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53000000010

第10章 当个好家长

“给孩子写封信”——一位能反省自己的家长

我们去花都家访,王先生向我倾诉苦衷,说他的儿子常常与他过不去,甚至在众人面前让他难堪,让他下不了台。

王先生的妻子心直口快,说:“这不能全怪儿子,你当父亲也有不是。”她数落着先生的不是,最后说:“人家十六七岁的小伙子,你一不如意就训斥,一点面子不给,他不顶嘴才怪!”

王先生对《四书五经》很有研究,在同辈中算读书人。后来办砂轮厂,企业做得很大。他从一个土秀才变成一个大老板,有志用半部《论语》治厂子,常有“洒点墨水”的管理措施。他管家庭也“儒”味甚浓,常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工厂,工人要听老板的,在家里,儿子应听老子的,不然就没有规矩!偏偏儿子比较叛逆,遇到这个“古董”老子,怎么受得了!据妻子介绍,父子俩“半年没说话,坐不到一起”。

据老师们反映,他儿子王刚原来很优秀,现在成绩急剧下滑。以前很活泼,现在寡言少语,像变了一个人。经了解,问题出在家里。他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父亲太啰唆,一副儒夫子派头,喜欢教训人。他说:“工人怕他,我才不怕他。他让我下不了台,我让他没面子。”但他承认父亲很能干,很辛苦,让家庭富裕起来。另外,父亲对工人也不错,有善心。

王先生知道孩子在学校退步,很着急,但他本人没一点办法。他希望我们帮忙做做工作,因为“孩子是我的儿子,也是你们的学生”。他还说自己也有不对,教育方法有问题。另外,他认为孩子也有不少优点。说完,他一声叹息:“这孩子怎么这样犟,这教育怎么这样难?”

我们想,做父亲的认识到自己有不足,做儿子的承认父亲很能干,够辛苦,说明都认理。认理就好办,有沟通的基础。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不评判是非,只是想办法让他们沟通。王先生对孩子的退步很着急,毕竟是他的儿子。那么,现在倒是个沟通的机会。

我说:“王老板你能不能给孩子写封信,说说想法,也讲一点你望子成龙的苦衷?”他说:“这个怎么好写?”我又说:“子不教,父之过。儿子是你的,解铃还需系铃人,怎么写,你想想吧。”他犹豫了一下,答应了。

回到学校,我找到一本《读者》,其中有篇文章说,一个儿子因对父亲误解,怀恨在心,一直到父亲去世才发现事情的真相和父亲的高尚,感到后悔不已。我找到王刚,与他“聊天”。谈他的学习、生活,转了很大的弯才说到他与父亲的矛盾,最后我将这本《读者》递给他,说:“希望你好好看这篇文章。过几天,你将收到一封你父亲写的信,希望你和父亲的关系有一个变化。”

不久,王刚收到了父亲的信。后来我问他信里写了什么?他吞吞吐吐地说:“老爸这么一把年纪,还检查自己,我倒受不了。”我明白了,这王老板不愧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好父亲。他的信一定写得很诚恳、很坦白。具体怎么写的,这是隐私,我没多问。不过,这件事倒是应了一句古语:人到弯腰处,不得不弯腰。王老板这条血性汉子,为了教育儿子,终于弯了一下腰。怎么个“弯”法,只有他父子俩知道。儿子感到不好意思,老子也没丢面子,很可能王老板“弯”得有情有义又不卑不亢呢!

家庭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儿子大了,你把他当孩子,他就做孩子,与你顶撞,反正是孩子嘛!你把他当大人,他就做大人,与你讲理,因为大人都讲理。现在,儿子变了,老子也变了,感情变了;儿子仍是儿子,老子还是老子,地位没变。

人文上缺失、教育上肤浅、政治上投机、经济上赌博、经营上急功近利,是改革开放初期草根企业家的一般性特征。而较聪明、有胆识、讲义气,又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创业很艰辛,守业更艰难。但若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现代企业家,就必须扬长避短,作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而他们一旦转型,就会有非凡的创造力,能做很大的事业。王先生能处理好家中这样的难题,可以推测,他应当是正在转型中的企业家。

我喝的是“闷酒”——一位真情流露的家长

吃饭时,谭老板拿来一瓶“二锅头”,一个人自斟自饮。“二锅头”有65度,他喝得额上直冒汗,不停咳嗽,他还是喝,喝了一杯又一杯。

难得回家一次的儿子谭辰急了。父亲不会喝酒,今天是怎么回事?他很崇拜父亲,父亲很能干,办的工厂是本地金牌企业。看父亲的样子,莫非工厂出了什么麻烦?

他小心翼翼地问:“爸爸不会喝酒,今天怎么喝这么多呢?”谭老板半天没吭声,脸涨得通红,又喝下一杯,盯着儿子说:“你知道吗?我心里很难受。”说着,他从皮包里拿出两份材料。一份是统计科科长送来的工厂生产情况报表,一份是学校发给家长的《学生成绩报告书》。父亲说:“两份材料,工厂一份让我开心,学校一份让我揪心。你看你的成绩,科科中不溜秋,还有一科不及格。你以前哪是这样子啊!”谭辰这才知道父亲喝酒的原因。父亲是个实在人,平常不多话,一遇到什么烦心的事,就一个人喝酒。母亲最怕见这样的事,说这喝的是“闷酒”,最伤身子。父亲又说:“看老师给的评语,原来你上高中松了、懒了、退了。你让我担心啊!”谭辰很孝顺,听父亲一说,忙一个劲儿地赔不是。他承认进高一后松懈了,认为到高三还早,没用功,并主动“交代”自己还有上课开小差、抄袭作业等现象。

本来儿子难得放假回家,母亲做了很多菜。以前每当先生喝“闷酒”时,她总是没话找话,进行劝导。今天是儿子惹的事,她一点都不知道,还一直在丈夫面前夸儿子。这下她没话可说,只管低着头吃饭。大家都不吭声,这顿饭吃得格外冷清。饭后,父亲又讲了几句话,不重,但谭辰每个字都记住了。

回校后,谭辰变化很大。班主任从周记中看到他家曾有“老爸喝闷酒”的事情,这是学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我看过班主任拿来的周记,与谭老板见面时谈及此事,很欣赏他的真情流露,更欣赏他抓住机会教育孩子的方式。

谭老板很谦虚地说:“孩子成绩下降了,我心里很难受,想喝点酒解闷,没想到触动了孩子。孩子很懂事,很在意我的情绪。他初中很优秀,进高中变了。不过变化刚开始,要把它卡住,不能放过。”他还说:“我们平常工作很忙,孩子进步,主要靠学校。孩子若有反常,我们一发现,就会重视,会与学校沟通,我们一起配合解决。”

人的发展讲求机遇,孩子的教育讲求机会。家长喝了一餐“闷酒”,使孩子幡然醒悟。这机会把握得好,这酒喝得实在、喝得值得,也喝得巧妙。

门上贴张小纸条——一位既有信心又有耐心的家长

这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家庭,兄弟姐妹没分家,祖孙三代几十口人一起生活。老大有威信,是家庭主管,也是家族公司的老总。五个分公司,兄弟姐妹各管一块,各负其责。老大是当地商会领导人,被人们尊称为王老大。

王老大的儿子在同辈中也是老大,进初三后成为“问题”学生。他不愿读书,不进家门,不做正事,不听劝说。打不得,骂不得,哄不得,一切手段都用了也没效果,让学校、家长伤透了脑筋。

王总痛感自己忙于事业,疏于孩子教育,加上家境条件太优越,孩子受当地不良青少年影响,以致发展到如此地步。他说,孩子发展不好,企业再好也没什么意思。他决心,钱可以少赚,孩子不能放弃。

妻子为儿子淘气流了不少泪,她怪孩子太不成器,太令人伤心。有时气愤地说:“别管他,让他自作自受!”王总说:“孩子读书没兴趣,但尽了力。他不是读书的料,成绩不理想,找不到感觉,我们何必偏要往这条道上逼呢?其实,只要他不往邪道走,好好做人,将来还是块金子。”

王总在卧室和办公室的门上贴了张小纸条,上面写道:“我还有一个孩子问题!”进门出门,他都要停下来看看小纸条,提醒自己:这是个不能大意的问题,一个不能忘记的问题,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他想了很多办法,与孩子从感情上贴近、从思想上沟通、从兴趣上切入、从生活上关心。老师、朋友、亲戚,该动用的力量都用了。王总财大气粗,向来不屑求人,但他为了孩子却不得不几次求助于孩子的那帮“朋友”。

王总的心血没有白费。

一年后,这个孩子变了,变成了另一个人。谈起这段历史,他不好意思地说:“不知道怎么回事,像进了迷魂阵,进去就出不来。”

三年后,这个孩子以几分之差没能进入大学。但父亲很满足,说:“能考这么多分就不错了。你还是跟着我做吧!”他跟着父亲,走入了社会。他体会到,只有用汗水换来的钱,花的时候才知道珍惜。

五年后,父亲要他掌管一家企业,他干得津津有味。他告诉我们,担子很重,压力很大,但他相信自己能做好。

现在,这个孩子已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小王总。他一边报读函授进修,发誓取得大学学历,补回这一课;一边主管物流、有色金属等经营,成为华南地区铜铝材最大的供应商之一。

我们回顾小王总的成长史,“贴纸条”是一种成功的做法。在子女教育上,家长难免遇到麻烦。除了“父辈很出色,子女很争气”的外,富人家的孩子遇到的麻烦,往往比普通人家的孩子遇到的麻烦更多、更大。因为他们的孩子更有能量制造麻烦,可能会制造更大、更深层次的麻烦。作为家长,高度重视的、任其自然的、无可奈何的,各种表现都有。像王总这样将深沉的父爱转化为教育的信心与耐心,让孩子从不同渠道成才,足以让同行钦佩,让我们感动。

学校侧重于对语言和知识的培养,有些孩子即使很用功也学不好,是因为缺乏这方面的天赋。但他们一定有另外一种天赋,如或有艺术特长,或对数字有敏锐的洞察力,或擅长交际,或组织能力很强等。正如这位小王总,读书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情商很高,敢于冒险,不怕承担风险,能带领几十、上百员工与他一起奋斗,管理让人瞩目的公司,做出让人羡慕的成绩。这说明,读书固然重要,而仅凭是否会读书就断定孩子的发展前景,是不当的。

老王总的事业蒸蒸日上,小王总的事业正在发展之中。我们估计,小王总将来的成就,很有可能会超越老王总。

签个协议拉个勾——一位设法改变孩子不良习惯的家长

吴先生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只要孩子喜欢,他都会尽力满足。孩子的兴趣广泛,喜欢钢琴、足球、画画等。孩子脑袋瓜子也特别灵,喜欢上什么,就能钻进去。

春节期间,儿子吴瑞要买电脑,说要上网查资料、学知识。吴先生觉得有道理,给买了一台,放到小书房,给他专用。半年后,问题来了。儿子一回家就打开电脑,一进门就不出来,后来发现是在玩“游戏”,玩得不想吃饭,不愿看书,不完成作业。

现在暑假刚开始,吴先生还无法控制事态,不知道这个假期会出现什么情况。他办稀土分离有限公司,是个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人。现在,他没招了。

我们去家访,刚坐下,他就向我们求教。我问:“玩的什么游戏?”他说他不懂,有一天听见儿子大叫“过了,到了四十了”,他让电脑部主任去瞅一瞅,发现儿子在网上会玩很多游戏,什么“奇迹”、“街舞”、“梦幻世界”、“热血传奇”等。

他的儿子12岁,小学六年级,很聪明,成绩很好。但这样下去,难免会出问题。我们商议了一下,请来他的儿子吴瑞。果然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家伙!我们开始“聊天”。

