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89400000002

第2章 人物结集和近代报刊

近代报刊盛行,一些政治家、思想家的政论、诗文、函电,每每在报刊上发表。这些诗文,有的收入结集,有的则被刊落,收入结集的又有增删。散佚或增删既有各种原因,结集的标准也每随时间的推移而有所不同。我认为报刊所载,不但有利于撰期的查核,且每每针锋相对,有助于对作者思想演变的考查。

本文拟就戊戌、辛亥间主编报刊影响最大、历时最久的梁启超为例,论述人物结集和近代报刊的关系。

近代报刊,是在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昌言改革、蔚然成风的。

《马关条约》签订后,面临瓜分危机,康有为除上书变法外,又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强学报》,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他的弟子梁启超更于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首载《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列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报刊发达,“有助于耳目喉舌,而起天下之废疾”。认为“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不了解世界形势,不闻问国内大事”,这是“有耳目而无耳目”,“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这是“有喉舌而无喉舌”。起“废疾”,助“耳目喉舌”,就要依靠报馆。报馆是“去塞求通”的开端。

梁启超认为“法”是“天下之公器”,“变”是“天下之公理”。“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骋之。呜呼!则非吾之所敢言矣。”他的《变法通议》,也在《时务报》连载。当时“新学士子”,怵于民族危机的严重,看到梁启超“语言笔札之妙,争礼下之,通邑大都,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梁启超的声名大著,《时务报》也就影响日广。数月之间,销行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

不久,梁启超在澳门筹组《知新报》。政变后,流亡日本,又主编《清议报》、《新民丛报》、《政论》、《国风报》以至《新小说》,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他主持报刊之多、时间之长、撰文之广,在近代史上可说是绝无仅有。这些诗文、函札,大都收入结集,但也有未曾收入结集,或各种结集互有不同,或收入时曾加增删。由报刊所载到收入结集,总有一段时间,有的结集他自己看过,有的却是他去世后别人辑编,那么,重编《梁启超全集》,这些情况就不容忽视,而从结集中也不难看出它增删、改易的各种缘由。

梁启超最早的结集是1902年何擎一(天柱)编的《饮冰室文集》,1903年由广智书局出版,辑录梁氏1896年至1902年在《时务报》、《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头几个月的论著,采用编年体,梁氏写了序言和《三十自述》。

1910年,广智书局重印此集,何擎一增订补编四卷,《凡例》谓“今辑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四年之文为一集名曰补编”。

与此同时,广智书局又将《饮冰室文集》分类编辑,于1905年出版《分类精校饮冰室文集》,辑录梁氏早年著作,采取分类编辑,下系年月,分通论、政治、时局、宗教、教育、生计、学术、学说、历史、传记、地理、杂文、游记、谈丛、韵文、小说十六类,近二百万字。1916年,商务印书馆印行《饮冰室丛著》精装四册、平装二十册,收录1902年至1915年的学术专著,《新民说》、《德育鉴》、《墨子微》、《古传今义》、《国学蠡测》、《节本明儒学案》、《中国之武士道》、《西哲学说一脔》、《外史鳞爪》、《政闻时言》、《饮冰室自由书》、《新大陆游记》、《小说零简》,每书题字均“启超自署”。政论文有《政论时言》,亦达二百万字。

同年,中华书局出版《饮冰室文集》四十八册,《例言》称:“内先生(指梁启超)指示梗概,凡不惬意之作,以及兴到涉笔,无关宏旨者,悉从刊落。”“年代较远者,多付删汰。”分论说、记述(包括序跋、学案、史传等)、杂文(包括时评、杂评、书牍、谈丛等)等类,附录提案和演说词。大都是1902年至1915年间的政论和学术文章,与商务版《饮冰室丛著》各有所重。

