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31600000004

第4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储蓄过剩问题的研究,主要涉及储蓄——投资的转化问题、储蓄行为、中国的高储蓄问题以及对储蓄过剩问题本身的研究,所以,现将国内外在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如下:

1.2.1对储蓄——投资转化问题的研究

对储蓄投资转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化机制、转化效率以及对我国现存机制存在的问题。

吴少新在《储蓄转化投资的金融机制分析》中以金融产权为对象,研究了市场转轨期储蓄转化投资的市场金融机制问题。认为不同的储蓄转化投资的金融机制是与不同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郭守杰在《无奈的循环——中国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与效率研究》中研究了储蓄投资的转化效率问题。他认为,当前储蓄——投资转化效率低下是由于转化机制中存在着种种弊端,而其根源均来自于非金融企业部门,特别是国有企业的非市场化的融资结构以及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包群、阳小晓、赖明勇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与投资之间具有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但居民储蓄的投资转化率低下是制约资本形成的关键原因。肖红叶、周国富认为为了切实提高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的效率,今后我国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直接融资市场,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使这种转化更顺畅;另一方面还必须改革现行的投资管理体制,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切实提高我国投资的效益水平。

张天祀认为,目前我国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是一种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型的金融体制。陈玉光则依据大量的统计资料,分析了目前专业银行主导型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所面临的风险。胥良也认为在我国形成了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储蓄—投资转化方式,然而在目前国有银企产权边界模糊,双方都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情况下,这种转化方式并没有促进实质资本的形成,反而形成了居民高债权、企业高债务、银行高不良资产的局面,加大了金融风险。李栋文认为,我国巨额居民储蓄转化投资困难,反映出投资动力不足,转化机制不完善和外资“替代”等问题,这些势必对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1.2.2对国内高储蓄问题的研究

对中国储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储蓄的形成原因、高储蓄率的决定因素以及高储蓄的正负面影响上。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认为,我国国民储蓄率受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具有顺周期波动的特点。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通货膨胀上升可降低国民储蓄率的稳定性,对居民储蓄率有负的影响。李扬、殷剑峰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研究了中国转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持续的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产生的基础。只要劳动力转移过程得以持续,那么,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现象就将长期持续,而由劳动力转移、高储蓄、高投资共同推动的内生式经济增长就不会停止。韩汉君认为,制度变迁因素很好地解释了中国居民储蓄存款超常增长的现象。祁玉军认为,我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有:传统消费观念、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以及资本市场不发达。宋铮对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近年来中国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原因是中国居民进行了更多的预防性储蓄。刘明志对1978~1996年国内储蓄趋势、构成和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8~1996年间,国内储蓄率不断上升主要受GDP水平不断上升的影响。

赵福昌认为,相对于大量的储蓄不能转化为投资而言,目前我国的居民储蓄占GDP的比例是过高的,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顺畅运行。王爱俭、张惠认为在巨额储蓄增长的同时也制约着经济的良性循环。如果不考虑意愿投资增长的可能性,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储蓄增长,国民经济也可能会如凯恩斯模型中所推论的那样,走向经济衰退。

陈利平则肯定了较高储蓄率的积极作用。他认为如果较高的储蓄率能顺利转化为投资率,则高储蓄率有利于资本积累,有利于经济发展。反之,如果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差额不能为净出口所抵消,则市场不能迅速出清,通货紧缩出现。由于我国储蓄和投资并没有同步上升,因此较高的储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彭兴韵认为中国居民金融储蓄的增长并没有威胁着中国物价水平的稳定;相反,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货币供给的超常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冲击。

赵志君的研究表明,稳定状态下的储蓄率主要由收入增长率决定。刘金全、郭整风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发现,在我国现阶段不存在储蓄率对于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实际GDP水平具有影响储蓄增量的能力。他们认为,较高的收入增长是储蓄提高的主要原因,而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平稳导致了储蓄率对实际GDP增长率的正向影响减弱。

