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87400000054

第54章 反变法的苏轼兄弟及其友生(3)

苏洵虽存诗不多,但却诸体皆备,而且各体都写得不错。苏洵的四言诗具有古朴简直的特点。如《有触者犊》(卷一六)。大意是说,牛天生有角,有角必然有触;既然恶牛之角,何不“索之笠”?韩琦、富弼对苏洵比较激进的革新主张不感兴趣,对其尖锐的批评更不喜欢,《有触者犊》一诗,正反映了当局者对其触角之厌恶,以及他对当局者的愤愤不平。诗中多用反诘句,简劲有力,强烈地表现了苏洵坚持其主张的精神。

五古如《欧阳永叔白兔》(卷一六),是嘉佑元年苏洵与欧阳修交游时写的。前八句写兔被擒和笼养的经过:“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禽兽乱衰草”的“乱”字,活画出了在“飞鹰”搏击下,飞禽走兽拼命奔逃的景象;“颠倒”二字写出了禽兽被擒被杀的痛苦挣扎之状。在这种背景下,白兔未被杀而被笼养起来,当然是不幸之中的万幸;但是,被长期拘留,野性被矫正得驯顺可抱,对白兔来说也是可悲的。中六句云:“贵人织筠笼,驯扰渐可抱。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高飚动槁叶,群窜迹如扫。”此写白兔的本性,好山林穴处,成群奔窜,在平野上形成一片白色。现在身处贵人筠笼,这一切都不可得了。最后四句借猎夫之口,笑白兔不自匿而被长拘,没有月中白兔骑着蟾蜍捣药自由:“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异质不自藏”,“自匿苦不早”,就是全诗主旨。全诗结构谨严,形象生动,意味隽永,算得上一篇佳作。

七古如长题诗《丙申岁,余在京师。乡人陈景回自南来,弃其官,得太子中允。景回旧有地在蔡,今将治园囿于其间以自老。余尝有意于嵩山之下,洛水之上,买地筑室,以为休息之馆而未果。今景回欲余诗,遂道此意。景回志(记)余言,异日可以知余之非戏云尔》(卷一六)。全诗可分三层,第一层写他想迁离四川:“岷山之阳土如腴,江水清滑多鲤鱼。古人居之富者众,我独厌倦思移居。平川如手山水蹙,恐我后世鄙且愚。”在这里,苏洵一方面肯定了四川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另一方面又指出四川山水局促,四周险要,交通不便,几乎与外界隔绝,难以有为。第二层写他看中了嵩洛之地,这里平原辽阔,嵩岳秀丽,人才济济:

“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最后一层盛赞蔡景回弃官移居上蔡,表示自己也决心移居嵩洛:“闻君厌蜀乐上蔡,占地百顷无边隅。草深野阔足狐兔,水种陆取身不劬。谁知李斯顾秦宠,不获牵犬追黄狐。今君南去已足老,行看嵩少当吾庐。”李斯(?-前208),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战国末入秦,佐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官至丞相。秦二世时被赵高所谗杀,临死时感叹欲牵黄犬,逐狐兔于上蔡东门而不可得。上蔡人李斯贪恋官禄而不得重返上蔡与蜀人陈景回弃官归隐上蔡,构成鲜明对比,而以“行看嵩少当吾庐”作结,对陈景回的仰慕之情溢于言外。全诗曲折多姿,方说西蜀民殷物阜,又说“厌倦思移居”;方说嵩山之可爱,又说陈景回的“厌蜀”;方说陈景回“乐上蔡”,又说李斯的后悔之词。全诗波澜起伏,若断若续,活泼跳荡,情致委折。

在近体诗中,苏洵以七律作得最多,其中以《九日和韩公》最有名,堪称洵诗的压卷之作。治平二年(1065)的重阳节,苏洵参加了宰相韩琦的家宴,回来后写了这首诗: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诗的前两句写参加韩琦重阳节的家宴。三四句感谢韩琦以他为礼院编纂,曲台指他所任职的太常寺,但从“闲伴诸儒老曲台”的“闲”、“老”二字,也不难看出他那郁郁不得志之情。五六句写得最好,“佳节久从愁里过”,可见他一直不得志;“壮心偶傍醉中来”,可见他仍雄心勃勃,希望有所作为,真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七八句写宴后归来的心情,暮色沉沉,寒雨萧萧,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给人以凄凉之感。全诗表现了他壮志不酬的苦闷。

第二节 文坛全材苏轼

一、“经纶不究于生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苏辙之兄。十岁时,苏洵宦学四方,母程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曾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轼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母曰:“汝能为滂,吾固不能为滂母耶?”轼奋厉有当世志。母喜曰:

