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18700000007

第7章 斯蒂芬逊

姓名:乔治·斯蒂芬逊

出生地:英国诺森伯兰

生卒年:1781-1848年

历史评价

乔治·斯蒂芬逊一生未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但他刻苦自学,勤于钻研创新,发明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机车,被尊为铁路之父,开创了人类交通史上的新纪元。

斯蒂芬逊于1781年6月9日出生在英国诺森伯兰(今纽卡斯尔)的华勒姆村。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全家八口人全靠父亲一人挣钱养活,生活非常困苦。为了分担家中的生活重担,8岁起他就去给人家放牛,10岁时在煤矿上做些零活,14岁就跟随父亲到煤矿正式上工。

当时,煤矿里已经广泛使用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抽水。斯蒂芬逊来到矿上,先是担任蒸汽机司炉的助手,擦拭机器,给机器加油,做烧火工。斯蒂芬逊生性好钻研,他对蒸汽机能带动抽水机极感兴趣。别人修理机器时他在旁边细心观察,了解机器的构造和性能。他还利用工余时间用泥巴制作蒸汽机、锅炉、汽缸、飞轮,做得和真的差不多。

为了填补科学知识的空白,斯蒂芬逊决心从头学起。他开始在附近的一所夜校里读书,每周三个晚上上课。从此,他节衣缩食,把每一分能省下来的钱都积蓄起来,用来选购必要的书籍和交纳学费。白天他要到煤矿干活,随身带着书本,不放过可以利用的分分秒秒,有空就学;晚上下班回家,吃过晚饭,就伏案灯前,又如饥似渴地攻读起来;为了贴补家用,还得抓点空暇时间给人家刷补皮鞋、修理钟表,生活过得非常紧张。在夜校里,斯蒂芬逊和七八岁的孩子们一起上课,他一点也不感到害羞。他坚持刻苦学习,春夏秋冬,风雨无阻。随着时间的推移,斯蒂芬逊的知识也逐渐增多。他阅读各种科学知识的书籍,探求蒸汽机的奥秘。这样,他不仅熟悉了各种机器的使用情况,而且掌握了它们的理论知识。到1800年,19岁的斯蒂芬逊已经是矿上一名心灵手巧、艺高技深的机械师了。

斯蒂芬逊生活的十八九世纪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特别是1769年,苏格兰的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手工业性质的小生产发展成大生产,大大推动了工业革命。这就把交通工具的改革提到日程上来。

相关链接

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是利用蒸汽机,把燃料(一般用煤)的热能变成机械能,而使机车运行的一种火车机车。它主要由锅炉、蒸汽机、车架走行部和煤水车四大部分组成。

蒸汽机车按工作性质分为客运机车、货运机车、调车机车。

客运机车是适用于牵引旅客列车的机车。

货运机车是专门用于牵引货物列车的机车。

调车机车是专门用于编组站或调车场进行列车编组、解体作业的机车。

蒸汽机在20世纪中开始被内燃机车取代。

1801年,英国人特列维蒂克制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车。可是试车的时候,他在点火以后跑去喝水,等他喝水回来,机车早已烧坏了。3年以后,特列维蒂克又制造了一台机车,取名“新城堡号”。这台机车只有一个汽缸,机身很大,力量很小,靠齿轮传动,开起来声音震耳欲聋,一摇一摆,变换速度困难,经常出轨。特列维蒂克连遭失败,灰心丧气,就不再研制机车了。

1807年,美国的富尔敦发明了汽船,基本上解决了水上运输问题。但陆上交通工具仍以马车为主,不能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这一年,英国的特勒维也制造出了一个火车头。这个火车头重5吨,每小时能走8公里,最多拉十几吨货物,但经常出事故,因此没有实用的价值。许多人都嘲笑特勒维说:“你的火车,还不如我的马车跑得好呢!”特勒维一生气,再也不去研制火车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斯蒂芬逊开始了研究火车。斯蒂芬逊想,煤矿上的蒸汽机能把深井里的水抽上来,特列维蒂克和特勒维制造的机车能拉得动十几吨重的东西,这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仔细观察,反复思考,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火车拉得多,跑得快,全靠着“大力士”蒸汽机。

为了掌握蒸汽机的原理,斯蒂芬逊不怕吃苦,长途跋涉,步行1000多公里,特意来到瓦特的故乡苏格兰,在那里整整工作、学习、研究了一年。他不知疲倦地阅读了许多有关蒸汽机的书籍,研究了蒸汽机的发展演变历史,实地考察了各种类型蒸汽机的特点。

从瓦特研究发明蒸汽机的过程中,斯蒂芬逊懂得了飞轮可以积蓄能量,保持机器的匀速运转;通过曲柄连杆的传动,可以把活塞往返的直线运动,变成车轮旋转的圆周运动。更重要的是,斯蒂芬逊明白了能量转变和能量守恒定律。煤燃烧放出能量,水受热变成蒸汽得到能量。啊,原来是蒸汽的能量推动活塞往返运动,带动车轮旋转,火车便向前运动了。所以,汽缸里的蒸汽温度越高,能量就越大,火车就可以拉很多的货物,而且比马车跑得更快。

