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28000000005

第5章 心理咨询面试考试中的常见错误(1)

好的心理咨询如同杜甫在《春夜喜雨》中所描绘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上海市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中,面试的通过率较低,它是最难、最见学员功底的,也是最具动态性、评分最为主观的。作为一名考务工作者,我想谈谈在面试中考生常见的错误,涉及咨询面谈以及回答主考官问题。

共感缺失

错误:缺乏共感,或不会共感。

这是考生们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共感也是考生失分最多的一项。真正的共感是发自内心的。冷漠的人只能做一个冷漠的咨询师。我们可以看一些咨询片断:

片断一: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我没有工作。”

“你的专业和工作是否对口?”(来访者已经说自己没有工作,仍问这个问题。)

“我没有工作!我也没有上过大学。”

(由于咨询师倾听不够,来访者以为咨询师在嘲弄他,所以有愤怒!)

“哦,不上大学也挺好。你家庭条件不好,你有自卑心理吗?”

(“不上大学也挺好”,本意是安抚来访者,却让来访者听上去刺耳。后面的一个问题跳跃得非常厉害,而且从“家庭条件不好”推断到“自卑”,非常主观武断。)

“我不知道什么叫‘自卑’。”

(来访者不可能没有听说过“自卑”这个词,这种回答流露出来访者的阻抗。)

“你有没有女朋友?”

(当来访者已经有阻抗时,仍用封闭式问题,会让来访者更加封闭。)

“没有。”

“你和谁住?”

(跳跃的问题。)

“我一个人住。”

“你的父母很早就离开了你?”

“对。”

“你的童年缺乏父母关爱。”

(这个结论片面、主观,没有根据。无法体会到来访者的心情。)

“他们想关爱也没法关爱我!”

(不同意咨询师的总结,感觉咨询师似乎在指责父母没有尽到责任。更加阻抗。)

……

“你目前能否先找份工作呢?反正这不难。”

(无法体会到来访者的心情,如果工作容易找,来访者早就去找了。这个问题本身会让来访者更加沮丧。)

“这对我来说很难。”

“那你上学时学的是什么东西?”

“我只上了职高,学的是机床制造。”

(来访者已在借用咨询师的眼睛看自己,所以用‘只上’一词,流露出不自信。)

“那这很好啊!你的同学都找到工作了吗?”

(轻易地把来访者和别人对比,增加来访者的不安。)

“他们都比我过得好。”

“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

(本意是想让来访者宽心,客观效果却是指责来访者。)

来访者沉默。

(阻抗到拒绝对话,因为咨询师根本不理解他!)

“我建议你寻求社会援助,或者去当慈善义工,你看可以做到吗?”

(非常突兀的建议,没有事实的铺垫,对来访者来说没有任何可操作性。)

来访者沉默。

小结:咨询师无法感受来访者内心的焦虑、无助、不自信、怀疑、苦闷等,只是像一台提问机器,终于使得来访者像另一台机器一样停止运转。

片断二:

来访者:“我没有考上研究生……我写了……遗书……”

(内心有很多的挣扎和痛苦。)

考生:“你考研考了多少分?”

(竟然冷漠至此!来访者都在考虑离开人世了,考生居然不关心来访者死活的问题,而只关注考分!)

“我觉得特别痛苦。”

“你是个负责任的人。”

(和上下文没有任何关系,让来访者莫名其妙。)

“没有考上研究生,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

(来访者无助、沮丧甚至绝望。)

“这仅仅是人生中一点小小的挫折。”

(试图让来访者感觉好过一些,但无法体会到来访者的感受。)

“这对我来说是太大的挫折!!”

