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90700000012

第12章 散文卷(12)

吃过午饭,全家人到挨近小区的金鸡寨生态公园爬山。这是县里新近开发的提供给市民锻炼身体的好去处。这里树木葱郁,空气新鲜,视野宽阔。水泥砖砌筑的台阶从山脚下绵延到山梁再到山顶,在几座山之间形成回路。我们一边走一边聊,一边眺望一边拍照。到了山顶开阔地,席地而坐,吃个水果,解解渴,稍息一下,下山。

年初二,按我们这里的风俗,亲友间不串门,哪怕是亲兄弟胞姐妹。所以这天各家各户都自由活动,处理自己的事去了。

年初三,全家人在我家和妹妹家玩(两家住两隔壁)。也是一整天。吃过午饭,我们到就近的窑头竹林生态园踏青。一路上,游人如织,车水马龙,好不热闹。看来大家都喜欢亲近大自然,新鲜空气大家都青睐。

吃过晚饭,儿子因与同学约好去歌厅K歌,他与大家先行告别。侄女马上两眼放光,向着她老爸:“你前几天不是说要请我们去唱歌吗?正好今晚去。”哥一听,就爽快答应:“好啊,现在就去,我请大家,叫老弟给我们先订个包厢。”看老妈也没提反对意见,就这么定了。儿子就打电话。一会儿,他跟我哥说:“定好了包厢,冠豪城歌厅409,在我们隔壁。”

三世同堂就这么唱开了。侄女、外甥忙着给大家点歌。对这个活动积极性最高涨的是第三代,他们唱了一首又一首,不知疲倦。他们唱的,都是些与爱啊情啊有关的港台流行歌曲,有的还用粤语唱。也难怪,他们这个年龄,正是谈情说爱的花季时节。没想到儿子这么有心,他专门从隔壁包厢过来,为全家人献了两首歌。第二代,唱的则是些怀旧经典老歌,以及民歌、红歌,诸如《为了谁》《草原之夜》《红河谷》等。这反映出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的人的心理和心态。哎,老妈怎么不露一手呢,我小时候,也就是她年轻时,我可是听过她唱歌的呀?当我看她听着二、三代歌唱时那陶醉的样子,我明白了:原来,老人家是要让年轻人多唱几首,多多尽兴。

唱了两个半小时,快十点了,该回家了,尽管第三代几位年轻人还意犹未尽。出到歌厅门口,侄女对我说:“以前没听过叔叔唱歌,想不到你唱得这么好。”正当我想得意一下,她话锋一转:“不过还是老弟唱得好。”一扬一抑,让我刚刚喜上眉梢的表情来不及转换,立马凝滞。

感觉今年这个年,过得舒心、欢乐,还有清醒。舒心、欢乐,皆因低碳带来,自不必再解释,上面说了那么多。这清醒嘛,不像往年那样,整天围着酒桌转,想不清醒都难呐!

吆喝里飞出爱的歌

那天早上,路过菜市场,远远地,一个男人的吆喝声飘荡过来:“八——宝——粥,五——香——鸡蛋!”循声望去,看见一妇女忙碌的身影。这女子的声音怎么和男人的一模一样?我好奇,便走上前去,顺便买她的早点。

原来,声音不是她的,而是从一扩音话筒里传出的。那女人一边手脚麻利的做着生意,一边笑意吟吟的与身旁的顾客唠着嗑,开心快乐、幸福满满的样子。

轮到给我盛八宝粥了,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妇女说:“你可真会偷懒啊,请了个小工给你吆喝。”

“嘻嘻,哪是小工啊,那是我老公。”妇女说这话时,脸上笑得更开心了。

她告诉我,以前,每天天刚蒙蒙亮时,他们夫妻俩准能按时赶到菜市场,推着三轮餐车,迎接在这里批发蔬菜的第一拔食客。她负责盛粥,老公则帮着拿鸡蛋,连带吆喝。后来,他到外地打工,离开了家,这担子就全部落在了女人身上。

临走的前一天,老公从外面回来,背着双手,神秘兮兮地对她说:“给你找了个帮手。”“谁?”“我呀!”只见他把藏在背后的扩音话筒举到她的面前,拔动开关,一阵“八——宝——粥,五——香——鸡蛋!”的吆喝声灌进女人的耳朵。女人的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男人不在自己身边了,但有男人的吆喝声随时随地伴她而行,她走到哪,吆喝声就跟到哪,如影随形。在她听来,男人的吆喝声就像是一首歌,一首比当红歌星演唱的情歌还要动听千百倍、经典千百倍、缠绵千百倍的爱情金曲。

难怪妇女笑得那么开心。她能不开心吗?

