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78100000010

第10章 “初二现象”是什么?为什么?

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英]洛克,《教育漫话》

少年不像学龄初期儿童那样听信教师和家长的话,不肯无条件地接受对他们的要求。他们好像在故意地找出一些理由来反驳年长者的话。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在他们的智力可能性跟他们向自己提出的具体思考任务(企图从思想上弄清楚别人对他们所说的话)之间,还有不能适应之处。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少年期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

写在前面的话

如果要问初中老师最“怕”教哪个年级,恐怕老师们十有八九会选择“初二”。在这个年级,我们常常会发现原本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成绩像坐滑梯一样下降,原本开朗活泼的学生突然变得忧郁寡言,原本乖巧听话的孩子一下子变得叛逆而难以管教……

更有甚者,在有些学校,教师会发现一些不健康的书籍悄悄出现在学生的书包里,原本和谐的班级里开始出现敌视、冷漠甚至争斗,部分学生常常缺勤、早退,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开始和班上的学生来往。社会工作者的研究表明:从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来看,14岁(相当于初二年级)是青少年犯罪的易发期。

我曾在一本书中读过一位初二老师的教学日记,她写道:“开学一个多月了,我却还希望自己留在假期。这并不是因为我懒惰,而是因为我发现自己仿佛身处一个陌生的班级。教室还是那个教室,学生却仿佛不是原来的学生。他们似乎是从地板下面冒出的另一群人,叛逆着、喧闹着,我几乎要认不得他们了……”我想,这位老师可能是一位敏感的新教师,所以她的感受特别强烈。但是,即使教过多轮初中的老教师,对这段话恐怕也不会毫无同感。

初二是一个关键,学生的学习在这个年级将可能出现巨大而且难以逆转的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初二的学习状况决定着一个初中生最终能够达到的学习水平。

初二是一个关口,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这个年级到达了一个十字路口,究竟是平稳度过还是起伏跌宕,在起伏之后究竟是回到正路还是走上歧途,这一切关系着一个人终身的走向。

初二是一个考验,考验着教师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智慧,考验着学校的管理水平,也考验着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任何一方经不住这个考验,学生的成长就会遭遇更大的挑战。

初二也是一个机遇,我们应该注意到:初中生正面临着走向成熟的前夜。我们应该认识到:错误、问题其实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我们应该把握住:初二正是学生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充分合理地利用这一时期,我们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有人说,对于一名成功的初中生和一名成功的初中教师来说,初二都是“黎明前的黑暗”。

我却认为,这不过是晴朗天空中飘过的一抹乌云、一阵急雨,甚至,它是学生和教师走向自己的成熟而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们没有必要过度焦虑,更没有必要莫名恐惧,冷静、理性、科学、机智是在初二年级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关键词。

以一个年级命名一种教育现象,“初二现象”很可能是整个中学阶段,甚至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受教育过程中的“独一份儿”。那么,究竟什么是“初二现象”呢?我觉得,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学习成绩出现比较明显的分化。

学生的成绩分化其实从初一就开始了,比如一些小学优秀生,刚一进入初中,成绩就出现严重下滑。不过,老师们的一致看法是,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真正的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初二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难以避免。

除了学生个体的成绩变化,差距拉大,学生群体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曾经对八中初中部某届学生初一第一学期期末和初二第一学期期末的统考成绩做了一个对比,结果如下:

可见学习上的优等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有了明显的拉大,尽管这其中的学生个体不尽相同,但是群体差距的拉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八中初中部还有一届文艺特长生,入学时整体成绩比较靠后,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在初二时却成为仅次于英语实验班和数学实验班的群体。他们的进步与其他本来优于他们的班级的退步,也是一种群体性的分化。

第二,“逆反”现象严重。

初二学生再也不像初一的孩子那样是听话的“乖乖仔”,相反,他们变得“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我曾经读到这样一则故事:

小小(化名)是一个乖顺听话的男孩子。初二下半年,却突然出现了与母亲不和的情况。只要一见到母亲,他就会烦躁不安,回到家里就“砰”地一声把门关得死死的,拒绝与母亲见面。母亲不知孩子为何要与自己对着干,气得当着孩子的面哭了无数次,但都没有打动孩子的心。前不久,母亲带着孩子来到学校找心理教师。心理教师经过细心开导和了解后得知,孩子的逆反心理来自“妈妈爱唠叨,管得太严,不给钱打游戏”。