(来访者被激怒。)

共感意味着咨询师要体会到来访者的心理感受,而且要正确地体会。没有共感和错误共感都不会让来访者有温暖感。

片断三:

来访者说自己近一年没有找到工作,咨询师说:“找工作应该做相应准备,那你做了哪些准备?!你学过什么技能?!”一副责备的口吻。在找工作中备受煎熬的心灵不仅没有得到安慰,反而又被狠狠地责备一通。

片断四:

听完来访者诉说想退学的情况后,考生说:“我很同情你。”同情不是真正的共感,同情是高高在上的人对对方所说的话,而咨询关系的建立需要平等相待。所以来访者眉毛往上一挑,出现阻抗。

片断五:

来访者因男朋友和自己生气时出车祸死亡而心怀内疚,无法快乐生活。

考生说:“关于车祸,交通部门有没有说责任在哪一方?”看看来访者没有回答,考生又说:“那你有考虑到车祸有其他的可能原因吗?”

来访者气呼呼地看了考生一眼,低头不再说话。考生的本意是想让来访者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不要把所有的错误都往自己身上揽,但由于谈到这一点时没有任何铺垫,而且语气过于轻率,让来访者误以为咨询师是个冷冰冰的人,不理解自己的伤痛,所以会有阻抗。

倾听不到位

错误:倾听不到位。

倾听是咨询的基础,但有些考生这项基本功不过关。有些关键信息抓不住,有些来访者说过的信息没有记住。有时同样一个问题在咨询中会被问2—5次,这样的咨询师无法让来访者产生信任感。在考试中,如果考生说得比来访者还要多得多,主考官就会给予特别的关注,分析其中的原因。心理咨询是听来访者诉说还是听咨询师诉说?

片断一:

“我在家总是担心自己生病。”

“你在家总是无缘无故地担心生病?”

本来只是一个简单的重述,但考生加上了“无缘无故”这个词,来访者当时就不高兴了:“我不是自己无缘无故想生病啊!”

片断二:

对一个抑郁症的来访者,考生一开始就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事吗?”这个问题在短短15分钟咨询中被问了3遍!

倾听不到位还体现在无法耐心倾听来访者说完,就开始咨询。具体表现为咨询目标不明确。

咨询方向错误

错误:咨询目标不明确。

有一类考生是带着捕蝶网进来,还没有听来访者说完,就开始挥舞着捕蝶网四处乱扑,能抓住蝴蝶最好,抓不住也网一兜空气,完全没有咨询目标和方向。还有一类考生是带着自己的故事进考场,来访者所述说的情况被完全放在一边,完全没有耐心,没有倾听,考生按自己的主观臆想来提问,来访者所讲的重要信息会被漏掉,整个咨询是在按考生的主观意愿在进行,根本不是来访者所想表达的情况。完全用自己的想法重构来访者的述说,其实是咨询师极度自恋的表现。这两类倾听不良会带来咨询方向不明确或错误。

片断一:

来访者是一个高二学生,近一年来学习压力大,有睡眠困难,出现反复关门、拉窗帘、摆弄手机和笔等仪式化动作,每天时间长达2—3小时。考生在听到睡眠困难后,就以此为重点,围绕睡眠大谈特谈:“你每天睡几个小时?”“睡觉时做什么梦?”“你知道梦的解释吗?”“你有没有尝试睡前喝牛奶?”“你锻炼身体吗?”“你睡觉时是不是要求环境特别安静?”

从睡眠的性质、意义,谈到梦的解释,并且给出了怎样克服睡眠障碍的具体建议,15分钟的面试,用了13分钟在谈睡眠!这是非常明显的咨询方向错误。避免这种错误的方法:倾听倾听再倾听,和来访者确定咨询目标,而不是自己想当然地确定一条路,然后带着来访者一路狂奔下去。

片断二:

来访者是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2个月前被诊断为抑郁症,正在服药期间,因学习遇到困难想退学。考生问:“你把想退学的事情跟周围人讲过吗?”“我跟男朋友谈过。”

接下来所有时间里,考生就围绕着男朋友侃侃而问,把整个个案作为一个情感咨询。考生为什么判断咨询的重点是恋爱而不是学业或抑郁症呢?当主考官问考生时,考生说:“能读大学是很不容易的,退学太可惜了,可能来访者主要是情感问题想不开吧!”