1926年,梁廷燦重编《饮冰室文集》,凡八十册,中华书局出版,署“乙丑重编”。《序例》称:“叔父为文坊间所裒辑者,大抵以意增删,恐读者未得叔父为文之意,因取原稿重编。”凡五集:第一集为1898年以前作,第二集居日本时,即1898年冬至1911年作,第三集1912年至1918年作,第四集1919年至1925年作,第五集为附集,收题跋、诗词和小说等,内容较以前所编各集丰富,但也不齐全,如已经印行单行本的《德育鉴》、《国民浅训》、《清代学术概论》、《墨子学案》、《墨子校译》、《中国历史研究法》、《先秦政治思想史》、《陶渊明》等就未收入。

这些,都是在梁启超生前由其弟子或亲属所编,有的还有梁氏亲撰序言,应该是征得梁氏同意或经其寓目而出版的,至于坊间所印,则当别论。

梁氏病逝后,1932年,由其好友林志钧重编《饮冰室合集》,中华书局出版,包括文集十六册,四十五卷,专集二十四册,一百零三卷,合计四十册,一百四十八卷。《例言》谓:“本编以编年为主,搜集已印、未印诸作,分两大类:甲类文集,附诗词、题跋、寿序、祭文、墓志等;乙类专著。专著中又各自为类,而第其年次。前印文集,年次有疏舛者,亦均详为订正。”又说:“本书据初印旧本覆校,其有手稿者,则悉依原稿校正。专著各种,间有厘订之处。”过去出版的文集,除《饮冰室丛著》外,大都不收入专著,《饮冰室合集》不仅收录专著和已刊论文、诗词,还收入不少专刊文稿,约九百万字,是已出各书中最为丰富的合集。

《饮冰室合集》编辑时间只有两年多,比较匆促,收录也有遗漏,如发表在《知新报》上的《创办〈时务报〉源委》、与《民报》论战的《杂答某报》就未收录。在年代考订上也有疏漏;还有梁启超的大量函札,也未辑入。

至于坊间所刊《饮冰室文集》还有多种,如:《(壬辰)饮冰室文集》,1909年普新瑞记分局石印本;《梁启超文集》(即《康有为梁启超文集合刻》),1914年上海共和编译局石印本;《梁任公文集汇编》,1914年上海交通图书馆出版;《梁启超文钞》,1915年上海进步书局出版;《梁任公近著》(第一辑),1922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饮冰室全集》,1922年上海锦章图书馆出版;《重订分类饮冰室全集类编》,1924年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饮冰室全集》,1925年上海华成书局出版;《新式标点饮冰室全集》,1925年上海大通书局出版;《新编分类饮冰室文集全编》,1928年上海会文堂书局出版;《饮冰室全集》,1935年上海文化进步社出版;《饮冰室集》,1935年上海中央书店出版;《饮冰室全集》,1936年上海荣记书店出版;还有《梁任公文选》、《梁任公文存》等。这些“全集”,大都掇拾梁氏已刊诸作,搜集既不完备,校勘又多错误,很少可取。

早在“壬寅(1902)十月”,梁启超为何擎一编的《饮冰室文集》所作序言中就说:

擎一编余数年来所为文将汇而布之,余曰:“……以吾数年来之思想,已不知变化流转几许次,每数月前之文,阅数月后读之,已自觉期期以为不可,况乃丙申、丁酉间之作,至今偶一检视,辄欲作呕,否亦汗流浃背矣。一二年后,视今日之文,亦当若是,乌可复以此戋戋者为梨枣劫也。”

经何擎一请求,梁氏“虽重违其言”,“自念最录此以比较思想之进退”。作为政论文章总是有着时代的烙印的。

梁启超不幸早逝,他在“病中,自谓吾年得至六十,当删定生平所为文,使稍稍当意,即以自寿”。自称如果自行编集,还“当删定生平所为文”。其实,他的思想虽“变化流转”,而当年“所为文”,却是当年思想的真实反映,想要全面评价梁氏的思想迹象,他当时在报刊上最初发表时的文篇,应当是真实和原始的素材。

根据上述,梁启超诗文、函札,“全集”既收录不全,即《饮冰室合集》也有遗漏。至于坊间所出,亦多“掇拾”已刊诸作,“以意增删”。因此,重编《梁启超全集》,就可采用《饮冰室合集》和参校由其弟子、亲属在其生前所编各集。又因他的诗文,大都在其主编的报刊上发表,如果从最早刊登的报刊中录出,再核其结集,对考察其刊出时的心态和结集增删的缘由,以致全面评价梁启超,应该是有帮助的。