我说:“吴瑞,听你爸爸说你很优秀啊!”他不好意思,说:“现在差了点。”我说:“你想到我们学校读中学,欢迎啊!”他说:“谢谢老师。”我又说:“你玩电脑水平也很高啊!”他笑了笑,腼腆地点点头。接着,孩子的父亲又当面介绍他有三大优点:聪明,成绩不错;当组长,有领导能力;在家能帮做点家务,如浇花等。一个缺点:玩游戏过了头。

我说:“给你提个建议,保持优点,改正缺点,行不?”他点头说:“行。”

我说:“假期嘛,游戏一点不玩不行,但要给个限制。你说,要多少时间。”他想了想,说:“一小时吧。”他目光怯怯地看着我。看那样子,言不由衷,要得太少,做不到!我让他再说,他想了一下说:“一个半小时吧。”他还是摸不清老师的底,又让了一步,估计还做不到。我们让他再想想,要做得到,再提。他忽地眼睛一亮,说:“两个半小时,上午一个半小时,下午一小时。我放个闹钟,到时间就关,能做到!”看他认真的样子,感到这才是有点勉强但可以接受的妥协。我们当即拍板,写了个书面协议,大家签字,表示严格遵守。

回学校的路上,我与吴先生用电话商议。我们的共识是,最近是改变孩子疯玩游戏的关键时间。我希望吴先生最近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每天做好记录,按照协议,兑现了就表扬。

吴先生做到了,每天两个半小时之外的时间,他和孩子在一起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或者陪孩子读课外书,或者走走亲戚、看看自己的工厂。

两个星期后,吴先生来电话说,效果不错,孩子对游戏的兴趣淡了,有几天没用两小时就提前结束了。

吴先生坚持了20多天,终于改变了孩子的不良习惯。他说,虽然花了一点时间,但很值得,因为上班再也不用吊着一颗心了。

假期没结束,每天记录照常,由母亲接班负责。后来,吴瑞的兴趣转移了,更广泛了。母亲说;“儿子变了,不怎么玩电脑游戏了。他轻松,我也轻松了。”

孩子一旦痴迷于某种爱好,只有玩腻了、烦了才会脱离。而一旦陷入,仅靠批评几句或教训一顿并不能解决问题,它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方法。

开个家庭会议——一位把孩子的“小事”当“大事”的家长

周日中午,在本地一家高档宾馆的五楼,正召开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有陈先生一家三口,还有孩子的叔叔和舅舅。叔叔是作家,舅舅与爸爸是公司同事。孩子很受叔叔和舅舅喜爱,与他们谈得来,也特别听他们的话。于是,凡是涉及孩子比较重要的事,陈先生都要请孩子的两位长辈来聚一聚,谈一谈。

这纯粹是一个家庭会议。

儿子初一英语期中考试成绩不及格,问是什么原因?儿子说,老师呗!他小学英语那么好,就是因为老师好。他要爸爸提议校领导换个老师。陈先生一了解并非这样,他在那次家庭会上教育儿子:“出现问题要找自己的原因,与你小学同班的同学都进步,只有你退步,你说应该找老师还是找自己的原因?”叔叔和舅舅都同意这个意见。儿子没得说。

儿子初二当了语文课代表,是语文老师提名的。其实,他语文成绩不是最好,但老师说他写作有灵感,有潜力,能做管理工作。陈先生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儿子,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在家庭会上,陈先生要儿子说说这课代表打算怎么当,又如何把自己的语文成绩提高一点,做到名副其实,更有威信。他还说:“我们家八辈子没人做过官,你可要做好这个官啊!”叔叔和舅舅都表扬孩子,叔叔给侄儿介绍自己当年学语文的“经验”,舅舅提出一些管理方面的“建议”供外甥“参考”。

就孩子的教育问题,陈先生开家庭会议的办法很管用,每次都能解决一个问题,都能让孩子有变化、有进步。陈先生说,孩子的事是大事,不抓不行,天天抓又做不到。抓一些有代表性的事或很典型的事,向孩子表明你关注他,然后指导他、提醒他、促进他,这就抓住了根本。

儿子受到表扬很舒服,受到批评也服气。大家谈谈学习,聊聊生活,说说道理,然后在一起吃顿饭,很轻松、很愉快。

最近,儿子做了一件让陈先生很恼火的事:学校放五天假,儿子给父母说留在学校补课,结果他与另外两个同学一起报旅游团出去兜了一圈。

旅游是可以的,但不能骗父母。陈先生觉得这不是小事,要认真对待。陈先生对此事很恼火,脸色铁青。他说:“做人要诚实,要堂堂正正。你利用假期旅游我不反对,你给我说也没问题,但你不能骗我。这是对父母的尊重问题,是诚信问题、人品问题。”叔叔、舅舅也说了很多,说到修养方面、安全方面等。儿子满脸通红,很惭愧。他知道,父亲很开通,也很大气,他若直说了,父亲应该会同意,但自己却做了傻事。儿子终于明白,今天的家庭会议为什么不像以往在家里开,而挪到餐馆开。

儿子承认了错误,他说:“本来我确实准备补课,但两个同学临时改变主意,邀我一起出去旅游。我想征得父母同意,但怕万一得不到允许,扫了同学的兴,会没面子,就先斩后奏了。请爸爸原谅,我错了,以后绝不会再错。”

话说透了,孩子认识到了错误,问题解决了,气氛一下子缓和起来。大家还是谈谈学习,聊聊生活,说说道理,然后一起吃饭,很轻松,也很愉快。

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既要有心,又要用心。有心,大部分人能做到,但用心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将孩子的“小事”郑重其事地搬到“家庭会议”上解决,陈先生可以说是有心教诲、用心独特。

停下一个工厂,先“管管”孩子——一位勇于取舍的家长

孩子进初中后很反常,脾气暴躁,一副什么也“无所谓”的派头。尤其不能让人接受的是,他上课“闹堂”:做小动作,给同学做鬼脸,趁老师板书的时候乱扔粉笔头。回答提问时,他有意讲不着边际的话引起哄堂大笑。老师气得发晕,班主任也管不了。

父亲欧阳先生刚步入中年,办了三个厂,他的工厂获得区市两级“明星企业”称号。他有硕士学位,是个高学历的企业家,也是个一天到晚没得停的大忙人。孩子像父亲,天生一个大个子,很活泼,也很淳朴。孩子小学六年一直不错,不用家长操心。进初中后,欧阳先生发现孩子变化很大,与以前判若两人。他不清楚是孩子遇到了青春期问题,还是从小学到中学的“更学期”问题。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让他很不安。他与班主任进行了几次交流后,下定决心:停下一个厂,挪出一些时间“管管”孩子。

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是需要勇气的。他的想法是,工厂重要,孩子更重要。若有必要,他打算再转让一个厂。若赚钱与教育孩子二者不能得兼,他放弃赚钱。

我们欣赏他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没想到他下了如此大的决心。我试探着问:“有没有必要下这么大的本钱?”他说:“你在小学毕业班家长会上的《不可大意的更学期》的讲话稿,我看了几遍,我觉得稿中提出的三个现象值得我们注意。孩子进初一,是产生变化的当口。我有位同事大意了,孩子积重难返,很难办。我要引以为戒,否则到初二更麻烦。孩子的问题不解决,我没心思管工厂。”

他管孩子的做法很简单。

他每周日来学校与孩子相处一天,一起活动,一块儿聊天。聊天的内容不谈学习,谈足球,谈爷爷奶奶,谈班上的事、宿舍的事、球场上的事,谈孩子感兴趣的事。平常上课期间,他与孩子约定:每天下午六点整课外活动时间,他准时与孩子通电话。少则几分钟,多则一二十分钟。不谈生活,只谈学习。谈上课的内容,谈发言的积极性,谈作业的得分等。

这一阶段,欧阳先生准备了一套儿子学的课本,通读教材,做每道习题。儿子在电话中提出的任何问题,他都能随手找到在哪本书,哪一页,哪一行,并准确回答。父亲做了一件很不容易做且更难以坚持的事,使儿子在课堂上找到了以前没有过的感觉。不久,儿子在老师心目中变了个样。

一个学期后,欧阳先生与我通话说“孩子变了”,我说:“变化很大。”他说:“最重要的是,习惯改过来了。”他的评价与班主任的评价完全一样。

他准备恢复停下的厂,但同时继续关注孩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每周到学校陪孩子,也不再与孩子每天通话。他说孩子不希望他继续这样操心,他也认为没必要继续这样做。

孩子是家长的传承,是民族和国家的继承。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中,家长把孩子扔给学校,一切都指望学校的做法是错误的。强调工作忙,疏于对孩子关心是不聪明的。而孩子不“惹事”就以为“没事”,从而不鼓励,不促进,不能让其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是不明智的。

“一个孩子就像一条行驶中的小船,当其状态不佳的时候,需要帮一帮、扶一扶、推一推。否则,小船会摇摆,会打转,还可能会倒行。”欧阳先生回顾这一段经历后说,他的体会很深刻。

抓住机会教育孩子——一位把坏事变成好事的家长

王龙是副班长,又被选为学生会初中部组织部长。很多人说儿子像爸爸,能按爸爸的脚印走,是个领导型的人才。王先生很高兴,心里乐滋滋的。

王龙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参加竞赛获奖,外语尤其出色。王龙天分不错,只是性格像爸爸,有点急躁。最近,王龙有点傲气、飘飘然。王先生感到,儿子这样下去,肯定会退步。他觉得要“敲敲”儿子,但没找到机会。

果然,问题出现了。班主任来电话说,王龙和本班同学李骏“打架”,动了拳头。情况很简单,李骏与另一同学为一件小事争吵,班上一节自习课被他俩搞得很不安宁。课外活动时,王龙以学生会干部的名义找李骏到操场“谈话”。谈了很长时间,李骏不买账,认为他有偏见,不公道。最后双方争起来,拉扯之间动了拳头,李骏的嘴角出了血。全班同学一看,都一边倒地支持李骏,认为王龙作为学生干部,站在与他要好的同学立场上说话,处事不公,而且动手打人更不对。

王先生一听说,迅速来到学校。他首先找到李骏,向他道歉。说:“不管怎么样,王龙动手是不对的。”他将带来的水果送给李骏,说:“希望你能原谅王龙一次,我也会批评他。”接着,他找到王龙,教育他说:“学生干部管学生,天经地义,但要出于公心,更要文明。”

李骏基本平衡了,王龙倒愤愤不平。王先生与班主任商议,请几个班干部和知情同学开个座谈会,让大家谈谈。王先生首先表态,希望同学们公正地评价这件事情,不迁就任何人,也不必考虑家长的面子。

同学们一看这个架势,话匣子一下打开了。大家对事情的起因经过进行分析,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家长和老师面前,大家很理智、很诚恳。王龙听到了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声音,特别是几位与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的批评,让他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王龙真诚地谈了自己的认识,向同学们认了错,并向李骏道歉。

王龙能做到这样,大家都没想到。李骏表示理解,说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接着,王先生和班主任又分别发言。王先生特别强调,同学们都讲了真心话,有利于矛盾的解决,很感谢。希望这件事能启发大家,吸取教训,共同创造良好的班风,并且希望大家努力学习,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一件不大不小的矛盾就这么解决了。李骏的爸爸在事情发生后曾打电话给班主任说,要到学校要个“说法”。开完座谈会,李骏给爸爸打电话作了介绍。班主任与他电话沟通,他最后说:“孩子们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没什么!”

