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87400000025

第25章 邓绾、王韶、吕惠卿、林希、张璪等变法派(4)

扶衰救敝,尊主庇民之言;丰财裕德,治兵御戎之策。弥缝政事之体不胶于古,推原道德之旨不悖于今。声气相求,风动云兴,如龙吟虎啸,如凤鸣高冈之上也。辞严义密,追古作者,如弹虞氏之琴,如鼓清庙之瑟,一唱而三叹也。大音希声,震越辉煌,如钧天之奏,撞千石之钟,振万古之虡也。公之文章用于当世,传于后觉。此非所谓百世一君、千载一时者乎?虽然,公以大臣践历中外四十年,尝一斥建安,再贬宣城,而辞气浩然,折而不衰,至一觞一咏,戏语弄翰,率然而作,未尝少贬以就俗。根极理要,一本于经义,非玩志于文辞,以徇人耳目之观美而已也。神宗称公性与道契,文为词宗,赐札一传,天下颂之,岂不信矣乎!”孙觌为人依违无操守,其说未可尽信,但称吕文“辞严义密,追古作者”则是可信的,陈振孙也称他“为文长于表奏”。惠卿为人实不可取,他靠王安石而居高位,为防王安石再相,不惜“发其私书”中的“无使上知”语以中伤安石,安石由是得罪。其《讼王安石上皇帝书》:“安石尽弃素学,而隆尚纵横之末数以为奇术。以至谗愬胁持,蔽贤党奸,移怒行狠,方命矫令,罔上要君。凡此数恶,力行于年岁之闲,莫不备具。虽古之失志倒行而逆施者,迨不如此。平日问望一旦扫地,不知安石何苦而为此也?谋身如此,以之谋国,必无远图。而陛下既以不可少而安之,臣固未易言也。”正如苏轼《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制》所说:“吕惠卿以斗筲之才,挟穿窬之智。谄事宰辅,同升庙堂。乐祸而贪功,好兵而喜杀。以聚敛为仁义,以法律为诗书。首建青苗,次行助役。均输之政,自同商贾;手实之祸,下及鸡豚。苟可蠹国以害民,率皆攘臂而称首。……始与知己(指王安石),共为欺君。喜则摩足以相欢,怒则反目以相噬。连起大狱,发其私书。

党与交攻,几半天下。”

安石以使相居钟山,吕惠卿又有《与王荆公启》乞和:“以言乎昔,则一朝之过,不足害平生之欢;以言乎今,则八年之间,亦将随数化之改。内省凉薄,尚无细故之嫌;仰揆高明,夫何旧恶之念。恭惟观文特进相公知德之奥,达命之情。亲疏寘于所同,爱憎融于不有。冰炭之息豁然,傥示于至恩;桑榆之收继此,请图于改事。侧恭以待,惟命之从。”结果为王安石所婉言拒绝,他在《答吕吉甫书》(卷七三)中说:“与公同心,以至异意,皆缘国事,岂有他哉?同朝纷纷,公独助我,则我何憾于公?人或言公,吾无预焉,则公亦何尤于我?趋时便事,吾不知其说焉;考实论情,公亦宜照于此。开谕重悉,览之怅然。昔之在我,诚无细故之疑;今之在我,尚何旧恶足念?然公以壮烈方进为于圣世,而某然衰疾,将待尽于山林。趋舍异事,则相呴以湿,不若相忘之愈也。”末二句显然是婉拒之词。

吕惠卿曾注《老子》,元丰元年正月有《道德真经传进表》,对《老子》十分推崇:“爰有真人,起明至教。独推原于道德,盖祖述于典坟。是以鸡犬相闻,庄周指谓神农而上;谷神不死,列子称为黄帝之书。究其微言,中有妙物。……曹参师于盖公,而相齐国;孝文传之河上,而为汉宗。仅得浅肤,犹几康阜。”指责世人不知《老子》之旨:“夫唯俗学,不识道真。徒见其文,有异诗书之迹;莫知其指,乃是皇王之宗。故闻不尚贤,则谓遗之野而不收;不贵货,则谓弃诸地而不用。谓绝学则无忧,等于禽犊;谓绝圣则无法,同于鸿荒。”末叙自己之注《老子》:“晚于斯文,忽若有得。即动而静,物芸芸而归根;由浊以清,中冥冥而见晓。遂以其意,达之于辞。……所着《老子道德经传》凡四册,谨奉表投进以闻。”这是一篇十分工整的四六文。

