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的眼睛都是雪亮的,他们时刻在察看周围局势的变化,找到自己防守反击的最佳策略。不善如此者,只能做些小打小闹的事。曹操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主要由于他的居高见远,他的超群的机智。这在他整个争霸过程中,都有鲜明体现。
曹操在兖州打败吕布后,在他周围的异己势力,北面是冀州牧袁绍,东面是吕布,西面是马腾、韩遂,南面是荆州牧刘表,对曹操形成了一种四面包围的态势。在曹操同刘表之间,还横亘着一个同刘表联合的张绣。
当时,袁绍势力强盛,而且还没有同曹操彻底闹翻,曹操不可能首先对他用兵。关中马腾、韩遂各拥强兵相争,一时无力对东边用兵,对曹操暂不构成威胁。东边的吕布是夙敌,力量不弱,对曹操的威胁也最大。曹操有意解除这一威胁,但南边的张绣虎视眈眈,一旦对吕布用兵,张绣乘虚袭击后方,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除去后顾之忧,曹操决定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趁张绣立足未久、根基不牢、力量还不算很强大时对他加以征伐,张绣果真率众投降。
曹操兵不血刃,就取得了第一次南征张绣的胜利。有人说这是意外的成功,其实也可说是曹操智慧的体现。
由于张绣的降而复叛,后来曹操为稳定南方,又于同年十一月和次年三月进行了对张绣的两次南征。终于使张绣势力遭到沉重打击,于是曹操南方的局势就相对缓和了。后来在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一线对峙的时候,张绣听取谋士贾诩的建议,拒绝了势力强大的袁绍的结盟请求,而归附了曹操。
曹操还用离间分化策略使吕布与一心做皇帝的袁术火拼,导致袁术失败。在袁术力量已弱的情况下,曹操趁势宣布袁术罪状,率军大举南讨。后来袁术退到淮水以南,曹操又趁走投无路的袁术北上投奔河北的袁绍之机,派刘备等截击袁术,在毫无能力抵抗的情况下,袁术只好掉头向淮南。当他逃到离寿春八十里的江亭时,终于病倒了,连粮食都没有,只用麦屑充饥。时值盛夏,天气炎热,袁术想喝一口蜜浆也办不到。他坐在床上,叹息了许久,突然喊道:“我袁术怎么落到了这个地步啊!”然后吐了很多血死去。袁术急于当皇帝,结果是空梦一场。
随后,曹操将自己的势力伸向了淮南。
在南方张绣势力减弱,袁术被打败而一蹶不振,西方马腾、韩遂也被稳住的形势下,曹操开始率大军东征吕布。东征时,曹操阵营内部将领们意见也不一致。有些人认为,虽然袁绍在北方对付公孙瓒,一时无暇南顾,袁术也无力进行反扑,但张绣和刘表合起来力量就大了。如果大军远征吕布,他们乘机就近袭击许都,就会有危险。军师荀攸自有看法,他说:“刘表、张绣刚打了败仗,势必不敢冒险前来进攻,吕布骁勇,又与袁术勾结,如果让他得势于淮、泗之间,时间长了,豪杰响应他的就会日渐增多。现在我们趁其初叛,众心不一的时候,去攻打他,必然能够成功。请主公放心好了。”
曹操认为荀攸的看法很对,当即决定东征。
最后曹操终于在下邳城(江苏睢宁县西北)打败吕布,使自己的势力又扩展到了江苏徐州一带。
在曹操南征张绣、袁术,西抚马腾、韩遂,东平吕布不断取得成功的时候,也正是北方的袁绍在河北地区镇压农民起义军,同公孙瓒交兵,向四外扩张势力得手的时候,至袁绍打败公孙瓒止,袁绍已占据了冀、青、幽、并四州,将黄河以北地区控制在自己手中,成为北方唯一能,与曹操抗衡的强大势力。
于是曹操开始准备与袁绍决战。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又抢时间果断地急袭徐州的刘备。击走刘备的成功,不仅使曹操对徐州的统治得以巩固,同时避免了同袁绍较量时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
而这些每一个都关系生死存亡的战略的实施,都源于曹操居高见远,洞察大势的智慧。
由此可见,曹操一生霸业的成就,不仅是靠他每一次战役中的出奇制胜,更主要的是靠他出色的智慧。他首先能起于微末,首举义兵,树立自己的声威。然后马上创造自己的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继而又深根固本屯田养殖,采取由近及远,由弱及强的方针,使自己军事力量得到加强,然后抓住时机,执行下一步战略,同北方与他争锋的袁绍集团进行决战,在北方统一及巩固的形势下,又以战略家的气魄,毅然南下准备消灭孙、刘两个势力,统一全国。他不仅一方面通过武功树立自己的军事权威,另一面还通过控制献帝及打击王室势力,不断强化自己的政治权威,终使自己成就了天下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