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33700000025

第25章 卖书记

说来,买书不容易,卖书更难。

买书,常常为买不到好书懊恼,为失之交臂而遗憾,为掏不出那么多钱而诅咒书价之暴涨,出版社之黑心。然后羡慕鲁迅先生每年的书账,都是好几百大洋地花,而且能买到那许多有价值的书籍。现在,哪个以文字为生的作家,敢这样大手大脚地买书呢?也许有钱的个体户能一掷千金,可他们又并不需要书。于是,只好一作王小二过年之叹,二作阿Q式的自慰,与其现在买了将来保不准还会卖,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无论如何,买不到书,顶多是恼火骂娘而已。

可是卖书,特别是卖自己不想卖,不舍得卖的书,那种心痛,虽比不上卖儿卖女,但看到你珍藏的书、报、刊,被撕碎了包咸菜,被送进造纸厂,扔进水池子里沤泡,那滋味实在是扯心揪肝的。

其实,我不是藏书家,只不过自己悔不该做了不该做的知识分子,而且还是更不该做的作家,不能不有那么几本书而已。当然,你是个臭知识分子,你是个臭作家,你就不可能没有喜欢书籍的臭毛病。有时候读到黄裳先生的购书札记,也是很神往的。如果口袋里的钞票除了买烧饼外,尚有余裕,未尝不想到琉璃厂去转转的。找到一本你一直在找而找不到的书,那种快乐,也只有同此癖好的人才能体会。然而一想到有一天你很可能还要卖掉或者扔掉这些书的话,也就兴味索然了。尽管如此,买书之心不死,见书店而不进去,总觉得若有所失地不安,这大概就叫做毛病了。

谈起卖书,话就更长了。先后,我一共有过三次说来痛楚的卖书体验。如果按时间划分,恰巧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

五十年代,我把我怎么也割舍不下的一些书,带到了北京。单身汉,住集体宿舍,属于你的空间,必然是有限的。你的书塞在你的床底下,尚不致影响别人革命,一旦超越这个范围,别的革命的同志就会以革命的眼神示意你要自觉了。若是说:“你都看些什么书呀?”那还算是客气的。如果说:“你怎么尽看这些小资产阶级情调的书呀?”那恐怕就要有些小麻烦了。也许中国人从孔夫子开始,就生有一种诲人不倦的好习性,特别愿意帮助人,挽救人,给人指点迷津。于是我只能诚惶诚恐地使我的书籍体积缩小,免生枝节。

共和国最初几年,真是一个充满了革命罗曼蒂克的时期,误以为美丽的幻想和憧憬,会在明天一早打开门时呈现在眼前。虽然我并不乐意精简我那可怜巴巴的百十本书,但相信暂时的失去,等到那盼着的一天,甚至会得到更多。那是我一个永远的梦,能拥有琳琅满目的几架我心爱的书籍,此生足矣!于是我把好容易背到北京来的,解放前在上海读中学时逛四马路旧书摊上买的,在南京读大学时转四牌楼或夫子庙的小书店里买的;一个穷学生当然不可能买到什么珍、善本书,不过也是爱不释手的几本破书,以革命的名义淘汰了一批。

那时东安市场内,即现在一进门的公厕方位,有一条买卖旧书的小胡同,鳞次栉比地排满了书摊。我那些书自然不值钱的,三文两文便卖掉了。我始终遗憾,有一本外国作家的短篇小说集,书名是什么,我记不得了,作者叫什么,我也忘掉了,但那是一位南欧作家,大抵是不会错的。文笔之幽默,至今还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想起其中一篇的内容,描写人们怎么在知道了彗星要和地球相撞,面临大毁灭前,恣意享受人生最后一刻时的形神状态,猪宰了,牛杀了,酒喝光了,房子也给点燃了,本不相爱的男女也匆忙结合了。等到那恐惧的一刻过去,人们发现自己还活着,才知道那该死的世纪末是怎样把大家坑了。人们傻不唧唧地集体受骗和集体上当,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那份笑不出来的幽默,真是极上乘的,可书像那彗星一样,了无踪影了。

以后,我再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所有的外国文学家辞典里,也找不到这位作家的一点线索,真不该卖掉那本书。

