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02500000002

第2章 中国民族饮食概述(1)

一、饮食溯源

法国社会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有一个著名的公式:生/熟地=自然/文化。如果按这个标准,食俗的历史便应从原始的烹饪开始,其标志有二:一是火的使用,“炮生为熟,燔而食之”;二是炊器的发明和使用。以此标准计算,我国的食俗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人类最初的觅食、进食方式,同一般动物相差无几。

大约在100多万年至1万年前,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古人类与一般动物一样;四出寻觅食物;食物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动物,一种是植物。动物中,既有凶猛残暴的豺狼虎豹,也有温顺柔弱的小动物,那些江河湖泊中的鱼鳖虾蚌,更难逃原始猎人和渔人的搜捕。在寻觅动物食物时;人类要与各种动物搏斗,有时反而要成为凶猛动物的腹中之物。

与动物类食物相比较,古人类更多更可靠的食物来源是植物。长在枝头的野果、结在藤蔓上的瓜类、埋在土中的根块,植物的茎杆花叶,都是人类的食物。但是,并非一切植物都能食用。人类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尝试,付出了不少生命的代价,才筛选出许许多多可供食用的植物及其果实。

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我们称之为“自然饮食状态”。

火的使用,是食俗产生的先决条件。

人类最早使用的是天然火,如火山熔岩火,闪电雷击所燃之火。古代人栖息的森林常因遭受雷电所击而引起火灾。当火灾过后,人们偶然吃到被火烧死的野兽和被火烤熟的坚果,觉得别有一番滋味。经过多次的实践,人们逐渐懂得食物是可以用火烧熟了吃的,而且味道更好,于是便有意保留火种。后来,人们又在劳动中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

火的发明者是谁呢?传说是钻燧取火的燧人氏。《尸子》云:“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为火。”但火神,按一般的说法是祝融。《淮南子·时则》注:“祝融吴会,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身于灶。”这是我国自古以来信仰火神和祭灶习俗的本源。

火的发明与使用,使人类进化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从此,将告别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进入人类社会的新时期。《周礼·含文嘉》云:“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火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

人类成了火的主人,也就拉开了食俗的帷幕。

掌握了火的使用方法之后,人类的熟食比重便逐渐增加;用火熟食的方式也由简单到复杂,甚至穿越漫长的时间隧道,沿习成俗,保留至今。

人类最初的熟食方式,以烧、烤为主。那时既无炉灶,也没有锅碗。人们只知道把食物直接放在火上去烧烤。

后来,人们进一步发明了“炮”法:用粘泥包住食物后隔火烤熟,这样可以避免食物被烧焦。“炮”法虽然简单,但那一团团粘泥,却成为后世炊具的肇始。

人们由粘泥联想到石块;石板,并把石块、石板作为烹饪器材。他们或者把食物放在石板上烧烤,或者用烧热的石块烫熟食物。对人类这种早期烹法,古籍有记载。如《礼记·礼运》注说:“中古未有釜甑,释米捋肉,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耳。”《古史考》说:“神农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之上食之。”

这一时期的熟食方式,还有以兽皮为锅烹煮食物,或将食物放在竹筒中煮熟。类似烹法,延续了许多世纪。人类进入了自觉饮食阶段。

上述原始的熟食方式,历经千万年的传承沿习,逐渐演变为食俗:新疆的烤羊肉串、北京的烤鸭、遍及城乡的烤(煨)红薯、云南傣族的竹筒饭以及诱人的“石板烧”、“铁板牛肉”、“叫化子鸡”等等,追根溯源,其实都是远古遗风。

陶器的发明,使烹饪法前进了一大步,电标志着中国食俗的正式产生。

中国陶器大约创始于距今1万年前。陶器是以粘土为原料,塑型后经高温焙烧而成。古人为何突发奇想,变泥土为陶器,从而实现炊具和饮食器具的一次革命呢?

从食俗角度看,陶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烹饪需要而发明的。在漫长的烧烤食物的过程中,继“炮”法、石块石板的利用、兽皮、竹筒的利用,聪明的祖先们终于发现用泥土和水揉成一定的形状,经火烧烤后,这些泥土变得神奇起来:不漏水,而且坚固耐用。由此,陶器产生了。

最初的陶器是陶釜即陶罐,为敞口圆底的样式。以后又出现了陶甑、陶鼎、陶鬲、陶盒、陶钵等等。

陶釜的发明在烹饪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后来的炊具(现代微波炉之类除外)不论材料和造型怎样变化,它们的煮食原理都没有改变。

