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意之材宜于治理新局面。他们善于周旋调停,权智有余而公正不足,因此宜于开创新局面,在太平的形势下却做不出什么实绩来,有虚名而无实功。
之所以把陈平归入智意之材,就是因为他权智有余而公正不足。我们可以从下面叙述的三个故事中,悟出陈平的公正不足之处。
其一,处置樊哙——
公元前195年,高帝击败叛军英布归来,创伤发作,缓步走到长安,又闻燕王卢绾叛变,遂派樊哙以相国的身份率军讨伐。樊哙走后,又有人对高祖说:“樊哙跟吕后串通一气,想等皇上百年之后,杀害戚夫人和赵王如意,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高祖早已察觉吕后自作主张,干预朝政,心里有些不高兴,可又想,一个妇道人家能干出什么来呢?但现在听说跟他妹夫大将军樊哙串通起来,情况就严重了。于是,他立即在床上下诏说:“陈平急速以驿传马车,载着绛侯周勃代替樊哙将兵,到了军中立即砍下樊哙的头!”高帝怕陈平不敢去杀樊哙,又吩咐陈平尽快把樊哙的头取来,让他亲自检验。
陈平、周勃立刻动身。路上,陈平对周勃说:“樊哙功劳大,又是吕后妹妹吕须的丈夫,我们可不能自己动手处斩皇亲国戚。眼下,皇上正在气头上,万一他后悔了怎么办?再说皇上病得这么厉害,咱们斩了吕后妹夫,将来吕后当权能放过咱们吗?”周勃一时没有了主张,便问:
“难道把樊哙放了不成?”陈平说:“放是不能放的,咱们不如把他绑上囚车,送到长安,让皇上自己去斩。”周勃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陈平还没回来,高祖的病却加重了。高祖想,光杀了樊哙,还不能削弱吕后的势力,因此,他吩咐手下的人宰了一匹白马,叫大臣们饮血为盟,“非刘氏不得封王,非功臣不得封侯,违背盟约,天下共伐之!”
且说陈平来到军中,以符节召见樊哙,将樊哙两手反缚载入囚车,送往长安。
陈平在路上听到高帝崩逝,太子刘盈为皇帝(汉惠帝)、尊吕后为皇太后的消息,更加恐惧,又怕吕须进谗,于是坐驿传马车急速回朝。路上遇到使者传命,令陈平屯驻荥阳,陈平接受诏命,旋即改变主意,回到关中,跑进长乐宫。
吕太后见陈平回来,马上问及樊哙。陈平讨好地说:
“我奉先帝之命处斩樊将军,可我始终认为樊将军功大于过,怎忍下手?再说那时先帝病重,昏迷中所说的话不一定对,因此,我只派人把樊将军送回来,听候太后的发落。”
吕太后松了口气,宽慰陈平。陈平畏惧谗言,唯恐地位不稳,就流着泪说:“我受了先帝的大恩,应该赤胆忠心地报答一番。现在太子刚即位,宫里正需要人,请让我在宫里做个卫士,伺候皇上,一来可以报答先帝大恩,二来可以替太后和皇上效力。”吕太后听了这些话,心里挺舒坦,夸奖陈平一番;拜他为郎中令,又叫他在宫里辅助皇帝。
其二,违心地拥诸吕为王——
汉惠帝死后,其子刘恭立为皇帝,称为“少帝”。因为少帝还是个婴儿,不能统治天下,吕太后名正言顺地替少帝临朝,主持朝政。
吕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欲封娘家的兄弟子侄为王,故意问大臣们可不可以。右丞相王陵是个直性子,愣头愣脑地说:“高帝宰了白马,大臣们都宣过誓,非刘氏不得封王。”问陈平,陈平违心地说:“可以。高祖平定天下,分封自己的子弟为王,是对的;现在太后临朝,分封自家子弟为王,也是对的。”
事后,吕太后不再让王陵做丞相,而升陈平为右丞相,吕太后的内侄和内侄孙先后被封为王,出现了诸吕当权、一统天下的格局。
其三,对答如流,巧除周勃——
陈平本来与周勃不和。当年他归汉时,周勃曾说过他受金盗嫂,当然心存芥蒂。但为了安定社稷,挽救刘氏,陈平、周勃还是以大局为重,拥代王刘恒为帝,史称汉文帝。
文帝即位,大夸太尉周勃亲自率兵诛杀吕氏,劳苦功高。陈平虽与周勃联手杀了诸吕,但内心深处仍忌恨周勃,于是托病引退,让出高位,等候时机再来排挤周勃。
汉文帝刚刚即位,对陈平称病感到奇怪。陈平谦虚地说:
“在高祖时周勃的功劳不如我,到了灭杀诸吕,我的功劳不如周勃。”一席话,使文帝对陈平顿生好感,但一时又难改变初衷,于是,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有一次,大臣们上朝。文帝问右丞相:“天下一年判决的讼案有多少?”
周勃谢罪说:“不知道。”
又问:“天下一年的金钱和谷物的收支有多少?”周勃急得汗流浃背,谢罪说不知道。
皇上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虽心中无数,但比周勃机灵。他说:“这些事都有主管的人。皇上要知道监狱的情况,可以问廷尉;要知道钱粮收支的情况,可以问治粟内史。”
皇上又问:“既然一切事情都有主管的人,那么,丞相管什么呢?”
陈平感到排挤周勃的时机到了,便讨好道:“丞相主要的职责是:对上,帮助天子调理阴阳,顺从四时;对下,妥善地化育万物;对外,安抚四方,对内,爱护百姓,使文武百官各司其职。”
文帝听了点头称赞。周勃则满脸羞愧,无地自容。不久,周勃托病请求免去右丞相职位,告老还乡。文帝趁机废除了左右丞相制度,让陈平一人做了丞相。
从陈平处置樊哙和违心地拥护诸吕为王,以及巧除周勃三事,可以看出陈平确实有失公平,这也可能就是刘邦临终时交代“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的原因。刘邦认为,陈平机智聪明过人,这在争夺天下时是少不了的,但在治理国家时,却需要厚道些为好。然而在刘姓天下被吕家夺去,生杀予夺人权全在吕后一人之手时,像王陵那样硬顶是无济于事的,相反,陈平采用的“谋身”之术,虽有些滑头,而目的是为保全实力以图后计,未尝不是一科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