这种情况是比较典型的,比起一些更严重的情况来看,甚至可以说这个学生表现出的“逆反”还算是比较温和的。所谓逆反心理,指的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和内在的意识,具有对立性质或者否定性质的心理倾向。对初中生的有关调查表明:焦虑、抑郁、敌对、恐惧这四种心理状态,初二年级均位于最高水平。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称初二学生处在“心理性断乳期”,还有人认为就“逆反”而言,初二是整个中学阶段“最危险”的阶段。

具体分析起来,逆反心理又有几种不同的表现:

其一,对思想教育、纪律规定的消极抵抗,认为这一切都是在束缚自己,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根本不符合现实生活。因此,这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以“国旗下的讲话”为例,很多老师都发现,这个时候往往是初二年级队伍的纪律最差,状况最多。

其二,开始认同一些消极、负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一些初二学生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被视为有“侠气”。而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则被一些人肆意讽刺、挖苦。还有一些学生,甚至是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玩世不恭、我行我素,漠视纪律和社会法规,“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在班级中起到了很负面的作用。

其三,相应地,逆反心理导致一些学生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身边榜样的感染效应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常常要用到的,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在一些逆反心理严重的学生那里,一些先进人物被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身边的榜样,则冷嘲热讽,不屑一顾。

其四,拒绝管理,甚至对他人的关心置若罔闻。初二学生的独立意识比初一学生更强。因此他们往往不喜欢父母过多地照顾、管理或干预,凡事都想自己独立去实践,特别讨厌大人对他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求。例如,天气转凉,母亲生怕孩子感冒,千叮咛万嘱咐要多穿衣服,但孩子对家长的叮嘱并不放在心上,照样我行我素,甚至有时还要与家长顶嘴,嫌家长“烦”。这些学生希望父母把自己当大人看待,对父母的话不再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而是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进行反驳。对于教师的管理和教育,这些学生一般是表面顺从,过后就忘,错误照犯不误;有极少数学生则直接和老师顶嘴、对抗。

这种种表现在不同学生的身上有不同的体现。就八中初中部的情况来看,由于学校管理严格,风气较好,加上教师教育水平比较高,学生“逆反”教师的情况相对不很突出。但是,学生“逆反”家长却很常见,值得初二学生的家长们引起高度关注。

第三,部分学生出现比较严重的自卑心理。

这种现象在学习水平中等以及中等偏下的学生中比较常见。这些学生往往不是不想学,也比较努力,但始终也学不好。于是就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抑郁寡欢,不苟言笑起来,慢慢地与同学疏远、对立。总认为老师、同学都看不起他,心境处于一种紧张的“提防”状态。往往使自己陷入悲观、失望、孤独的境地。这些学生时常自己看不起自己,怀疑自己,自信心严重不足。

第四,出现异性交往的困难和男女情感的萌动。

从现实情况来看,早恋现象确实主要集中于初二年级,有时表现为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更多地表现为部分男女生过分亲密。这种表现可能是肢体接触,也可能是“心灵的吸引”。有一位记者曾经采访到这样一件比较典型的早恋“事件”:

洋洋(化名)是一名初二的女生,平常她爱说爱笑,成绩不错,可前几天表现异常,上课时总是走神、动作迟缓。回到家后,也懒得与父母说话,吃饭也很少。父母认为她病了,关切地询问,她却丢下一句:“你才有病。”弄得父母不知所措。后来,学校的心理医生在与家长和班主任、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后,做出了诊断:洋洋是对一名男生产生了好感,又不敢明确地表达出来。看到其他女生与该男生说话,她就不高兴。后来,经过老师的心理疏导,洋洋很快认识到自己是在自寻烦恼。不出一个星期,洋洋又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除了早恋,对异性情感的萌动还有一些别的表现。比如女生开始爱美、爱打扮,追求时髦,希望引起异性和他人的注意。又如,男女生的书信往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出现“单相思”的状况,部分女生往往与高年级男生或运动队的“帅哥”接触频繁,等等。再如,不少男生出现在同性伙伴身边与在异性身边“判若两人”的情况。