“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因其他人的应试情况多不完备,而苏轼兄弟的应试之作多数存世,为了解嘉佑二年贡举的具体情况,故不避文字繁复,对其应试情况详介如下,以补正史之不足。嘉佑元年(1056)七月,朝廷以范师道、王畴、胡俛、韩彦、宋敏求考试开封举人,苏轼兄弟与林希、王汾、顾临、胡宗愈应开封府解,同试于景德寺。他们都不是开封人,都是“高考”移民。今天不是有人反对高考移民吗?其实,高考与贡举一样在于得人,少点清规戒律也许更有利于得人。榜出,袁毂为第一,苏轼居第二。嘉佑二年正月以欧阳修等权知贡举或同知贡举。苏轼兄弟试于礼部,江休复云:

“嘉佑二年,欧阳永叔主文,省试《丰年有高廪诗》。”苏轼应试诗还存世(卷四八):“颂声歌盛旦,多黍乐丰年。近见藏高廪,遥知熟大田。在畴纷已获,如阜隐相连。鲁史详而记,神仓赋且全。

舂人洪蓄积,祖庙享恭虔。圣后忧农切,宜哉报自天。”所试论为《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在这篇仅六百余字的文章中初步阐明了他一生所遵循的以仁政治国的思想,即“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他主张要赏罚分明:“有一善,从而赏之”;“有一不善,从而罚之”。但又强调“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奖赏有拿不稳的地方要奖赏,惩罚有拿不稳的地方就不要惩罚,所谓“赏疑从与”,“罚疑从去”,“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因为在他看来,“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赏重了,“不失为君子”;而罚重了,“则流而入于忍(残忍)”。梅圣俞读到这篇文章,觉得“有孟轲之风”,把它转给欧阳修看。欧阳修看后,“惊喜以为异人”,准备以这篇文章为第一。但又怕是他的学生曾巩的文章(宋代实行糊名考试,未揭晓时,不知作者),为避嫌疑,才作为第二名。接着礼部复试,苏轼又以“春秋对义”获第一。三月五日仁宗御崇政殿试礼部奏名进士,内出《民监赋》、《鸾刀诗》、《重申巽命论》。苏轼应试的诗、赋已佚,论即《苏轼文集》卷二所收《御试重巽以申命论》,所论仍是他的仁政、渐变思想。三月十一日赐礼奏名进士,苏轼中乙科,苏辙亦及第。

四月七日母程夫人卒,于是三苏父子匆匆返川丁忧。嘉佑五年,授河南福昌主簿。复对制策,入三等。六年,应制科试,献《进策》、《进论》各二十五篇,系统阐述自己的政治革新主张。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治平二年正月还朝,判登闻鼓院,二月召试秘阁,直史馆。三年四月,苏洵卒,返蜀居丧。熙宁二年还朝,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四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通判杭州。七年,移知密州,改徐州。元丰二年三月,改知湖州。七月,遭遇“乌台诗案”,以谤讪新政的罪名被捕入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七年,诏移汝州团练副使,乞常州居住。八年,神宗去世后,复朝奉郎、知登州。到官五日,被召还朝,任礼部郎中。元佑元年,由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再迁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年,复除侍读。三年,权知礼部贡举。因遭新旧两党夹击,四年三月,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

六年三月,复召入京,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八月,出知颍州,徙知扬州。次年八月,以兵部尚书召还,又兼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擢礼部尚书。八年,出知定州。绍圣元年,坐讥刺神宗贬知英州,未至贬所,又责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继位,遇赦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高宗即位,追谥文忠。苏轼着述甚夥,诗文合集有《苏东坡集》、文集有《苏轼文集》、诗集有《苏轼诗集》,词集有《东坡乐府》,历代反复刊刻,版本颇为复杂。事迹见苏辙《亡兄端明子瞻墓志铭》(《栾城后集》卷二二)、《宋史》卷三三八本传等。

二、“师皇坟”而“旁资老聃、释迦”

苏轼思想颇复杂,儒释道兼容,但以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

以人情说解释六经是三苏父子儒家思想的共同特点。苏洵、苏轼、苏辙的文集中都有《六经论》,而苏轼文集里的《六经论》(卷二)与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四的《六经论》内容全同。《栾城集》为苏辙自编,苏轼集多为后人所辑,当以苏辙自编者为准。苏轼的《中庸论》、《苏氏易传》是他对儒家思想的集中阐述、中庸思想对苏轼一生的政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苏轼在《中庸论下》(卷二)中说:“不知中庸,则其道必穷。”他认为有的人“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原因不在于“信道之不笃”,或“力行之不至”,而在于“得其偏而忘其中”,即不能保持中庸。他正是从中庸思想出发,既反对守旧派的因循守旧,又反对王安石的激进变法,而提出了他自认为符合中庸之道的革新主张。在人治与法治的关系上,他主张“人与法并行而不相胜”;在择吏问题上,他主张“兼用考试、察举之法”,既要防止失于仓促,又要防止请托之风;在丰财问题上,他既主张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又强调“节用以廉取”;在强兵的问题上,既反对“岁以金缯数十百万以资强虏”,又强调“深戒用兵”,反对“构隙四夷”;在对待人民态度的问题上,他一面主张“磨刀入谷追穷寇”,坚决镇压人民的反抗,一面又“洒涕循城拾弃孩”,非常关心民间疾苦。总之,苏轼政治主张的特点就是《札记·中庸》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他力图防止过或不及,力图保持中庸之道。他是主张革新的,但强调改革要“求其分义,务适厥中”。

