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86500000051

第51章 看人行事,投其所好

“看人行事,投其所好”这八个字用来形容老北京一些商家的经营之道,我认为还是很恰当的。如果没有灵活的头脑、丰富的阅历和高超的手段,一般还真做不到。我认为,这八个字的灵魂是:看准客户的心理和身份,有针对性地推销自家的商品。我小时候和一些店铺或小商贩打过交道,在这些方面,有些人和事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其一:精明的菜贩

我们所住的胡同里有个经常推着车子来卖菜的小贩。那时候,走街串巷做生意的小商贩还很多,特别是干同一行生意的小贩,他们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俗话说:不打馋的,不打懒的,专打没眼的。用在小商贩身上,就是看你能不能瞅准机会,抓住“买主”。经常来我们所住胡同的几个菜贩子中,有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我只知道他姓满,在此就称他“老满”吧。

都说过去做买卖的人在经营中“不分贫富一样看待”,其实这只不过是一句面儿上的话。作为商人,目光瞄准的当然是有钱的买主,就是现在的商家,一般不也是盯着“大客户”吗?不过,我佩服过去一些商人和小贩,他们对富户不显出奉迎巴结、溜须拍马,对贫穷人家也不显出“看人低”来,真是上下兼顾、左右逢源,让你看不出对人有什么不一致来。

就拿老满来说吧,有几个例子能说明他处事的精明。我们胡同里住着一户有钱人家,是大家公认的富户。老满会抓住时机向这家富户显示出对他们的另眼看待。如那时候刚上市的一种名叫“野鸡脖儿”的韭菜价格很贵,老满会瞅准时机将韭菜送到富户家,并说上几句“这是头茬儿的野鸡脖儿,您贵人吃贵菜,给您先尝尝鲜儿”之类的话。对方听着既顺耳,又正想吃,于是肯定会买几斤。老满专找这样的富户推销价格贵的菜,自然不愁“货物积压”或滞销。

对于生活条件差的人家,老满决不会说出蔑视性的词语,而且会把话说得更“动听”。有一次,我看见老满把剩下不多的小白菜(大概有十几斤)主动送到一家生活较困难且孩子较多的人家,他一进院就说:“大嫂子,我特意给您留了点儿新鲜的小白菜儿,您孩子多,这要掺点肉末儿或虾米皮包包子,嘿!孩子们准爱吃这鲜劲儿!咱们是熟人,我给您便宜点儿,您看怎么样?”你看,明明是剩余的菜,让他说成了“特意留的”;明明知道对方购买能力差,却说成“我给您便宜点儿”,整句话带不出一点儿影射对方贫困的意思,既让对方咬着牙花钱买了菜,心理还得到了满足,说不出什么话来。你说,老满“高不高”?

在这里也举一个老满和我家打交道的例子。我母亲是一个善良、宽厚、富有同情心和好强的人。我想,老满通过几次和我母亲打交道,肯定了解了我母亲的为人。有个例子可以证明。在一年“打春”的前两天傍晚,老满端着一笸箩菜送进我们屋,说:“马太太,后儿个打春,给您送点儿吃薄饼(春饼)的菜,省得您大冷天还得出去买!”看着那装着韭菜、豆芽菜、菠菜等蔬菜的笸箩,我母亲二话没说就付了钱,而且还很高兴。接着,母亲问老满:“满师傅,该收车(指卖完菜回家)了吧?”老满说:“还得待会儿,车上还有一点儿菜,卖完了就收。”母亲问他还有什么菜,老满说也就是一点儿韭黄和几个萝卜,没多少了。母亲让他搬进屋来看看。看看笸箩里大约有十几斤萝卜、两三斤韭黄和几斤藕等。我母亲认为天冷这些菜肯定不容易坏,于是说:“干脆,我都买下了,您好赶紧收车,多少钱?”母亲付完钱后,老满说了声“回见您呐”,就高高兴兴地走了。看着老满远去的背影,我母亲还感慨地说:“咳!这大冷的天儿,真不容易!”包圆了老满的剩菜,还同情老满“不容易”,这就是我母亲的为人。老满肯定摸准了我母亲的为人,不然胡同里那么多住家,为什么单单给我们家送吃春饼的菜呢!肯定是知道:往我家送菜,剩下的菜我母亲肯定会买。

其二:“谁没有走窄了的时候!”