这种咨询是在满足考生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尊重来访者的意愿。

片断:一位高三的考生因强迫观念前来咨询。

“你能具体谈一下从什么时候心情开始不好的吗?”

“高二下学期。”

“你和父母沟通过吗?”

“无法跟他们沟通。”

“为什么?”

“他们无法理解我。”

“那你现在与其他人的沟通怎样?”

“一般,同学们也都在紧张地复习。”

“那你能谈谈你怎么和父母沟通的吗?”

“我……平时很少和他们沟通。”

……

一直到咨询最后一分钟,来访者说:

“我总睡不好。”

“为什么睡不好?是在担心和父母的沟通吗?”

“不是……我总要花很多时间检查门有没有关上。”

时间到。

前面那么长时间,考生都是偏离主要方向的。直到最后一分钟才找到正确方向。这和考生主观意识过强、倾听不够有关。

把个人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

错误:把自己的价值观带进咨询。

心理咨询不是法庭询问,咨询师不是法官,也不是道德审判官。充当审判官,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片断一:

来访者说到自己很难受,因为不知该怎样处理和男生的关系。考生:“你短短两个月就谈了两个男朋友,你是怎么看待恋爱问题的?!”

来访者抬起头看了考生一眼,有些诧异,没有回答。过了一会儿,考生又问:“你为什么会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和两个男朋友分手?”言下之意是来访者做错了事,不应该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谈两个男朋友,既然谈了,就不要那么轻率地分手。在考生的质疑当中,来访者怎么可能与咨询师建立信任关系?

片断二:

来访者因为亲子关系前来咨询。上大学的女儿和家境一般的男生谈恋爱,来访者想要女儿找一个家境更好的。考生说:“在恋爱中,应该看重人品,你女儿做得没有错。”来访者并不是来求证谁对谁错的,而是来解决困扰自己的问题。如果得到这样的答复,岂不是带着更激烈的内心冲突离开咨询室?

片断三:

来访者提到自己的儿子刚刚离婚、自己带着孙女,考生说:“真是可惜!小孩很可怜的!”

这样的“共感”隐含着咨询师自己的判断:婚姻的维持比离婚更好;孩子是离婚的受害者。但这样的判断对来访者未必合适。共感不应是人之常情的简单再现,更不应建立在强烈的价值观基础上。心理咨询中的共感应该体现出专业性。

无法创建咨询氛围

错误:不会创建放松的、相互信任的氛围。

创建咨询氛围是咨询开场时的主要任务,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来访者放松,信任咨询师。有些考生因过分紧张无法完成这一任务,或者忘记介绍自己,或者忘记问对方怎么称呼;有时是考生没有经验,错误地以为亲密的社交关系就是咨方关系;有些考生完全是缺乏相应的训练,连最基本的要领都做不到位,根本不知道该怎样建立咨访关系。

片断一:

考生坐下来后问:“怎么称呼你?”“我姓张。”“您年龄比我大,我就叫你张大哥吧!”

小小一个称呼,看似只是一个细节,却反映很多问题:张大哥的称呼是一个社交称呼,是比较亲近的称呼,虽然突出了礼貌,但在咨询室使用是否恰当?如果这是为了突出咨询师在年龄上较来访者小,来访者内心会不会有失望的想法:“咨询师年龄比我小,她能明白我遇到的问题吗?她的咨询经验会不会不够丰富?”真正的咨询关系不同于社交关系,它是一种专业关系,亲切,但并不亲近,更不亲昵。

片断二:

双方一坐下来,考生就严肃地说:“请你自我介绍一下。”来访者吭哧了半天就是没说完整,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他不愿意说。这架势很像警察审犯人。

片断三:

双方一坐下来,考生就用紧张的语调说:“你有什么问题?”没有任何过渡地切入、紧张的语调,都会让来访者无法放松。

片断四:考生上来第一个问题是:“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第二个问题是:“你在什么单位?”这两个问题已足够让来访者心生戒意。

片断五:考生没有作任何自我介绍,听来访者说在大学读书,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你是哪个学校的?”考生有点不情愿地说了一所学校的名字,考生说:“哦,学校还挺好的,那你考进来挺不容易的。你家是上海的还是外地的?”