孩子的成长都有一个从混沌到理智、从迷茫到自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我们很认同王先生正确对待教育问题的态度,也赞赏他借孩子犯错的机会有效教育孩子的做法。他说:“孩子大了,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不怕发生问题,但要处理好问题。我家王龙在家里太宠了,在学校太顺了,有点忘乎所以。正好遇到这个事,是个机会。让他受一次教育,也给他的傲气降降温。”

家中设了个实验室——一位善于呵护孩子兴趣的家长

黄先生的儿子读初中,他儿子的兴趣很广泛。初二那年,儿子要订报。什么报?《人民日报》。黄先生说:“怎么要订这样的大报?”儿子说不清。黄先生很犯难,这《人民日报》是办公室订的报,是领导们看的报,你小孩子凑什么热闹?他征询儿子的意见,能不能订一份小报,例如《文摘报》、《杂文报》,订两份也可以。儿子不同意,他坚持要订《人民日报》。黄先生没办法,一年几百元,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就这样掏了。那时黄先生的工资并不高,但他说过:“只要孩子喜欢的事不是错的,他都会满足。”他不能违背诺言。儿子最喜欢看《人民日报》的“时事”和“新闻评论”版,抄了厚厚的一本,还有一大本剪报。这份报订了一年,儿子说不订了。

上了初三,儿子学化学,学得津津有味,他买了一些化学仪器,还有实验药品、试剂等带回了家。这可麻烦了,家中三个房,睡了两个,还有一间堆满杂物,往哪里放?而且,有些化学药品有毒,比如浓盐酸,滴一滴就可将衣服烧个洞,将皮肤烧坏,很危险。这个儿子,怎么这么荒唐呢。黄先生有点生气,不吭声,他让儿子找他妈妈。他私下里对太太说,这小子不知道发什么神经!

妈妈是医生,听过后竟然答应了儿子。然后,她亲自动手,清理杂物间。打扫干净后,给儿子布置了一间很标准的家庭“化学实验室”。她还在门上贴了张小纸条,上面写到:实验重地,闲人免进。

儿子白天在学校做化学实验,晚上回家后也做化学实验,兴趣很大,非常投入。

有一次为了要买一个试管,黄先生星期天骑摩托陪儿子跑遍全城,买了回来。回家路上遇上暴风雨,两人全身湿透。黄先生的一双新皮鞋也泡汤了,非常心疼。儿子对爸爸感谢不已,说:“等我工作了,我买一双最好的赔你。”

高中毕业时,儿子参加化学奥赛获一等奖,被学校推荐成为南方最好的一所重点大学的保送生。父母征求他的意见,他说他要参加高考,不愿意保送。黄先生夫妇觉得很可惜,又不能勉强儿子,最后还是尊重儿子的意见,放弃保送。结果,儿子参加高考考了高分,其中语文和化学两科尤其出色,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

当地电视台了解到这个信息,请黄先生介绍经验。黄先生谦虚地说,他没有什么经验,只有一个体会很深刻,他说:“孩子的兴趣要呵护,个性要培养。有时候,孩子热情来了,也许只持续一段时间,也许会让家长莫名其妙,但只要不是错的,我们都要支持他、满足他。这个机会很难得,他会让孩子得到一般情况下得不到的东西。”

黄先生教育子女很成功,或许有很多因素,但这一定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教子有方有道,身教胜于言教——一位把“人品”

放在第一位的家长“我们这样家庭的孩子,不出问题则已,要出问题就是很难办的问题。”这是一位曾有过丰富革命斗争经验的省级老干部家长的话。他还说:“我看孙子,第一看人品,第二看能力,第三看学习。”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一个孩子,成才需要智慧,成人则需要品质,要想在社会上取得成就,第一需要的还是品质。爷爷也看孙子的考试分数,但不是很在意。也许孙子学习成绩优秀,他不用操这份心。

古话说,皇帝爱金子,爷爷爱孙子。爷爷退休了,因此孙子的成长成了他的头等大事。孙子在学校担任英语课代表,参加演讲比赛,组织团员献爱心等,他都感兴趣,大力支持。孙子回家后,他们一起讨论,一起设计。学校组织语文教学研讨会,请有兴趣的家长自愿参加。爷爷跑了100多公里来参加这个会,先听老师上课,后参与讨论。在讨论会上,他作了很热情也很有见地的发言,让授课老师和学校领导受到很大的鼓舞。

教孙子学做人,爷爷从不讲大道理,总是在日常生活中很自然、很本能地体现。他经常向班主任了解孙子的情况,与校长谈孙子的情况,然后想很多办法让孙子懂得做人的道理。孙子对爷爷很敬重,有时把他当老人,有时把他当朋友。祖孙二人无话不说,无事不谈。

爷爷兴趣广泛,能唱歌,会跳舞,上网是常事,摄影很内行。他出了本影集《足迹》,记录了自己“跨越两个世纪,经历两个社会,从大山深处的穷孩子到革命战士,又成为省政府领导”的人生旅程。画册中那穷困的山村、坎坷的山路、解放战争出生入死的画面、革命建设深入一线的镜头,是他少年艰苦、青年奋斗、中年负重、老年潇洒的忠实记录,也是他正直、善良、坚韧、刚强、睿智、豁达、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人生写照。这是一本特有的家庭教科书,孙子从好奇,到了解、体味、吸收,获取了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

孙子健康成长,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我们私下谈论,这孩子颇有爷爷的气质和风度。

古人有“富不过三代”的俗语,也有“五代出侯”的说法。前者是盛极必衰的转化,后者指家风良好的累积。所谓风水轮流转,有其规律性,也是事在人为。倘若家长有清醒的认识和得力的做法,前者能够迁延,后者可以加速。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风气,每个家长都是无声的榜样。孩子既可以将长辈的优点发扬光大,又可以使长辈的缺点得到复制。“祖德蹈前哲,家风播清芬。”若家长总是用最健康、最淳朴的品质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家庭教育就成功了。因此,教子有道有方,身教胜于言教;父母养育孩子,家教塑造孩子。

顺着孩子走,没事别打岔——一位陪着孩子走过来的家长

卢女士的女儿考取了名牌大学,很多人向她取经,请教教子“秘方”。她说哪有什么“秘方”。禁不住大家一再要求,她说了一句话:“顺着孩子走,没事别打岔。”

她作了一些很平常的介绍:

小时候,孩子很听话,老师喜欢她,母亲看着她,让她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

上小学,她曾经有点“淘气”,如放学不回家、作业拖拉等,但只要有苗头,就会引起母亲的注意,批评她、教育她,让她改正。

进中学,孩子青春期时曾一度烦躁,母亲特别注意与她谈心、交心,常和她一起度周末,一起散步,一起聊天。这一阶段没出现反复,安全度过。

孩子一直积极向上,母亲总是跟着她的感觉走:一起设计,一起分析,一起分享。女儿高兴,她陪着一起开心;遇到小麻烦,帮她及时解决。

这并没有什么教育之道,她说,在他们家,一直就这样,平平静静地生活。若有什么问题,都能敞开心扉,诉说衷肠,什么事都不藏在心里,这是他们家的风气。爷爷、奶奶住在乡下,他们定时去看望,这是他们家的规矩。

从小到大,他们没给孩子报什么培训班,或者补课。孩子读书成绩一直很好,也很平稳。她说,什么事都有依赖性,你补了第一次,她就等着第二次。关键要有好的开头,然后保持良好的习惯。

她家的墙壁上,有几张奖状特别引人注目。仔细一看,“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都是不同时间、不同单位给家庭颁发的荣誉称号。

卢女士说,自己和先生都有很多奖状,女儿也有很多奖状。女儿提出,各人奖状贴在各人房间里,或放在抽屉里,唯有这类奖状挂在大厅。他们都同意。

看到这些,我们不由想到,在教育过程中,理论用于指导,方法用于操作,而这环境、氛围,它以无声、无形的力量,时刻都在影响、浸润、熏陶。它有着看不见的力量。

有人说,对孩子要么“不怎么管”,要么“管到位”,切不能似管非管,不伦不类。看很多家长,用尽心思,讲究科学,孩子成才;很多家长,好像没用什么心思,只是看着孩子成长,孩子照样成才。如此说来,这家庭教育,又有着另一番道理。

平静的生活蕴藏着幸福,温馨的生活滋养着智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成才的第一任教师。

让孩子走更多的路——一位有效利用家庭资源的家长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资源,要让这份资源得到最合理的使用。”这是李先生在子女教育中一句感受至深的总结。

李先生是广州一家国际旅行社的总经理。女儿喜欢旅游,李总就这么一个女儿,岂有不满足的道理!他从女儿九岁开始就带着她出国旅游,跑了十几个国家。女儿从只看热闹,到学看门道,几年以后,就像变了一个人,变得更开朗,更热情,更善于交际。女儿的语言能力很强,能讲流利的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高二时,作为来校访问的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的全程翻译,受到杜教授的特别赞扬。

女儿高三毕业时参加中国传媒大学的专业考试,在几万名考生中,专业课拿了第一名。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她的英语会话。

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就美国的一座城市谈谈自己的看法。她浏览了阅读材料,清清嗓子,侃侃而谈。从城市谈到市民,从人文谈到经济,从市政方针谈到个人认识,谈得“知识面广阔,见解深刻、独到”,谈得主考老师从心里面称赞。材料所涉及的城市是美国洛杉矶,她去过几次,有一次在那里住了六个月。

按规定,此类面试的时间是十分钟,但已经大大超过了,家长在外面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回事。带队的卢老师却说:“别急,有戏了!”后来一查,果然如此,主考老师给了最高分,全国五大考区第一名。女儿被中国传媒大学英语播音与主持专业录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家长会上,大家要求李总介绍子女教育的经验。他说:“古人说要‘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就是要长见识,长知识。读书的事靠孩子自己,走路的事我能帮她。我让女儿走千里路,走万里路。让她尽可能地到世界各地,了解风土人情,领略自然风光,汲取人文精神。”

每位家长都从事不同的事业,也就有不同的教育资源。你搞企业,你可以让孩子利用假期帮你管一个班组,提高管理能力;你是画家,你可以培养孩子欣赏书画的雅趣,提高艺术素养;你是领导,你可以让孩子学学对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进行思维训练;你是农民,你可以让孩子和你一起下农田耕耘,感受那份辛苦和收获的喜悦。当孩子在综合能力、文化素养、精神、意志等方面得到与众不同的提高时,说明你的教育资源已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是做家长的一门学问。

李总经常到学校与老师探讨孩子教育问题,他陪同孩子到北京前也曾与我们商议有关指导。孩子在参加面试的前一天晚上,我给她发了个信息以作临场前的鼓励:“人在做一件大事的时候,不仅要聪明,而且要精明。”学生做到了,她在面试中表现得非常得体。孩子的父亲,利用自己的职业,提高了孩子的素质,帮助孩子圆了大学梦。

成功的家庭教育有不同的做法,利用家庭资源帮助孩子成功是更方便、更有效的做法。

每月找校长讲几句话——一位鼓励孩子大胆交流的家长

那一年,有一个学生找我特别多,每月至少一次,有时两三次,想请教校长,和校长聊聊,我当然很热情地接待他。以后发觉这里有文章:一是每次都有新问题,二是找的地方不只是办公室,还有球场、阅览室等。谈的内容很广泛,有他自己的事、班上的事、家庭的事、国家的事等。

我一直很重视与学生交流,觉得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有更多的学生愿意与校长交流,对学校管理很有意义。而我自己,也能找到近距离接触学生的感觉。

以后,我发现孩子有了很大的变化。谈的问题越来越有分量,谈的语言越来越有水平,谈的方式越来越多样,谈的内容越来越让我感兴趣。渐渐地,我喜欢上了他,觉得跟他谈话很有意思。若有一段时间没见他,倒想找他聊聊。

有一次,我表扬他,说他进步很大,尤其是说话水平。他说:“我老爸告诉我,若能每个月找校长谈一次话,他就奖励我。开始我喜欢在家里找老爸辩,不敢找校长谈,后来敢了,渐渐上了瘾,不找爸爸,只找校长。”

原来如此!我不得不佩服家长的高明,他把与校长对话也纳入自己的家庭教育之中,孩子岂能不进步。

说话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说话能力的提高。这一能力要经历一个敢说和会说的发展过程,这里有知识的积累、有技巧的使用、有水平的提高。善于说话、多交流可让孩子开朗、活泼、豁达,有利于人格的健全。