我家胡同东口右边不远处有一家饭馆,早上经营的早点是烧饼、油饼、炸丸子汤等,午、晚经营米饭、馒头、花卷儿和炒菜。掌柜的是个见了人不笑不说话的和气的中年人。时间长了,饭馆近邻的人们中,大人称他大哥,孩子称他大爷。对女主人的称呼,自然分别是大嫂、大妈了。大爷人缘儿很好,做生意总是那么和气待人,服务周到。

一天早上,我和家长在铺子里吃早点时,看见门外有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不断地往店铺里面探头,欲进又不进的一副犹豫的样子。这时,掌柜的看见了,便主动迎出去说:“怎么啦?年轻人,有什么事儿吗?”那位年轻人欲言又止,摇了摇头似乎想走,但却迟迟不迈步。掌柜的说:“您八成有什么难处吧?没事儿,您要不介意跟我说说好吗?”看到掌柜的诚恳的态度,那年轻人终于向掌柜的述说了他的事儿。原来这是位来北京投亲的人,在前门火车站下火车后,不慎把自己的包袱丢了,而所带的东西和钱都在包袱里面。小伙子第一次出门就遇到了这种事儿,只好从前门火车站一步步走到这里。据他说,他的亲戚住在北新桥附近的一条胡同,他一路打听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这家饭馆门前。由于肚子饿,身上又没钱,所以站在门外不好意思进来。正在吃早点的人听了他的遭遇,都很同情,还没等大家说什么,只听掌柜的说:“嗨!就这么点儿事呀,年轻人,别着急,您先进来,我给您盛碗热丸子汤先解解渴!”(丸子汤明明可以充饥,却偏偏说“解渴”,可见掌柜的考虑到了这年轻人的自尊心)说着,掌柜的把年轻人让进铺子,让他坐在一张桌子旁的凳子上,又盛了一碗热丸子汤,拿了两个热烧饼,让年轻人吃。这时,一位吃饭的客人说:“掌柜的,这小伙子的钱我给!”只听掌柜的说:“大哥,谢谢您啦!一碗汤没几个钱(不提烧饼),您要这么做可就把我看扁了,孩子遇到这事我能袖手旁观吗?谁没有走窄了的时候!您说是不是呀,大哥!”听得那位客人一个劲儿地冲掌柜的伸大拇指,连声说:“佩服,佩服!”掌柜的和几个客人在详细地问了年轻人亲戚的住址后,给了那年轻人一元钱,说:“年轻人,你那位亲戚的住处离我这儿还真不太远,干脆你雇车去吧,我给您找个熟脸儿,花不了几个钱!”说完,掌柜的在店铺门口找了一个他熟悉的蹬三轮车的师傅,又用纸给年轻人包了两个烧饼,把他送上了三轮车。感动得那位年轻人连说“谢谢”,满怀感激之情离开了这家饭馆。客人们开始了议论,议论的内容肯定是赞扬掌柜的义举。听说,过了两天,那个年轻人和他的亲戚特意来向掌柜的道谢。原来那个年轻人还是个高中毕业生,他的亲戚在当时也算个有头有脸儿的人物。你想,这么一来,掌柜的不是“墙头上吹喇叭,名声在外”了吗?记得当时那位年轻人说话很文明,样子也很规矩,掌柜的八成看准了人。另外,在中国人当中自古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即“人在难中你帮他一把,与人方便,自己也方便”。不管怎么说,人家掌柜的在这年轻人落难时,主动出手帮助,慷慨解囊,这种做法,谁见了、听了都得称赞。后来,这家店铺的生意越来越“火”,应该与此类事儿不无关系吧!而且,似乎听有人说过:后来这小伙子和他的亲戚和掌柜的走得还很近……

其三:“您在家等着”

