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19800000015

第15章 谈话(2)

人生多险,生命多难,我们要让自己变得强大、坚韧、有力,坦然、平安、宁静地度过一生,也许惟一的办法就是把自己“交出去”,交给一个“信仰”——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人或组织,也可能是一个虚无的人或组织,让这个你终身的信仰的“人或组织”陪伴你,与你同呼吸,心连心,让你变得坚强,变得宽广,敢于去承担,去挑战,去赢得。如果你幸运,这个人就在你身边,他(她)的名字就叫“你的爱人”。我希望每一个人都是幸运的,都能成功地把自己交给身边的一个人。

谈小说,也谈影视

如果小说能卖出影视改编权对作家来说是件幸运的事,那么我无疑是个幸运者,这些年我的小说几乎都成了影视公司的抢手货,连个萝卜也被当人参买走了。《风声》小说出版后至少有四五十家影视公司来问津影视改编权,仅仅电影,中影、上影、姜文等国内比较大的几家都来谈过。我个人一直推崇姜文把电影当艺术来探索的才华和劲头,他的助手小尹从美国打来电话,要我等他们回国再说。我等了他们半个多月,足见我的真心。其实,双方都是真心的,但缘分还没有到,最后没有合作成。华谊几乎是最后冒出来的,那时小说出版已经一个多月,当初那个大家争抢的势头已经过去,我似乎面临着因为挑花了眼而沦为“剩女”的难堪。然后一天晚上王中军突然给我来电话,直截了当说要买,具体由中磊跟我来谈。我跟中磊在昆仑饭店谈的,就谈价。中磊报了个价,影视套买,外加游戏,报价很高,比我期待的还要高,就这么定了,很简单。

现在电影公映了,电视剧的剧本据说也完稿了,可望年内开机。从我了解的情况看,观众对电影的评价褒贬不一。我是“它”的亲戚,理当说它的好话,所以我的好话也就少了可信度。失信的话不说也罢。但是有一点我们无需讳言,中国的电影也好,小说也罢,凡是主题昂扬一点的,或者国家主义叙事的东西,往往是市场的毒药(《建国大业》除外,它是六十年一遇的大蛋糕,无法复制),一方面是主管部门好评如潮,奖杯一个不少,另方面是市场静悄悄,雁过不留声。从《风声》的票房看,它无疑是破掉了这个咒语,就是:它主题绝对是昂扬的,但同时绝对是一部商业大片。

小说和影视其实是冤家。从小说到影视,必然对原著有冒犯和伤害,即使像《暗算》,我自己操刀改编,也保证不了完全忠实。小说和影视天生不是一个道上的,无法“同呼吸”,“心连心”,如果彼此“合二而一”,成为兄弟,像一个模子压出来的,那么这两个作品当中肯定有一个是失败的:要么是小说,要么是影视。甚至可以这么说,越优秀的小说要改编为优秀的影视要接受更多的伤害。因为道理很简单,在小说中出彩的东西,比如文学的语言、繁复的意境,影视往往是表达不了的,只有挨刀了。具体到《风声》来说,这种“刀伤”更是在劫难逃。因为《风声》是一个谜语故事,如果电影不能对小说的关键情节、最后的谜底作合理巧妙的改编,等于是让观众看一场预先知道结局的球赛,这在商业上是大忌。《风声》电影改编了我小说的一些关键情节和结局,它拿我的儿子(小说)又生了个儿子,父子俩似曾相识,不似之处又昭然若揭。这就是改编,继承了我,又背叛了我。

