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4400000011

第11章 权谋争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3)

于是河间王司马颐又联合长沙王司马义起兵讨伐司马冏。从此之后,齐王、成都王、河间王、长沙王以及东海王司马越,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为了战胜自己的对手,他们不惜勾结乌桓、鲜卑、匈奴兵参战。于是由宫廷政变酿成了诸王的混战,诸王混战又发展成各族之间的大混战。太安三年(306),西晋中央政权落入东海王司马越手中,他毒死了愚昧无知的晋惠帝,另立惠帝之弟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历时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八王之乱集中表现了司马氏集团的残忍性和腐朽性。这场十六年的混战不仅直接导致西晋末年各族人民的大起义,导致了西晋的灭亡,而且导致了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导致这八王之乱的根本则在于晋武帝的“分封”,权力分散,诸侯则拥权自重,朝廷难以管辖。晋惠帝的愚蠢无知,贾南风的阴险毒辣,无疑是这场混战的最初原因,但事实也正如《晋书》作者所说:“煽其风,速其祸者,咎在八王。”“详观曩册,逖听前古,乱臣贼子,昭鉴在焉。”内乱只能造成社会的灾难,削弱国家的实力,八王乱晋的历史教训,还是值得后人记取的。

7.巫蛊事变

征和二年(公元前91),西汉王朝爆发了一场“巫蛊事变”:汉武帝与卫太子兵刃相见,在长安城中激战五日,以死者数万人,卫太子、卫皇后自杀,大批官吏受株连而告终,这场剧变使得西汉王朝的政治、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骤然由鼎盛转向衰败。

巫蛊是西汉时盛行的一种迷信,当时人们普遍相信,使用巫术诅咒或用木偶埋于地下可以害人。武帝祀神求仙,招鬼用巫,方士神巫多聚京师;女巫更出入宫中,教唆那些斗妍争宠、排挤倾轧的后宫妃嫔们制作木偶埋入地下,祠祭祝诅,以蛊害情敌,争夺皇帝的宠幸,这就是所谓以巫蛊行妇人媚道。因此,争宠后宫与巫术相结合,就构成了武帝时期宫闱斗争的新特色。在元光五年(前130)和征和元年(前92),曾经两次发生了因巫蛊而引起的宫廷及朝廷的大屠杀,史称“巫蛊之祸”,它们都是汉武帝的皇权专制统治与其声色犬马、祀神求仙的宫廷生活相结合的直接恶果。

然而,发生在征和二年的这场“巫蛊事变”却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宫闱斗争,它是一场由奸臣精心策划的政治清洗与政治迫害,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是一场危及国家、殃及民众的祸乱,其罪魁祸首是担任直指绣衣使者的江充。

江充(?—前91),西汉赵国邯郸(今属河北)人,原名齐,字次倩。他因告密而得到武帝的赏识,官拜直指绣衣使者,职在“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太始三年(前94)时,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驶于专供天子交通的驰道之中,正好遇上江充,江充依法拘押太子家使并没收车马。太子闻之,派人向江充求情说:“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讯,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江充根本不听,很快就将此事报告给武帝。

这件事情的发生,看似偶然,实则不然,它是当时业已存在的帝党与太子党之间矛盾冲突的一个反映,是江充对太子的有意陷害。太子刘据为卫皇后所生,史称卫太子。刘据少时很得父亲的欢心,但长大之后,武帝嫌他“材能少,不类己”,爱心日少,而卫后也色衰失宠。刘据性格仁恕温谨,思想方法与统治策略均与武帝不同。武帝用法严峻,奖用酷吏,而卫太子则为政宽厚,多所平反。武帝好大喜功,屡兴大役,征伐四夷,卫太子每每加以谏阻。天长日久,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帝党和太子党两个政治集团。太子“虽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悦”,“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邪臣多党与故太子誉少而毁多”。由于奸邪之臣的不断挑拨和诋毁,武帝对太子的猜忌与不满日益加深,太子的地位愈发岌岌可危。就在太始三年,武帝宠幸的赵捷妤在怀孕十四个月之后生下少子弗陵,武帝六十四岁又得一子,本来就喜不自胜,而弗陵之降生,又与尧母怀胎十四月而生尧的传说相仿,因此武帝更加奇爱他,以为天命在弗陵,“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善于察颜观色的奸邪之臣立刻从中窥探出了汉武废长立幼的意愿,于是便更加有恃无恐地加紧了谋求改换继嗣的活动,江充扣押太子家使及车马一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从此以后,江充与太子公然结仇。他担心以后太子即位于己不利,处心积虑地寻机作虐,成为“用法深酷”大臣集团中迫害太子的急先锋。