那时候,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里有不少成衣铺(裁剪和做衣服的铺子),经营者都是会裁、剪、缝、做衣服的手艺人。这类铺子一般以家庭为单位,做帮手的也是亲戚朋友。其规模一般也就是一间或两间门脸儿的小铺子、几台缝纫机而已。

我们胡同内有一家成衣铺,就在我家斜对面,因此彼此比较熟悉,也常来往。我们发现,他们在接待来铺子做衣服的客户的同时,还把目光盯准了胡同内及附近住户中的一些大户人家。如有一家生活条件好的大户人家,按当时的划分成分讲,这家人家的成分是“资本家”。这家人口多,而且年轻的女孩子多。那时候,有些人家不愿意去买现成的衣服,而爱做衣服,这家富户就属于这类人家。况且,这家成衣铺的手艺在我们这一片地区还是首屈一指的。所以,这家富户的主人常在这家成衣铺做衣服。当掌柜的了解了这家富户的家庭情况后,便对女主人说:“太太,您看这样好不好,您什么时候做衣服,您打发个人来叫我,您在家等着,我去您家量尺寸。这多方便!”女主人一听很高兴,从此这家掌柜的常带伙计去这家量做衣服。当然,像这类人家,这么多人口,做衣服肯定每次都是好几件(套)。

掌柜的高就高在不仅盯准了客户,而且还叫你看不出他巴结有钱人。在胡同里,也有几户人家家里的老人较多,生活条件一般,因此一年难得做一次衣服。掌柜的因势利导地来了个“鱼目混珠”,他主动到其中几户喜欢做衣服穿的人家说:“老街坊,您家老人多,要是需要做什么裤褂儿的,您让孩子招呼我一声,我过来。可千万别让大妈、大爷这么大年纪上我那儿去,我这做小辈儿的担待不起!”结果,人家听了心里热乎乎的。其实,掌柜的也看准了,这样的人家一年做不了几身衣服,一旦需要,上门量衣送衣也就是稍带脚儿的事儿,这么做既充满人情味,也使周围人家看到他并不是专门巴结有钱人家。

其四:“给您剃头的事就包给我了!”

那时候,胡同里有不少走街串巷的剃头匠,每当他们手里的铁制“唤头”一响,胡同里的人就知道来了剃头的。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高,虽然附近有理发馆,但是毕竟不像让剃头匠理发那样方便又省钱。特别是胡同里的老人和孩子,更是这些剃头匠的生意对象。胡同里的理发匠往往不止一个人,所以同行之间也有小小的竞争。这就看你有没有眼力见儿了!我们胡同里住着一个半瘫的老爷爷,他是个有威望的人,因为他过去的一些经历,赢得了胡同里居民的尊重和爱戴,他说什么话,大家都听。有一位大概是姓冯的剃头匠,来胡同里不久,就知道了这位老人的情况和他的影响力。正好有一次这位老人请他理发,于是他一方面精心为老人理发,一方面抓住机会和老人聊起来。理完发,他对老人说:“大爷,您看这样好不好?今后给您剃头的事儿就包给我了!您愿意一个月还是两个月理一次,我按时来,省得您还得打发人叫我。”老人听了很高兴,又看到他理发水平很高,就说:“行、行!那就让你受累了!”从此,给这位老人理发的任务就被这位剃头匠“承包”了。而且,这位老人还真实在,除了冯师傅,再也不让别人给他理发了。不仅如此,经这位老人“这人挺仁义”、“这人剃得不错”等逢人这么一夸,冯师傅从此在我们胡同里小有名气,结果又有几位同样年纪的老人也主动让这位剃头匠承包了给自己理发的事儿。于是,这位姓冯的剃头匠就在我们这“沙家浜”扎下根儿来了!

