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4400000021

第21章 识时务者为俊杰?(1)

在古代宦海之中,有一个游戏规则,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到底识时务者是不是俊杰,还是先让历史来说话。

在朝廷上玩得高明的人深知:人生本来就是演戏,要在朝廷上当个好演员,不能太精明、太认真。但一定要识时务,做事不能太糊涂,做人不要太圆滑,花拳绣腿可以玩,但绝对不玩过头,要以主子的眼光行事,又不伤及对手毫毛,还可博得满堂喝彩,你好我好大家好,何乐而不为?

1.不要灵魂要乌纱

灵魂不重要,重要是能在朝廷上保住自己的乌纱,官大一级压死人,古代封建官场就是这样,善识时务者,宁要乌纱帽,灵魂不计较。

东汉胡广“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周流四公,三十一年间,虽然几经波折,但始终高居“公台”不下,可谓是“善识时务的俊杰”。

东汉熹平元年(172)三月,一位八十二岁的老官僚死于病榻。这一消息,惊动了上至皇帝,下至公卿百官。汉灵帝特派五宫中郎将“持节奉策赠太傅、安乐乡侯印授,给东园梓器,谒者护丧事,赐冢茔于原陵,谥文恭侯,拜家一人为郎中。故吏自公卿、大夫、博士、议郎以下灵数百人皆绰絰殡位,自终及葬”。这样高规格的隆重葬礼,自“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有幸享受这份殊荣的,就是胡广。

胡广,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北潜江南)人,二十七岁察廉入仕。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宦海生涯中,胡广历事安、顺、冲、质、桓、灵六帝,先后担任过尚书仆射、地方郡守、大司农等要职。尤其是从顺帝汉安元年(142)起,他“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又为太傅”,周流四公,三十一年间,虽然几经波折,但始终高居“公台”不下。其实,这并非因为他有治理国家的卓越才干,而是因为他以庸碌苟且为立身之本。

胡广初入仕途时,屡有谏章呈上,虽然都是些“柔而不犯”的文字,但毕竟说明他彼时尚能持正守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胡广饱览宦海沉浮和官场世故,日益变得圆滑起来,特别是他登上三公高位之后,完全蜕变成一个胆小如鼠、耽于利禄、锐于保身的庸碌苟且之臣。

本初元年(146),外戚、大将军梁冀毒死了汉质帝后,又欲拥立幼疏之人为帝,以利于自己专权。太尉录尚书事李固对此忧心如焚,认为选立继嗣一事应该“询访公卿,广求群议”,不应由梁冀一人独决,于是便写信催促梁冀早日讨论此事。当时担任司徒的胡广及司空赵戒也在信上签了名。李固、杜乔等正直大臣拟立年长持重、以德行著称的清河王刘蒜,胡广起初也附和此议。但梁冀竭力主张立自己未来的妹夫刘志,双方争执不下。梁冀“意气凶凶而言辞激切”,在朝堂上大发雷霆,胡广等人见此“莫不慑惮”,立刻改变了以前的主张,口口声声地表示:“惟大将军令”。只有李固、杜乔二人昂然不屈坚持己见。梁冀随即以胡广接替了李固的太尉之职,拥立刘志为帝,是为桓帝。第二年,梁冀又将李固抓进监狱,定下死罪。李固临终前修书一封于胡广、赵戒,信中说:“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汉室,比隆文宣。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乎?汉家衰微,从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矣,夫复何言?”面对李固的一腔正气之言,胡广等自惭形秽,无地自容,但仍昧着良心不愿出面相救。就在李固引颈就刑弃尸街头时,胡广又从梁冀手中接过了育阳安乐乡侯的印绶。人们就此事编了一首童谣在京师传唱:“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表达了对李固刚直不阿之举的敬佩和对胡广之辈“徇名安己”、“求生以害仁”的深恶痛绝。

