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28700000020

第20章 课堂笔记有窍门,简明扼要条理清(1)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张溥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明朝一个书香世家。张溥小的时候,天资愚钝,记忆力尤其不如人,常常是过目即忘,连他父亲都对他不抱什么希望了。但小张溥很有志气,他知道自己的记性不好,就努力想办法来克服这个弱点。

有一天上课时,先生叫张溥起来背诵文章。开始张溥还背得很好,可背着背着,就背不出来了。他心里非常着急,越着急,越想不起下面的文章。没办法,他只好低着头,等着挨先生的打。先生见张溥背不出来,以为他贪玩,不认真背书,非常生气,就拿起戒尺,使劲儿地在张溥的手掌上抽打了几下。张溥的手掌立刻就红肿起来了,但他没有哭,只是恨自己不争气。先生又说:“罚你回去把这篇文章抄十遍,明天交给我!”

张溥吃完晚饭,点着油灯,就伏在案前抄了起来。等他抄完十遍,已经是半夜时分了,他这才上床睡觉。

第二天上课时,张溥把抄好的文章交给了先生。没想到先生让他把昨天的文章再背一遍。张溥心想:糟了,我还没来得及背呢。只好硬着头皮往下背。谁知,刚背完上句,下句居然也顺着溜出来,没有背错一个字。先生这才满意地笑了。

回到家中,张溥反复思索:我今天为什么能脱口背出全文呢?难道是因为我抄了十遍书的缘故吗?于是,他先把先生今天布置的文章诵读几遍,然后开始抄写。他一边抄,一边在心里默诵,每抄完一遍,就大声朗读一遍。等他抄到第五遍的时候,他觉得能够复述全文了;当他抄到第七遍时,他不仅领会了文章的意思,而且还能熟练背诵了。他高兴地自语道:“原来真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呀。”

张溥终于找到了提高记忆力的方法。从此,他坚持不懈地抄书背书,靠着这种扎实的功夫,学到了许多东西。他著书立说,思路敏捷,文如泉涌,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后来,为了勉励自己,他就把自己读书的屋子称为“七录书斋”。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悄悄地将一场讨论记录下来,参与者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剑桥心理协会会员。两星期后又请参加讨论的人将他们能回忆起来的讨论内容写下来。当他把参与讨论的人回想起来的内容与录音核对时,他发现每个人能回忆起来的部分只占总数的8.4%。此外,那一部分记起来的也仅仅是只言片语或零零碎碎的东西,甚至有一些内容已被歪曲了。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场讨论才过去两个星期,居然能忘记具体论点的91%。也许他们讨论的是无关紧要的话题,也许他们讨论后又有极为重要、极为紧张的工作要做。但人们听过的、讨论过的东西,过些日子,会遗忘很多,却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体会。所以俗话才说:“最烂的笔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是走神,不能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有的学生上课专心听讲,注意力很集中,老师讲的东西都听懂了,可是一到课后好多知识又都忘记了。如果能适当地做好课堂笔记,就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果和学习的效率。会听课的同学,一般都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记笔记有哪些益处呢?

1.记笔记能够使学生在听课时保持一定的紧张度,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如课文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解题思路和方法技巧、学习经验总结、典型的事例(题例)等,认真把它们记下来,不仅能增加知识积累,更有助于总结提高自己的学习方法。

3.通过记课堂笔记,帮助学生将课本上丰富、复杂的学习内容提纲挈领串联起来,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巩固课本知识,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整理自己的学习思路,更好地复习总结,掌握学习内容。

4.一份好的课堂笔记,是高度浓缩的课堂知识精华,可以让学生在记笔记中将课本内容读薄,减少机械记忆量,易于记忆和掌握。

由此可见,记笔记是课堂学习的好方法,更是听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课后复习巩固做好准备,还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聚精会神地听课。实践证明,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记笔记的习惯。

我在学习上其实没什么窍门,主要是注意听讲。不过我喜欢记课堂笔记。在记笔记方面我是一个特别会“钻空子”的学生,我会抓住三个时机进行记录:一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时,抓住这一机会抢记;二是老师在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抓紧时间速记;三是下课后,对课堂上简记的笔记进行补记。另外,在我看来,记课堂笔记不是单纯地把老师上课讲的知识记下来,为记而记,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以及科目的不同,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记,并不断改进方法,使课堂笔记更好地为自己听课以及复习服务。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状元赵晏瑾

2.看到莲子忘了核桃

一位年近花甲的哲学教授在上他的最后一节课。

在课程快结束时他拿出了一个大玻璃瓶,又拿出两个袋子,一个装着核桃,另一个装着莲子。然后他对大家说:“我今天要给你们做一个我年轻时就看过的实验。实验的结果我至今常常想起,并常用这个结果激励自己,我希望你们每个人也能一辈子记住这个实验,记住实验的结果。”

在座的同学当时都很期待,哲学课还能做出实验来?就用那些核桃和莲子?

