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03000000029

第29章 上卷九(2)

并不仅仅是友爱促使阿尔贝向我吐露隐情的。他私下一直有一种打算,不久就告诉了我。他女儿现在12岁出头了,显示出音乐方面的天赋。阿尔贝呢,十个指头弹起钢琴来像画画一样笨,梦想让女儿安多纳特为他争回这口气,把希望和抱负全寄托在她身上。

“我要让她成为钢琴演奏家。”他对我说,“这会使我得到安慰。我年轻时没有弹钢琴,这让我太痛苦啦。她现在就该开始学了。”

这时,母亲终于发现,我所上的钢琴课一直太过平庸。如果能让我上更好的课,对我肯定大有裨益,所以二十个月以前,她把我的音乐教育托付给了属于最著名者之列的一位老师马克·德·拉女克斯。这位老师很快就使我取得了惊人的进步。阿尔贝请我考虑一下,是否能够给他女儿上课,让我所受的精彩教育也稍许惠及于她。他对花钱的事总是望而却步,所以不敢去请拉女克斯先生本人。我立即开始教课,因为自己所担负角色的重要性和阿尔贝的信任而干劲十足,做到了无愧于心。这些课每周上两次,两年之间我从没耽误过,将之视为荣誉攸关的事情,而这些课使我和我的学生一样受益匪浅。我这位学生后来直接接受拉女克斯老爹的教育。我如果要谋生,就去当教师,最好当钢琴教师。我热爱教育,只要学生值得一教,就肯拿出坚忍不拔的耐心。有过不止一次的经验,使我自鸣得意地相信,我的课能与最优秀的教师的课媲美。至于拉女克斯先生给我上的课,我还没有谈到,担心扯得太远,不过现在是谈谈的时候了。

戈克琳小姐、施夫马克先生尤其梅里曼先生的课,说不清多么令人生厌。我不时还再见到格鲁尔先生,他像他所说的一样,小心在意不让“圣火”熄灭。不过,格鲁尔先生的指导虽然更有条理,但也不能引导我走多远。格鲁尔先生为人太自私,不可能教得好。拉女克斯先生会把我造就成多么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如果我更早被托付给他!可是我母亲同意一般的看法,认为初学时什么样的老师教都成。从头一堂课开始,拉女克斯就将一切加以改进。我以为自己根本没有或者甚少音乐的记忆力,学弹一首曲子,要反复练才能记住,不断看乐谱,眼睛一离开就乱套。拉女克斯的教法那样巧妙,仅仅几个星期,我就记住了巴赫的好几首赋格曲,一次也没翻过乐谱。记得当我看到自己所弹的是b音降号,而乐谱上写的是C音升号时,不禁大为吃惊。跟拉女克斯学习,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清晰明了,一切都符合和声必然的要求,一切都巧妙地解构又重构,我都能融会贯通。我的兴奋之情,恰如想象中使徒们感到圣灵降临到他们头上一样。我觉得直到这时之前,我反复练习神奇的赋格曲,并没有真正听见它的声音,而现在我突然变得会吐露心声了。每个音符都有了特殊的含义,变成了词语。我怀着多么强烈的热情投入学习!这热情激励着我,即使最枯燥无味的练习,我也非常喜欢了。有时上完课,我把位置让给了另一个学生,但还呆在楼梯口关上的门外久久不肯离去:门虽已关上,但阻止不了我倾听。取代我的那个学生,年龄可能并不比我大,所弹的正是我刚才练的那首曲子,即舒曼著名的《幻想曲》,弹得有力,高亢,准确,我还无法企及。我在楼梯的一级台阶上坐了很久,嫉妒得直抽泣。