为保全乌纱而阿附曲从权贵,对胡广来说并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早在建康二年(145)时,胡广就曾秉承当权宦官的旨意,上奏弹劾左冯翊滕抚,使这位不交权势的正直大臣被罢官。元嘉元年(151)时,桓帝“欲褒崇大将军梁冀,使中朝二千石以上会议其礼”,胡广带头“称冀之勋德”,肉麻地把梁冀吹捧为汉代周公,建议桓帝封梁冀为王,“赐之山川、土地、附庸”。由于胡广不遗余力地献媚梁冀,延熹二年(159)桓帝诛灭梁冀后,他便以“阿附”之罪被免官,减死一等,夺爵土,免为庶人。但这对胡广来说只是有惊无险,他在朝中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加上他和中常侍丁肃为儿女亲家,与宦官集团亦往来频繁,所以,很快就重新入朝为官。延熹九年(166)五月,官至司徒,复封故国。胡广上任不久,太原太守刘踬、南阳太守成瑨因得罪宦官而遭弹劾,定下死罪。依当时制度,此事还须三公审批方能执行。太尉陈蕃和司宛刘茂明确反对,上书进谏,胡广迫不得已,也在奏书上签了名。桓帝见奏大怒,“有司承旨劾奏三公”。胡广立刻改口,“不敢复言”。后来陈蕃、刘茂均被罢官,而胡广却官职依旧。

在两次“党锢之祸”中,许多正直人士被捕杀,胡广则毛发未损,平安无事。不仅如此,他还在建宁元年(168)接替被宦官杀死的陈蕃,担任太傅、录尚书事。他不以国家政务为念,一味趋炎附势,人们为此又编了一句歌谣来讽刺他:“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据《后汉书》记载,胡广“有雅才,学究五经,古今术艺皆毕览之”。他一著述很多,弟子甚众,著名大儒蔡邕即出自他的门下。但作为一名政府大员,他却毫无节操,完全从保命保官的心理出发,奴颜婢膝地依附于外戚、宦官的羽翼之下,成了他们事实上的帮凶说他是好党也好,说是毫无节操也罢,反正安安稳稳,做官一生,在九泉之下还享受隆葬礼,这也足够了。

2.脸厚而心不黑的韩信

韩信,汉初三杰之一,以甘受“胯下之辱”闻名于世。可他善小忍不善大忍,脸厚而心不黑,最终替刘邦打下天下,却落得“兔死狗烹”的下场。

韩信是秦代东海郡淮阴县(今江苏淮阴)人,出身于一个贪寒的农民家庭。

韩信十五六岁时,母亲去世了,只留下他孤零零一个人。韩信自母亲去世之后、立志成名的决心愈来愈坚。他不屑于务农、做工、经商,而醉心于学武习兵。经常刀剑随身,舞枪弄棒,并潜心苦读兵书战策,认真学习和钻研各种用兵的谋略与方法。

韩信胸怀大志,专心一意地学兵,但现实生活却是无情的,给了他不少的打击和凌辱。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第一,这是很有道理的。失去母亲的照顾,又不会料理生活,没有经济来源,吃饭便成了韩信的最大问题。他过着流浪乞讨的生活,常常四处寻食,到邻里或熟人的家中混些饭吃,因而人们都不愿意理睬他。

