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61600000027

第27章 原则与人交往要彬彬有礼

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西班牙)松苏内吉

礼节是封推荐信

与人交往,礼节就是一封推荐信。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生存。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它是判定一个人形象的重要因素。

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留给他人的印象,以及获得的社会对自己的评价,那就是你的形象。而礼节就是形成你的形象最主要的部分,温文尔雅、真诚大方的言谈举止会带给别人舒畅亲切的感觉;而举止粗俗、毫无礼节可讲的人必定是不受人欢迎和喜欢的。

有一老总请张教授到他公司策划一些事情,时间已经约好了。那天,张教授准备去这家公司。出于礼貌,他先给这家公司的办公室打了一个电话,告诉对方自己要去了。但是办公室接电话的人第一句却是:“喂,你是谁?”非常不礼貌,张教授就说:“我是某某,请你告诉你们老总我一会儿就去见他。”对方却大声大气地说“他不在。”接着“啪”的一声挂了电话。张教授有些生气,但他还是耐下心来打了第二个电话,这一次还没等他说话,对方就很不耐烦地说:“已经告诉你了,他不在。烦人!”“啪”的一声又挂了电话。张教授十分生气,从此以后,这家公司老总再请他,都被他婉言谢绝,虽然,老总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出现,而且还炒了那位接电话之人的鱿鱼。可是,这个公司的形象已经印在了张教授的心中。

礼节代表的是对别人的尊重,当你对别人尊重的时候,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接电话的那个人,能够认识到这些,当时很礼貌地跟张教授说明情况,结果可能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在社会生活中,很多人之间的交往都是不深入的,尤其是商务往来。可能只是一次简单的会面就决定一场业务或是谈判的成败。

肖洁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副总裁。有一天,她接待了来访的某建筑材料公司主管营销的刘经理。刘经理被秘书领进了肖洁的办公室,秘书对肖洁说:“肖总,这是某某公司的刘经理。”肖洁离开办公桌,面带微笑,走向刘经理。刘经理先伸出手来,让肖洁握了握。肖洁客气地对他说:“很高兴你来为我们公司介绍这些产品。这样吧,让我先看一看这些材料,再和你联系。”刘经理在几分钟内就被肖洁请出了办公室。之后的几天,刘经理多次打电话询问,但秘书的回答都是:“肖总不在。”

到底是什么让肖洁在几分钟的接触中就给对方打上了“不”的标签呢?肖洁这样说道:“首次见面,他留给我的印象是不懂基本的商务礼仪,还没有绅士的风度。他是一个男人,位置又低于我,怎么能主动伸出手来让我握呢?而且他伸出的手冰冷、松软、毫无热情。当我握他的手时,他的手掌也没有任何反应,握手的这几秒钟,他就留给我一个极坏的印象。他的手让我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作为一个公司的销售经理,居然不懂得基本的握手方式,他显然不是那种经过高级职业训练的人。而这家公司能雇用这样素质的人做销售经理,可见公司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层次也不会太高。这样素质低下的人组成的管理阶层,提供的建筑材料怎么能让人放心呢?”

显而易见,恰当的礼节就是最好的推荐信,它可以让你显得自信而有风度,让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留下好感,为你的下一步成功打下基础。试想一下,如果你没有良好的礼节,直接就会被别人在脑海中否决掉,那你还有什么再进一步的可能。

所以,在与人交往中,要时时注意自己的礼仪,尽可能给对方一种受尊重的感觉,让对方乐意与你交流,与你处事。这样,就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学会说客套话

客套话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没有了客套话,人际交往就会显得很单薄,很缺乏感情。

两个人一起去看一位生病的朋友,其中一位很恳切地说:“才来看你,真不好意思啊。你现在情况怎么样了?那就安心养病,别想太多。什么时候出院,一定要给我打个电话,我过来接你。”另一位则不善言谈,只是为朋友的痛苦感动难过,却不会说客套话。虽然朋友很清楚他的为人,但心里总难免有点失落。

这就是不会说客套话的表现。而擅长交际的人们,像精通交通规则一样熟谙客套之道,他们用客套话来拉近与他人的距离。中国人见面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您吃了吗?”这不是要请对方吃饭,而只是一句客套话。也正是这样一句客套话,令说话的双方之间的距离就近了许多。

很多时候,客套话还是谦虚的体现。比如有人作报告或讲话,总会在最后说上这样的客套话“我水平不高,研究不够”或是“我讲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等等。这样的话,我们经常可能会听到,不要觉得讲多了就没意思。试想一下,如果有人在这样的场合不这么说,人们会不会觉得他很骄傲,没礼貌啊,那是肯定的。因此,恰当地使用客套话,是你树立易于沟通,谦逊形象的基础。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松下幸之助是个很会讲客套话、很会用客套的人。他在交托下属去执行某一件事时,会说“这件事拜托你了”;遇到员工时,他会鞠躬并说“谢谢你”、“辛苦了”之类的客套话。除客套话外,他还有很多客套的举动。他有时会亲自给员工斟一杯茶,或者送给员工一件小礼物。松下就是善用这种客套来激励员工为公司毫无怨言地效力做事的。