但“异性相吸”并不是初二学生在异性交往上的全部。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初一年级学生在异性交往中无障碍和一般状态的占84.4%,轻度障碍的占13.4%,严重障碍的占2.2%。初二年级的学生在异性同伴交往中无障碍和一般状态的占67.1%,比初一年级的比例明显减少;而轻度障碍和严重障碍的较初一年级有明显增加。

无论是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还是教师的实践经验都发现:初二的男女生表现出较强的隔离,彼此之间抵触很大。他们在异性同伴面前表露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或者在言行中表现出对异性同伴的轻视;或以一种不友好的方式攻击对方。初二阶段的学生在异性同伴的交往中存在较严重的障碍,他们更重视与同性同伴之间的交往。由于男生的生理发育晚于女生,因此他们的异性交往障碍也要出现得晚一点。

同时,初二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发展,性意识也在发展,表面上看,他们并不互相接近,而是相互排斥。但是,由于对异性的好奇和渴望,内心又有对异性追求的心理矛盾。这样的矛盾心态要引起教师、家长的高度重视,适时做好引导工作。

第五,精力分散,容易受干扰。

在学习上,初二学生精力的集中程度不如初一和初三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具体表现在教学工作中就是课堂容易乱、容易“跑”,作业完成情况也不好。更为突出的是,初二学生对网络、网络游戏的兴趣剧增,尤其是男生,有的几乎整天都在琢磨上网,学习不能专心,一有机会就去上网打游戏,有的甚至逃课上网。

同时,这些学生表现出无法控制自己的倾向,教师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也认识到沉迷网络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改正,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网络游戏的诱惑。

浅析“初二现象”的成因

“初二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相当复杂的,上述的这些现象也并不完全就出现在初二阶段,而且具体到每个学生身上,情况就更加复杂。在这里,简单地归因是不可取的。看到学生逆反就定义为“不听话”,看到学生早恋就说他们“不学好”,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导致矛盾的激化。

我认为,要分析“初二现象”的原因,必须从外部环境、教育相关人(教师、家长)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入手,才能比较好地找到根本性的原因。

第一,外部环境的变化与环境感觉的变化是学生心理、行为变化的重要诱因。

学生面对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的小环境和社会的大环境。在初二阶段,环境中既有学习带来的压力,又有社会多元文化带来的诱惑。

初二年级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初中老师们都有一个共识:与初一相比,初二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同时,新的中考科目物理在初二年级开设,一下子又给学生增添了新的任务。应该说在学校内部,初二学生学习的压力是比较重的。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习。这也是初二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在家庭方面,经过初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在初中的“基本状态”已经形成,家长的预期也已经形成。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家长生怕他们退步;对成绩中等和较差的学生,家长的耐心正在慢慢丧失。而对中考的压力,家长甚至比学生还要敏感,总是要“未雨绸缪”。这就使得学生面临着校内校外的双重压力。

学习的压力使得许多初二学生因为学习而牺牲了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时,自然会感到单调、枯燥。因此,多元的社会文化对他们的吸引力就特别大。如今是网络社会,社会文化的影响是不可能被校园的围墙阻挡住的。多元的社会文化不一定就是不良的文化,但是其丰富多彩本身就具备极强的吸引力。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初二学生已经对学校的环境,包括硬件、制度、风格、教师、同伴了如指掌。常识告诉我们,当我们进入一个陌生环境时,我们会小心翼翼、谨言慎行;而当这个环境变得越来越熟悉时,我们的行为也就会越来越自如、自由。初二学生的“自由散漫”、“不好管”,与环境陌生感的消失有不小的关系。

第二,教育相关人的行为,特别是一些失误客观上催生了“初二现象”。

初二学生的思维能力、思考水平已经有了比较快的发展,这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已经比较明确。比如,他们愿意接受提供思考、提供选择的非程式化、非单一结论的观点;他们强调自我的存在,追求个性自由,渴望独立。但是面对这一切,我们的一些学校、教师的教育方法没有能与时俱进地做相应的调整。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空泛、教条,缺少新鲜感、时代感。教育方式单一呆板,常常是空洞的说教,缺少生动性、灵活性和启发性。这就容易引发学生反感,甚至拒绝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正面教育的低效甚至无效,自然就会给一些负面的东西留下可乘之机,学生的“逆反”也就不难理解了。