其五:给老太太送“猫鱼儿”

过去,北京城里有走街串巷卖“熏鱼炸面筋”的。说是卖“熏鱼炸面筋”的,其实就是卖熏猪头肉、熏肝儿等熟肉的小贩。这种小贩肩背一个木箱,常在下午快傍晚的时候来胡同叫卖。小贩还捎带卖一种人称“猫鱼儿”的猫食儿,主要是一两寸长的腌小黄花鱼儿。用其与粮食搅拌在一起,是猫的好食料。还有一种叫“苦肠”的猫食,外形像一小团儿女孩子玩的“猴皮筋儿”,是用剩余的猪下水制成的。这两种东西价格非常便宜,我记得“苦肠”是1分钱一个;“猫鱼儿”是2分钱一大包,一包“猫鱼儿”足够一只猫吃一周。所以,一般的养猫人家主要买“猫鱼儿”,当然也买点儿苦肠。我们胡同里养猫者较多,且大多是老人,以老太太为主。这类东西价格虽便宜,但就那时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来讲,有些人还真舍不得买,平时有点儿剩菜汤也就打发所养的猫了。记得我们胡同里有几位老奶奶是常买“猫鱼儿”的,其中一位就是我们的房东老太太。老太太养着两只猫,非常在意,特别是在猫食上。胡同里有一个卖“熏鱼炸面筋”的小贩,人很机灵,也会来事儿。他很快就把胡同里经常买熏肉和买猫食的人的情况了解得很清楚,所以能对症下药地赚这些人的钱。例如,他知道我们房东老太太喜欢猫,便投老太太所好。一次,他主动进院对房东老太太说:“大妈,您这两只猫可真是好猫,我看是在谱儿的猫吧!这猫在您这儿可享福了,天天好吃好喝的,一看您就是个大善人!”老太太听了自然高兴。小贩又接着说:大妈,您看这样好不好?以后我在给您的猫准备的“猫鱼儿”上再精点儿心,干脆您就在家等着,我到时候一准儿给您送。老太太一听就答应了。从此,这位小贩成了老太太养猫食料的固定供应户。不仅如此,小贩当时还趁热打铁地说:“大妈,我这人也喜欢猫狗什么的,别看卖的这点儿东西(猫鱼儿、苦肠)不赚钱,但这只当是喂我养的那些猫,所以在制做上特别在意。”其实,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老太太果然一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说:“正好,我的几个养猫的姐妹儿跟我都不错,干脆我跟她们说说,你也按时给她们送吧!”小贩赶紧道谢。从此,这小贩的“养猫客户”又多了好几家。别看这一两分钱不起眼,可积少成多一次也得卖个几角钱,而在当时这些钱足够买几斤粮食的。我们的房东老太太是个热心、仗义、善良、好管事儿的人,小贩八成是摸准了老太太的脾气,所以才能投其所好,速见成效。

其六:“善举”——最有效的“广告”

前面所谈的都是一些小店铺、小商贩,那么大店铺是否也有“看人行事,投其所好”的经营方法呢?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提起创办于清朝康熙八年的北京著名老字号——同仁堂药店来,在全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们也常能在电视、报刊等媒体上看到药店宣传自己产品的广告。其实,早在清朝年间,同仁堂便不仅注重产品的质量和药店的声誉,而且也注意用实际行动屡做“善举”,使自己在人们心中牢牢树立好形象。何谓“善举”?大概与现在的公益活动相仿吧!“善举”,可以说是同仁堂宣传自己的“活广告”,被同仁堂几辈传人继承下来了。

做“善举”,关键也要有“看人行事,投其所好”的眼光和头脑。我小时候常听一些老人提起同仁堂,我们邻居中有一家的男主人在同仁堂做事(工作),所以我们听闻这样的例子也较多。例如,听说在大清朝每逢会试时,全国各地的举子都齐聚北京城。其时正逢夏季,暑热难熬。到京后,不仅不少人不同程度地出现各种对天气的不适应,而且更多人怕自己头晕目眩影响考试,多年的心血毁于酷热,心里特别着急。就在这时,同仁堂药店给大家送来了“平安药”解暑。大家在惊喜之余,又不免有些担忧,因为大家久闻同仁堂的盛名,更知道该店是给皇帝供药的名店,所以送来的这“平安药”价格肯定便宜不了,因此在高兴之余,又怕药价高承受不了。就在大家喜忧参半、犹豫之际,只听送药的同仁堂大查柜说道:“这是我们同仁堂送给各位举子的,分文不取,只祝各位金榜高中!”于是,众举人欣喜若狂,交口称赞,连呼同仁堂真是“及时雨”、“活菩萨”……试想,众举人可都是文化人,况且是未来各级官员的候选者,同仁堂抓住这机会“雪中送炭”,真是“高”!这些举人试毕回到自己的家乡一宣传同仁堂的义举,同仁堂不出名才怪呢!这样的活广告所收到的效果是多少钱都难买到的呀!而且,这些人中的中榜者,一旦做了高官,能不对同仁堂另眼看待吗?说句假设的话,若同仁堂药店遇到危难,能无人出手相救吗?