夫妻间的爱,不一定就是丈夫给妻子买项链香车,也不一定就是妻子给丈夫做山珍海味。在上面这位“八宝粥西施”看来,爱其实很简单,它不过是一阵阵的吆喝声。

元旦,圆蛋

元旦到了,单位忙着在大门口张灯结彩,张挂“庆祝元旦”大幅横招。不过,看大多数的家庭,似乎没什么动静,阳历年嘛,民间不是太注重。但听我一朋友说,他家有一“习俗”——元旦吃圆蛋。这一“习俗”,历史并不悠久,他说他清清楚楚记得,那是从“二简字”时代开始的。

所谓“二简字”,就是十年浩劫刚结束的1977年12月,由国务院明文下达的“第二批简化字”。当时出台了一个《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本来是“圆蛋”一个,由于“圆”简成了“元”,“蛋”化成了“旦”,于是乎,“圆蛋”摇身一变成为“元旦”。面对简化了的“元旦”,朋友的父亲一边大摇其头,一边顺水推舟,向全家宣布:“我家过元旦,从今以后定下吃圆蛋的规矩。”圆蛋大体上就是茶叶蛋(过去有些家庭不加入茶叶去煮,现在家家户户很少不放茶叶的了),我们这里的方言叫“圆宝”。小兔崽子们自然求之不得,多了一个饱口福的机会,高兴!就这样,这圆蛋一吃就是30年,吃出了他家的第三代传人。

这“二简字”算来字数不足1000个,但弊端多多,尤其是滥用同音字替代,在意义上混淆视听,带给人困惑。记得在“二简字”时代,某一日,我接到单位领导托人带来的一张便条,上面写着“请付付付主任人民币二十元。”我看了老半天也没彻底明白其中的意思:怎么三个“付”字在这里排队?莫非领导遭遇劫匪,吓得说话结结巴巴?后来见到他,才知是要我付给姓傅的副主任二十元现金。付、傅、副三字不分,全是简化惹的祸。

国人在使用简化字的过程中还常常遭遇尴尬。据说,有位叫王修道的老者,他的名字经“二简字”一折腾,“修”字被裁掉了左侧的“单人”和中间的“短竖”,“道”简化成了“辺”。老先生自嘲:“修养之事从此就不再是人干的喽。”旋又装出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我这个‘道’,刀起首落。想想看,人走在路上,碰上个提刀的主儿,你能不害怕么?”本来,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每个字都尽可能造得尽美尽善,可是到后来,文字改革只图简化,很多简化后的字显得就不那么“善”了。真是无奈啊!当时,曾有外媒报纸以《元旦成了圆蛋》为题,对我国的“二简字”予以讽刺和讥笑。

由于“二简字”存在诸多问题,海内外争议声此起彼伏。在试用不满9年后的1986年9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停止使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二简字”的时代遂宣告结束。

“圆蛋”恢复了其本来面目,但朋友说,他家的“元旦吃圆蛋”的习俗始终没停没变。朋友说,他老妈说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吃了圆宝,圆圆满满,招财进宝。”听他老妈的意思,这圆蛋是要子子孙孙一直吃下去了。呵呵,瞧这一家子,真有意思!