同时,有些教师对学生态度冷淡或缺乏热情,对学生的合理要求和正当行为进行干涉。有些教师倒是怀着一颗好心,但教育方法不当,过多指责或惩罚学生,教师的言行不一,教育要求过于频繁而又不严格执行,这些情况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引发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

在家长方面,当代初中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学业期望值、升学期望值普遍都很高,而且一般都大大超出了他们实际的心理承受能力。这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索性与家长的教育要求背道而驰。部分家长不了解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常常无视子女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从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强迫子女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发展;还有的无视子女的合法权益,窥探孩子的隐私。这对于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的初中生,特别是初二学生是很大的伤害。因此,许多学生对家长的干涉十分反感,进而对家长的合理要求甚至真挚的关爱也产生了抵触情绪。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在初二年级会产生巨大的生理、心理的变化。这是“初二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从生理角度来说,13~15岁是一个人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这一时期不仅身高、体重出现陡增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身体内部发生了质的变化,这是初二学生进入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突出特点。

首先是身高的变化。进入初二后的学生每年长高少则6~8厘米,多则10~11厘米。一般来讲,女生在初二上学期平均身高增长得要比男生要多些,而初二下学期,男生增长要明显得多。其次,体重迅速增加。一些学生从外形看,已近似成年人。在这一时期,学生内脏器官和组织机能逐步健全,身体的综合机能迅速发展和增强。

更为关键的生理变化是性器官的发育和初步的性成熟,第二性征比较明显地出现。初二男女学生之间的外表、体形产生了明显的差别。女生比较纤弱,皮肤细腻,皮下脂肪越来越丰满,嗓音尖细,乳房开始隆起,骨盆变得宽大。男生肩膀宽大,皮肤较粗糙,喉结突出,声音开始变得低沉,一些学生开始有“小胡子”,面部可能生出粉刺。

学生生理的变化,特别是在第二性征生理发育和性激素的刺激下,直接引发的心理效应就是性心理的变化。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性意识的明确。

研究表明,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时,会把童年时期的团伙交友的方式带入初中,只要性格、兴趣相同,男女生还能经常在一起玩游戏,即使有时分出性别,也不主要是由于性意识本身造成的,而是在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到了初二年级,由于年龄的增长,男女生开始意识到性别问题,而且彼此注意对方,并且产生了兴趣。

但是,由于初二学生对性的知识还一知半解,他们心里开始出现一些从来没有过的新的体验与感受,产生神秘的骚动,这使他们感到好奇,有时又感到迷惑和害怕,不敢接近对方。比如,他们关于异性同伴在什么场合可以待在一起的社会允许程度仍然很敏感,对异性的好感往往还是朦胧的、模糊的。

除了性心理的变化,初二学生的其他一些心理状况更加值得重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意识的显著增强和“成人感”的不断提升。

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先生认为:“讨嫌”的三四岁幼儿处于第一反抗期,而将初中学生的新的反抗期称为第二反抗期。他认为,两个反抗期的共同特点有两个方面:

(1)新旧关系体制的转型。在反抗期之前对父母的依赖与父母的权威之间保持着平衡的体制。因为新的能力和意识的增长,这种平衡受到挑战而即将被打破。反抗期就是在建立新的平衡体制之前出现的改革和混乱,所以也称改革期或混乱期。

(2)独立自主性。由于新的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性的要求强烈起来,于是使矛盾集中在自主和依赖、反控制和控制之间的斗争上。

而这两个反抗期的不同特点,林先生认为就在于自主要求的程度不同。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以及活动和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的独立。参见林崇德:《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我觉得林先生的观点正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初二学生具有成熟的概念和明显增强的自尊心。他们好胜心强,能努力去争取与维护集体荣誉。希望自己在集体活动中得到信任、尊重,特别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成就。但是一旦他们的独立性、好胜心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就会导致冲动,异想天开,以致采取寻求新鲜、刺激的盲目行为,产生不良结果。

成人感的出现是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又一个显著特点。许多家长都会注意到,进入初二年级以后,孩子开始有了很多自己的意见,和自己不像小时候那么贴心了。这其实是因为,初中生开始意识到自己已不再是小孩了,希望得到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得到社会认可,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要求成人平等以待,遇事民主协商,充分信任他们,反对包办代替、强制施压。