征和元年底,江充受命究治丞相公孙贺祭诅天子一案,这使他抓到了一个除去卫太子的良好时机。公孙贺之妻是卫皇后的亲姊,是卫氏外戚集团的重要成员。江充穷治案犯,于征和二年初,杀公孙贺父子,其后,又接连诛杀了卫皇后所生阳石、诸邑两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等人,后宫及大臣数百人遭株连而死。通过这场屠杀,江充事实上先为除去卫太子扫清了外围障碍。同年夏天,他又向因体弱多病、精神恍惚而苦恼不已的汉武帝进言,一口咬定武帝之病是“祟在巫蛊”,武帝不知他别有用心,便“以充为使者,治巫蛊狱”,一场大祸,由此发动。

江充对卫太子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他这次领旨究治巫蛊,最终目的是迫害卫太子。为了确保成功,他采取了自下而上的策略,先从民间开刀。他率领胡巫在三辅地区“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大肆收捕,然后用严刑拷打的手段,逼迫百姓“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不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一时间,巫蛊成为众人注目的中心。江充如此大张声势,就是想要促使武帝更加坚信巫蛊之害,同时也为迫害卫太子制造必要的舆论和气氛。果然,武帝看到江充捕杀了如此之多的巫蛊者,愈发怀疑“左右皆为蛊祝诅”,加害自己,江充发现时机已经成熟,便上言长安城“宫中有益气,不除之,上终不差”。武帝于是命江充“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求蛊”,江充等人事先交代胡巫在宫中埋入木偶,制造巫蛊的痕迹,然后开始穷挖滥掘,从失宠的嫔妃、卫后的居宫,一直挖到太子宫,弄得“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江充四处扬言“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准备奏报武帝兴大狱。当时武帝病居长安城外的甘泉宫,江充治巫蛊又封锁消息,皇后吏和太子吏多次去甘泉请安,但却一点消息都得不到。而对杀气腾腾的江充,卫太子集团惊惧不安,太子少傅石德建议太子“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卫太子起初不允,要亲自去甘泉宫面见武帝。但江充自以为太子必败,咄咄逼人,“持太子甚急”。卫太子愤而诛杀江充等人,然后报告卫皇后。“出武库兵,发长乐宫卫卒”,于是“长安扰乱,言太子反”,武帝闻变大怒,急命丞相率兵捕斩,卫太子见事情无法挽回,只得铤而走险,发兵抗拒,一场骨肉相残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在封建时代,围绕着立储、夺储而进行的宫廷斗争屡见不鲜,但像“巫蛊事变”这样激烈、残酷,并引起京郊动荡民无宁日的还不多见。汉武帝一向被认为是具有雄才大略的英明之主,但毕竟年事已高在“巫蛊事变”发生前的一个时期,只听信江充之言,不察事实,铸成了这场父子交兵,自相残杀的惨祸。

8.诛尽“太平”方太平

在唐代历史上,自武则天退位至玄宗改年号“开元”的短短七、八年间,宫廷政变迭起,皇帝更换频繁,弑杀、祸乱交错,政局、人心动荡。李隆基以皇室庶子身份卷入斗争漩涡的中心,经历了八年多的艰苦奋斗,进位至太子监国,最终登基,为唐玄宗,开创出“开元之治”的局面。

玄宗艰苦创业不同于其他帝王之处,是他始终置身于宫廷,为铲除“外戚及诸公主干预朝政”之弊,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权力争夺来实现的。