老教授把核桃倒入玻璃杯中,直到一个也塞不进去为止。这时他问:“现在杯子满了吗?”

学过哲学的同学已经有了几分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答:“如果说装核桃的话,它已经装满了。”

教授又拿出莲子,用莲子填充核桃余下的空间。

然后,老教授笑着问:“你们能从这个实验中概括出什么哲理吗?”

同学们争先开始发言,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满,只有相对的满;有人说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想挤,总可以挤得出来;还有人说空间可以无限细分。

最后,老教授说:“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不过还没有说出我想让大家领会的道理来。你们是不是可以反过来想一想,如果我先装的是莲子而不是核桃,那么莲子装满后还能再装下核桃吗?你们想想看,人生有时候是不是也是如此,我们经常被许多无关紧要的小事困扰,眼看着人生就沉埋于这些琐碎的事物之中,结果,却往往忽略了那些真正对自己重要的事情,白白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记住这个实验,如果莲子先塞满了,就装不下核桃了。”

之后,在座的同学都陷入了沉思。

的确,在学习中,我们常常分不清孰轻孰重,往往是嚼了不少味淡的莲子,却难得有机会品尝香而略苦的核桃了。就像课堂上记笔记和听课之间的关系,有些同学往往因为花费了主要精力去记笔记而影响了听课,这种做法无异于丢了西瓜捡芝麻。

记笔记固然很重要,但是在课堂上同学们要处理好听讲与记笔记的关系。有的同学一上课就拼命地记,恨不得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大脑和手始终处于机械而紧张的“录音”状态中,一堂课下来很累。可是合上笔记本想想老师究竟讲了些什么,脑子里又是空空的,只好再花大量时间去看笔记。结果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造成了学习上的被动。也有的同学上课时只是专心听讲,不做课堂笔记,这样做的结果,是当时都听懂了,过一段时间后,学过的知识大量遗忘,因为没记笔记而无从回忆这些被遗忘的内容,这样也影响了学习效率。那么,笔记怎样才算记得恰当呢?

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作为学生,主要是听。可以说,认认真真地听懂老师讲述的内容是学生上课的唯一目的,记好课堂笔记,恰恰是实现这个目的。听记并重是不对的;一味埋头记笔记,把自己当成录音机更是本末倒置。那么,是不是可以不记笔记了呢?当然不是。会听课的同学往往是一边听讲,一边思考,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步步深入,随时把一些重要的论据、论点和分析方法用自己的话记下来。凡有教科书的课程,笔记可以简单扼要些,书上有的,一般都不必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理解上。

也就是说,在课堂上,同学们要用90%的注意力集中听讲,并积极动脑思考,只用10%的注意力做简要的笔记。这种笔记不是对教师原话的记录,而是经过自己思考后的语言。这样做,学生不仅能全部掌握所学知识,而且还会有创造性的发现。

总之,记笔记要以不影响听课、思考、理解为前提。有些同学认为,不管懂不懂,先记下来,等课后再慢慢思考理解、消化吸收。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上课脑筋不大动,拼命记笔记;下课笔记好几页,问题一大堆。再想把问题一个个弄懂,时间和精力又不允许了,最后势必影响学习效果。

经过反复实践,我摸索到正确处理听记关系的方法,这就是:听和记,以听为主,记服从于听,在认真听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难点,有选择地记,把听和记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听得完全,记得精练。

——北京铁路二中优秀学生刘若男

3.作家的爱好

俄国作家果戈里一生最大的“嗜好”是记笔记,人们称他为“笔记迷”。他成年累月不知疲倦地把读到的佳句名言、听到的奇闻趣事、看到的人情乡俗都一一记入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不断积累,那本笔记本为果戈里提供了五彩缤纷的写作素材。在他的名著中篇小说集《狄康卡近乡夜话》里,许多乌克兰的风俗习惯、传说故事、民间谚语,都是从笔记里摘录下来的。果戈里把这种笔记本称为“万宝全书”。