元佑中,吕惠卿有《建宁军节度使谢表》:

备严近之选,而抵非常之愆;当清明之朝,而罹甚重之谴。孽乃自作,咎将谁归?伏念臣起自诸生,暗于大道。持窾启之闻,而欲经于事变;信呻吟之得,而希挂于功名。分既过逾,理宜颠越。矧先帝有为之始,乃群材愿效之时。辄先要津,以阂贤路。虽预讨论者三四事,而参机务者一二年。

凡是蠹国害民之由,实臣懵学误朝之致。岂亦下流之所处,更令众恶之所归?偶失当时士师之刑,难逃今日司直之论。

尚蒙善贷,未寘严诛。特从四裔之迁,以正三凶之比。袁疲远谪,人皆知其难堪;亲爱生离,闻者为之太息。伏惟皇帝陛下天仁自得,圣孝光充。抚弓剑之遗藏,每加凄怆;顾庙堂之旧物,宁不尽伤?特罪悔之至深,犹典刑之为屈。龙鳞凤翼,已绝望于攀援;虫臂鼠肝,一冥心于造化。涕逐言出,莫知所从。

全文主旨无非是说自己以非罪被谪,宋王铚记此文背景云:

“子瞻(苏轼)与吉甫同在馆中,吉甫既为介甫腹心进用,而子瞻外补,遂为仇雠矣。元佑初子由(苏辙)作右司谏,论吉甫之罪莫非蠧国残民,至比之吕布,自资政殿大学士贬节度副使,安置建州。而子瞻作中书舍人行谪词,又剧口诋之,号为元凶。吉甫既至建州,谢表末曰:“龙鳞凤翼,固绝望于攀援;虫臂鼠肝,一冥心于造化。”以子瞻兄弟与我所争者,“虫臂鼠肝”而已。子瞻见此表于邸报,笑曰:“福建子难容,终会作文字。”此表行文流畅,造语精切,连其政敌苏轼也赞其“终会作文字”。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甲编卷二云:“九金聚粹,共图魑魅之形;孤剑埋光,尚负斗牛之气。”此吕惠卿表也(原表已佚,仅存此联)。邪人指正人为邪人如此,人主何以辨之?”潘永因《宋稗类钞》卷二五指出,此联之意实原出王安石:“《宋元佑党籍碑》成于蔡氏父子,其意则王安石启之也。安石尝作曹杜诗以寓意,谓神奸变化自古难知,辨之而不疑者,惟禹鼎焉。魑魅合谋盖非一日,太丘之社其亡也晚。盖以喻新法异意之人,将为宋室之祸也。其后门生子婿相继得政,果铸宝鼎,列元佑诸贤司马光而下姓名于其上,以安石比禹绩,而以司马诸公为魑魅。吕惠卿载诸谢章曰:“九金聚粹,画图魑魅之形。”自此党论大兴,贤才消伏,卒致边疆不守,赤县丘墟。一言丧邦,安石之谓也。后金兵入汴,见铸鼎之象而叹曰:“宋之君臣用舍如此,焉得久长?”遂怒而击碎之。”

吕惠卿知大名时,还着有《县法》,分为法令、词讼、刑狱、簿历、造簿、给纳、灾伤、劝课、教化,凡十门。吕祖谦不因人废言,其《皇朝文鉴》卷九就收了《县法序》,因为实乃有用之言:“天下之民事皆领于县,则奉朝廷之法令,而使辞讼简,刑狱平,会计当,赋役均,给纳时,水旱有备,盗贼不作,衣食滋殖,风俗敦厚,必自县始。”

其《杭州学记》极论兴学之重要,认为“学之不可一废于天下”,而自汉以来,学校多不得其道:“博士弟子以经术相授,而吏独以法令为师。所养则非所用,所习非所施,则学之兴废,亦何预于治乱哉!嗟乎,道之不复于世也可知矣。”宋代很重视教育,庆历年间,“学校之设,周于天下矣。然其所以教之与其所以为之师,不改乎后世之旧,则虽侈其居,犹为虚器而已矣。……杭为吴越之会,其物之庶为天下剧,而学校之废而不省,比他州为甚。岂亦所谓虑者之过邪?抑为政者务先其所责,而有所不暇邪?”他称美治平年间为官于杭者的兴学,“斋祠次舍、讲习游居,咸各有所。州之民教子弟以往,而四方之游学者归,盖不绝焉。

挟疑有问,劝叶有程,于是杭之学校蔚然为盛矣。”