1.2.3对储蓄行为的研究

1.西方对储蓄行为理论的研究。

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莫迪里亚尼等人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认为在跨时选择条件下,理性消费者会将一生中的收入—消费平均分配。稍后,弗里德曼提出了持久性收入假说,补充了生命周期假说。该假说认为,在当期收入水平较高时(暂时性收入为正),储蓄也将随之增加;反之,在当期收入小于持久性收入时,储蓄为负值,消费者将通过储蓄和贷款来平滑消费路径。

预防性储蓄理论吸收了生命周期理论中的理性消费者和效用最大化的假说,引入不确定性问题及消费者跨时选择分析,认为消费者储蓄不仅仅是将财富平均分配于整个生命周期,还在于防范不确定事件的发生。该理论认为,不确定性的增加会刺激储蓄提高,消费下降。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利兰德(Leland)、桑德莫(Sandmo)、米勒(Miller)、斯布利(Sibley)等。

流动性约束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斯蒂芬·泽尔德斯(Stephen Zeldes)等。他们认为,流动性约束从两个途径影响储蓄:第一,不论流动性约束何时发生,它都会使一个人的消费比他想要的少;第二,即使约束不在现期发生,但它将在未来发生的事实也会降低现期消费。因此,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将促使个人会提高储蓄,以防止未来收入下降对消费的冲击。从而,在一个国家,如果消费者面临较强的流动性约束,该国的储蓄率较高。

缓冲库存储蓄理论是由卡柔尔(Carroll)和迪顿(Deaton)结合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假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储蓄相当于一种缓冲存货,以便在境况艰难时维持消费,而在境况如意时增加消费。缓冲存货储蓄者一般有一个财富对持久收入的目标比,如果财富低于目标,预防性储蓄动机将战胜不耐心而加大储蓄;在相反的情况下,不耐心就会占上风从而使消费者选择负储蓄。缓冲库存储蓄源于高贴现率、预防性储蓄动机和居民不愿承受沉重负担等。

2.国内对储蓄行为的研究。

李焰的博士论文《中国居民储蓄行为分析》中对1953~1992年我国居民储蓄的行为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居民储蓄的主要决定因素过去是绝对收入水平,现在(1995年)以及将来是收入增长速度。而在收入增长速度的两个诱发原因中,劳动生产率增长尚不构成影响储蓄率变化的重要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口增长,即劳动人口的增长以及社会劳动人口抚养比这一因素。

龙志和在《中国居民消费—储蓄模式研究与实证分析》中提出了不完全消费市场向完全消费市场转变的理论假说来解释我国居民50年来的消费—储蓄的变化。他认为,不完全消费市场的存在及变化是制约我国居民消费—储蓄最重要的制度因素,是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有别于市场经济国家的体制性原因。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的居民低消费、高储蓄现象,是不完全消费市场向完全消费市场转变过程中,居民在既不愿意放弃原有制度的福利,又要顾及未来支出增加而控制现期消费的两难选择的结果。

易丹辉、耿奎利用1953~1998年的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人均实际储蓄进行有序样品聚类分析发现制度变化是影响居民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1978~1998年,一个最重要的制度变化就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由配额体制转向市场体制必定对居民储蓄行为产生影响,而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不具有一致性。

裴春霞、孙世重的分析表明,在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城乡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又进一步强化了居民的谨慎动机,所以自然表现出日趋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倾向。

齐天翔、李文华认为,不确定性的存在,使居民不得不推迟某些现期消费。如果没有信贷约束,居民便可以通过减少储蓄来增加现期消费,而当未来出现预料之外的支出增加时,可通过借贷得到满足。对我国居民来讲,信贷约束和不确定性都是普遍存在的,造成了居民高储蓄、零负债的情况,给金融体系的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董承章、张书云用协整理论研究了中国居民储蓄行为,建立了以协整理论为某础的含不确定性因素的误差修正模型。认为储蓄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储蓄的生命周期特征及预防性动机共同决定着中国居民的储蓄行为。

减旭恒、裴春霞认为,无论是在确定性还是在不确定性的决策条件下,流动性限制因素的作用都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无论流动性限制何时起作用,都会使消费者的储蓄比他们想要的多;另一方面,即使现在没有流动性限制,未来起作用的可能性也会缩减当前消费。