果戈里有很多笔记本,而每一本都堪称精华中的精华,他从来不在笔记上记录一些无用的东西,而是记最能打动他内心的词句,或是他认为极其吸引人的内容。他的笔记不仅记得很精简,条理性也很强,方便写作时寻找灵感。

由于形成了良好的记笔记习惯,他的作品慢慢变得善于描绘生活,将现实和幻想结合,具有讽刺性的幽默,最终他创作出著名的作品是《死魂灵》。

一些同学虽然养成了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但在方法上还有一些欠缺。如有些同学的课堂笔记杂乱无章、没有重点、缺乏条理、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些同学笔记过于简单,遗漏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有些同学下课后就将笔记扔在一边,不知道及时补充;这都是同学们无法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因。具体来说,记课堂笔记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突出重点,简明扼要。课堂笔记要“简略”、“清楚”、“提纲挈领”、“留有空白”。课堂笔记首先要记下主讲章节标题,副标题,要有抓住主题和纲要的能力。还要学会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字、图表、缩写或符号以及自己习惯的方式,记下教师讲授的某章节中心思路及侧重点,这是很重要的思维锻炼,同时也可留有足够时间去思考。课堂笔记不要写得过密,也不必苛求整洁,但要稍微留出空白,行与行之间要留有较宽空隙,这样便于修改、补充和整理。

2.集中精神,及时补充。做课堂笔记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思维为中心,以理解为标准,以知识转移为目的。做好课堂笔记的关键则在于,在理解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将教师讲授内容记录下来,当然,也有两种例外,即对听课时尚未完全理解的内容,也要按原样记下来,可以画上记号或标记,等课后核准、研究、补充,不然由于一两个知识点没跟上而影响听其他内容,这也违反了记笔记的原意。一般来说,在课堂上百分之百理解清楚再记录是不现实的。另外,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迫,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当时可能漏记,下课后,应尽快抽时间去补充。对课堂上所记的混乱部分,最好重新整理、归纳,这也是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

3.笔记条理化。一般来说,中学老师讲课,都要把章、节标题写在黑板上,这部分内容记下来有助于了解知识的系统性、条理性。但也会出现因课文内容需要、老师讲授思路不同,而不按板书顺序讲课的情况。如老师有时从课堂效果出发补充某些内容,插入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或者颠倒某些课程内容体系中的顺序,这时,一方面要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持知识本身固有的顺序和条理。

4.不要放过课本之外的精华。课本,只是讲述知识的。编课本的人一般并不把编写的思路、学习方法等都编进课本。而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则经常谈到许多关于学习方法、思想方法等内容,这些虽然不是课本知识体系以内的内容,但它是老师的切身经验,对学习行之有效,对中学生提高素质、能力极有好处,也应及时记入课堂笔记,切勿放过。

为了不使笔记成为“录像带”,必须把在课堂上听到的、看到的,通过大脑进行思考以及初步的分拣:哪些该记,哪些不该记;哪些听懂了,哪些还没有听懂,或者似懂非懂,这些都要在笔记本上作上记号。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听课质量,又有利于课后的复习。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李姗姗

4.爱因斯坦的秘诀

著名的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中都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了相对论学说,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无论在科学上,还是在哲学上,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代书院(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代书院(阅读中华国粹)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拦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阅读中华国粹》丛书囊括古今,泛揽百科,不仅有相当的学术资料含量,而且有吸引人的艺术创作风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王培编著的《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古代书院》便是此丛书中译本。
  • 白雪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白雪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爱国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爱国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中国文化史速读

    中国文化史速读

    本书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事物或事件加以收集整理,做成一专题史。详细地阐述事件的过程和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 中国宫廷史速读

    中国宫廷史速读

    本书将中国古代宫廷中发生的对历史进程有较大影响的事件加以收集整理,做成一专题史。详细地阐述事件的过程和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仙争

    仙争

    倒霉的主人公赵辰穿越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充满了危险,刺激和机遇。也许梦想能在这里启航,飞向天空,遥望星海。
  • 管理者

    管理者

    十大神器,古代遗址,未来产物,时空连接,越来越多的奇异事件正在发生着。而这称之为储藏室的神秘空间到底是什么地方呢?管理者的无限循环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呢?这其中是阴谋?是守护?是命中注定?是前世因缘?想不想知道?想不想天天爆发?警告!此书烧脑,请勿点开!QQ群:493182509
  • 缅北绝恋