应该说,不管电影拍得如何成功,都无法完全表达我小说有的意蕴和驳杂的东西。我认为把一部长篇小说改编为电影,就好像把一片滚滚麦浪做成一盒饼干,饼干虽然好吃,但怎么可能有滚滚麦浪的风景和大地的姿态?小说分“东风”、“西风”、“静风”三部分,分别是共产党、国民党和“作者”对历史上同一个故事的三种不同的述说,互相呼应又矛盾,统一又对立。这种多角度的叙述,甚至是矛盾的叙述,恰恰是抵达一事一物真实的途径。历史比未来还充满变数和悬念,然而我们长期在一种主义叙事下生活,已经习惯了以一个声音、一个视角看问题,看过去。这是我们的“密室”,我们需要打破它。当你打破了它,回头去看就会发现,历史就像“风声——远处传来的消息”一样,虚实不定,真假难辨。这是小说的最肤浅主题,但两个小时的电影怎么高攀不得上呢?更何况其他。

谈编剧,也谈导演

这里首先我要申明,我不是《风声》电影的编剧,编剧是陈国富先生,我是《风声》小说的作者。现在有些误传,把原著和编剧混为一谈,我想这个错误可能是电影海报上让原著和编剧一起“隐身”导致的。我站在自己和陈国富的立场上,都觉得这个错误不应该再扩大,所以专此申明。

作为原作者,大家很关心我对电影的评价,而我,倒是更希望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来评价它。我的评价也因立场的不同而大相径庭,如果把它放在国产电影的范围内,我想这无疑是一部可称可道的、具有一定标志性意味的好电影。华谊这些年来一直在尝试开拓新的电影类型,《风声》作为第一部国产商业谍战大片,不论是投资、演员阵容、主创搭配、制景、制作、宣传等,都是可圈可点的。所以,也有今天不俗的票房。但是,如果跟世界上相同类型的片子比较,它还是有距离的,尤其是在剧情设计上,由于过多考虑到商业因素而忽视了这类剧片某些必须遵循的“纪律”。

《风声》是个“密室”故事,这种故事有个潜规则,就是不能让人物随便离场,也不能突然增加人物。让人物提前离场,或者临时增加人物,都是降低了故事难度。难度是建立在“纪律”之上的,现在电影的纪律比较松。比如,五个人中谁才是共产党是个大悬念,但电影在中途一下死了两个,剩下的三个人,两个是共产党,另外一个(李宁玉)也是共产党的女朋友,这种剧情安排过于戏剧化,缺乏真实性。再比如,最后张涵予在医院通过唱戏把情报传递出去,这个细节无疑是个败笔。首先,一首曲子的曲调是固定的,要让它成为某份内容固定的电报,这种暗合的可能性极小。当然理论上也可以通过改变唱腔来暗合电报,那么就要求听者是个音乐家,你每一个变调她都能准确辨别,而这种可能性又是极小的。其次,也是更致命的是,突然增加了一个护士——如果可以这样临时加人,观众会在N个地方想出N个方案来消解你的故事。还有,摩尔斯电码应该是一种很专业的技术,小说中只有李宁玉一个是专家,电影中张涵予、周迅、李宁玉,包括最后出场的小护士都成了行家,这种情节安排也不大符合常理,牵强了。我看了剧本后,曾向陈国富表达了我的专业知识和质疑,但并没有受到重视。

陈国富是电影《风声》的元帅人物,既是编剧,又是导演之一(另一位导演为高群书)。他很努力,做事也很踏实,很职业,但局限的才情难以支撑他横空出世。作为编剧,他讲故事的功夫次了些,作为导演,他与人交流的能力差了一些。我认为他在电影中最理想的位置是监制,我假想过,如果《风声》这部电影让冯小刚和陈国富的位置调个头,冯来当编剧兼导演,陈来做监制,它也许会成为一部经典之作留存下来,现在不过尔尔,一部成功的商业片而已。

当然,这个时代要求“商业第一”。

所以,虽然我对剧情设计上有些疑惑和遗憾,但我接受,因为“商业”已经把中国电影折腾得精疲力竭,能够在这方面取胜也是了不起的。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不论是创作主体还是受众,我们对这类作品的认同感、欣赏力、创造力都不能跟西方包括日本相比。我们写意的东西比较多,像这种讲究故事逻辑关系、注重智力推理的作品一向比较少,创作和欣赏水平都在成长中,你不能指望谁一步登天,也不能拿世界电影的高度来要求。我觉得,华谊这些年不断地推出新的商业电影类型,今天通过《风声》又推出了一个新的商业电影类型,这对中国电影走向市场,包括以后走向世界,是很有意义的。