梁启超自1898年9月21日政变发生后流亡日本,到1912年9月归国,历时14年,所办报刊,最初是《清议报》,追随康有为宣传尊皇、保皇、勤王。此后,思想渐变,自1902年起,主持《新民丛报》、《政论》、《国风报》。今将他思想渐变后在上述报刊发表的文章没有收入《饮冰室合集》(下简称“合集”)或虽曾收入其他结集,文字内容有所增删的,列表如下:

中国前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

署名“沧江”,收入《合集·文集》之三十六,有删节 根据上表,单从1902年8月到1911年4月10日的《新民丛报》、《政论》、《国风报》所载梁启超的文章,没有辑入号称“搜集最全”的《饮冰室合集》的,就政论类、学术类而言,数量就很可观,特别是有的论文、短评,分载报刊的“国闻杂评”、“国闻短评”、“专件”、“杂评”等栏,显然是鉴于当时时政有感而发,要全面正确评价梁启超,当然不能忽视这些“佚文”。

上述包括:

第一,报刊发表时没有署名,《合集》未收,而《饮冰室全集》或其他结集却曾辑入者,有:1、2、4、7、8、9、10、21、47.

第二,报刊发表时没有署名,《合集》未收入,但据《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可确证为梁启超所撰者,有5、59、60、62.

第三,报刊发表时有署名,《合集》未收者,有:6、35、36、37、38、39、41、42、43、44、45、46、48、49、51、52、53、54、55、57、73.

第四,报刊发表时有署名,《合集》未收,但《饮冰室全集》或其他结集曾予辑入者,有:3、12、13、14、15、16、17、18、19、20、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40、50、56、58、61、63、70、71.

第五,报刊发表文篇,《合集》虽曾收入,但有增删、改动,或就报刊所载,可查考是否完整等情况的,有:11、64、65、66、67、68、69、72、74、75.

由上可知,要真正编好一部人物全集,还需根据报刊所载,细加核查,按照不同情况或予校注,或予增补。

就以上表格所举,结集有失载,报刊所载既可补其缺失,且有助于考核作者写作的缘由和一些细节。

第一,报刊所载亦有重要论文被刊落或失载,有的语句被删节,例如:《新民丛报》第九十一号(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发行)《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制》,最后附言谓:

彼报之所以答我难者,其最重要之点,则在“满洲人未曾取得中国国籍”之一语。然其不应于事实既已若是,若略一纠之。若夫此问题之根本论据,则具详本报前号及《中国新报》第二号第二十七叶以下、第三号第七十九叶以下。读者一参观之,则知其报所说无一而非谵语矣。

《饮冰室合集·文集》收入此文,此处却经删节。

《政闻社宣言书》,原载《政论》第一号,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一日出版,署名“宪民”。又载《国风报》第一年第二期,宣统二年八月初一日出版,删去最后四大段,即“然则人民之于国会……而至今国民莫或起而求焉,独何也”,“我国民其或将曰……我之所以音晓晓也”;“呜呼……吾尤庶几国民之及今一寤也”。而代之以:“呜呼!今国会第三次请愿已为国中一部分志士所提倡矣,我国民其奋起为之后援也,抑默认此恶政府而自即安耶?愿我民自审处之。”并有附言:

本文曾登某报,因某报出版未久,旋即停印,海内见者甚少,同人耸恿谓宜再录以警告同志,故略为识点窜录之。著者志。

此文收入《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如能根据最早登载的《政论》刊出,再将续载的《国风报》和结集所载作注,则对读者进而研究其时代背景、增删缘由,也是有帮助的。

至于报刊所载,《合集》刊落的,上表已经列出,这里就不再举了。

第二,报刊所载,虽曾辑入《合集》,但如从报刊录出,则有助于对该文细节的了解,如时间、来源、背景以至是否完整。

报刊所载,有利于考核写作缘由和是否完卷。如《中国前途之希望》载《国风报》第二年第五、六、七、十期,宣统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开始刊出,收入《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六。《国风报》刊出时,原有“附言”:“宣统辛亥花朝,著者识。”《合集》把“附言”删去。查“花朝”为夏历二月十五日,知撰于辛亥二月十五日。《国风报》末后还有:

明水谨案:沧江先生此文,述正月间吾二人连日讨论之言也。文成后旬日,而余陪先生为台湾之游,既察其施政,复接其遗老,而贻我以没齿不能忘之刺激,于吾脑中,先生所谓亡后尚当有事者,我同胞中有三百万人先当之矣。夫虽欲不有事,又何得耶?而虽欲有事,乃可得耶?嗟我帮人诸友,慎勿以亡国二字为口头禅,亡国遗老所度之岁月,吾无以状之,诵徐孝穆二语曰:不自知其生,不自知其为死而已。台游既罢,乃急书数语寄编辑部,使缀此文之后。

这虽然不是梁启超所写,但附于文末,对梁氏写作背景和缘由的探究,是有帮助的,《合集》把它删了。我想,如果把它附于书后作注,那可多好!

又如《读〈度支部奏定试办预算大概情况折及册式〉书后》,载《国风报》第十一期,宣统二年四月二十一日发行,收入《合集》。《国风报》登出时,后面注称:“未完”,《合集》也有“未完”二字。事实上他没有续写。《公债政策之先决问题》载《国风报》第十四期,宣统二年五月二十一日发行,收入《合集·文集》之二十一。《国风报》注有“未完”,但未见续载,《合集》删去“未完”二字,知实际“已完”。《立宪国诏旨之种类及其在国法上之地位》载《国风报》第二年第十一期,宣统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发行,署名“沧江”,《国风报》末后有“辛亥浴佛后三日,著者识”,知撰于四月十一日,《合集》删去了,要考察撰期还得查阅原刊。

报刊所载,《合集》也有不是全部辑入的,如《读〈币制则例〉及度支部筹办诸折书后》,载《国风报》第十五、十六期,宣统二年六月初一日、十一日发行,署名“沧江”,收入《合集·文集》之二十五。其中“第四,收换改铸与自由铸造法之关系”以下,《合集》未收。

1902年至1911年间,正是变法失败、义和团起事、革命运动掀起、清政府宣扬“立宪”之时,社会动荡,风云激扬,梁氏政论,多因时而发,刊诸报章,那么,要正确评价梁氏思想,自不能忽视他最初在报刊上所刊诗文,诊察他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条件下所写,又是为什么撰写的。

报刊中有的没有署名,但可看出是梁氏手笔或与之有关、而《合集》没有收录的,如《〈新民丛报〉章程》载《新民丛报》第一号,《时报缘起》、《时报发刊词》,载《新民丛报》第四十四、四十五号合册,如果研究梁启超办报宗旨,就不能不探寻求索。

报刊中有的“告白”,署有梁启超姓氏,可能因它不属诗文,《合集》等都未收入,但这些“告白”,却有助于考察他与对方争辩的缘由和争辩到“无所不用其极”。如1904年后他和《中国日报》的争论。初,《中国日报》、《世界公益报》登有梁氏“上日本伊藤博文氏一书,且加以种种评论”。梁氏说明“该书乃李某上日本伯爵副岛种臣者”,不能“嫁名以诬人”。又如《中国日报》记有梁氏“二月十五日在横滨演说之语”,而这时梁“正在香港”。故“嘱其更正”,并“辨明始末”。末署“梁启超敬白”没有多久,再登《辨妄再白》:对《中国日报》“支离之遁词,谓所指乃东历二月十五日,且声明是日为温高华某君经过横滨之叙集”再予“辨妄”。谓“此等事本何足辨,但彼既强词,要不能不一揭其隐”,接着,又于光绪三十年八月十五日(1904年9月24日)的《新民丛报》第五十三号“篇首”登出《忠告香港〈中国日报〉及其日本访事员》,一开始就指责:“贵报日以造谣诬蔑为事,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矣”,“但择举数端,以例其余”:

“贵报尝载广东所派美国留学生监督汤君强迫学生向我拜门之一事”,指出“美国留学生监督乃陈君而非汤君”,“汤君与我为旧交”,“至广东所派日本学生留学西京之事,系由两广学务处所预定,日本人某所挟持,在我则大反对之,尝与汤君及其同来之友人痛言之,此彼两人可以作证也”。“贵报又曾记学生伍嘉杰谋害其妻一案,而将类党人所造之孽转以诬陷鄙人及大同学校诸职员。”

“贵报又言鄙人在美洲假捐助上海爱国学社之名,假捐助章、邹狱费之名以敛财等事。”事实是“其款收齐,而爱国学社已解散”,“只得将其款全归大同学校”。

“贵报又载檀香山李某尝捐助我数千金,托其子某于大同学校,而我因其言革命而逐之之事。”“就鄙人观之,则如李氏子及贵报访事人之类,其言革命与不言革命,于社会上何尝有一羊尘一兔尘之关系,而我乃运动之,强迫之,使入我党耶?其亦太不自惭已耳。”

末谓:“此外,贵报诬攻之词无日不有。要之,贵报除攻击康、梁外,殆无论说;除诬捏康、梁外,殆无记事;除笑骂康、梁外,殆无杂文。”

这些《合集》未收的“辨妄”,都有梁启超署名,阐述革命派和改良派论争时加以参考,无疑是有帮助的。

梁启超办报重视广告,有的广告注意宣传,有的广告很可能是他亲自执笔,即使不收入集部,也不是没有参考价值。如《新民丛报》和《新小说》同为1902年在日本创刊,梁启超都曾主其事,其中“广告”、“告白”,也不乏参考价值,如《新小说》创刊与“目录”前有《本社谨启》:

本报为文学之上乘,于社会之风气关系最大。本社为提倡斯学、开发国民起见,除社员自著自译外,兹特广征海内各流杰作绍介于世。

并写了“征文例及酬润”。第七期载《新小说社紧要告白》:“顷总述饮冰室主人从美国复返日本,稍料理杂事,即从事著述。”查梁氏于1902年2月20日应美国保皇会之邀赴美,12月12日返回横滨。“告白”告诉读者,这几个月间,梁氏文章没有或较少的原因。

《新小说》也经常刊载《新民丛报》广告,如第一期登《新民丛报》各号版次,第二期登《第二年之〈新民丛报〉广告》,说明分论说、学说、时局、政治、历史、地理、教育诸栏,第三期刊载《〈新民丛报〉征事广告》,说明增加“教育事评”一节,评说国内外学潮,此外还登有《饮冰室文集》和《清议报全编》出书广告(第一期、第二期)。那么,研究梁启超和有关报刊,只从《合集》着眼,似不够全面。

报刊中有梁启超署名的应入全集,没有署名但与梁启超有关的也可参酌。梁启超主持刊物多种,历时也久,从报刊中辑出佚文,考察异同,编成新的结集,对学术界是会有帮助的。

近代人物,特别是政治家、思想家,他们的诗文,感念国事,因时而发,分载各种报刊,为他们结集,就不能不从有关报刊录出、校核。上表所举,说明要真正编好《梁启超全集》,就不能忽视他所主编的报刊。

或者认为,报刊所载,一般距离写作时间较近,编年辑集、弄清撰期,是可取的;但稍有先后,也不会影响大局嘛!其实不然,举例来说,《饮冰室合集》之《文集》、《专集》中按照年月编次的,“稍有先后”、“影响大局”的例子也不是没有。例如《与严幼陵先生书》,《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把它系于光绪二十二年,实误。因为梁启超知道《天演论》是在1897年,此信提到《天演论》,不应写于1897年之前。信中所说“进化”,还是康有为宣传的《公羊》“三世”说,谓:“《春秋》之言治也,有三世。曰据乱,曰升平,曰太平。启超常谓,据乱之世则多君为政,升平之世则一君为政,太平之世则民为政。凡世界必由据乱而升平、而太平,故其政也,必先多君而一君而无君。”他的“进化”学说,源自《公羊》“三世”说,而不是《天演论》。因为这时《天演论》还没有问世。尽管“一年之差”,却牵涉到《天演论》的发表和影响等问题,可见,研究近代人物,特别是政治家、思想家,不能不注意其著作的写作时间。在作者没有注明撰期的情况下,报刊所载,总离撰期较近。