再如,据说那时候北京城里经常挖沟,包括“城沟”。但有些年,人们发现,每当夜幕降临时,在开沟的地方,都有上写“同仁堂”三个大字的灯笼悬挂照明,以防行人不小心掉进沟里。当时的京城百姓管这种灯笼叫做“沟灯”。那时候的夜行者,大多是为谋生而奔波的贫苦百姓,如小贩、挑夫等,也有无家可归、到处乞讨的穷人,所以同仁堂的这一善举,真是大大使这些穷人受益。看着那书写着“同仁堂”三个字的救命灯笼,想想若没有这些灯笼摔进沟里的后果,人人感谢同仁堂,人人称赞同仁堂,人人记住同仁堂,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人心”呀!

据传,同仁堂药店还曾有冬天设粥场救济饥寒之人、办义学、舍药等善举,这些举动再加上其产品货真价实,使同仁堂赢得了声誉、赢得了人心,这大概就是同仁堂至今仍盛名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吧!现在那些卖假药、丧尽天良的人,真应该好好用这面镜子照照自己!

顺便说几句:“看人行事,投其所好”的核心,我认为首先是把“心”放“正”,即文明经商、与人为善,也就是说,要讲商业道德。现在也有少数商贩很会“看人行事”,但其首先是“心术不正”,专看准了老实人、善良人进行蒙骗,他们中有些人的骗术甚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这样的人、这样的商贩多了,市场非被他们搅乱不可!所以,我们国家有关部门一再强调“文明经商”、“要讲商业道德”等,就是为了根除这些恶劣行为。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人们一点儿启示,过去的服务业从业者注重“以人为本”,“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以良好的服务维护客户关系,生意才更红火。但愿当今的人们能在商业道德上好好做些反思!

同类推荐
  • 北宋大文豪

    北宋大文豪

    高考落榜生王斌穿越到了北宋仁宗年间,从一个目不识丁傻不愣登的小傻蛋,摇身一变成了诗词歌赋无所不精通的大文豪。传统儒学与新兴理学思想的碰撞,骈文与古文两种不同文风的较量,保守派与改革派的争斗,北宋与西夏、契丹连年征战却败多胜少。北宋是一个文人治国的朝代,是文人最好的时代,也是文人最坏的时代。
  • 女帝末路:我非男宠

    女帝末路:我非男宠

    神龙政变的发动使得中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被迫退位,她亲手缔造的武周王朝也随之土崩瓦解。参与这场政变的人中,包括女皇的家人李显、李旦、太平公主,包括李唐宗室李千里以及他进献给武则天的小太监高力士,包括女皇的心腹上官婉儿,包括大臣张柬之、杨元琰、桓彦范、敬晖、李多祚,等等等等。多个政治集团的明争暗斗,千古女帝的末路反击,阴谋、较量在此详尽地演绎而出。
  • 清末颠覆者

    清末颠覆者

    莫名的穿越,他变成了白痴;莫名接手一支团练,背后却还有未知的秘密;莫名穿越到了孱弱的清末,究竟是他在改变历史,还是历史在改变他?
  •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问世间情为何物:中国历代名人情感解读

    本书对中国历代近两百位各类名人隐秘、经典、曲折、具有代表性的情感历程与影响进行了真实、生动、细致的披露、展示和解读。君王们的纵情色、英杰们的豪情干云、文土们的旖旎多情、另一类的畸零私情——本书写尽了中国历史上的各种男女人,写尽了男女人之间的各种情感。本书故事精彩、人物鲜明、情感充沛、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表述通俗、富有哲理,从而具有有趣、博识、励志等功能。
  • 征服罗马