新石器时代的炊具,还有炉与灶。炉也是陶器,又称陶炉,是一种活动的灶。火灶则是固定的建筑物。原始灶的形态,是在地上挖的坑。今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出的灶,为双连地灶。西安半坡至今有六七千年的历史,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先民使用灶的历史至少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

烹饪方式的进步,与烹饪器具的发展密切相关。有了陶器,陶烹的时代也就开始了。陶器时代的烹饪法主要有两种:烹煮和蒸制。《通鉴前编·外记》载:“黄帝作釜灶,而民始粥。”又说:黄帝作甑,而民始饭。这表明,中国先民普遍使用陶器为炊具,至迟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

由于当时尚无主食副食之分,炊具食具的分工也不明确。如陶釜,既可用来煮饭煮肉,也可用来盛饭盛肉。而陶盆、陶钵之类的陶器,既是盛饭菜的用具,也是进食的食具。

食具的重大变化,始于商周时期的奴隶制时代。那时,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产量不断提高,谷物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而肉类来源渐少,渐渐成为人们的副食。新兴的园艺栽培技术得到发展,又使蔬菜增添了副食的种类。由于主、副食的划分,食具也相应的出现了分工。如豆器专指肉食用具,后来多用于祭祀。盛放整羊的是俎,盛汤浆之类的是盂。进食之具为箸,舀汤浆之器为勺,后来又出现了匙。饮器则出现了杯、盅、盏等等。

此外,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也是食具发生变化、从而分工明确的重要原因。商周两代是中国铜制炊具的鼎盛时期,金属制作的食具也开始出现。从此,陶器不再--统天下。《史记·封禅书》载:“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左传·宣公三年》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鼎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食俗又进入了一个阶段:油烹。当时的鼎是贵族豪华的炊器和食器。

商周时期,还出现了玉石、牙骨、竹木等各种材料做成的食具。春秋战国时期,漆食具、食盒开始出现;秦汉以后,漆器食具的使用就更多了。

瓷器是我国的伟大发明,它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祖先就用瓷土烧制出精美的硬陶;商代,又发明了玻璃釉,制成了原始青瓷,到汉代瓷器便逐渐进入成熟阶段。明清两代,江西景德镇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至今,瓷器依然是人们的主要食具。

中国铁器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到西汉时,铁器得到了广泛应用。铁釜、铁刀等炊具,在秦汉时期已普遍使用。铁锅的出现,使烹饪术中的爆、炒之法应运而生。因铁制炊具导热性能适中,造价低廉,而且铁分子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用铁制炊具烹调,有益无害,所以时到今日,铁制炊具仍在烹饪中扮主角。

竹器、木器,也是重要的炊具和食具。筷子,古代称箸。这名称的转变据说是发生在明代(一说在宋代)。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一》中说,吴中民间风俗,行舟讳言“住”,因“住”与“箸”同音,所以改称箸为“快儿”快子后来加上了竹字头,其原因是因为筷子多用竹材制成。

无论是炊具,还是食具,都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同而产生变化。以食具为例,在桌椅板凳问世之前,人们生活习惯是席地而坐,食具也都摆放在地上使用。这时期的食具底足相应要高一些,像盛放食物的豆,就带有一个细长的“脚”,使上面的圆盘位置增高,这样才便于人们食用。

当战国时期出现可起桌子作用的食案以后,各种食具均陈放于案上。豆的“脚”也就由高而矮,最后演变成平底的盆,连名称也改变了。

同类推荐
  •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经典常谈 文艺常谈

    本书由“经典常谈”和“文艺常谈”两部分构成。“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全书见解精辟,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一般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入门指南。“文艺常谈”将朱先生散见于《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书中有关诗歌、文学、语文教育等方面的文字,辑为《文艺常谈》,这本书对年轻的朋友们了解与欣赏中国文艺有极大帮助。
  •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周立波评说:周立波研究与文化繁荣学术研讨会文集

    作为一位文学教育家,周立波在文艺教育战线上是革命文学新人的良师,是从延安走向全国的大批青年革命文艺战士的辛勤培育者之一,是包括著名诗人贺敬之在内的延安鲁艺同学们永久怀念的授业之师,是学识渊博、深谙艺术真谛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教育家。正是在周立波同志的帮助与带动下,上世纪60年代初,湖南文坛群星灿烂,佳作连连,出现了新中国文学流派——“茶子花派”享誉一时,至今绵延不绝。周立波由此被誉为当代湖南文学之父!
  • 中卫年鉴(2014)

    中卫年鉴(2014)

    这本书内容详细、文字易懂、通过阅读,将带给读者不一样的体验。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下)