或者认为,有的“社约”、“章程”以至论文,本来没有署名,何必再作考核。我认为,以政闻社为例,它是辛亥前革命派和立宪派斗争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从梁启超署名的文章可以看出他当时的态度,但经过确证,出自梁氏手拟的《政闻社社约》、《〈政论〉章程》,自应补署,这对深入研究辛亥前的论争以至梁氏思想自有好处。

或者认为,近代报刊和人物结集的关系确很重要,梁启超是以主编《时务报》而闻名于世的,政变后他又去日本创刊报章,鼓吹改良,他的诗文结集应重视他所主编的报刊,这是可以理解的,而其他人物结集,是否也要寻求报刊?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不但对他们的诗文要寻求报刊,还可从报刊和结集中看出它们对“结集”的自我标准。试以章太炎为例,他早年写有《诸子学略说》,载《国粹学报》丙午第八、九号,1906年9月8日、10月7日出版,署名“章绛”,但他自订《章氏丛书》,在《太炎文录》中,却没有收入此文。他不是偶有疏误,而是时隔多年,思想发生变化,从而刊落。他在《致柳翼谋书》中说:

顷于《史地学报》中得见大著,所驳鄙人旧说,如云“孔子窃取老子藏书,恐被发覆”者,乃十数年前狂妄逆诈之论,以有弟兄啼之语,作逄蒙杀羿之谈,妄疑圣哲,乃至于斯。是说向载《民报》(笔者按:应为《国粹学报》),今《丛书》中已经刊削,不意浅者犹陈其刍狗,足下痛与箴砭,是吾心也。感谢感谢。

说明他是有意刊削。

这种情况,不仅章太炎如此,其他政治家、思想家也有类似情况,在已出全集中,有的已经注意到这点。如严复的《原强》,载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初八日至十三日的天津《直报》,后来经过修改,收入《侯官严氏丛刻》,以之相较,不仅文字上有很大改动,而且补写了很多,增添了将近一半的字数,中华书局出版的《严复集》把《原强》修订稿附在《直报》所载《原强》之后,这对读者也是有帮助的。

由此可知,近代人物结集,对当时报刊不容忽视。

近代人物结集的来源和古代不同,古代既无报刊,又无出版社,大都由著者或其家属、亲友、弟子编印。近代不同,报刊盛行,书店林立,报刊所载,又与当时社会脉搏相连,要为近代人物结集,自不能不注意近代报刊。

原载《清史研究》,2008(3)

同类推荐
  •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卢梭谈生活品质(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包括:正确判断人的自然状态、奴隶制和权力、政治社会的建立和流弊、财产权的问题、主权是不可分割的、公益与众意之间、人民与政府等内容。
  • 学衡派思想研究

    学衡派思想研究

    该书是一本纯学术的著作,相信会对有志于了解、学习、研究文史哲的朋友有所帮助。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孟子说处世

    孟子说处世

    孟子,被后人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书是《孔子说为人》的姊妹篇,作者通过对孟子思想的潜心修炼,联系现实,采撷了一些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和警惕句进行哲理性阐述,富含诸多的自我修炼的法门和为人处世的智慧。本书作者在阐述先哲慧语时,谨慎而又随性所致文中哲理性语言读之如醍醐灌顶,古今中外故事巧妙穿插,让你读来恍若与密友窃窃私语,与挚友亲切交谈,于随意中获益匪浅。
热门推荐
  • 武神游戏

    武神游戏

    欢迎来到武神游戏,祝您游戏愉快…在这里没有人会可怜我,我只能靠我自己,只有这样,我才是能够完成游戏,我才是能够……活下去!游戏已开始,中途不可退出,游戏……不可失败!想活命吗?那么就请完成……武神的……游戏!
  • tfboys青梅竹马的爱

    tfboys青梅竹马的爱

    他们,是一对青梅竹马,一天,她将离开他。多年后,他们长大了,她还记得他,可是他还记得她吗。那时,他是一个万人瞩目的明星,可她却是一个平凡的四叶草
  • 未来永续