我还是很热情地与这位同学交流,但没敢在大会上表扬他,我担心全校的学生都学他找我个别谈话,那会成为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与孩子分享快乐——一位善于鼓励孩子的家长

女儿数学竞赛拿了一等奖,回家告诉父亲。父亲很开心,二话没说,卷起衣袖,走进厨房。他亲手做了孩子最喜欢吃的三个菜,端上桌子。他拿出两瓶可乐,喊着女儿的小名说:“玲玲,祝贺你。干!”说完,他一口气喝干。

父亲是医生,平常不吃甜食,今天例外。家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女儿在学校能拿个什么奖,父亲都要“分享快乐”,表示祝贺。做法很简单,给女儿做几个菜,喝一瓶可乐、雪碧或女儿最喜欢的酸奶。

父亲是个大男人,平时不下厨房。大家都各吃餐厅,很少聚餐。父亲很斯文,话不多。每当这样的场合,他就像是另外一个人,眉开眼笑,情绪格外好。女儿不在意可乐、雪碧或者酸奶,就喜欢吃父亲亲手做的菜。不是父亲做的菜有什么特别好吃,而是喜欢看父亲那个高兴的样子,让她心里格外幸福。小学三年级时老师让学生写“你的理想是什么?”,女儿竟然写道:“让爸爸开心!”于是,她总是很努力,争取拿更多的奖让爸爸开心。

母亲也很高兴,说:“爸爸做饭,我洗碗。”又讲了几句“妈妈”的话,意思仍然是两点:“一祝贺你拿奖,二祝愿你再拿奖。”

按照惯例,女儿要介绍一下获奖的有关情况,如怎么复习怎么考试,得分和排名,老师的评价和同学的议论等。说到高兴时,女儿还会唱一曲小调,那是她最喜欢的一段家乡戏。在学校不敢唱,因嗓子不靓。现在,她可以撒个娇,放肆一下,而且规定妈妈要陪着唱。三个人,三个菜,吃得有滋有味,吃来一屋子欢乐,吃来女儿学习的新动力。

人需要鼓励,需要表扬,特别是孩子,尤其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

表扬能鼓励孩子,当然非千篇一律。适当表扬有用,滥用表扬无益,而且为表扬而表扬则可能有害。做父亲的若能做到与孩子融洽相处,他的精神、他的向往,都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今天,父亲采用的这个方式,很简单、很朴实、很真挚、很深情。它凝聚了爱心,又蕴涵着用心,也显示了期望孩子进步的内心世界。国有国情,家有家情,也许它不是最好的方式,却是这个家庭最受欢迎、最有用也最到位的方式。

它,给了孩子一个肯定,一个欣赏,一个快乐,一个鼓励。

初一学生做了篇大文章——一位能激发孩子潜能的家长

黎扬在寒假中写了一篇大文章:《举办出国留学报告会策划报告》,12页,共计一万二千字,思路清晰,材料翔实。一份报告,七个附件。从策划动机,到活动安排,到具体操作,包括会议通知、给两位指导教授的邀请函以及对他们的介绍,非常周全。一个初二学生能写出这么一篇大文章,让我们感到惊喜。

黎扬小小年纪,少年老成。思考有见地,办事有主张。写作能力很强,组织能力也很强。他有意出国读名牌大学,常在网上搜索有关信息。与他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不少同学。于是他想,办一个报告会,分析一下出国留学的好处、弊端;看哪些人适合,哪些人不适合;怎样出国留学,怎样选择学校,让大家有个了解。黎扬是学生会主要领导,他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掀起一个学习的高潮,促进学校的学风建设;二是让同学们有机会进入世界名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黎扬的爸爸是深圳一家公司的老总,很忙。看到孩子要做这么大的一个策划,觉得与他的年龄和资历都不相称。但他看到孩子一脸的自信,感到很有意思,决定帮帮他。他们父子约定:报告由儿子写,父亲帮着看;父亲只提意见,儿子进行修改。提不出好意见父亲负责,改得不满意儿子负责。于是,父子俩写写改改,改改写写,弄了一个多月,牺牲了儿子的旅游、父亲的休假,将这份父子合作的作品完成了。

语文老师看完报告后说,内容既有学生设想的稚嫩,又见父亲经验的成熟;文笔体现了学生的青春气息,也看到成人思维的痕迹。最后他得出结论:学生下了功夫,家长用了心思。

学生会认真地讨论这份《报告》,决定根据策划意见,举办并开好报告会。

一个孩子,当他产生一个有朝气但也有点超越常规的想法时,家长怎么对待。是呵护、支持,还是漠然视之?

一个孩子,当他在兴致之下要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时,家长是热情帮助,不厌其烦,还是只做旁观者?

爱好、特长、专长是人的专业发展三部曲,而就其专业内容来看,很少能始终如一。成熟的家长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过早地给孩子“铸模子”、“圈圈子”、“定调子”。他们的做法是:关注孩子,把握时机,激发、呵护、培养孩子的兴趣与情趣。

孩子的成长往往是两种状态的交错,一是按部就班,步步行进;一是倾注精神,跳跃性发展。前者是常规性积累,后者能获得突破性提高。有见识的家长重视前者,更注重后者。因为它是难得的发展机会和关键时刻,让孩子的想法得到支持而成熟,让孩子的做法得到帮助而成功,它将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黎扬现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就读,是学生会的干部。他说,当年策划这份《报告》有一股初生牛犊的勇气,在爸爸的帮助下,将一个与自己年龄不相当的事情做成了。现在看来,收益很大。

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一位让事业与孩子学业

同步发展的家长“父母的事业发展跟我的成长是同步的。”这是一位叫王小红的同学说的。

小红的家在汕尾,她还没出生时,父母开一个小餐馆,苦心经营,历尽艰辛。小红六岁时,父母改行办起了制衣厂。父母很忙,小红一个人待在餐馆附近的小屋里,孤独寂寞。进小学时,她自己上学,父母没时间陪她。上中学时,父母扩大投资,将企业发展到有千名职工的规模。父母更忙了,照顾不到家,于是,她远离家乡,来到四五百公里之外的英豪学校求学。小红的成长,有险遇车祸的惊吓,有母亲边打点滴边批文件,打完点滴又进工厂的记忆,有告诉老师家里不如学校好的感受,有倾听母亲忙于工作而难以照顾孩子歉疚后的理解。小红对父母的情感,是一根发展的曲线,由无奈到理解,由不怨艾到对父母劳累的同情,由对父母的听从到对母爱的深刻领会与感激。

很多家庭都有着类似的经历,但小红家却尤为特殊。母亲说,为了孩子,我怎么辛苦也能承受。女儿说,我深知父母为家庭创造的一切来之不易。我必须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父母严格管理工厂,认真学别人的经验,保持产品优质;女儿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的前列。父母的产品参与评比,获得很多荣誉;女儿努力拼搏,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录取。那年夏天,小红到广州参加“动感媒体主持人大赛”,在9000名选手中获得了前20的好成绩,为家庭争了光。

小红说:“父母事业的发展跟我的成长是同步的”。原来,十几年来,父母与她既有在生活上互相关心的心愿,又有在工作和学习上互相促进的默契,还有各自的奋斗目标。在这个家庭,父母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孩子走进了大人的世界。父母与孩子,互相成为对方发展和提高的动力。

中央电视台“家庭”栏目摄制组来小红家采访,他们被这样的家庭境界感动。他们将镜头对准这一家人,对往事进行回顾,他们在短片《起点》的结尾不由发出感叹:“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师,他们在事业中表现出来的孜孜以求,在困难时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在无形地影响着女儿。有时候,孩子不光是听父母说什么,更多的时候,他们在看父母怎么做。”

女儿太纯,像一杯水——一位轻松、巧妙调整女儿情感的家长

女儿王玲刚上高二,收到一封男孩的信。她将信交给妈妈,说:“有个男孩说喜欢我。”女儿很单纯,特别亲近母亲。觉得天下唯有母亲一人,她可以交心,什么话都说,不需隐瞒,不必顾虑。

母亲唐女士接过信大吃一惊,女儿的学习刚刚上路,竟遇到这么个问题。她很着急,却故意淡淡地说:“你大了,长得又漂亮,男孩喜欢你很正常呀,我当年也是这样的。”女儿听妈妈这么一说,抿着嘴笑,说:“真的呀!”母亲说:“是呀,妈妈哪会说假的?”母亲又说:“你能不能告诉我是哪个男孩,妈妈帮你看看。”女儿点点头。

那天母亲到学校,女儿从教室里跑出来,拉住妈妈的手,用眼睛朝门内瞥了瞥说:“从门边数第三组第四个。”母亲“仔细”看了看,回家对女儿说:“这个男孩不行,你看他那个眉毛、鼻子长得多难看。你好好读书,先别想这些。”母亲当然委屈了这个男孩,男孩也不知道自己不声不响地被人“臭”了一顿。女儿呢?听妈妈这么一说,没吭声,只低着头看书。母亲看女儿好像有点心思,又没怎么当回事,打住了,不再说什么,她静静地观察着女儿的反应。

唐女士远离家乡来广东工作,女儿离开了特别娇宠她的爷爷、奶奶,离开了话不多、但可以为她不惜一切的父亲。她读书比别人早,一直是班上最小的妹妹。生性胆小,见人腼腆。喜欢玩,看小说,还有拉手风琴。她凭小聪明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到新的学校适应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刚刚有点状态,就遇到这种事情。所以,这件事让母亲着实担心。她观察了一段时间,也很随便地问过两次:“那男孩又写过信给你吗?”女儿说:“没有。”母亲发现女儿的表情有一点异样,不知道是不太懂这回事,还是对那个男孩不感兴趣,或者是听了妈妈的话,没有新的发展,一切很正常,她终于放下了一颗心。

两年后,王玲考取了理想的重点大学。唐女士的几个同事在一起谈起这段往事时,大家都称赞唐女士处理得好。唐女士说:“当时我心里又急又气,倘若发一顿脾气,或者讲一通大道理,孩子能否接受,还很难说。我把女儿当朋友,是妈妈也做‘大姐’,她能听我的。其实,她后来还收到别的男孩的信,没交给我。我知道,装作没看见。这件事就这么悄悄地来,也悄悄地去了。当然,我委屈了那个男孩,那小伙子长得很帅。但我这样处理,对他也是好事。”

大家又谈到自己的孩子,都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情感意识朦胧,男女孩爱慕对方,是很正常的事。作为家长,有时候要给予适当的指导,有时候却要装点糊涂。只要细心观察,充分理解,运用智慧,就能帮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说到这里,母亲又有了新的担心。她说:“女儿太单纯,像一杯水。在身边时我能把握,到社会得靠她自己啊!”母亲解决了眼前的“麻烦”,想的是将来可能的“麻烦”,真是操不完的天下父母心啊。

爱心、用心、耐心——一位帮助

孩子度过青春困惑期的家长

女儿正是豆蔻年华,与一位男同学关系密切。一个深夜,女儿在家里接到男同学的电话。对方滔滔不绝地倾诉爱意,表示对女儿的学习非常关心,还告诉女儿要有面对家长反对的思想准备。

女儿的反常举动,引起母亲王女士的警觉,她在自己卧室通过连线电话“偷”听到通话的全部内容,如坐针毡,没想到一向乖巧听话的女儿竟会这样。她第一次对女儿发火,要求女儿立即断掉这种联系。她告诫女儿,不要毁掉自己的学业,也不要给学校和家庭带来不好的影响。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女孩的青涩花季。由于身体发育的特殊性,她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方式有很大被动。她们多了些叛逆,多了些躁动,也容易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来。

母亲生硬的做法让女儿接受不了,她认为自己不是早恋。男孩子要求自己好好学习,并非谈情说爱。对方平常帮自己补课,他们在一起很开心。她认为妈妈太武断,没道理。她一声不吭地忍受着挨骂,但在心里决定:你骂吧,尽管骂吧,我一定会与男孩联系下去!

