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06900000041

第41章 从行为入手,培养孩子的品德

品德是一种智慧,是儿童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有了社会认可的品德,就能为社会所接纳。品德的培养应从人生早期开始。成人可以从行为入手培养儿童的品德,及时表扬、肯定或鼓励儿童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结合具体的场合进行行为的训练和指导。

谁也无法否认,道德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翻开人类文明史上的任何一部经典,都会看到其中的道德主题。古今中外,无一例外。可以说,道德是人类生存和延续不可缺少的东西。当一个人把道德内化为自己的品质时,道德就转化为个体的品德。同样无法否认,品德是一个人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1.品德是一种智慧

自古以来,圣贤哲人都把品德看做立身之本,他们总结出很多意味深长的人生格言,如“厚德载物,雅量容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那些宗教信仰的开创者们,更是毕生弘扬品德至上的理念,以奠定人们信仰的根基。

有一些人可能认为,品德有什么用?既不能吃喝,又限制人的自由。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只要分析一下每天的生活,就会发现品德对于个人生存的价值。当独处的时候,我们也许不会关心别人的事情。而一旦离开独处的场所,我们就不可避免地与人交往或相处,这些人也许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的亲戚朋友,也许是与我们素不相识的人。在相处或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应了解对方的心理,并尽量以不伤害对方的方式与之交往,否则就难以友好相处,难以达到人际交往的目标。

我们或许在与陌生人谈一笔生意,这时我们需要遵守双方达成的某种契约;或许在与朋友参加一次社会活动,这时我们需要遵守基本的社会活动规则或要求;或许在与父母或其他的亲戚在一起聊天,这时我们同样需要遵守血缘关系所限定的伦理规范。因此,在什么样的场合,我们需要扮演什么样的社会角色,而扮演什么社会角色,就需要遵守什么样的社会规则,角色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期望,它意味着个人需要遵守的一种社会规则或道德规范。在课堂上,我们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就必须遵守课堂规则;在家里,我们扮演着父母或儿女的角色,就必须遵守亲情规则;在单位及单位以外,我们扮演着同事或朋友的角色,就必须遵守同事或朋友相处的规则。

道德本质上涉及自己与他人利益的协调。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行为起码就是道德的;不遵守这些规则,我们的行为起码就是不道德的,甚至有可能触犯法律。当我们不能遵守这些规则的时候,我们就会受到某种惩罚,基本的人际关系被破坏,正常的人际交往无法继续,工作和学习无法进行,活动无法开展,甚至家庭不能称之为家庭,学校不能称之为学校,企业不能称之为企业。扩而言之,整个社会也就乱套了。

因此,我们生活在各种社会规则或道德规范之中。我们需要这些规范,需要具有符合这些规范的行为和信念。否则,我们也许连最基本的吃、穿、住、行都无法得到保障。在人们缺乏品德的情况下,我们出行就会看到交通一片混乱,行人无法顺利行走;买东西就会看到市场秩序一片混乱,环境让人无法忍受。正是因为人们心中有一种道德的力量,我们才会自觉地遵守秩序,维护环境,尽量避免那些不应有的破坏和混乱。有了为社会所认可的品德,就能为社会所接纳,缺乏为社会所认可的品德,就会遭到社会的排斥或惩罚。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德其实是一种智慧。

2.品德的培养应从人生早期开始

在早期的儿童的心目中,好的行为就是对自己有利的或者遵从成人要求的行为,也就是说,他们表现出来的道德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或他律的道德。他们在评价一种行为的好坏时,更看重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动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人生的早期就不必培养品德了呢?绝对不是。这一时期,成人不仅要培养品德,而且要把品德作为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侧面来培养。

一方面,品德是儿童性格的一部分,要想形成好的性格,必须让儿童具有好的品德。例如,孩子的勤奋、努力、开朗,是以日常生活、学习、人际交往方面的品德为基本条件发展起来的。如果孩子不能遵守基本的生活规则、学习规则、人际交往规则,这些性格特征不可能顺利地形成。

另一方面,品德是儿童正常生活的必要条件。一个不懂得谦让、不会与别人分享和合作的孩子往往更难以相处,更容易遭到同伴的排斥;一个不能遵守课堂规则和学校道德规范的孩子,也很难正常地学习。相反,当孩子拥有了必要的品德,在各种场合能遵守相应的道德规则或规范,他们就很容易得到众人的认可和接纳,也更容易融入各种群体。换言之,品德是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道德规范可以看做一种约定,当他们遵守这个约定的时候,就具备了进入社会的“资格证”。