    未来永续

    柯沫在经历了一场触目惊心的悲剧后心灰意冷的逃离到另一个地方,却因此遇到了曾救自己于水火之中的恩人,麦城将军。而昔日勇猛洒脱的麦将军却重病缠身,并被自己的亲戚和贴身仆人控制,痛不欲生。柯沫为了报恩,以家庭教师的身份潜入将军府,处处小心翼翼的维护着麦将军,为他挣得很多失却的权利,甚至同他一起陷害了一个瞎了一只眼的马夫。柯沫本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心安理得的同恩人生活,但她却越来越发觉现实中的麦城将军不过是个阴狠毒辣又怯懦怕事的小人。而使她望而生厌,丑陋的瞎眼马夫,才是当年真正奋不顾身救了她的人。
  • 穿越种田之旺家小农女

    穿越种田之旺家小农女

    【种田+粗大的金手指+打脸啪啪啪+爽文+女主美遍天下无敌手!】*****苏玉穿越了,她从一个现代女强人变成了十一岁的痴傻农家女,乖乖,整个苏家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别说饭了,连口热粥都喝不上,这个身体竟是活生生的饿死的啊!现在最要紧的就是填饱肚子!*苏玉看着病弱的小弟,瘦成皮包骨的老娘,面黄肌瘦的姐姐,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个家变得富裕起来,养鸡、养兔子,养莲藕,一样一样来,帮银楼掌柜设计首饰图纸,卖菜谱、卖草药,闷声发大财!做葡萄酒,发明大棚蔬菜,设计新式衣服,苏家的小日子慢慢的变得红火起来!此时的苏玉已经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旺家女!-好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势利的奶奶,偏心眼的爷爷,笑里藏刀的大伯娘,精明的三婶,这些个极品亲戚一个一个找上门来,为的就是她家赚的那点银子!瞧瞧,连孝道都拿出来压人了,是谁说的老死不相往来!现在想占便宜了,没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管你什么牛鬼蛇神,她苏玉才不怕!*
  • 轩动九天

    轩动九天

    这一世,他霸道超绝,傲立于星辰之上。星辰大陆,强者如云,而他从一个小小的家族而出,击败王朝皇子公主,完虐各大皇族神子神女。从此,他为主宰,傲视苍穹。
  • 世界辛秘

    世界辛秘

    上古天地巨变,导致天地灵气稀薄,被认为资质平庸的李凡,定九州,闯仙界,聚机缘,创世界!让这个天地再次恢复上古盛况!九州风云起,四海了道真。八荒俱俯首,仙界逞道威。世界之路现,末世伴长生。任尔崩溃兮,我自向天笑!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桃花菲菲

    桃花菲菲

    一个现代的可爱女生,像你我一样的平凡,暗恋表白失败,在明月里穿越到大清,在那里她遇到名医,皇帝,还有恒哥哥,都对她情有独钟,可幕然回首,他才是真正守护她的那个人。看了很多穿越文,感觉现代人真的回到古代应该蛮有优势的,可以比别人更优秀。不喜欢去做打打杀杀,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想遇到最好的人,谈一场最好的恋爱。现代女性需要的不是成就,而是一个负责,真心的男人,不能怪现代的男性太没有责任,太自私,人都是因为环境改变而改变。所以女主在这里没有惊艳天下,独独惊艳了自己的爱人。不管大家喜欢不喜欢,请支持
  • 浮城诀

    浮城诀

    “顾夏白,你可知道你拥有的是多少女子羡慕不来的吗?有人为了你,甘愿沦为权力的奴隶;有人为了你,可以忘却灭门的仇恨;有人为了你,牺牲掉他绝色的皮相;而他为了你,甚至连命都可以不要。为什么?为什么你事事都比我如意?你,只能死!”“不,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如果可以,我宁愿远离纷争,去过平凡人的生活。”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人生若是初见

    人生若是初见

    呵呵,等我什么时候想好了再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