谈信念,也谈责任

记得2003年,我把小说《暗算》投给上海一家杂志社和沈阳一家出版社,都被退稿了。2002年,我的第一部小说《解密》命运更惨,退稿的电话和通知加起来有两位数。这些退稿的理由大同小异,主要是我把写作对象放在一群无名英雄身上,编辑们认为这与大众流行的阅读趣味背道而驰。

转眼间,时代好像变了风向。最近几年,反映英雄人生和品格的作品悄然走红,《亮剑》、《暗算》、《潜伏》、《士兵突击》、《我的兄弟叫顺溜》,等等,一大批主题昂扬、塑造英雄的战争剧、谍战剧引发了一次次收视狂潮。《风声》电影作为第一部国产谍战商业大片,一个国庆档期,狂揽一点五个亿的票房,足以说明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建国大业》更是神奇,像台印钞机。而在出版市场上,风景同样“这边独好”,都梁的《亮剑》我想应该早过了百万册了吧,我的《暗算》也有七十万之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我想,可能跟我们最近几十年来文艺界一直盛行反英雄、反主流的创作有关。都知道,三十年前,我们的文艺创作始终都在搞假大空的东西,什么都是国家意志,崇高精神。八十年代后,改革开放给了我们一定反思和自由创作的空间,读者和作者有权力反感宏大叙事,反抗英雄叙事。于是,写作进入了个性化叙事的年代,反英雄,反文化,反主流,反崇高,反责任。如果说三十年前的创作是一个极端,那么现在其实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了,就是作家过分地窃窃私语,过分地痴情于生活的阴暗面,不要责任,不要理想,不要崇高,创作就是为了表达欲望,为了张扬个性,为了“否定”……人们一味地书写庸俗人生,竞相列举人生的种种黑暗、绝望、丑陋、丑恶、龌龊、阴暗。很长一段时期,你颂扬英雄,歌颂美德,成了无知和愚昧的把柄。这种一边倒的创作之风,伴随而起的是一种精神的彻底溃败,信念的完全缺失,创作被日益简化为欲望的旗帜、缩小为一己之私之恋,它的直接代价是把人格的光辉抹平,人性匍匐在地面上,失去了站立起来的精神脊梁,我们再也无力肯定一种健全、有信念、充满力量的人生了。

其实,在这个一切价值都被颠倒、践踏的时代,展示欲望细节、书写身体经验、玩味一种窃窃私语的人生,早已不再是创作勇气的象征了。我承认,生活确实有丑陋、黑暗、无情的一面,但正如要驱散黑暗,最简单的方法是引入光明一样,有时我们塑造一个英雄,展示一种庄严、庄重的理想人生,也许可以温暖一个读者的心,给他们一点正面的人生启迪。人天生是需要柔软、温暖、有力的东西的,人们欣赏文艺作品就是为了寻找精神伴侣,当我们的创作一味沉迷于身体和欲望的叙事中,读者难道不会厌倦吗?我不知道什么样的理想和信念是对的,但我相信人必须要有理想和信念。当下,人们对物质和欲望的不止追求,正是因为我们精神层面出了问题,我们忘记了人除了身体和欲望外,还有一个心灵。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笔下的人物都是弱者,《解密》里的主人公容金珍是个患有幽闭症的人,《暗算》中的阿炳是个瞎子,黄依依是个不谙人情世故的人,《风声》中的“老鬼”也是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但他们不甘示弱,并通过超人的意志和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强有力的人生。超人的意志和毅力都是因为他们心里有理想,有个精神层面的目标。与其说他们是“英雄”,倒不如说是有“心灵”的人,心灵被一味放大的人,他们把自己的人生交给自己认定的理想和信念,为此坚忍不拔,宁死不屈,充分展示了一个人所能达到人性的高度和力度。

