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谗言,不听诽谤之辞,是忍受住自己的猜疑之心,信任他人的表现。聪慧明智的汉昭帝能够精于分析,冷静思考,明辨是非,使诽谤霍光的人的阴谋没有得逞。
汉武帝去世的时候,汉昭帝才不过8岁,还是个孩童。汉武帝放心不下,把他托付给霍光和上官桀、桑弘羊等四位大臣。四人之中,霍光是大司马、大将军,地位最高,掌握着朝廷大权。
霍光忠心耿耿辅佐汉昭帝,把国家大事处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威望日益增高。但是霍光为人耿直,做事不讲情面,得罪了上官桀、桑弘羊、盖长公主(汉昭帝的大姐)
等一批人。这些人本来就忌妒霍光,这时因为自己的私欲没有得到满足,更是恨透了他。正好当时汉王刘旦(汉昭帝的哥哥)因为自己没有做成皇帝,也对霍光极为不满,上官桀等人就和刘旦勾结起来,想设计除掉心头患霍光。
汉昭帝14岁那年,上官桀一伙趁着朝廷让霍光休假,伪造了一封刘旦的书信,派人冒充刘旦的使者,把信送到汉昭帝手里。汉昭帝接到信一看,上面说:“大将军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居然擅自摆上皇上专用的仪仗,吃皇上才能享用的饭菜,不守法度,耀武扬威。他还不经皇上批准,擅自往大将军府增凋武官,这简直是独断专行,没把皇上放在眼里!我担心他有阴谋,对皇上不利。我愿辞去王位,到宫里保卫皇上,提防奸臣作乱。”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做好一切准备,只等汉昭帝一声令下,就把霍光逮起来。谁知昭帝却没有动静。
第二天清早,霍光去上朝,听说了这件事,就待在偏殿中等候发落。汉昭帝不见霍光,问道:“大将军在哪儿?”上官桀回答:“大将军因为被燕辨伪王告发,所以不敢进来。”霍光进去,自己摘掉帽子,跪下磕头请罪。汉昭帝说:“大将军只管戴上帽子。我知道那封信是假的,你没有罪。”霍光又高兴又纳闷,问:“皇上怎么知道的?”汉昭帝说:“大将军检阅羽林军就是最近的事,增调校尉到现在也不到10天,燕王远在北方,他怎能这么快就知道?再说,将军如果要作乱,也不必依靠校尉呀?"上官桀一伙和文武百官听了都大吃一惊,觉得这小皇帝年纪不大,却真不简单。
汉昭帝又说:“这事只问送信人就可以弄明白,不过要是其中有鬼,他肯定逃跑了。”左右连忙去找送信人,果然跑了。汉昭帝马上下令捉拿,还连连催问捉到了没有。上官桀他们吓得要死,就劝汉昭帝:“这小事一桩,皇上就不必追究了。”汉昭帝说:“这事还小吗?”从此他就更加信任霍光,怀疑起上官桀一伙来了。
后来上官桀他们又在汉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汉昭帝发火了,说:“大将军是位忠臣,先帝嘱咐他辅佐我,谁敢再诬蔑大将军,我就办谁的罪!”上官桀他们看这办法行不通,就商量着让盖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喝酒,埋伏下士兵把霍光杀了,然后废掉汉昭帝,立燕王刘旦为帝。这阴谋还没来得及施行,就被汉昭帝和霍光发觉了。上官桀一伙全被杀了,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也只好自杀了。
靠陷害他人,诽谤他人,运用恶毒的手段,即使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不会维持长久,早晚会被别人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