    缅北绝恋

    大家先别紧张:涌入缅北的三万参战老兵都是合法的创业者。不存在宣传违规问题。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云南省独立师连长胡图在血流千里的缅北的奇特经历。他善于谋略,又胆小怕事,风流倜傥,跟国民党残部的女儿阿平一见钟情,可是他们的爱情受到了日本商人田中的狙击,因为阿平是田中的情妇。为了阻扰田中修建日军“招魂塔”,胡图跟“山林帮”暗中结盟,无意中错帮了田中。田中主动向胡图示好,但在阿平的问题上却寸土不让。“灰色影子”分队是由国民党残部的子孙组成的,他们把胡图当做日本人的走狗,秘密逮住了他,生死关口,胡图骗取了杀手的信任。三年后,胡图回到了缅北,可是阿平已经自杀……
  • 豪门契约:诱拐小娇妻

    豪门契约:诱拐小娇妻

    叶伊:“傅云卿,送你一盒大宝。”傅云卿:“为什么?”叶伊:“因为大宝,天天贱!”叶伊一觉醒来睡了自己的大boss,不是说总裁大人都是高冷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吗?为什么她惹上的这只,即闷骚又毒舌呢。迷迷糊糊中签了丧权辱国的卖身契。从此。“叶伊,给我把衣服洗了。”“叶伊,咖啡不加糖。”“叶伊,按摩。”“叶伊,过来亲一个。”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啊呸,傅云卿,老娘不伺候了。”傅云卿嘴角一扬,长臂一勾,将叶伊压倒身下。“那换我来伺候你。”婚后。叶伊:“傅云卿,人家老公都那么浪漫,你怎么不学着点。”傅云卿邪魅一笑:“那我们就来浪漫一次。你浪,我慢。”叶伊:“唔…”傅云卿,你个禽兽!
  • 学霸修仙路

    学霸修仙路

    1.作者决定写最直白的简介了。2.又改了简介,实在对不起审批的工作人员……3.女主穿越,风灵根,剑修,基本无其他金手指。人不傻,但也不如何腹黑,想看小白型和女王型的可以另寻它文了……4.热血升级向,主线无男主,可能慢热(<重点)。5.有可能有平行世界设定CP向番外。6.作者自以为三观还是比较正的。7.由于主角的穿越身份,叙事时有现代用语。8.本文尽量做到不小白,但作者智商有限,有出现BUG的可能。这种时候就装作没发现吧……9.作者尽量做到不玻璃心,依然欢迎对本文进行评价点评。10.第十条还没想到。
  •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一个投机者的智慧

    本书是以1994年德国电视二台制作的“世纪见证”节目中的科斯托拉尼和约翰·格劳斯就其生平而作的访谈内容为基础创作而成的,科斯托拉尼以不可多得的宏大气魄讲述了自己始于1906年布达佩斯的遍及世界各地的生涯。当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作为世纪的见证者受邀接受采访时,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伟大市民的个人生活史,同时也是让人感动也确实感动了很多人的百年金融史。
  • 命定第一眼

    命定第一眼

    在祈祷静思仪式上的那一瞬,她看到了绿叶遍身的神树下的那个男子,那温柔又不失邪魅的一笑,让她为之心动。好似命运的巨轮开始运转。她注定与之纠缠一生…………里尔族的游历开始,在途中,她碰到了他,很久之后:“吸血鬼大姐,你怎么变成男得了?”“那是你的一厢情愿。我从来都是美男。”“那我叫你大姐的时候,你抖什么抖,我以为那是回应。”只见他眼波流转,温柔一笑,对着她叫到“大哥……大哥……”夜雅抖了三抖,“你别叫了,偶明白了。”受不鸟了!原来命运,在上一世,他们相见的第一眼就已注定!!!
  • 仙彩华章

    仙彩华章

    她的前身,是早已被书写好了的命运。姬宓,红颜薄命,双十辞世,姬放爱妾。轻描淡写到如同一朵白云的飘离。但她的未来,却必须由她自己。
  • 奇异蜡像馆

    奇异蜡像馆

    她的身世从不为人所知……她生命中一点点凌乱的元素仿佛就是一枚炸弹。遇到那个蜡像馆,命运之轮开始逆转,一切将会在美好的幻影里逝去。她的一生,是诗,是铭,是吟游诗人口中的凄婉故事。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