中宗复位后,皇后韦氏“颇干朝政”,使得安乐公主、武三思等权倾天下。神龙三年(707),太子李重俊政变未遂被杀,李隆基生父相王李旦受株连,李隆基亦出为潞川别驾。从此,李隆基便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两年后,李隆基回到长安,他面对的仍是权倾天下的韦氏集团。在这种情势下,李隆基所能够做的,一是厚结禁军,“数引万骑帅长及豪俊,得其欢心”,二是广交有识之士,暗结私党。景龙四年(710)夏,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死中宗,“秘不发丧,皇后亲总庶政”。同时,制造“韦氏宜革唐命”的舆论,并在禁军中安插亲党,控制兵权。此时的李隆基不敢公开与韦氏集团抗衡,只得以继承“唐命”为号召,进一步拉拢禁军万骑中的中下级将士。他还利用了韦后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争取到姑母太平公主的支持。经过十九天的周密准备,一举取得宫禁战的胜利,斩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这次政变,李隆基是打着为国为父的旗号,利用其父相王曾经当过皇帝的声望和影响进行活动的。政变成功,相王即位,是为睿宗。

睿宗称帝后,李隆基立即遇到能否被立为太子的难题。他虽然有“计平韦氏之功”,但不是长子,而且嫡兄李成器早在六岁时就曾被立过太子。经多方协商,为避免“喋血宫门”的事变重演,睿宗以“推功业为首,然后可保安社稷”为由,使嫡长子李成器相让,立李隆基为太子。李隆基一举诛灭韦氏集团,被立为太子,在“拨乱反正”的路途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然而,时隔四个月,“太子非长,不当立”的流言四起。制造这一舆论的不是长兄李成器,却是姑母太平公主。李隆基面对的,是更为严峻的形势。

太平公主是睿宗唯一的亲妹妹,“诛二张、灭韦氏,咸赖其为”,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功劳。加之她“沉断有谋”,议政处事胜过其兄,睿宗便“常与之图议大政”。若其“不谒朝,则宰相就第咨之”。史称“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但是,依附太平公主的,多是“外饰忠鲠,内藏谄媚”之徒,“谄于事上,傲于接下,猛若饥虎,贪若饿狼”。而太子李隆基及其支持者则“协心革中宗弊政,进忠良,退不肖,赏罚尽公,请托不行”。太子与“太平”两大势力间的争斗,不可避免地加剧起来。“太平”一方,“睹太子明察,恐不利己,仍阴谋废黜。”首先挑动李成器说:“废太子,以尔代之。”接着又邀宰相,“讽以易置东宫”。同时,在太子身边安插耳目。史书这样记道:“公主每觇伺太子所为,纤介必闻于上,太子左右,亦往往为公主耳目,太子深不自安。”太子一方,则以东宫“有大功于天下”揭露废黜阴谋,同时策动太子监国,以为“太子监国,则君臣分定,自然窥觎路绝,灾难不生。”睿宗以为这样可以熄灭两大集团的争斗,便下制令太子监国,代行国务。太子一方,初步挫败“太平”一方的废黜阴谋。

从监国到登基,李隆基经历了更为艰难的一年半的时光。

“太平”一方废黜太子的密谋未得逞,便以“离间骨肉”的罪名迫使睿宗贬谪太子的心腹姚元之、宋璟。实际上,这只是睿宗在太子与“太平”两派势力之间进行平衡的结果。短暂的平衡背后,埋伏着更加激烈的争斗。“太平”一方,加紧结党,把一批私党举荐为宰相,而把支持太子的宰相撤换下来,造成“宰相有七,四出其门”的局面。进而,广树朋党,以致“文武之臣,大半附之”。尤其注意收买北门禁军,“常元楷、李慈掌禁兵,常私谒公主。”

面对亲妹妹与亲儿子的势不两立,睿宗已束手无策,终于萌发了不愿当皇帝的念头,欲传位皇太子。“太平”集团极力反对,来势之猛,致使太子不得不表示“让位”于长兄李成器。史称:“太平思立孱弱,以窃威权,太子忧危。”

