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情感往往能够左右人的行为。对人不要过分地表示出自己的喜欢或厌恶的心态,不然好恶不忍,会带来灾祸。人的感情也有一种迁移,这种迁移作用使得人由于喜欢某人某事也连带照顾和他有关的人或事物。正是由于这种移情作用,也能使人见物生情,触景生情,不能忘记以前别人的过错或是对自己的侮辱,从而更加厌恶以往的恶交。这都是不知道什么是人的真正好恶,应该保留哪些爱好,应该厌恶什么事情的结果。
东汉桓帝时,有个叫左原的,是陈留人。他是郡学的学生,曾经因为犯法,被开除了。郭林宗曾经在路上碰到他,便安排酒席来安慰他。郭林宗对他说:“从前颜涿聚是梁甫的大强盗,段干木是晋国的马贩子,最后,一个成了齐国的忠臣,一个成了魏国的贤士。希望你不要气愤,要反省反省自己的过错。”左原接受他的劝告之后走了。当时有人讽刺郭林宗和恶人不绝交,他却说:“人如果不仁义,你还那么讨厌他,是会出乱子的。”左原后来忽然心生愤恨,结交侠客,想报复太学里的人。刚好事发这天,郭林宗正在太学里,左原感到辜负了他的教诲,于是就走了。
左原接受林宗的教诲,而消除了对太学的仇恨。所以说:“使恶人能被仁义感动,就能灭去他年之祸。”这才是懂得厌恶要忍的好例子。若不是郭林宗忍住自己厌恶恶人之心,诲教于左原,左原杀人是很有可能的。正是郭林宗拯救了左原,也以自己忍厌恶的行为,救了太学里面的人。
《论语》上记载过孔子说的话:“有不仁义的人,你如果恨他恨得过度,便会出乱子。”意思是讨厌不仁不义的人,如果过度,使他无地自容,迫不得已,他就会酿成大乱。东汉陈仲弓,颖川许人,有志向,好学习。先作颖川郡功曹,后来为太丘长。灵帝初年,碰上中常侍张让的父亲死了,归葬颖川,尽管全郡的人都去吊丧,但名士中只有陈仲弓一个人去吊丧。后来发生了党锢之祸,大杀名士,张让对当年陈仲弓的行为很感激,所以放了许多名士。
尽管陈仲弓知道张让这个人名声不好,名士不愿与之结交,但他也深明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正直之士连有恶名的人都不敢去交往,怎么去改变他、影响他?而世界之大,比张让坏得多的大有人在。自己今天对张让的尊敬,满足了他的一点虚荣心,也就有可能免去他对很多人的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