女儿的逆反心理被母亲发现了,她在抗拒,不说话,烦躁,敢怒不敢言。王女士精明能干,在事业上遇到什么难题都敢面对,都能解决。她善于从思想上分析问题,想方法解决问题。如今她有点手足无措,这次她遇到了一个更大的难题,一个家庭教育难题。

此后一段时间,母女俩一直处于一种不冷不热、不尴不尬的状态。“骂”不能解决问题,又不能不管。王女士决心换种方法,探寻与女儿沟通的技巧。

一次,著名歌星陈慧琳来广州,女儿私下约了表姐,俩人在白云宾馆等了几个小时,就为了看陈慧琳一眼。回家时,她买了陈慧琳的歌碟和书。以前,母亲反对女儿追星,认为太浪费时间,也浪费感情。这次,她一反常态,下定决心女儿追什么她也追什么,要跟女儿形成共同语言。于是,她跟着听陈慧琳的歌,看陈慧琳的书。结果,她发现陈慧琳有很多方面的优点值得自己学习。于是她向女儿声明,从今以后不反对她追星,支持她追星,自己还要和她一起追,一起寻找共同的感觉和乐趣。

她们终于缓和了紧张的关系。

暑假,为了让女儿与男孩子保持距离,有个认识和反省的空间,期待她有所感悟,母亲安排女儿到国外旅游。她还登门和男孩家长一起商议,探讨防止双方子女交往过热而影响学习的办法。对母亲用心良苦的一系列做法,女儿有过抗拒,有过反省;有过配合,有过反复。

母亲捧起了放下多年的《心理学》,再一次给自己充电,探寻教育女儿的良方。

家里最讨人喜欢的小狗才一岁,它“早育”两个小狗崽又很快夭折。母亲利用这件事给女儿上了一堂课,她说:“狗不到一岁生崽,太早,没有经验,小狗崽都可惜地死去。因为小狗还没长大,担负不起生崽的责任,结果伤害了自己,更伤害了孩子。”母亲又说:“人也一样,什么样的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情,否则将会受到惩罚,会遗憾终生。”女儿深有体会地说:“有道理啊!”

母亲的不懈努力终于有了效果。在母亲的耐心指导和教育下,女儿的感情慢慢从炽热冷却下来。男孩转学时,她曾决定不顾一切地要利用晚自习时间,在校外的另一个地方见他一面。妈妈知道后立即打电话进行劝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还是取消了约见,毅然返回学校,完成了一个非常不易的转变。

来自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又填补了女儿失落的精神空间。女儿认识到:“妈妈是对的!”觉得自己让妈妈费了太多的精力,很内疚,对不起妈妈。最后她把精力投入到自己最应该做的学习中去,很快就取得了进步。

一场因男女孩过热交往而引起的家庭风波过去了,女儿终于从旋涡中摆脱出来。她在人生的旅程上转了一个弯,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作为母亲,对孩子的这种交往看得过去肯定不行,看不过去也不行;任其发展不行,操之过急地制止也不行。在母亲的帮助下,女儿完成了一个由热到冷、由朦胧到清醒、由沉溺到解脱的过程。

回顾这段经历,我们认识到,青少年在成长中难免走弯路,弯的直径越大,损失越大,对他们的影响也越大。作为家长,要想孩子尽可能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或只走很小的弯路,需要正视现实,需要爱心奉献,需要用心探求,耐心调教。

子女的教育是大事,在这些问题的处理上,家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汲取文化营养——一位善于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家长

匡先生的儿子、儿媳在异地工作,上下班没个准儿。孙女读书成了问题,没办法,只好由爷爷、奶奶承担起来。

有人说爷爷、奶奶带孩子不利于教育,一是过分溺爱,二是知识落后,三是观念陈旧。怎样跳出这个怪圈,培养出优秀的孙女,也为爷爷、奶奶们争口气,这让匡先生费尽心思。

孙女出生一周就来到爷爷身边,从咿呀学语,爷爷就带着她玩儿,见什么,就说什么成语。如山清水秀、高楼大厦、红花绿叶、车水马龙等,看见河中有鹅儿浮水,就教她背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孙女喜欢听爷爷讲故事,兴趣来时,不吃饭、不睡觉也要听。爷爷有时很忙、有时很烦、有时很累、有时很不舒服,但不管怎么样,孙女的要求,他都会满足。否则,孙女不答应,还会找奶奶“发话”。每天三个故事,少了孙女会说爷爷“小气”。

孙女上中班,爷爷买了很多故事书,与孙女一起读。孙女读故事认了很多字。遇到有不认识的,画个横线,遇到几次,就认识了。有不懂的,她画个圈,爷爷解释一下,她就懂了。爷爷懂拼音,但不敢教孙女,怕教不准。孙女记忆力特好,她识的字,完全是读故事书记住的。

孙女上幼儿园大班,读的故事更多。什么“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睡前故事”等。读过以后,她讲给小朋友听。平常讲话,她时不时会讲出一个词语,一个句子,都是故事中的。于是,孙女成了小朋友中最会说话的“铁嘴”。

后来,爷爷教她编故事。爷爷说:“从前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几个小和尚……”孙女打断说:“这个故事我知道,我来说。”她说了一通她已听过的这团团转的故事。于是,爷爷重新编故事,编“小马与老牛”、“门前有棵桂花树”、“从飞机到飞船”等,都是自己编的。听几次后,孙女说:“这故事,我也会编。”刚开始她编很简单的故事,后来又编有点趣味的故事,编有点“弯弯绕”的故事。每编一个故事,爷爷都会评价一番,表扬一番。后来,爷爷编故事升级了,要与孙女联合编,一人编一段,叫故事接龙,孙女想象力很强,编得很顺。

孙女的爸妈放假回家,爷爷吩咐他们:假期孩子交给你们,每天至少给孩子讲三个故事,编一个故事。爷爷的理论是:好习惯不能中断,中断了很难捡回来。

孙女进小学一年级,老师发现她认识很多字,作业题目不用老师读,她全认识。考试拿了第一名,老师综合几次语文测试成绩,发给她语文“状元”奖状。爷爷、奶奶很高兴,说:“看,读故事读出个状元,下次再拿个数学状元怎么样?”孙女正看《包公审石头》的故事书,顺嘴就说:“知道。”她答得很轻松,估计不清楚“状元”是什么意思。看完故事,她忽然说:“爷爷,我觉得毛主席和包公都很伟大,但伟大不一样。”爷爷问:“怎么不一样?”她说:“毛主席是管理国家的,包公是解决问题的。”一个一年级孩子能作这样的评价,很难得。爷爷表扬她说得好,并根据家庭的奖励机制,给她记三颗红星。

孙女大了,读故事不“过瘾”,要读书,读很多的书。爷爷没落后,陪孙女一起读,孙女读什么,他就读什么。孙女来了兴趣,讲给爷爷听。讲得好,爷爷表扬她“真厉害”;讲得不好,爷爷讲讲自己的。孙女有时表扬爷爷,有时与爷爷争论,爷孙俩争得面红耳赤。爷爷说“凡事要认理”,有时你说服我,有时我说服你,但有时谁也说服不了谁。

孙女读完小学,进了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语文尤其棒,考试拿高分,竞赛拿一等奖,电视台还对她进行采访,作专题报道。

我们很欣赏这位爷爷,要他谈谈体会。他说:“孩子的爸爸、妈妈没时间,我们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特别喜欢听故事,这个兴趣要培养。兴趣比金子还可贵,我们不要勉强孩子一定要学什么,要根据孩子的爱好,要讲究方法,要有耐心。”

请你“拿个意见”——一位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家长

陈先生开了一家服装店,生意做得很红火。当年他下决心变卖家产从四川进军广州,在考虑是做鞋生意还是服装生意时却举棋不定。夫妇俩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调查,发现各有利弊,很难决断。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用两张纸片分别写上“鞋”和“服装”,揉成团放在桌子上,他们对才八岁的儿子小卫说:“你拿个意见吧,你抓哪个我们就做哪门生意。”小卫感到很新鲜,信手抓了一个,打开一看:服装!于是他们决定做服装生意。后来服装生意做得很顺手,门面也扩大了。后来家庭有什么拿不准的事情,都要小卫“拿个意见”。久而久之,“拿个意见”成为家庭决策的惯例。

小卫渐渐长大了,家里有什么重大的事情需要研究,他都会“拿个意见”。有添置家庭用具的小事,有买房的大事,有购置店铺铺面等更大的事,还有小卫读书这种“特大”的事。当然,后来“拿个意见”与第一次不同,小卫只是提出看法,分析道理,以供父母参考。

父母慢慢意识到,让儿子参与家庭决策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孩子越来越会说话,越来越会分析问题,越来越为父母着想,越来越有责任感。

与小卫同住一个小区的有几位校友,小学毕业上初中,有两位打算转学。家长们聚在一起商议,父母回家征询小卫的意见,小卫想了一会说:“如果服装生意做得很好,又何必改做鞋生意呢。”爸妈觉得很有道理,就没动让小卫转学的念头。

小卫进了初中,选上了班干部。班主任说,小卫想问题很周到,特别善用脑子。同学们说,小卫的能力很强,班上他负责的事情,做得最好。一次,学生会组织校外活动,他担任初中部总指挥,他把活动安排得既严密又妥帖,没让老师操心。同学们玩得很畅快,也很有收获,非常成功。

他学习很用功,成绩一直不错。他说,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对自己负责。学习成绩没搞好,就像爸妈做生意亏了本,是自己没努力,没想办法,没尽责任。

原来,父母与小卫有个约定:你好好读书,父母好好开店,大家各负其责。

责任心,是关系到一个人日后取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重要品质,需要从小培养。小卫父母开始未必有这个意识,后来才逐渐有了这个意识。因为他们越来越懂得,孩子有责任心,是成长中很关键的因素。

读书也像做产品,过程最重要——一位善于“看”作业的家长

王女士夫妇从湖南来到东莞打工,几年后,先生从工人、班长,做到车间主任,挣了一笔钱。后来,他们夫妇商议:“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于是,他们租厂房、招工人,创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皮具厂。三年后,他们的皮具产品在质量评比中获一等奖,订货量大增,他们又扩大规模,投资兴建了自己的厂房。

企业做大了,工作更多了,王女士却“下岗”了。王女士的丈夫林先生说,反正要招聘工人,不如多招一个。他要妻子负责儿子教育,兼料理家务。

儿子林成读小学五年级,由于跟着父母“南征北战”,读了五年书竟换了六所学校。林成特别聪明,读书却不上道,做作业一马虎、二拖拉、三抄袭,没有学习兴趣。孩子落到这个地步,父母不能怪他,因为是父母为创业影响了他。林先生说:“父母耽误了孩子,有责任补回来,不能赚了钱却丢了孩子教育。”于是,这担子就落到王女士肩上。

王女士读过初中,对于小学课程,语文无障碍,数学没问题,外语也能捡起来。她给孩子补课,用了所有能用的时间,但效果不佳。后来,她换了个办法,让儿子预习,有不懂的,母子俩一起学,效果不错。每到假期,她给儿子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又安排一定的时间学习。儿子玩得很开心,学得很有趣。

林成进入初中后,王女士看课本有点吃力。自己学的差不多都忘了,渐渐地,她看不进去了。怎么办呢?她又换了个方式:看作业。怎么看呢?一看是否整洁,二看是否全对。她说,看“整洁”促儿子作业认真,看“全对”让他上课更认真。后来,她又加一条,看是否涂改。她说,做作业若能落笔生根,形成习惯,考试就像做作业,不会紧张。她将作业卷面分“甲、乙、丙”三个等级,几道题,几个对号,占多少比例,都记入流水账,摆在大厅最显眼的地方。孩子做得好,她会当着他爸爸的面表扬一番,不时送个小奖品,或者做几道孩子最喜欢吃的菜。

林成性格有点大大咧咧,有时想偷个懒,打个马虎眼。妈妈发现了,会教训他:“读书像做产品,过程最重要。你看我们厂做皮具,备料、裁料、台面、车位、检验等,一步不能少,否则不能出好产品。你读书也是这样,把好上课和作业两个环节,成绩就会好。”此后,孩子上课用心了,作业认真了,成绩慢慢上来了,有几科成绩还很优秀。

学校实行“作业满分工程”,鼓励学生做作业尽可能得满分,以促进中下程度学生的提高。王女士非常配合,她在家长会上说:“学校的规定很科学,理科全对算满分,文科A等级也算满分。孩子考试得满分很难,作业得满分不难,只要上课认真、作业认真就能做到。”说到这里,她脸上露出笑容,说:“我和学校领导想到一块儿了。孩子平时上好课,做好作业,成绩怎能不上去?”