拉女克斯先生似乎很喜欢教我,他的课往往上得比规定的时间长。我是很久以后才知道他向我母亲所做的交涉。他竭力让我母亲相信,为了让我专攻音乐,值得牺牲我其他方面的教育,说我其他方面的教育已经达到足够的程度,请求我母亲把我完全交给他。母亲犹豫不决,征求了阿尔贝的意见,最后自己决断予以拒绝,认为我一辈子有更好的事情要做,而不仅仅是演奏别人的作品。为了不使我产生虚妄的抱负,她请求拉女克斯先生绝不要对我透露他的建议(我应该补充说明,母亲对这些建议完全不感兴趣)。这些情况,我是很久以后才从阿尔贝那里了解到的,那时想回头已来不及了。

我师从拉女克斯先生四年,我们之间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甚至在他不再教我之后(令我十分遗憾的是,有一天他对我说,他教会了我不依靠他,我表示异议,但也不能使他下决心继续给我授课,因为他认为已没有必要),我还继续经常与他交往。我对他有一种崇敬,一种敬畏之情,就像稍后我对马拉美马拉美(StéphaneMallamé,1842—1898),法国象征派诗人、理论家。一样。我只有对他们俩怀有这种情感。在我心目中,他们俩都以最罕见的形式实现了神圣。一种崇敬他人的纯真需要,使我在思想上向他们鞠躬。

马克·德·拉女克斯不仅是一位教员,他的人格本身也是有口皆碑,他的整个一生都值得景仰。他视我为知己。我记录有他的言论,他与我的许多次交谈,特别是他生前最后一段时间的谈话。这些谈话现在拿出来重读,我觉得仍极富教益。引述这些言论会使我的叙述太过冗长,这里只能简略地描绘一下其人。

马克·德·拉女克斯像他的表兄勒孔特·德·李勒一样,生于留尼汪岛。正由于这样一个籍贯,他的头发半鬈曲,但留得相当长,向后披着,皮肤呈黄褐色,目光没有神色。整个人显得是热情狂放与没精打采古怪地混合在一起。他伸给你的手仿佛熔化在你的手中,那感觉甚于我所握过的任何钢琴家的手;他那不太灵活的躯体似乎也是同样的品质。他站着授课,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或者靠在一架只作教学用的大三角钢琴上,两肘朝前,弓着背,一只手托着凸出的前额。身着一件裹紧腰身、剪裁罗曼蒂克的礼服,领子被绕两圈的平纹细布领带撑得竖起来,小小的领带结打得很高;在一定的光线下,颧骨显得凸出,而面颊下陷。整个容貌非常像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Delacroix,1798—1863),19世纪上半叶法国浪漫主义画家,是印象主义和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驱。的自画像。有时,一种激越的情绪、一种热情令他兴奋不已,使他变得的确风流倜傥。我想是出于谦虚吧,他极少当着我的面坐下来弹琴,即使坐下来也是短暂的,仅仅为了指点我。相反,他常常主动地把平时藏起的小提琴拿出来(至少和我在一块时是这样)。他声称他小提琴拉得很差,然而我们俩合奏的奏鸣曲,他那一部分拉得比我好。关于他的性格,我不想说什么,担心一说就收不住。不过,我情不自禁要提一提这个细节,它能让我们窥透整个人。

他觉得他几个孙子所受的教养很差。

“唔,”他向我敞开心扉道,“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小咪咪(这是他第二个孙女)每星期三来这里过夜。她睡的卧室里有一个闹钟,这孩子就抱怨说,滴滴答答的声音吵得她睡不着。你知道拉女克斯太太如何处理的吗?她把闹钟拿走了。这样怎么能让孩子习惯呢?”

这使我想起玛茜拉克小姐一句精彩的话。有一天我突然到了日内瓦她家,正碰上几个老小姐在她家里聚会。其中一个说她的侄孙女对腮角金龟子的幼虫,即人们一般所称的“蛴螬”或“白虫”,特别厌恶。她母亲下决心让她克服这种厌恶。

“你们知道她是怎么做的吗?她打算让这可怜的孩子吃几条!”

“可是,”玛茜拉克小姐嚷起来,“这会使她对这东西厌恶一辈子!”