堂堂七尺男子,有手有脚,竟然过起乞讨生活,如果脸不厚是难以做到这一地步的,当然这也体现出了韩信善于忍耐。

有一次,韩信饿得他有气无力,形容憔悴。当时有几位老太太经常在河边漂洗绵絮,其中有一位善良的“漂母”见他饿得可怜,便主动将自己带的食物分出一部分给他吃。韩信天天来钓鱼,这位“漂母”也天天来漂洗绵絮,天天带些东西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都是如此。韩信在饥饿绝望之中得到这位善良“漂母”的帮助,真是感激涕零。有一次,他对“漂母”说:“老人家,您的救命之恩我永世不忘,将来一定会重重地报答您。”出乎意料,这位“漂母”听了之后却很不高兴,十分生气地说:“你是个男子汉大丈夫,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维持,靠别人施舍过日子,还会有什么出息?我不过是可怜你,才给一点饭吃,哪里是指望你将来的报答!”“漂母”的话像针一样刺痛着韩信的心,他完全懂得这话是“爱”而不是“恨”,因而羞愧难容,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淮阴城里的年轻人多看不起韩信,经常当面污辱他。有一天,一个青年见韩信身佩宝剑走来,便故意侮辱他说:“你虽然身高体大,喜欢挎刀带剑,其实不过是个胆小鬼!”周围的人听了哈哈大笑,弄得韩信很难堪。这个青年越发得意,当众指着韩信说:“你要是好样的,不怕死,就拿剑来刺我;如果你这点勇气都没有,贪生怕死,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说着,便叉开两腿。韩信心里琢磨着,此人虽然不怀好意,但是跟他计较也没什么意思,于是就趴在地上,从那人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在场的人哄堂大笑。从此,韩信“受辱胯下”的事,就在淮阴城里传开了,人们一提到他,就轻蔑地说:“那是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尽管这件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但却从另一个方面表明,韩信脸厚无比,生怕自己死于青年人的手下,为了活生,宁愿不要自己的尊严,从别人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在孤独、贫困、屈辱中度过了青少年时期,显示出了他脸厚无比,靠别人生活,在别人处寄生为生计。而且,死要面子,没有钱,没有武功爱背长剑,一旦要跟他比试,他宁愿钻胯下也不敢于一试。可想而知,韩信年少时脸善于忍耐。

韩信后来的成长和他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以及最后的衰落都与萧何有关,所以历史上有这样的说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最初追随项梁、项羽反秦,他多次提出建议和计策,但项羽都不予采纳。汉王刘邦率兵入蜀后,他亡楚归汉,先后任连敖和治粟都尉,仍未受到汉王的重用。他多次与丞相萧何交谈,萧何对他的见识和才能十分欣赏。

汉军到南郑后,一路上将领逃亡者达数十人之多。韩信以为汉王不重用自己,也不辞而别。萧何得知消息,来不及报告刘邦,亲自带人追赶。有人以为萧何逃亡,向刘邦报告。刘邦闻听大怒,好比失掉了左右手一样。过了一两天,萧何谒见。刘邦又是气愤,又是高兴,责问萧何为何逃亡。萧何说,我不敢逃亡,而是追逃亡者,即追韩信。刘邦骂道,诸将逃亡者有数十人,你都不追,独独去追韩信,这不是骗人吗!萧何说:“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刘邦当然想举兵东向,与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于是答应重用韩信,打算召拜韩信为大将。萧何又说:“王素熳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刘邦答应举行隆重的拜将仪式,部将原以为自己要得大将,一看才知道是韩信,一军皆惊。

韩信拜为大将后,汉王向他请教与项羽争夺天下的计策。韩信认为,从勇悍仁强来说,汉王如项王,但项羽不能任属贤将,只是匹夫之勇,如果汉王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一定可以举兵东定三秦,与项王争夺天下。刘邦听了韩信一席之谈,十分高兴,有相见恨晚之感,立即依照韩信的计策部署诸将进击。汉王兵败彭城后,韩信又开避侧翼战场,定魏,破赵、代,降燕,平齐,在战略上取得一系列得大胜利。保证了荥阳、成皋一线正面战场的相持和反攻。

韩信平定齐国后,被封为齐王。楚汉战争胜利后又徙为楚王。韩信至封国后,找到原来侮辱自己的无赖少年,拜为中尉。并且对诸将说:“此壮士也。方辱我时,宁不能死?死之无名,故忍而就此。”

