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28000000007

第7章 心理咨询面谈培训中的常见误区

恰当和不恰当的培训方式,表面貌似一样,其效果却不同,如同雪与梅的区别。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出王安石《梅花》。

国内有一些学者对整个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机制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与国外长期学习和实习的正规培训机制相比,中国的速成培训有极大的破坏性和伤害性。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

在我看来,不当的速成培训至少有三重伤害:

一重是对当事人,如果咨询师不具备基本功底,当事人的症状有可能不仅得不到缓解,而且还带了错误的建议走出咨询室。在我接待的当事人当中,就曾经有这样一位受伤害者。她曾在某心理咨询机构有十多次的心理咨询,但觉得自己的问题没有解决,转到我这里。在咨询开始,她有非常强烈的情绪感受,但她的眼泪始终没有流下来,好像有一种东西阻挡着她。在她迂回曲折的表述背后,我触摸到的是深深的内疚和自责,还有愤怒夹杂在其中。当我说到:“你背了一个很重的包袱,这个包袱里装满了内疚、自责和对自己的不满,这个包袱随时随刻压在你的身上,你想去除它,是吗?”她的眼泪下来了,如滂沱大雨。在号啕大哭终于转变成抽噎声之后,她问我:“我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以前那个心理咨询师说我很多方面做得不好,我尝试去做得更好,但我发现我这样做了之后更难受,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我的内心一下子充满了复杂的情绪:心理咨询竟然可以做成这样!这个当事人的第一症状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因咨询产生第二症状:内疚、自责和加倍的无助感,以及因而对咨询师产生的愤怒感!而她此前的这个咨询持续了十多次!可以想见在咨询过程和咨询之后,她的不良状况持续了多久!我的内心有深深的歉意,为她所遭受的这些;也有深深的悲哀,为我们的心理咨询师培训体制;还有一丝愤怒,为我们的心理咨询收费制度——这位当事人给前一位咨询师每小时的付费是300元。并不是这个数字本身过高,而是和效果相比,她付出得太多。

第二重伤害是对咨询师本人。没有经过充分训练就开始咨询的咨询师,就像赤身裸体上战场的士兵,带着僵硬、不自在,而且没有任何能够防护自己的武器。在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中,除了强调心理咨询师必须恪守职业道德,还应强调心理咨询师必须学会自我保护,学会专业的自我保护。如果他们没有扎实的功底和素养,没有实习期的过渡,直接面对当事人,他们自己的心灵也极易被捅出一个个伤口,那些曾经的伤痛会更痛,那种面对当事人的无助和束手无策会让他们对自我评价降低,当事人那些出乎意料的反应甚至中止咨询会让他们质疑自己的能力……仅仅让咨询师凭着速成培训和一腔热血就开始正式的咨询,对咨询师的成长非常不利。

第三重伤害是对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心理咨询行业在中国是新生事物,就像刚从泥土里钻出的嫩芽,还带着鹅黄和嫩绿,特别需要充足的阳光、恰当的水分。如果过分急躁,让刚刚钻出的嫩芽担负起重任,结果必然是毁掉这棵嫩芽。不规范的行业操作、不负责任的心理咨询师、为了吸引眼球,不顾心理咨询的基本守则而开展的心理咨询做秀等,可能都会败坏心理咨询行业的名声。受到影响的将是整个行业及其未来发展。

即使有以上这些方面的顾虑,我并不简单地反对心理咨询的速成培训,关键是培训的目标是什么、如何达到这些目标。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在培训心理咨询师方面的操作和国外不同,我们可以在理论上论证更科学的方法是什么,但实践已经走在了前面。与其躲在象牙塔里论证最佳培训方法,不如参与到实践中,力争找到更有效的方法。这也是一种中国式的妥协。

下面将谈谈我感受到的心理咨询面谈培训中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培训目标是把受训者培训成能独立面接的从业者

就目前而言,在我国不论是二级还是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都还是初级培训,即使通过全部的考试,受训者也只有能力做15分钟的心理咨询面谈。而一个完整的心理咨询则远比这个复杂:不仅每次一个小时左右的面谈,而且常常需要持续数次。一个完整而深入的心理咨询包括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共感、提问、引导等技术,包括收集信息、推进和行为改变,包括处理移情和反移情,这些无法靠速成完成。所以要在培训之前就把目标非常清晰地锁定在做15分钟的面谈上。这样帮助受训者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楚的界定,也帮助其正确地处理在咨询过程中的无力感和无助感,因为按这种界定,在面接中碰到各种问题是正常的,是处于成长过程中。另外,如果培训老师不做这样的界定,设定过高的目标,培训起来会举步维艰,而且培训老师自己会体验到深刻的挫败感,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面对基础薄弱的受训者,让他们在业余学习中,一下子进步到可以独立面接当事人,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第二个误区:把受训者培训成“提问机器”

有些培训老师带着这种想法从事培训:“面试不就15分钟吗?好,那我就训练考生利用15分钟来收集信息,可以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比如:

“你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出现这种情况后你做了一些什么?”