    征服罗马

    荣耀的战歌已经奏响,角斗士不再是供人取乐的玩偶,谁是帝国的主宰,从今天开始,一切历史都会改写。欢迎进群:488587875《贱仙》、《重生修仙路漫漫》官方VIP读者群,任意全订一本或任意一本粉丝值达到弟子以上可验证进群。
热门推荐
  • 不灭文明

    不灭文明

    无数个界面,无数个种族,无数个文明……龙魔之翼覆于我身,我将撕毁无上神明制定的规则,成为永恒之主宰。种族文明经营发展流……交流群群号250537402若是喜欢本书的读者,请勿忘了收藏和推荐一下,谢谢。
  • EXO,永远属于你

    EXO,永远属于你

    南宫冷,有着种种离奇身世,凭借一己之力拿下了世界前几名的种种身份。人脉宽广,帅哥团团围住,能力非凡,冰山性格,却因为12个男孩动了心......
  • 青林烽火

    青林烽火

    1937日本军队大举侵华,中原大地狼烟四起,青林山畔一群草莽,为国恨,为家仇,凭着对地形的熟悉,与日寇斗智斗勇,上演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抗日之歌。
  • 萧爱传:繁华落尽

    萧爱传:繁华落尽

    亦是梨花飞舞,她,堂堂帮主;他,一国之君。情丝的牵动,无法拴紧两颗心。他说,即便负尽天下,也要护她一世平安。她说,即便倾尽一切,也要杀他报仇。那年,她痴痴等待,这次,她孤傲清高。那年,他负她韶华,这次,他以命为媒。相遇一刻,风花雪月......
  • 不科学的召唤师

    不科学的召唤师

    泽坦大陆,广袤无垠;种族争斗,帝国逐鹿;魔法与斗气交相辉映;光明与黑暗激战不休;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苏安·佩德罗,一个勋爵之子,要如何以召唤师的身份,书写属于自己的传说?
  • 天下奇恋

    天下奇恋

    耶耶耶,冲冲冲,爱无边界,实际是无语问苍天是男还是女,都不重要了,这天下我只与共享。
  • 替身娇妻:总裁别来无恙

    替身娇妻:总裁别来无恙

    她为他自杀时,他无动于衷,再相遇,除了利用还是利用。“你到底爱没爱过我!”她眼眶微红“从始至终,我只爱过一个人,那个人不是你”他残忍的对她说。那年相遇,她始终记得他那一抹纯粹笑颜,璀璨夺目,自此长留心尖,再也装不下别人。
  • 魅影逐神

    魅影逐神

    中州浩土,百万雄疆,万道沉浮,逐影神彰。北寒,南蛮,西荒,东海,中州,九域,世界纷纷扰扰,无数梦人追逐神力,英雄淘不尽,生死皆魅影,秦云沫是天才少年,如何要一步步历经人生梦死,孤苦飘落,饱受人间冷暖,他如何飘落在神秘的草庙村的?他在绝境下,举目无亲,又如何结识众多挚友,生死驰骋?这世界有天才吗?......且看少年如何从人海脱颖而出,站在万峰之巅,成就逐神之路。太子在此拜谢关注,希望大家投上宝贵的一票,让太子能更加努力更新!
  • 呼啦圈的健身减肥术(女性生活百宝箱)

    呼啦圈的健身减肥术(女性生活百宝箱)

    呼拉圈运动趣味性强,形式生动活泼,既能培养练习者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又能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目前在美国中小学课外活动开展得较为广泛。转呼拉圈是项大众喜爱的健身运动,特别受女孩子的青睐,因为转呼啦圈,可以减少腹部脂肪,瘦身塑形。
  • 爱上两个你

    爱上两个你

    萧筱筱,一个被母亲冷落的孩子,在父亲的陪伴下慢慢长大,一个学霸,但总被当作花瓶,在x中学担任副班长,遇到了酒店打工的零述,遇到了学校江越,她可能有动心,但是在这个时候,自己喜欢3年了的学长向她告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