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15100000054

第54章 西沟特色的“文化革命”(6)

不久他去省城开会,才弄清了九个字的含义。从省城回来,李顺达向社员们传达:“广积粮是毛主席一贯的主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我们的部队依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鬼子兵和八百万蒋介石军队。现在,我们仍然要依靠这两个法宝,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路文全问:“还有人侵略咱们国家吗?”“有哩、有哩,帝国主义存在一天,我们就不得安宁。”秦周则这个民兵教导员从李顺达的谈话里受到了启发,他认识到生产和打仗的紧密关系,他发言了:“电影上见过八路军当年身背装小米的长布袋,小米是备战粮,背玉茭粒就不方便!为了多打战备粮,我们一定要谷子上马。我建议,全大队一户一亩晋庄式的谷地!”秦周则在发表意见之前,和俊虎、明朝几个人悄悄地交换过意见,所以他说完话,就看着俊虎、明朝,想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补充。

这当儿李顺达说话了:“我支持这个好意见,全大队近四百户人家,就是说要种四百亩高产谷地,谁还有什么好意见?”李顺达打量着每一个人。

“我说,”张俊虎站起来,“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是对我们的战斗动员令,我们种地,生产粮食,要有高度的敌情观念。一方面学晋庄种谷子,另一方面,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现在,老西沟、灰沟、东峪沟上游的小型水库正在施工。为了保证稳产高产,我们的任务是把坡地变平地,小地变大地,旱地变水粮食丰收了地!”“说得对,就该抓住这些。”李顺达高兴地给他鼓劲:“山上的坡地、小块地、旱地,已经不适应‘广积粮’的新形势,西沟大队要进一步展开改地换地的进程。我向你们报告一个好消息:咱们大队早就想买推土机,再加上我们的工具,从今年冬天开始进行打造平原,当然造不出大平原,造出小块块也算,反正比牛皮鼓要大得多。”大家轰地笑了。

李顺达的一席话,把大家的情绪鼓足了。

“好事啊!”“老天爷不给咱西沟平原,咱们自己造!”“对,咱们自己造平原!”大寨大队的社员、干部们听说西沟开始造平原,便派来了几个人到西沟指导,把大寨人造平原的经验,传授给西沟人。西沟这个老先进单位要学大寨,是大寨人的光荣,大寨人当然会以礼相待,李顺达把他们请到自己家来,桂兰忙着蒸山药蛋,煮调和饭款待大寨客人。

在灰沟口上,人造小平原的战斗开始了,首先需要削平一座土山,削下来的土全部填在山沟里,秦周则带领几个民兵负责放炮开山的工作,周则新学了这种放炮技术,他仰望着这座大山,黝黑的脸上,颧骨高耸着,一副倔强的神气,他自言自语却也是粗声大气地对石山嚷着:“你别瞧着你是一座山,说声干就把你干掉!”秦周则在动脑筋,他想用一个巧妙的办法,很快就把土山攻垮,他蹲在山坡上,用一个小石头子儿画着安炮眼的位置,应该让土山大片大片崩塌下来。怎样才能成片崩塌呢?周则用一只手搔着后脑勺。他想起小时候过年放鞭炮的事。把五十响、一百响的鞭炮系在玉茭秆上,点着了引线,小鞭炮就劈里啪啦挨个响起来,制鞭炮火药不复杂,如今村里不少人都会做,不像刚解放那阵,还需要到县城里花钱去买。用放鞭炮的方法放炮开山的办法兴许能行。他没顾得和同志多研究研究,就指挥几个小伙子动手干起来。挖好了炮眼,安上了导火线。周则吹响了口哨,叫人们隐蔽,然后就点着了导火线。周则在远处等待着炮声,“轰”地一声过去了,又“轰”地一声,然后,沉默了。

“还有第三炮,继续隐蔽!”周则向地里准备行动的人挥动着胳臂。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去了,土山仍然保持沉默。

“第三炮成了哑巴?”周则嚷着,朝炮眼跟前跑去。

“再等等,别出了危险!”明朝在远处向周则嚷着。

“俊虎、明朝,你们都过来!”秦周则喊着,“八成是出了问题,帮我找找原因。”李顺达听到炮响后也从河滩过来,上了土山,秦周则立即走上前去对他说:

“老李,放三炮只响了两炮。”“你不用性急,把情况详细介绍介绍。”李顺达温和地说。

“我打了三个炮眼,用一根导火线串起来,我想叫它连响三炮,这样效力大,崩下来的土也整齐,谁知道有一炮哑巴了。”秦周则噘着嘴说。

李顺达听了周则的话却感到很大的兴趣,他问:“周则,这办法是你学来的,还是自己创造的?”“报告老李,我用放鞭炮的原理推想出来的。”秦周则立正站在那里老老实实回答,他准备接受老李的批评,没料到老李拍着他的肩膀赞扬地说:“周则,你有了很大进步!你肯用脑筋了!搞的这项发明创造很不错嘛!放三炮响了两炮,成绩是主要的,大方向正确!但是用一根导火线串连三个炮眼,不合适。前面的炮响了,劲大哩,不是拉出导火线就是崩开了裂口。不要紧,总结经验教训,你们年轻人应该敢想敢干,干革命就得有股子闯劲儿!不谷子堆得像座山过———”老李转过脸看了周则一眼,补充说明:“我们对一项新技术还拿不准的时候,应该多找群众商量商量,先做个小规模的试验,就是失败了,损失不太大,对不对,周则?”周则在想:老李说得对,我应该多找几个人研究研究,先做个小规模的试验,比方说装几个小炮试一试,不该先放大炮么!

老李的一番话,使年轻人听了感到心服口服,俊虎没有多说话,他只是认真地观察老李处理这个放炮问题:一个炮没有响,浪费了一些炸药。但是,老李充分肯定年轻人敢想敢干的精神,这么一来,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思想工作有的人会做,有的人不会做,差别可大了!做得好的,指出了问题团结了同志,调动了群众积极性,做得差的,既没有解决问题,又挫伤了同志的积极性,这是个工作方法问题。一事当前,总是站在党的立场上,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从不以权势压人。老李也批评人,既热情,又严厉,让接受意见的人心服口服!自己作为总支副书记,应该把老李的这些优秀品质与作风学到手,俊虎正想到这里,李顺达叫他了:“俊虎!你怎么不说话,想什么哩?”俊虎不好意思地笑着,李顺达朝他走过来:“我听说,你在学开推土机?”俊虎直率地说:“是想学一学,不学习可不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咱大队现在在大搞机械化,我光会赶牛犁地,抡镢头,就不适应形势发展,怎么工作哩?”顺达高兴地说:“想得对!当干部的就该学习科学种地,如果咱们用赶牛车、推独轮车的办法来开拖拉机、汽车,那就要出大错!看来咱们大队干部都得学习新技术。明天,我和你一起学开推土机,你别忘了唤我!”李顺达和张俊虎学习着开推土机在推土填沟,人造小平原一天比一天扩大了。

从1972年初到1973年春天,开山大炮隆隆响,硝烟弥漫了西沟的上空,整修土地的运动开始了,镢头在劈山,钢锨在整地,扁担队运圊肥,独轮车送圈肥,不分白天和黑夜,推土机欢乐地移山,拖拉机精心地犁地,照明灯的光亮在山沟里闪耀,它向人们报告,西沟在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广播喇叭里不时地播出工地战况,为了建设水平梯田,西沟大队开始高质量的垒岸运动。河滩地一条条的石岸像城墙,沟地的一座座谷坊像云梯,西沟社员把辛勤的汗水,遍撒在西沟大队的一千五百多亩耕地上,一双双改天换地的铁手,不停地描绘着一幅又一幅西沟新图画。

1973年又是农林牧副全面丰收的一年,粮食平均亩产一千零五十斤;林业方面,仅苹果一项就比1972年增长了一倍,由1972年的十六万斤提高到三十二万斤。

在1973年度大队总结评比大会上,李顺达向社员们介绍了本省、本县、本公社许多大队在1973年取得的成绩,他十分激动地说:

“社员同志们,自从毛主席他老人家发表了‘广积粮’的指示以来,许多原来产量上不去的农作物,一年闯过了三道关:达到了纲要,跨过了黄河,过了长江。他们都是我们西沟大队的好老师,要认真向他们学习,我们西沟大队要在连续四年超千斤的基础上,进一步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大搞农业机械化和科学种田,为广积粮做出新贡献!

李顺达说到这里,他的眼睛望着远处山上的松柏,河滩的苹果,高高低低的庄禾,他接着说:“同志们,我们西沟听毛主席的话建设山区,有了整整三十年。如今,荒山上李顺达社今年的金黄后又有一千三百斤的丰产有了树,沟里有了坝,河滩有了地,但是我们要想到还有许多荒山没有树,沟里没有修坝,河滩没有垫地,还有很多很多穷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像当年一样,不得不挑起担子逃荒,我们要帮助他们都能改造穷山恶水的面貌,过起富裕生活……我们要学习大寨人,站在虎头山,胸怀全世界的革命精神,西沟社员要为人民做出新成绩,为世界做出新贡献!”那时关闭国门与不切实际的宣传教育,让中国人都有一种悲天悯人、以人类救世主自居的情怀,李顺达自然也不例外。