也许人们看不清这之间的联系。不谈也罢。

阿尔萨斯学校低年级很出色,而高年级却差强人意,这是当时众所周知的。修辞课还可以,但哲学课,母亲听信别人的看法,宁愿去一所公立中学听课,所以决定让我去亨利四世中学修哲学课。然而,我打算独自准备新的考试,或者上几节个别辅导课。(我不是以这种方式,两年赶上了五年荒废的学业吗?)我觉得学哲学需要静心,这与班集体许多同学混杂一起的气氛是不相容的。所以第三个月初我就离开了亨利四世中学。在这所中学我是上L先生的课,他答应引导我在形而上学的小径上求索并为我改作业。这是一个小人物,精瘦、短小——我想说的是思想上,身体方面嘛,他个子瘦长。他嗓音尖细而不悦耳,即使最讨人喜欢的想法,经他说出来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他抓住的想法一经表达出来,你会觉得上面的花呀叶呀什么的全给扯光了,剩下的仅仅是那可怜兮兮的头脑中的一个概念。他讲课十足地令人厌倦。听他的课,就像过去听库夫先生的宗教课一样,让我彻底失去了兴趣。怎么!这就是那门至高无上的学问,那门我指望能启迪我的人生的学问,那能够俯瞰整个宇宙的知识的巅峰吗?学到叔本华叔本华(Schopenhauer,1788—1860),德国哲学家,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我才得到安慰。我作为“表象和意志”深入他的世界,如痴似醉,难以描述,一门心思反复阅读他的作品,好多个月之间,外界的任何干扰都不能使我分心。后来我师从过其他一些老师,自那之后我更是非常喜欢斯宾诺莎斯宾诺莎(BenedictdeSpinoza,1632—1677),荷兰哲学家,17世纪的唯理性主义者,哲学史上最完善的形而上学体系之一的创建人。、笛卡儿、莱布尼兹莱布尼兹(GottfriedLeibniz,1646—1716),德国自然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还有尼采。我甚至相信,我相当快地摆脱了这最初的影响。但是,我哲学上的启蒙是多亏了叔本华,完全多亏了他一个人。

七月份考试不及格,十月份我才勉强通过第二阶段业士学位考试。我认为这应该是我第一阶段学业的结束。我根本不想一直读到学士学位,不想学习法律或准备其他任何考试,而是决定立即投身于职业。不过,母亲要我答应来年还是跟迪埃茨先生学习。这无关紧要,从此我感到异常自由,没有负担,没有物质方面的忧虑;我很难想象,在这个年龄就要去谋生的人是个什么样子。自由吗?不,因为爱情和写作前面提到的那本书的计划,使我负有义务。那本书我不能不写,我觉得这是最不可推卸的义务之一。

我做的另一项决定,就是尽早娶我的表姐。那本书有时在我看来只不过是洋洋洒洒的一篇爱情表白和声明。我渴望把这篇声明写得非常高尚,非常感人,无可争辩,在它出版之后,我们的父母就再也不能反对我们结婚,爱玛妞就再也不能拒绝我的求婚。可是,我姨父即她父亲旧病发作过世了。她和我一块守护他,关心他,在他最后的时刻我们厮守在一起。我觉得在这次丧事中我们俩算订了婚。

尽管心里急切渴望把这本书写出来,但我感觉到这本书还不成熟,我还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我并不太着急,考虑再花几个月时间,进行补充研究、练习和酝酿,尤其是读书(我贪婪地每天读一本书)。妈妈认为,此时让我去做一次短途旅行,会使我的假期过得充实而有益。我也持同样的想法。但在选择去哪个国家的问题上,我们的意见就不一样了。妈妈选择瑞士,同意我可以不需她陪伴去旅行,但不一定是独自一人去。当她说让我参加阿尔卑斯山俱乐部的一个旅行团时,我斩钉截铁地宣布,这种团体的节奏会让我发疯,而且我厌恶瑞士。我是想去布列塔尼,背着行囊,不要同伴。起初妈妈什么也听不进去。我便求助于阿尔贝,他让我阅读过《穿过田野和沙滩》那本书,肯定能理解我的愿望,为我辩护……母亲终于让步了,但至少她要跟我去。最后经商定,我们隔一段时间,例如每隔两三天,在路上会一次面。