记得有一本三十年代编的当时名家小说,沉甸甸的,很有些分量,论斤约了,实在对不起那些前辈。至今我也后悔不迭,要留在手边就好了,可以看到一些作家的早期作品中的离经叛道精神,和晚期为人为文不知是真是假的那种皈依正统的心态,两者之间所产生的难以置信的差距,很有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方。

虽然有的篇目,如郁达夫的《迟桂花》,总算在很后的后来重新问世,但像叶灵凤、邵洵美、洪灵菲,甚至张资平那些也曾盛极一时的作品,就湮没在历史的积淀里,很不容易看到的了。我还记得似乎是沈从文的一篇把妻子典租给别人的凄凄苦苦的小说。还有一篇丁玲的短篇小说,题名忘了,描写一个三十年代年轻的文化人去狎妓的故事,似乎在肮脏的亭子间里,颇委琐的场所,似乎是一个非职业性的妓女,只求快些了事。谁知这个男人对女性胴体及有关部位的崇拜,却是非常弗洛伊德的。那些赤裸裸的描写,应该说够大胆,和不让后人的。八十年代初,在大连棒槌岛遇到这位前辈作家,我差一点就想请教她写的这篇刻画性心理的作品了。话到嘴边,我迟疑了,这本书我三十年前卖了,读这本书更早,是四十年前当中学生时的事了,万一记忆出了差错,岂不是惹得老前辈不愉快吗?好像这篇作品,也未再印行过,不能不说是遗憾。一篇作品能给人留下这样久远的印象,我想一定是有它的自身价值的。

当时,我卖掉这些书,倒也并不怎么心疼。

问题在于《拟情书》,《查拉图斯如是说》和其他几本《世界文库》,一定要我弃之若敝屣,实在难舍难分。尤其那本《拟情书》,是用草纸印刷,估计是抗日战争期间在大后方纸张匮乏情况下出版的,若保存到今天,倒不失为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为传播文化所做出的努力的佐证。我是在上海当时叫做吕班路的生活书店里买的,那是抗战胜利后不久的事。时至今日,这两本书也见不到,尼采的书不出,尚可理解,不知为什么,《拟情书》似乎至今未被出版社看中,或许嫌那种表达爱情的方式陈旧了些?难道爱情还有古老和现代的区分吗?我一点也没有怪罪那些过分热情帮助别人的人的意思,他们(也包括她们,女同志要偏激起来,绝对不怕矫枉过正的)在小组会上,在生活会上,在学习会上,在支部会上,就有人对我下不了狠心与过去绝裂,表示痛心疾首。那时候开会是生活的主要内容,比赛谁更加革命些,则更是主要内容的内容。而革命,对某些积极分子来说,很大程度上是革别人的命。

“还有工夫去研究怎样写情书?这种小资产阶级的尾巴怎么下不了狠心一刀两断呢?”一位穿列宁服的神色严肃的女小组长语重心长地教导我:“我真难以理解你们这些知识分子,怎么感情总是不对头呢?看起来,对你们的思想改造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啊!”她那摇头的样子,使我明白,如果我不想不可救药,只好忍痛把书当破烂卖给敲小鼓的了。但我纳闷,这是一定要割掉的尾巴吗?后来,我们各奔前程了,这位女同志虽然憎恶《拟情书》,但她能使两个老同志为她犯了男女关系的错误,受到处分,我就有点不甚理解了。反正我相信,不是前面的她,就是后面的她,有一个不是她,这是毫无疑问的。

如果她还健在,她能看到这篇《卖书记》,也许她会做出一个正确的答复。

第二次卖书,是六十年代饿肚子的结果了,不但卖书,说来也无所谓丢人的,甚至连并不多余的衣物也变卖了,有什么办法,饿啊!辘辘饥肠光靠酱油冲汤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越喝越浮肿。夜半饿醒了,就得琢磨家中还有什么可以卖的?救命要紧,压倒一切,人到了危殆的时候,求生的欲望也益发强烈。