“这种情况对你的生活、工作或学习有什么影响吗?”

“在这个情况出现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吗?”

“有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你预感情况会出现,但结果没有出现。能具体谈谈吗?”

“出现这种情况的当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这种情况过去后,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你自己有尝试过什么解决方法吗?”

“你有跟家里人或其他人谈起过这个情况吗?他们是怎么说的?”

“如果让你给这个情况起个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字?”

“除了这个情况之外,你还有什么其他情况吗?”

“能谈谈你和家里人的关系吗?”

“你平时和同学/同事的关系是怎样的?”

……

在我自己第一次训练学员时,我也采用了同样的策略,因为那时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在课堂上而不是心理咨询室训练心理咨询师的面接。在我的理解中,心理咨询面接的训练必须要结合在心理咨询室的观摩、见习,它更多是学习者自我内心的体验、思索和成长。面对大规模的培训,这一点只能是奢望。我能够想到的,是那些能够在心理咨询中被技术化和结构化的知识,比如说提问。我的第一批学员个个是提问高手,他们思维缜密,何止可以问15分钟的问题,他们可以问更长时间。但我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儿。琢磨了很久我终于想到:他们缺乏共感,真的像提问机器一样,面对当事人,他们没有温暖的接纳、支持和回应。而且,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只能停留在收集信息的层面上。在后来的训练中,我反复强调的就是咨询师要清楚为什么要提问题。咨询师的目标不是要了解信息,而是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如果受训者真的成了提问机器,那真是培训的悲哀了。

第三个误区:会心理咨询就能担任心理咨询面接培训老师

数年前我也曾有过这样的误解。但在经历过挫折和沮丧后,我开始注意到:能做心理咨询和担任心理咨询面接培训是两件不同的事情。能做心理咨询只是一个基本前提。心理咨询面接培训不是一般的教学活动,它更强调的是实践。而当前,非常有限的训练时间、众多的人数,都决定不可能像正规大学教育中训练心理系的学生那样去训练这些速成学员。心理咨询活动说到底其实是当事人的内心活动与心理咨询师内心活动的交流,而不仅仅是他们表面的语言交流。咨询师在短暂的时间内要完成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要观察来访者的非言语信号,要思索其没有说出来的话,要分析其背后的动机,要在态度上接纳对方,同时还要回应对方,引导咨询的深入。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思维活动是连成一个整体的。而在培训活动中,要把所有这些要素进行分离、抽取,并且要把它结构化,成为没有任何基础的人也能学会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尚未听说中国有心理咨询师面接培训老师的培训,但如果要提高考生的质量,这项工作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第四个误区:心理咨询面接培训是纯粹的教学或实践活动

如我前文所说,如果把面接培训当作一个纯粹的教学活动,是对心理咨询面接性质的误解。面接活动应该是各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集中体现,它不是单纯以知识的形态出现,更多是以技能形式出现,受训者必须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如果把它作为一个纯粹的教学活动,无法完成这种转换。把心理咨询面接当作一个实践活动没有错,但如果仅仅是把它当作一个实践活动,又会局限了培训的意义,让受训者无法走得更远。我在这方面的体验是:如果在培训面接技巧的同时关注受训者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心理咨询面接的培训就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既收获心理咨询面接的技巧,又通过自我成长把这些技巧内化于心。当然,这需要培训老师具有一定的团体培训、团体辅导的经验,并有能力创造、引导团队互动。

第五个误区:通过率说明培训老师的能力

尽管大多数培训老师不会走进这个误区,但仍有一部分老师为自己学生通过率不够理想而苦恼。尽管在心理咨询训练中常常会用到关于归因的理论,但这并不等于说培训老师就自动地能够正确归因,尤其是培训机构有意无意当中会把各培训老师所带学生的通过率进行比较。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大多数都是业余来参加学习的在职人员,每个人来学习的动机不同,能够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同,基础和底子不同,因而效果完全有可能不同。通过考试与否并不单方面取决于培训老师。如果培训老师能正确归因,总结经验,将对自我成长和今后培训有益。

结语

真正的心理咨询面谈培训其实是一种心灵的活动。比较理想的培训是以团体培训的形式展开,既有面谈本身的训练,又关注受训者的自我成长。

要培训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培训老师自己必须先接受严格的、系统化的训练。只是在我国目前这一部分工作是缺失的,只能靠每个培训老师自我的修炼来完成。