来访者冷淡地回答了。“你家里父母是干什么的?”来访者没有回答。在一开始就问这些非常个人化的问题,来访者觉得咨询师对自己真正的问题并不关心,而只是关心个人隐私,加上咨询师的语气又非常公式化,所以咨询氛围构建不良。

片断六:

考生在咨询过程中不时地流露出过分随意的口气,这与咨询氛围不符。在上海考试中,还有些考生上海话和普通话混杂着用,而来访者一直在说普通话,这种混杂让来访者不舒服。

用说教代替心理咨询

准备

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错误:把咨询当作说教。

心理咨询有自己的专业性,它和平常的说教不同。有些考生由于职业习惯或角色定位错误,在咨询当中用说教代替咨询。

片断一:

来访者在求职中遇到挫折,自信心降低。考生说:“你不可能不如别人。”“现在工作很多,你肯定找得到工作。”“如果计算机专业找不到工作,你还可以学其他的嘛!”

长篇大论的说教,说的话比当事人多得多,来访者根本没有机会倾诉!

片断二:

来访者是一名高三学生,突然想要游遍中国,想要退学。考生听到来访者说要退学,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说:“如果你退学,你父母会多伤心呀!”“你退学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你一个人去旅游,遇到坏人怎么办?”“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学习,将来你出去旅游的机会多得很,不要说全国旅游,全世界旅游都有可能。但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你哪来的钱旅游?又不可能一辈子靠父母!”

同类推荐
  • 心灵可以重建

    心灵可以重建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心灵大厦倒塌,人生失去支撑;心灵重建前,先把杂物清理干净;以真情感为地基,大厦才牢固;砌大厦,这些原料一定不能少;盖大厦,别忘了请别人帮忙等。
  • 三天学会催眠术

    三天学会催眠术

    催眠术不是魔术,而是缓解身心压力、揭开人们心结的心理疗法。催眠可以松弛我们紧绷的神经,化解意识构筑的心理防 线,唤醒沉睡的潜意识。在貌似“半睡半醒”的催眠 状态下,遗忘的记忆、尘封的往事会渐渐浮现出来,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困扰都可以从中找到根源,从而得以化解。书内容包括:催眠的原理,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 适合接受催眠,催眠的步骤和方法,如何进行自我催眠,催眠的具体应用,例如戒烟、减肥、治疗失眠、增强自信等。
  •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通过讲解和生动的举例,对记忆的原理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记忆的种类,判断出自己的记忆类型、记忆等级,本书中,作者抛开繁杂深奥的理论,利用生活小故事层层激活你的大脑,带你突破记忆力极限,检测记忆训练效果,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被后世之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它为人类认识自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弗洛伊德把梦带入科学的视野,通过对自身与他人梦境的个案研究,告诉人们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另一层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
  •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精选了哈佛教授在心理学课程中引用、讲述的300个极富思考意义的小故事,旨在让更多的人走进哈佛校园,听一堂生动有趣的哈佛心理课。《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由牧之等编著。
热门推荐
  • 危险关系

    危险关系

    本书为世界经典名著,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25部长篇小说之一。根据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大片由章子怡、张东健领衔主演。本书故事描述了在法国大革命前短暂的贵族政治,是一部讲述旧时代堕落的作品。《危险关系》是法国作家拉克洛于1782年发表的一部书信体长篇小说。出版后风靡一时,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故事描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上层社会的腐朽政权和人际关系,揭露了统治阶级荒淫无耻、醉生梦死的生活,描绘了几代人堕落、放荡的轨迹。书中讲述的爱情游戏,以及对异性追逐与诱惑的故事,充满了征服与赢得爱情的各种技巧,它蕴涵的丰富寓意堪比古罗马奥维德那本珍贵的典籍《爱经》。
  • 网游三国之重生天下