3.从行为入手,培养孩子的品德

既然孩子最初主要是一种“外在的道德”,更重视外在的道德行为,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孩子的行为入手,让他们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范,并学会遵守这些规范,其中包括家庭生活规范、学校学习和生活规范、日常的人际交往规范(包括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和陌生人交往的规范)。我们应鼓励孩子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并及时表扬或肯定他们的这种行为。

在这一时期,讲太多的“大道理”,进行生硬的道德训诫,效果并不理想,而结合具体的场合,进行行为的训练和指导,往往收效明显。例如,在具体的社交场合,让孩子学会讲礼貌和谦让,效果就很明显。但是,我们在塑造这类行为的时候,仍然需要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给他们讲明这样做的意义。当他们的道德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之后,这种习惯就很容易与内在的道德信念和价值观相结合,成为他们性格的一部分。

显然,当孩子从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到关心所在的社区或学校的利益,再到关心地区、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利益的时候,能够接纳他们的环境的范围也日益扩大,从家庭,到同伴群体、学校、社区,再到社会和整个人类群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道德不仅是一种处世智慧,而且是一种最大的智慧。

对早期的儿童来说,他们还主要处于他律道德阶段。在他们看来,遵守成人的要求,就是好的;违背成人的要求,就是不好的、坏的。成人制定的规则是权威的、不可改变的。他们在判断一种行为是好还是坏的时候,还不会考虑人们行为的动机,而通常是从行为后果的严重性程度来判断。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研究,他告诉幼儿一个故事:一个孩子为了偷吃东西打坏了一个盘子,另一个孩子为了帮大人的忙,不小心打坏了一堆盘子。然后,他问儿童:哪个孩子更坏一些?幼儿通常会认为打坏了一大堆盘子的那个孩子更坏一些,因为他们考虑的是行为的后果而不是动机。

另一位著名的道德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根据他的研究把人们道德的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在前习俗水平,儿童主要遵守一种他律的、自私自利的道德。严格地说,这还不能说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或品德。他们看重权威,注重自身的利益。在习俗水平,儿童会遵守社区或特定群体的约定俗成的规范(如各种习俗),认为取悦于众人的行为就是好的,倾向于做众人心目中的“好孩子”;到了后习俗水平,人们会遵守社会秩序和法律,处于最高阶段的人会从人类的普遍道德原则出发为人处世。

这表明,人们道德的发展表现出从自利到利他的趋势,也表现出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趋势。儿童最初的道德主要是一种他律道德,他们的行为通常是出于自利的考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在与身边的人交往时逐渐学会“利他”(单个的人),随后逐渐学会“利群体”(家庭、同伴团体、班级等),最后发展到“利社会”、“利人类”,能够从普遍的道德原则和普遍的人性考虑问题。这种“道德关注”范围的不断扩展是以日益深刻而稳固的价值观为基础的,也是与坚定的信仰或信念密切相关的。

这提示我们,在培养儿童的品德时,应根据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儿童所处的思维发展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早期的儿童来说,生硬的道德说教常常并不奏效,而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养成往往收效明显。从道德的个人价值来看,随着道德水平的提高,儿童能够适应的环境的范围是日益扩大的,获得社会接纳的可能性也是日益提高的。

同类推荐
  • Hello,宝贝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0~3岁)

    Hello,宝贝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0~3岁)

    《全球百名新浪名博主谈育儿》分两册,集合新浪育儿名博主的育儿文章精华,给爸爸妈妈提供丰富的育儿经验。本册主要关注0~3岁孩子的常见问题,包括生活篇、教育篇、话题篇三部分内容,从孕期保健的注意事项开始,关注孩子的健康护理、卫生习惯、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方面关注孩子的早期教育、亲子关系、亲子阅读等方面;热点话题讨论,关注要不要生二胎、孩子该不该上早教班、孩子该不该早识字等困扰家长的问题。
  • 养胎保胎胎教全书