睿宗既偏袒妹妹的利益,又要维护儿子的地位。鉴于当年安乐公主骄纵擅权危害中宗的教训,延和元年(712)七月,睿宗下制传位于太子,李隆基即帝位,是为玄宗。“太平”阻止不了传位,便又另出新计,劝睿宗“虽传位,犹宜自总大政”,企图架空新皇帝。于是,再度出现妥协:“三品以上除授及大刑政决于上皇,余皆决于皇帝。”这一妥协不仅没有起到平衡两大势力的作用,反倒成为政局进一步动荡的催化剂。“太平”一方,“依上皇之势,擅权用事”,一面“谋废立”,欲废掉新君,一面“与宫人元氏谋于赤箭粉中置毒进于上”,企图毒死玄宗。此计不成,便寄望于羽林兵作乱,妄图发动宫廷政变。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面对越来越急迫的形势,玄宗及其支持者也在密谋策划。当确切知道“太平”一党定于先天二年(713)七月四日作乱的布置后,玄宗采纳了崔日用“先定北军,次收逆党”的防变制乱的建议。七月三日,玄宗率亲信十余人、卫兵300余人,召禁军将领常元楷、李慈至,立即斩首,没有引起禁军骚乱。接着,在朝堂、内客省捉拿并斩杀了依附“太平”的宰相萧至忠、岑羲及大臣。第二天,上皇睿宗诏诰天下:“自今军国政刑一事已上,并取皇帝处分。”“太平”势穷,逃入山寺,数日后回来,赐死于家。“穷治公主枝党”,一直延续到年底,“太平”的残余被彻底铲除。十二月,改年号为“开元”。这样,唐朝的历史才由动荡转而进入安定的“开元之治”的新时期。

自武则天成为女皇之后,唐朝的妇女地位愈加提高,因此,李唐王朝的公主不乏机智权谋,野心勃勃者。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引出接二连三的宫廷政变,导致国无良策,上乱下不能安宁,没有稳定的局面,就不可能有稳定的发展。

同类推荐
  •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中国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而且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的明君,但因为种种“机缘”而与皇位失之交臂。他们,就是那些没有穿上龙袍的太子。从太子到皇帝的这条路上,看似近在咫尺,却远似天涯。他们本可以成为皇帝,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但却在这条“远耶?近耶?”的路上摔倒了。可以说,皇权之路其实更是一条“母子互通、父子相戟,兄弟仇杀”的争夺之路。
  • 神鹤奇侠传

    神鹤奇侠传

    《神鹤奇侠传》本故事隶属传统历史武侠剧。本剧题材新鲜,别具一格,既能体现历史文化又能衬托侠士柔情。门派纷争、争权夺位、感情纠纷、宠物通灵、灵异诡途等精彩事件。故事内容敬请诸位细心品味,有看不懂的地方还请多看几遍。本剧预计100集左右,分上下部,每五章为一集,共百万字上下。(本故事纯属虚构,版权为本人所有,禁止复制转载,侵权!)
  • 高丽史史籍概要

    高丽史史籍概要

    本书主要以奎章阁、藏书阁和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三家藏书机构的收藏为主,加之韩国已经影印或铅印刊行的其他古籍,共介绍各类有关高丽历史的汉文文献二百二十种,其中纪传体类六种、编年体类十八种、典章制度类五种、地理志类八种、金石及文书类八种、传记类五十九种、杂史类二十五种、文集类六十九种、其他十六种,以及今人所作史料汇编六种。
  • 大乱世志

    大乱世志

    时年乱世,英雄背起,天理昭昭,道义使然,纷乱之道,尽数狂澜之辈。
  • 梦染东汉

    梦染东汉

    他,枪神童渊的弟子,征战沙场,只为守护在乎的人,一生只此一人足矣;她,尽心尽力,不管世人如何看待,她此生不悔。铁血东汉,柔情似水,一个不一样的东汉末年,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一切尽在本书,新手写书,写的不好的地方,多多指点小弟)
热门推荐
  • 跨国情缘