上述心理变化的出现是孩子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发展的必经途径。对此,成人应予以客观的、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这一人生中的特殊转折期。但遗憾的是,在多数情况下,成人,特别是部分家长忽视了初中生的这种心理需要,仅仅将其视为“不听话”。在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情况下,初中生会产生自卑、焦虑、敌对的情绪,心理上疏远成人、拒绝成人,反抗行为或我行我素的行为也会日益增加。

与独立性相关的,是初二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

这一阶段,学生开始对自然世界、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形成自己的看法。这个时期是价值观的形成阶段。但是,由于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局限,其观念具有幼稚性,表现出主观、片面和绝对性,不能全面、客观、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他们往往不理解为什么父母的想法与他们格格不入,更反对父母强加给他们的观念。把教育者的教诲、批评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出现了在口头上加以回驳,在行动上加以对抗的逆反表现。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初中生又有着比较强的从众心理,经常要从伙伴之间寻求支持,获取安全感。

进入初二年级,学生之间已经初步形成了同伴群体,也就是一些老师说的“小团体”或“非正式群体”(相对于班级这个“正式群体”而言)。独立意识让他们与家长、教师的“隔阂”越来越严重,同伴群体在初中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过程中就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孩子们谈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发泄对成人的不满,心理上相互慰藉,发现并实现自我价值。同伴群体的价值观已成为初中生判断是非曲直和行事的参照标准,正如戴·冯塔纳所指出的:“不论其规模如何,大多数群体都倾向于分为小的分群体……分群体能使其成员产生安全、归属和被社会接受的感觉。”

与此相应的是,初二学生的心理体现出比较强的封闭性。

所谓封闭性,其实是有特定所指的,初二学生随着独立性的增强,其实更加渴望别人的理解。但是,由于一些家长、教师不够理解他们,甚至不愿意理解他们,这才使他们产生了心理上的防范与闭锁。

部分初二学生开始不大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活动,尤其是女生较为突出。有心里话不愿对老师、父母讲,常把自己的秘密写在日记里或倾吐给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学校受了挫折,就会求助于平时交往的“朋友”或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告诉老师和家长,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家长们会发现,孩子爱把自己放东西的抽屉加上锁,不许别人翻动,更不许别人看,特别是当父母或老师翻看其日记或一些便条书信时,他们不是拒绝,便是表示不满,甚至“大发雷霆”。这其实都是理解障碍造成的恶果。

除此之外,初二学生情绪的不稳定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许多老师都注意到,学生进入初二年级之后,常常会时而兴高采烈,时而愁眉不展。家长们也会发现,上了初二后孩子的情绪越来越反常,特别暴躁,“一点就炸”。这其实正反映出这一时期学生在情绪上的特点。

初二学生与小学生、初一学生和初三学生相比,心理波动性较大,感情易产生也易消退,他们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性,又无高年级学生的那种理智。随着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而造成的身心发展状态的不适应和不平衡,使他们在缺乏准备的条件下,面对许多矛盾和困惑。这些不断出现的“麻烦”,常常让他们处在焦虑的情绪背景中。他们忽而对这个感兴趣,忽而对那个着迷;今天满怀信心,明天却消极沮丧;常常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加上意志力水平发展还不到位,就容易出现比较明显的情绪波动。

在这种背景下,初二学生遇到不满和不平之事,就容易出现突发式的情绪失控,尤其是在父母面前更易情绪发作。虽然平静下来也会感到后悔,但又常会复发。此外,在获得成功时,会有狂喜的表现,在受到挫折时,又会出现大的情绪低落。这些情绪上的波动,他们自己比较难以自觉地控制,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

同类推荐
  • 近忧远虑

    近忧远虑

    全书涉及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城市建设、时事热点、教育文化等诸多方面,上至人大、政协,下至机关、学校、民间团体,有感而发,有的放矢,拨云见日,提振人心!充分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以及作为政协常委、知名学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舒口水:新闻深呼吸

    本书撷取的主要是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深呼吸》栏目的部分精彩篇章,《新闻深呼吸》由浙江经视评论员舒中胜就社会热点话题发表独特看法。
  •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