作为一名老板,能够如此客套地对待自己的员工,他的员工怎么会不认真地为他工作呢?在生活中,学会说客套话,可以拉近与他人的距离,有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求人办事以后,真诚地说一声“谢谢”,而不是只把感激之情埋在心底,会令对方有一种愉快的感觉,他会认为他的付出得到了肯定。这样,当你以后再有事相托时,对方也会很乐意的。同样,当你给别人带去麻烦时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就会使对方的火气降下去。

客套话是社交车轮的润滑油,能减少“摩擦”和“噪音”。但是如果你的客套话说的太多太假,不但不会给人以好的感觉,还可能引起他人的反感。那么怎样的客套话才是好的呢?重点就在一个“真”字上,虽然是客套话,但是也要发自真心。只有发自真心的诚挚言语,才最能打动人,引起他人的共鸣。

说好客套话,可以让你的人际交往更加顺畅。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或是一味的特立独行,冷漠地应对身旁的人,这些都是现在的年轻人所不重视的,也是他们最欠缺的。无论什么时候,客套都是不能省的。

建议与忠告:

礼节可以为你赢得好的人缘,可以为你的成功铺平道路,那么怎样才能拥有好的礼节呢?

1.举止应注重细节

在与人交往中,举止中的一些细节,如握手的具体动作、站姿坐姿等,更能让人看出你的修养,所以在这些细节方面更要注意。

①握手时,标准的动作应该是身体稍向前倾斜,手掌伸开,垂直向下,全手掌握住对方,稍用力即可。如果拇指向下,仅伸出几个手指,这会让人觉得你对人不够尊重。而且,与女士握手时,只有当女方伸出手时才可以握,不能强行去拉对方的手。握手时也应当避免不必要的小动作,如用手指滑动对方的手心或手背等,这样可能会引起误会。

②站姿在人际交往中也是很重要的。一般来说,交际双方站着谈话,一不要把双臂搂抱在胸前,二不要双腿叉得太开,三不要有小动作。应是尽量站得直一些,双臂自然下垂,双腿稍稍分开就可以了。

③坐着说话时,正确体姿应该是稳稳地坐着,并把双手自然放在大腿上。不要一会儿掏兜,一会儿玩钥匙圈,一会儿捏弄手指等。这样会使对方分散注意力,变得心神不宁。总之,要控制和历练自己的举止,是要在每个细节上下工夫的。

2.言语上以礼相待

与人交谈时,要做到以礼相待,不说脏话、粗话,不道人短、不耀己长,真诚谦和;语气上要做到不卑不亢,既不低声下气,也不给以势压人的感觉。同时,还要会说客套话,善于使用谦词和敬辞。

3.精通不同场合的礼仪

要想拥有好的礼仪,除了自身的一些言谈举止的基础素质外,还要精通不同场合应有的礼仪。出席宴会、舞会等,到人家中拜访或是接待别人的来访等等,不同的场合,你所要注意的礼仪都是不同的。只有把这些都掌握了,而后运用在实际中,你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礼节的人。

4.尊重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的风俗习惯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和社会文化的差异,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属于礼节的一部分。

比如说,在中国,人们见了面会互相寒暄一番,说一些诸如“吃了吗?”“上哪儿去?”“最近在哪里发财?”的客套话。但是在西方,问人私事却是一种忌讳,他们多以讨论天气等为主。

再比如说,用拇指和食指合成“O”字形,并伸开另外三指,这个手势在美国是表示满意和赞赏的意思,而在日本则是指钱,在谈判中日本人做出这种手势,你若点头同意,对方就会认为你将答应给他一笔现金。如果到了巴西你再用这种手势,对方是女性时会认为你在引诱她;男性则理解为你在侮辱人,而顿感不满。

可见,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是你在与人交往时必须注意的,不然,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给你带来麻烦。

同类推荐
  •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优秀员工不找借口的24堂课

    “不找借口”是每个优秀员工的职业精神与生存智慧。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功的人都是那些不找借口的人;而遇到问题或困难总是找借口推脱者,必定是失败者。本书围绕“不找借口”展开论述,利用24堂课的承载方式,为读者详细阐述了“不找借口”的理念。
  • 人这辈子,要对得起自己

    人这辈子,要对得起自己

    《人这辈子,要对得起自己》是一本让爱自己变成理所当然的书。作者先跟自己说声对不起,从而向以往对自己的忽略说再见,开始做全新的自己。在我们“为谁而活”这个问题上,作者给了自己一个承诺——我才是命运之船的掌舵者。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把握当下,悦纳并不够好的自己。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翻开本书,从此大胆的爱自己,对得起自己。
  • 做一次心灵的旅行

    做一次心灵的旅行

    本书从心理学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以一种心灵的旅行,带您走向你渴望已久的生命绿洲。找回属于我们的人生,找回快乐、自信的自己,通过一次心灵的自我引导,让心灵赴一场旅行,改变自己的心理世界,改变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全新的自己,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 方与圆全集