    养胎保胎胎教全书

    每一位女性,在她宣告怀孕后,周围的人无不好心劝其滋补以养胎。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仅仅是养胎这一生育观念早已落伍。作为现代的准父母,应该有更科学的生育观念。本书从优生篇、养胎篇、保胎篇、胎教篇、祛病篇五个部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十月怀胎过程中一些切实有效的、科学的养胎、保胎、胎教方法,以助初为人母者顺利度过妊娠期,使胎儿健康茁壮地成长。本书以实现优生为目的,科学全面地就养胎、保胎、胎教方面对初为人父母者进行指导,使每一位孕妇都能正确养胎,避开一切不利于胎儿的不良因素,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胎内环境和胎外环境。同时,在不同孕期选用不同的胎教方法对其实施科学胎教,从而孕育出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
  • 少年儿童安全读本

    少年儿童安全读本

    少儿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从小教育少年儿童,培养安全意识。健康成长。
  • 犹太家教智慧

    犹太家教智慧

    本书用通俗幽默的写作风格,描述出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成功黄金律、生命教育、美德教育、健康教育、处世教育、享乐教育等。
  • 情商系统培养方案

    情商系统培养方案

    本书介绍了:胎儿情商培养、幼儿情商培养、道德品质培养、健康情感培养、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育儿方法。
热门推荐
  • 蝶葬

    蝶葬

    为何高崎舞会从一个善良智慧的天才女子变成荼毒人类的恶魔?为何深爱着林京道的曼莎会把自己的亡魂寄居在高崎舞的冥所——那个通往长平坊尽头古宅院的八音盒里究竟隐藏着什么?
  • 冲动的惩罚

    冲动的惩罚

    本书以23位少女自诉“第一次”为主题,主要描写23位少女是如何奉献自己的“第一次”而偷食了禁果,每位少女的经历都曲折离奇,扣人心弦,让人不得不看,本书是青少年教育最好的现实教材。
  • 仲夏未陌

    仲夏未陌

    他们有着同样的伤痛,在这片灿若美好的初夏相遇,互相吸引,抚去太多呼吸的彷徨——“你身上的味道,真好闻。”凌陌拥住怀里的某只,戏谑的挑衅着他。可为什么他会循着他的味道,一步一步从挑战性……变成了占有欲?————某大叔抱只小萌宠观战:“啧啧,高中生啊!”
  • 惊世神偷:废柴五小姐

    惊世神偷:废柴五小姐

    她是一个21世纪的神偷,却穿越到了一个不能修炼的废柴身上,没人疼爱,没人关心,经常被哥哥姐姐们欺负。而她的记忆中却没有爹娘,他们也不知道去哪儿了。没了他们,哥哥姐姐们经常把她打的又青又紫。但她可不是原来的苏晓燕了,凡是欺负她的,她定十倍、百倍的还回来的!
  • 秘爱潜伏:非典型式宠妻

    秘爱潜伏:非典型式宠妻

    丈夫拥着白莲花登堂入室,被窝里奋战还不忘让她观摩。选择了最虐渣男的办法如下:和他大哥滚到了一起!某男:我可以帮你,从床下,帮到床上。某女:大哥,不要,这么多.....某男:帮人帮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一段禁忌的秘爱潜伏,开启非典型的花样虐狗宠妻模式。
  • 非韩篇

    非韩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转念的力量

    转念的力量

    《华严经》的《十地品》里,佛陀开示了菩萨依次修行的十种境界。而在这本书里,作者尝试用通俗易懂的说法,把这十种境界描述为十种心态,十种念头,并将其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看看十个念头的每一个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转变。讨论的是普通人如何透过念头的转化,化困厄为幸福,获得平静安宁的生活;针对的是普通人如何处理日常的烦恼,而非成佛。
  • 我是女主求不黑

    我是女主求不黑

    顾孜萧身为女主,手握数只总裁,炮灰恶毒女配,一路狂奔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好吧,这是脑补过多真实的情况是:连总裁们都搞不定,女配该怎么收拾啊?
  • 风光无垠

    风光无垠

    萧风穿越了!这是一个武侠与都市并存的世界,还好他会一些武功!这里的文化娱乐刚刚火热,还好他是一个酒吧歌手!于是这个世界出现了一个文武全才的天才!于是一场风暴刮起!
  • 逆天使者

    逆天使者

    小伊,我很有好感的女孩,但是他的父亲,和管家,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过去~后来的一天晚上,我得到了一个神秘的卷轴,得知新大陆和人类世界必将经历一场浩劫,就在危急关头,卷轴上的符文力量激活了一件战甲,偶然变身······Onedayintheevening,I,LongShaoYan,getarellandatnewworldandthehumanworldwillexperienceacatastrophe,inthecriticaloffhead,lmatchthepowerletmegetasuitofarmor,accidentaltransform.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