满城尽见国旗飘

2009年的金秋十月,国庆长假第一天,我闲暇地走在家乡这座美丽江南小城的街道上,发现今年的国庆气氛比以往热烈:所有临街商店门点前,无一例外地插上了一面鲜艳夺目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猎猎飘扬。城市的节日,有了这些国旗星罗棋布的点缀,显得更加的喜庆庄重。

在我的印象当中,每年的国庆节,也会插国旗彩旗,也会张灯结彩,但那似乎都是单位的事,与个人无关。每当国庆节来临之际,无论机关、厂矿、学校、部队,政工干部们个个都忙开了,都在为自己的单位大门作一番精心的装扮。大门门顶上方,中间高插一面五星红旗,国旗两侧再插上若干面五颜六色的彩旗;门顶的两边,大红灯笼高高挂;门框则用苍松翠柏环绕起来,配之以各色眨巴着眼睛的小彩灯,再将干部、工人、师生、战士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各色艳丽花朵点缀上去。这时,节日气氛就烘托出来了。

今年是新中国60华诞,各个单位举行隆重的庆典那是肯定的,张灯结彩、布置门面、悬挂灯笼、张贴标语也是预料之中的事。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在城市经商开店的市民们也这样积极的参与其中。

我随意走进一家文化用品超市,与超市老板聊了起来。他告诉我,近一个月来,超市最畅销的商品就是各种规格的国旗,除了单位来购买大尺寸的国旗外,个人来买国旗的也特别多。我问为什么?他说,今年是祖国母亲60华诞,大伙儿都明白这个道理,有国才有家,国强促民富,有了党的好领导、国家的好政策,我们老百姓才能过上今天这么舒心的日子。聊着聊着,一位顾客也加入其中,接上话茬儿:为什么大伙儿挨家挨户插国旗?你听,对面家电超市播放的《红旗飘飘》这首歌,正好表达了咱老百姓的心声。

我侧耳,豪迈激越的男高音传来:“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你欢呼我为你祝福,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听着优美的旋律,我心潮澎湃。

走出超市,金风送爽,我深吸一口,顿感惬意无比。环顾整座城市,一街、三街、五街……,北路、东路、中路……,红旗大道、人民大道、龙翔大道……,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举目望去,满眼都是国旗飘,汇成了一片红色壮观,风景煞是养眼。是的,节日是有颜色的,祖国60华诞,大喜大庆的中国红成了当然的主色调。

国旗猎猎飘扬在风中,祖国永远在人民心中。

我是“锅头”我怕谁

那一年,也记不清从哪个月份开始,反正,忽一日,一夜醒来,走在大街上,碰见熟人,十之八九,见面第一句话都会先亲切地叫我一声“哥”,当然,他们年龄都比我小。亲弟妹自然叫我“哥”,表弟妹也是叫“哥”,他们的同学朋友、同学的同学、朋友的朋友也跟着叫“哥”,都很正常。可是,往日的同事,过去见着我大多毕恭毕敬的后生,今天相见,也“哥长哥短”个不停;熟人也难免“俗”,甚至包括一些仅有一面之交的生熟参半的隔行人士,也是开口一个“哥”闭口一个“哥”,这我就一头雾水、稀里糊涂了。不过,感觉还是蛮亲切的,你设身处地转换角色地想一想:本来,一个人孤魂野鬼般地在街上晃荡,走不多远,冷不防,三步一声“哥”,隔道又是一声“哥”,“哥”声阵阵,自己俨然成一“哥哥头”,一社会大佬,多风光呀!说不准你一不留神还会从喉咙里蹦出来一句:“我是‘锅头’我怕谁?!”感觉真的好爽。

说来也是,我们古老的中国历来就是个重感情的国度,“天理国法人情”沿袭至今。在社会交往各色人等的感情天平上,兄弟之情算得上是最黏、最铁的了。《三国演义》里的桃园三结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异姓朋友,亲密无间,但要维系这种感情并使之深化,只有靠结拜成兄弟。一旦对天盟誓,举酒结义,接下来便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可见,能够称兄道弟者,关系确实非同一般。

想起了身边的一个小故事。某日,一位特别要好的朋友,邀上我们几个,到他家喝酒。酣畅淋漓之际,喝得脸红耳赤的他见其亲哥从外面回来,忙起身去隔壁他哥家叫过来陪大家喝酒同欢。“哥,这几个都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比兄弟还好。”当弟的向哥一一介绍过来,一脸的自豪。这下把哥给冒犯了:“比兄弟还好?那你叫我过来陪陪陪,陪个鸟啊!”哥一脸的不快。做弟弟的这才知道说漏了嘴,自打耳光:“都怪我喝糊涂了,忘记了你……是我亲哥。”就是嘛,朋友关系超过了兄弟,换谁当这个哥都会有意见,何况做小弟的还是当着哥的面来说的,这不是对高高在上的哥的极大不敬吗?在弟的面前,哥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想到这些,游哉悠哉于大街小巷的我,更是快乐得像济公活佛一般。