我想,今天的人们也许正是因于缺少了这种精神:为一个内心深处的追求,敢于承担,乐于付出,勇于坚守,这种人格,这种情怀,所以格外迷爱这种主题性的作品。也可以说,时代在呼唤英雄,呼唤崇高,呼唤庄重的人文精神。

2009年10月20日

文学和现实的关系3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坐在这儿就是我的弱项,因为我不擅长讲。而且我认为,能说会道不是一个写作者的优点。我总觉得一个作家应该少出来抛头露面,作家总的来说是个孤独的职业,没有孤独,没有内心的那份纯净,可能他就进入不了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深层次的写作。所以,我一直在回避跟读者正面的交流,一方面我想使自己更像一个作家,躲在文字背后,有一定的神秘性;另外一方面我也担心说多了,让自己写作的动力减弱了。

同类推荐
  • 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

    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

    心灵,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对于文学,心灵都是不可或缺的。《在雪山和城市的边缘行走》书名落脚于“行走”,毋宁说,是在行走中感受。同时,作者也显露出一种野心,这个野心就是把生命当作一个奇迹,来思考或者说来捕捉其中所蕴含的哲学意味——哲学一词,是借用了作者文中自己的说法。生活的意味或者文学的呈现总能比哲学更丰富,更能摆脱概念的规定性而更加意味深长。
  • 心灵写意(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心灵写意(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人生价值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顾及这一点的。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 草言草语

    草言草语

    《草言草语》是作者散文精选集,收入“巴甘的蝴蝶”“鸟群飞过峡谷”“沙漠里的流水”“雨中穿越森林”四个小辑共八十九篇作品,突出表现了诗化的审美追求和至美的境界。
  • 财哥的第一次婚姻

    财哥的第一次婚姻

    看惯了作家们正儿八经的庙堂文学,尤其是获国家大奖、被写进文学史的所谓主流之作,我总忍不住自问:到底是生活在按作家的指引延续,还是作品只配也只能作为生活的影像?
  • 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

    从革命到共和:清末至民国时期文学、电影与文化的转型

    本书是有关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文学、电影与文化的研究,按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四篇文章,是讲清末“革命”话语的;第二部分的三篇探讨民国初期报纸副刊与文学杂志的政治文化;第三部分的三篇关于中国早期电影与都市文化;第四部分讨论的是文学文本、类型与文学主体,最后两篇是谈张爱玲的,涉及1940年代欧美现代主义与本土文化的接受和挪用等问题。
热门推荐
  • 先婚后爱之宠妻成瘾

    先婚后爱之宠妻成瘾

    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洛星研幸福的生活,她庆幸这场意外发生的早,避免了更多不必要的伤害。任性的离开这座城市,离开那些爱着自己,自己爱着的人。带走了一声伤,留下了一地伤。五年后重新归来,她退缩过,犹豫过,可是依旧鼓起勇气面对着一切。因为她知道这一次有个人会什么永远站在她回头就可以看到的地方,陪着她去面对这一切。所有人提起凌煜祺,都说他冷酷无情,冷血狠厉,不近女色,是一台没有感情只会工作的机器。后来他们才明白,他只是把自己这一生的宠爱都给了一个人而已。他说:如果这一生,非要把一个捧在手心,那么那个人只能是是你洛星研一个人。
  • 枪霸天下

    枪霸天下

    天生六级本命器,而且是传说中五大器之首的霸王枪,谁知道命运坎坷,天生筋脉堵塞,不能修炼.最崇拜的哥哥为了拥有给弟弟疏通筋脉的能力,进入神秘炼狱.当最爱自己的哥哥被残忍夺取身体,爸爸、妈妈被杀害.世界之大,应该何去何从!血海深仇,应该怎么偿还!请关注《枪霸天下》
  • 超自然笔记