    《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以时间为经,以人物活动为纬,讲述了初起于留日学生爱国风潮,最终消逝在日军侵华炮火中的中国公学近30年的校史。中国公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较早的私立大学之一,由爱国留学生发起、依靠民间集资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所存在时间不到30年的学校,先后有一大批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中外人士与它有密切联系,他们或执教于此(胡适、罗隆基、沈从文……);或求学于此(胡适、冯友兰、张兆和、吴晗、罗尔纲……);或讲学演说于此(梁启超、于右任、罗素……)。
  • 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韩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

    本书内容包括:韩国中小学教育概述,全力推行教育公平政策,实施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课程,确立“以人为本”的教改方向等。
热门推荐
  •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最伟大的推销员传

    本书从成功心理学的角度,介绍成功的销售大师的经历,讲述他们的成功经验,并致力于阐释商品之外的他们推销的“思想、理念”、甚至他们缔造的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神话”。
  • 昨日王者

    昨日王者

    我不知道你的岁月中有没有存在过热血青春的画面年少轻狂有如何
  • 逆光仰望

    逆光仰望

    后来我知道,原来记忆死去也没办法带走你。他在窗台的阳光下,微微侧着头看书。我在看他。忽然,他抬起眸望我,风吹过,发丝撩动,他低垂的睫毛,平静如水的目光,似笑非笑,无论经过多少年,我仍然记得这一瞬间,那个俊美的少年曾用一双温暖的眼睛看过我。
  • 笑剑荡天下

    笑剑荡天下

    一个从小受尽别人欺负的人,在他六岁那年因被一群恶毒少年狠揍了一顿后便突然发出毒誓:从此练尽天下最高深的武功,打败所有能打败的恶人毒霸,做个天下最能打的人...于是,他便离家出走寻访天下名师,在历尽了种种艰辛磨难和挑战无数武林高手名宿之后,转眼间他已是三十多岁的威武汉子!由于他武功高强又从未遇到对手,平时总是行踪不定且乐观无比,江湖上就有人给他取了个非常有内涵的雅号:笑剑君子!为了印证自己的武功到底有多高深,他开始用心寻找两个百年前就负有盛名的绝世高手冷血和鬼天啸...由于不断挑战很多武林高手,他因此与别人也结下了不少的仇恨,时常被人暗设陷阱欲置之于死地...不管世事如何变化,他始终坚信只有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胜利者...最后是他联合冷血打败了鬼天啸,消灭了最大的恶毒帮...
  • 不止步

    不止步

    一个青春少年的成长史
  • 不会飞的翅膀

    不会飞的翅膀

    (全文免费,放心阅读)”不可能,我不相信!你们一定是在骗我的对不对,他不可能是杀害我父母的凶手!某女抓住妇女的手臂问道。妇女看了她一眼然后开口说道:”你还是接受现实吧。“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居然爱上了自己杀害我的父母的仇人哈哈哈!某女发了疯似得抱住头跑到大街上。”砰“的一声巨响,女孩倒在血泊中,司机发现自己撞死了人,赶紧逃命似得逃走了,此时围观者很多没有一个人报警和叫救护车,某男和他的朋友看到赶紧跑到女孩的身边,抱起她的身体大喊的叫道:“有救命啊!快叫救护车!当真相一步一步浮出水面,女主最后会怎么做?最后她会选择谁,救她的那个男孩?还是她一直深爱着的那个男孩?
  • The Day of the Confederacy

    The Day of the Confederac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上掉下来了一碗稀饭

    天上掉下来了一碗稀饭

    他--花花公子,是谁也不敢轻易得罪的人。但一个从没见过世面的小女生却出现在他的面前。本是两个世界的人却在不可能的时间中相遇......
  • 俏厨娘闯情关

    俏厨娘闯情关

    本文讲的是一个吃货爱上另外一个吃货的故事。
  • 魔龙武者

    魔龙武者

    在一颗庞大的星球上,传说中的两大巅峰武者之一的‘金刚守护’,已经消失上千年了,而仅有着‘金刚守护’属性子孙的家族也随着岁月逐渐没落下来,为了能够延续后代和避开势力之争,而听从一位智者的忠言,全族搬迁到一个小乡镇做个普通的小地主,而这个没落家族中的继承人,十八岁的陈正阳在自己祖宗祠堂中的时候,却无意间得到一个朴实无光的战坠——魔龙战坠。从此踏上他人生不一样的惊险无比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