吕惠卿亦能诗,其《答逢原》诗是答王令《寄吕惠卿吉甫兼简林伯通》。王诗前写“近者非所同”,他对来访的人,无话可说,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寒暑相问酬,唯诺坐无为。静默近尤远,多言足瑕玼。勉从客所论,还顾所学非。”后半写“远者劳梦思”,写对吕惠卿的思念:“独思同怀子,念远莫见之。岂无寄我书,岁晚若苦迟。闻颇困王事,岂无闲暇时?况有同僚贤,相期在书诗。人生天地间,常恐食所縻。去就两莫谋,会合宁有期?”末以盼吕勤寄书为结:“寄书当在勤,无谓往还稀。”吕诗极写其“困王事”,为簿书、迎送所累:“晨出趋长司,跪坐与之言。偶然脱龃龉,相送颜色温。归舍未休鞍,簿书随满门。相仍宾客过,欹午仅朝餐。平生性懒惰,应接非吾真。况乃重戕贼,良气能几存。

就夜甫得息,阅我几上文。开卷未及读,睡思已昏昏。”次写常梦见王令:“每于清夜梦,多见夫子魂。侧耳听高议,如饮黄金罇。

觉来不得往,欲飞无羽翰。”再写寄诗不勤之因:“昨日得子诗,我心子先论。怪我诗苦迟,友道宜所敦。岂不旦夕思,实苦案牍烦。”末以希望弃官从游作结:“东海有沧溟,西极有昆仑。古来到者谁,不过数子尊。子已具车航,吾亦为檝轮。欲一从子游,不知何时然。”王令卒于嘉佑四年,年仅二十八。时吕惠卿进士及第不久,为真州推官,全诗表现了他对簿书、应酬的厌烦。其他如“南北战争蜗两角,古今兴废貉同丘”,“鱼出清波庖脍玉,菊含寒露酒浮金”,都是名句。

第五节 自知“坏了名节”的林希

林希也是文学世家,其父林概字端甫,景佑元年进士,试礼部第一,以秘书省校书郎知长兴县。岁饥,出俸粟以周贫乏兼劝输,全活甚众。移知连州。康定初数上疏,请复唐府兵法。又言行阵出于临时,将帅定于仓卒,兵权委于宦侍,虽得古之才行,今之法亦必屡败。徙淮安军,会蜀大饥,上救荒疏。官至集贤校理,卒。所着有史论百篇,《辨国语》四十篇。事迹见《吴兴备志》卷八、《福建通志》卷四三。

林希(1035-1101)字子中,号桓老,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嘉佑二年进士,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四云:“林文节连为开封府、南省第一,廷试皆属以魁选。仁宗亦遣近珰(宦官)伺其程文毕先进呈。时试《民监赋》,破题云:“天监不远,民心可知。”

比至上前,一近侍傍观忽吐舌,盖恶其语忌也。仁宗由是不乐,亟付考官依格考校。考官之意不敢置之上等,入第三甲。”由此可见,林希在应试士子中颇有人望,仁宗属意,只因“天监不远”犯忌,才抑入三甲。

调泾县主簿,为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神宗朝,同知太常礼院。遣使高丽,以惧辞行,责监杭州楼店务。岁余通判秀州。复召,知太常礼院,迁着作佐郎、礼部郎中。元丰中,与修《两朝宝训》。元佑初,为起居舍人,进中书舍人。出知苏州,徙宣、湖、润、杭、亳等州。绍圣初,知成都府。哲宗亲政,复为中书舍人,修《神宗实录》兼侍读。时斥遂元佑大臣,制词多由林希执笔,竭尽丑诋之辞。迁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擢同知枢密院。因与章惇不合,罢知亳州,移杭州、太原府。徽宗立,徙大名府,追其前撰制词之罪,贬知扬州,徙舒州。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六十七。着有文集十六卷(汪应辰《题林子中集》),已佚。事迹见《东都事略》卷九七、《宋史》卷三四三本传。

林希人品不可取,但学问渊博,擅长诗文,吕祖谦《皇朝文鉴》就选其诗文多篇。以“民得终佚,劳固无怨”为韵的《佚道使民赋》。《孟子》云:“佚道使民。虽劳不怨。”这就是此赋主旨:

“古者善政,陶乎庶民。上安行于佚道,下无惮于劳身。教思有原,得乐趋于农役;人知足养,胥仰戴于君仁”;“盖上执其道,务优佚以便民;众乐其生,率欢娱而竭力。春使之作,熙然悦从;冬使之息,庆其有终”;“大抵强民者难使从,利众者久益慕”;“治贵优游,农者愿耕耘于野;俗相廉逊,老而不负戴于途。”知易行难,这些道理都讲得很好,可惜与其所作所为差距甚大。

林希长于制诰诏令,文辞典雅似西汉。他与苏轼兄弟本来关系密切,过去曾写信称美苏氏父子说:“父子以文章冠世,迈渊(王褒字子渊)、云(扬雄字子云)、司马(相如)之才;兄弟以方正决科,冠晁(错)、董(仲舒)、公孙(弘)之对。”绍圣初,他为了谋取执政,却丑诋之。其《苏轼散官惠州安置制》云:

左承议郎、新差知英州苏轼:元丰间,有司奏轼罪恶甚众,论法当死。先皇帝特赦而不诛,于轼恩德厚矣。朕初嗣位,政出权臣,引轼兄弟,以为己助。自谓得计,罔有悛心,忘国大恩,敢以怨报。若讥朕过失,何所不容,仍代予言,诬诋圣考,乖父子之恩,害君臣之义。在于行路,犹不戴天,顾视士民,复何面目?乃至交通阍寺,矜诧幸恩,市井不为,缙绅所耻。尚屈典章,但从降黜。今言者谓轼指斥宗庙,罪大罚轻,国有常刑,非朕可赦,宥尔万死,窜之遐服。虽轼辩足惑众,文足饰非,自绝君亲,又将奚怼?保尔余息,毋重后悔。可特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

其《苏辙降官知袁州制》云:

大中大夫、知汝州苏辙:父子兄弟挟机权变诈之学,惊愚惑众。辙昔以贤良方正对策于廷,专斥上躬,固有异志。

有司言辙怀奸不忠,如汉谷永,宜在罢黜。我仁祖优容,持命以官。在神考时,献书纵言时事,召见询访,使预讨论。

同类推荐
  • 暑假闯荡江湖

    暑假闯荡江湖

    本系列儿童小说主要围绕某市星光小学学生王豆展开。王豆眼小人胖,十分贪玩,有超强幻想力。
  • 让我们一起恨天才

    让我们一起恨天才

    策划了《范冰冰×男人装×蜷川实花》《天体狂想曲》等成功杂志大片的《男人装》人物总监汪洋,痞子的外表下藏着对女性的尊重和体贴。拍过无数美人,面对美女却还会无措。这样一位“做游戏文章能真游戏,写妙趣故事能真妙趣”的文艺青年,终于把自己对时尚、生活及人生的独特见解集结成76篇精彩的随笔集,得到瘦马、庄雅婷、李海鹏、杨幂等各界名人的高度肯定。他的文字既辛辣讽刺,也风趣调侃,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带着一股认真执拗劲儿,个性,但不激进,坦率直白的把他所思所想剖给你看,《让我们一起恨天才》带你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启发你的思想,用文字戳中你的心,启发你找到属于自己的观察生活的方式。
  • 我们一起走过:志愿者之路

    我们一起走过:志愿者之路

    本书内容包括:民间组织与公共突发事件、SARS期间的中国NGO、农村公共卫生中的NGO、社会性别与社区健康促进等。
  • 第七个是灵魂

    第七个是灵魂

    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南阳作家群新作丛书》包括《非斯》《白鱼儿》《第七个是灵魂》《蓝色寓言》等五个长篇小说,及《村子》《云上的日子》等十部散文。文坛老将行者的《非斯》再攀艺术高峰,带领读者在创世神话的奇境中,对宇宙和世界的存在作最根本的思考,试图在西方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建立桥梁。文坛常青树廖华歌的《村子》用爱去感知疼痛,解读村子永恒的语言。还有王俊义的《第七个是灵魂》、陈明远的《云上的日子》、池长生的《桐柏山寨》等大批佳作,也都受到读者的热烈好评。
  • 抒情时代

    抒情时代

    灯红酒缘、光怪陆离,这个时代是如此陌生,周洁茹将光代的生活刻画得纤毫毕现,将一些现象展现得如些直接,直接到令你吃惊。这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世界吗?当然是!这就是当今的这个抒情时代!
热门推荐
  • 何以惹尘