同类推荐
  • 开国功臣:徐达

    开国功臣: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人。他出生于一个世代种田的农民家庭,小时曾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元朝末年,他目睹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慨然有“济世之志”。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在郭子兴起义军中当小军官的朱元璋回乡招兵,他“仗剑往从”,从此开始了戎马倥偬的军事生涯。《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国功臣:徐达》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明朝开国元勋郭子仪传奇的一生。
  • 黄金荣全传

    黄金荣全传

    《黄金荣全传》他从未拜过老头子,也未开过香堂,却成为了旧上海青帮的头号大亨。自誉为“天字辈”;他把持法租界巡捕房华探督察长一职长达20余年。与人称“桂生姐”的妻子,一明一暗,干着偷盗、抢劫、开烟馆、设赌场的勾当,疯狂敛财;他从未“出将入相”。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要。甚至连蒋介石都不得不对他俯首帖耳,尊一声“黄老板”;他身为流氓大亨,但在国家和民族大义之前,他对日伪的利诱不动心。威逼不动色。《黄金荣全传》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他罪恶滔天,却能坦然承认自己的罪过,积极改造自己。他便是民国帮会的“天字号”人物——黄金荣。
  • 凯恩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凯恩斯(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凯恩斯革命”并不是一场闹剧,也不是一场悲剧,而是人类思想遗产宝库中的一部分,是人类关于政府与企业角色安排问题的思维进程中有益和必要的一步,它深化了人们对于企业自由经营和市场机制的认识。
  •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本书用最唯美、最诗意的文字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林徽因,还原她一生的起起落落与悲欢离合,讲述她几段情缘的始终,以及在感情路上,她如何巧妙维护、理性取舍。愿她的智慧能开启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在孤独中坚强,在爱的路上不离不弃。
  •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介绍马上皇帝——赵匡胤的有关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冷少漫漫宠妻路:与君相守

    冷少漫漫宠妻路:与君相守

    初见时,他视她为掌中宝。天天宠着,疼着,爱护着。直到她的回来,她才知道自己不过是一个替身。错综复杂的荆棘之中,她究竟该相信谁呢?“宁可做一个替身也要呆在他的身边么?不,不可能!”在迷雾过后,无论是真情错付,还是昙花一现,她终还是逃离了他的身边。“夏颜夕,用尽全部力气我也要找回你!”
  • 普通人的爱情

    普通人的爱情

    小娟是一个从小被抱养的女孩儿,生活艰苦而自立,在成人之前一直没有品尝过生活的甘甜,直到遇到他,一个死了爹的官二代,她的生活慢慢变得甜美起来。可是生活不是童话,这不是一个公主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完美故事,可是他们有他们的精彩。
  • 神雕之不一样

    神雕之不一样

    不一样的神雕,狗血,改写,结局,尽管吐槽吧
  • 胡可可北京成功记

    胡可可北京成功记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小说来消遣,你也可以把它当作哲学,当作人生,当作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历史。你会在胡可可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胡可可就是你自己!是的,胡可可太普通了,可是她为什么能够成功?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把平凡的事情做一千遍,做好人,做好事,坚持到底。这就是凡女胡可可的成功秘诀。
  • 北方苍狼

    北方苍狼

    世间,有着这样一种组织,名为公会,受理各种委托小到带孩子,做家务大到受理国家各种超自然委托总之,只要你付得起相应的报酬,并且不是违背国家,民族利益为前提的事情,他们就一定会帮你解决你的烦恼华夏,北方苍狼,就是这众多公会之一。一匹狼咬不死一只老虎,然而群狼的力量是可怕的。相信一起出生入死的同伴,友情会给与自己强大的力量。林峰,众多苍狼之一。
  •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着称于世。《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杰出的书画大家赵孟頫传奇的一生。
  • 青村遗稿

    青村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携美位面游

    携美位面游

    乐毅三十岁以前是一种技术宅,当然,突然他觉醒了,在四位美女手下的帮助下,位面旅行变成他最大的爱好,称王称霸?不不不,我们不做这种劳民伤财的事,就带着美女手下然后招募收藏各种美女,又或者调戏调戏其他位面的各种人,也是不错的哟~
  • 酒剑浮沉酿酒宝

    酒剑浮沉酿酒宝

    荡酒炼剑,携剑浮沉。凡朴之身,历经浩劫。九窍之醒,擎天镇地。这一生我本只愿平凡快乐,却无奈世事磨难,无可退却。锈剑被磨出了锋,糙酒被煮了纯,这便炼成了酒剑!
  • 火影之漩涡岚

    火影之漩涡岚

    一个普通的学生,一个超级火影迷得学生,踏入一道门改变了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