    超自然笔记

    当邪恶力量席卷人间,谁来治愈,日渐崩坏的世界?一个最接近神的存在,一本足以颠覆人类文明的笔记,不仅催生了百年家族鬼怪史,也让我跟三叔养女“小猫”,死党“美人”,共同踏上步步惊魂又奸情无限的超自然之旅。北方狼族,南方吸血鬼,游走女巫,隐匿生物,奇能异术,谱写惊悚魔幻热血现实青春。
  • tfboys之我们曾在一起过

    tfboys之我们曾在一起过

    我的一生遇到了两个我爱的人,只可惜他们都离开了我。一个患有暴躁症的女生,邂逅了当红偶像tfboys。是一场错误的相见,还是刻骨铭心的爱恋?
  • 总裁大人忘情:才女步步紧逼

    总裁大人忘情:才女步步紧逼

    她替他戴上眼镜,却被他用手拦住,他自己戴上。他蹲下来帮她系鞋带。她爱哭,他便用自己的衣服给她擦眼泪她怕胖,他总是宠溺的对她说:“胖了还有我要你。”她怕黑,所以在夜晚时他总会抱着她,给她安全感。他可以在她爱上别人的时候还能说出“我还爱你”。她哭了,哭了很久,为了他。他明白,他和她是没有机会在一起了。他不怪她,只恨自己太傻,没鼓足勇气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他只希望她幸福。所以他和她在不在一起都无所谓。她好,他便好。“我们真的不能在一起了么。”她最后哭着问他。他沉默了。她的心跳慢了一拍。许久,他才说:“只要你幸福,和谁在一起都可以。”一句话,竟让两个人等了整整十年。
  • 阮籍集

    阮籍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汉

    末汉

    徐治,一个青史无名的小将,本来他会永远沉寂,却不料遇到了自一千八百年后穿越而来的貂蝉,从此历史易辙。且看徐治在波云诡谲的乱世之中,谱写一曲最为悲壮的——末汉。
  • 雙生公主復仇之戀

    雙生公主復仇之戀

    她們是一對雙生姐妹;她們是來自地獄的魔鬼,同時也是來自天當的天使;她們有一段非同尋人の經歷;她們有多重超乎人想象の身份;當其他孩紙躲在父母親懷裡撒嬌時,她們卻在恐怖黑暗的“血幽島”中接受最嚴厲,最恐怖,最辛苦の訓練。“我們親愛的爸爸——藍博天,後媽——庒文瑾還有我們可愛的”姐妹“——藍沛芸,藍筱倩。我們回來了,你們是否還記得十三年前的藍嫣冉和藍雨幽嗎?”冷漠無情的她們在未來的復仇之路上,她們可以成功復仇嗎?她們會因復仇而迷失自我嗎?她們是否可以放下仇恨呢?是否可以找到一個專屬的“白馬王子”?是否能把已冰封的心溶解?
  • 尘歌谣

    尘歌谣

    世间是否有神,无一定论,人心中所想,演化万千,追逐那飘渺的长生之道。武力冠绝,劈山裂石,移山填海,道法通玄,呼风唤雨,焚天毁地。妖魔鬼怪,横行于世,仙佛神道,诸法万千,故此,世间百姓,都望探求长生,傲然于世,可惜苦寻无门。大陆物藏丰富,正派林立,魔道昌盛,妖精鬼道,藏于世间。......建了个q群:575047457(初语萌情),有兴趣的可以加进来玩玩,哈哈哈
  • 欢爱七日情:闻乱之城

    欢爱七日情:闻乱之城

    妮雅的话说了一半,她应该还继续说,“我希望你可以成为和我并肩战斗的同伴。”不过这句话她没有说出来,不是她不好意思说,而是她本人还没有清楚的理顺自己的感情,这句话现在还深深的埋在她心中,也许有一天她会明确的想到这句话,但现在她确实还不清楚自己的这种想法,她仍然在以一个和罗兰相同的理由训练着索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