综观韩信在战场所取得的上述胜利,并不是依靠特殊有利的政治条件、外交条件或强大的军事实力,而是主要依靠自己主观上的正确指导。除对代军的作战外,其他各次战役都是以少胜多、以寡胜众、以劣胜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韩信的胜利从反面证明,不论项羽或北方各割据势力,其营垒中几乎没有一个堪称将帅之才的人物被委以指挥重任,这是他们纷纷失败的主要教训。

自韩信征服齐国之后,楚汉之间势均力敌,谁胜谁负,韩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刘邦不得已封韩信为齐王,是为了争取韩信,稳定形势。项羽见大将龙且救齐不成,反而折兵损将,心里也着实害怕,所以也想方设法去争取韩信。于是项羽就派说客武涉前往齐国。

武涉对韩信说:“当初,天下人民由于长期苦于秦朝的残暴统治,所以才纷纷起兵,共同消灭秦。秦朝灭亡后,项羽按功行赏,破土分封,共封了18路诸侯,目的就是为了让天下得到安宁,兵民都得到休息。可是,汉王刘邦却再次兴兵,大举东征,侵夺别人的封国和土地。已经破了三秦,占有关中地区,但仍不满足,又继续引兵出关,拉拢天下诸侯,共同进攻楚国,从而挑起了楚汉战争。看来,不把天下全部占为已有,刘邦就绝不会罢休。刘邦的为人不可信赖。现在,虽然你自己觉得和刘邦的交情很深厚,拼命地为他东征西讨,但是,将来终有一天你会遭他的暗算。你所以能够活到今天,就是因为还有项羽的存在,刘邦需要你帮助他共同对付项羽。当前的形势是,楚汉双方谁胜谁负,完全取决于你,你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如果项羽今天失败了,那么明天刘邦所要消灭的,就该是你韩信了。”

很显然,武涉的游说之辞是颇有分量的,不仅仅是为了项羽的利益,同时也给韩信指出了他的根本利益的所在;对刘邦的为人,讲得也比较切合实际。但是,韩信却作了如下的回答:

“过去我在项羽的手下时,官职不过是个郎中,任务不过是执戟侍卫。项羽对我的态度,言不听、计不从,使我非常失望。所以我才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刘邦则不同,拜我为大将,让我统率数万大军,对我的建议言听计从。多亏有了刘邦,我才有了出头露日之时,获得了今天这样的地位。刘邦如此信任和重用我,我背叛他是绝不会有好报的。宁可死去,我忠于刘邦的心也不会改变。请您替我谢谢项羽的一片好意。我不会改变自己的意志。”

韩信的这番话,虽然包含有某些外交辞令,但基本上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他毕竟出身于一个普通的贫苦农民家庭,感恩戴德、知恩必报的情感压倒了一切。一个字也没有讲到自己的根本利害问题,断然拒绝了武涉的游说。

武涉走后,蒯通也想劝韩信反汉。他自称是看相先生,去对韩信说:“我学过看相。”韩信问:“您怎么给人看相呢?”蒯通神乎其神地说:“我看看他的骨法,就知道他一生是贵是贱。看看他的容色,就知道他是忧是喜。看看他是否办事果断,就知道他一生的成败。从这三个方面一对照,就可以判断他一生的命运如何。十拿九稳,万无一失!”韩信说:“好,那就请您给我看看相口巴!”

于是,蒯通请韩信身边的从人退下,然后对韩信说:“看您的面,您的地位最高不过封侯,而且还有危险;看您的背,前途无量,贵不可言。”蒯通所说的面、背,是双关语。意思是,跟着刘邦不过封侯,背叛刘邦,福禄无边。韩信故意装作听不懂的样子,于是蒯通回顾了推翻秦朝的经过,分析了楚汉之争的形势。他认为项羽和刘邦在荣阳对抗三年,相持不下,已经两败俱伤;韩信助汉则汉胜,佐楚则楚胜,楚汉的成败,完全取决于韩信;韩信手握强兵,占有齐地,控制燕、赵,只要跟楚汉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就会大有作为。他劝韩信说:“天授给的福分你不要,反而会得罪;机会来了,您不抓紧,就会遭殃,您还是仔细考虑考虑吧!”蒯通这一番劝说,虽然很动听,也很诱惑人,但韩信还是很有主见。他说:“汉王待我恩泽深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我应该跟他同甘苦,共患难。哪能只图个人私利,违背做人的道德呢?”