同类推荐
  • 小心!软瘾

    小心!软瘾

    软瘾,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新名词,是一种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能够以看似无关痛痒、一切正常的假象,诱惑人心,使人们无法自拔地沉迷其中,饱受犹如酒精、药物、毒品一般的麻醉之苦。现代人(尤其是职场白领族)正在上演欲望vs现实、行动vs心理的博弈战。摆脱软瘾的入侵是我们积极工作和生活的首要条件。想要在这场战役中取胜,需要发现软瘾现象,重视软瘾问题,破译软瘾成因,克服软瘾心理,展开战瘾行动,拥有强大的思考力和行动力。本书作者站在专业心理学博士的角度,带领读者进入充满内心斗争的软瘾世界,向读者传递了立即行动的“战瘾”技术,从而唤回被麻痹已久的真实需求和情感,使每个人从容、高效地面对每一天!
  • 学习要懂心理学

    学习要懂心理学

    对不会学习的人来说,学习是一件难事,但对会学习的人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认为学习是一件难事的学生,是学习的奴隶;认为学习轻松愉快的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人。如何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呢?为什么学过的知识总是记不住?为什么考试的时候脑子会一片空白?为什么面对试卷紧张得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其实,这都是不良的学习心理在作怪。《学习要懂心理学》不仅列举了学习中常见的心理困惑,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的办法,相信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 人性心理分析

    人性心理分析

    过去的人性或心理研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研究人性不充分研究心理行为活动,二是研究心理心理行为活动不深入研究人性,这两者脱节的结果,便是既不能真正认识人性也不能真正认识心理行为活动。人性是心理行为活动之内涵和本质,心理行为活动是人性之外延和表达,它们是一个钱币的两面。只有把人性和心理行为相结合,才能真正认识人性及其心理行为活动——而这正是本书的研究方法。
  • 迎头撞上心理学

    迎头撞上心理学

    本书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向读者介绍了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
  • 心经修心课:不烦恼的活法

    心经修心课:不烦恼的活法

    “爱使人执着,执着却易生固执。舍弃执念,解放心灵的人,看起来都美得发光。”--仅有272个字却道尽佛家真髓的《心经》,被作者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作者以身说法,运用自己半个多世纪的人生智慧,向读者娓娓道来生命中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心灵依靠。当内心苦恼、躁郁难平之时,我们可以通过持经、诵经、抄经来稳住心神,获得不被外界干扰的巨大能量。
热门推荐
  • 天生幽冥眼

    天生幽冥眼

    和好友一起去爬山不小心被困山洞,从此开启了我的灵异人生
  • 千魂心

    千魂心

    现实与幻想的穿插,平行世界?还是南柯一梦?以前世窥今世事,以今世了前世缘
  • 倾世红颜统御天下:温柔之手

    倾世红颜统御天下:温柔之手

    写完存word里先哈。至少要写完大半再更新。其实也没啥新鲜梗,就是修炼么,但是我尽量做到跟别人情节不一样,我也蛮烦就知道抄人家的创意那种。还有一点就是,我喜欢逻辑性强,虽然这些小说也是扯淡来的,但很多人真的写得很扯,包括一些我觉得写得不错的作家,就是各种逻辑不顺,人物性格、处事方式违背现实,完全就是为了凑剧情而写一些冲突和那些炮灰女配男配。反正吧,看不下去,自己出来写一本也有,主要是为了打发时间,顺便了解一下这职业,看看有没有钱铮(哈哈)。总之我也只是一个平凡而又无聊的小读者。我会尽力写好,我也讨厌断断续续的感觉,所以尽量写多点存稿,然后每天多发、卡文的时候就不会让大家空等
  • 绝代武僧

    绝代武僧

    少林俗家弟子官玉松的一次尘世历练,却被阴差阳错卷入一个巨大的阴谋中……
  • 一个女人的梦

    一个女人的梦

    本书是苏菡玲的散文集,作者以审美的眼光、耐心的观察和细腻的感受,叙述女性视角下的现实世界,着力挖掘人性之美。其语言简洁,禅意浓厚,充满哲理。
  • EXO之有你真好

    EXO之有你真好

    六年前,他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恋。然因为种种原因分开了,他离开了她,六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她身边的时候,她还会原谅他吗?会和他重新在一起吗?
  • exo爱之深

    exo爱之深

    早上,一个美丽可爱的女生站在,世界第一贵族学院,女生那洁白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棕色及腰的长发,170的身高,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 绝世仙王

    绝世仙王

    小龙套人物,一夜之间咸鱼翻身,你们一个个都给我洗光光等着,抢绝世天才的气运,夺大反派的功法宝贝,与天仙美女作伴,认天地圣主当小弟!
  • 武极战魂

    武极战魂

    人家穿越立马有牛X功法,牛X身世,各种福利,我们杜大同学穿越重生后什么都没有。只有个被封印了的据说很牛的血脉,但是那血脉还是被人给惦记上了,但是再参加家族试炼时得到变异紫色仙魂魂珠后一切都变了。
  • 佛说十地经卷第一

    佛说十地经卷第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