,不就是退亲吗?不就是废物体质吗?不就是赶出家门吗?我在乎吗?我不在乎,真的,你要相信我,真的,呜呜........
  • 火影之和平

    火影之和平

    穿越时间的界限,穿越空间的阻隔,穿越生死的轮回。。。人与人之间真的不能相互理解吗,真的不能互相包容吗?难道在仇恨和复仇中长大开心?用血和泪才能解决争端幸福?不断的杀戮,不断的仇恨,罪恶的魔咒将永远束缚这人们,“和平”是不会来临的,第一次写小说~~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