过了一段时间,走在回家路上的我,偶遇两位若干年前的学生,他们一起同路而行。现在的他们,都成了地地道道的社会人。其中一位,在学生时代就显露出调皮本性的学生甲,一见着我,就嘴巴甜甜地送上一声“哥”,让我听起来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学生乙马上反应过来:“你叫‘哥’是不是给叫疯了,老师怎么能叫‘哥’?”又对我说:“老师请别介意,他这个人呀,在社会上混,沾染了不少哥们义气,对谁都称兄道弟的。那天,见到他叔,他也一个劲地叫‘哥’呢!”我哭笑不得。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我用当下这句“热语”劝说他。也不知这位没大没小没老没少的学生听进去没有。

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如甲流。真希望,流行“哥”能像风,吹过去,过了这阵就销声匿迹。说来也怪,之后没过多久,再出门,听到叫“哥”的,还真的少了许多。

“不够义气”了一回

想起了过去的一件事。每当想起这件事,心里还总有点发虚。

那是端午节的上午,朋友打来电话,说有一位朋友要从外地自驾游过来,带着他的老婆孩子,还有父母大人,一块儿来我们这里观赏极具地方特色的划龙船比赛。朋友要我等会儿过去,与他一起全程陪同这一家子人。

同类推荐
  • 不奴隶,毋宁死?

    不奴隶,毋宁死?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书里第一回就说了,实际版本也是如此,脂评本、戚本、列(宁格勒)藏本都叫《石头记》。本书第一回里还提到另外的书名:《情僧录》和《金陵十二钗》。虽有此名,却未见这样的版本。用得最广泛的还是《红楼梦》的书名,所有外文译本都是用这个名称,最多翻译时加个介词,使之类似梦在红楼或红楼之梦。还有一个名字被坊间采用过:《金玉缘》。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儿童趣事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秋天的背影

    秋天的背影

    本书收集了作者1984年至2000年间的部分诗作。包括“四十不惑”、“黄昏意象”、“晨曲”、“聆听远方”、“忘掉孤独”等。
  •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这本书,以各自独立的短篇串成,按时代顺序,讲述了日本的神话源起、奇谭怪闻、妖怪的类型及特色等,自然,免不了诸多人与妖之间的传奇情事。笔者试图以淡笔的巧述,结合细致浓墨的描摹,将那些美丽的怨灵、荒诞的巧遇、苍凉的悲哀、无奈的抉择、枯寂的执念,真实刻划于纸上。同时,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既有严谨治学的钩沉梳理,又有民间说书讲史的韵味。以那时那人那事的腔调语气,缓缓铺陈出情节,把古奥变成清浅、将藏诸深山变成妇孺皆知、把本来驳杂繁复的妖事,从字里行间立起来,还其鲜活的原貌。这许许多多让我们叹气、惊恐、顿足、思索的传奇,与其说是谈鬼说怪,不如说是摹画人间景象。它们的姿态是梦一样的境界,众生相被绘在狞狰的面具下,等待你洞悉后伸手揭开。
  • 谁解茶中味

    谁解茶中味

    这里有的是茶和人的故事,有些茶和有些人一样,居于九天之上,视之绰约神仙中人,只能仰望之、嗟叹之;有些茶和有些人一样,挣扎在泥土之中,简直不在是茶,而是菜、是饭、是药,是穷人续命的东西;还有很多茶,和我们一样,泯然众人,不能飞黄腾达,也不能羽化成仙,只能在俗世浮沉中给自己添一点味道和情趣。有的人讲故事,像陆羽;有的人听故事,像蒲松龄;有的人就是故事里的人,像你我。 茶本性凉,皆因经受春雨之寒,虽然挨过烈火烹油之热,不改本性清凉。希望读到这本书的人,在炽烈红尘中,能感受到如饮茶的一股凉意。
热门推荐
  • 佛道经典大全