《四库全书总目》卷二《东坡易传》称其“推阐理势,言简易明,往往足以达难显之情,而深得曲譬之旨。盖大体近于王弼,而弼之说惟畅玄风,轼之说多切人事。其文辞博辩,足资启发。”

这就是说,《苏氏易传》在观点上接近王弼。王弼是西晋着名的思想家,他的《周易注》一扫汉人的象数之学,而开始了对《周易》的义理阐发。《苏氏易传》“推阐理势”,同王弼的偏重义理分析是比较一致的。但苏轼与王弼也有不同,这就是王弼“惟畅玄风”,而苏轼之说“多切人事”。“多切人事”四字,确实是《东坡易传》的特点和优点,它对《周易》的很多分析,都是直接为论证其政治主张服务的。而且,苏轼以文豪解《易》,自然是“文辞博辩”,“言简意明”,“足以达难达之情,而深得曲譬之旨”。中庸思想在《周易》中就表现得很充分,其谦卦象辞说:“地中有山,谦。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苏轼阐释道:“裒,取也。一之为名,生于过也。物过然后知有谦。使物不过,则谦者及其中尔。

过与中相形,而谦之名生焉。圣人即世之所名而名之,而其实则反中而已矣。地过乎卑,山过乎高,故地中有山。谦,君子之居是也。多者取之,谦也;寡者益之,亦谦也。”(卷二)谦是《易经》中六十四卦之一。本来是山高地卑,“地中有山”就是卑下中含有崇高,取其中叫谦;取多的以增益少的,使物之多寡得其平而均其施,也叫做谦;谦就是使物不过,就是“反中”,就是“不敢为过正之行”(卷三)。苏轼还研究了不能“守中”的原因:“知之未极,见之不全,是以有过。”(卷七)。也就是说,认识的片面性,不能全面地把握矛盾双方,是产生“过正之行”的重要原因。苏轼还指出:“夫无守于中者,不有所畏则有所忽。忽者常失于太早;畏者常失于太后;既失之,又惩而矫之,则终身未尝及事之会矣。”

(卷八)这就是说,那些轻率的人(“忽者”)常常失于太早,超越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而那些畏首畏尾的人(“畏者”),又常常“失于太后”,落后于客观事物的发展;出现这种过与不及的情况后,他们又来矫正,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是“终身”不能“守中”。

苏轼在义利观上也提出了一些非常深刻和精辟的见解。

同类推荐
  •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

    从激情澎湃的诗人到深刻睿智的学者,从当初宏观体系的建构(“新的美学原则”、“变异论”、“错位说”等)到今天微观部件的磨洗(“如是说”、“挑剔文坛”等),孙绍振的每一步都在创造。《挑剔文坛》便是其十多年来执着于建构理论大厦之余的一些“微雕”。书分二辑:“挑剔文坛”和“文苑探幽”。无论是“挑剔”还是“探幽”,无不体现着作者对艺术奥秘的深刻体悟,无不呈示着作者对艺术创造力的深刻同情。
  • 中华千年文萃:曲厅

    中华千年文萃:曲厅

    本书以《全元散曲》、《元曲选》、《元曲选外编》为基础,参酌各家,汇校诸本。选注时扩大了作者的入选面,包含元明清三代中一百一十多位作家的四百多篇作品,并附有作者小传。
  • 所念人,所感事

    所念人,所感事

    我们真的要过很久很久,才能够明白,自己真正怀念的,到底是怎样的人,怎样的事。有时候,以为爱情可以填满人生的遗憾。然而,制造更多遗憾的却偏偏是爱情。有时候,回头看看身边的人和事儿,方能彻底理解生活,方能在旅途中长大。一个城市,几个男女,几段爱情故事,落幕!
  • 老牛犁痕

    老牛犁痕

    我同牛增慧同志相识已有半个世纪,我们是老同事、老朋友。近年来,增慧在周围同志的鼓励支持下,把他从1956年当唐山农民报通讯员以来所写的分类文章搜罗起来,准备汇印成集。
  •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记述了人们与猫狗之间感人肺腑的真实曲折故事,以纪念那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爱、启迪的沉默而真诚的动物朋友。内容丰富多彩,分为三辑,或来去匆匆,传奇一生;或乐趣融融,温馨美好;或生命感动,发人深省。《我的阿猫阿狗朋友》将人对动物的态度视为拷问灵魂、提升生命的一个尺度,号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热门推荐
  • 四象至臻