卖,凡能变成食物的,都可以出手。

我真感谢中国书店的收购部,当时能以六折的价钱收购完整的不脱不缺的期刊报纸,真是起到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作用。舍得也好,不舍得也好,我和我的妻子,为了糊这张“口”,将保存了好多年的杂志,用车推到现在的西单购物中心的原来商场里的中国书店,全部卖掉了。

当时,最凄怆的莫过于那套《译文》了,也就是现在的《世界文学》,当我从小车往书店柜台上装的时候,心里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我把朋友的一份友情也变卖了,这是我直到今天也还不能释然于怀的憾事。

因为茅盾先生在解放后将它复刊时,适我在朝鲜前线,没能及时买到,等我回国后订了这份刊物,总是以未有最初的几期为憾,像王尔德的《朵连格连的画像》就在复刊的前两期上。于是我好一阵子满北京城地找,希望补成全璧。人世间的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别扭,想得的得不到,想推的推不掉,人际关系也是这个道理,你把他当做挚交,他却在背后干出卖你的勾当,而且令人厌恶的是,这类人言必马列,正襟危坐,其实肚子里装的龌龊,比墨斗鱼还要黑,绝对可以做到吃人不吐骨头地心毒手辣。相反,也有血性汉子,或许说些话,做些事,并不尽合你意,但在关键时刻,他的肩膀决不脱滑,使你觉得这个世界尚有好人在,真情在,否则,也着实让人绝望的了。

1957年,有位作家(后来证明不过是个作家混子而已,这大概也是个规律,一个作家倘写不出作品,或压根儿也不会写作品,便只好像天津三不管,北京天桥那种地痞加流氓似的靠耍嘴把式来霸占地盘。过去这样,现在也还是这样,古今同此一理)恨不能由于我写了一篇《改选》,把我送去劳改,他好立功受奖。这位写不出作品,却想吃蘸人血馒头发迹的老兄,一面假惺惺地如何如何对我表示知己,一面到处搜集材料,欲置我于死地。就是曾经将他自己的《译文》前几期让给我的这位老同学,在这位小丑作家前去向他调查我的时候,很说了几句公道话,惹得这个反右英雄回机关来破口大骂,声言凡与我有来往者,皆可打成右派云云。这样,我的老同学受我一点政治上的牵连,在那时的中国,自是意料中事。

就是他,知道我在找《译文》,便说:“你要哪一期,你拿走好了!”

“你呢?”我看他书架上整整齐齐地从复刊第一期起排列着的《译文》,有些不忍心。

他说:“既然你喜欢——”他就是这样一位敢把心掏给你的人。

所以,当我站在中国书店的柜台前,由于生计所迫,不得不卖掉这套《译文》的时候,我犹豫了。这其中有几本杂志包含着朋友的一份心意啊!也许我应该留下来,以便将来使他那一套《译文》得以完整地保存。可是,中国书店的收购条件,必须是不缺期的才能六折,否则,就要你把书往磅秤上堆了。

原谅我吧!老同学!我太需要钱了,因为我太饿了。

后来,我从外地又回到北京来,他却由北京到外地去了,难得见面一次,话题也不免太多。但这件绝非小事的细节,我总是忘了告诉他一声。当然,他那豪爽任侠的性格,即使知道,至多也是一笑而已,才不会放在心上。去年,他因病辞世,收到他的讣告,马上想到了他那几本被我卖掉的《译文》,为未能使他了解,而成了我永远的遗憾了。其实,六十年代那最饿的日子里,他和我一样,也浮肿来着,也冲过酱油汤喝来着,想到这里,除了遗憾,更有不能释然于怀的歉意了。

第三次卖书,便是七十年代那轰轰烈烈岁月里的事了。

如果说,五十年代卖书,只是为了割一条小资产阶级的尾巴,属于外科手术。那么,到了“文革”期间,不得不卖掉所有可能涉嫌的书籍,完全为了保全性命,是生死攸关的头等大事了。因为来抄家的狂热至极的红卫兵,要比“秀才遇到兵”的“兵”,更加“有理也说不清”的。特别对你这种板上钉钉的所谓分子之类,你若敢辩解一声,轻则呵斥,重则棍棒,然后高帽一顶,游街示众,那还不是家常便饭。