齐天翔提出倒“U”曲线假说来解释我国负利率下的居民储蓄行为。他认为,经济转轨过程形成的经济上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居民储蓄动机的主要根源,它强化了居民的预防性动机,而对于其他储蓄动机来说,均从属于这一动机。

施建淮、朱海婷从标准的消费者预期效用最大化模型出发,推导出收入不确定性条件下消费函数的显式解和衡量预防性动机强度的公式;然后用我国35个大中城市1999~2003年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35个大中城市的居民储蓄行为中的确存在预防性动机,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会对当前消费产生负面影响;但预防性动机并非如人们预期的那么强,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储蓄占有结构不平衡。

1.2.4对过度储蓄与储蓄过剩问题的研究

马尔萨斯认为,经济危机是由有效需求不足所产生,而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原因则是储蓄过度。他坚信过量的储蓄不仅会变成无用之物,还会导致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促使利润降低和生产下降,最后出现经济萧条。

霍布森认为,供给不能自创需求,在资本主义社会,往往是供给大于需求,这种需求不足是由储蓄过度造成的,而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产生的基本原因正是储蓄过度。他认为,收入分配不均是产生储蓄过度的根本原因:因为人类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在合理的分配条件下一般是不可能有过剩的储蓄存在;相反,如果收入的分配极不合理,有些人分配到的消费能力大大超过他们的需求,而另一些人分配到的消费能力甚至不足以满足体力的消耗的需要,那么社会就会出现储蓄过度。

凯恩斯在《货币论》中论述了过度储蓄问题,并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进一步阐述了“节俭悖论”。

英国《金融时报》的首席经济分析师马丁·沃尔夫在2005年6月13日的文章中以《过度储蓄正在为全球经济积累麻烦》为题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过度储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过度储蓄正是造成今天的低实际利率、近乎疯狂的对高额回报的追求、持续的财政赤字和日益增长的全球不平衡状况的罪魁祸首。

本·伯南克在解释美国经常项目赤字暴涨时直接提到了过度储蓄问题。他认为,是全球储蓄过剩导致了美国的经常项目巨额赤字。

国内“储蓄过剩”的提法,较早见于李扬的《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过程中的资金流动》一文(1998年);在此之后,陈享光教授详细论述了中国储蓄的相对过剩,并从分析储蓄供给曲线和投资需求曲线入手,对封闭条件下的储蓄绝对过剩和开放条件下的储蓄相对过剩进行了界定,为我们分析储蓄过剩问题提供了较好的理论框架。李学彦则也注意到中国的储蓄过剩问题。王冰、刘红艺和李武好则分析了中国储蓄过剩情况下外资流入的原因。曾令京分析了导致我国储蓄存款“相对过剩”的主要原因。赵福昌认为,储蓄的过度增长主要在两个方面影响到金融风险:一方面,由于银行与企业都存在预算约束,银行不良资产大量增加,存在挤兑风险;另一方面,自1994年金融机构开始出现存差,居民的储蓄不能转化为良好投资的风险。

同类推荐
  • 任正非管理日志

    任正非管理日志

    作为中国最有思想,最有号召力、领导力和影响力的CEO之一,华为总裁任正非已经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家竞相学习的标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已经为华为20年来的经营管理实践所证明。本书第一次以“管理日志”的形式,全面梳理、总结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以国际视野对任正非的经营实践进行分析、评述,回顾了任正非在华为发展的每个关键时期所发表的观点及背景,探索了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演变过程,并针对其他企业给出了具有实战意义的“行动指南”。
  • 平台战略

    平台战略

    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强大的“生态圈”。它拥有独树一帜的精密规范和机制系统,能有效激励多方群体之间互动,达成平台企业的愿景。纵观全球许多重新定义产业架构的企业,我们往往就会发现它们成功的关键——建立起良好的“平台生态圈”,连接两个以上群体,弯曲、打碎了既有的产业链。平台生态圈里的一方群体,一旦因为需求增加而壮大,另一方群体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如此一来,一个良性循环机制便建立了,通过此平台交流的各方也会促进对方无限增长。而通过平台模式达到战略目的,包括规模的壮大和生态圈的完善,乃至对抗竞争者,甚至是拆解产业现状、重塑市场格局。
  • 国家控股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国家控股与公司治理的有效性