    四象至臻

    地风水火四象无极,谱一曲一样的旋律,不一样的旅行。
  • 异界变身之双子公主

    异界变身之双子公主

    【因为决定重写的缘故,请仔细看清卷名,看了作废卷概不负责。】不要因为书皮封面让你误会剧情,比起美少女在下更喜欢美少年!也不要因为标题的简单易懂而自认看穿一切,这么想的家伙有一半死在了本小姐的文笔之下。异性恋是为了繁衍,同性才是真爱、因此,比利王曰:唯有哲♂学才是王道。最后——这是一本普通的双穿文,很普通的。两只萝莉,一个天才法爷、一个暴力战士。论双子萝莉如何殴打小朋友的故事.....============================PS:看本书的新人童鞋建议看卷顺序为引子魔女→引子起源→远古大战→正文开始。PS:当然,从正文开始看也没关系,只是好心建议罢了。
  • 恐怖阁楼

    恐怖阁楼

    黄月、伍燕、秦七悦、黄歆、于蝶五个女孩来到一所未装修完的阁楼玩耍,一切切打破科学理论的事情接踵而来。
  • 家世

    家世

    本书从“家风家教之于当下”的视角撰写了中国家族的传奇经历。每一家家教自有特点,如林同济家是要培养专门人才,以适应中国的现代化;宋耀如家是要出伟大人才;卢作孚家是让孩子不要当败家子;黄兴家是无我、笃实;聂云台家有家庭会议……阅读者称,读本书最大的收获是联想到自家、自身,自己要传承什么,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
  • 纯情王爷腹黑妃

    纯情王爷腹黑妃

    她是有恩于皇家的护国公府嫡出小姐高门闺秀。他是一出生便备受父皇疼爱的八王爷天之骄子。她和他,一朝相遇,便是天雷勾动了地火冤家!天之骄子便迎娶了高门闺秀,从此日日有精彩,处处是惊吓。他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不放过任何机会找茬!她对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招拆招游刃有余!
  • 天混地沌

    天混地沌

    顺天者铭鼎志曰:顺天者,行帝道;顺人心者,行王道;逆人心者,行霸道;逆天者,行魔道,太阳系中存在过第十大行星,玛雅尼亚,后来爆炸成小行星带。在那里很早就进化出高等智慧生命,玛雅星人进驻地球,创造出狼人、熊人、鱼人、鸟人等等。他们最终选择了猿这种最接近自己的物种创造出人类。外星生命成为人类的天神。无数人类无法解释的事物与其相关。天神决定毁灭人类,大天使龙腾出来反对,于是十大坠落天使来到人间寻找人类存在的意义。否则将作为首批屠戮人类的恶魔。他们在人间经历万千磨难,始终没有找到想要的东西。后来他们与人类联合对抗天庭,一部分人类背叛同盟,龙腾失利被擒,关押在地球中心。后来龙腾重生,招集九天使东山再起。
  • 无始轮回道

    无始轮回道

    茫茫雪原的监狱里,一老一少愁眉苦脸。“皇上,我们已经沦为阶下囚!”龙公公伏地叹息。“朕被那逆贼判了多少年?”少年负手望天。“一万零一天!”龙公公答道。本文由江南小浣熊的电子宠物“阿法狗”所写。
  • 破仙录

    破仙录

    重新转世为人的皇帝,没有了权力的束缚,只有一颗保护自己至亲的心……看少年如何从一个被人追杀到追杀别人的至尊;至尊者,乃是保护亲人为己任。
  • 我晕什么鬼

    我晕什么鬼

    好不容易不再是个单身,姥姥亲自给我找的女朋友,竟然不是人类......
  • 练琴:重回音乐

    练琴:重回音乐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自己作为一名古典吉他演奏者的亲身经历:他从小心怀音乐梦想,在十数年如一日刻苦练琴并体尝演出的成功与失败后,认识到自身的种种局限,忍痛放弃音乐事业,经历多年远离音乐的生活后又重新回归音乐。作者以回忆和现实交替的蒙太奇写作手法,再现了青少年时期的学艺生涯,并以“练琴”二字为核心,贯穿起今日重拾吉他后对练习、表演、乐器、音乐以及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库尔茨作为人文学者的渊博睿智与他的音乐专业知识及体验在书中交相辉映。本书是献给吉他这门既普及又寂寞的音乐艺术的倾心之作,是关于练琴者及其挚爱乐器的动人故事,引发了无数职业音乐人和爱乐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