有家长问,孩子抄袭怎么办。她说,孩子大了,比我们精明。家长看作业,他有时会给你玩一点小聪明。有次看作业,发现老师打了个大问号,有道题过程是错的,答案却是对的。一追问,原来是抄了别人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她毫不含糊,让孩子不好意思,甚至很难堪。她对孩子说:“我们做皮具,机制不能代替手工,修面皮不能代替头层皮,搞假就会露馅,会退货,会吃官司,会破产。”她告诫孩子要诚实,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不会可以向别人学习,但不可以抄别人的。从那以后,孩子再也不抄袭了。

王女士当过代课教师,懂得教育的道道,大家都赞扬她。王女士又说:“因为我们的拖累,孩子学习习惯不好,我看作业是想引他上路,是没办法的办法。看了三年,孩子的习惯变好了,我已经不看了。我担心,靠父母管着才好好读书,他会产生新的不好习惯呢!”

王女士决定上班工作。做哪行?先生说:“你防止作假有点办法,你就负责产品检验和质量监控吧。”上班后,她偶尔会给孩子通个电话,内容很广泛。有时还谈谈作业,但只是问问而已。

同意你的要求,但有个条件——一位让孩子假期愉快又充实的家长

学校决定新学期对高一实行按层次分班,一下子捅了马蜂窝。学生和家长一个个盯着成绩榜,看着班级的划分与教师的安排。王兰差三分,进不了A班,排B层次第一名。她非常难过,后悔考前没抓紧,就差了那么一点。王兰本应进A班,平时与她成绩差不多的同学都进了A班。

看到女儿一副沮丧的样子,母亲李女士感到既气愤又同情。考前她曾“敲打”过女儿:“中考是对智力和知识的检验,毕竟是大考,你应该有点紧迫感。”女儿却一脸的不屑,说:“紧迫什么?考个高中有什么问题!”母亲又告诫她:“你对考试可以有平常心,但绝不可以懒散。”但女儿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人家加班复习,她玩新买的魔方,还不时拨弄着在母亲面前兜一圈。现在,女儿没能上A班,她一下子蔫了,一天到晚无精打采。

女儿磨磨蹭蹭地来到母亲身边,求她给学校领导讲讲情,让她进A班,她保证跟得上。母亲没好气地说:“你的事你处理,自己找吧。”女儿哪敢!背地里,李女士找到校长,商议有没有调整的余地。校长说:“学校规定综合素质可加分,但一定要有材料,要经过评审。”李女士向女儿如实转告,女儿低着头掐手指,半天没吭声。

其后一家旅行社组织学生参加“新西兰暑期教育考察团”,为期15天,内容有在当地中学生家住宿、生活、结谊,还有到著名大学、中学参观等。

王兰硬着头皮向父母要求参加此次活动,父母一听,经费没问题,但初中孩子能考察什么。他们一商议,决定答应女儿。李女士对女儿说:“同意你的要求,但有个条件:考察回来,你必须交一份考察报告,四千字。”女儿犹豫了一下,随即又坚定地说:“可以!”

每年放暑假,家长很麻烦。很多孩子暑假过了,书本忘了。怎样让孩子过得既愉快又充实,还不中断学习,是个难题。王兰中考没考好,进不了A班,作为母亲,李女士也是个要面子的人,为此事几夜没睡好觉。上次校长介绍学校对“综合素质”加分的具体规定,有一条是:假期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写出不低于三千字的报告,可给10分以内加分,这促成了他们此次的决定。

15天后,王兰回来了。三天以后,一份《新西兰教育考察报告》写好了。两大部分,十个要点,洋洋洒洒,五千多字。第一部分“新西兰简介”,从“概况”、“教育”和“我所寄宿的家庭”三个方面,记述了新西兰的地域、风土人情以及当地特别受重视的教会的情况。第二部分“新西兰教育”,介绍了新西兰教育体制,以及独特的“自由的学法”和“艺术的教法”。最后,她还谈了自己的体会、认识和联想。报告的文字通顺,材料翔实,很有看头。看来,王兰此次旅游,用了心思,是带着任务去考察的。

李女士翻阅着女儿的考察报告,表扬女儿报告写得不错,女儿调皮地说:“首先,你给我下任务,我哪敢不完成。其次,这次活动很有意思,我大开眼界。再次,我遇到了一个新西兰女孩,与我同岁,讲英语,也会汉语,我们很谈得来,了解到很多东西。”其实还有一点她没说,她心底有数,那就是学校“综合素质”加分的规定,临行前妈妈给她透了个气。

王兰将《新西兰教育考察报告》送到学校,经过评审,得了九分。开学时,王兰进了A班。同学们都很奇怪,有不清楚而疑惑的,有知道缘由而钦佩的。她没说什么,坐到位子上,认真看起了书。从此以后,王兰认真踏实,勤奋刻苦,像变了一个人。学校将她的《新西兰教育考察报告》登上校报,赢得很多赞扬。王兰如同开了窍,写作能力一下子提高了很多。三年后迎接高考,她吸取教训,更加用功,考取了重点大学。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成长中难免有退步和挫折。家长要怎样面对,怎样引导,这里有学问。王兰中考失误,家长通过一次旅游,让她吸取教训,加倍努力,高考取得了好成绩,于是,挫折变成动力,坏事变成好事。

并非可望而不可即——一位帮孩子实现梦想的家长

女儿文欣想考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志向可谓远大。作为母亲,何女士认为女儿有点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对于自己的理想,文欣很神往,很执著。母亲没办法认同,但也没理由反对。但后来,何女士仔细想想,觉得女儿似乎真有这方面的天赋。女儿从小爱读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很广;从幼儿园开始,她当过很多次主持人,颇有主持人的气质;她思维敏捷,舞台形象好,应变能力很强。想到这些,何女士觉得自己应该支持孩子,给孩子一个实现梦想的机会,于是她开始从学习、生活、交往等各个方面给孩子创造条件。

而一个专家的评价几乎让她失去了信心。学校鲁老师陪同母女俩千里迢迢来到京城,请一位在媒体界享有盛名的专家面试,希望得到他的赏识,再请他进行专业辅导。没想到专家面试后对鲁老师说:“孩子缺乏表演天分。”这句话如同向母亲泼了一大盆冷水。

母亲和鲁老师都很郁闷,不敢告诉孩子。文欣不知道专家的评价,她志向没变,热情未减,一如既往地钻了进去。每天都那么勤奋,那么阳光,那么开心,简直像是有个舞台正在等她登场。母亲无法拦阻,但心里又很受煎熬。她反复分析,冷静思索,翻翻传媒大学的招生资料,又看看女儿的可爱样子,她忽然觉得,专家讲的话未必就是金科玉律,女儿的梦想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知女莫如母,女儿的那份自信,一定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那一年,中国传媒大学在英豪学校设立南方考点,此前举行艺术专业培训。何女士心里在盘算让不让女儿参加培训。这不仅有一个数额不小的培训经费问题,还有一个高考前复习时间的安排问题。

何女士是个热心家长,是学校家长委员会的负责人。十几年来,她心甘情愿,为学校的发展花了很多时间,用了很多心思,做了很多事情。将她的女儿送进最理想的大学,一直是学校领导和老师的一个心愿,希望能将此作为对家长的一个特别回报、一份最好的礼物。学校决定,让学生免费参加培训,促她一促。同时建议何女士:让孩子做好报考传媒大学和普通文科两个准备,以求保险。

学校的鼓励、家长的关心,文欣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她更努力,更投入。这一阶段,她有了一个跳跃性的进步和质的提高。

高考放榜了,文欣不负众望,文化课成绩与专业课成绩都考得非常好,超水平发挥。她顺理成章地被中国传媒大学正式录取,专业是播音与主持艺术。

孩子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何女士满面春风,带着孩子来到学校,办了几桌丰盛的谢师宴。她高高举起酒杯说:“女儿很幸运,实现了理想,非常感谢学校。”我们也高高举起酒杯说:“学生很幸运,达到了目标,应该感谢母亲。”

幸运,需要努力,需要实力,需要勇气,需要睿智。幸运是偶遇,也是积累。它需要坦实的心路,更需要明智的抉择。

文欣的母亲,既是呵护孩子的教练,更是对一颗在临界线上闪烁不定的新星施加动力的推手。孩子经历了一次考试,母亲也经历了一次考试,母女俩共同经历了一场艰辛而又成功的考试。

给老师写封信,与老师交流——一位要求孩子有点绅士风度的家长

刘老师性情直爽,说话幽默。班上同学跟他很亲近,因为他姓名中有个“发”字,大家私下里都称他“发哥”。

但刘老师脾气不太好,有时会沉不住气,眼睛一红,就火冒三丈。这时候,同学们会说,刘老师发“张飞脾气”了,都让着点。他曾为一件小事与同事大吵,受到学校大会通报批评。刘老师很难受,学生私下里安慰他说:“刘老师别怄气,我们心里有你。”

不久,刘老师所在的班上出了个麻烦,班长王昊与他闹翻了,要换班,不然就转学。王昊号称是刘老师的“拍档”,也是他的头号粉丝,这让刘老师很没面子。刘老师找王昊谈了一次,谈不拢。没办法,他将“闹翻”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孩子的家长王经理。

王经理与刘老师经常交流,知道刘老师是个直性子。他对儿子说:“我在家对你妈妈发脾气,你常批评我,讲很多道理,还说我缺乏绅士风度。这天下没有不想孩子好的家长,也没有不想学生好的老师。老师也是普通人,难免有缺点。你何不给他讲点道理,也体现一点绅士风度呢?”儿子说:“他那个犟脾气,以为自己都是对的,我讲不了。”

王经理又将事情原委了解了一番,觉得刘老师确实做得不当。儿子是个大男孩,又是班长,只是好心做了一件错事,同学们都原谅他,觉得没什么,刘老师却上纲上线,在班会上批评他“笨”、“很蠢”,让孩子哪有面子?这个话,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我做父亲的也不敢说,老师怎能随便说?但王经理还是鼓励儿子与老师交流,建议他写封信给刘老师。肯定优点,指出缺点。可以狠狠地批评他,批得他没得说,让他很难受,但又不得不接受。王经理说:“刘老师粗中有细,说不定在后悔呢。”王经理还答应,信由他当面转交。

王昊听从了爸爸的话,他给刘老师写了封信,信中有几句话让刘老师很不好意思。他说:“您来自张飞当过县令的地方,您说您很欣赏张飞,要求我们也学张飞。学张飞的豪爽,但不学他的粗鲁;学张飞的正直,但不学他的简单。您这次恰恰表现得很粗鲁,很简单。粗鲁得让我受到伤害,简单得缺乏老师最起码的水平。若我们都学您这样,今后还怎么走出校门?”