我沿途记日记。其中有几页发表在《瓦隆》杂志上,那是做了很多修改的,因为我已经感到很难将自己的思想理清。再说,凡是不费力就表达出来的东西,我都觉得平庸,没有意思。反映这次旅行的另一些文字,刊载在《安德烈·瓦尔特》杂志上。正因为这样,这次旅行我就不想说什么了。不过下面这点情况还是要说说。

我沿着海岸,从祁伯龙到青佩,短距离地一站一站往上走,一天傍晚到了一个叫普尔杜的小村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村庄只有四户人家,其中两家是客栈。最简朴的那家我觉得有意思,便迈进了门槛,因为我口挺渴。一个女佣把我领进一个石灰粉刷的房间,端杯苹果酒往我面前一放就不管我了。房间里家具少又没有墙饰,所以能清楚地看见地上靠墙放有相当多的画布和画框。等到房间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立刻向那些画跑过去,将它们一幅幅翻转过来仔细端详,越端详越惊愕。我觉得这都是一些幼稚的、涂得五颜六色的画,但色调是那样鲜明,那样特别,那样欢快,我都不想走了,而想认识画这些有趣而异想天开的画的艺术家。我放弃了当天黄昏赶到阿旺桥的计划,在客栈里订了个房间,问了用晚餐的时间。

“您愿意单独用餐还是与这几位先生在同一个餐厅用餐?”女佣问道。

同类推荐
  •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与《史记》中同屈原齐名,司马迁最为推崇的赋作家-司马相如惊世传奇给力问世。
  •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文坛亦江湖: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他们,个性或狷介,或痴狂,或迂腐;他们,性情不失风骨、风趣和浪漫;他们,品格清风朗月、苍松劲竹。他们是近现代飘逸浪漫的士人才子,却也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演绎着中国文坛江湖的风雨激荡和恩怨纷争。相知、相敬、相重者,莫如胡适与陈独秀,胡适与李大钊,冯雪峰与鲁迅,吴祖光与两任妻子吕恩、新凤霞;爱恨纠葛、难分难解者,莫如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交恶纠缠、怨怼一生者,莫如鲁迅与周扬,胡风与周扬,丁玲与周扬;孰是孰非实难道断者,莫如钱锺书、杨绛夫妇与鲁迅……
  •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

    《谁在守约》以“人民好公仆”——裴庆生的生命轨迹和工作历程为主线,通过他生前书信、日记、论文和妻子、儿子的笔记等,发掘了大量真实生动、鲜为人知的素材,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了裴庆生同志无私无畏、勤政廉洁的品德,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人格魅力,反腐倡廉、造福一方的执著追求,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

    绝代芳华,倾城之恋

    她们是爱情与婚姻中的第三者,在爱里挣扎迂回。林徽因、王映霞、孙多慈、高君曼、蓝妮、何蕙珍,徐志摩、郁达夫、徐悲鸿、陈独秀、梁启超……才子与佳人,阴谋与爱情。她们的故事或悲痛或哀伤,或热烈或倾力,用毕生写一个情字。当爱情败给世俗,当激情输给岁月,谁来为爱情买单,谁来为佳人嗟叹?
  • 郑子瑜传稿

    郑子瑜传稿

    本书记录和评论了郑子瑜一生坎坷的经历以及对华夏学术诸多方面的原创性贡献。全书共六章。
热门推荐
  • 英文爱藏:我在回忆里等你

    英文爱藏:我在回忆里等你

    杨一兰编著的《我在回忆里等你》是英文爱藏丛书之一,为中英双语 对照版,《我在回忆里等你》既是英语学习爱好者、文学爱好者的必备读 物,也是忙碌现代人的一片憩息心灵的家园,让读者在欣赏原法原味和凝 练生动的英文时,还能多角度、深层次地品读语言特色与艺术之美,再配 合文章后附加的多功能、全方位巩固题型,更有助于理解并学习英……
  • 情归美人泪:陌上倾心花开