    本书共收集肃州区民间传奇、神话故事七十多篇,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来自肃州人民的口头、集体创作,千百年来依靠口传心授流传至今。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热门推荐
  • 我是网文之王

    我是网文之王

    他凭借一部寻仙,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网文传说,被封网文之王。却意外卷入了一场杀人事件,被冤入狱三十年。三十年后,他父母离世,爱人背叛,神坛以毁,传奇以远,一无所有。人生到此,心灰意冷,却意外得机缘,开启真正仙侠之路。至此他才发现,血红,萧鼎,还珠楼主,辰东,梦入神机,这些曾经的仙侠大神,现在都是仙界一方至强者......
  • 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

    企业幸福力:EAP中国化与幸福管理

    第一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提出“企业幸福力”概念的管理咨询类专业书籍。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使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会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作为解决职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佳方案,EAP在西方发达国家取得了很好的发展。
  • 无敌学神

    无敌学神

    看见流星,许个小小的愿望:只愿自己一生快快乐乐、平平安安。但没想到,流星却是向自己砸来,带来了学神系统。自己在系统带领下,成为了无敌学生,今后的路就没有再平凡过。财富、势力、美女,唉,怎么这么多?系统,你就不要这么逼迫人家,好嘛!
  • 我们学校有鬼2之:轮回

    我们学校有鬼2之:轮回

    皇海一中的鬼会堂案件后,谢颖跟随马大哈还有谢宇一同前往马大哈的家乡法国巴黎进修,却因开学而不得不回国。结果回了校才发现:事情远没有结束。新人物登场,揭开谢颖一个又一个谜团,谢颖接触真正的封灵界!封灵会背后另有阴谋?和鬼会堂一样古老的建筑出现在校园内,校园惊现木乃伊!古塔内的老人,一个跨越四千年的生命,是人类寿命所能的极限还是另有其由?古塔人,新任务,触发谢颖尘封的记忆……
  • 蓝沐的高中时代

    蓝沐的高中时代

    夏沐是个高中的学生,从她第一天入学的开始,以及她,遇到的人,感情的变化,和刚开始学习的反差,并且在最后的努力下,得到了学习感情双丰收。
  • 一路美丽更年期

    一路美丽更年期

    送走前半生的风风雨雨,迎来生命的新契机。女人40,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负重时期,被无数责任压身的你是否对精彩生活充满了渴望?其实,是时候该为自己考虑一下了。因为日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你也想用一个健康、有活力的身心来欣赏沿途的美景吧?趁这个转机为你的健康和美丽做一个长期储蓄吧。
  • 双狼戏烟

    双狼戏烟

    本文两狼、一深闺小女,结局一女两男。想看深情小戏的,请进!喜欢双胞胎的,请进!想看两狼如何相争的,请进!
  • 游走在三千世界里的商贾

    游走在三千世界里的商贾

    他卖过穿肠毒药,也能卖仙丹灵芝,他卖过九阴真经,也卖得辟邪剑谱。他卖过功德,也卖得业力。他是万家生佛,也是杀人恶魔。他从花丛中来,却不沾粉红。他从碧波中去,身后洪水涛天。留给世人的永远是那么sao气的背影。
  • 最美丽的语言

    最美丽的语言

    《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奖作品:最美丽的语言》两个故事、猎人和野狼、两把宝刀、护林员老杨、康乡长的忙、老人与天鹅、风景、河南小伙、找工作、儿子大学毕业了、我们是一家人、有关市长的几个片断、行贿、老板没给工钱、匠心、算账、拜年、两个红包、夙愿、一双黄胶鞋、红灯停绿灯行、拜天地、欺骗、八月十五云遮月……
  • 腐生涅槃祭亡妖

    腐生涅槃祭亡妖

    素雅的竹林中,睡着的小女孩依然露出开心的笑容,男子坐在她身旁一刻不离的守着,脸上布满了宠溺,一切,是那么安详。画面一转,梅林花瓣翻转,细雪飘扬,小女孩全身布满了魔气,脸上没有丝丝笑容,男子站在她的面前,心中复杂情绪万千“甜笙,你入魔了”。女孩却极其冷淡“我不叫甜笙。这些,不都是你们逼的吗?”男子沉默了好久才说“对不起”画面再转,一个全身布满纨绔气息的男子围绕着余辞泠,不断说着“美女我把我给你,你跟我回家好不好,我很主动的哟~”余辞泠嘴角微抽,一巴掌拍过去“你走不走,你不走我就把你卖了!”那男子故作惊吓“么的,你要不要那么狠!你敢把我卖了我就敢把你撸回家!”有时候,闹剧,就是这样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