同类推荐
  • 大明龙兴

    大明龙兴

    他,被起义军追杀的亡将之子,机缘巧合之下竟然获得《武穆遗书》,凭借此兵法,他以五十亲卫开始崛起于中华西北边陲,结义杨昭武,姜玉伯,破山贼,驱鞑靼,平内乱,受封西北招讨使领甘州五卫总督,北出塞外,千里奇袭蒙古联军,大败建州女真精锐,三十封侯,威震关中,受皇命,南驱张献忠,东逼李自成,驰骋中原大地……起义的浪潮一波又一波冲击在华夏大地,辽东虎狼之地的建奴,跃马扬鞭直逼京师,朝中内部各种势力为争夺处益,勾心斗角相互陷害,那些拥兵自重的地方总兵,更是骄横跋扈视朝律如儿戏,加上疑心慎重的皇帝,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他,面对这一切,又会有什么样的决断……
  • 无双乱舞梦三国

    无双乱舞梦三国

    这是历史,这是穿越,这是游戏,这是言情,这是奇幻,这是演义,这是——三国。这里有英雄,这里有逗比,这里有热血,这里有温馨,这里有诡异,这里有浪漫,这里有——你想看的一切。如果一个人穿越,撬不动历史,那么一万人呢?本书QQ群:无双乱舞梦三国439190332欢迎大家加入聊天
  • 大宋浪子1

    大宋浪子1

    证券操盘手林俊飞魂穿到了大名鼎鼎的浪子燕青身上。那是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那一年的燕青25岁。还有四年多靖康之耻就会发生!徽钦二帝被俘。83名皇帝嫔妃,52名王妃王妾,22名帝姬(公主),247名皇族宗室郡主,5515名皇族及官宦贵妇,1314名歌女,3319名民间良家美妇,共计万余人将通通落入金人之手被摧残凌虐,生还者十不足一!金人还裹携六十余万金锭,三百余万银锭及大量中原珠宝珍玩返回白山黑水。我!林俊飞既然已经活在宋朝,我!就绝不能坐视整个华夏民族的灾难发生!有我在,就不会让岳武穆绝笔“天日昭昭”,就不会“十年功废”,我!更要光复中原,收取燕云,重振汉家山河!
  •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历史不忍细看。历史如何能够细看?一细看,便好比用高倍放大镜看美人,光洁圆润全然不见,入目但是鳞纹交错、毛孔贲张、瑕疵毕露。于是,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处着墨,更何况,还需为尊者讳、为名人遮、为君王避、为时政忌。因此,读史时,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那当然是史家的难言之隐。但其实那几分含混和几分闪烁中,往往藏着许多细节的真实。
  • 崛起在汉武帝国

    崛起在汉武帝国

    现代军人霍天穿越西汉平阳邑。平阳公主还在与驸马相敬如宾。汉武帝还只是个流鼻涕的小屁孩!卫青还未找到,霍去病此时大概还没在娘胎里成型。匈奴却已经打过来了!咋办呢?男儿汉,执长戟,在风云将起的大汉盛世,洒一腔热血,创一番伟业!
热门推荐
  • 深情不负:甜美娇妻哪里逃