    网游三国之重生天下

    本人的第一本书,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喜欢的收藏下,不喜欢的请投个推荐票,魔王白起在这谢谢大家的捧场。一本讲述了一个人重生后的游戏生涯的书,故事取材于三国。
  • 奇迹少女

    奇迹少女

    女主因灭族逃亡在路上不幸失忆,被一户人家收养。认识了李默。。。。。。
  • 白魔君

    白魔君

    一个落魄的将门子弟,无奈卷入阴谋又或者是宿命使然,且看少年走向了不同于这个世界的道路。--------------------------------------------------------------------(请觉得好的朋友给一点点支持,你的一点支持,我的十分动力!新建Q群,如有朋友想要一起学习交流的或者有喜欢本书的人可以加入286089984)
  • 冥皇天下

    冥皇天下

    重生,家族之争,人情冷漠,既然力量是一切的根本,就看我魔女发威,拼出最辉煌的成绩。堂哥?蓝颜?哼,我才不用你们来保护。母亲遗留下来的神秘宠物,远古图腾神的力量......新一代冥皇,掌控天地,唯吾独尊!
  • 锁命湖

    锁命湖

    一个诡异而悠久的传说揭开了故事序幕:如果在昭阳湖上出现悬空垂钓的蓑衣人,就会有人暴毙。江京大学心理学专业的女大学生那兰成为畅销悬疑小说作家秦淮的写作助理,被迫卷入了一个巨大的是非圈——秦淮是风流唐璜、是嫌犯、也是夜游人,在他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奇死去……和秦淮接触的时间越长,那兰觉得对他了解得越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秦淮是个极度危险的人物,而她,在玩一个极度危险的游戏,最致命的,是她陷入了和秦淮的感情沼泽。湖底宝藏的传说,五尸奇案的蛛丝,世家间的恩仇,秦淮的黑暗隐私,如一张网,向那兰收拢。终于在一个风雨夜,那兰看见了小船上悬空垂钓的蓑衣人……而她是离死亡最近的一个人。
  • 陆公子的绯闻女友

    陆公子的绯闻女友

    娱乐圈新晋女神南初的幕后金主被曝光——江城首富,低调神秘的陆公子。媒体记者面前,他公然牵起南初的手:“南初是我养的。”整个江城哗然……人红是非多,南初的黑历史被人挖出时,陆公子选择视而不见。医院里,医生拿着妊娠证明:孩子六周,要还是不要。手术台上,陆公子赶到:南初,你要弄死我的儿子,我就弄死你。南初却笑:一命抵一命,这样才公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双眼能见鬼

    我的双眼能见鬼

    一件连环杀人案,牵引出来一宗千古秘案,一个古老的传说,引出一个庞大的神秘组织。陈浩本是一个普通的诡案组成员,在调查一个小山村杀人案时候,无意中踏入了一个千古迷局,于是,一件件离奇案件接踵而来,一个个神秘现象不断展现,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被慢慢揭开……
  • 守护甜心之梦缨的翅膀

    守护甜心之梦缨的翅膀

    亚梦:眼泪哗哗流下,以前的生活去哪里了?
  • 夜妾:失贞代嫁

    夜妾:失贞代嫁

    他,丰旭国最年少的“战神”,残忍的掠夺是他的天性,嗜血的暴戾是他的作风。本是平淡相遇,却因为她的一双素手,让他回眸,流连。折断了她所有的羽翼,让她成为他的禁脔,沦为他的玩物。只是,她不甘……一粒打胎药,她走出他的世界。再见之时,他是当朝驸马,她已为人妻。往事如风,早已远去。却不想,望着那一家三口和乐融融的甜蜜,为何他的心还是会痛?运筹帷幄,不折手段,只为他心中那解不开的劫!奈何世事无常,一切皆在棋中,谁也逃不过宿命的纠缠。当揭开那不为人知的真相后,换来的,却是天崩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