    跨国情缘

    一所大学,一室好友,各有所长,各具特色,性格不同,追求不同。当她们毕业后若干年在B国重逢,会遇见怎样的人?当红偶像?霸道总裁?亦或是艺术家?当摩擦擦出爱的火花,她们会找到各自的幸福吗?且看闺蜜三人如何普出跨国爱恋的恋曲…韦童:“柳何旭,我不爱你了。”苏英:“杰克,你给老娘滚!”纳兰若:“从此相见不相识,东裔,你走吧!”……
  • 长歌醉饮

    长歌醉饮

    岁始更。天降大雪。失踪多年的清淮郡主今日,归京了。本以为她早已化作尸骨,没想到却变得更为强大,修为更是无人能敌。一战成名,奉旨为将。戍守边疆,无人再敢犯云昭!天下人不知云昭国幼帝,只知白衣摄政王与第一女将。天降大雪。岁始更。
  • 毁灭流

    毁灭流

    此书不扯好看,不看你就哭吧。与其它小说不同,主见不牛,运气,,嗯,,有点差。自己看
  • 最牛保镖

    最牛保镖

    神秘保镖回归都市,保护校花,于警花合作,携手美女总裁,智斗火辣杀手。
  • 帝王娇宠

    帝王娇宠

    “陛下,今日倾君小姐在国子监打了张相家的公子。”“哦”龙椅上的人抬起头漫不经心问道,“倾儿可有受伤?”太监无语的翻翻白眼,陛下你就不问问什么事吗?你这样宠着倾君小姐真的好吗·····“陛下,今日林贵妃与倾君小姐在御花园发生口角倾君小姐一怒之下把贵妃推进了荷花池里。”“哦。”······陛下你能给点其他反应吗?“陛下,倾君小姐今日去了烟雨楼。”“嗯,派影卫好好跟着”龙椅上的人头也不抬的答道。“陛下,倾君小姐是跟逸王爷一起去的”太监犹豫的说道。啪···“你怎么不早说!”说完一阵风飘过····太监抬起头桌上只留下批阅了一半的奏折跟毛笔在桌上哪里还有陛下的影子。
  • 三界纵横之网络奇兵

    三界纵横之网络奇兵

    八代剑法承传,醒悟太极功法;沾上神魔残魂,煞星降临人间。孕育超级怪胎,修炼心剑天兵;剑尖下点裂地,剑尖上指破天。洪荒天地大乱,三界妖魔狂舞;大神拦路杀神,大魔挡道灭魔。一直从天上人间打到阴曹地府;集互联网、盘古、轩辕的智慧。布置各式大阵,抗击龟魔入侵;独孤傲剑,唯我独尊。洪荒论剑,谁与争锋!一个成功男士背后,往往站着一排女人。张梦星的身旁围绕着八个天仙美女,人人娇艳欲滴,个个粉雕玉琢,争奇斗艳……
  • 崛起香港1949

    崛起香港1949

    网络写手李华龙乘坐飞机失事,穿越到1949年,附身在一位同名同姓的年轻男子身上,两个人的记忆融合在一起,李华龙传奇的一生就此开始了,他和他的家族拥有的资产数额无比庞大,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也都没有他有钱。因为有了他,香港成为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因为有他,香港成为了不逊色于好莱坞的娱乐之都;因为有他,香港人成为人均资产和人均收入最高的地区;因为有他,华夏提早四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弑神篇

    弑神篇

    良辰美景奈何天,装B少年在校园,贴身高手护花去,嚣张女王庆余年,最强弃少混黑道,斗破苍穹干过天,小白而今变大侠,琴帝公子泪满天,邪神星辰本是道,凡人不如去修仙。武动乾坤谁最刁?还是今日[弑神篇].
  • 无限之我是龙套

    无限之我是龙套

    “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是否想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是,否!”张言,一个碌碌无为的大学生,一个霉运始终跟在身边的小人物,是否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命运?一个小小的龙套,混迹在轮回世界中,他的命运是否就如昙花,一闪而过?甚至说,连一丝涟漪都没有呢?张言:“老子就是个龙套,专业的龙套,你们这帮猪脚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否则,老子一怒,全把你们变成龙套了!”————————————————————新书群号:18127410喜欢龙套的朋友可以加群喔,不过现在人不是很多,期待各位的光临~~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