    深情不负:甜美娇妻哪里逃

    第一次见面,她仗着自己擅长柔道,将刚从浴室洗好澡走出来的他给……事后,她才发现这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她工作所在集团的总裁大人。哦,天啊,这该怎么办?废话,当然是赶快逃离案发现场,只希望总裁大人醒来后什么都不记得。但韩倾城却没有想到,在她逃离案发现场的时候,却落下的最为重要的东西……身份证!之后的某天,总裁大人空降分公司。韩倾城只能眨巴着一双大眼睛,笑着说:总裁您好!越景彦唇角一勾:都已经是自己人了,叫我景彦。韩倾城嘴角抽搐,暗暗道:谁和你是自己人啊!
  • 花季,至雨季,珍与惜

    花季,至雨季,珍与惜

    有那么一天,幸福老人举着拐杖再次从她身边路过,问她,还在寻找幸福呢。可她却不知,只是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赶路,当她猛然回头时,她只有感叹一句,原来幸福就在我身边啊。小时候,幸福是很简单的事,长大了,简单是很幸福的事。
  • 花千骨之爱恨纠葛

    花千骨之爱恨纠葛

    本书讲了花千骨和白子画穿越到了现代的故事,并且认识了朋友,发生了一系列不可预料的事情,最开始写的是现代的故事,后面是长留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一定要收藏哦!
  • 仙魔之九重葛

    仙魔之九重葛

    (文艺版)七千年前,仙魔大战,他们各司其职却又带着种种误会浴血奋战,你不情我不愿中终究还是将彼此伤害。七千年后,他们不忆前尘往事却还是逃不开命运的戏弄,月老牵的红线到底是对是错?情不知所起到最后的爱欲其生恨欲其死。重重阻挠,血海深仇。当真相破碎,记忆苏醒,是一笑泯恩仇相忘于江湖,还是生死两茫茫与子成说?(轻松版)九重葛向来玩世不恭且很皮实,在龙宫之内几乎无人不晓,就是对夫君这一事较为苦恼,本以为会遵从天帝的旨意与渊祭日久生情从而举案齐眉,但凡事总有意外。殊不知两人经历的些多事故其实都见微知著,欺骗,背叛,以往,这都是他们所一直共同拥有。最后,只有在重生的那一刻,渊祭口中的夫君才是真的实至名归。
  • 仙剑奇侠传之侠侣奇缘

    仙剑奇侠传之侠侣奇缘

    一个初出茅庐的神秘门派弟子,在江湖历练时,先后结识了多名奇女子,恩怨情仇,家国兴亡,除魔卫道,在他略显稚嫩的肩膀上,担负了太多的重任,但是他义无反顾,至死无悔!正所谓:仗剑天涯,心怀家国。为情为义,宁舍真身。幸结仙缘,一息尚存。千辛万苦,冰晶还魂。
  • 如果回不来

    如果回不来

    残星新书《军魂永驻》,新作者名星陌阑珊这本暂时不更,那本其实是这本的后续,只是去掉了在猎人集训队的情况,跪求各位书友移步,传送门在作者推荐那一栏
  • 域界守护神

    域界守护神

    一段缘起一块顽石的逆天之路。一条褪去清涩,化身传奇的成长之途。驰骋星域中,纵横九霄上,天才贺源的精彩,尽在域界守护神。
  • 龙图阁

    龙图阁

    他是谁?他的身世?为何他会遭到追杀,他的身上藏有什么秘密?他本懦弱,心却坚强!他本无能,却有强者追随!看他如何踏上这个世界的巅峰,不为掌控他人生死,只为好好活着!★整体修改中,敬请期待★★整体修改中,敬请期待★★整体修改中,敬请期待★★整体修改中,敬请期待★
  •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易经与辩证法杂说

    本书所讲“易经”,包括“经“和“传”,行文时或注明“经”,或注明“传”,或注明为后来学者论述,或总称“易经”或“易学”。全书收录了略说易经与辩证法、易经的对立统一律、易经的质量互变律、易学循环论的再认识——否定之否定律等近40篇文章。
  • 度曲须知

    度曲须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