刘老师收到了信,看了一遍又一遍。过了几天,他将王昊“请”到办公室,说:“那件事我错了,你就原谅我‘发哥’一次啦!”刘老师话不多,但很诚恳。王昊知道,他说这几句话很不容易,从那个语气、那个表情就可以看出。

从那以后,刘老师确实改变了自己,讲话柔和多了,态度和蔼多了。了解问题很细致,处理问题讲究方法。爽气还是爽气,爽气得让人很舒服。

师生俩和好如初,一切就这么过去了。王昊工作更主动,对刘老师更尊重,还是刘老师的头号粉丝。

“天下没有不想孩子好的家长,也没有不想学生好的老师。”王经理的认识可谓精辟。“老师也是普通人,难免有缺点。”王经理的境界可谓很高。在这个问题上,倘若家长采取另一种处理方式,如向校长投诉,或与孩子一起指责老师,或要求孩子换班、转学,最后的结果不得而知,但一定令人很尴尬,很棘手。

孩子受到委屈,很难接受。王经理为了教育孩子,也帮助老师,在处理中体现了修养和工作艺术,可以肯定,它将作为一笔精神财富传给下一代,孩子走上社会后,会在不同时间得到不同程度的收获。

情养性,提高文化素养——一位常陪儿子下棋的家长

钟先生是象棋爱好者,他儿子也是。星期天用过早餐,钟先生喊儿子:“龙仔,杀一盘!”儿子高兴得不得了,于是,父子俩摆上小茶几,“杀”将起来。

儿子钟龙天性好胜,小时候,连输两盘,他会哭,说错在一步,不服输,吵着要爸爸再下一盘。连赢两盘,他也哭,说爸爸下假棋、假输,骗他,要爸爸来真的,再下一盘。这下爸爸赢也不是,输也不是,说:“下就下吧,下到你不下为止。”后来,他给儿子说:“男子汉做事,要能赢不怕输。你输不得也赢不得,这脾气要改。”他与儿子订了个“君子协定”:输、赢都不许哭,哭一次罚一周不下棋。后来,儿子不哭了。儿子棋艺越来越高,父亲越来越觉得是棋逢对手。在星期天,父子俩最大的乐趣就是“杀一盘”。

钟太太开始很反对,认为要儿子下棋,不如要他看书。钟先生说:“孩子天天学习,回来还是学习,没好处。龙仔家庭作业做完了,应该调剂调剂。”太太又说:“你悠闲,陪儿子下棋,家务事全交给我。”钟先生说:“要么你来下棋,我来干活!”他明知道太太不会,故意调侃。

父子俩“杀”几盘,休息一下。钟先生去拖地,说拖地的事归他。儿子去洗茶碗,说洗茶碗的事归他。看着这父子俩,钟太太也没什么好说的。

其实,钟先生与儿子下棋是用了不少心思的。钟先生每下一盘棋都要说说自己的招数,什么三步出“车”,是主动进攻;叉上“士、象”,是稳定后院;“车”、“马”、“炮”齐上,是协同作战;小卒子过河抵半个“车”等。儿子听了,活学活用。父子俩面对面角逐,时而快速激战,时而静静思考,时而沾沾自喜,时而眉头紧锁,下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有时候,钟先生和儿子散步,边走边谈“棋经”:棋局既讲势,又讲术。每局棋要有整体意识,每步棋要走出分量。局势好,不能骄傲,要扩大战果;局势不好,不要灰心,要设法扳回来。消灭对方有生力量,是棋局的基本追求。精心布局,左右逢源,步步推进,就能夺取胜利。

儿子钟龙在学校成绩很好,在年级都是数一数二;又是学生会干部,很有威信;年年被评为“三好生”,各种各样的奖状多的是。他说他与爸爸下棋收益不小,他特别记得爸爸谈棋经时说的:“象棋千变万化,要想取胜,首先要打好基础,练好基本功。”“学习也是这样,首先要打好基础。”“人生也是一局棋,棋中很多道理,与人生相通,要慢慢琢磨,体会。”这些话,他觉得很有道理。每当遇到什么困难,或解决什么学习问题、工作问题,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棋经”。于是,他越来越喜欢与父亲下棋,与父亲谈棋。

先生陪儿子下棋下出了理论,对儿子有教益,太太再也不反对,做家务毫无怨言,连拖地、洗茶碗的事也一起做。

下棋,如同打球、拉琴、看书、练书法、钓鱼、养花等,都是兴趣和爱好,蕴涵着不同的知识和智慧,作为家长,自己有一种爱好并能传给孩子,还能在交流中浸润教育之道,让他学会怡情养性,提高文化素养,这也是一种成功的家庭教育。

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一位不给孩子“行个方便”的家长

期末考试结束了,同学们都在打听成绩。学校实行“滑动制按层次分班”,大家都很关心自己会分到哪个班。

廖林一看成绩慌了,他从A班降到了B班。考完数学那天,他一直忐忑不安。本来可以考得很好,就那一道三角函数题栽了。积化和差与和差化积的公式背得滚瓜烂熟,用起来却混了。这道题丢了15分,将总分拉下六个名次。去年他以高分考上高一,自我感觉良好,初中怎样学,高中还是怎样学。老师提醒他要改进学习方法,更要抓紧,他听不进去,以为三年早呢,着急干什么。现在,他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失败,有点不知所措。

廖林走进年级组长王老师办公室,向他求情。王老师说,这成绩明摆着的,大家都盯着,他能有什么办法?他又鼓起勇气找教导处罗主任,罗主任说:“有几个与你情况差不多的同学都找了我,都提出理由,想进A班。我不能答应你,只能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看看没有希望,他硬着头皮找到父亲,希望父亲找校长行个方便。廖林的父亲廖先生打通了我的电话。我介绍了相关情况,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了分析。我们进行一番商议后,廖先生来到学校。

他将廖林领到年级组长王老师办公室,翻开成绩统计表,要求孩子仔细看,看成绩统计是否准确,有没有比他分数低的进了A班。廖林反复看过几遍,说:“没有。”

他又将廖林领到主任办公室,请罗主任将分到B班又要求照顾进A班的同学情况介绍一下。罗主任对着墙壁上的表一一列举,还拿出几份要求进A班的申请报告。廖林一看傻了眼,有男生,有女生,有班干部,有自己要好的朋友。

最后,他将孩子带回校长办公室。落座后,廖先生对孩子说:“成绩统计没错,你看过。有很多分到B班的同学都想进A班,主任无法满足,你知道。我早就发现你要退步,几次批评你,你不当回事。后果是你自己造成的,你应该自己承受。”廖林低着头不吭声。廖先生又说:“我今天来到学校,没打算请校长行个方便。校长在上次家长会上讲得好,‘每位同学都应坦然面对竞争,参与竞争;咀嚼竞争的苦头,品尝竞争的甜头’。我觉得,你从哪里跌倒,就应在哪里爬起。我建议你再看看校长怎么讲的,也看看别人遇到这个事是怎么做的。”说着,他从口袋里拿出我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思考》讲话稿。

廖林接过稿子,愣了半天,看看父亲,看看我,吐出一句:“我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廖先生与我相视一笑,说:“这才有一个男子汉的样子。”

廖林说到做到,铆足精神,认真学习。第二次考试分班,他又“滑”回A班。当他背着书包走进新的教室时,班上的“老朋友”们纷纷鼓掌欢迎。

廖先生,作为一名有识家长,抓住一个机会,做了一件让孩子深受教育又终生受益的事情。倘若他听从孩子的请求,要求学校特别照顾,不仅很难如愿,更不利于孩子认真总结,深刻反省,重新奋起。

对此类问题,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唯有站得高、看得远的家长,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与孩子“切磋”、“切磋”——一位

利用业余爱好教育孩子的家长

王总是个羽毛球高手,他的儿子王矗也爱好羽毛球。每到周末,父子俩都要去球场切磋切磋。

王总是大公司老总,很注意团队素质的提高,认为这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王总更重视孩子品质和能力的培养,他感到家大业大,需要一个理想的传承。

王矗很聪明,很憨厚。他不爱动,爱看电视。放学回家,做作业三下五除二,写完就看电视。王总批评他,教育他“凡事不可过度”,儿子总是无动于衷。

最让王总无奈的,还是儿子那个“秉性”:甘居中游,“与世无争”,对什么都无所谓。他说读书有七八十分就够了,要那么多分干什么?俨然一副“大将风度”!王总一辈子积极进取,敢于拼搏,儿子与他简直大相径庭。

为解决这个问题,王总把儿子带到羽毛球场,他要把儿子从电视机前引出来,换个休闲方式并进行一些交流和沟通。有一阶段,王矗考试成绩很好,有点飘飘然,说没看什么书居然考得不错。这时候,父子俩打球,儿子很少赢球。有一阶段,王矗情绪不好,因为选班干部得票最少,连历史课代表的位置也让了别人。父亲装作不知道,打球时常输给他。王总说,赢他的球,挫挫他的骄气;输他的球,给他一点信心。但父亲不明说,让儿子自己领情。

王矗打球上了瘾,球技有很大提高,被选进学校球队。体育老师张老师为提高球队水平,将队员分成几组,进行对抗赛。每局三分,积分评比,张榜公布。王矗积分最低,拖了小组后腿。队友们埋怨他,他很不好意思,恨不得球技一下子提高。

回家后向父亲倾诉,父亲一听说,自告奋勇给儿子当陪练,约定平常每天40分钟练球,周日半天练球。他指导儿子,羽毛球强调动作舒展,步法合理,反应迅速,反击果断。这里面有学问,有规矩,有章法。王总参加过羽毛球正规训练,请过退役的羽毛球“国手”指导自己,球打得不错,理论上也有一套。他说:“打球能休闲,锻炼身体;练球有章法,讲究科学;赛球要拼搏,战胜对手。”儿子想甩掉“积分最低”的帽子,将父亲的话句句都记到心里,练球很认真,进步很明显。

市体委组织中学生羽毛球比赛,球队队长在校长那里立下军令状,发誓夺取前三名。队长对每个选手都提出了奋斗目标,并设计奖惩方案。王矗是男单和混双的选手,压力很大。为保证战绩,球队想特别聘请王总担任顾问,请王矗转达意思。王总毫不犹豫地答应,还给球队赠送了一批球拍,抽出很多时间指导球队,练步法,练手法,以提高灵敏性和协调性。

他给儿子进行个别指导,说:“身材高有利于抢攻,但很难兼顾快与狠。你个子不高,只有以快制高,以己之长,制人之短。”他还说:“竞赛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战胜对手是目标。玩球可悠闲自在,练球可缓急相间,而赛球就要有舍我其谁的气魄。这不是骄横,不是狂妄,而是一种竞技心态、一种勇气。”

儿子觉得父亲讲得很有道理,很精辟。他照着做,进步更快。

比赛结束了,王矗拿了一个冠军、一个亚军,为球队争得了荣誉。学校领导奖励他,家长表扬他。从那一天起,王矗彻底改变了在人们心目中不求上进的形象。谈起这段经历,王矗很有感慨。他写了一篇《我与父亲打羽毛球》的作文,回顾自己与父亲打球的经过。文章最后说:“人要有所追求才能活得精彩。”这种认识可谓深刻。

家庭教育,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爱好,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做法。王总是羽毛球爱好者,他用小小的羽毛球改变了儿子。

每到周末,父子俩时不时还到球场“切磋”、“切磋”。王总仍然是羽毛球高手,但已经不是儿子的对手了。

做一个“天使”的好母亲——一位勇于改正自己错误的家长

王医师人到中年,是主治医师;妻子是护士长,是先进工作者。他们有一个女儿,正读初中。夫妻俩男才女貌、天生一对,女儿既遗传了父母的优点,也遗传了一些他们的缺点。很聪明,会讲话,满身都是文学细胞;但个头不高,皮肤不白,模样不够俊俏。母亲身材高挑,是医院出名的“模特儿”。一谈起女儿,她一脸的遗憾,总是说:“老天爷”怎么回事,尽让女儿遗传了我们的缺点。

女儿幼小不懂事,听母亲说这类话,她跟着嬉笑。进了小学,她听到也像没听到一样。渐渐地,她感到不自在,有点不舒服,有点自卑。进中学后,她从心里怨恨,怨父母没给自己一个好模样,恨母亲竟然歧视自己。一个很灵巧的孩子,变得不求上进,沉默寡言,“就这么回事”成了她的口头禅。学习成绩下降了,母女的感情疏远了。