斯蒂芬逊在总结和掌握了前人制造蒸汽机车的经验教训以后,便开始研制新的蒸汽机车。他把当时的立式锅炉改成卧式锅炉,用扩大炉膛的办法,来增加锅炉的受热面积和蒸汽。而且,把立式锅炉改成卧式,高度降低,行走、转弯也就平稳、灵活多了。此外,他还在车轮的圆边加上了轮缘,防止火车发生出轨事故,保证行车安全。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反复的试验,斯蒂芬逊在1814年,制造出了他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布鲁海尔”号。7月25日,斯蒂芬逊的机车进行了第一次试车,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观看。这辆火车头运行在平滑的轨道上,载重30吨,牵引着8节车厢,行驶时不会脱轨,但行驶的速度很慢。从坎林沃斯煤矿到港口,距离不到15公里,要行驶近2个小时。由于没有装配弹簧,车开起来,震动得很厉害。观看试车的人们议论开了。有人讥笑斯蒂芬逊:“你的车怎么还不如马车呀!”有的人找到他说:“你那玩意儿拉东西不中用,可声音比打雷还响,把牛马都给吓跑啦!”人们说的倒也是实情。试车时,由于震动太大,连路基都震塌了;放汽时声音尖得吓人,把沿线附近的牲口惊得乱跑乱叫,引起农民恐慌。一些原来赞成试验蒸汽机车的官员,现在也起劲反对,断言用蒸汽机车作交通工具是不可能的。

机车模型

斯蒂芬逊并没有因为试车的不理想而气馁。他以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决心总结经验,对火车头继续进行研究和改进。

为了减轻火车行进时的震动,斯蒂芬逊在火车上装置了减震弹簧。

为了进一步提高锅炉的受热面和蒸汽量,加大机车的牵引力和延长锅炉的使用时间,斯蒂芬逊在锅炉里面增设了20多根小烟管。让炉膛里冒出来的高温烟,从小烟管排出去。

经过改进,斯蒂芬逊于1815-1816年,又重新制造了两台更为完善的蒸汽机车,分别是“威灵顿”号和“我的上帝”号。机车的牵引力和行驶速度都有显著的提高。

1823年5月30日,英国国会通过了火车法案。但是当时还没有一家专门的机车制造工厂。6月,斯蒂芬逊和皮斯及迈克(制造锻铁钢轨的铁工厂主)决定共同出资,合作开设一家机车制造工厂。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机车制造工厂。他们在纽塞的福街购买了土地,雇佣工人开始为斯托克顿及达灵顿公司制造两部火车头。

斯蒂芬逊在这种机车的对轮上首次采用了联轴组装,使机车的性能比过去大大提高了一步。

为了防止温度太高引起锅炉破裂,斯蒂芬逊从薄玻璃杯传热快、不会炸裂中得到启示,没有采用增加锅炉壁厚度的办法,而是在锅炉的烟道中添置了一些预热管,使废热气从管外经过。这样,加入锅炉的冷水先经过预热管预热。然后再进入锅炉,就可以避免加入冷水时,因温度剧烈变化引起锅炉破裂。

为了流通空气,减少噪音,斯蒂芬逊把汽缸里的废汽,用小管通到烟筒里去,利用小管里蒸汽向上冲力,使煤烟出得比原来更通畅,使炉膛中的空气循环加快,煤也就烧得更欢了。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进,斯蒂芬逊终于造出了牵引力大、运行安全的机车“旅行1号”。1825年9月27日,斯蒂芬逊亲自驾驶这辆机车在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上成功进行了试车表演。

不久,英国政府决定,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两大城市之间修筑一条铁路。斯蒂芬逊被聘请为负责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项规模空前的大工程。他和工人们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很快就把这条铁路修成了。与此同时,斯蒂芬逊继续致力于火车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并与他的儿子罗伯特·斯蒂芬逊一起,设计制造了一台取名“火箭号”的新火车头。

斯蒂芬逊在研制火车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大大鼓舞了人们研制火车的兴趣。1829年10月,在利物浦附近的赖布尔,举行了一次火车比赛。应征参加这次比赛的共有三列火车,一辆马拉车,比赛刚开始,有一列火车因为锅炉破裂,退出了比赛。另一列火车跑了44公里,因为汽缸破裂而失败。惟有斯蒂芬逊的火车——“火箭号”,以46.4公里的时速(平均时速22.6公里),拖着17吨重的货物,安全行驶112.6公里,顺利到达终点站曼彻斯特。它的速度比那辆四套马车高出两倍以上,荣获比赛冠军。