    佛道经典大全

    道家!佛家!典籍大全!!!!!!!!!!!
  • 重生之披上天使袈裟

    重生之披上天使袈裟

    前世,她骄纵,蛮横,无理,亲手将自己的青春埋葬,最后众叛亲离。于是,死,成了她最后的归宿。重生,她反。套上那如天使般的外皮,又称,面具。可谁又知道,这如天使的外表却隐藏着一颗比恶魔还要狠毒的心呢。重生了呐,可不小心变成了一个变态了呢。所以啊,曾经的那些人,请你们将心脏,虔诚地送给我呐。
  • 逃离恶魔总裁(完本)

    逃离恶魔总裁(完本)

    六岁的时候她跑去跟邻居家的小男孩一起玩他抓她回来用刷子刷遍她的全身还让她一遍遍念着——我下次不敢了十四岁时她去参加联谊他关了她十天打得她爬不起来“以后不准去上学了!”十六岁初潮她以为自己要死了哭着求他:“把我的骨灰撒到海里吧,那样我就自由了。”他冷冷回答:“等你死了再说吧。”她不断找寻逃跑的机会终于赔上了一切逃了出来很多年后金霖看到了一张与自己肖似的小脸他的嘴角勾起一丝残忍的冷笑……介绍朋友的美文伤疤娘娘http://novel.hongxiu.com/a/230416/
  • 市委书记:左铁血右柔情

    市委书记:左铁血右柔情

    王飞博,北京D大学的高级管理博士毕业,典型的北方人,高大威猛又帅气十足,是无数少女心中的“白马王子”。从一个正县处级到正厅级市委书记,王飞博经历了怎么样的转变?在他当政期间,人们都昵称他为“痞子市委书记”,他不惧美色却从来不沉醉、他不惧金钱却两袖清风、他不惧权势却能斡旋于高层之间;他忠孝仁义却六亲不认、他目中无人却憨厚耿直、他才华横溢却不拘小节……可以说,他集智慧、帅气、痞性等于一身,看他怎么将一个落后的地级市改变为全胜旅游地、各种综合指标排名前三的富裕之市。
  • 轮上十二月

    轮上十二月

    她是上古时期遗留下唯一的神族,无情无欲,是世界最公正的存在。看沧海变成桑田,历经时世的变迁。邻涯眺望,莫名感到一股凄凉,她问:“本君是否真的活了太久。”“上神为何如此想?”老树仙摸了摸自己的长胡答。“算了。”她想了想,终究是没说出来。“上神不妨下界看看,体会体会人的七情六欲。”“……”ps:本文一共分为12卷,每一卷是一个故事。
  • 极品代码

    极品代码

    左城,本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无意中得到了一个游戏辅助程序。这个程序不仅适应各种游戏,居然还能改变自己的属性!力量代码:在原始最大力量上增加一定倍数的力量。移动速度代码:在原始最大速度上增加一定倍数的速度。不但有属性代码,还有各种技能代码,以及各种装备代码。如飞行技能,透视,隐身,武器等等等等。于是,带着BT的技能左城开始了种田大业!暧昧会有滴!激情会有滴!高朝(和谐)更是不断滴!【起点第五组编辑签约作品】
  • 音音的花季雨季

    音音的花季雨季

    音音是一个高中女生,虽然上的是重点高中,可是成绩一直是倒数,正在为学习提高不上时,惊喜来了……
  • 稀见地方志提要

    稀见地方志提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限秘笈

    无限秘笈

    我行走在人类幻想衍生的空间,在武侠世界、魔兽世界、科幻世界中穿梭!为所欲为,凡有打扰美梦者,一律斩杀爆秘籍!
  • 惊世神医:萌妃斗邪帝

    惊世神医:萌妃斗邪帝

    她,21世纪王牌杀手,却穿越到了凌府傻子废柴三小姐身上。对待贱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上去一巴掌,反手再一巴掌。‘’当傻子不傻了,废柴变天才。渣男天天来提亲。她大声吼道:“你算什么东西,老娘要上边全部美男。‘’后面却传来富有磁性而诱人的声音:”月儿,你确定要这样吗。。。‘’某女幽幽的转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