    本书首先建立了一个研究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并对国际上的有关公司治理的文献进行了系统评述,然后详细分析了我国特有的制度背景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最后从更换经理和企业绩效两个角度实证检验股权结构和董事会这两种重要的内部机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
  • 别告诉我你懂财务

    别告诉我你懂财务

    本书从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入手,从成本、预算、融资、投资、审计、税收等不同角度对财务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解读。
  • 最经典的管理智慧(全集)

    最经典的管理智慧(全集)

    以清新隽永的语言,真实生动的案例,全面提示了成功管理者当具备的管理智慧,对那些希望提高管理认知和能力的人来说,本书介绍的内容将对你大有裨益。
热门推荐
  • 暗语者

    暗语者

    双头无尸案拉开序幕,暗语者神秘难测,下个被害者会是谁?夜,死寂。素白的月光静静的照射着大地,月下是一片老旧的建筑……
  • 培育企业持续营销力

    培育企业持续营销力

    本书作者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的调查、实证研究,结合系统分析法,深入探讨企业持续营销力的内涵、系统结构、动力作用机制以及培育策略等。
  • 取舍:让癌症远离你和你的家庭

    取舍:让癌症远离你和你的家庭

    权威研究报告指出:90%以上的癌症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35%的癌症与吸烟、饮用过量的烈性酒有关,45%的癌症与食物、营养因素有关,5%的癌症与职业性接触致癌物有关,3%的癌着与电离辐射有关,2%的癌症与某些良性疾病有关,1%的癌症与医药有关。这些告诉我们,生活方式成了诱发癌症的重要中介,只要改掉不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切断中介,就有可能不得癌症,起码大大地减少得癌症的可能性。本书指出对防癌不利的习惯,以便克服生活中这些有害的因素,建立远离癌症的最佳生活方式,让癌症找不到你。
  • 女总裁的王牌保镖

    女总裁的王牌保镖

    兵王回归,本以为可以有一翻大作为,可现实却永远比想象更加残酷。刚回都市,就被一个美女总裁骗回去做了丈夫,悲惨的陈夜做梦都想着脱离这个魔爪,可很快,他发现身边多了许多奇怪的人?那个啥萝莉?啥御姐、啥校花之类的纷纷出现在身边。
  • 环冥圣战之孤独的梦

    环冥圣战之孤独的梦

    天空中最后的那一抹斜阳是最后的希望吧,只要天空还在梦幻就在,真正的希望还在
  • 列王的纷争之胜者为王

    列王的纷争之胜者为王

    普通上班族的林萧,上班路上好心扶一位晕倒在地的老人的时候,莫名其妙的进入了一款名叫列王的纷争的游戏世界,从此踏上了争霸世界的征程。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情人jie

    情人jie

    青春年少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在人前做最好的自己。。。。
  • 青梅煮酒竹马熬汤

    青梅煮酒竹马熬汤

    在看到小夏儿第一眼起,他就逃不了她的魔咒了;他和她,从小就定了娃娃亲,而他也认命的对她好,他是她的克星,她也是他的克星。他妖孽且腹黑,她呆萌又暴力,从小她就认定了他,他也爱上了她。当呆萌配上腹黑,又有怎样的甜蜜故事呢?安漌言:拥有一个时而呆萌,时而腹黑,时而暴力,又时而犯二的青梅,是幸福呢?还是幸福呢?
  • 有一种高明叫无为

    有一种高明叫无为

    书中的五十八条领导戒律,从个人素质、用人智慧、识人智慧、战略决策等各个方面,详尽地论述了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你能谨慎对待这些问题,不仅能劈荆斩棘,挽救颓势,使自己的前景广阔,而且能建功立业,造福苍生,泽被后世。若不善加运用,或者纯粹为了一已之私利,那么不仅会自取其辱,身败名裂,而且还会祸国殃民,遗臭万年。我们想信本书中的六十二条领导戒律,必定会给您很大的警示和提醒。最后,希望您千万不要打破本书中的游戏规则,希望您在领导场中一路走好,一路走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