王医师觉得妻子有点过分,哪有母亲嫌自己孩子长得不好的。孩子这么聪明,长得也很大气,我们应该满足。但无奈妻子虚荣心强,怎么劝也听不进。于是他评价妻子,是个称职的护士长,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在单位医患关系很融洽,在家里母女关系不和谐。

我和王医师是老乡,两家关系一直很好。那年国庆长假,孩子们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我们则结伴到井冈山自驾旅游。王医师对我说:“老婆对女儿太过分了,老兄你是搞教育的,希望你能利用这个机会教育教育她。”

于是,我们边走边聊,谈他的女儿,谈孩子的教育。

我从孩子的表现,谈到她的天分;从孩子的习惯,谈到她的性格;从孩子的爱好,谈到她的兴趣;从孩子的情绪变化,谈到影响她的各种因素。最后我说:“女儿是上帝送给你们的礼物,是天使,你们不仅要接受她,更要爱护她,培育她。爱护的第一点是什么?让她快乐,让她阳光。”

“心情好能让孩子灿烂。”王医生一边驾车,一边插话:“你没见舞台上,那心情舒畅的,一个个面若桃花;而那哭丧着脸,心情不好的,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护士长忽然感到我们在联合教训她,冲着丈夫说:“算了吧,孩子长的就像你们王家人,不找你算账已经便宜了你。”王医师说:“决定遗传的关键是染色体和基因,胎儿的染色体,父母的各占一半。智商能遗传,长相也能遗传。你怀孕期间老发无名之火,我怎么做你也不满足。结果,遗传的基因链被你破坏了,越是不希望遗传给孩子的,越是遗传,能怨得了我?”

王医师是遗传学研究生,他讲的这些话,是学术真道理还是唬妻子的歪道理,只有他自己清楚。护士长翻过不少书,知道人的智力取决于遗传、环境两方面因素。至于基因链是什么,她不清楚。

学校离井冈山600公里,来回开车花了十几个小时。我们谈得很开心,也深刻。没料到,此行竟成为母亲对女儿态度改变的转折点。

她改变了看法,改变了想法,也改变了做法。变得有耐心,宽容,亲切了。她为此前的事感到很内疚,觉得对不起女儿。于是,对女儿亲近多了,赏识多了,关心多了。

女儿也变了一个人,很活泼,很懂事,很自信,个头也长高了。学校举行教师节文艺演出晚会,女儿一登场,大家都被她那大方、高雅的气质所吸引。那清澈的眼神、秀丽的脸庞,让人感受到天使般的端庄和美丽。

外婆观看了晚会说:“外孙女漂亮了,比她妈妈当年还漂亮。真是女大十八变啊!”

后来我们赞扬护士长,说她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女儿。她说:“井冈山一行改变了我。你们教育我很多,但最触动我的还是‘女儿是上帝送给你们的礼物’这句话。”她感到,女儿是自己生的,只有爱她,尽最大努力培养她,才能做好一个“天使”的母亲。

于是我们约定,等孩子上了大学,我们再上井冈山,再谈他们的女儿。

男孩首先是一个男人——一位

希望孩子“调皮一点”的家长“我希望他调皮一点!”这是李先生对儿子的要求。李先生是个论学历有学历、论资历有资历的企业高管。他懂教育,常有深刻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

儿子李平性情很温和,亲戚朋友都说他知书达理,不愧是知识分子的后代。李先生不这样看,他说他不反对温和,但儿子过了头。他还说了一句能让人琢磨半天的话:“男孩,首先是一个男人。男人的温和、斯文,应修养而成,而不应是天性。”

李平读初中,每年班上无记名投票评选“三好生”,他都得全票。他很明白事理,在同学中人缘很好,不与人闹矛盾,不惹麻烦。他不喜欢参加活动,一有时间就看书,看各种各样的书。班长推荐他当副班长,专管班级读书活动,班主任同意,同学们同意,他却不同意,因为他没有自信能当好副班长。

这件事尤其让李先生失望,他说:“嬉戏玩耍、调皮捣蛋是男孩的天性。哪能一天到晚只知道看书,什么活动也不参加?”他还说:“孩子的秉性天生,习性可后天培养。人总会有点个性,有特点,有缺点也不怕。我们家李平个个都说他好,没缺点,这没缺点就是最大的缺点!”

李先生来到学校谈了自己对儿子的忧虑,我们一起商讨。谈孩子的天性,谈孩子的习惯,谈性格特点,谈个性特长。最后,我们达成很多共识。

我们认为,人的性格有不同的特点,或意志坚强,充满自信;或善解人意,认真负责;或聪明灵活,心智活跃;或宽容和善,感情丰富;或心胸开阔,不拘小节;或谨慎沉稳,理性好学……凡此种种,皆以成熟为度,若越过一步,就是缺点,若无限制发展,即为性格缺陷。譬如人要有自主意识,但不能以“我”为中心;人需要谦虚,但不可唯唯诺诺。古人说“过犹不及”,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孩子都秉承了父母的一些性格特点,还会接受环境的熏陶和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培养,既要“近视”又要“远视”。“近”要追求读好书,“远”要追求在素质和能力上为将来走向社会作一个良好的铺垫。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对孩子的性格完善,我们不追求完美,但追求人格健全。这不是认真学习、提高成绩之类的事,但更值得家长和老师重视。

我们商定,作为学校,我们对李平的个别教育将作相应调整。如要求他必须参加社团活动,鼓励他参加演讲比赛,安排他负责一个学科的学习方法指导。至于副班长,我们去做思想工作,让他学着做。班长积极帮助他,让他提高交际和组织领导能力。

李先生对学校的举措很感激。作为回报,学生会组织“请企业家谈人生”活动,他请同事做了三场报告。他还向学生会承诺,只要用得上他,他都会支持。而李平也有了新的变化,找到了新的感觉。他在成长之中。

同类推荐
  • 疑案递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疑案递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苦儿流浪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苦儿流浪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审计学(第三版)

    审计学(第三版)

    本书按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要求,全面阐述了审计的基本理论和知识,重点阐述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程序、审计测试和审计报告编制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重视风险导向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 课本上读不到的天文故事

    课本上读不到的天文故事

    一闪而过的流星、哗哗作响 的潮水、看不到尽头的星空……我们身边这些美妙的 自然现象其实蕴含着奥妙无穷的天文知识。《课本上读不到的天文故事(适读于10-15岁)》 将把你带进神奇的天文世界,让你知道恐龙为什么会 灭绝,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地球有多少岁了,为什 么月球是个麻土豆,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这些妙 趣横生的天文故事一定让你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让 你轻轻松松爱上天文、学会天文。
  • 小学生最喜欢看的好词好句好段大全

    小学生最喜欢看的好词好句好段大全

    小朋友们,你们是否还在为写不出妙语连珠的句子而烦恼?是否还在为自己的作文没有亮点而焦急?这里有你需要的好词、好句、好段,这里会让你的作文增光生色,这里会让你的作文与众不同,孩子们,还等什么,来吧,来这里寻找你所需要的作文素材吧!《小学生最喜欢的系列丛书:小学生最喜欢看的好词好句好段大全》分为写人篇、状物篇、写景篇、叙事篇、社会热点与爱心活动五部分,语言生动、形象,对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热门推荐
  • 不灭元灵

    不灭元灵

    宗玄来到一个陌生的修真世界,发现这里的修士还在使用老套落后的修炼方式,什么?练气,筑基,,,?那也太落伍了!圣人不出,天道残破,万族入侵。看宗玄,如何创新法,登天路,驱万族,补天道,逍遥万界,百世独尊。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动物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动物

    本书全面介绍了我们人类的动物伙伴,旨在帮助青少年了解到更多的动物科学知识。
  • 南柯异世

    南柯异世

    作为一个胖子,没有减肥的决心,只能YY以肥为美的时代,唐朝看来是个不错的选择,要是能穿越的话。天随人愿,但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在古代真的能生活得很好吗?异世终究如南柯一梦,是随心所欲还是龟缩度日,权看胖子艰难抉择。为民、为官、为商、为乞、为正、为邪、为公、为私,终究摆脱不了一世为人,且走且看且反思。
  • 凌天圣王

    凌天圣王

    玄武大陆,妖魔滔天,三界在此摇摇欲坠;诸神苦战,恨难回天,万千生灵顷刻尽毁。一位手持熠圣飞剑的神秘少年,附身于凌天王子的身上,传奇从这里开始……这里有令人爽到极致的打斗,更有一个个爱到极致的美女之诱。
  • 禁忌之黑暗魔法师

    禁忌之黑暗魔法师

    古董商人林夕在做一场黑心交易的时候,因为得罪了雇主,被对方弄到了另外一个叫做希尔特的世界。因为二世祖的刁难,克洛斯不得不选择离开,正在这时,他发现了一个位面穿越的咒语,本以为可以安然回到地球,却没想到又前往了另外一个叫做普坦更加凶险重重的世界。————————————————————————————吞噬了两具灵魂,融合了三个人的思想,在两个位面来回穿梭一步步创造属于他自己的奇迹。在希尔特有贵族、贫民、奴隶、有骑士、荣耀地位和战争在普坦有佣兵、流浪者、魔兽、精灵、绝世强者和绚丽缤纷的魔法斗气
  • 妖猴当道

    妖猴当道

    陪着唐三藏取到真经的原来不是孙悟空,真正的孙悟空早已经来到了另外的世界,开启了一段属于它自己的旅程……它是猴,它是他,他是异界孙悟空,他不再是猴…………
  •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内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内科速查手册》一书。全书分为急症、中毒及各系统疾病共十个章节。
  • 永夜杀神在都市

    永夜杀神在都市

    因为他的离开,黑暗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动,而无数的人,也在寻找着这个被称之为“永夜”的杀手。他是谁?为什么会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为什么他会牵动这一系列的事情?他是永夜,一个被称之为神的男人——南林。
  • 网游之爱你七巧玲珑心

    网游之爱你七巧玲珑心

    【风尚阁】告诉你,阅读是一件美丽的事。http://www.hongxiu.com/fengshang/如果你玩过网游,你会发现,那里处处是狗血。比如刚刚,蒋玲珑去卫生间洗了个澡,出来便看见自己被游戏里的老公PK死亡了。原因:“江湖乱世”离歌服第一美女玲珑居然是人妖!玲珑不在乎那个美女排行榜,可为毛悠悠家族的人总是对她进行辱骂、诋毁!那个喜新厌旧的前老公为了讨现任老婆欢心,不仅将自己驱逐出帮,还在枫林醉峡谷轮白自己!要装备是吧,老娘送给你当分手费!要PK是吧,老娘奉陪到底!抛开萝莉的外表,玲珑那颗常年沉睡的伪御姐心咆哮了。双开PK、单操作强势、医女也是可以很暴力的。噢,神啊!蒋玲珑觉得自己曾嫁给第一帮派帮主已经够狗血了,可是为毛她一个下堂妇又被第一大神亲睐了!?【女生网游,萌宠轻松,喜欢的进哟!】推荐颜的完结文《萌妃很有钱》:http://novel.hongxiu.com/a/433486/推荐颜连载文《画骨成颜,医妃妙手》:http://novel.hongxiu.com/a/570878/颜新浪微博:http://weibo.com/sanci
  • 往仙录

    往仙录

    仙之一道虚无缥缈,自古多少术士遍寻名川大山,又有多少武者红尘试炼。一世之内,万千生灵,芸芸众生之间又有多少生离死别。于是人们求长生,渴望不灭,仙之根源皆在于此。未久,先有隐世高人羽化登仙,后有尘世炼者武破虚空,莫不都是登上了那不灭之境。自此,仙道永久流传下来,可叹后世者得道之人寥寥,但仙之火种却越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