从此,火车得到了人们普遍的称赞和重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使陆上交通运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848年,终生致力于发展铁路交通运输事业的斯蒂芬逊与世长辞,终年67岁。

——传世佳言——

既然基础等于零,那就从零开始吧。

同类推荐
  • 点评李小龙

    点评李小龙

    本书抛开传记体的束缚,以独特的评论形式再现了李小龙传奇的一生,对他的身世、事业、爱情做了全面的点评,对他对武术和武学理论的贡献进行了介绍,展现了他为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同时也表现了中国武术走向国际的艰辛和气节。
  • 千古留名:王昭君

    千古留名:王昭君

    王昭君如花似玉,勇敢善良,虽生就了落雁之容,却因画师作祟,在入宫后三年未得见龙颜。她毅然出塞和番,惊艳汉宫,元帝懊恼,单于欢欣,从此,汉匈和如一家,人民安居乐业,再不见那烽烟呼号,美丽的“宁胡阏氏”成为草原的和平使者,在塞外广阔的苍穹中,开始享受她带来的幸福与和谐。
  • 汉魏六朝风云人物大观

    汉魏六朝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基本涵盖了从上古至清代的主要人物。这些人物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为他们根植于中国灿烂的文明史的肥沃土壤之中,并时时给我们精神上以营养。本书既可作为大中学生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请记住,翻开本书,就是翻开了历史。
  •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明四家传(下)

    明四家传(下)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全方位地介绍了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彼此间的交往以及各自的生平和创作。
热门推荐
  • 初见之千年缘

    初见之千年缘

    她微卷的头发披散下来,搭配简单的妆容。穿着白色的抹胸定制礼服,脚穿从来没有穿过的白色尖头高跟鞋,一双茶色的瞳孔蕴藏着很多情绪。他一眼就在人群中看见了她,她虽不出众,但是他认定她是最好的“美丽的姑娘,可以请你跳一直舞吗?”只见一个亚麻发色身穿黑色西装的男人向她伸出了手
  • 无相仙诀

    无相仙诀

    你可知,时间万物,皆有大道,只是你未曾发现。你可知,若要成就万世之尊,当尝遍人间百态。你可知,国仇家恨,因缘陷阱,冥冥中都有定数。爱恨情仇,离别重逢,只为修得无上神功,道破天机,追寻自我。纵然岁月无情,天地沧桑,我自坚守我心。
  • 妖妻有毒魔皇宠妻成瘾

    妖妻有毒魔皇宠妻成瘾

    上一世她活得太累,遭遇车祸她本不该死,却误遭黑白无常错勾魂。一朝穿越,她抛掉束缚,做一个潇洒女子,没想到这个世界以武为尊,灵力是个不可缺少的东西,奈何她天生经脉堵塞,灵石是个让人富裕的东西,奈何她穷的流油,魔兽是个打架的好帮手,奈何她天生没经脉。nonono,这些不成问题,一切找小白。一朝成仙,她笑之:“特么还有两个大陆。”
  • 马云的人生江湖

    马云的人生江湖

    王宇编著的《马云的人生江湖》一书,是以传记的方式,并以马云的经典语录点题,内容范围涉及创业、管理、经营、营销、融资、团队等诸多方面,结合他本人的人生成长历程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成功案例,针对马云的性格、品质以及在创业中的形式和作风,从多个方面展开描写,是解读马云最全面的精品读物。本书从马云的出世开始写起,对马云幼年的成长、青年求学、教书生涯、下海经商、打造网络帝国……以全面、新颖的多个视角解读了马云的一生和他的创业历程以及管理精髓,对所有与他成功有关的一切历程进行全面的解析。其中更有大量的事例案例让读者更真实、更全面地去了解马云这个传奇英雄,力图能够为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立体、鲜活的马云人生史!
  • 江西舆地图说

    江西舆地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生暖规则:幸福要懂得的温情法则

    人生暖规则:幸福要懂得的温情法则

    有一种温和的力量,可以使种种对立和纷扰重归和谐,共生共赢。它是一种无形的“法则”,看不见摸不着,但如果人们遵守它,就能感知它的力量。本书中,我们为这种“法则”起了一个名字,叫“暖规则”,它给我们带来一种暖心处世的生活哲学。它是一种感觉,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
  • 弄风拾年

    弄风拾年

    既然来了这个世界,就选择好好活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人唾弃
  • 终焉救赎

    终焉救赎

    当人为规则代替了自然法则成为主流,当一切众生失去了天性和原始的自由,当文明外衣下黑暗横生时,这个世界会走向毁灭还是走向……
  • 鬼宅代理人

    鬼宅代理人

    我是茅山驱鬼传人,身兼五术驱邪捉妖,拯救校花扑倒女鬼……交流群号:180507056---------二组出品,必属精品!---------
  • 系统君,拽霸天下

    系统君,拽霸天下

    一句话,我懦弱过,害怕过,死亡过,重生,系统,能力,我受到的一切痛苦,定百倍奉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