放明白些,除规规矩矩不乱说乱动外,要紧的不能给抄家的小将们,留下任何口实,这时候,你才体会到书籍的危害性了。古籍多了,说你厚古薄今,外国书多了,说你崇洋媚外,即使你把毛著放在极恭敬的位置,那也不行,为什么你有那么多的非马列的书?是何居心之类的话,必然跟着批过来的。上帝保佑,最佳之计,就是把所有印成汉字的东西统统肃清,“人生识字糊涂始”,如今,连字都没有了,肯定万事大吉了。

于是除去我妻子的钢琴乐谱外,我们俩基本上将大部分书都送到废品站,卖破烂。

现在重新回过头去,想一想当时卖书的往事,说不好是喜剧呢,还是悲剧?

住宅区的废品收购站的老太太,胳膊上戴着革命造反派的红袖箍,煞有介事地一本一本地过。

“不是最后都沤烂了做手纸吗?”我妻子有点不耐烦。

“那也看有没有反动的!”这位生怕革命派的肛门,受到精神污染的红色老太太,义正词严地说。

虽然负责审查,大权在握,哪本要,哪本不要,她说了算。但识字不多的这位审查大员,还需要我一一报上书名,才决定取舍。那套二十七册的《契诃夫文集》递了过去,她问:“哪国的?”

“俄国的。”

她不收,拨拉到一边。

“为什么?”

她眼睛一瞪,“别当我不明白,俄国就是苏联,老修的东西不收。”

同样的理由,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和一套线装本的《元曲选》,我俩又原封不动地拉了回来。这三套书,正好封、资、修,全齐了。现在这些劫后余生的书还在我的书架上摆着,没有变成擦屁股的手纸,真得感谢那位老太太的“大义凛然”和保卫红色屁股的积极性。

排在我们后边等候卖书的,是一位古稀老人。那种竹质的童车里,装得满满的,全是大部头,趁着我妻子和收购的人在算账的那一会儿,我问老先生:“你老人家把这些分册征求意见本的《辞海》,干吗也卖掉呢?那是工具书呀!”

“是吗?”好像他刚明白《辞海》原来是工具书似的。

“不该卖的,不该卖的!”我劝他。

他说:“我参加过这部书的部分编纂工作,不过,现在——”他反过来问我:“这种书还用得着吗?”

当时,我不知该怎么回答?

但他老人家那张疑问的脸,时隔多年,我仍旧记得清清楚楚。尤其他那意味深长的话,我更是忘怀不了。他说:“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闻名于世。但是,秦始皇焚书呢?怎么算?”

收购的老太太吆喝他:“老头,快推过来!快推过来!”

老人动作缓慢地把那一车书推进屋里去,那模样,真的不像是卖书,而像卖他的亲生骨肉一样。

也许从这一刻起,我才真正懂得买书不容易,卖书更难的道理。

但愿从此不卖不想卖的书,那该多好多好!

同类推荐
  • 唐诗 宋词 元曲:元曲

    唐诗 宋词 元曲:元曲

    中国历代诗歌经典唐诗·宋词·元曲元曲卷收录了许多名家的元曲作品,十分精彩。
  •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诗说红楼十二钗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诗说红楼十二钗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诗说红楼十二钗》内容丰富,主要收录了梦中人,笑言频,春夏秋冬酒力轻、何必枉悲伤——《乐中悲》、傲世也因同气味——《供菊》、秋光荏苒休辜负——《对菊》、珍重暗香休踏碎——《菊影》等内容。
  •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网络上行走的影子
  • 走开江

    走开江

    《走开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川东小平原-开江秀美的自然风光与厚重传奇的历史文化。作者历时五年,足迹遍及开江的旮旮旯旯,然后用笔用心记录下那些秀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文化,传奇的历史人物。对研究者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历史补充资料;对游客来说,《走开江》算是一本旅游手册;对读者来说,《走开江》是一本散文大全。《走开江》在不动声色中,将人们带进开江的画卷长廊中,让人们摸到了开江的脉络,听到了开江的心跳,看到了开江的面相。写出了开江精神,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开江的人文地理、山川河流、历史传奇,是开江地域文学的百科全书,是开江地域文学的“清明上河图”,甚至是达州市一部具有地理标志性的作品。
  • 浦东故事(一)