    方与圆全集

    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为人没有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地处处受敌。为人做事太方正太圆滑则寸步难行。只有方圆相间,方圆并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和生存环境,享受快乐惬意的人生,成就功名和大业。
  • 人脉关系课

    人脉关系课

    人际关系本来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运用得当,便是良好的人际关系;用错了,用歪了,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自古以来,中国人建立的是一种举世罕见的人伦关系。它与人际关系最主要的差异,在于前者重视“合理的不平等”,而后者主张“人生而平等”。不论人际关系还是人伦关系,都有赖于良好的沟通。现代人很喜欢说话,却大多不善于沟通。许多人掉进“我有话要说”的陷阱,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尽管中国人十分讲道理,但中国人的道理通常是相对的。所以,中国人常常陷入“先说先死,不说也死”的尴尬境地。为此,必须在先说和不说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实现安全、有效、合理的沟通,以期达到“说到不死”的境界。
热门推荐
  • 美神

    美神

    《美神》取材日常生活题材,善于提炼,通过各种生活细节,展现生活的一个侧面,幽默、智慧处处可见,单篇不长,以一种轻松而又调侃的笔墨,勾勒出纷杂错乱的芸芸众生,让读者在笑声中去分析,去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 那女那情那事儿

    那女那情那事儿

    本书以号称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杨玉环……才女李清照,风尘女子中“秦淮八艳”等女子的生存情感为主线,共描写十九个女子红颜薄命的人生遭遇。
  • The Choir Invisible

    The Choir Invisib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在神界有间店

    我在神界有间店

    张凡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而已,毕业即失业,前途堪忧。一次奇特的经历却是让他获得了一间位于神界的破旧小店,还有自由穿行两界的能力,于是他牛叉了……~~~~~~~~~~~~~~~~~~~~~~~~~~~~~~~~~~~~~PS:本书无节操,无下限,主角喜欢装逼、踩人,情节狗血,非喜勿进!
  • 御狐先生

    御狐先生

    ★穿过繁华的街道。脚步停在一家怪异的店铺门口,倾听一段来自千古的福音;御狐、树妖、蛟龙、水妖、山海密卷、血珀之身、罗生门……开启古风玄幻之旅;收纳入破碎琉璃、站立于扶桑花下、看那人溺水三千、你我相濡以沫。微信号:luckycoffer37
  • 毕业就犯贱

    毕业就犯贱

    大炮跟我大学同学,头顶头地紧挨着睡了两年的好兄弟。这厮当年身兼系学生会副主席和实践部长两大要职,利用职务之便不晓得昧了多少由他分发的勤工俭学助学金,只知道他大学三年除第一年从家里拿过学费之后就再没向家里要过半分钱,逢年过节地还常常能给老家读书的弟妹些许节日的问候。当然,作为兄弟的我们也并没少拿好处。为此,我常常拿腐败分子来取笑他。他也不与我分辨,只是提醒我做人要厚道,得了人好处得记住。然后摇头晃脑地念两句歪诗,“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弄得很莫测高深的样子。大学毕业在即,我们两个都不想找那劳什子的鸟工作。
  • 腹黑老公,玩刺激!

    腹黑老公,玩刺激!

    “不要……”她拼命的想推开他,他吻上她的唇,将接下来的话全部吞入腹中,翻云覆雨后……她怒视着将自己吃的干干净净的男人低吼,“你禽兽。”“穆太太这是结婚证,我是禽兽……那你是什么?”他暧昧的眼神看着她,想再来一次。“我是你妹……”她怒。“你只是养女。”“你爸是我杀父仇人。”“他不是我爸,我爸早死了,在我没出生前……来老婆时间还早我们再运动运动。”
  • 总裁情未了

    总裁情未了

    发烫年代悲情出发,带着照片隐情插队。落魄赢得真情抚慰,返城并非忘情失信。未婚先孕殉情嫁人,为爱甘心痴情守望。人工受精偷情生子,打拼商海激情演绎。上学撞车亲情输血,亿万富豪乡情感恩……审视青春岁月的苦乐,仰视纯真年代的爱情。正视承诺守信的忠义,凝视城市乡村的对话。透视人物命运的悲喜,揭示身世背后的隐秘。窥视富豪家庭的隐秘,剖视人性本质的善恶。扫视商海潮涌的波澜,探视励志人生的梦想。
  • 爵影

    爵影

    误入他界,成为最废柴弟子?到底是福是祸,难逃的死运,能否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少女的心思有谁知,背离的爱人,神秘的灵魂,消失的种族……最后,究竟结局如何?
  • 致命的错误

    致命的错误

    因为一桩命案,卷入了不该卷入的事情。因为一次晚餐,邂逅了不该去爱的人。大家都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表面风平浪静,背地波涛汹涌。为什么总有一种感觉,好像所有的人都有事情瞒着自己。老人说的二十年前的樱花帮真的只是传说吗?为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