    何以惹尘

    如果自己的爱人消失了,费尽千辛万苦才寻回爱人,如果发现自己一直爱的人已经不是原来那一个,该如何?如果自己忘记了爱人,错将他人当作自己的挚爱,又该如何?他说:“你回来了”她说:“如果没发生那件事,你可会爱上我?”她说:“我想你,想的天都塌了”他说:“成了魔又如何?宠过了你爱过了你......遇之则惜之,别之则忘之,再见能若初见,则是一生之幸,人生最好不过事事随心,幸福安康。人这辈子,爱恨不过一个情字罢了!
  • WUTHERING HEIGHTSL

    WUTHERING HEIGHTS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岁月归真

    岁月归真

    此书分为新闻篇、言论篇、评介篇、散文·诗歌、采访·拜访等板块,内容包括:革命的友情洋溢在崇山峻岭、繁荣热闹的雷波物资交流会、千红万紫争芳菲、节日的歌声、借宿番家、双喜临门等。
  • 重生之复仇错爱

    重生之复仇错爱

    “如有来生,我死也不会放我过你……们……”徐七七看着面前那对笑的十分阴险的狗男女以及其他倒在血泊中的徐家人,带着怨恨,缓缓闭上了那对凤眼。再次醒来,不是天堂,亦不是地狱。徐七七看着身旁的一切事物,都如同以前一样,丝毫未变。“我……重生了”“这是老天赐给我的机会,我定会珍惜这次机会,定要改变自己命运,改变徐家的命运。”“定要将你们这对狗男女碎尸万段”本应复仇的她,却在这一世,遇到了这一世她最重要的那个“二货”而他也在这一世遇到了他生命中那个离不开的“傻货”“今生今世,来生来世,我只爱你一人,携子之手与子偕老,永不分离......”小桔第一次写重生文,写的不好请多包涵
  • 帝国寂寞

    帝国寂寞

    玄武门事变,作为兵家支持的李世民发动事变失败,以往默默无闻的李建成竟是百家之中鬼家的传人,李靖为了消灭李建成牺牲程咬金,秦琼,红拂等旷世奇才,布下血阵,无奈鬼道已成,李靖无力回天。天下权柄落入鬼家手中,从此百家沉寂,消逝于人世。诸子百家虽无力与鬼家抗衡,但小隐于市,传递门人,只图东山再起,李建成死后五百余年,仍积威于世,天下莫感反抗。一日从西方天竺原来一和尚,传言天下诸子,维乱而兴。此时的大唐帝国正处盛世,东抵东瀛,南侵吠陀,北入金帐,西临西域诸国,天下诸国唯唐而首,值此盛世百家却纷纷出世,欲与鬼家争夺天下九鼎。兵家之主秦天膝下有二子,大子秦风,二子秦云。本不欲入此乱世,无奈天道莽莽,非人所能阻挡,虽欲善其身却不能,秦风,秦天是选择保天下盛世之延续,还是继李靖之遗志,灭鬼道而兴百家。在红尘莽莽挣扎之中,总要做出抉择,一切都在帝国寂寞
  • 珠剑

    珠剑

    当今之世,正魔相争。正道以“天道门”、“天佛门”和“天草门”为三大支柱,是为领袖。而魔道以“鬼帝城”、“无情谷”及最近几年才悄然崛起的后起之秀“天花门”,领袖群魔。这个故事,要从“天道门”讲起。
  • 女人要懂得的人生哲理

    女人要懂得的人生哲理

    本书以生动的故事、通俗的语言为你娓娓道来你必须懂得的人生智慧,内容包括:美丽是女人一生的必修课、女人要懂得爱自己、女人不要自怨自艾、调节自己心态、女人的自我修炼和提升、女人要懂得男人、女人要会花钱等。
  • 七星道长

    七星道长

    我乃昆仑茅山第108代传人;脚踏七星;横扫妖魔:师兄相残;习得的驱魔大典!我是夜幕里的克星~~~~~~~~
  • 异世之武者无双

    异世之武者无双

    神秘的脊梁骨,古朴的金丝图录,在这两件异宝的携带下,一个地球武者跨越无量时空,来到另一片星空之下……
  • 那個討厭的鄰居

    那個討厭的鄰居

    他們是鄰居!剛搬到第二天,她就撞破了他兩次好事!自此,他賴上她了!她是孤兒,向東、向南、向上也是孤兒,他們視她如寶貝般照顧。他不相信她和向氏兄弟閒單純的親人般的關係。誤會因此而生,他背叛了她,作爲報復,只是他依舊痛苦;當誤會解開,一切已經無法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