    浦东故事(一)

    浦东,我的故里,不是一首诗,不是一支歌,只是近代百多年来芸芸众生的生活截面:围堤煮盐,垦荒渔牧,作坊手工,酒肆茶楼。 我太爷曾经将浦东喻为中国的肚脐,并预言,在上海浦东,人们不仅有传统的坚守,更可以有选择,在滔滔长江牵着的大上海、全中国和浩瀚大海那边的整个世界之间。
热门推荐
  • 赛尔号之小米的进化

    赛尔号之小米的进化

    小米是一位神宠,但他有着进化驱阻折。昔日被消灭的恶灵兽魂魄复活,光之石的背后竟然有一个惊天动地的阴谋,谱尼的复苏带来的是无穷的灾难,小米能否通过这一系列的困难,成功进化?
  •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

    千年前的唐朝,万邦来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优越的物质生活,多样的文化融合,催生了唐朝人极致的想象力。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传奇诗人,用他们的诗句,描绘出一幅幅华丽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则用他们更加不羁的想象力,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当朝的宰相,也会在入夜之后,关起房门,点上一盏烛灯,开始写鬼怪故事。
  • 穿越之灵城

    穿越之灵城

    靖夕看向身旁的女孩,他笑着,明知是幻影,却相守数年,轮回后,还会记得她么?
  • 笙亦凉花落

    笙亦凉花落

    小时候的一次事故导致左脸毀容了,懦弱的她在朋友和暗恋的破碎中重生,新的情愫悄悄萌发谁要是敢说你丑,我一定会揍的他妈都不认他
  • 月林师观禅师语录

    月林师观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比大小姐

    萌比大小姐

    21世纪A市豪门世家林家大小姐林卡拉竟穿越来到了玄幻世界,原因是什么?靠,就是因为上厕所时一不小心脚滑,摔了一跤!就因为这个来到了那个只看外貌与天赋以及玄力的地方。哼!这怕什么?她林大小姐,要外貌有外貌,要天赋有天赋,还怕这个不?可是呢?她竟然附在了一个胖到不能再胖的人身上。那就算了,原以为还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可谁知,的的确确是住在将军府,可是呢?只是一个砍柴的女儿,住在将军府最偏僻的地方!尼玛!她真正的身份竟然是。。。在林家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千金小姐怎么在这鬼地方活下去?面对“废物”的代号,她又该如何闯出一片天下?面对丫鬟以及富家小姐的挑戏,她又该如何应付?
  • 707之玫瑰十字的秘密

    707之玫瑰十字的秘密

    我们终将有一天会离去,留下盛大的孤独。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 帝刹血妻:绝世帝妃倾天下

    帝刹血妻:绝世帝妃倾天下

    一朝穿越,是重生还是命定?风云涌动,王者归来,身降异世。父亲想要她的血,母亲想要霸占她的身体,兄弟姐妹更是想要夺取她的性命,覆灭她的灵魂。这又何妨?想要她的命那就得拿你的命来换。她是魔,将世俗踩在脚下,视亲情为无物。世人欺她、骂她、打她?那她就欺回去、骂回去、打回去。实力不够?不好意思,兄弟们上,干翻他们。哦?有人要抢劫她?抢回去?不,她会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次偶然相遇,两两相对。遇上他是她的劫还是她的缘?纵然天下人以杀她为目标,那又如何?她身边有一个与她执手的他,她还怕什么?什么?情敌?来一个她姑娘就灭一个。累了?潇洒的手一甩,“银腹黑,你自己招惹的女人你自己去处理。”
  • 暖妻成瘾

    暖妻成瘾

    他是雷厉风行、沉稳乖戾的商业巨子。她是大大咧咧、俏皮外向的资深作家。他冷酷如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她热情似火,是甘醇的可口可乐。当干冰与汽水相遇,会产生怎样的化学效果?
  • 焚界魔天

    焚界魔天

    少年的奇幻青春,苍穹一指,天地变色!纵横异界,求得永生,为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算与整个世界为敌,又能怎样!错的不是我们,错的就是这个荒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