    情归美人泪:陌上倾心花开

    她步步为营,只为他谋回王位。他说:清心,你果真是倾了我的心。转眼间,物是人非。他却另娶她人他成亲之日,她身穿一袭大红袍,大摆架势笑着送贺礼。他终为一国之王,皇后却不是她,她亲手捧上一杯忘情水。他成亲之夜,她三千青丝暮成雪。他后临盆之日,她步步走向断情崖。他连夜赶来,却见她回眸凄美一笑,白衣白发风中飘扬。终究,他还是想起了她,可这又能改变什么。血泪落下,她笑道:原来这就是眼泪的味道。纵身跳下悬崖。繁花落尽曲终散,尘埃归落难成眠
  • The Subjection of Women

    The Subjection of Wom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魁之界

    魁之界

    在魁界,被称为废村的光明村中,在一无名婴儿的到来中打破。为了找寻自己的父母,保护自己身边的人,踏上了强者的道路…
  • 二大爷

    二大爷

    他全身漆黑,他充满神秘色彩,他是与未知世界的交流桥梁,他就是我的二大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
  • 天御盈品

    天御盈品

    这么多年过去,他一直站在原地,寂寞地,隐忍地,悲伤地,包容地。看沧海变成桑田海枯石烂,看繁华落尽我们变得冷漠……他还是原来的他,而我却越走越远,已经历练出残忍……如果,我向来时的方向逆行回去,能否回到他的身边。
  • 心河涌动

    心河涌动

    本书是儿童散文集,共分四辑,约155.000字。第一辑《心河涌动》,由雨思、母亲也曾年轻、追思绵绵等篇构成,是以亲情、友情、爱情为题材的情感类文稿;第二辑《走过岁月》,由踩着乡土上路、面对选择、日记、生活就是一篇散文等篇构成,是值得回味的自身生活成长类感悟题材文稿;第三辑《杂言碎语》由踩着乡土上路、面对选择、日记、生活就是一篇散文、我是一株长不高的草等篇构成,是面对社会生活的感悟性文稿;第四辑《天涯踪迹》篇,是我近年来旅游杂记,属游记类题材。
  • 那时青空依旧再见

    那时青空依旧再见

    两个不相识的人,经过吵闹,谈笑,走到了一起。半冷半热型的宋晨宇昂与李依晓就是这样。可就是误会,意外来的太突然了。他认为她背叛了他,与姚璐慧在了一起,也没有去理她了。一场车祸改变了一切,姚璐慧的离开,李依晓的“选择失忆”,宋晨宇昂的梦中世界在呼喊他醒来,他也越来越不记得那个女孩是谁了。一天的熟悉感觉的相遇,一场突如其来的梦使得他走向原来的记忆,一次转学,再次遇见了她。然而他们却彼此认不出,因为都失忆了,而且他改了新的名字。再一次次的彼此接触,似乎每一个场景都很熟悉,一步步,大学了,他要去别的城市了,一刹那,他想起了什么,望着她,相信着,终有一天会再见的!
  • 无双武神

    无双武神

    “魂淡,小辰子!我的名声都毁你手里了!”这怎么能愿他,这年头玩个游戏都能穿!刚穿过来就躺在美女的床上!悲催的命运,苦逼的生活!各种丫头都看不上他,张口魂淡,闭口流氓!枉他一世英明!还好他聪明点,流氓点,脸皮厚一点,不然早就死在了这帮女人的嘴下!女人有时候比洪水猛兽,都吓人!你不信?不信你就跟来看看……
  • 腹黑男溺宠顽皮丫头

    腹黑男溺宠顽皮丫头

    “怎么回事,心跳的很快,我这是怎么了”,抬头望了望他,脑子乱了,,晕了过去[第二片段]笨蛋,每次都要让我着急,唉~,被你摊上了。。“那就抓紧我,别放手了,嘻嘻~”。。。有一点小虐,温馨,希望亲们入坑,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