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时常会听到人说:“我死也不原谅那些伤害我的人”,可你想过没有,真的有人让你恨到骨里么?你如此执著不放手,不肯原谅,最终禁锢的只是你自己的心。
因为,你恨的人,他不会活在你的感觉里,纠结其中得不到快乐的人反而是你自己。那么,何不原谅曾经伤害你的人,放了你自己呢?
《圣经》里对爱的真谛是这样描述的:“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宽恕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你才能收获新的人生精彩。
想想看,当我们送人玫瑰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是我们自己的手。就算是为我们自己考虑,我们何不对那些曾经伤害我们的人报以微笑呢?以微笑示人,温暖的其实是我们内心。
假如别人伤害了你,千万不要耿耿于怀,要学会原谅。如果能够原谅伤害自己的人,不但自己可以及时释放心理垃圾,而且别人也能够因此保持美好心情。原谅别人的伤害不仅是解放了他人,更是释放了自己。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原谅曾经伤害我们的人。
有两个少年玩恶作剧,把加州一个林场点燃了。他们想象着消防警察们灭火时的慌乱和焦灼,得意万分。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因为他们的恶作剧,一名消防警察在扑救火灾的时候不幸牺牲了。牺牲的警察才22岁。他是在全力以赴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时,被浓烟熏倒后烧死在丛林里头的。更让人伤痛的是,他早年就没有了父亲,是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的。成长的过程充满艰辛,他很爱他的母亲,并时常表示成人后一定会好好回报她。而这正是他参加工作后的第一周,连第一次薪水都没领到就……
在查明这是一起蓄意纵火案后,整座城市的人们顿时愤怒了,市长表示一定要将罪犯抓捕归案,让他们接受严厉的惩罚。警察开始四处追捕,那两名被列入嫌疑人的少年照片也开始出现在各个角落。而这一切这两个少年最初都没有想象到,听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愤怒声,他们陷入深深的悔恨、无奈和恐慌之中。
除了这两个少年,媒体的目光更多地投放到那位警察的单身母亲身上。但是当她说出第一句话时,所有人都震惊了。她是这样说的:“我很伤心地看到我的儿子离开了我,但是我现在只想对制造灾难的两个孩子说几句话—你们现在一定活得很糟糕,很可能生不如死。作为这个世界上最有资格谴责你们的我,我想说,请你们回家吧,家里还有等待你们的父母。只要你们这样做了,我会和上帝一道宽恕你们……”
那一刻,所有的人都落泪了,被这位伟大的母亲感动了。人们没人想到这位刚刚失去儿子的母亲居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们没有等到这位母亲的哀伤或是愤怒,他们最终听到的竟然是宽恕的话语。更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位母亲发表讲话后的一个小时,在邻城一个小镇的一家旅馆里,两名少年投案自首了。
两名少年告诉警察,就在那位母亲发表电视讲话的那天下午,他们因为承受不了这巨大的社会压力而购买了大量安眠药,准备一道离开这个世界。但就在这时,他们从电视里听到了那位母亲的声音。他们顿时泪如雨下,拨通了警察局的电话……
如今这两名鲁莽的少年已为人父,他们时常领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望那位可敬的母亲,那已经是他们心灵上的另一位母亲。母亲的原谅,救了两个孩子,也让她自己收获了两份感恩的爱。所以说,原谅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用宽恕化解人与人之间的怨恨和矛盾,也能让自己收获一份恬淡、安静的心态。
富兰克林曾经说:“对于所受的伤害,宽容比复仇更高尚。因为宽容所产生的心理震动,比责备所产生的心理震动要强大得多。”这个故事可能是这句话的最好注解吧。
为何我们需要宽恕?因为宽恕是一种强大的心态正能量,她与快乐紧紧相连,她是所有美德之中的王后,也是最难拥有的。它需要我们心灵中有足够强的正能量来赶走怨恨、愤怒、委屈等种种负能量,所以这个过程有点困难。但一旦拥有,它将会给我们的心灵松绑,带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宽恕是一心一意的举动,它能消除烦恼与痛苦。只要我们有一点儿攻击之念,就会试图为攻击辩护,此时宽恕便无法现身。所以宽恕必须是无条件,且全面性的。它引导我走出过去的心态而进入现在,帮助我们走出妄自添加给自己的“隔阂”感受,逐渐对自己和别人开放。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给心灵更多空间,才盛放正能量。
作为心灵健康的重要营养来源,宽恕是从自己内心开始的一种情绪,她与别人的关系并不大。若你宽恕了自己,那么宽恕他(她)就不是难事。因为如果你能从心里拔除谴责和愧疚那根刺,就不难献给别人宽恕这个礼物。
原谅那些曾伤害我们的人,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行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序。宽恕他人就能让自己的身上创造出生命的能量,发出耀眼的光芒,既能照亮他人,也能点亮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